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間的車輪
-
2 # 詩中的遠方
晉陽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指的是隋末時期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的歷史事件。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各地,615年(大業十一年)隋煬帝楊廣以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備突厥,並鎮壓今山西省境內的農民起義。當時,隋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統治階級一再發生大分裂,地主武裝和義軍星羅棋佈於各地。
李淵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後,看到隋朝即將敗亡,萌動了取而代之的念頭。他左右的裴寂、劉文靜及次子李世民亦紛紛建議起兵以舉大事。到616年(大業十二年),農民起義在全國已居優勢,隋朝再也無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擊各個武裝集團,李淵覺得時機成熟,乃於617年(大業十三年)在晉陽正式宣佈起事。
李淵在次子李世民、僚屬裴寂、劉文靜等人的幫助下,誅殺了隋煬帝監視他的王威、高君雅。派劉文靜出使突厥得到了始畢可汗的支援,派李建成、李世民奪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淵自為大將軍,以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髮長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從龍門渡黃河,開永豐倉賑濟百姓。關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響應。十一月,攻克長安,以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唐,隋朝滅亡,唐朝建立。
縱觀李淵的一生,他有著因勢借力、先取關中、後圖天下的興兵起事思想;軍政兼施、各個殲滅群雄、統一全國的戰略指導思想;正確料敵、集智用長、先勝後戰的作戰指導思想;因勢定製、嚴明賞罰、用人所長的建軍思想。
然而舊史書把大唐創業之功多歸於李世民。他也因無力阻止親生骨肉的相互殘殺,無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請”下了丹墀,而將李淵描寫成一位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人,筆者認為這是比較片面的看法。
-
3 # 榮耀歷史
李淵自晉陽起兵,攻下長安,建立大唐,統一天下。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但是因為李世民的原因,這段歷史變得撲朔迷離,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大唐創業起居錄》等主要史料中記載不盡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主要差異是集中在:
晉陽起兵到底是李淵主謀,還是李世民主謀。
我們先看看《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這也是被現在大部分人認可,影視劇裡經常引用的:晉陽起兵主謀是李世民。
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資治通鑑》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新唐書》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舊唐書》那麼李世民是怎麼拾掇李淵起兵的呢?
話說隋煬帝暴政,李世民早就看出來天下遲早要大亂,所以早做打算,所以暗中蓄養兵馬:
二郎暗中蓄養兵馬,欲舉義旗。但是這些事情李淵不知道,李世民也知道想要說服李淵做這麼大的決定很困難,所以他找了一個幫手:裴寂。當時李淵是晉陽留守,也是晉陽宮宮監(幫助隋煬帝管理他的行宮晉陽宮),而裴寂是副宮監。
裴寂支援李世民,兩人一商量,由裴寂出面陪李淵喝酒,把他灌醉,然後安排幾個美女服侍李淵。喝得醉醺醺的李淵自然全部笑納了,第二天早上裴寂找到李淵,問他:“老兄,你可知道昨天晚上陪你的美女都是哪兒來的嗎?她們可都是晉陽宮的宮女!”
李淵的酒瞬間全部醒了,晉陽宮的宮女,那就是隋煬帝女人,睡了隋煬帝的女人,那就是殺頭的大罪!不由得大罵一聲:“我靠!”
這時候李世民出來向李淵闡述其計劃,請求李淵起兵,現在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李淵便答應了。
但是優柔寡斷的李淵沒有像李世民期待的那樣,果斷起兵,而是選擇等等看。恰巧這是北方突厥入侵,李淵作為晉陽留守,有守土職責,結果打了敗仗。隋煬帝大怒,準備將李淵綁到江都(此時隋煬帝正在揚州),這下子李淵終於下定決心起兵。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李淵還沒宣佈起兵,楊廣就赦免了李淵,這下子李淵又退回去了,這把李世民氣得直跺腳,怎麼會有這麼一個不爭氣的爹!
李世民覺得光靠自己一個人不行,他發動了廣大群眾,裴寂、劉文靜、唐儉等等先後勸李淵起兵,終於趕鴨子上架,李淵宣佈起兵。
在整個過程中,李淵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優柔寡斷,毫無長遠目光,膽小怕事的庸人形象,而李世民則是英明睿智。
那我們再來看看《大唐創業起居錄》的記載天其以此使促吾,當見機而作。——李淵對李世民說。仍命皇太子於河東潛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帝神色自若,歡甚於常,顧謂官僚曰:“當今天下賊盜,十室而九,稱帝圖王,專城據郡。孤荷文皇殊寵,思報厚恩,欲與諸賢立功王室。適欲起兵,威、雅沮眾,深相猜忌,密構異謀,欲加之罪……——李《大唐創業起居錄》記載的是李淵自晉陽起兵到長安稱帝這一段歷史,作者溫大雅貼身跟隨李淵,所以相關事項記載很是周祥,從他的記載可以看出,晉陽起兵完全是李淵的主意,李建成、李世民等聽命行事。
那麼為什麼兩者記載差異這麼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之後,他在乎歷史怎麼記載。首先他知道,不讓史書記載玄武門事變是不可能的,殺兄篡位的鍋他是逃不開的,於是他的方向就是向世人證明他當皇帝才是對大唐最好的。
達到這一點有兩個方向:
方向1:勵精圖治,幹出一番成績,讓世人側目,讓歷史銘記,李世民成功了,他成為千古一帝,開創貞觀之治,奠定盛唐根基。
方向2:篡改歷史,蓄意抹黑李淵和李建成,將李淵的形象變成優柔寡斷,所有的功績都是李世民的,把太子李建成抹黑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虛偽君子。大唐的皇位怎麼能交給這樣的人呢?
李世民要向世人宣佈,不是我搶奪了皇位,而是大唐,是上天選擇了我!
因為李世民的成就太大,後世的史書也選擇尊重李世民,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記載。
所以,歷史真的是勝利者書寫的!
-
4 # 微史春秋
在正史中,李淵的光芒完全被李世民掩蓋,變成了一個被忽視的平庸存在。
在晉陽起兵的正史記載中,首謀是李世民劉文靜,李淵起兵完全是被兩人逼的。
先來看《舊唐書》十三年,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為副。群賊蜂起,江都阻絕,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這裡直接說,是李世民和劉文靜卻他起兵的。
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李世民早有起兵,私下散財結交各路人士。
而李淵最終起兵完全是被動的:
及義兵將起,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獨懷猜貳。後數日,將大會於晉祠,威及君雅潛謀害高祖……太宗既知迫急,欲先事誅之,遣文靜與鷹揚府司馬劉政會投急變之書……是日,高祖與威、君雅同坐視事,文靜引政會至庭中,雲有密狀,知人慾反……文靜叱左右執之,囚於別室。既拘威等,竟得舉兵。最後一句“竟得舉兵”實在意味深長。
再看《新唐書》《新唐書》中說的更加直接了。
是時,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盜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李世民私下招攬亡命之徒,想起兵,而李淵被矇在鼓裡。
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為此爾。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李世民和裴寂設計,讓李淵睡了隋帝的女人,然後告知李淵要起兵,李淵起初不同意,後來才同意。
而一系列集體操作中都離不開李世民的身影:
王教文靜偽為詔,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男子年二十至五十悉為兵,期歲盡集涿郡以伐遼。秦王即委文靜、長孫順德等募士,聲討劉武周。文靜與寂作符敕,發宮監庫物佐軍興。會王威、高君雅猜貳,文靜與劉政會為急變書,詣留守告二人反,候唐公與威、君雅視事……文靜叱左右執之,由是舉兵。最後看《資治通鑑》而在《資治通鑑》中,李淵的形象也大抵如此。
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見隋室方亂,陰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鹹得其歡心。(世民)乃陰部署賓客,淵不之知也。世民恐淵不從,猶豫久之,不敢言。淵與裴寂有舊,每相與宴語,或連日夜。文靜欲因寂關說,乃引寂與世民交。世民出私錢數百萬,使龍山令高斌廉與寂博,稍以輸之,寂大喜,由是日從世民遊,情款益狎。世民乃以其謀告之,寂許諾。這裡還是李世民、劉文靜主導起兵,李淵毫不知情。
世民乘間屏人說淵曰:“今主上無道……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淵大驚曰:“汝安得為此言,吾今執汝以告縣官!”因取紙筆,欲為表。世民徐曰:“世民觀天時人事如此,故敢發言;必欲執告,不敢辭死!”淵曰:“吾豈忍告汝,汝慎勿出口!”從這裡看李淵的確不知情,以致於李世民勸他起兵造反,李淵氣的要拿他告官。
明日,世民復說淵……淵乃嘆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軀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汝矣!”直到這時李淵才有起兵的念頭的。
不過他沒有立刻起兵,因為“時建成、元吉尚在河東,故淵遷延未發”
《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三部正史對李淵在晉陽起兵中的表現是大同小異。
基本上認定李世民是頭號謀主,劉文靜裴寂參與謀劃,而李淵一直都是被動的,最終不得已起兵。
而那時的李世民不過十八歲。沒有李淵的支援,一個十八歲的人再厲害,何以招攬各路豪傑?
-
5 # 子由拍案驚奇
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淵當時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又太原留守。並且受命北鎮突厥,為國藩屏。
當時天下的形勢對於隋朝已經是絕對的不利,隋朝統治搖搖欲墜,各地的私人武裝和割據勢力多處蔓延,國庫空虛。而楊廣與李淵是嫡親的表兄弟關係,所以,此時李淵所處位置與所作所為對當時之天下,舉足輕重!
李淵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文人武將,當世的英雄,尤其以他的四個兒子最為挺秀。很多人都不斷建議李淵自立,成就大統。
後世有一種說法,認為李淵之所以從晉陽起兵,逐鹿天下,是由於李世民以及李世民的手下策動和不斷的推動下才得以實施進行的,而且,中間李淵還有所猶豫,甚至一度想退出不幹。
有鑑於此,後世一些人就認為李淵是一個胸無大志、庸碌無能之輩,是浪得其名,沒有李世民軍事集團的扶持,李淵絕對不可能身登九五之位,成為唐高祖的。
那麼,“晉陽起兵事件中歷代正史是如何描寫李淵的庸碌無能的?”
首先,後晉的劉昫在他所寫的《舊唐書》中對起兵的緣起就這樣描述;“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就是說,劉昫認為,是李世民與當時的晉陽行政長官劉文靜兩個人最先商議舉事,然後勸李淵同意起兵。
北宋的文史大家歐陽修主持編撰的《新唐書》中更是直接斷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直接說李淵晉陽起兵,並不是他自己的主意和本心,都是李世民所策劃。
復有北宋一朝鼎鼎有名的司馬光在其主編的《資治通鑑》中決然定論說:“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意思說,李淵晉陽起兵,都是當時的秦王李世民謀劃,李淵之所以成功得到天下,都是李世民的功勞所致!
當代史學家剪伯贊也在自己撰寫的《中國通史》中也說李淵昏庸無能,碌碌無為,沒有任何遠見。
-
6 # 野草的沉思
李淵要是和隨煬帝相比較,算不上庸碌無能。要是和李世民相比較,只能算是庸碌無能。
下面就《資治通鑑》來看一下李淵起兵這件事。
隋煬帝末期,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地主豪強也乘機起事稱王。這時候李淵幹什呢?他藉著隋煬帝遠在江都,自己身為太原留守之機,玩了晉陽宮的宮女。
有說這是李世民和裴寂二人特意設計安排的結果。但內因決定外因。如果李淵不是這樣的人,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這時候李世民在幹什麼呢?他正在全力以赴準備起事。他首先和劉文靜交換了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取得了共識,確定了起事的方針。又透過劉文靜,結識了裴寂,取得了裴寂的支援。又"陰部署賓客"。
李淵為太原留守,河東安撫使,負責山西一帶的對外防突厥,對內鎮壓農民起義的任務。但是,突厥進犯,李淵派人作戰失利,;劉武周叛亂,佔領汾陽宮,李淵也不能剿平。李淵恐朝庭降罪,心裡恐懼。李世民趁機說以利害,兩次勸他起事。
第一次,李淵大驚,要抓李世民去向朝庭自首。第二次,李世民再說。
淵乃嘆日:"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國亦由汝,化家為國亦由汝也!這句話表明,李淵是同意起兵了。他同意起兵,一是因形勢所迫,二是因李世民勸說。
在促使李淵起兵上,裴寂,唐儉,夏侯端等人,也都做了工作。
李淵雖應了起兵,但未立即行動,直到朝庭派人來要抓他去江都,他才採取行動。
於是,
淵使裴寂詐為敕書,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悉為兵,期歲暮集涿郡,徵高麗。由是人群洶洶,思亂者益眾。這是製造煙幕。實際上
乃命世民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募兵,遠近赴集,旬日間近萬人。又密遣:使召建成,元吉於河示,柴紹於長安。召集軍隊之事引起兩位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懷疑,他們想除掉李淵。李淵,李世民先下手,除掉了王威,高君雅。這標誌著李淵正式起兵。
但李淵仍心存疑慮。直到建成,世民攻下西河郡,
淵乃喜曰:"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遂定入關之計。從以上記述來看,晉陽起兵,不能說李淵庸碌無能。但主要發起者是李世民。父子相比較,李淵不能說不是庸碌的。我們有理說,如果沒有李世民,李淵很有可能成為隋朝的殉葬品。.
後來發生的玄武門事變,親兄弟相殘殺,原因很多。做為皇帝的父親的李淵,不能說沒有責任。說他有點庸碌無能算不上委屈他。
-
7 # 墨白史界
李淵作為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好色,懦弱,優柔寡斷,一直被人所詬病,以致大家都認為唐王朝是太宗李世民一手締造的。
《新唐書》裡“本紀·卷一·高祖”中記載了晉陽起兵時李淵是怎樣做的。
李世民、劉文靜、裴寂聯合,用晉陽宮宮女侍奉李淵,逼其起兵,李淵不肯隋朝末年,群雄四起,當時隋煬帝楊廣讓李淵留守太原,李淵擁有太原地區的行政大權。
李世民料定隋朝氣數已盡,早早著手暗地裡網路各地豪傑,培植私兵,與晉陽主官劉文靜密謀舉兵起義。在一切準備好以後,想要告訴李淵,又怕李淵不答應(這裡就能看出李淵平時就是個優柔寡斷、愚忠迂腐、毫無膽氣的人)。
當時,隋煬帝任命李淵監造,命其監造晉陽宮,副監造叫做裴寂,是李淵比較認可的一個人。
李世明私下找到裴寂,共同合謀用宮女侍奉李淵一事逼起舉兵起義,因此裴寂挑選了一些宮女私下去服侍李淵。後來在李淵去裴寂家喝酒喝得迷迷糊糊時,裴寂才將此事告訴了李淵,李淵大為驚恐。裴寂就告訴他,正是因為宮女們服侍過李淵,要是被楊廣知道後一定是死罪,為此必須起兵啊。
李世民這時也進來把所有的事告訴了李淵,一開始李淵不同意,還要把李世民綁了送去官府。過了一會就答應舉兵起義了,說是疼愛李世民,不忍心告發李世民。但是,後來也沒有舉兵起義。
因掃寇不力,被問罪,害怕被殺,後旨意撤銷,李淵也不提舉兵之事因為太原周邊盜賊多,突厥也經常來犯,李淵經常是出兵卻無功而返,隋煬帝就派使臣來要把李淵抓到江都去問罪,李淵極為害怕,害怕隋煬帝喜怒無常,自己一去不復返。李世民又是趕緊勸說,現在事情已經很緊急了,不得不舉兵起義了。然而隋煬帝又派了使者來赦免李淵的罪過,讓他不用去江都了。就這樣,舉兵起義的事就又放下了。
接叛軍來犯,為了自保,李淵不得不起兵當時,起義軍到處都是,各自割據一方,劉武周、林士弘、劉元進都自稱皇帝,硃粲自稱楚帝,李子通自稱楚王,邵江海自稱新平王,薛舉自稱西秦霸王,郭子和自稱永樂王,竇建德自稱長樂王,王須拔自稱漫天王,汪華、杜伏威都自稱吳王,李密自稱魏公,王德仁自稱太公,左才相自稱博山公,羅藝、左難當、馮盎都自稱總管,梁師都自稱大丞相,孟海公自稱錄事,周文舉自稱柳葉軍,還有高開道佔據北平,張長遜佔據五原,周洮佔據上洛,楊士林佔據山南,徐圓朗佔據兗州, 楊仲達佔據豫州,張善相佔據伊、汝,王要漢佔據汴州,時德睿佔據尉氏,李義滿佔據平陵, 綦公順佔據青、萊,淳于難佔據文登,徐師順佔據任城,蔣弘度佔據東海,王薄佔據齊郡,蔣善合佔據鄆州,田留安佔據章丘,張青特佔據濟北,臧君相佔據海州,殷恭邃佔據舒州,周法明佔據永安,苗海潮佔據永嘉,梅知巖佔據宣城,鄧文進佔據廣州,嶺南少數民族首領楊世略佔據循、潮, 冉安昌佔據巴東,甯長真佔據鬱林,其他的有名號的山賊強盜也往往集聚在山上或河水邊上。
在劉武周率兵攻打汾陽宮時,李淵召集文官武將,問他們,現在自己任職留守,如果叛軍打下了皇帝的行宮,縱然不被叛軍殺死,論罪也該被處死,但是出兵就要上報朝廷,現在江都離得又遠,後面要怎麼辦?大家都說,在國家利益面前,你現在就可以專權辦理此事。李淵很高興,開始招兵,十天招了有一萬士兵。(此處看不到李淵的真實意圖)
當時的太原副留守是虎賁郎將王威和虎牙郎將高君雅兩人,他們看到大軍集結,懷疑李淵想起兵造反,計劃利用祈雨活動時在晉祠劫持李淵。
但是這兩人計劃不周而洩密,被李淵知道了,提前做了準備。
這一年的五月十五,李淵和王威、高君雅在官署辦公時,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前來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李淵隨即命人綁了王威和高君雅。十七日,突厥來犯,李淵就在大軍面前說是王威和高君雅把突厥軍隊引來的,坐實了這兩人的謀反之罪,殺了這兩人然後起兵。同時派遣劉文靜出使突厥商談聯姻和親之事,以防後院起火。(此計不知道是誰出的,突厥的到來恐怕也是計劃的一部分)
六月己卯,李淵釋出檄文,自稱義兵,設定大將軍府,建立三軍,正式起兵反隋。
疑問:李淵真的沒有當皇帝的想法,都是被逼的?還是後人(或李唐皇室)效仿曹操篡漢和趙光胤陳橋兵變那樣,即為漢臣不為漢賊,我這樣做都是被逼的,示天下以弱,藏一統天下之心呢?!這就只能猜測了,也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晉陽起兵即太原起兵、是隋末太原留守(隋官名)李淵起兵反隋的歷史事件。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煬帝為防止突厥入侵,拜李淵為太原留守,並鎮壓山西境內的農民起義,當時隋朝開始土崩瓦解,隋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大分裂,各地軍閥與與地主武裝層出不窮。李淵看準了勢頭,萌發了坐北朝南的心思,他在心腹裴寂、劉文靜的建議下,決定起兵。大業十二年,農民起義在全國此伏彼起,風起雲湧,隋中央再無能力集中力量進行有效地打擊了,李淵覺得時機到來了,於大業十三年在晉陽正式旗幟鮮明地宣佈起事。接著,在次子李世民、僚屬裴寂等人的協助下,誅殺了煬帝派來監視他的王威、高君雅等人,派左右手劉文靜出使突厥,和睦了關係贏得支援,又派李建成、李世民哥倆奪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淵自封為大將軍,分別封長子李建成(後來的太子)、次子李世民(後來的秦王)為左,右大都督,讓四子李元吉(後來的齊王)帶兵鎮守太原,建立根據地,自己率軍直搗長安。一路捷報頻傳,大破宋老生,從龍門渡過黃河,開煬帝的永豐倉賑濟百姓,關中有其女李三娘等等舉兵響應;於十一月,攻克長安。這裡顯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手腕:他暫緩稱帝,而擁立代王楊侑為新皇,並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這樣不僅避免了多線作戰,還顯得師出有名!李淵自為大丞相,第二年三月,煬帝在被屬下宇文化及殺死,五月,李淵逮住時機廢黜楊侑,自己稱帝,改國號隋為唐!正史中能看出他是指揮若定,審時度勢,果敢堅決的政治人物,沒有誰貶低他的意思啊!只是有的舊史書把大唐建立歸功於李世民:尤其是他沒及時阻止親生兄弟的相互殘殺,顯得懦弱遠能;才把李淵描寫成庸庸碌碌的人,也許他的面目全非與兒子李世民慼慼相關吧!
回覆列表
晉陽起兵,也叫太原起兵。當時李淵為太原留守,起兵的時候,並不像演義裡面講的那麼無能,而是表現得非常的果斷,可以說是知人善任,謀略高遠,畢竟一把手還是李淵啊,最後拍板的也是李淵,只有這樣唐軍才能在5個月的時間裡佔領關中,從而問鼎天下。演義裡面一味的讚揚李世民,過分的貶低了李淵的功績。
604年,楊廣弒父殺兄登基執政,他又窮兵黷武征伐高麗,並大興土木,修宮殿,鑿運河,修馳道,把社會經濟推向絕境。最終演變為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在山西,615年~617年(大業十一年至大業十三年)之間,農民起義達到高潮,先後有六七支起義隊伍轉戰各地。在山西南部,有毋端兒起義軍,眾至數千人,曾進攻龍門縣;有敬盤陀領導的絳郡起義軍,眾至數萬人。在山西中部,有甄翟兒領導的“歷山飛”起義軍,多次進攻太原。在此形勢下,615年,隋煬帝任命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命其剿滅活躍在今山西地區的起義軍。
李淵,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隋時封為唐國公。李淵7歲襲封唐國公。入隋以後,因其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淮、隴、岐三州刺史,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隋煬帝即位後,因社會上流傳著“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謠,對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淵透過“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表示自己胸無大志,免遭厄運。從這可以看出李淵有智謀。
李淵到河東後,先後擊敗了甄翟兒、毋端兒、敬盤陀等人領導的起義軍,得到隋煬帝賞識。616年初,李淵被任命為太原道安撫大使,並擁有黜陟選補郡文武官、徵發河東兵馬的特權。七月,隋煬帝南下江都前,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另派王威、高君雅為副留守,讓他們監視李淵。
此時,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了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處”,隋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所以,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後,“私竊甚喜”,他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父子還廣結豪傑之士,網羅各種人才。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李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友,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傾財賑施,卑身下士”。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皆為李世民的密友,也是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的主要謀士。李淵長子李建成也在河東暗中交結英俊,發展勢力。
617年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淵對李世民說:“事急矣,可舉事。”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藉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旬日之內募集到數千人。隨後,李淵派人往河東召回其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五月十七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同時,李淵又設下空城計,“開諸城門”,嚇退了突厥的軍隊。接著,李淵開始作起兵反隋的準備工作。
首先,李淵聽從劉文靜等人的建議,制定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戰略。
第二,募集兵士,擴充地盤。李淵起事後,讓部下開倉賑濟貧民,公開募兵。
第三,北結突厥。李淵深知以太原為根據地起兵南下,必須處理好與突厥的關係。
第四,東和李密。李淵令溫大雅帶著他的信去見李密,信中一面吹捧李密是當今天下大亂之際唯一能寧世安民的英雄,表示對李密的擁戴;一面剖白自己胸無大志,無意滅隋,從而使李密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防範。
六月初五日,李淵在晉陽設起義堂,將軍隊分為三軍,統稱“義士”。裴寂等尊稱李淵為“大將軍”。十四日,李淵在晉陽建大將軍府,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軍;以次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率右軍;以四子李元吉為姑臧公,統率中軍。以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殷開山為掾,劉政會為屬,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竇琮為左右統軍、副統軍。並下令開倉放糧。
李淵任命四子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郡守,宣佈要“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鹹洛,集寧寓縣”。初五日,李淵親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義師甲士3萬自太原揮兵南下,直指關中
七月,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霍邑、渡黃河,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 子進軍神速,十一月間攻入長安。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618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五月,李淵即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
617年十一月初九日,李淵率軍攻陷長安,立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隋恭帝任命李淵為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
第二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從歷史之中的記載來看 李淵是有幾個非常不錯的兒女,以李世民為最優秀,但其他幾人也都甚為了得,如果李淵是個慫包,能培養出這麼多傑出的兒女,值得懷疑。
個人以為李淵並不像演義當中講的那樣無能,其結果可能恰巧相反,後面發生的歷史也有許多的原因,並不能歸結為他無能。
個人觀點,望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