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浴火

    有了潛射導彈為何還要裝備陸基洲際導彈呢?其實這是一道相對而言較為簡單的解答題,簡而言之就是誰也不想放棄所謂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地位,放眼國家,目前實際上真正具備這種“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恐怕只有美俄。

    我們國家在空基核力量上面還是有所欠缺,在這種情況如果在放棄陸基核力量,這不就相當於變相削弱自己的核打擊能力嗎?因此從這點來看即便具備了潛射導彈恐怕反而是將自身的核保障降低,因此即便現如今陸基核力量已經在各個有核國家中地位處於邊緣位置,但想要因此放棄並不可能。同時陸基洲際導彈存在至今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威力更大

    相比空基以及潛射核彈相比,陸基洲際導彈本身的威力恐怕還並不能忽視,傳統的陸基洲際核導彈的發射方式主要以井下發射和車載發射兩種發射方式,這兩種方式中井下發射的陸基洲際核導彈通常體積極為巨大,射程更遠,運載能力也更強,同時可以攜帶幾枚,甚至十幾枚的分導彈頭,突破能力也更強,從這一點來看陸基洲際核導彈本身存在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與需求。

    2、研製門檻低

    相比空基與潛射核彈相比,陸基洲際核導彈幾乎是所有有核國家的入門第一選擇,因為這種方式研製難度較為簡單(畢竟不需要單獨的承載體,比如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成本更低,小型化要求也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對於一些初級有核國家,自然還是會選擇並擁有陸基洲際核導彈。

    3、可靠性更高

    從現實來看,陸基洲際核導彈雖然已經開始日落西山,但其獨有的可靠性仍然讓其成為了“三位一體”中的首選,從公開的試射成功率來看,陸基洲際導彈的試射成功率還是遠高於潛射洲際導彈,為了自身的絕對安全,難道不應該選擇陸基核導彈嗎?

    綜上來看,別看潛射彈道導彈開始走上舞臺,但陸基的地位仍然不能被忽視。

  • 2 # 平頭兔

    在擁有潛射彈道導彈後,陸基彈道導彈還有擁有的必要嗎?

    這個問題的話,其實要分國家來講:

    對於美國來講,還真沒有必要再擁有陸基彈道導彈。根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報導,美國已經撤銷了陸基彈道導彈民兵三的部署,並且原本計劃研究下一代陸基彈道導彈的計劃也已經停止。這個計劃的預算是1250億美元,如果拿來造福特級航母的話,不誇張的說可以造十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已經擁有了非常強大的海基核威懾能力和空機核威懾能力,如果再一味地追求路基核武器的話,其實是得不償失的。當然這也和美國身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如果要使用陸基核打擊力量打擊其他國家的話,那麼就得從美國本土飛跨越兩大洋才能到達對岸。這對於已經擁有眾多海外基地和數量龐大的核潛艇的美國來說是不划算的。

    當然對於中俄來講,陸基彈道導彈是不可缺的,而且應該是主力。相對於美國,中俄沒有像美國那樣擁有數量眾多而且分佈廣闊的海外基地和數量龐大的核潛艇部隊,空軍力量容易被攔截,而且相對於中國來講飛不到美國。

    所以中俄必須大力發展陸基彈道導彈,客觀的說,陸基彈道導彈的打擊能力強,精度高,而且擁有非常強大的抗打擊能力。這也是絕大多數國家最新研製的武器,反而是研究難度很大,技術要求非常高的潛射導彈是大多數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目前全球也只有四個國家研製出了潛射彈道導彈。這也是很多研發能力不足的國家的無奈之舉。

  • 3 # 曾祥永3

    一個強大的國防建設是綜合性的,三位一體的打擊能力是中國的強軍之路。因此,剛靠陸基,空中的打擊是不夠的,有海基潛射的反擊能力增強了掩飾性的二次反擊力量。但陸基的打擊也是不可缺少一種威協力量,陸基有很強的機動性,能做到快速部署,快速打擊的作用。三位一體的打擊是國防建設的需要,三位缺一不可。

  • 4 # 資訊所長

    潛射彈道導彈只是作為對陸基彈道導彈的一個補充,按照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定位,主要是肩負戰略核反擊的任務,也就是在本土遭受核打擊之後,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在大洋深處對敵方的本土發起戰略核反擊。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陸基彈道導彈還是作為主要的核力量存在!無論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進攻,陸基彈道導彈都是主力。陸基彈道導彈,並不只是固定式的發射井,而是包括公路和鐵路機動在內的移動式的發射平臺,尤其是公路機動的,使用重型卡車作為載體,同樣也能像核潛艇那樣快速移動,能夠在國土範圍內快速部署反擊敵人。

    發生核戰爭,一般就分為兩種情況,第一就是主動式的發起核打擊,這個時候陸基彈道導彈才是最好的攻擊載體。尤其是固定的,各種條件更方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全國各個地方對敵對國家發起飽和式的核打擊。然後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與到核攻擊行動當中,對敵方的一些小型戰術型的目標,比如說空軍基地和港口發起核打擊。

    第二種就是被動的遭受核打擊了,這個時候可能本土遭受了嚴重的核打擊,指揮系統也受到了重創,陸基彈道導彈甚至可能都無法發射,當然這樣的情況很少發生,總有一些陸基的彈道導彈免受核打擊,這個時候反擊的力量,依然是固定的發射井、公路和鐵路機動的導彈,發射井存在於地下,較為隱蔽!

    而彈道導彈核潛艇,在獲取了本土遭受攻擊和接收到命令後,就可以快速對地方展開報復式的核打擊,為本土反擊贏得時間。戰略核潛艇相比較陸基發射平臺,更不容易被發現,發射完就可以變換位置。而且全球百分之七十是海洋,非常適合核潛艇隱蔽。所以說戰略核潛艇,是重要的核反擊力量。下圖是俄羅斯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四連射試驗:

    另外由於戰略核潛艇的體型限制,潛射版本的彈道導彈不論是射程還是威力,可能都不如陸基版本的彈道導彈強,尤其是發射井這樣的發射平臺,體型和重量完全都不受到限制,只要射程夠遠,威力夠大,合理的範圍內再大都沒有問題。

    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的潛射彈道導彈,和平時期主要是起到一個威懾的作用,因為不知道它出現在哪裡,來無影去無蹤。尤其是在雙方關係緊張的時候,有時候彈道導彈核潛艇出港,就是一種巨大的威懾作用!

    綜合來看,潛射彈道導彈就是對陸基彈道導彈的一個補充,主要的核力量還是由陸基彈道導彈構成。潛射彈道導彈能夠在被動遭受核打擊時候發起核反擊,因為戰略核潛艇隱蔽性很強,不管怎麼攻擊本土,幾乎都無法攻擊到核潛艇,核潛艇就作為一個必然生存的有生力量發起核反擊。

  • 5 # 威吶解析

    目前,全球共五個國家擁有完善的潛射彈道導彈技術,也就是聯合國“五常”,而五常中的英、法兩國幾乎所有的戰略核打擊能力都集中在其各自裝備的4艘戰略核潛艇上,沒有裝備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而美、俄、中三國則依然保留了相當規模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而且俄、中兩國具備裝備有固定發射井發射、陸基機動發射(包括輪式車載或者火車運輸)等多種發射形式陸基洲際導彈。因此,在擁有潛射洲際導彈後是否裝備陸基洲際導彈,需要視不同國家的戰略需求和自身條件確定,個人認為有條件同時裝備的肯定還會繼續保留陸基洲際導彈。美國“三叉戟I”潛射彈道導彈試射及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時的照片發射井中的美國“民兵III”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從實際威懾效果來說,個人認為搭載潛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是最佳選擇。相對於陸基和空基核武器,戰略核潛艇的隱蔽性更強、生存能力更高,而且核打擊密度更大!一艘戰略核潛艇可以搭載12-24枚潛射彈道導彈,攜帶幾十甚至幾百枚核彈頭,在特殊情況下,只要有1艘戰略核潛艇倖存就可以毀傷敵方几十個大中城市!鑑於這方面的原因,英、法兩國目前分別裝備了4艘“前衛級”和“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作為其倚仗的戰略核威懾平臺。英國“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在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方面,技術最先進、實力最強的莫過於美國,其現役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每艘可搭載24美“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是目前世界上載彈量最多、威力最大的戰略核潛艇。但是,基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就裝備了“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其仍然沒有放棄陸基洲際導彈,直到目前據稱仍然裝備有400餘枚LGM-30G Minuteman-III“民兵III”系列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而且後續計劃透過進一步技術升級後繼續延長“民兵”的服役期限。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手段中的重要一環,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與潛射彈道導彈並不是相互制約的關係,而是互相補充的關係,只有條件允許,二者同時裝備是最好的選擇。上世紀80年代多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同時下水的場景“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的分導式多彈頭

    英、法兩國之所以僅保留的海基潛射彈道導彈作為戰略核打擊的唯一平臺(法國還有小部分空基核彈,但是已不成規模),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技術或者資金問題,而是自身的國土面積限制。英國與法國的國土面積都比較小,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戰略縱深,只要有一定量的核武器就能夠對其全境實現全面核打擊,陸基洲際導彈根本沒有迂迴的空間,存在的意義並不大;而美、俄、中三國國土縱深都在數千公里,只要佈置合理,即使發生全面核戰爭也不可能同時毀傷所有的反擊手段。而相對於潛射導彈的嚴苛的尺寸限制,陸基洲際導彈可以做的體型更大一些,威力和射程也可以更突出。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必須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才有意義,圖文俄羅斯正在研發的RS-28“薩爾馬特”陸基彈道導彈美國“民兵III”陸基彈道導彈的分導式多彈陸基彈道導彈是“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重要一環

    單純技術上來講,潛射彈道導彈要比陸基彈道導彈難度高,而潛射彈道導彈也只與核潛艇配合在一起才具有完整的核威懾/打擊能力,這無疑有給潛射彈道導彈增加了一道難度,這也是為何直到目前只有科技、工業製造能力足夠強的“五常”才擁有潛射彈道導彈的原因之一。處理印度還在努力發展自己的戰略核潛艇外,還沒有其他國家擁有研發戰略核潛艇的條件。至於掌握潛射彈道導彈後陸基彈道導彈的取捨問題,要結合本身國情判斷,但個人認為“藝多不壓身”的道理在此方面依然適用!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大國的標誌之一對於大國來講,潛射彈道導彈與陸基彈道導彈都要有!

  • 6 # 白虎堂

    所謂核三位一體力量,包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海洋戰略核潛艇潛射彈道導彈、空基戰略轟炸機巡航導彈。

    戰略轟炸機一般需要移動部署,戰略核潛艇也一樣,在出勤狀態時,是要出海隱蔽的。陸基洲際導彈則是在陸地上,有的在發射井內,例如美國的民兵3導彈,有的在發射車上,如俄羅斯的亞爾斯導彈。

    雖然三者都是核打擊力量,但還是有區分的,戰略轟炸機不僅可以作為核投送平臺,而且也是和平時期展示核力量的有效手段,並且也可以用於執行常規轟炸任務。

    陸基彈道導彈通常都是部署在本土,得到嚴密保護,也是最為直接的核威懾力量,對手不會清楚陸基洲際導彈的部署地點和具體威力,一旦出現核危機,陸基洲際導彈就是最直接的一張王牌。

    戰略核潛艇同樣也有核威懾的作用,不過戰略核潛艇還肩負著二次核反擊的使命,即如果陸基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編隊都被毀滅了,隱藏在大洋深處的戰略核潛艇還能作最後一搏。

    現在歐洲的核大國,即法國和英國,都放棄了戰略轟炸機,以及陸基洲際導彈,因為這些國家的縱深有限,部署在本土的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導彈,實際上很容易被團滅。

    但是英法兩國都有自己的戰略核潛艇,英國用的是美國的導彈,法國則是自己研發的。這兩國直接選擇了保留二次反擊手段,當然,也是主動進攻手段。

    發展戰略核武器的難度是很高的,並不是想發展就能發展,而且研發經費、運營成本也很高,英法兩國選擇放棄一些核打擊力量,也是因為受到經濟問題影響。

    說到底,只有經濟條件好、綜合實力強、擁有自主軍工實力的國家,才能玩轉核三位一體力量。

  • 7 # 軍事天地

    大國大洋出門必需品,小國有沒有無所謂!

    世界上目前擁有核彈,擁有核打擊能力,並且具備潛射導彈的國家只有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印度、以色列、東亞某半島國家、巴基斯坦,其中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並不是水下彈道導彈,而是水下核巡航導彈。

    但相對來說,這些國家都擁有較為完整的核打擊體系,從現在來看擁有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英國和法國全面放棄了陸基彈道導彈,其餘各個國家都沒有放棄潛射彈道導彈和陸基彈道導彈,甚至都在大力發展,比如美國就在8月8日放棄了《中導條約》,這意味著美國可以肆無忌憚的研製中近程彈道導彈。

    英國和法國放棄陸基彈道導彈是自己的國力和戰略問題,英國一直沒有研製成功自己的彈道導彈計劃,比如推出的“藍光”“紫星”計劃,英國只能購買美國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所以英國自打一開始就沒有陸基彈道導彈。

    而法國的陸基彈道導彈確實不少,以“冥王星”彈道導彈為核心,“冥王星”彈道導彈為陸基發射,法國一共生產了大約80多枚,除了50枚機動式發射,剩下的30枚都是固定井式發射。但隨著冷戰結束,法國認為主要這些陸基彈道導彈沒有了對手,並且法國國土縱深太小了,無力反擊大規模核打擊,發展陸基彈道導彈成本太高,代價太貴了。所以就在1993年將所有的“冥王星”彈道導彈拆掉了,只保留了M系列的潛射彈道導彈。

    對於英國和法國來說,自己核戰略就是二次核反擊,只要核潛艇和核潛射彈道導彈安全,英國和法國就完成了自己的打擊目標,畢竟對於核大戰來說,英國和法國本土面積並不適合。

    但其餘國家就是這麼考慮,中美俄包括印度都認為核打擊能力必須三位一體,這樣才能保證核力量絕對安全。特別是印度,仍然下大力度搞K-4、K-15潛射彈道導彈。為的就是保證自己的核打擊力量的多樣化。

  • 8 # 一葉楓流

    部署洲際彈道導彈,第一要素指標是射程和有效載荷。射程和有效載荷是此消彼長的。增載入荷會降低射程,增加射程就要降低載荷。

    雖然目前國際上能發射衛星的國家不少,但是能發射商業運載火箭的不多。究其原因,就是火箭技術不過關。能做到的只有四個半國家——美俄中日,加上法國主導的歐洲航天局。(日本是有洲際彈道導彈能力的。)

    部署洲際彈道導彈的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成本(部署、維護)和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最高的是空射導彈和洲際轟炸機。但是轟炸機的攻擊效果不如導彈。而且飛機系統非常複雜,有能力研製洲際轟炸機的國家迄今為止只有三個——美英蘇,英國目前已經喪失此能力。轟炸機必須飛抵敵方防禦圈範圍發動攻擊,發射空對地導彈。

    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部署成本比潛艇的低,適合大量部署。挖一個發射井的錢比造一艘核潛艇的錢要少許多。但是陸基導彈發射井是固定的,完全被對方掌握。陸基彈道導彈只適合發起第一次打擊,同時也是對方第一次打擊的目標。在幾十萬噸當量的核彈打擊下,倖存的數量不多,不可能達到摧毀對方的數量。

    所以為了預防對方的先發制人,突然襲擊,就需要第二次打擊力量。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就是。

    核潛艇具有長期潛航的能力,隱蔽性好。地球表面海洋麵積廣闊,要在茫茫大洋中發現一艘水下的核潛艇,不亞於大海撈針。所以核潛艇的隱蔽性最好,所搭載的彈道導彈適合作為第二次打擊力量。

    世界上主要城市都在海岸線2000公里以內。射程3000公里的潛射彈道導彈可以在安全距離外發射導彈,進行攻擊。美國的第一代潛艇彈道導彈北極星A-1的射程就達到2600公里了,現在美國的三叉戟導彈射程在8000~10000公里,在大洋深處可以隨機發射。安全性,隱蔽性,打擊的突然性更強。

    所以核大國都把潛艇彈道導彈作為核心戰略武器。此外,部署陸基彈道導彈需要比較大的國土面積。英國和法國面積不大,陸基導彈很容易被“團滅”。所以英法只發展潛艇彈道導彈。法國曾經部署過18枚中程陸基彈道導彈。現在早已廢止。英國的潛艇彈道導彈是採用美國的,自己沒有研製過洲際彈道導彈,連3V戰略轟炸機都是中程轟炸機。

    大國發展潛艇彈道導彈是出於戰略威懾的目的,保留二次打擊能力。

    印度一直想取得世界大國地位。因此不遺餘力的發展彈道導彈和導彈核潛艇。只是目前的導彈核潛艇殲敵者號還沒有達到其他國家最早的核潛艇水平。

  • 9 # asiavikin雜談

    當然有必要,特別是對於中國這種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

    機動部署的陸基彈道導彈生存能力僅次於潛射彈道導彈。而部署潛射彈道導彈要解決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設計製造問題,投入的資金是天文數字:美國海軍未來的“哥倫比亞”級導彈核潛艇計劃建造12艘,預算已經是千億美元。如此巨資不是誰都能掏得起的。至少中國在10年之內沒有這個能力。

    而在洲際彈道導彈CEP動不動就是100米以內的當代,在缺少天基導彈預警系統的情況下,發射井內部署的彈道導彈生存能力就很值得懷疑。對於奉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的中國而言就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中國從90年代後期就致力於研製機動部署遠端/洲際彈道導彈系統。以中國的人力成本,即便是一套東風31/31G導彈發射系統要一億美元,部署上50-100枚也就足夠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對美國本土的有效核威懾了。

    除此以外,由於大規模服役的中國機動部署陸基中程和中遠端彈道導彈對於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及其盟友構成了現實的威懾,同時由於中國空防體系的巨大進步;而美軍從目前看既不具備有效的反導抗衡能力,也不再具備低成本深入中國大陸腹地的實時常規打擊能力。這樣,在中美70年來的角力中,中國在亞太地區首次擁有了中程以上的常規火力打擊優勢(雖然還只是彈道導彈領域的),而且生存能力極強。這對於未來中國控制檯海、南海、東海局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所以,從中國的角度看,機動部署的陸基彈道導彈不但是必要的,現階段還是中國戰略威懾力量的主力。

  • 10 # 晨曦談兵

    潛射彈道導彈當然無法替代陸基彈道導彈的作用,否則美國也不會尋死覓活地鬧著非要退出中導條約不可了(中導條約主要限制的物件就是陸基彈道導彈)。眾所周知美國的潛射彈道導彈技術水平在當今世界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依然存在著對陸基彈道導彈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見陸基彈道導彈的重要價值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在很多人的潛意識當中,總是覺得潛射彈道導彈比陸基彈道導彈更加高大上,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

    潛射彈道導彈和陸基彈道導彈分別有著各自不同的技術特點和使用條件,而且不同的裝備國家,不同的作戰物件,也對彈道導彈的部署方式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所以並不存在潛射彈道導彈一定優於陸基彈道導彈或者反之的說法。就拿美國這次退出中導條約來說吧,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歐洲地區或者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按理說美國海軍擁有數量眾多的核潛艇,應該並不缺乏中程彈道導彈的發射平臺。

    其中大多數的洛杉磯級、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都有垂直髮射系統,還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這些核潛艇稍加改裝都可以發射潛射中程彈道導彈,犯得著大動干戈地退出中導條約嗎?這是因為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有限,如果部署在核潛艇上,要想攻擊對方的縱深目標,就必須抵近對方沿海地區持續活動伺機進行發射,大大增加了遭到對方反潛兵力威脅的可能性,使用寶貴的核潛艇來執行這種高風險的戰術任務並不划算。

    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則完全不一樣了,採取一車一彈的部署方式,即便是在高危區域活動,也更容易隱蔽自身,幾十噸的導彈發射車顯然比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核潛艇更適合在對方的戰略前沿抵近威懾。而且就算被對手發現摧毀了,一次損失無非就是一輛車一枚導彈,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不像核潛艇直接被一鍋端,造價幾十億美元的核潛艇和十幾枚二十幾枚導彈都全完了。所以美國堅持要退出中導條約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那些地緣政治條件和海洋地理環境都遠不如美國的國家,陸基彈道導彈更加具有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比如中國,我們幾乎所有的出海口都處於主要假想敵的島鏈封鎖圈之內,核潛艇要想突破島鏈前出遠洋必然冒著很大的風險。我們的沿海地區平均水深嚴重不足,距離主要假想敵的本土也太遠,也不是核潛艇戰略值班的理想區域。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潛射彈道導彈只能作為輔助打擊力量,依託幅員遼闊、地形複雜的內陸縱深地區的陸基彈道導彈才是最靠譜的戰略核威懾絕對主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布裡早就表示基本功是男籃最大缺陷,並在北控集訓時死抓基本功,他當男籃主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