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ncle鬍子足球剪輯

    在羅貫中的演義小說中,周瑜是個氣量狹窄的人,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不斷與諸葛亮作對,但卻始終遜色諸葛亮一籌,最後以至於被諸葛亮活活的氣死,但這終究只是演義小說,並沒有任何的真實性。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正好與演義小說中所描述的相反,歷史上的周瑜氣量胸襟絕非一般人所能比擬。 周瑜 出生在江東的周瑜,祖上都是官宦,可以說周瑜的出身比一般人好是官宦世家,而當時的官宦身份,也為周瑜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打下基礎,周瑜天資聰明,什麼東西一學就會,所以年少的周瑜便遠近聞名,當時的江東地區,曾經有這樣一種說法,周瑜能夠聽出任何曲譜的錯誤之處,周郎顧成為江東一時美談,而周瑜和孫策是發小,知道後來孫策和父親孫堅一起出徵,這才斷了聯絡。

    直到後來,孫策回江東曾向周瑜借兵,而周瑜二話沒說親自派兵迎接,兩人見面的時,孫策曾說我有將軍,一定能成大事,正是從這開始,孫策周瑜這一對君臣開始十幾年的合作,而江東的領土也不斷擴大。 孫策 後來孫策遇刺身亡,臨死之前,孫策讓周瑜輔佐孫權,因為孫權的當時的年齡還太小,於是讓周瑜鎮守江東,周瑜果然不負眾望,因為有了周瑜的輔佐,孫權開始對內不斷擴張土地,當時的江東並沒有牢牢掌握在孫權手中,在聽從周瑜的建議下,孫權開始對內發展經濟勵精圖治,在短短的幾年之中,孫權便蕩平江東之內的所有判亂,將江東的權力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而真正讓孫權和周瑜天下聞名的是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的慘烈程度絲毫不遜於官渡之戰,沒錯它就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發生在官渡大戰的後面,當時的曹操幾乎已經統一北方,當時的河北群雄幾乎已經被曹操全部殲滅,只剩下實力最強的袁紹。

    但是在官渡大戰中,連袁紹也被曹操打敗,之後的幾年中,曹操不斷蠶食袁紹的地盤,最終統一河北地區,當時的天下九州已經有五州掌握在曹操手中,官渡大戰的勝利讓曹操喪失了判斷的能力,此刻的曹操就真認為自己就是天命所歸的人物,為加快統一的步伐,曹操親自統帥八十萬大軍攻打孫權。

    而當時的天下中,能夠稱的上名號的勢力只有兩個,一個是江東的孫權,一個是西蜀的劉備,當時的曹操攜帶千鈞之勢而來,無人能擋,為了抵抗曹操的進攻,於是孫權和劉備聯合一起抗衡曹操,劉備知道孫權滅亡的之後,自己也存活不了多久。

    面對曹操的強勢,當時的江東之內劃分兩系,一派主和一派主戰,而周瑜正是主戰的一派,周瑜對孫權陳述兩軍勝敗的關鍵,周瑜說曹操的軍隊從北方而來,歷經了長途跋涉,現在一定疲憊不堪,根本無法作戰,第二點便是曹操的軍隊都是陸軍根本無法適應水性,再加上西邊還有曹操的大敵馬超虎視眈眈,而且曹操剛剛收編了劉表的幾萬部隊,人心正是不穩的時候,聽到周瑜勸說,孫權展現出他屬於統治者的鐵血一面,聽完周瑜的分析,孫權拿起桌子上的長劍,砍下了桌子的角落以此明志。

    果然後來和周瑜猜想的一樣,從北方長途跋涉而來的軍隊根本無法適應水上作戰,而且疲憊一場,第一場的交鋒便被周瑜軍隊打敗,戰敗之後的曹操將軍隊駐紮的南邊,而此時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用烈火攻擊,周瑜命令黃蓋詐降曹操,之後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場景,周瑜用火攻打敗曹操的八十萬軍隊,赤壁之戰讓曹操元氣大傷,只能灰溜溜的回北方,這場戰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三國的發展走向,若不是赤壁之戰的勝利,恐怕之後的曹操真的能到江山一統,只可惜並沒有如果,曹操終究還是戰敗,歷史是屬於東吳,屬於孫權的。

    赤壁大戰讓孫權一戰成名,也讓周瑜的名聲不斷顯赫,赤壁大戰之後周瑜和曹仁隔江對峙,但是回來的途中便染病去世,聽聞周瑜死亡的訊息,孫權大哭,並痛心疾首的對周圍的人說道,周瑜有王佐的才華,如果沒有周瑜的輔佐,遠遠不會有現在的江東,但是如今周瑜已經身去,我還能依靠誰呢?我們不難從中看出孫權對周瑜的器重,而周瑜也是唯一侍奉孫權孫策兩代君主的人,直到孫權稱帝后,還一直對旁邊的人說,當時沒有周瑜,自己一定不能做皇帝的,這也可以看出周瑜對江東的貢獻有多大,可以說赤壁之戰有一半就是周瑜的功勞,這與演義小說中是大不相同的。

  • 2 # 熠熠生輝yao

    蘇學士寫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首詞寫於北宋年間,周瑜留給後世的評價。可到了元末明初,小說《三國演義》成書,除了小喬,蘇詞中別的幾句,都給了臥龍先生了,卻讓公瑾留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 3 # 蕭湘居士__

    中國歷史悠久,前有戰七國,後有鬥三國,逐鹿中原也好,稱霸為雄也好,三國是歷史之經典,具有婦儒皆知,家喻戶曉的歷史局面。首贊0K!

    至於三國中人文並茂,文武並類者,莫過於東吳,別的不敢耽誤觀眾,只講名將周瑜公瑾者,是三國東吳名將⺀出身名門,貌美才俊,文武兼備,精通音律,氣宇不凡,風神瀟帥。若用現代人描述可為高白富美還欠不夠。再加上後為三軍都督,抗曹元帥,八面威風,儒將典範,不要說歷史名美大喬小喬私下傾倒,如若現代五隻頻果加五隻華為全都打暴為止。為什麼實在連男性也敬佩不巳的天下苐一美男子。

    潘安宋玉浪得虛名,周瑜是看得見人材和火燒赤壁的抗戰主將呀!南方數千年來一直敬拜於他,因為偏安江南成功者周郎也!後面的岳飛就做不到了。還可說這樣具才能俊貌的儒帥歷史上唯他一人。由於羅編受賂中山靖王,大家也望洋興嘆,只得紅羅卜上在諸葛亮的臘燭帳上了。今天小編剩機予以說明,以正視觀。

  • 4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周瑜是卓越的軍事家、傑出的音樂家、心胸開闊、重情重義的孫吳大忠臣。

    一、周瑜和孫策同年、先是兄弟情、後是連襟義,一生相隨。

    周瑜大戶出身,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兒子都做過漢朝太尉,父親周異,曾任洛陽縣令。周瑜高大英俊,大帥哥一個,當初孫堅組織義兵討董卓,遷至舒縣。周瑜與孫堅長子孫策同年,情同兄弟,周瑜把大路南邊的大宅院讓給孫策,常到後堂拜見孫策母親,各種生活用品互通有無。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楊太守,周瑜去看望他。孫策準備渡江東向,到歷陽通知周瑜,周瑜帶兵迎接,一見面孫策就說:得到你,大事就成了。周瑜跟孫策攻克橫江、當利,又渡江進攻秣陵,打跨笮融、薛禮,轉攻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敗走,孫策已壯大到幾萬人,孫策率部取吳郡、會稽郡,周瑜奉令守丹楊。袁術來取落地挑子,派堂弟袁胤代替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婉辭了袁術任他為部將的命令,任居巢縣長,借道回到吳郡,孫策親迎並任他為建威中郎將,派給他二千步兵、五十騎兵,周瑜奉令防守牛渚,不久,孫策打算攻荊州,令周瑜為中護軍、江夏太守,周瑜隨孫策攻下皖縣,得到橋公的兩個天仙美人,孫策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兩人不僅是兄弟、還成了連襟。兄弟倆又進軍尋陽,打垮劉勳,討伐江夏郡,回師平定豫章、廬陵二郡,周瑜奉令守巴丘。由此可見,孫策、周瑜聯手為東吳政權奠基。

    二、感孫策深厚友情,助孫權穩定政局。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孫權奉遺命統管政務。周瑜領兵前來弔唁,時孫權年方十九,要以政權相授,周瑜阻之,以君臣之禮見孫權。江東因此大定,周瑜以中護軍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江東軍國大事。建安十一年,統孫瑜等征討麻、保二屯,將屯營首領斬首,俘一萬多人,回兵駐防宮亭。江夏太守黃祖派鄧龍率幾千人犯柴桑,周瑜追擊,活捉鄧龍送吳郡,十三年春,孫權討伐江夏郡,瑜任前部大都督。

    三、周郎戰赤壁,盡顯戰略家、軍事家的英雄本色。

    這年九月,曹操揮師入荊州,劉表兒子、荊州新主劉琮投降,江東局勢危如累卵!孫權的許多文臣勸孫權投降曹操,周瑜和孫權分析曹軍四大不利因素:曹操北方並沒形成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後方馬超、韓遂在關西蠢蠢欲動;曹操捨棄騎兵,憑藉舟船,來和熟悉水戰的吳軍較量,這是以弱凌強;天寒地凍,軍馬乏料,中原旱鴨子遠涉南方的江河湖泊,水土不服,久則易生病。曹操貿然進軍,這是自尋死路,主公請給我三萬精兵,進駐夏口,我為您擊破曹操,孫權大喜:你是上天派來佐助我的!

    孫權又派主戰派另一代表魯肅去聯絡劉備,劉備派孔明拜見孫權,於是孫劉正式聯軍,由周瑜、程普、魯肅指揮合擊曹操。雨後來就是眾所周知的周瑜派黃蓋擔任放火隊長去紅燒曹操。“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曹軍)灰飛煙滅。"東坡的詞句寫盡了對周郎的讚美、景仰!

    赤壁一仗,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總格局。赤壁之仗後周瑜派甘寧佔據夷陵,駐守江陵的曹仁率步騎兵攻打甘寧,周瑜留凌緣守後方,親自解救甘寧,周瑜率諸軍過江屯北岸,約期與曹仁決戰。周瑜親自騎馬掠陣,流箭穿胸,周瑜只好退回軍營,曹仁乘虛挑戰,周瑜帶傷坐小車巡視軍營,吳軍士氣大振,曹仁退走。

    孫權命周瑜為偏將軍兼南郡太守,封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四縣為奉邑,屯江陵。

    三、力主控制劉備集團勢力大發展。

    劉備以左將軍身份兼荊州牧,劉備到京口(鎮江)見孫權,周瑜上書獻計:把驍勇雄豪的劉備遷往吳郡,造豪華住宅,多送美女寶玩,讓他聲色犬馬;把關、張這樣熊虎大將各處一方,讓像我這樣的人挾持他們參戰,大事可定。如今割地資助他們,這是開門揖盜啊!但孫權因為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擔心一時無法制服劉備,想引劉備為援手。沒有采納他的計策,劉備集團由此成了氣候。

    四、力主揮師入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

    劉璋擔任益州牧,外有張魯入境侵擾掠奪,周瑜力勸孫權:趁曹操不敢南來之際,請允許我和奮威將軍先攻取蜀地,再吞併張魯。孫權准奏,周瑜折回江陵準備行裝,孰料在途經巴丘時因心臟病溘然長世,時年三十六歲。

    孫權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哀傷到極點,當週瑜靈柩要回吳郡,孫權又親致蕪湖迎接,喪事一併費用下令供給。

    四、周瑜精通音律。

    周瑜年少時曾精心鑽研過音樂,即便酒過數巡後,演奏者有小差錯,周瑜一定會回頭注視,留下“曲有誤,周郎顧。"的雅話。因為周帥哥文武全才,深得江南美女藝妓的景仰,她們有時演奏時故意出點小差錯,以換得周郎的關注,蒼茫大地寫到此處,不由得心都醉了!真是香豔無比啊!

  • 5 # 使用者狼哥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親劉派,所以把劉備及蜀國陣營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英明神武的關二爺、魯莽能打的張飛都寫成了正義的化身。而魏國的曹操是奸詐,吳國的孫權更是狡猾的小人,就連周瑜都被作者寫成了小氣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的形象是一個風流瀟灑,才華橫溢,但胸懷卻極度狹小的人物,是被諸葛亮三次氣死的。

    而在真正的歷史記載上,周瑜卻是病死的,周瑜早年追隨孫策征戰,年少時便歷練出政治家的才能,而且本人謙虛寬容,平易近人、相貌出眾、精通音律,深受主公孫策、孫權的厚待,年少時便被授于軍政大權。

  • 6 # 說三國

    每每我們說起周瑜,那一定逃不開赤壁,更逃不開這個諸葛亮一生的對手。那句“即生瑜,何生亮”也成為千古名句。

    翻遍整部《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草船借箭,賠了夫人又折兵,智激周瑜,借東風……一個又一個事件將諸葛亮神化,同時也將周瑜矮化。這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今天小編要做的就是將《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剝離,還原一個真正歷史上的周瑜給到大家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人將其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周瑜的出生是標準備計程車族大家庭,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在東漢一朝擔任太尉之職。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從現在來看,周瑜就是官宦世家出生的公子哥

    而在史書《三國志》裡,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赤壁之戰,周瑜就變成了當時最大的網紅,以數萬精兵大破數倍之敵,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奠基之戰,也成就了周郎之名。但似乎所有人都提到周瑜都只提到赤壁一役,而事實上週瑜對於東吳的貢獻遠遠不止一場戰役。

    孫策平江東,周瑜追隨左右並送錢糧物資。

    孫策遇刺,周瑜同輔佐孫權,執掌軍務大事。

    向孫權引薦日後孫劉聯盟的核心人物魯肅。

    曹操威逼孫權送子,周瑜勸阻。

    攻克荊州南郡,使東吳在荊州有立足之地。

    赤壁之後,周瑜建議出兵攻蜀。

    ……

    可以說,周瑜在世,才有東吳的擴張之勢。而當週瑜死於巴陵之後,東吳就再無疆域擴張之實了。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而這樣一位在歷史中幾無缺點的名將,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卻成為了一位才智碌碌、妒賢嫉能的平庸之輩?

    這與民間對三國的態度有關,在蘇軾的小品《東坡志林》中,就有過這樣的記錄:

    ——《東坡志林》

    間對人物的褒貶品評是有著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他們“尊劉”擁“帝蜀”,而對於站在對立面的周瑜,自然不會有好感。

    而作為收集民間三國故事為主成文的《三國演義》,也自然成為了主角劉備集團的對立一方,從而成為陪襯罷了。而這本《三國演義》,也正式將周瑜釘在了一個被大量扭曲貶低的矛盾形象上了。

    諸葛亮三氣周瑜:從赤壁一戰到周瑜病逝,諸葛亮在零陵做後勤,與周瑜根本沒見過面……你說怎麼氣?還三氣……

    草船借箭:這活是孫權乾的!

    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和周瑜沒關係。

    智激周瑜:周瑜本身就是主戰派……

    借東風:諸葛亮根本沒參加赤壁之戰。

  • 7 # 評三國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人。周瑜在三國演義裡被描繪成一個心胸狹隘小肚雞腸的人,被諸葛亮耍的團團轉。事實是這樣嗎?恰恰相反,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

    首先周瑜是高富帥,《三國志》記載:瑜長壯有姿貌。古人惜字如金,但短短几個字,已經把周瑜的形象勾勒出來了。長,就是高的意思,壯,就是健壯的意思,有姿貌,就是長的很帥的意思。另外,當時的人叫周瑜為周郎,郎這個詞在當時可是一個美譽,只有長得特別帥的才會被稱為郎。從這個稱呼,也可以看出,周瑜是個大帥哥。而且,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叔伯周忠,都是漢朝的太尉,父親周異是洛陽令,家庭條件那是相當的好,一點不誇張地說,周瑜就是三國時期的“高富帥”。

    其次周瑜有藝術細胞。周瑜精通音樂,即使酒過三巡之後,樂曲如果有誤,他也一定能聽出來並加以評說,所以當時的人們流傳的諺語說:“曲有誤,周郎顧”。

    第三,周瑜用情專一。喬國老有兩個女兒,均有國色天香之容貌,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小喬與周瑜,一個是美女,一個是英雄,就像童話故事一樣。小喬隨周瑜經歷了許多戰爭,包括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周瑜在最好的年紀認識了小喬,他縱橫天下,攻江東,御江北,退曹操,戰功赫赫。而小喬一直追隨著周瑜,在軍中寄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周瑜在為東吳領兵十二年的歲月裡一直沒有失去奮勇作戰的力量。而周瑜對小喬則是矢志不渝,一生也只娶了小喬一個妻子。

    第四周瑜是一個謙謙君子。這裡有兩個典故,一個是“雅量高致”,一個是“若飲醇醪”。雅量高致也就是蔣幹見周瑜。這件事並非在赤壁之戰期間,《江表傳》記載:曹操聽說周瑜“年少有美才”,便密下揚州,派“獨步江淮”的辯才蔣幹去說服周瑜為自己效力(蔣幹並非演義裡說的那麼無能,相反他是一個能說會道之人)。蔣幹一見周瑜,周瑜就說自己聞絃歌而知雅意,知道蔣幹來的目的。而蔣幹被周瑜的氣質所折服,陪周瑜四處走走,喝喝酒,一邊聽著周瑜說話,一邊笑,勸降的話一句也沒說出口。回去見曹操後,蔣幹對曹操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周瑜的雅量一時在江北成為美談。“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周瑜自從跟隨孫策轉戰江東,戰功彪柄,地位一直在老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之上,孫策死時更成為託孤的重臣。“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這句話又有“專意屬周郎”之意。程普自恃三朝元老的身份,赤壁之戰時是周瑜的副手,心裡鬧彆扭,處處與周瑜作對,經常凌侮周瑜。而周瑜“折節容下,終不與較”,最終打動了程普,從此“敬服而親重之”,還和別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第五週瑜謀略過人。周瑜19歲隨孫策征討劉繇,隨後幾年孫策平定江東6郡,周瑜參與了其中4郡的戰爭,24歲為中郞將,26歲成為孫策託孤重臣,想想我們現在,26歲在幹什麼,就知道周瑜有多厲害了。赤壁之戰跟諸葛亮沒有半毛錢關係,是周瑜的傑作,諸葛亮頂多就是出使了一趟東吳,和孫權辦了一個結盟手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這些都是虛構的,整場戰役就是周瑜直接指揮的。火攻的計謀更沒有諸葛亮的事,是黃蓋獻的,而且周瑜也沒有打黃蓋。周瑜的才能不僅體現在軍事才能上,還體現在他的出謀劃策上。赤壁之戰後,周瑜建議孫權,趁曹操剛剛在赤壁打了敗仗,進攻蜀地,取得蜀地之後吞併張魯,與西涼的馬超結盟,然後依據襄陽北進中原,爭奪天下。這個計劃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權很爽快地答應了,可惜周瑜在回去準備的半路上就病逝了。

    縱觀周瑜一生,幾乎是完美的,少年得志,抱得美人歸,名震天下,可以說普通人奮鬥一輩子都不一定得到的東西,周瑜都得到了,然天妒英才,周瑜的人生定格在了三十六歲。周瑜之死最傷心的人莫過於小喬,其次就是孫權了,周瑜之死是江東的重大損失,此後江東再無周郎,孫權痛苦流涕的說:“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可見周瑜在孫權心中的地位。後孫權稱尊號,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 8 # 史無止境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三國時代吳國的名將。他出身士族,年少之時與孫策是好朋友,後來投靠孫策,做了建成中郎將,幫助孫策在江東創立孫氏政權。孫策去世之後,周瑜同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同魯肅堅決主戰,並且親率大軍在赤壁大破曹軍。後來病死。周瑜精通音樂,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個既足智多,幹練機敏,又恃才傲物,狹躁動的人物。

    攻太史慈之時,採用圍三闕一之策,留出東門,引他逃跑,乘機將他生擒;利用說客蔣幹,偽造曹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投降書,提供機會讓蔣幹盜走,借曹操自己之手除掉這兩員水軍名將,使曹操吃虧上當;利用黃蓋演出一場苦肉計,使他騙取了曹操的信任,前去詐降縱火;利用蔣幹前來探聽虛實的機會,設計讓蔣幹把龐統帶到曹營,由龐統向曹操進獻連鎖戰船的建議,從而為自己的火攻創造條件,最終上演了一場火燒曹操水軍的好戲。所有這些,都表現了周瑜的幹練機敏與足智多謀。

    可是赤壁之戰以後,周瑜勞師動眾,搶先出兵,急於取南郡。經過苦戰,南郡好不容易快到手了,可誰知煮熟的鴨子又飛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劉備趁機把南郡奪走了。劉備佔著荊州不走,周瑜在甘夫人去世以後,設美人計,詐稱東吳要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配劉備,以此為藉口假意請劉備入吳成婚,想趁機扣押劉備作人質換回荊州。沒有想到弄假成真,吳國太對孫權和周瑜大為不滿,並且真的相中了劉皇叔,心甘情願地把孫尚香許配給了他。而劉備在婚後逃回西蜀,結果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詭計落了空。此後周瑜又想出假途滅的把戲,即詐稱借道荊州,攻打西川,陰謀順手牽羊,藉機佔領荊州。結果還是瞞不過諸葛亮的眼睛,借道不成,還損兵折將。這樣,諸葛亮三氣周瑜,使他多次失算,最後病死巴丘,死的時候還大呼:“生瑜,何生亮!”

    雖然這些多出自小說家的虛構,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其實,歷史上的周瑜少年才俊,雄姿英發,是足智多謀的儒將,東吳不可多得的政治與軍事人才。

    提起周瑜,人們談論的話題多是軍事才能、風度外貌。周瑜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又來自於他的思想。說周瑜的思想,得先論周瑜的家世。生於士族世家,儒學的濡染浸潤讓周瑜志存高遠,仁智兼備、信友恭謙,其氣度格局讓人慨嘆:“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然因不願窮經究典,又少了幾分守成的羈絆,多了一些任情放達的通脫和積極開拓的朝氣,再加之生於亂世,禮崩樂壞,異端突起,讓他銳意進取的個性得以張揚,天縱的才情得以釋放。看來周郎的氣質才情似有上天所賜,個性氣質中,矛盾的統一渾然天成。周瑜出身不凡,自幼博學,資質風流,儀容俊朗,雅量高志,仗義疏財,且有王佐之才。

    這樣的人實在是人中龍鳳,豈能是尋常凡夫俗子?這也就不奇怪他為什麼能與孫策交情甚密,甚至結為昆仲。當年落魄的孫策讓出傳國玉璽,向袁術換得三千兵馬才返回江東,在歷陽與周瑜重逢。孫策大喜說:吾得公瑾,大事諧矣!這樣的感懷足以說明孫策對周瑜非同一般的器重。兩人從此共圖大事。周瑜還向他舉薦了兩個人:彭城張昭,廣陵張漲。周瑜認為此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孫策死時,將江東基業交給十九歲的弟弟孫權。孫策交待弟弟: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能面囑之也!當時26歲的周瑜正擔任守護軍、江夏太守,兵權在握,是江東真正的實力派人物。孫策臨終把江山基業內事外事全盤託付給周瑜和周瑜舉薦的張昭。這樣的信賴實在是非同小可。倘若不是對一個人的人品才幹和忠心都有絕對把握,誰敢這麼做?周瑜得知孫策死訊後,從巴丘趕回吳地,孫權說:願公勿忘先兄遺命。瑜頓足說:願以甘腦塗地,報知己之恩。並且當即授計孫權,須求高明遠見之人為輔。又說:子布(即張昭)賢達之士,足當大任。瑜不才,恐負倚托之重,願薦一人以輔將軍。周瑜這回推薦的是魯肅。周瑜對魯肅的評價是: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平生好擊劍騎射,慷慨濟貧,忠誠憨實。周瑜死後,接任周瑜大都督之職的正是魯肅。翻開東吳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張昭和魯肅都是東吳的中流砥柱,是既賢又能的忠臣。但是大家或許沒有注意到這兩個重臣都是憑藉著周瑜的舉薦才得以任用的。如果說他們是千里馬的話,周瑜就是他們的伯樂。我們看到的應該不只是盡心竭力輔孫氏兄弟的周瑜,還是一個才幹非凡謙遜有禮舉薦賢能的周瑜。待諸葛亮到江東後,周瑜生平第一次感到自己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幾番觀察試探下來,他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比自己高明。周瑜曾三次感嘆:“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先生神算,使人敬服!”“此人如此多謀,使我曉夜不安矣!”從這些感嘆裡我體會到周瑜從由衷地敬服,轉而為日後的擔憂。周瑜三次想殺諸葛亮:“此人助劉備,其計謀又高我一籌。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此人見識勝吾十倍,今不除之,後必為中國之禍。”“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若留此人,乃東禍根也。及早殺卻,免生他日之憂。”他擔心的都是同一點:他非常清楚自己是江東最厲害的,但諸葛亮又遠勝於他,將來勢必對江東構成莫大的威脅。對於周瑜的不容諸葛亮,當時已有不少人認為是周瑜氣量小最終自取滅亡。但是羅貫中每次都不忘記在描寫周瑜的殺念之後註明他對東吳之憂,用意應該是非常清楚的。從頭到尾,作者對周瑜沒有半點嫉賢妒能的評說。值得一提,也必須一提的是周瑜在第一次設計殺諸葛亮之前先找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讓他勸說諸葛亮棄劉備事東吳。假如周瑜是嫉妒諸葛亮之能,他怎能容一個明擺著比自己高明許多的人與他同朝共事?甚至還派人去遊說?這充分證明周瑜確實只是怕諸葛之能成為東吳之禍不得已而起的殺心。周瑜的幾番舉措,不僅不是狹隘嫉妒而是胸懷開闊,忠心為國。這也與他當初舉薦張昭、魯肅的行為完全吻合。其實整部《三國》中真正理解周瑜,聽得懂《長河吟》的只有諸葛亮。這也不奇怪,因為周瑜每次所想所慮所算從沒有逃過諸葛亮的眼睛。東吳眾臣本就差他許多,又有哪一個能看得懂他的心思呢?周瑜因為萬事俱備,突然想到隆冬時何來東風,大叫一聲,往後便倒,口吐鮮血。東吳眾人皆愕然相顧,連魯肅也心中納悶,不知何故。諸葛亮卻早已成竹在胸,知道前因後果了。而這一次的吐血,作者如此安也是別有用意的,這一個伏筆是告訴讀者周瑜在被諸葛亮三氣之前就已憂患成疾,留下了吐血的病根,後來這就成了絕頂聰明的諸葛亮手裡的一把軟刀子。

    再從諸葛亮的角度看,諸葛亮又何嘗不是把周瑜當作自己的對手和敵人?

    為了三分天下為了共同抗曹,他們之間確實也曾互相合作,但最終諸葛亮還是毫不猶豫對周瑜下了狠手。說實在話,光氣是氣不死人的,周瑜不是氣死的。前面已經交代,周瑜有吐血之疾,而且在南郡城下,又中了曹操的毒箭。這一箭的位置比不得關雲長手臂上的那一支,它致命的地方在於若怒氣衝激,其瘡復發。當時周瑜箭傷未愈不便出戰,但他於床上奮然躍起說:“大丈夫既食君祿,當死於戰場,以馬革裹屍還,幸也!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乎?”言訖,即披甲上馬。諸軍眾將,無不駭然。然而在曹兵的叫罵聲中,未及交鋒,周瑜忽大叫聲,口中噴血,墜於馬下。想想周瑜那種當時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那種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令將士們無不驚駭佩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詆譭他?當然這一次的死是周瑜的假死。性命交關的時候他想的不是自身安危,而是如何使用計謀戰曹軍。他勝了曹軍,但是接著又輸給了諸葛亮。他辛辛苦苦白忙一場,所有好處全讓諸葛亮輕鬆奪去。這樣的事擺在誰身上都會痛心疾首。周瑜確實幾次想殺諸葛亮,反過來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幾次刻意氣耍周瑜?換了別人,諸葛亮未必會去氣耍,但因為周瑜早有吐血之疾,這就很值得一做了。等到時機瞅準,諸葛亮便安慰劉備:“主公寬心,只管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諸葛亮確實高明,他非常清楚周瑜的病根,看準了周瑜的傷,算準了能要他的命。他總是棋高一招。周瑜就這樣死了,死時才36歲。周瑜沒能為東吳除掉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為劉備除掉了周瑜。諸葛亮殺周瑜之心絲毫不亞於周瑜殺他之心啊。關鍵時刻他又何曾手軟呢?同是為主為國,憑什麼誰對誰不對呢?周瑜死後,諸葛亮前去弔孝,他親自祭酒,朗讀祭文。他的祭文完整地概括了周瑜的一生,讀來催人淚下,感人至深:嗚呼公瑾!生死永別!魂若自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諸葛亮伏地大哭,淚如泉湧,哀慟不已。這是發自內心的悲切感傷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樹快要開花了,損害蘋果花的蟲害有哪些?怎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