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馬行空結構設計
-
2 # 蔡張舉設計
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
觀察好的設計作品,思考好的設計如何做出來的,多向比自己牛的設計們學習設計好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案,聽取好的建議
-
3 # DIY生活圈
隨著當代社會進入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時代,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發展戰略,因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教育,美國商務部在2013年7月正式釋出了《創新與創業型大學:聚焦高等教育創新和創業》報告,中國國務院在2015年頒佈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彰顯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自1947年創業創新教育在哈佛商學院萌芽,商學院一直是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排頭兵,在這些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中,基於技術的創新創業方法和思維一直佔了絕對的主角,但這也意味著創新和創業有了很大的侷限性。
在21世紀初,伴隨蘋果、三星等公司崛起誕生了一種新的創新理論——設計驅動型創新,該理論的核心就是設計思維。雖然設計思維由設計師的工作方式發展而來,但是其本身是一種不受任何技術侷限的創新方法論,目前正成為歐美各大商學院的熱門選修課程。
一般認為設計與藝術、工程、環境有更多的交集,與商業的關係不那麼緊密,與商業教育更是南轅北轍,因為設計重藝術和直覺,而商業重分析和理性。
為何設計思維能在商學院教育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且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事實上,商學院裡教設計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有著長久的歷史和淵源。
20世紀60年代末設計思維教育的啟蒙人:
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
(一)工業設計的出現在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發展之前,設計被認為是所有視覺藝術的基礎,在產業革命以後,隨著機器和工業規模化的發展,工業設計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作為一種正式的職業出現並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們的工作使得設計與大工業生產結合起來,從此設計不再是藝術家們理想主義的空談,而成為商業競爭的手段。
設計教育和商學的發展幾乎是同時的,1908年世界上第一所授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哈佛商學院成立,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為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成立。
在發展初期,設計教育和商學教育就像兩條平行線,看不出其有交集的地方。
1967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設計學教授布魯斯·阿徹(BruceArcher)調查了英國45個管理培訓中心的140門課程,其中只有7門課程提到設計有關的內容,而且在被調查的學校中,一致認為設計是藝術科目,在管理學科範圍內談論設計是不合時宜的。
(二)西蒙倡導商學開展設計教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的倡導讓商學教育與設計建立起了聯絡,1969年出版的《人工科學》這本書集中記錄了他在這方面的看法。
在一般人看來,設計思維就是設計師的思維或者設計過程中使用的思維方式,屬於設計師的專業技能,而非人人都需要學習的常識。
西蒙則認為,工程師並不是唯一的專業設計師,每個想方設法來改變現狀迎合己意的人都是在做設計。生產人工製品的智力活動與為病人開藥或為公司制定新的銷售計劃或者為國家制定社會福利政策從根本上來說沒有什麼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西蒙將設計定義為一種思維方式,而非現實過程。
西蒙還特別提到由於專業課程中缺乏設計課而使專業能力蒙受的傷害,在工程領域和醫學領域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工商管理領域對此也有了一些認識。
這表明西蒙認為設計課程應該被廣泛傳授,以及在商學領域教授設計課程的必要性。
(三)這一階段設計思維教育的特徵(1)設計對於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有限。20世紀60年代雖然是工業設計的繁榮時期,但設計的職能還停留在企業的生產職能中,設計師最主要的貢獻是設計出反映產品功能的造型。因此設計對於商業的重要性還沒有顯現出來。(2)這一時期設計教育更多停留在藝術領域,對商學領域還未產生任何直接影響。
二
20世紀70年代—90年代英國商學院設計管理課程和專業的初探索鑑於西蒙在學術界的巨大影響力,他的觀點得到了一些學者和院校的響應。
1971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為高管開設了一門設計管理的課程。
197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與蒂凡尼公司合作組織了設計系列講座,以提高企業領導人的設計領導力。
這一時期真正推動商學院中設計思維教育發展的是英國。倫敦商學院和皇家藝術學院是推動設計管理教育的核心力量。
20世紀70年代初,彼得·高博(Peter Gorb)在倫敦商學院MBA課程中設立了第一個設計管理研究班,同一時期布魯斯·阿徹在皇家藝術學院開設了設計創新管理的課程。在英國大學探索設計管理教育的同時,英國的國家學術獎理事會協同英國設計協會、英國工業貿易署一起資助了一個名為“設計管理發展”的專案,該專案的最終目的是讓設計管理成為專業教育的一部分。最終1982年倫敦商學院設計管理系成立,1989年皇家藝術學院設計管理系成立,成為設計管理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一)設計管理的出現設計與管理的結合主要來自於英國設計諮詢公司的發展和需要。與美國工業設計大多設立在企業內部不同,英國設計顧問更多獨立開展業務。
隨著當時大眾流行文化的發展需要,20世紀70年代成為英國設計顧問諮詢公司發展的黃金年代,設計的職能領域已經從產品外型拓展到企業品牌形象和公司戰略。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些大型設計顧問公司陸續上市,經歷併購和國際化擴張,這些公司本身的管理成了迫切的問題,導致設計管理研究逐漸成為潮流並不斷深入發展。
(二)英國設計管理教育的主要型別英國設計管理教育主要分為兩種型別,一是在市場、管理的課程中加入設計的成分,幫助學生在組織構架下了解設計與管理設計,這類課程多半在商學院開設;另一種是在設計的課程中融入管理的內容,幫助設計背景的學生了解實際工作中的管理,以便更好地在企業的商業運作中發揮設計的作用。
同時當學生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之時,能夠勝任企業的管理角色。這類課程多半在理工大學和藝術院校的設計院系開設。
(三)同時期美國商學院設計教育的特徵英國設計管理專業的發展,並沒有對美國商學院的設計教育產生足夠的影響。1992年,理查德·布萊克本針對AACSB的成員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和布魯斯•阿徹的一致,只有3-4%的課程與設計相關。
2002年,托馬斯·洛克伍德(ThomasLockwood)調查了美國前30所商學院中的15所,福摩薩和克勒格爾調查了美國19個一流商學院的MBA專案,沒有發現一個專案對於設計知識和教育是較為重視的,至多在涉及新產品開發流程的背景下被提及。
在美國商學院中有少數有關新產品開發的課程已經融合了設計元素,這些課程往往與設計或工程專業進行合作,另外在一些為高管開設的培訓課程中有設計管理的選修課程。
(四)這一階段設計思維教育的特徵
(1)對設計的認知已經從專案活動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隨著企業競爭的需要,企業不僅需要設計產品的外形,還包括企業的品牌形象,還逐步滲透到企業的營銷設計、組織設計、經營設計等方面,與企業經營戰略的關係更加密切。
(2)設計對於創新的價值開始被重視。前南韓科學技術院教授鄭慶源認為設計管理是培育創造性和原創性的引擎,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設計管理與商業管理有很大的差異在於設計是價值導向,商業是利潤導向,設計管理主要是質性和創造性的,而商業管理主要是量化的和行政性的。
(3)設計管理課程被商學院接納但還沒有吸引足夠的注意力。儘管對設計的認知已經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但其在實際執行中,除了一些注重設計的大企業有獨立的設計部門,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將設計同生產或研發等部門分離開來。這就使得這門課程的受眾比較狹隘,市場前景不廣闊。
形狀分割線
三
設計思維教育的標誌性事件:2005年美國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成立
(一)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成立IDEO的聯合創始人大衛·凱利(David Kelly),在長達30多年的設計實踐過程中感受到“設計思維”(Degisn Thinking)可作為一種通用方法論被廣泛應用,他希望這一方法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在得到歐洲軟體企業SAP的創辦人哈索·普萊特納支援後於2005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設計思維學院,這所學院通常被稱為D.School;2007年同樣由哈索·普萊特納資助在德國波茨坦大學成立了HPI設計思維學院。
其實在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之前,斯坦福大學早就有了設計學院,而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儘管名稱中有“學院”二字,但它並非真實的學院,只是一個研究中心性質的組織——它只面向斯坦福大學的碩士和博士開設課程,而不招收學生或頒發學位,老師也都來自學校的其他院系。
由於有著出眾的師資,且地處矽谷,與產業界交流密切,加之近年來設計在科技界的地位與日俱增,這個學院及其課程在業界享有盛譽。
(二)設計思維主要核心理念和內容在有“設計思維”之前,設計或許僅僅是為了讓東西更好看或者更好用的一種手段。但設計思維的出現,闡明瞭設計師如何用系統化思維來觀察現象、思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設計思維的重點不在設計,而在思維。
大衛·凱利和其所在的IDEO將設計思維總結為一個關鍵詞和五個重要流程。
一個關鍵詞就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五個重要流程是移情(empathize)、定義問題(define)、創想(Ideate)、原型(prototype)和測試(Test)。下面進行具體的闡釋:
(1)設計思維的概念
IDEO的Quattroporte兼執行長蒂姆·布朗(Tim Brown)認為,“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方式,它提煉自設計師積累的方法和工具,將人的需求、技術可能性以及對商業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印度Srishti藝術設計科技學院S實驗室主任沃倫·格雷寧(Warren Greving)認為可以把設計思維理解為一種從設計中脫離出來的創造過程,能夠被廣泛領域所用。設計思維滿足了創新者的需求。
總而言之,設計思維是從設計中脫離出來的一種創新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2)設計思維的主要流程
第一,移情。
所謂移情,就是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待問題,要做到移情,需要學會觀察,與使用者交談,以及體驗使用者所體驗的。
第二,定義。
在觀察和體察使用者體驗的過程中,發現使用者的問題,並由此為基準點來考慮解決方案。設計思維與其他創造性解決問題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第一步和第二步。很多人認為創新最大的體現是解決方案的創新性,事實上創新要從問對問題開始。設計思維的流程就是先不要急著給出解決方案,而是問對問題,或者說對問題重構。
第三,創想或者頭腦風暴。
針對問題儘可能多的想各種解決方案,然後找到其中一個最好的思路或方案。
第四,原型。
想出方案之後就需要動手把這個方案展示出來。視覺化和動手做也是設計思維與其他創造性解決問題方法不一樣的地方。
第五,測試。
對原型產品進行測試,看其是否是合適的解決方案,如果不合適,就需要對方案進行迭代或者從第一步找問題再開始。
(三)斯坦福設計學院和HPI設計思維學院的教學特色(1)培養目標:T型人才
IDEO的CEO蒂姆·布朗曾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到設計思維旨在培養更多的T型人才。所謂T型人才,即縱向在專業領域頗有造詣,橫向則利用設計思維可與跨領域夥伴協作解決問題。
T型人在他們自己的專業領域功力非常深厚,同時對其他的領域也非常有興趣去了解。這種特質可以成為創新團隊的絕佳協作人。這種T型人就是設計思維所培養的目標。
因為設計思維讓多學科協作成為可能,特別是在面對很棘手的社會問題的時候,它把專業人士從只有一箇舊的視角的“專業思維陷阱”中解放出來,將人們放到一個由設計思維引導的旨在為人創造價值的共同視角下。
(2)學生多元化,老師多元化
美國和德國的設計思維學院都提供為期一年的非學歷、非全日制的教育和實踐機會,它們面向高校中的各個專業,招收大學裡研究生層次的在讀學生,不僅學生來自不同學科,學院中的教師也是從各個學院招聘而來的。在幾十人的班級裡,來自不同專業、學科、學院的學生,每4-6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與之相對應,老師也組成一個教學小組,同時來教授課程和指導專案研究,將學生髮散性的思維逐步引向合理的成果。多個學生的小組與教師小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班,主要以工作室的形式開展教學和實踐。
(3)課程設定主要是工作坊的形式
在斯坦福大學的設計思維學院中,一年的學制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包括三個月的授課、三個月的小專案和一個六個月的大專案。在德國波茨坦的設計思維學院中,則分成兩個學期進行教學和研究。每年秋季學期開學後是啟動營(Boot Camp),其中最初的課程是對學生作基本概念介紹,讓學生在腦海裡形成創新思維概念。
在接下來的具體課程中,設計思維學院的課程不拘泥於傳統的案例教學,而是強調結合授課、案例分析與團隊合作專案來開展和推進。
通常情況下,學生需要完成整個專案設計的所有環節,包括透過仔細研究找到設計的感覺和方向、定義該設計所涉及到的範疇和領域、設計出一個全新的使用原型、蒐集周圍人的反饋以及基於使用者體驗的評估驗證,等等。
專案結束後,學生完成的設計作品的成果形式包括實物、軟體、工作流程、商業模式、演出,甚至是一個新的機構。
(4) 教學方法側重透過動手來引導認知和學習
在這裡,若想與“設計思維”產生化學反應,首當其衝的是要動起來。在這裡人們被鼓勵“要用手、用腳來思考”—這亦是D.School創始人David Kelly的至理名言。光看光想是沒有用的,唯有行動、體驗才能讓參與者與設計思維之間擦出火花。
(四)這一階段設計思維教育的特徵
(1)設計思維概念的演進和突破:“設計思維”概括為三個層次的突破,一是從實物到虛擬體驗,二是從單個產品到整個系統,三是從商業到公共社會領域。
(2)設計思維形成了一套方法論。傳統的設計教育往往更為注重設計的最終結果,草圖或者是作品,而設計思維將設計過程流程化,能追溯觀點的形成與發展,發現創新的空間。
(3)設計思維教育的突破和演進。跟隨設計思維概念的演進和突破,設計思維教育也在演進和突破,從專注於設計人才到向非設計領域的人才轉變,從商業領域拓展到教育、社會創新領域。
形狀分割線
四
21世紀初歐美商學院
開設設計思維課程的現狀
(一)一流商學院紛紛開設設計思維選修課程或者MBA專案
企業界的創新推動了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比較極端的表達方式是華爾街日報運用了“設計學院取代商學院成為熱門”這樣奪人眼球的標題。商學院也不甘落後,一場設計驅動創新時代商學教育變革正式拉開了帷幕。
一流的商學院非常重視設計思維課程和專案的開設,例如哈佛商學院開設了商業設計碩士MBD(Master of Business Design)專案,斯坦福設計學院與斯坦福商學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合作推出了設計思維訓練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瑞商學院(Johns Hopkins Carey Business School)與馬里蘭藝術學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推出了設計領導方向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專案。
A. Zidulka,E. Davenport,and W. Low(2015)調查了北美商學院,發現有12所商學院開設了設計思維的專案,其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伊利諾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歐洲工商學院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的MBA專案是同時獲得兩個學位,設計方向的碩士和MBA,另外8所大學則是一般的MBA專案,但開設有設計管理或創新管理的方向。
Kang H.,Chung K.和Nam K.(2012)調查了商學院EMBA專案中設計思維課程的開設情況,除了前面研究中提到的多倫多大學羅德曼商學院之外,還另外提到了亞洲的三所大學開設了設計類的商業課程,包括南韓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香港理工大學,以及印度Welingkar管理發展研究院。
(二)設計思維課程的教學方式
在前面我們介紹了英國設計管理課程和斯坦福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維課程,馬修斯等人運用搜索引擎對商學院開設設計思維的課程進行了調查,發現了四類教學方式:
第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維課程,其基本內容均來自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所提出的設計思維流程。開設這類課程的學校有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芬蘭的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Gallen)。
第二種,整合性思維(integrative thinking)。整合性思維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德曼商學院羅傑·馬丁教授提出。
羅傑·馬丁教授是商學院中設計思維的最主要的倡導者,他撰寫了《商業設計:透過設計思維構建公司持續競爭優勢》一書。
他提出的整合性思維是指如果一個問題擁有兩種相互衝突的解決方案時,不是簡單地進行非此即彼的取捨,而是另闢蹊徑,提出一個新思路:既包含了原先兩種觀點的內容,又比原先兩種觀點更勝出一籌。
整合性思維是從設計思維中提煉出來的,而且已經脫離了設計的純粹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式。在羅傑·馬丁教授的帶領下,羅德曼商學院在基於整合思維的基礎上開設了相關的MBA專案,以彌補傳統商學院只注重分析思維的缺陷。
第三種,設計管理課程。這類課程和專案一般還是在偏藝術類的學院開設,比如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英國蘭卡斯特當代藝術中心、美國加州藝術學院。
第四種,戰略設計課程(Design as Strategy或者Strategyas Design),比較典型的代表是悉尼科技大學在其EMBA課程中開設,課程的內容是把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維內容融入到戰略課程當中。
(三)這一階段設計思維教育的特徵
(1)商學院開始重視設計思維教育
商學院長久以來以訓練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為主,而分析思維又以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為核心,對於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忽視是其長期被詬病的主要原因。
明茨伯格教授(2010)就尖銳地指出商學院這種將管理簡化為解決問題,又把解決問題簡化為分析是不對的。
在他看來,管理包括了科學、藝術和手藝三種成分,管理中的科學成分依賴於系統分析,藝術成分則在於綜合創造性的洞見和想象力;手藝成分則是強調迴圈迭代式的決策制定和動態學習的管理實踐。過於強調分析技能則讓MBA畢業生無法滿足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設計思維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羅傑·馬丁教授認為設計思維作為一種新的價值創造模式,是對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平衡(圖1),在他看來,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對企業獲得最佳經營績效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僅憑其一未必能夠取得成功。未來最成功的企業,是那些能夠在動態互動中有效實現兩者協同的企業。張凌燕則進一步對設計思維和傳統商業思維進行了比較(表1),從根本假設、方法、過程、決策、價值觀和聚焦點上兩者有著巨大的分歧和差異。儘管這是對傳統商業思維和設計思維的比較,但也反映出基於傳統商業思維的現代商學教育的弊端和亟待改善的地方。
羅傑·馬丁教授不僅提倡更是身體力行,運用設計思維幫助加拿大羅德曼商學院改革了過去的MBA專案,建立了一套整合思維的教學方法和體系,旨在培養MBA和高管的創新能力。
該專案在眾多一流MBA專案中獨樹一幟,成為商學設計思維教育的典範。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也非常重視設計思維教育,珍妮·利特卡(Jeanne Liedtka)教授領導的團隊將設計思維課程滲透到了大學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在學生課程當中,而且還包括教職員工的研究和全體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
(2) 設計思維內容與商學院現有的核心課程結合,驅動商學教育創新
博伊西州立大學的格倫等人認為設計思維不僅可以與現有的商學領域進行對話,而且可以和這些課程結合,促使現有的課程升級變革,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比如設計思維可以應用到戰略管理、創業、營銷、資訊科技課程當中,因為設計思維的本質是不同於分析思維的溯因邏輯,它能很好地平衡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實現兩種思維模式的協調和整合,從而更具有創新性。
形狀分割線
五
歐美商學院設計思維教育歷史沿革的啟示
歐美商學院設計思維教育從1969年西蒙首倡到2005年斯坦福設計思維學院的成立,到現在設計思維教育成為一種時尚,反映了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變革。國內也有不少的學者和企業正在傳播和踐行這一理念。
張凌燕(2015)認為設計思維是右腦時代必備創新思考力,在人人創業全民創新的後知識經濟時代,設計思維是扭轉固定思維,實現從0到1的顛覆性創新的最佳選擇。
顧小雙和王秦描述了設計思維從設計師的圈子走進實際生活,從商業走向更為廣泛的公益和社會創新新領域,此乃為設計思維的中國新時代。
錢輝和徐萍平認為設計思維理念是管理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教育改革理念,張殿鎮和李志剛提出應引入設計思維理念驅動管理教育創新。
具體而言,對於國內的商學院來說,需要加強設計思維和設計驅動創新的研究,推動設計思維課程在商學院中的滲透和建設。
(一)創新教育需要設計思維的引導
當下中國創新教育面臨許多問題,通常被反覆提到的問題包括注重課堂知識的灌輸,忽視創新思維、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忽視了直覺、想象、頓悟等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如何設計幫助學生創新的課程,改變以講授為單一形式的接受式教學模式等。
設計思維教學法剛好能解決上述提到的這些問題,除了設計思維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外,還能運用設計思維來設計當下的創新教育課程。
(二)加強設計思維和設計驅動創新的研究
設計思維引發的教育變革是來自於實踐領域的推動。蘋果、三星、百事這些年透過設計思維帶動了企業變革,建立了強大的競爭力,成為競相學習的典範,而設計驅動創新也成為和技術創新、市場創新並列的第三種創新方式。
另外作為管理知識的重要產出者戰略諮詢企業的巨頭們近年來紛紛收購設計公司,把設計諮詢服務納入到自己的業務體系中,如麥肯錫收購舊金山設計公司Lular,德勤收購創新諮詢公司Doblin,埃森哲收購位於倫敦的全球服務設計諮詢公司Fjord,說明設計與商業相互融合的必要性。這些現象都表明理論的研究是大大滯後於實踐的,強化這方面的研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三)推動設計思維課程在商學院中的滲透和建設
從前面回顧歐美商學院設計思維教育的歷史發現,在商學院內設立設計方面的專業和學位是困難重重,但是設計思維的理念對於管理者又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可能比較好的方式是在商學院的各門課程中融入設計思維,比如戰略、創業、營銷等,都非常強調靈感、直覺、創新和創造,設計思維在這些課程中大有可為。
同時,將設計思維引入商學教育,這本身也是個設計過程,需要測試、改進和完善。商學院培養出來的設計思維型管理者,將會成為未來商業領域的傑出代表,併成為企業構建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撐。
(四)推動商學與藝術、工程等課程的融合
從前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設計思維體現了多學科、跨功能、團隊開發等特色,設計思維的課程也往往需要多個學科老師的合作和努力。已經開設設計思維的商學院大都和設計學院建立了協作關係,很少是由商學院單獨來推進。
這對現有基於職能和專業的學科體系提出了挑戰,如何協調這些學科共同推進設計思維的教育將是下一步的巨大挑戰。
設計思維的課程和教育,不僅將極大豐富現有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而且還能改變創新創業教育本身。
設計思維是從設計中脫離出來的一種創新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最先在高校的設計院系裡傳授,目前已全面進入到歐美各大商學院的課程體系。設計教育一開始被商學院忽略,後來與管理結合開設了設計管理課程和專業,再到設計思維的提出和推進,一方面反映了管理學視角下設計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創造力和創新教育在商學教育中的必要性。商學教育的重點一向是以訓練學生分析和決策能力為出發點,對於以訓練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主的設計思維課程的接納和重視,說明當下高等教育的變革動向,尤其是商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回覆列表
如何提升設計思維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
第一,深入瞭解所設計產品的使用者需求、使用者體驗、使用者意見,以改善實際場景的思維去設計;
第二,熟悉產品各工序流程和工藝,最佳化設計缺陷,因為實際加工與理論設計是有差別的;
第三,瞭解你所從是設計領域行業動態,引領和順應設計潮流,要有創新思維的設計理念;
最後,設計思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大的提升,是個持續漸進的過程,不斷積累設計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