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晉後生

    一畝田能養多少?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一平方米等於0.0015畝,一畝地大約是666.66666666..........7平方米,自己算算吧,差不多40萬左右!青蛙的養殖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習性

    青蛙棲息池塘、水溝小河的岸邊草叢及稻田中,捕食昆蟲,主要是農業害蟲,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白天一般隱匿在草叢或水稻田內,晚黑和清晨出來活動。蛙在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鑽入水邊或泥土中進行冬眠,翌年春季(長江流域3月上旬)出墊活動,一般4~7 月份進行每殖。雌蛙一次可產卵34個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長到了一定程度開始變態。

    二、養殖池的建造

    青蛙養殖池分為產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選擇既潮溼又溫暖避陽的地方,以長形水泥池或土池為宜。野外大池4×6米為一單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為宜,池深一般1米,設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釐米。池面必須設有遮蔭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飼養40只成蛙。青蛙養殖池採用土池、磚池、稻田均可,關鍵在於防逃。有條件者可砌磚圍牆,亦可網圍,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釐米,水中央或向陽的一邊堆成土堆供青蛙陸上棲息地,而且約佔全汙的1/3。土堆上種植青草或農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陸地面積,供變態後的幼蛙登陸。蝌蚪池以水泥池為好,池壁坡度宜緩,以供蝌蚪棲息。

    三、飼養管理

    (一)蝌蚪的飼養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飼養必須從人工採卵後養育孵化,出膜後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蝌蚪孵出後第4天開始人工投餌,蝌蚪需經一週飼養後移入飼養池。大約20~30天后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漿、麥麩、豆腐渣配合飼料或米糠及魚粉等飼料,每天投入1~2次,飼料投放在餌料臺上,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

    蝌蚪的管理:當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連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

    變態期管理:蛙卵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蝌蚪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這一階段時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給,靠肺呼吸空氣,並開始躍出水面登陸棲息,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

    (二)幼蛙的飼養管理

    強化馴養:用高密度集中圈養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養在內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釐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臺,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臺集中採食和棲息。

    誘餌馴食: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 天開始在誘餌中新增20%的人工飼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蠍牛和泥鰍等;“死餌”是指蠶蛹幹、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以動帶靜,“死餌”活化,最後過度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投料時間,春、秋季在中午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時左右幼蛙吃完。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餌料要求新鮮、乾淨和富有營養。

    篩選分級與分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並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採用飼餌、室內立體、多層箱籠密集養殖,是養殖青蛙的一種新方法。將青蛙養殖在塑膠箱和木箱中,進行小型養殖產量極高,每平方米可養殖數百隻,一般從孵化到成蛙,只需5個月時間。

    (三)成蛙的飼養管理

    幼蛙轉入成蛙池後,青蛙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除供應充足的餌料,蝌蚪變態成蛙時即需增加動物性飼料的飼餵,主要是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在活餌不足的情況下,可搭配混合飼料,如用菜子餅(粉狀)60%、米糠(或麥麩)30%、大豆粉5%、魚粉5% 配合均勻效果較好。蝌蚪活躍在水中,5天以後可供給精飼料,為豆漿、蛋黃、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養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灑上一些濃度為3~5%的石灰水,蚯蚓即會傾巢而出,充當蛙餌。還要適量喂些配合飼料,並要及時分養,調整飼養密度。成蛙飼養1個月後,蛙體重量達100克時,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0只,2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15只。再經短期飼養,即可成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術

    青蛙的飼養技術關鍵是人工繁殖,因為野生田蛙常有一種雙槽蚴的寄生蟲寄生在蛙的肌肉中,採用人工產卵隔離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該病。按每3平方米約1組種蛙密度進行投種(在5月份以前投入較好)。種蛙要求個體肥大,開產1~2年的親蛙為佳。雌雄混合放養比例為3:1,放養密度相對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約需時三年。

    種蛙管理:加強蛋白飼料的飼餵,以蚯蚓為主,誘蛾蟲為輔。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當水溫穩定在22℃左右時即作好產卵孵化的準備( 此時雄蛙鳴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產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對於水草上產卵。蛙卵呈淺黃色,圓形,成片附於膠質卵膜浮在水草上,極易識別。

    (一)產卵:人造產卵場需要靜水區,一般採用籠式產卵法,即將蛙強制在籮筐或籠子裡產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產卵也可放5個產卵筐或籠,池水深度應保持在10~15釐米,水溫應保持在10℃~11℃,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將卵片用圍網護起來,以免親蛙干擾後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間的溫度應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採用塑膠薄膜覆蓋孵化法和無水孵化法。一般經過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賴於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隨便攪動池水,待所有青蛙產卵後,即將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擾孵化及蝌蚪生存環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給精飼料,如豆漿、蛋黃、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餵給2次,但投餌數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質惡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經1周飼養後即可移入飼養池飼養。

  • 2 # 口鎮小哥

    青蛙在每年四月中下旬進行繁殖,當孵化成為蝌蚪時應及時供給營養飼料,促進變態成為幼蛙、成蛙,在整個養殖期,應注意溫度、溼度、光照、水質的調控,同時提供充足的鉺料。

    青蛙的生長過程

    1、蛙卵:青蛙的繁殖的時間大約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過程中雌雄蛙抱對,雌蛙排卵,同時雄蛙排精,精、卵即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避免了時間差,大大提高了受精率。

    2、蝌蚪: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一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當蝌蚪成熟了後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

    3、幼蛙:蝌蚪經過變態發育長出四肢,尾部被吸收,上岸生活,由於生理和環境都發生變化,生命力很弱,適應環境能力差,如環境乾燥,烈日曝曬,大雨拍打等都會使其死亡。

    4、成蛙:幼蛙經過一系列的生長長成成蛙,其面板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因此一生離不開水或潮溼的環境,怕乾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熱帶和溫帶多雨地區。

    青蛙的養殖條件

    1、溫度:青蛙生長適溫為20~30℃,溫度降至10℃以下時攝食與活動逐步減弱,降到5℃以下時開始冬眠,水溫超過32℃以上時活動明顯減弱,溫度超過35℃時會導致青蛙陸續死亡。

    2、溼度:青蛙面板沒有保護體內水分蒸發的組織結構,只靠面板腺體分泌的黏液來保持體表的溼度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棲息環境既要有水的池塘,還要有雜草叢生、溫暖潮溼的環境。

    3、光照:青蛙晝伏夜出,怕Sunny直射,但趨弱光,光照對蛙體新陳代謝、生長、生殖均有促進作用,如長期在黑暗處生活其生殖腺難以發育成熟,甚至停止產卵和排精。

    4、水質: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達到漁業水質標準,成蛙、幼蛙雖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對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8為宜,一般鹽度不高於2。

    青蛙養殖池建設

    1、種蛙池:種蛙池面積一般為4~10平方米為宜,池高0.8米,池內水深0.1~0.15米,池內水陸面積比為3∶1,並設有棲息的石穴,池底鋪有較大的鵝卵石,溼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積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釐米,水質清新,pH6~8,並含充足的氧氣即可,也可以用長橢圓形的大臉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積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釐米,pH6~7,水陸比2∶1,需遮光飼養,每池飼養一群同樣規格的蝌蚪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積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釐米,水陸比2∶1,池內鋪設3~5釐米的小石子,築有石穴,水質好,pH值6~7.5。

    青蛙的育苗技術

    1、種蛙選擇:種蛙要挑選身體強壯、沒有傷殘、無疾病的作種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鳴叫時脖子兩側的外聲囊就會膨脹起來。

    2、種蛙放養:種蛙在9~10月份放養,密度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種蛙在種蛙池中冬眠後來年清明節前後開始抱對產卵。

    3、抱對產卵:種蛙在平均氣溫達到16~20℃時開始自由抱對,抱對3~4天就會產卵,產卵時間一般會在早上5~6點、中午11點至1點。

    4、卵塊採收:青蛙受精卵採集回來後放入到消毒好的養殖池環溝中孵化,卵塊顏色較深的一面為動物極,必須朝上,顏色偏白的一面為植物極,必須朝下。

    蝌蚪的養殖技術

    1、蝌蚪孵出後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東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黃囊供給營養,第4天卵黃囊消失後開始人工投餌。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漿、麥麩、豆腐渣配合家畜養料或米糠及魚粉等家畜養料,每天喂1~2次,家畜養料投放在餌料臺上,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

    4、蝌蚪養殖時如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連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

    5、蝌蚪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一階段時期靠吸收尾部能量,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

    幼蛙的養殖技術

    1、鞏固馴養:幼蛙高密度養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飼養在內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釐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臺,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臺集中採食和棲息。

    2、誘餌馴食:幼蛙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新增20%的人工家畜養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最後過渡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同時要求投料定時、定量、定位。

    3、投料時間:幼蛙投料時間春、秋季在午時前後,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體重50克以下投餌量佔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

    4、分級飼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分級飼養有利於提高黑斑蛙養殖的經濟效益。

    成蛙的養殖技術

    1、餌料供應:幼蛙轉入成蛙池後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為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供應充足的餌料最為關鍵,主要是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黃粉蟲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

    2、飼養蚯蚓:成蛙在飼養的時候可以在土堆上養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灑上一些濃度為3~5%的石灰水,蚯蚓即會傾巢而出,充當蛙餌,同時適量喂些配合飼料。

    3、分養上市:成蛙在飼養的時候要及時分養,調整飼養密度,飼養1個月後蛙體重達100克時飼養密度每平方米30只,2個月後改為每平方米10~15只,再經過短期飼養即成為商品蛙上市。

    美國青蛙養殖技術

    養殖美國青蛙前先建造養殖池,再引進蛙卵孵化培育,在蝌蚪期加強飼養,成蛙後科學投餵,並做好病害防治措施。

    青蛙的養殖技術

    選擇合適的場地建設養殖場,並進行孵化育化,在養殖中根據青蛙不同階段進行投餵,並控制好溫度、光照等條件。

    青蛙養殖技術大全

    選擇水源充足的地方,在清塘消毒後再引進種蛙,並做好孵化工作,在生長期間合理投餵,並控制好水質,做好防病等措施。

    青蛙的養殖市場前景怎樣

    青蛙具有食品、藥用、環保等多重價值,因此人工養殖市場前景非常好。在青蛙的養殖中,可以全程投餵人工配合飼料,從而使青蛙養殖產量一路走高。

    2018年青蛙養殖市場前景

    現在野生青蛙大量減少,但市場對青蛙的需求量卻不斷地在遞增,因此養殖青蛙,即利於野生資源的恢復,而且也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是一項非常有市場前景的特種專案。

    養殖青蛙的利潤和風險

    青蛙的經濟價值較高,可以進行多種產品系列的深加工,在養殖中,第一年總成本在1萬元/畝,其中每畝每年可獲得2.7萬元,而現在市場不斷擴大,養殖青蛙的風險越來越小。

    2018年青蛙養殖發展前景

    青蛙在2018年的養殖發展前還是較好的,因為青蛙集食品、保健品、藥用於一身,價格也一直保持較為穩定,而且也能促進天然野生資源的恢復,所以具備很好的產業前景。

    青蛙多少錢一斤

    人工養殖的青蛙在市場上15-20元一斤,野生青蛙的價格很高,每千克賣到40元至50元不等,但國家禁止捕捉和買賣野生青蛙。

    青蛙吃什麼

    青蛙是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有稻卷葉蟲、稻螟、稻苞蟲、粘蟲、玉米螟、棉紅鈴蟲、萍灰螟等,植物性食物佔7%左右,動物性食物約佔93%。

  • 3 # 大嶺老謝

    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面板呼吸。上頜有齒,一般有犁骨齒。肩帶固胸型,椎體參差型,薦椎橫突柱狀;指趾末端二骨節間沒有間介軟骨。鼓膜明顯隱於皮下,面板光滑或有疣粒。舌一般長橢圓形,後端大多具缺刻。每畝大概可以養40萬隻左右!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注意事項!

    一、 青蛙養殖技術

    1、養殖條件

    (1)場地選擇:青蛙喜歡安靜的環境最好選擇安靜、進排水方便、水質乾淨地勢略高的位置,還要有雜草叢生、溫暖潮溼的環境,單個養殖池面積以200平方米起,採取生態立體養殖。

    (2) 溫度:青蛙生長適溫為20~30。C,溫度降至10°C以下時攝食與活動逐步減弱,降到5°C以下時開始冬眠,水溫超過32°C以_上時活動明顯減弱,溫度超過35。C時會導致青蛙陸續死亡。

    (3)光照:光照對蛙體新陳代謝、生長、生殖均有促進作用,但是青蛙怕Sunny直射,因此養殖時要注意光照環境。

    (4)水質:水源的好壞,直接影響蝌蚪的成活率及後期青蛙的發病率,蝌蚪時期要求達到漁業水質標準。

    2、養殖池建設

    青蛙養殖池的設計可以根據具體條件而定,常見的有兩種型別:

    (1) 稻田養蛙: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強、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設圍牆,牆內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釐米,稻田的進出水口設定閘網,以攔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設孵化池,池上設網,以防來自空中的敵害。

    (2)養殖場的設計

    根據青蛙的不同發育期,需要建設不同的養殖場,一般有產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①產卵池、孵化池:以200平方米為:例,其中在池當中修建寬1.8m,深度0.35m孵化池,池內要保持清潔,不能有任何汙染,同時要保持安靜,否則會影響青蛙產卵和受精卵孵化,場地建設不同孵化池也有所不同。

    ②蝌蚪池:採斜坡式,高低落差0.25m-0.35m左右,需遮光飼養,泥土地邊用黑色塑膠布鋪上,以便清洗池底,並能吸收Sunny增設水溫,促進蝌蚪生長,每池飼養一群同樣規格的蝌蚪為好。

    3、育苗技術

    (1)種蛙選擇:種蛙要挑選身體強壯、沒有傷殘、無疾病的,最好是經過第二次產卵的種蛙受精率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產卵數量雖然多。

    (2)種蛙放養:種蛙在9~10月份放養,經過選擇後的種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產卵池待產,產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種水蓮花,其數量約佔水面的三分之一,種蛙在第二年來年清明節前後開始抱對產卵。

    (3)青蛙的交配交卵:種蛙在平均氣溫達到16~20°C時開始自由抱對,抱對3~4天就會產卵,產卵時間一般會在早上5~6點、中午11點至1點。

    (4) 採卵及孵化:採卵時間在每天早上10點鐘左右,撈卵網和盛卵網將蛙卵連同附著的水草撈起,放於桶中,再輕輕地放入孵化池內,卵塊顏色較深必須朝上,顏色偏白的一面,必須朝下,如果方向搞錯,對孵化率有很大的影響;在孵化期,水溫必須保持在20-25C之間。

    4、蝌蚪的飼養和管理

    (1) 投餵活飼料:蝌蚪的飼料要根據蝌蚪的不同生長時期而供應,5天以後開始取食浮游藻類,可以供應些豆漿、少量蛋黃、水蚤、空心菜、木瓜等,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水質,也可以喂些廁所中的糞蛆或用沙頭魚繁殖的蛆。一般在養殖20天左右後肢開始長出,約經50天又長出前肢,整個蝌蚪時期為60天。

    (2) 投餌料要足:由於蝌蚪在缺食情況下會以大吃小,互相殘殺,因此投放餌料要充足,使蝌蚪隨時都有餌料可食。

    (3) 溫度控制:養殖池的水溫應保持在23- 25°C。

    5、幼蛙和成蛙的飼養和管理

    (1)養殖池的水溫在20-28°C為適,水質要清潔,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陸地供幼蛙棲息。

    (2)青蛙有強吃弱的弊害,應分級飼養,把同樣大小的青蛙圈在一起飼養,更應投足餌料,讓它們都能吃飽,才不會互相殘食。

    (3)幼蛙餌料主要是蛆、小魚、紅蟲小蝦、蚯蚓等,成蛙餌料較為廣泛,如蚯蚓、蛆、蝸牛、紅蟲、甚至死雞、死鴨及動物五臟等,如果動物餌料不足,還可以摻些混合飼料。

    (4) 青蛙喜歡在水中捕食,所以應把餌料投入池水面上,方便青蛙捕食。

  • 4 # 石林阿妹種植園

    青蛙養殖的主要品種為黑斑蛙,由於其具有攝食活餌的特點,傳統養殖中均需培育蠅蛆、黃粉蟲、蚯蚓等進行投餵,工作強度大,產量低,養殖成功率不高。近三年來,隨著可攝食靜態餌料的青蛙品種出現,青蛙養殖可全程投餵全人工配合飼料,養殖產量一路走高,畝產可達1500——2500公斤,青蛙養殖產業迅速擴大。

    青蛙可在池塘、稻田進行養殖,常見的養殖方式以稻田為主,養殖池均需開溝,並保留一定陸地供青蛙棲息、藏身,養殖池四周需設定隔離網,上空架設防鳥網,以防逃和防老鼠、蛇、鳥類、黃鼠狼等天敵。

    青蛙養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養、稻蛙、蛙菜、蛙鰍、稻蛙鰍等多種,每種模式各有其特點。由於養殖開展時間不長,青蛙的養殖模式目前尚無一定標準,養殖戶均根據自身條件在不斷探索最適合自己的養殖方式和方法。青蛙每年繁殖一季,一般每年的驚蟄前後結束冬眠出洞抱對繁殖,經2個月左右的蝌蚪養殖期變態成幼蛙,再經2個月左右的養殖,規格達40克以上即可上市銷售。銷售時間可持續至青蛙冬眠,由於春節前後青蛙價格很高,有的養殖戶採用人工的方法,在冬天挖掘冬眠的青蛙上市銷售,可延長青蛙的銷售時間。

  • 5 # 八七兔

    一畝地大約可以養殖1000公斤青蛙。

    1.繁殖蝌蚪

    因為在冬天的時候它們要鑽到泥洞裡進行冬眠,所以在冬天最冷的時候之前,要先把池子裡的水放光,但是水池還是要保持溼潤的狀態。等到冬眠結束,驚蟄過後,就可以往池子裡放一定量的活水,讓母蛙開始繁殖蝌蚪。等蝌蚪繁殖出來以後要把它們跟母蛙隔離開來,因為成蛙可能會吞食蝌蚪。在產卵的時候一般用的是讓它們強行呆在籠子裡產卵的方法。每20平方米的空間就可以放下5個產卵的籠子。在池子中水深應該保持在10-15cm,水溫應該保持在10℃-11℃。為了讓產卵之後孵化的成功可能性變大,可以用網把產卵的區域圍起來,防止它們受到種蛙的干擾沉到池底。在孵化的時候,要保持溫度在20-28℃,一般都是透過自然的方式孵化的,也可以採用別的技術加速孵化。不用另外的技術的話,經過3-5天基本上所有蝌蚪就會孵出來了。

    因為剛剛出生的蝌蚪要依靠外面的一層薄膜才能在水中生存,所以不要隨便去攪動池中的水,等所有成蛙都完成產卵任務以後就可以把它們都移出來了,防止它們的活動打擾到孵化的過程以及蝌蚪的正常生存。在孵化開始5天后就可以適量提供一些例如豆漿、水蚤之類的精飼料了,但是量不要太多,每天投餵兩次。因為如果投餵的量太多的話,可能會導致水質變壞,蝌蚪死亡。在飼養了一週以後,就可以把蝌蚪移到飼養池裡了。

    2.餌料投餵

    出膜以後的蝌蚪依舊在原來的地點進行培育,每平方米的空間大概可以養600-800只。等到它孵出以後的第四天就可以開始給它們投放一些餌料了,飼養了一週以後再把它們移到飼養池裡面。過了20-30天之後,投餵的餌料就可以變成水蚤之類的小昆蟲了,也可以是豆漿等等,還可以在餌料中加一些魚粉,這樣可以促進它的生長。一般來說,它們需要的量大概是每一萬隻蝌蚪可以用15個熟雞蛋打碎以後用水攪拌,然後再進行潑喂。等到第五天的時候,就把這種飼料換成豆漿之類的,再加上魚粉,每天投餵它們1-2次。一般的飼料都放在專門的餌料臺上,如果是粉末狀的就要先用水混合調成糊,再用來投餵。

    3.變態前護理

    在它們還是蝌蚪的時候,如果發現池水裡面有氣泡,或者聞到了腐臭的味道,就說明水質不佳,要立刻換入新水。一般情況下,換水的頻率是每三天一次,如果在天氣連日干旱的情況下,就應該每兩天換一次。從蝌蚪的前肢出現開始,到它完全變成成蛙的這個過程,它們的營養主要來源於尾部,並且還是靠肺來呼吸空氣的。等90%以上的蝌蚪都成形,並且都開始跳出水面開始登上陸地棲息的時候,就可以把它們移到幼蛙池裡了。

  • 6 # 家有二百萬咋辦

    一、養蛙田工程要求

    1.有充足水源,排灌方便,水質無汙染;

    2.將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塊蛙田,每塊面積約80—120平方米。

    3.開挖蛙溝。在稻田的兩邊(靠進水渠或蓄水池)各開挖一條長與蛙田相等、寬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溝,面積佔本田的15%—25%。蛙溝與蛙田交接處築一條高、寬各O.3m的小田埂。

    4.加高加固田埂。開挖蛙溝的土用於蛙田四周築田埂,加高至0.4-0.5m、面寬0.3--0.5m。

    5.防逃設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樁,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網片圍攔,高0.8-1m,埋入土中10cm。

    6.對角開挖進出水缺口。每塊畦田分別開挖進出水口各1-2個,同時用鐵絲網或聚乙烯網片釘成攔蛙柵。

    7.遮蔭棚。在每條蛙溝的上方,平掛遮陽網遮蔭,寬1.5-2m,長與蛙溝相同。

    8.蛙田外圍開挖排洪溝,防止洪水入蛙田。

    二、種苗露寅與放養

    1.自繁種苗。每畝購種蛙10組(雌雄1:1)、放入種蛙田內精養,採取自然產卵成人工催產。

    2.提前清整蛙溝,插好網箱,待蛙卵產出後,及時移入網箱孵化。出苗後4—5天開始投餵蛋黃,每萬尾蝌蚪餵鴨蛋黃-個,每隔5天增加一個。

    3.蝌蚪飼養15—20天后,放入蛙溝繼續培育,但蛙溝不與蛀田相通,以免蝌蚪進入田。每平方米放50—100尾。每畝約2—4萬尾。

    4.或採取直接放養幼蛙方法進行,即在插秧後,每平方來投放經馴食好的幼蛙10-30只。

    三、飼養管理

    1.蝌蚪放入蛙溝後,每天上午10—11點、下午4—5點在蛙溝各潑豆漿一次。每萬尾每次用黃豆2kg,每隔10天增0.5—1kg。

    2.或投餵自己配製的蝌蚪料(配方:進口魚粉60%、米糠25%、麥皮15%)。每次投餵量以2小時內吃完為準。

    3.蝌蚪的前肢長出較長時,在蛙溝內先放食料臺,開始投料誘食。食料臺用3x5平方米的方條木做框架,再用網目3mm的紗窗布繃緊釘於框架底部,長、寬、高為2(m)x1(m)x5(cn)或1.5(m)xO.8(m)x5(cm)。每塊蛙田分放食料臺4-6個。

    4.誘食馴食。蝌蚪已變態或幼蛙放入蛙田後,及時採用活餌帶動法和直接馴食法,投餵適口餌科誘導其形成定時、定位吃食習慣等措施誘食馴食。如用燈光誘蟲、放小魚蝦、蚯蚓、糞蟲等,摻入蛙類專用料,透過魚蝦、糞蟲、蚯蚓活動和幼蛙採食、活動等,帶動水的波動,使浮於水面的配合餌料產生動感,讓幼蛙誤認為活餌從而吞食。

    5.分級分養。隨個體的增大,經常篩選,將其大、中、小分成多個級別,歸類分放蛙田飼養,防止大蛙殘食小蛙。同時投餵相應規格的蛙料。上下午各投餵一次,以2小時吃完為宜。

    四、日常管理

    1.堅持早晚巡田,檢查圍欄有無漏洞,美蛙吃食、活動、外逃、有無病害等。

    2.採用放鼠夾、投鼠藥,在蛙田四周掛刺網,晚間捕捉等辦法,堅持長年捕殺鼠、鳥、蛙、野蛙等敵害。

    3.注意防逃、防偷。

    4.蝌蚪、幼、中成蛙等養殖、均要經常加註清水,改善水質,一般3-4天沖水一次,高溫季節1-2天加水一次。

    5.冬季加滿田水、田內多放些稻草,不亂驚擾,讓其它全越冬。

    6.處理稻蛙關係

    (1)多施有機肥,少用化肥,多施基肥,少施追肥。放蛙前多用,反之少用。將多數碳銨安排在插秧第一次除草時用完。追肥時不讓蛙溝與蛙田相通。

    (2)改用尿素、複合肥等,蛙溝內不施肥。

    (3)選用高效低毒農藥,不用除草刑、五氯酚鈉、呋喃丹,使用益舒寶防治稻癭蚊,宜在秧地用藥或放淺田水,讓蝌蚪進入蛙溝後再堵上缺口,然後在蛙田施藥。

    (4)已放蝌蚪或幼蛙的田,應加滿田水,宜在禾葉上露水乾後噴施劇毒農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四爺為何敢對大阿哥的門人李淦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