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簿君

    完全沒有可比性!

    諸葛亮完勝陸遜,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說夷陵之戰,很明顯,劉備陣營想要依靠強大的兵力優勢,做推土機運動,直接碾壓東吳。雖然兵力懸殊,但是劉備陣營第一太過自信,第二隨軍中確實沒有可以拿出手的謀士參謀,在智力這一方面,東吳陸遜就已經遙遙領先,對陸遜而言,賊雖勢大,但不堪智謀。

    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大部分人的心中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尚未成功。而實際上只有第一次北伐是敗退(被馬謖坑了),其餘四次都是諸葛亮主動撤退。而諸葛亮的對手也很強悍——司馬懿。到了最後的第五次北伐,其實是最精彩的一次,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諸葛亮快死之前,司馬懿已經被諸葛亮逼得沒有退路,只要在給諸葛亮一點時間,戰勝魏軍是遲早的事,可以說諸葛亮已接近功成。

  • 2 # 瀟瀟公子麟

    與其說是陸遜北伐,還不如說是孫權北伐。陸遜是個軍事家,而諸葛亮是戰略家,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諸葛亮北伐是極具戰略性的大手筆。我們看他五次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影響巨大。第一次隴右震動,曹睿親征;第二次從容進退,擊斬王雙;第三次攻取了二郡武都陰平;第四次小勝司馬懿,第五次渭水相據。

    諸葛亮北伐也算得上開疆拓土和震懾曹魏之用。

    我們再來看陸遜。他是沒有任何北伐主張和功績的。陸遜後期最輝煌的莫過於石亭之戰,但這屬於防禦設伏,戰略目的就是打曹休一下。而觀之陸遜後期的主張,是苟安政策,而非進取,所以孫權每次北伐,陸遜都是走個形式,毫無功績可言。

    二人北伐功績高下立判。

  • 3 # 君山話史

    三國有個有趣的現象。魏國實力最強,卻總是防禦的一方;蜀、吳實力較弱,卻總是進攻的一方。這是很不合常理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魏國很頭疼,欲攻蜀國,必先取漢中,欲攻吳國,必先取長江,都是易守難攻之地,是難啃的骨頭。不過,蜀、吳發動的多次北伐,基本上是雷聲大、雨點小,對魏國只是隔靴搔癢罷了,並沒有令其傷筋銼骨。

    作為東吳名將的陸遜,曾經兩次參與孫權的北伐。

    第一次是公元232年。孫權在多次進攻合肥未果的情況下,決定改變戰略,先攻取廬江。他指示上大將軍陸遜率軍北進。一時間,廬江的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進魏國徵南將軍滿寵的營帳。多數將領都認為,得速速救援廬江城。

    滿寵是魏國十分出色的將領,他審時度勢,分析說:“廬江雖然小,卻有精兵良將,可以守上一段時間。敵人舍船登陸行軍兩百里,後無援兵。他們就算不來,我還打算誘使他們前來呢,儘管讓他們進攻,我只擔心他們逃跑時,我們追不上。”

    陸遜的本意,是透過進攻廬江,調動敵人主力來援,在運動戰中尋找戰機,殲滅魏師。他很聰明,只是對手也不笨,滿寵偏偏不救援廬江,而是揮師直搗吳師後路。陸遜不敢戀戰,只得匆匆撤走。

    第二次是公元234年。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正在策劃一次大規模的北伐,打算出動十萬人馬進攻魏國。鑑於以往單獨鬥效果不明顯,諸葛亮決定約請吳國出兵,在東、西兩線同時對魏國發動猛攻,以二打一,勝算自然高。孫權多次伐魏失利,對諸葛亮的建議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該年五月,孫權兵分三路,大舉出擊。他親率主力艦隊進入巢湖湖口,兵鋒直指合肥新城。另兩路人馬分別是:上大將軍陸遜、諸葛瑾率一萬餘人入江夏,目標直指襄陽;將軍孫韶、張承入淮河,窺視廣陵、淮陰。

    然而,孫權並不是個好將領,進攻合肥受挫後,便草草班師。孫權一撤退,出了亂子,陸遜發出的一份書信,沒能交到孫權手中,反而被魏軍截獲。左都護諸葛瑾聞訊大恐,通知陸遜說:“聖駕已回,敵人截獲了書信,完全知道我們的虛實,況且河流水位在下降,應當趕緊撤軍!”

    然而,陸遜毫無反應。他還像往常那樣,催促士兵們種菜、種豆,自己與部將玩玩棋,玩玩射箭的遊戲,全沒有任何慌亂。他對諸葛瑾說:敵人知道主上班師回國,定會全力對付我們。他們已經封鎖險關要隘,我軍將士開始意志動搖,必須鎮定才能安撫軍心,然後實施各種欺騙手段,才能順利撤軍。若是馬上表現出想逃跑的樣子,敵人便會認定我們膽怯了,到時步步施壓,我們非敗不可。

    當時陸遜、諸葛瑾的部眾只有一萬人,滿寵在合肥轉危為安後,可以調動數倍的兵力前來圍剿,形勢十分危急。陸遜不愧是一代名將,藝高人膽大,他沒有亂了陣腳,而是制訂一個大膽的方案:以進為退。他非但沒有撤退,反而繼續向襄陽城推進。

    陸遜指揮軍隊舍船登岸後,擺出進攻的架式。魏軍知道陸遜多謀善戰,搞不清他的真實意圖,擔心中他的圈套,紛紛躲進城內。這麼一來,卻正中陸遜的詭計,他虛晃一槍,撤向事先預定的會合點,諸葛瑾的戰船正在這裡等候呢。眾人迅速登船後,從容退去。從這裡也可看出陸遜用兵之謹慎與多謀。

    當艦隊行到白圍時,陸遜故意停船上岸打獵,暗地裡命令將軍周峻、張梁等襲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等地,斬獲千餘人,算是給北伐掙回點面子。

    陸遜參與這兩次北伐之戰,均未有大的戰功。把陸遜的北伐與諸葛亮的北伐相比,並不合適。諸葛亮是蜀軍的最高統帥,總攬全域性的戰役指揮者;而陸遜根本就不是北伐的主力部隊,只是配合孫權北伐的偏師罷了。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北伐,對孫權北伐瞭解並不多,其實孫權是很熱衷於北伐的,只是他跟哥哥孫策相比,打仗真是蹩腳得很。我略數於下:公元226年,孫權趁魏文帝死,發兵攻江夏;公元230年,孫權攻合肥;公元233年,孫權攻六安新城未克;公元234年,孫權分兵三路攻魏;公元241年,孫權分兵四路大舉攻魏。如此看來,孫權北伐的次數,並不亞於諸葛亮。

    孫權北伐有幾個特點:第一,孫權基本上都是親征,精神可嘉,實際效果很差。東吳不乏能征善戰之名將,孫大帝親自操刀,其他人自然得靠邊站,可惜孫大帝打仗水平不高。第二,孫權嚴重倚賴舟師力量,不敢遠離江湖作戰。這種戰法,打敗仗時固然不會受到大的損失,但要打勝仗,也不容易。第三,與諸葛亮北伐相比,東吳的幾次北伐規模都不大,不敢全力以赴。孫權向來的戰略思想是“穩”字當頭,缺乏進取精神,守住長江防線這是底線,至於向北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看運氣吧。

    在孫權比較保守的戰略之下,即便有陸遜這樣傑出的將領,在北伐過程中,也很難有出彩的表現。

  • 4 # 澈月藍凌

    陸遜,三國少有的帥才之一!軍事戰略戰術俱佳。從劉備兵敗身死國削弱可以看出陸遜的軍事才能!劉備帶著那麼多的武將、謀士、兵馬出征,被青年才俊陸遜完敗,可見陸遜的能力絕對比劉備強很多!

    諸葛亮,三國少見的政才之一,政治才能應該只列曹操、孫權、荀彧之後,可排第三。然而,諸葛軍事上不僅毫無建樹,而且六次北伐勞民傷財,空耗盡蜀國國力,戰略和戰術上非常幼稚!

    軍事上諸葛亮絕無辦法比肩陸遜。

    三國帥才中,除了曹操為君主外,其他的還有張遼、周瑜、曹仁、陸遜。

  • 5 # 歷史總探長

    莫過於諸葛孔明瞭吧!

    諸葛亮的一生最高的評價莫過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可是這位千古賢相,千古忠臣!

    諸葛亮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官宦世家,也許骨子裡都流淌著祖輩的智慧,於尋常人而言,諸葛一族是平庸的,尤其是在琅琊郡那個地方,諸葛一族其實並不是多麼輝煌,可是諸葛家族的名聲,諸葛家族的人脈,一個好到無法想象,一個關係網複雜的無法想象,也許正因為如此,年紀輕輕的諸葛亮有機會進入荊州計程車人集團,高談闊論,開始初出茅廬。

    能夠融入荊州集團這種高貴的圈子裡,對於諸葛亮來說提升他自己的知名度,比許邵的“月旦評”更具有殺傷力和傳播力。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在隆中時,地處小地,卻能名揚荊州之地,沒有荊州士人集團強大的宣傳,我想諸葛家族還做不到這種境界。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的這種手段出仕,他的後期很可能極度的在乎別人的想法,似乎在他的心裡,只有美譽方能平息自己躁動的內心,只有讚美之詞才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

    他在乎的不是權力,不是君主,而是十年、百年後人怎麼看待他。

    再看諸葛亮的隆中對,這是沒有準備的演講稿嗎?不可能!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能夠作出如此有深度,有廣度,並且能夠那麼透徹的分析天下大勢,這不是年輕的諸葛亮所具有的才能,試想,三國中哪家政權的最聰慧,當然是曹魏,人才濟濟的曹家集團的謀臣們,難道是擺設,這種戰略構想他們不可能想不出來!

    也許年少的諸葛亮憑藉自己在荊州地區強大的關係網,可以迅速的瞭解到三國之中的形勢,隆中對顯然是較為好深的戰略規劃和戰略部署。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荊州這一塊地方諸葛亮熟悉的話見怪不怪,可是在古代這種交通極其不便利的條件下,諸葛亮是怎麼那麼透徹的瞭解到巴蜀之地的人物關係網和當時的地理環境?難道這些書本上都可以學到?很有可能諸葛亮去過西蜀。

    益州這一塊地方,熟知地理的人都知道,被群山環繞,與外界的很難聯結起來,憑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保尚且綽綽有餘。可以這種與外界交往甚少的特殊地理位置,諸葛亮怎麼分析了這片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難道深處隆中便可知天下事,不可能!

    受邀入主劉備集團,對於諸葛亮來說不僅僅是一場政治投資,更是一次振興自己家族的難得機會。因為劉備身份的特殊性,漢皇后裔,劉備是真心請諸葛入主自己的政權嗎?不一定,很可能他們倆在隆中進行了政治交換,我幫你圖謀益州,你幫我振興家族!

    而在赤壁之戰的劉備,有龐統出力,三策定益州,法正出計定漢中,貌似諸葛亮的存在感一下變得很低,為何?

    諸葛亮達到了和劉備的政治交易,只有諸葛亮留在荊州,他恢復家族的輝煌,擴大家族在荊州的影響力才能最大限度的起到作用。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似乎特別在乎他人的看法,似乎永遠在為自己的家族投資。

    無論是長兄諸葛瑾,族弟諸葛誕,他們三人各自為政,各伺一主。

    更為可怕的是諸葛亮是蜀漢的扛把子,諸葛瑾是東吳的扛把子,諸葛誕是曹魏的扛把子!

    劉備在夷陵之戰病逝後,曹魏的司徒華歆、司徒王朗、尚書令陳群都在諸葛亮寫信,想要讓諸葛亮封地為藩王,可是諸葛亮沒有答應,但是此時的諸葛家族已經不再是那個簡簡單單,家道中落的諸葛氏了,這個家族的影響了已經遠遠的名揚三國。

    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向深諳為人之道的他,從來沒想著培養自己的勢力,但是這一次北伐,他破格提拔了馬謖,馬謖痛失街亭要地,諸葛亮北伐無功而返,諸葛亮上演了三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義滅親之舉,斬殺了馬謖。

    至此,被他一向看好的姜維,在諸葛亮向劉禪推薦接班人的時候,諸葛亮對姜維隻字不提,也許他已經明白,蜀漢的政權他動搖不了,荊州的那片故土才是他真正的宿命之地。

    諸葛亮是千古名相不錯,但是終究這裡不是他的理想之地!

  • 6 # 菜豬7942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來說,諸葛亮基本上是宇宙最強了!!古今中外,根本無人可比,三個錦囊一出,全世界都必須跟著他的套路出牌!!但最後失敗的責任都在別人的身上,如:夷陵之戰是劉備不按照諸葛亮的吩咐而造成的,一出祁山是馬謖不聽按排而造成的,火燒司馬懿不死是因為老天下雨造成的。甚至死了還是因為魏延踢翻了油燈.....!總之諸葛亮神一樣的存在,但是有一群豬一樣的隊友!!

    但在真正的歷史上陸遜和諸葛亮根本沒有可比性!陸遜一生領兵打戰從未有敗績,荊州一戰陸遜和呂蒙拿下關羽。夷陵之戰打垮了屬國,石亭之戰滅了曹休。每一戰都決定了國運!

    反觀諸葛亮,五次北伐寸土未得,寸功未立,最大的戰績是奪了李嚴的兵權,根本上連一個合格的將領都算不上!

  • 7 # 中天傲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進行對曹魏的北伐,寫得十分精彩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然而實際上諸葛亮只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五次北伐的戰果都很一般,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優勢。這時雙方的領導人都已換了新的,蜀漢的劉禪和曹魏的曹睿,北伐初期諸葛亮對陣的是曹真,在曹真的手中諸葛亮並未佔到很多便宜,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後來後換了司馬懿,反而被打敗了。在第四次的北伐中司馬懿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對於大將張郃的建議不聞不問,反而一意孤行,戰敗後又令張郃追擊退軍,導致了張郃的死亡。所以的某種程度上諸葛亮能在北伐中獲得戰果,司馬懿幫了一些忙。反觀東吳的陸遜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但是陸遜彰顯樹一代儒將的風采,將東吳的北伐進行的如火如荼,把曹魏的整個南部防線打崩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導致東吳內部出了問題使得陸遜的北伐不得不中斷。

    劉備在夷陵之戰後很快就病了,而且死在了永安,並且在永安託了孤。此後的諸葛亮和東吳形成聯盟,並且兩國商議針對曹魏進行北伐,所以之後雙方都進行了北伐,東吳這邊也是由陸遜主持北伐。一共是四次,而且都沒有敗績,而且戰績頗豐,對於壯大東吳的實力提供了物質基礎。

    228年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遠在東吳的陸遜也開始的第一次北伐。兩位儒生同時開始對曹魏的征討,然而區有著不同的結果。陸遜認為曹魏的實力很大,一口氣是吃不掉,所以採取了一種比較穩健的打發,採用重創曹軍實力的手段。但是陸遜並沒有急於調動軍隊去直接征討,而是想採取詐降的策略,誘使曹軍深入,然後圍起來打。

    因此就和番陽太守周魴商量能不能去詐降,周魴同意後就開始演了起來,而孫權更是當起了配角,使這齣戲十分逼真。此時和東吳對峙的是曹魏大將曹休,由於這齣戲演的十分出色,導致曹休並沒有懷疑這次詐降,而且這時曹休和曹爽在朝廷上鬧得很兇,曹休急於立功,便中了這次詐降。這邊是著名的石亭之戰,由於當時的曹軍來勢洶洶,而陸遜的兵力並不夠將其完全消滅,所以故意留出一個小缺口讓曹休逃跑。當時的10萬曹軍根本不能從這個小缺口,所以大部分的曹軍隊被陸遜吃掉了。

    當時的朝廷也在擔心這恐怕是詐降,所以派滿寵去支援曹休。當滿寵趕到戰場的時候曹休已經被圍,還好滿寵趕到和曹休一起才守住了曹魏的南部防線,才沒讓陸遜打過來。經此一役,曹魏的南部防線的軍隊損失慘重,曹休在戰後抑鬱而終。石亭之戰後東吳獲得大量的戰爭物資,而且使得曹軍在南方的控制力大為減弱。

    232年,經過4年的整頓陸遜終於消化掉了石亭之戰的戰果,又開始了北伐。這次陸遜還是故技重施,讓孫布曹軍,但是曹軍經過了石亭之戰後被打慫,並沒有上當,當時的曹軍主帥是滿寵,揚州刺史王凌是副將。滿寵是認為這是個陷阱,而王凌認為這是一個機會。王凌為了搶功,就開始參滿寵,朝廷就開始懷疑便把滿寵召回來了。滿寵回來之後並沒有發現滿寵有問題,所以又將滿寵派來了回去。就在滿寵回京的路上王凌壓抑不住搶功的誘惑,開始派兵去接應孫布,王凌也怕是詐降,就拍了一部分兵力去,不料真的是陷阱,而且陸遜還大軍壓境,試圖拿下揚州。還在路上的滿寵聽到了王凌中了陸遜的計策,趕緊回去去增援,此外還去調兵,想乘著陸遜攻打揚州的時候把陸遜的軍隊圍住。然而陸遜行事真的很小心,當打到揚州城下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滿寵,怕滿寵去調大軍,連夜撤退。當滿寵的軍隊來到揚州的時候,陸遜早就逃了。

    在這次戰役中,陸遜又把揚州附近洗劫了一波,然後若無其事的回去了。可見陸遜打仗真的是穩。

    234年,陸遜開始第三次北伐,由於合肥實在是難打,所以東吳將攻打的方向變為荊州地區,試圖將整個荊州收入囊中。開始的時候陸遜開始圍攻襄陽,但是由於攻城器械不足使得襄陽城並不好破,所以陸遜想搞圍城打援的軍事戰略,所以就將這次的戰略行動告知給孫權,孫權認為計策不錯,所以就派人將同意的書信送給陸遜,想不到這封信被曹軍截獲,使得這個計策變得毫無作用。因此孫權就讓陸遜撤退,但是陸遜並不好退,因為網已經散開了,所以陸遜將計就計,開始了屯田。曹軍恐其有詐,所以並沒有馬上追擊。陸遜乘著這個間隙馬上撤退,但是不甘心的陸遜繞了個道開始攻打江夏和安陸。這兩個地方的曹軍根本不知道陸遜的大軍已經打過來了,當即將兵臨城下的時候還有還多的百姓沒有退回城內。所以陸遜在洗劫的過程中順便將這些百姓也遷回東吳,成為東吳的人。在陸遜撤退的時候,洗劫了兩個城池,斬獲大量的物資充實了吳軍的戰鬥力。

    239年陸遜開始了第四次北伐,陸遜認為這時可以和曹軍正式剛一波正面。所以就想在長江以北建立一個軍事重地,透過這個軍事重地來慢慢吞併華北地區。陸遜的取點很準,出擊也很快直接打下了邾城,並且開始經營這個城市,將一個小村莊打造成為一個軍事要塞。經過兩年的建造,邾城成為一座堅固的堡壘,此時的曹軍已經打不下邾城,而且邾城緊鄰長江,東吳隨時可以派遣援軍。可以說邾城是一個進攻曹魏的前線陣地,而且經過前幾次的北伐,曹魏的南部防線已經沒有軍隊來攻打這個邾城。

    但是列寧說過,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瓦解的。經過十一年的北伐,陸遜和孫權也都老了,晚期的孫權則變得昏庸起來。陸遜的想法並沒有實現,反而東吳也難逃被滅的命運。

  • 8 # 小鴻哥

    蜀漢諸葛亮從公元228年—234年共進行了五次北伐,東吳陸遜從公元228-236年參與了四次。(東吳從公元227—243年一共九次北伐)

    先來講下諸葛亮:

    第一次北伐: 政治影響: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震響。 斬獲:斬數目不詳。獲: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也就是得到四五千人口。 損失:馬謖所部已乎全軍覆沒,只剩數千。損失當在萬人以上。

    第二次北伐: 此為支援東吳之戰,所以諸葛亮打了一個月就退軍。 斬獲: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魏軍王雙給斬殺,說明追擊的魏軍幾乎全軍覆沒。諸葛亮當時有數萬人,王雙敢去追擊至少數千以上。

    三次北伐: 斬獲:攻下陰平郡、武都郡。人口大約三萬人。 (公元230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魏延因功封爵為縣侯,斬獲應該不小)

    第四次北伐: 斬獲: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這仗打完司馬懿堅守不出,部下稱:公畏蜀如畏虎。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而晉書講是司馬懿打勝了並斬了萬人,晉書多次講諸葛亮要逃跑。司馬懿多少勇敢的追擊。我認為晉書所記錄不可信。因為三國志記錄魏將要戰,司馬懿不敢戰。迫於將領的逼迫,於是向魏明帝請戰。三國志:大將軍司馬宣王數請與亮戰,明帝終不聽。是歲恐不能禁,乃以毗為大將軍軍師,使持節;六軍皆肅,準毗節度,莫敢犯違。) 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據魏略曰: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此戰張郃所部應該損失慘重。

    第五次北伐 三國志中幾乎一片空白。 晉書魏軍的戰績:斬五百餘級,獲生口千餘,降者六百餘人。 三國志對於諸葛亮跟司馬懿的交戰都是一筆帶過,也不講勝負。

    諸葛亮五次北伐綜合統計:

    獲人口:三四萬人

    斬敵將:王雙、張郃 斬首:兩萬以上

    損失:馬謖所部一萬多以上。

    繳獲: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割了魏國上邽的麥子。

    擴土:陰平郡、武都郡

    再來講下 陸遜:

    第一次公元228年陸遜大破曹休於石亭。斬俘萬人,繳獲牛馬車輛萬輛。

    第二次公元232年陸遜率軍向廬江,下船上岸。滿寵率軍伏擊。陸遜發覺,連夜退軍。

    第三次公元234年陸遜屯江夏,孫權攻合肥。因魏明帝率軍支援,孫權退軍。陸遜派人給孫權送信。信使給魏國俘虜,陸遜鎮定退軍。斬俘千餘人。

    第四次公元236年陸遜跟諸葛瑾攻襄陽,斬俘千餘人。

    陸遜四次北伐綜合統計:

    獲人口:無

    斬敵將:無

    斬首:一萬兩千左右

    損失:不詳

    繳獲:牛馬車輛萬輛

    擴土:無

    綜合對比陸遜和諸葛亮的戰績,我認為諸葛亮勝過陸遜。但並不等於講陸遜的軍事才能不如諸葛亮,那是因為孫權並沒有把指揮權完全交給陸遜。東吳九次北伐陸遜參與四次,孫權親統大軍就有六次。統軍的將軍都是淮泗將領:全琮、朱然、朱桓、諸葛瑾、諸葛恪等。陸遜大多時候是配角,公元228年那次大勝。陸遜名義上是大都督,但孫權親臨前線。統軍的是全琮和朱然。曾經有次東吳官員建議聯合蜀漢北伐,讓諸葛瑾、朱然所部歸陸遜指揮。讓陸遜和朱桓攻壽春,陛下您率軍攻淮陽。孫權不同意。

  • 9 # 南方鵬

    論北伐,陸遜比不了諸葛亮,諸葛亮在生時對曹魏五次北伐一次防守,第一次北伐機會最好,曹魏上下在劉備死後以為蜀漢無人,不以為意,諸葛亮多年苦練內攻北出,中原震動,一度佔據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一著不慎失街亭,遷了部分曹魏民眾退回漢中,第三次北伐,攻佔了武都、陰平兩郡,實質性得城的只有229年北出這一次,得到二城後,諸葛亮在漢中外再築漢城樂城,為漢中羽翼“冬,亮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算是搶住要地,後來蜀漢之失,與後主不聽姜維之言,派重兵把守陰平有很大關係。

    在襄陽之戰中,陸遜順利撤退後而採用的計策,就被裴松之嚴厲批評,當時在成功撤退後,陸遜派周峻和張梁等人率領軍隊殺回馬槍,襲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石陽等地,百姓正在趕集,得知吳兵殺到,蜂擁入城,導致城門無法關閉,被魏兵殺了很多民眾,陸遜斬殺和俘獲幾千名百姓。“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違,失律之兇宜應,其祚無三世,及孫而滅,豈此之餘殃哉”。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諸葛亮和陸遜分別是蜀漢和東吳中後期的頂樑柱,可以說曹魏之所以沒能吞併相對弱小的蜀漢和東吳,諸葛亮和陸遜居功至偉。那麼陸遜北伐戰績和諸葛亮北伐戰績對比誰更強呢?坦白的說,小編以為,諸葛亮的北伐更有戰果。

    關於陸遜的北伐,其實《三國志》中其實有過這樣的記載:“陸遜四次對魏作戰未嘗一敗,戰績輝煌,戰果豐碩。於敵境中來去自如,可見其過人的軍事才幹”,但是有一個問題,陸遜雖然抵禦曹魏不成問題,但是曹魏和東吳的交戰始終沒有跳出水網稠密的黃淮地區,說白了孫權的軍隊就像是給曹魏撓撓癢癢,因為吳軍始終沒能到達位於中原的豫州,徐州等地,也沒能對曹魏構成威脅,所以雖然陸遜可以大敗曹丕,繳獲軍器無數,但是對三國全域性來說,其實意義不大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北伐就讓曹魏有些提心吊膽了

    在諸葛亮第一次的時候,由於馬謖被張頜破於街亭,蜀軍損失儲存估量丟掉在萬人左右。蜀漢可以說是大敗,但是在諸葛亮二伐,三伐的時候,蜀軍攻陳倉,斬王雙,攫取武都陰平二郡。蜀漢勝。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更是幹掉了曹魏神級大將張頜,殲滅數萬位軍,兵鋒直指長安洛陽,曹魏都有遷都的打算,而且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是深入曹魏境內,所以諸葛亮的功績明顯要大於陸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末鎮守皮島毛文龍也是歷史爭議人物?能客觀說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