回覆列表
  • 1 # 密探零零發

    在三國後期,鄧艾和姜維分別算是魏國和蜀漢兩大主力,並且兩人還是死對頭,特別是魏國伐蜀,鄧艾陰平小道偷襲,一舉滅了蜀漢,一招絕殺姜維。雖然兩人都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兩人在後世的待遇可大不一樣。在後世,鄧艾可以入駐武廟七十二將,姜維卻不行。那麼,為何鄧艾可以入駐武廟七十二將,而姜維就不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二。

    首先,我們先看一看這個武廟到底是一個什麼東東。我們都知道有文廟,文廟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稱為“文宣王廟”,文廟裡有孔子的七十二門徒陪享。有了文廟,就一個與之對應的武廟,這個武廟祭祀的是姜太公呂尚,稱為武成王廟。與文廟相對應,宋朝的政府評選出陪祭武廟的七十二將。

    在宋朝武廟的七十二將中,三國將領只有9位,其中吳國最多有4位——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蜀國有3位——諸葛亮、關羽、張飛;魏國僅有兩位——鄧艾和張遼。看了這個榜單,是不是很吃驚。真是萬萬沒有想到,魏國的鄧艾竟然也能上榜。既然鄧艾都能上榜,為何同時期又半斤八兩的姜維就不能上榜呢?

    鄧艾之所以能夠上榜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鄧艾草根出生,能力突出。鄧艾寒門出身,起初就是一個地方小吏。後來,鄧艾因為出差公幹遇到了伯樂司馬懿,才有了表現的機會。他主要負責屯田,並且做得有聲有色,逐漸成為曹魏的重臣。再後來,他直接從文官轉變為武官,鎮守曹魏的邊疆,多次抵禦了蜀國的北伐,特別是三國後期,他與蜀國的姜維打得難解難分。這個鄧艾是文武雙全,能力突出。

    二是鄧艾功勳卓著。在三國後期,魏國三路伐蜀,其他兩路大軍都受阻,特別是鍾會的10萬大軍被姜維擋在劍閣,不得前行。而鄧艾則陰平小道偷襲,一路上勢如破竹,大敗諸葛瞻,兵臨城下,最後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在魏國滅蜀這場大戰中,鄧艾功勳卓著,首功非他莫屬。鄧艾有此功勳,在後世被列入武廟七十二將之列無可厚非。

    而姜維雖然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也帶著蜀軍北伐,並且是勝多敗少,為蜀國後期的頂樑柱,但是姜維所謂的北伐雖然勝利,但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勝利,反而是勞民傷財,消耗了蜀國本就虛弱的國力。實際上,姜維在蜀國的貢獻並沒有多大,反而留下了“窮兵黷武”的惡名,被百姓所怨恨。因此,姜維是難以被列入武廟七十二將之列。

    還是有就是這個武廟七十二將是宋朝官方平定的,當時宋朝本就重文輕武,在這個武廟七十二將中除了個別是純粹戰功卓著的武將外,很大一部分都有一個有文官背景,文武雙全,可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顯然,鄧艾更符合這個標準,而姜維就是一個純屬的武將,功勞一般,且名聲不好。因此,姜維沒有被列入武廟七十二將之列,受世人香火供奉。各位,你們認為呢?

  • 2 # 滄海拾遺錄

    大家對文廟相信都不會很陌生,即使是在現在,許多城市還是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文廟,文廟供奉的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配祀的還有72位賢人。那麼,相對應的也有武廟。與關公廟不同,武廟供奉的是姜子牙,與文廟配祀的類似,武廟也有配祀的72位武將,來自宋代之前的各個朝代。其中來自東漢末年的武將有9位,除了東漢末年武將皇甫嵩,三國時期的人物包括魏國鄧艾、張遼,蜀國的諸葛亮、關羽、張飛,東吳的周瑜、呂蒙、陸遜,陸抗。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鄧艾有入選武將72將,但繼承諸葛亮遺志守護蜀漢北伐的姜維卻沒有入選。原因何在?

    一是鄧艾功勳卓著,立下消滅蜀漢政權的滅國大功。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其中兩路大軍都進展不利,特別是主力鍾會率領的10萬大軍被姜維阻擋於劍閣,鄧艾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大敗諸葛瞻於綿竹,兵臨成都城下,最後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在魏國滅蜀這場大戰中,鄧艾功勳卓著,當屬首功。有此滅蜀大功,鄧艾得以入駐武廟不足為奇。反觀,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為確保蜀漢政權的安全空間,以攻為守,多次率軍北伐,雖然勝多負少,但也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反而使得蜀漢國力進一步衰弱,甚至還留下了“窮兵黷武”的罵名,招致蜀漢民眾的怨恨。從這個角度看,姜維一生沒有特別顯赫的戰功,沒能入選武廟也屬正常。

    二是武廟入駐武將由宋朝官員擬定,入選標準受到當時“以文制武”習慣的影響。由於趙匡胤有感五代十國征戰不休,完善了“以文制武”的策略,並將其定為國策。有宋一代,文官地位普遍高於武將,由文官來評定入駐武廟的武將名單,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一國策的影響。事實上,不少入選的武將都不是單純的行伍出身,都有文人或愛好讀書的傾向,與姜維相比,鄧艾這方面無疑是佔據優勢。鄧艾出身貧寒,自幼愛讀書,其才學被推薦為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後來擔任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一次,鄧艾上洛陽呈報,有機會見到洛陽太尉司馬懿。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得到司馬懿賞識是鄧艾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逐漸成為曹魏重臣,再後來,他逐漸從文官轉任武將,鎮守邊疆,屢立戰功,而姜維一生基本上都在從軍打仗,是一位比較純粹的武將,從這個方面看,姜維無疑是比較吃虧。

  • 3 # 鄧海春

    武廟72將是宋朝時一個著名的團體,它的全稱是“武成王廟從祀凡七十二將”,其中,張良獨居第一檔;管仲、諸葛亮等十人居於第二檔,又稱“武廟十哲”;在他們之下,還有白起、霍去病這些著名將領。

    這七十二員名將當中,光是魏、蜀、吳三國被選入的便有八人,這還不算東漢末年、西晉初年。除去大名鼎鼎的關羽、張飛等人,還有一位顯得更加低調的將領被選入其中,那就是滅亡蜀漢的鄧艾。不過,鄧艾的老對手,蜀漢後期的支柱姜維卻沒有被選擇,那麼,為什麼鄧艾可以入駐武廟72將,姜維卻不行呢?

    我們先來看看武廟72將的選擇標準。宋朝時,建立有文廟、武廟,其中,文廟是指紀念孔子的祠廟,全稱為“文宣王廟”,其中除了孔子,還有其弟子顏淵、子路、子貢等十人並稱“文廟十哲”,有的地方則是“四公”:復聖公-顏淵﹑述聖公-子思﹑宗聖公-曾參﹑亞聖公-孟軻。

    與文廟對應的,便是武廟,全稱為“武成王廟”,它被用來祭祀姜太公和歷史上72位著名將領。宋朝時,為了樹立武將的榜樣,宋朝朝廷頒佈了72將的名單,用來供人們學習瞻仰,由於宋朝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入選者多是擁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儒將”,此外,戰功、忠誠、德行等等都是重要的選擇標準。

    我們從最重要的戰功方面,看看鄧艾和姜維是否符合這些標準。姜維的傳記中有如下敗績:“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十六年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維糧盡退還。”“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而勝績,則似乎只有“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這樣看來,姜維在蜀漢的多次征戰北伐,大體上是輸多勝少,而且即使是贏,也沒有取得戰略上的戰果。這固然有魏蜀兵力差距的原因在,但一方面還是說明了 姜維的能力有限。所以陳壽形容他當時“累年攻戰,功績不立”,傳記後的評價中,也說:“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

    而鄧艾呢,他雖然家境貧寒,靠給別人放牛維生,還患有口吃,但從小就展現驚人的才華,於是被司馬懿“闢之為掾”,此後,他的才華便充分的展現了出來,他先是寫了著名的《濟河論》論述河渠、軍屯的重要性,以致“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此後他投身軍事,戰功累累,上文姜維敗績中的兩次便是拜鄧艾所賜。

    當然,說到鄧艾最重要的戰爭,無疑是他不顧安危偷渡陰平關直接滅亡蜀漢。與鄧艾的功績相比,姜維自然是沒什麼優勢。鄧艾幾乎憑一己之力滅亡蜀漢,本人踏實低調、文武雙全,自然是宋朝統治者所喜愛的型別,他入駐武廟72將,也算是理所應當。

  • 4 # 橘子不業專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能人義士,這些人都有過人的本領,同時幾乎都是輔佐一位君主的。最為知名的就是諸葛亮了,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諸葛亮都得到了高度的評價,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諸葛亮一生為蜀漢的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的諸葛亮活活累死了,北伐的過程中,諸葛亮病逝,僅僅54歲。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在劉備駕崩之後,諸葛亮也沒有二心,一直是輔佐不成器的蜀後主劉禪。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向劉禪上奏《出師表》,上這份奏摺就是想讓劉禪同意北伐的請求。對於北伐,諸葛亮一直是在準備之中的。他先是命令趙雲和鄧芝為疑兵,出斜谷,擺出一副要攻打郿縣的樣子。曹魏根本不知這是諸葛亮的計謀。

    結果可想而知,魏軍對此毫無準備,諸葛亮趁機攻打祁山,這讓魏軍措手不及。在這樣的戰爭中,蜀漢接納了一位大將,此人就是以後蜀漢的大將軍姜維。投降之後姜維一直追隨諸葛亮,同時諸葛亮將他看成是自己的接班人。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姜維沒有得到蜀漢的大權,而是費禕得到了蜀漢的大權。不過費禕去世之後,姜維終於成為了蜀漢的大將。姜維開始率軍北伐,以完成諸葛亮的心願。不過最終的北伐依然是沒有成功的。

    雖然北伐沒有成功,可是正是因為姜維的存在,才讓蜀漢沒有提早滅亡。姜維多次挫敗了曹魏大將軍曹爽、王經等人,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在秦嶺一帶,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蜀漢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依然存在了四十年的時間。

    那麼曹魏的大將鄧艾進入了武廟,要知道鄧艾的功勞是非常大的,他將蜀漢滅國,是肯定能夠進入武廟的。可為何姜維不能?其實這與姜維的能力沒有關係。姜維之所以沒有進入武廟,與蜀漢的滅國有很大關係。

    在劉禪投降之後,姜維的行為惹了眾怒。要知道當時的魏軍有不到二十萬的大軍,可是假如姜維直接跟隨劉禪投降,就會傷亡非常少。可是姜維寧死不降,導致蜀地一團亂麻,正因如此,在姜維慘死後,無人願意出來為姜維說話。

    姜維雖然沒有鄧艾的滅國之功,但是在軍事謀略上,姜維不比鄧艾差什麼。沒有進入武廟的姜維,依然是整個三國時期的最有實力的名將之一。正是姜維的不屈服,在蜀漢滅亡之後,他被眾人所排斥,才有了這樣的結局。

  • 5 # 小小看歷史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也許很多人就會問武廟是什麼?入駐有哪些要求呢?原本這個武廟供奉的是姜太公呂尚,從姜太公的地位來看顯然這裡供奉的都是比較厲害的人物,而到了宋朝又進行了一次評選,這才有了武廟72將,在這武廟的72位將領中有9位是三國的將領,東吳有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蜀國有諸葛亮、關羽、張飛,魏國則有鄧艾和張遼,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姜維是蜀國後期的頂樑柱,如果沒有姜維的忠心,蜀國早就滅亡了。

    諸葛亮算是蜀國的頂樑柱了,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的作用更加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諸葛亮的入駐算是情理之中的了,但是在諸葛亮離去之後又是誰站出來了呢?姜維,在蜀國強大的時候,他矢志不移,貫徹諸葛亮的北伐計劃,而且多次北伐也是勝多輸少,在蜀國乏力的時候也是姜維帶兵抵擋,如果不是鄧艾的奇謀偷襲也不至於劉禪直接投降了,雖然已經知道了蜀國滅亡,但是姜維還是想要透過策反鍾會來試圖翻盤,最後計劃失敗被人殘忍殺害不說,還被人取膽,可以說姜維對於蜀國的貢獻是不亞於諸葛亮的。

    其實就單從諸葛亮和姜維的對比來看,姜維也應該入駐。既然貢獻這麼大的姜維都沒有入駐,為何魏國的鄧艾卻可以入駐呢?說到鄧艾,最巔峰的表現應該就是那次偷襲吧,直取了蜀國的首都,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如果不是這個計謀,蜀國的滅亡起碼也要等待姜維逝世,不然沒人可以突破劍閣的險峻,也沒有人可以正面打破姜維的守軍,也許很多人會說,鄧艾的功勞不就是這一次嗎?怎麼跟姜維比呢?

    但是也就是鄧艾的這次功勞,就足夠青史留名了,畢竟他才是導致蜀國滅亡的最直接的那一股力量。試問如果當初姜維在北伐中勢如破竹直接把魏國打敗了,那麼毫無疑問姜維必然會入選武廟堂,所以不要只是看鄧艾只是那一次的功勞,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這次的功勞太過耀眼,把鄧艾曾經的很多功勞都掩蓋掉了,所以人們根本看不到。最簡單的來說,如果鍾會和鄧艾不是魏國最出色的將領,自然也輪不到他們帶兵攻打蜀國。

    而且鄧艾在滅亡蜀國之前,原本就是一個能力出眾,曾經在姜維北伐期間多次抵擋姜維進攻的將領,而且在帶兵打仗之前鄧艾還是一位文官,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在劍閣久攻不下的時候想出了偷襲的計謀,甚至直接讓蜀國的滅亡提前了幾十年,而反觀姜維,作為蜀國的將領,蜀國的滅亡雖然沒有直接的責任,但是保衛蜀國是他的責任,滅亡了姜維肯定是負有首要的責任的,而且在北伐的過程中也沒有很大的建樹,由此來看,沒有入駐也是情理之中了。

  • 6 # 藤樹先生

    武廟七十二將的來歷

    關於武廟的來歷,歷來說法不一。其中主流說法有這麼兩種:

    第一種,認為是唐朝太宗皇帝在登基後,感念自己以武將出身,先是為李家奪了天下,而後又透過政變取得政權,因此,為了紀念歷代的軍事名家,而修建武廟;

    第二種,則是認為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間,按照文廟(祭祀孔子)的格局、架構,設立武廟。

    雖然這兩種說法並不統一,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最早的武廟,源自唐朝。

    武廟設立後,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到了宋朝,有了較為穩定的武廟七十二將的說法。在這七十二將裡,有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有蘇定方、尉遲恭等唐朝將領。其中,武廟七十二將裡面,有多位三國時期的將領。

    比如屬於曹魏集團的張遼,屬於孫吳集團的陸遜、陸抗、周瑜,屬於蜀漢集團的張飛、關羽。

    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七十二將裡面,有覆滅蜀漢的曹魏將領鄧艾,但是卻找不到和鄧艾旗鼓相當的對手姜維。

    那麼,這背後的原因何在?

    姜維:距離武廟有多遠

    一般來說,得以被篩選進入武廟,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一員的,大多都有過人之處,並且也確實利用自己的過人之處,為自己所服務的政權、勢力,立下了赫赫功勳。

    這好比法學角度上的“結果犯”概念類似,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根據所產生的結果,來作為衡量的依據。

    比如武廟七十二將裡面,有人讓社稷實現了中興,並在這個基礎上取得對外戰爭的重大勝利:比如管仲,管仲具備戰略高度,堪稱達到名將最高境界;

    也有的則是創造奇蹟戰例,比如樂毅:樂毅征伐齊國,讓弱小的燕國幾乎吞併整個齊國,雖然後來燕國功敗垂成,但並非樂毅的責任;

    也有挽救社稷於危亡:比如周瑜、陸遜。面對強大的外敵進犯東吳,周瑜和陸遜指揮吳國軍隊擊敗了強悍的外敵,為吳國得以延續立下赫赫戰功。

    也有參與草創基業,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比如曹魏集團的張遼。

    此外,還有透過滅國戰爭,來為自己贏得榮耀,最終進入武廟的,比如隋朝大將韓擒虎,他最大功勞之一就是參與滅亡南方的陳國。

    鄧艾之所以進入武廟,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於鄧艾在具備才能的同時,也確實用自己的才能,為曹魏(司馬家族掌控)立下了赫赫戰功——滅亡蜀漢,這一點和前文說過的韓擒虎類似。

    而姜維雖然才能很高,並且姜維掌握兵權期間也積極北伐曹魏,但是在結果上,姜維並沒有滅亡曹魏,這就好比物理力學上所說的“功”的計算一樣:雖然姜維出了力,但是沒有距離(效果),那麼做的功就等於沒有。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姜維距離武廟的距離,隔著一個滅亡曹魏。

    換句話說:倘若鄧艾沒有滅亡蜀漢,那麼鄧艾也沒資格進入武廟。

    鄧艾能進入武廟而姜維不能,並非才幹差異,而是成就差異、結果差異。

  • 7 # 史家霸唱

    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兵率軍攻打蜀漢,由於姜維坐鎮劍閣,鍾會一時間無法攻入蜀中腹地,直達成都,因此當時鍾會已經有了退兵的心思,但此時鄧艾提出偷渡陰平之計,他帶領軍隊穿越了七百多里的無人區域,忽然出現在江油,而江油守將馬邈在驚慌之中投降了鄧艾。在此之後,諸葛瞻錯誤的放棄了戰略要地涪關而退守綿竹,就此被鄧艾擊敗,之後劉禪聽從從譙周主降的建議,投降了魏國。或許正是鄧艾在滅蜀等一系列戰事中的出色表現,在公元1123年時,宋朝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當時武廟中七十二位名將裡就包括有鄧艾。但讓人不解的是,當時蜀漢僅有的名將,同時也是鄧艾對手的姜維卻未能入宋朝的武廟七十二將。為何鄧艾可入宋朝武廟七十二將,而姜維卻不行?

    事實上,所謂的武廟七十二將的選拔,主要是宋人根據古代名將的社會知名度、評價與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出來的名單,其看中的是文化與政治的宣傳,而不是單純的勢力排名。當時入選七十二將的三國將領有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共計十一人。

    在這十一人中,關羽和張飛自南北朝時期開始,就被人認為是猛將的象徵,足見關羽和張飛的名氣之大,而後世也有將王彥章、李存孝比作張遼,因此關羽、張飛和張遼能入選其中,名氣佔據了很大的原因。同時代中的張郃、徐晃甚至黃忠的能力與成就也可以與這三人相比,但他們三人最終卻沒能成功入選在七十二名將之中,可見能否進入武廟,主要還是歷史知名度和軍事影響力。比如後世朱元璋就曾給予了張遼和張郃兩人極高的評價,朱元璋認為只要他擁有這兩員猛將,他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可見他認為張遼與張郃的能力是並列的,但朱元璋這麼說,也只能代表他個人的看法,可見當時宋人在選擇將領是否可以入武廟時,需要考量的還有社會名聲、影響等條件。

    周瑜、陸遜、羊祜、王濬、杜預等人的入選則沒有太大的爭議,畢竟周瑜在赤壁之戰一戰成名,就此阻擋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陸遜在夷陵之戰擊敗劉備,讓蜀漢徹底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舞臺,並在石亭之戰擊敗魏軍,使得孫權得以登基稱帝,他憑藉這兩戰穩入武廟;羊祜謀劃滅國;杜預、王濬依計行事,誅滅東吳,能入武廟也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呂蒙本身的功績薄弱了一些,但他能佔據荊州,並擊敗了關羽這種可以進入武廟的名將,其名聲還是有的,因此他也能入武廟。

    而鄧艾能入選,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其能力和軍事才華毋庸置疑,但僅從這一點來看,姜維雖然稍遜於鄧艾,但也不至於差出了一個武廟出來。而這兩人相差最大的,就是歷史的影響。在歷史上,鄧艾在鍾會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幾乎以一己之力誅滅了蜀漢,而姜維作為防守方,他既沒能擋住魏軍的進攻,也沒能在後來策反成功,因此他的歷史影響遠遜於鄧艾。因此即便以姜維的才能,以及後蜀漢時期,蜀漢名將唯有姜維這兩點來看,姜維有資格入選武廟七十二將,但因為歷史影響的因素,姜維沒辦法與鄧艾並駕齊驅,共享入武廟的榮耀。

    筆者認為,姜維能力足夠,但由於入武廟不僅僅只看能力,因此姜維最終遺憾落選。

  • 8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因為姜維輸了。

    先說一下武廟,聽名字就知道,它跟文廟是相對應的。文廟供奉孔子,武廟則供奉呂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文廟和武廟都起源於唐朝,但文廟要早一些。在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其廟稱文宣王廟,簡稱文廟。在此之前的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以呂尚為主祭,建立了太公尚父廟,雖然很多禮儀都跟文廟相同,但具體等級上,太公尚父廟要低上一些。

    直到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肅宗尊呂尚為“武成王”,祭典才與文宣王完全相同,在其他方面,武廟也跟文廟一樣。比如文宣王有亞聖、十哲、七十二子,武廟也有副祀、武廟十哲、六十四良將。

    至於武廟七十二將,是宋朝才出現的。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對武廟的祭祀名單進行調整,確定歷代名將七十二人,鄧艾為其中之一。

    其實早在唐朝,鄧艾就入了武廟,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武廟增加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鄧艾就名列其中,之後武廟多次調整,他都是不動如山,算起來,他在武廟至少享受了400年香火,直到元朝武廟大規模“裁員”才被剔除。

    反觀姜維,任何版本的武廟祭祀名單都沒有他,可見在數百年的主流觀念中,姜維都是比不上鄧艾的,為什麼單獨拿鄧艾來比?因為三國時期入武廟的將領只有鄧艾才能被他比上,其他如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呂蒙等,壓根不可能被拿來跟姜維比。

    鄧艾跟姜維兩人是經常交手的,結果是姜維勝多敗少。這倒不一定是姜維比較弱,因為蜀漢國力本身就比較弱,他要是經常贏的話,那就是絕對碾壓鄧艾了。勝多敗少反而可能說明他跟鄧艾差不多,如果差很多就是連遭慘敗了。

    而且姜維跟鄧艾的打法更有利於鄧艾,兩人的作戰模式一直都是姜維進攻、鄧艾防守。蜀漢兵力少且國力弱,基本攻不下魏軍要塞,只能找魏軍薄弱點繞路突擊,但鄧艾防的滴水不漏,姜維一次次突擊,一次次失敗,最大的戰果就是斬殺王經數萬人。

    終於有一天,鄧艾不想防守了,改玩偷渡。就是這一次偷渡陰平、成功滅蜀,才讓他有機會進入武廟,不然的話,他跟郭淮、陳泰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所謂十賭九輸,但這一把鄧艾賭贏了,在擊敗諸葛瞻後,幾千魏軍開到成都城下,劉禪直接就投降了,蜀漢滅亡。

    這場賭博鄧艾有很多次差點就輸了,他是孤軍深入,不像曹操劉備那樣輸光了還能贏回來,他一輸就沒了命。當然,鄧艾賭贏了,輝煌的戰果令他躋身名將之列,而失敗的姜維,自是黯然收場,連鍾會都沒能入武廟祭祀,姜維又怎麼進去呢?

  • 9 # 波雲星

    武廟發榜在即,姜維找諸葛打探:“老師,榜上有我嗎?”

    諸葛開門見山,“伯約本朝高祖開基趕上沒?”

    伯約搖搖頭,就見張良、韓信、曹參、彭越、周勃昂首走過,灌英坐在板凳上後補,樊噲、夏侯嬰在一邊生著悶氣。

    諸葛又開口:“光武帝開基沒趕上吧?”

    伯約搖搖頭,就見鄧禹、吳漢、馮異、耿弇、賈復、寇恂、馬援談笑風生,耿純、王霸、祭遵則在板凳上翹首期待,銚期、馬武、岑朋、杜茂一邊兒表示不大服氣。

    孔明神秘地笑笑,”武廟快成雲臺了!幸虧廟小,要不光武帝非得把28員雲臺大將都供上不可。“

    諸葛接著問:“鎮壓叛亂、討伐異族,你去了嗎?”

    伯約苦笑道:“我和羌族兄弟關係好,您南征孟獲時我沒趕上“。話音剛落,周亞夫、衛青、霍去病、趙充國、段熲、皇甫嵩凱旋而歸。

    伯約順著孔明手指方向看過去,發現班超在那邊兒板凳上安然坐著,隨時替補。噓,“犯漢必誅”的陳湯、“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耿恭、燕然勒銘的竇憲他們幾個都沒戲,竇是戴罪立功。對了,這次倒是有李廣,考得也不太好,不過”飛將軍“名氣大,最重要的他和招辦李主任有親戚關係。

    伯約:“高年級的不算,咱們年級的幾個班呢?”

    諸葛答道:“慚愧,我走後,咱那班先解散,組委會這次給不了咱們班太多名額。孫大帝非說他的幾任都督都超級棒,(周)公瑾赤壁大戰,奠基三分;(呂)子明白衣渡江,搶了咱荊州那麼大地盤;(陸)伯言那小子更是過分,把咱先主都燒去了白帝,也就(魯)子敬仁厚,好說話,不僅借給咱荊州,還讓出個位置來,說實話太史慈、甘寧、淩統還有點兒不服氣,他們都是和典韋、許褚一個樣的莽夫,可組委會只認是軍事統帥專業的”。

    姜維一聽暗喜,以為機會到了。

    諸葛又問:“對了,先主你開基趕上了嗎?”

    姜維嘆口氣,“我還小,沒投奔您呢”。

    一陣喧譁後,(關)雲長、張(翼德)攜手攬腕去找大哥喝酒去了,而(馬)孟起、(趙)子龍、(黃)漢升、(魏)文長只能另開一桌。

    突然意識到自己位置不保,姜維趕緊問魏班主都推了什麼人選?

    諸葛答道:”魏武帝唯才是舉,這次沒提名任何一個親兄弟,最看好的是(張)文遠,說他專克東吳。你在曹營待過,你該知道五子良將之首的文遠吧“。姜維默默點點頭,”文遠沒得說,他值這個位置“

    維: ”另外一個是誰?“

    亮: ”(鄧)士載。“

    維: ”誰?“

    亮: ”鄧艾。”

    維:“憑啥?”

    亮:“就憑他奪州滅國之功,咱蜀漢就敗在他手上。

    維:“不對,我假投降的是(鍾)士季。”

    亮:“啥,你小子還投降鍾會了?不知道鍾會這小子欺負鄧艾口吃,栽贓誣陷(鄧)士載,被直接取消考試資格了嗎?”

    姜維急了,“那咱能不能在低年級裡插個塞兒、擠出個名額?”

    諸葛:“噓,咱蜀漢肄業後,就升級為吳晉相爭了,他們3:1,晉:羊祜、杜預、王濬(都是滅吳的統帥),吳只有最後的名將陸抗了。繞來繞去,又得是開疆拓土、建立霸業的功勳才行。再後面的才俊就先不談了。“

    維:”我也是文武全才的統帥,那您能不能推薦下弟子?“

    亮:”我說也不算數,都得皇上推薦,過政審,我打招呼不好使。”

    看到伯約難受,亮又說:王不過項(羽),將不過李(存孝),霸王給太公當副手不合適。(唐)太宗的恩公秦叔寶和應夢賢臣薛白袍也沒戲。據說薛白袍殺過降......

    ”噓,來人了!“

    話音未落,(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於此?’命去之。本來和諸葛平起平坐的白起,一下子被取消十哲待遇,降級了。

    後來趙匡胤命官員研議,把原本配饗武成王(姜太公)的七十二位名將名單加以增減,增二十三人,減了二十二人。孫臏、廉頗、韓信、彭越、周亞夫、段熲、鄧艾、陶侃、關羽、張飛、杜預、慕容紹宗、王僧辯、吳明徹、楊素、賀若弼、史萬歲、李光弼、王孝傑、張仁願、郭元振等人則被請出廟外,不加配饗。十哲部分增添管仲與郭子儀。

    姜維一看原來如此,認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細胞到底怎麼樣,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