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呂后與劉邦是結髮夫妻,有感情,有經歷,楚漢戰爭中過程艱難,經歷生死,是在血與火的考驗過程中走出來的,這是劉邦及其豐沛集團人物都親身經歷過而且看到過的,所以說劉邦殺呂后沒有任何認知上的基礎與確切的理由。況且,呂后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她的決絕手段與自我能力非同一般,在當時的漢廷大臣都認知:呂后婦人,專欲以誅異性王及大功臣!劉邦在朝內的夫妻店開的很好,很默契,安劉氏、絕隱禍,誅王侯、抑勢力,醢之梁王彭越,遍賜諸侯,淮南王英布驚覺。呂后用超常的手段誘騙韓信至漢廷的鐘室秘而殺之,劉邦從前線回來:“且喜且憐之。”喜的是呂后的手段,憐之於韓信對漢家的作為。你想,呂后這樣的能力與作為劉邦怎麼能殺了她呢?

    呂后的能力與作為連武帝時代嚴謹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讚歎不已,感慨的說:呂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的職權,施政不出門戶,天下卻也安然無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專心從事農耕,衣食富足起來了。這樣的能力誰不讚嘆?劉邦如何要殺她呢?劉邦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漢家的國祚啊,不是與呂后在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認知嗎?不能殺,也不會殺,這是漢家的根本大業,她倆都是一致的認知罷了。

  • 2 # 關東俠客

    劉邦徵淮南王英布時受傷,回京養病時聽說燕王盧綰造反簡直萬念俱灰。於是派樊噲領兵十萬征討,後來有人說樊噲欲行不軌,這時能領軍打仗的人沒幾個了,劉邦害怕自己死後出現禍亂,於是派人去殺樊噲。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很快平定叛亂。劉邦在戰場上中流矢舊傷復發回京養病。這時侯燕王盧綰造反。盧綰是劉邦同年同日生的發小,同生共死的戰友。現在劉邦是萬念俱灰簡直是再沒有可信任的人啦,於是命同鄉焚噲領兵十萬去征討。樊噲剛一出發,有人就在劉邦面前打小報告說樊噲等人日後對趙王如意不利。劉邦一聽火冒三丈,原來劉邦不喜歡呂后生的太子劉盈,打算立戚夫人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聯合一幫老臣堅決反對才不了了之。劉邦聽說有人打算在他死後對趙王如意不利非常震怒,連自己的發小盧綰都返了,還能信任誰呢?況且樊噲是他手下第一猛將,日後真要是造反就麻煩了,為了劉家江山社稷不如早圖之。劉邦採用陳平計策,陳平去到樊噲大營宣詔,車中暗載大將周勃。陳平立即斬殺樊噲由周勃代領軍隊。陳平二人在路上合計,皇帝在氣頭上下旨,焚噲是劉邦的連襟,位高爵顯。萬一呂氏姐妹勸說皇帝改變注意後悔了,我們二人怎麼辦?最後陳平拿定主意把樊噲擒住押回長安交給皇帝處理。陳平到了樊噲大營命人先叫人築一高臺準備宣讀聖旨用,樊噲聽說來個文書沒有防備一個人出來接旨。周勃從臺後轉出擒住樊噲,奪了將印。陳平一個人押著樊噲回長安。半路上聽說劉邦崩逝了,這時呂后派人來讓陳平去滎陽駐守。陳平心生一計立刻回到長安。陣平來到劉邦欞前大哭說:"你讓我殺掉樊噲,我不敢自己做主,如今己把樊噲押回長安啦!"這簡直對死人說話給活人聽呢,呂后姐妹在幕後聽說後才鬆口氣。陳平靠自己的機智保全了自己。。劉邦當然不會殺呂后,呂后再怎麼飛揚跋扈也是自己人,不會危害劉家天下(至少他是這麼想的),他防的是異姓王。

  • 3 # 劉一千五

    劉邦的小老姨樊噲是個粗中有細,莽撞中有智慧的人。他是劉邦的老鄉,因為機智能幹,得到呂雉和劉邦賞識。劉邦就把他拉攏,讓老婆把小姨子,潑辣貨呂須(須在有女旁,古體字丿嫁給了他。這根索子就緊緊把樊噲給拴著捆緊了。三家合成一家人。所以,有了這一關係,樊噲對劉邦的行為,看不慣時就不顧上下君臣禮節,吹鬍子瞪眉毛地又勸又叫。劉邦很煩他,幾次要整治他,卻沒把柄在手,氣恨之後,還得讓他衝鋒陷陳。畢竟人家有能耐。

    樊噲在劉邦入咸陽,老姨劉邦看花了眼,不想走了,要安營紮寨住下來。樊噲就說劉邦是第二個秦始皇,不走會成第二個暴秦。若不是張良邦腔力挺樊噲,劉邦恐怕就把這小老姨給下大獄了。鴻門宴上,若不是樊噲攪和,項莊的劍說不定就滴了劉邦的血。漢王當了皇帝,躲在宮中不出門,是樊噲排摑直入,把老姨架起來到朝廷聽政。陳希叛亂,樊噲作先鋒,白登山解圍後,劉邦無意再同匈奴耗下去,留下樊噲收拾叛軍殘餘及平定代地。長安侯燕王盧綰反叛,劉邦讓樊噲移師去平定燕國。

    此時,朝堂上是因廢立太子一事,成了兩大陣營。不消說樊噲是力保姨侄兒劉盈的。他帶著幾十萬大軍為朝廷平亂,就是一言不發,別人也不敢站錯位。這時,劉邦因箭傷臥床不起。他聽到有人說樊噲說的,皇上百年後要收拾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大怒,你個龜兒子巴不得老子死,還要動愛妃和愛子,這是你找死,怨不得老子了。立刻讓陳平周勃來,封了一口劍,去把該死的樊噲的頭給朕砍來。二人一聽,受命了。卻不料陳平滑如泥鰍,變通一下,捉了活的回來。也是運氣好。劉邦駕崩了。呂后眨眼成了皇太后。

    由於劉邦知道呂后的手段,在鎮壓異姓王時狠毒幹練不留餘地。能輔佐太子,也就是劉氏江山的也就只有她了。其他親生兒弱小難寄重任,兄弟夥就算了,也是沒能力不說,還有潛在危險。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千萬不能殺呂后。至於戚夫人,那是她的命運,一個爭來爭去都失敗的女人,誰保得住。

    在政權交接中,平穩過渡了。在劉盈呂太后期間,漢朝平穩上升。樊噲掌著兵權,無疑是這對母子最有力的支援和靠背。呂太后一死,兵權在呂產呂祿手中。兵權若在潑辣貨臨光侯呂須手中,呂氏恐怕不會滅得那麼慘。自然樊將軍身後也不至於那麼荒涼。

  • 4 # 阿岔視角

    一、殺掉樊噲的想法和部署是因為聽信了別人的傳言。當時,因為有人報告他的老戰友燕王盧綰謀反,他已經派當時的相國樊噲前去平叛。樊噲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按照他的命令帶兵離開。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他樊噲可能會在他死後與呂后合謀殺掉他最愛的戚夫人和他最愛的兒子趙王如意。當時劉邦已經病重,自知道活不了多久,於是就相信那個說法,馬上派陳平和周勃前去追趕並殺掉樊噲。

    劉邦的這個決定是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做出的,是情急無奈而做的決定。其因是聽信人言,這裡的人言是不是可靠並未經過證實,事實上他也知道已經來不及去證實。情急而無奈,再加上氣憤,倉促之間就派人去殺掉樊噲,這事兒本身就經不起推敲,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所以也就不可能波及他人。

    二、殺掉呂后可不是跟殺掉樊噲一樣的事兒。以阿岔的判斷——

    1、這個想法當時應該就沒有產生。

    2、他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應該明白那不現實。呂后不僅僅是他的結髮妻子,同時也是他事業上最得力的助手。他的重要戰友都跟呂后有關聯或有合作關係。呂后背後的勢力在當時的朝廷應該僅次於他自己。他找誰來完成這個註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3、當時他身邊的人基本上也是呂后的人。

    4、呂后是他的兒子、太子劉盈的親生母親。他當初想要廢立太子就遭到了很強的力量反對,那時候他還沒有病,就已經意識到無能為力。何況眼下自己已經病重?皇后跟太子一體,他就是想動也動不了。

  • 5 # 不倒翁

    這是講的劉邦臨死前的事。盧綰反,劉邦派樊哈顧兵去平叛。這時有人在劉邦前說樊噲的壞話,漢書是這樣說的,人有惡噲黨於呂氏,說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大怒,乃使陳平戴繹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帝已崩,呂后釋噲,得復爵邑。按我們現在的分析有這樣幾層意思,呂后是劉邦的幫手,沒有其他矛盾,唯一的矛盾是太子的廢立,但兩人都是劉邦的兒子。要有矛盾就不會在劉邦病重時問丞相的以後按排,事實證明呂后也是按劉邦的遺囑來辦的。二是樊噲是個粗人戰功卓越並和呂后是親戚,大臣們肯定是另眼相看,說沒說過要殺戚氏的話,說的可能性大,因為他和呂后是姻親。他仗著呂后的勢力說點過頭話是可能的。因為黨附呂后引起其他人的不滿,所以就有人告他的黑狀。問題是派去殺樊噲的人是陳平和周勃,陳平覺得樊噲和呂后是姻親,所以當場並未斬殺樊噲而是帶回來你們自己處理,如果生變也給自己留足了後路,結果是押回樊噲劉邦已經死了,呂后把樊噲給釋放了。這件事是劉邦在病中在氣頭上作出的決定,難免有些草率,這個決定能不能保護戚氏和趙王如意,這只是劉邦的一個想法,至於說呂后對待戚氏太狠毒,也是我們現代人分析,沒有見那一個帝王或掌權王后是厚道的,這是當時宮廷中鬥爭長態。

  • 6 # 眾推風雲榜

    瀉藥~這個問題可以從三方面分析。

    第一,劉邦為了後世子孫千秋萬代,將自己身邊的能打仗的有功之臣基本殺了個乾淨,同時劉邦也算念感情,只要沒有反意的有功之臣也基本都留了下來,所以當劉邦在咸陽稱帝之後陸續接到韓信、英布、彭越,甚至自己的好兄弟盧綰叛變的訊息,已經是急火攻心,氣紅了眼了,故而聽到樊噲也有不軌圖謀的時候第一個反應自然也是殺,這是人的自然反應。

    第二,劉邦在死之前的託孤的舉動你就看出劉邦是對呂后早有防備,也早有安排的,劉邦這個人一生最毒的地方就是眼光,他深知呂雉有幾斤幾兩,所以知道託孤重臣應付足已,不過如果有樊噲這一層關係和戰力的話,有些事情就沒那麼容易了,雖然也是好兄弟,但盧綰都反了,你樊噲又能好到哪裡去呢?所以能想到的,也是殺。

    第三,樊噲就算是兄弟,也算半個親家,但說到底,是個外姓人,劉邦已經白馬之盟了,如果連自己老婆都要殺,在當時有點說不過去,會使得人人自危,剛建立的漢王朝尚不穩定,能穩住的先穩住,劉邦對呂雉雖有戒心,但是不好下手。

  • 7 # 農夫說歷史

    此問題分三步來講,首先劉邦生命快到盡頭時,想殺掉樊噲是有前因的,那就是與劉邦,樊噲一起的盧綰造反了,雖然被劉邦平定了,但是劉邦會怎麼想?一起出來打天下的盧綰都反了,誰人還可以相信?樊噲的英勇那是有目共睹的,萬一自己死了,他再來造反怎麼辦?況且已經有人諫言說樊噲謀反,那就除掉潛在的隱患,於是派謀士陳平去執行此任務,陳平只執行了一半,那就是把樊噲抓了,但是不殺,而是綁回京城,打算讓劉邦當面處置,樊噲與你劉邦是連襟,萬一你到時又會後了怎麼辦?其二,劉邦是比較寵愛戚夫人的,都打算把太子換成戚夫人的兒子,之時呂雉與一眾大臣的阻止才暫時擱置,萬一自己駕崩後,呂雉姐妹聯合起來,呂雉是後宮之主,樊噲是大將,自己死了倒是乾淨了,戚夫人和他的兒子又該如何?這樣的情況下,樊噲必須得死,至少可以減少呂雉在自己死後,大權獨攬的勢力擴大的可能。最後,劉邦不直接殺掉呂雉,一方面可能是出於補償,常年的征戰,他劉邦沒有盡到一個父親,一個丈夫應該盡到的義務與責任,另外一方面,呂雉除了後宮地位較戚夫人等一眾妃嬪地位高之外,沒有其他可以直接威脅到戚夫人的地方,要不然也不會請外援商山四皓來了,要說有其他的硬實力,那就是呂雉的妹夫樊噲,況且此時的劉邦太清楚朝政走向,文臣武將都在同情呂雉,其威望已經不同往日,真要除掉呂雉,其後果未必能他料想的那樣美好。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劉邦在臨終前想殺樊噲,並不是因為他擔心樊噲和呂后合夥害戚夫人及趙隱王劉如意。女人對於劉邦而言,僅僅是女人而已,戚夫人再得寵,還上升不到需要劉邦誅殺開國功臣以保全她的地步。至於劉如意,劉邦早已將其分封於趙地,、裂土封王,而且還派了敢頂撞自己的周昌去當趙相,為的就是希望自己去世後劉如意能得以保全。而樊噲作為列侯、武將,還沒有能力處置劉姓諸侯王。劉邦之所以在臨終前想殺樊噲,更多的還是擔心樊噲會倒向呂后陣營,危及其繼任者漢惠帝劉盈的皇權。實際上,劉盈的地位劉邦並不擔心,畢竟劉盈是呂后的親兒子,呂后再強勢,不過弄權而已,絕對不會危及劉盈的地位,而真實歷史也的確如此。只可惜,劉邦的一切如意算盤都因為陳平的自保落空了。樊噲僥倖保住了性命,作為呂后的臺柱,呂后專權,無論樊噲站不站到臺前,都是一股堅定的支援力量。

    而戚夫人和劉如意,劉邦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對兒子劉如意,劉邦多少還有保全之心,戚夫人則完全被劉邦拋諸腦後了。臨終前的劉邦更關心的是他創下的大漢王朝,而不是女人,女人註定只能作為政治犧牲品。那麼,劉邦既然預見到了呂后的強勢,為什麼不索性殺了呂后呢?

    首先,呂后無大過,廢后乃至殺後師出無名。相反,在劉邦晚年剿滅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呂后是充當其急先鋒,是立了大功的,韓信、彭越都是亡於呂后之手。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突然想廢后甚至殺了呂后,幾乎沒有拿得上臺面的理由。

    其次,呂后在充當急先鋒、協助劉邦剿滅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也在逐漸樹立了自身的政治權威,並培植了自身一定的政治勢力。臨終前的劉邦,想要輕而易舉地除掉呂后,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當然,這些都是次要原因,如果劉邦鐵了心要除掉呂后,憑他當時的地位和權力,還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劉邦卻沒有,為什麼?因為劉盈性格較為軟弱,而在刀光劍影中劫後餘生的開國勳臣們都是些虎狼之輩,憑劉盈之力還能否鎮得住這些人,劉邦並不確定,更不放心。那麼,誰又能幫助劉盈鎮住場面呢?任何人都難以讓劉邦絕對放心,相比之下,劉盈的生母呂后是略微讓劉邦放心一些的。畢竟虎毒不食子,呂后再強勢,至少不會危及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時,呂后掌權的法理依據就是他作為劉盈的親媽這個身份,呂后更加不會危及劉盈的地位。換句話說,呂后即便專權,不至於將大漢王朝改了姓。但是,其他人就很難說了。這才是劉邦留下呂后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劉邦又是擔心的,劉盈軟弱,而呂后又過於強勢,這才有了誅殺樊噲以削弱呂后實力的舉動。只可惜,劉邦不是神,沒能料到所有的結局。

    不過,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這的確是最佳選擇。呂后雖然專權,卻始終沒有武則天之心,總體上還是維護大漢王朝和劉姓江山的。即便是後來重用諸呂,也僅僅是為了維護和加強自身權威,卻始終守著這個底線。否則,如果呂后有心取劉代之,後來帶頭剿滅諸呂的齊藩還能否存在都很難說,更別說漢文帝劉恆撿漏繼承皇位了。同時,呂后也的確憑著自身的權威和勢力幫軟弱的劉盈鎮住了場面。至於劉如意母子,無非呂后報復而已,畢竟劉邦的大多數兒子和兄弟家族呂后都是保全了的,淮南厲王劉長更是呂后一手撫養長大的。呂后並沒有大肆誅殺劉姓宗室,更沒有改朝換代之心。

  • 9 # 水一白聊歷史

    劉邦晚年身體不好,猜忌心還是很重的,想殺樊噲也是因為擔心他這個連襟在他百年之後和呂后專權,影響他的劉氏江山,不過被陳平等大臣勸阻了。

    劉邦當時也是想過廢后的,殺呂后應該還是沒想過的,畢竟糟糠之妻還是很有感情的。不過廢后的阻力還是很大的,劉邦想廢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廢長立幼,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提到廢長立幼為啥沒成功,就要說商山四皓的故事了。

    相傳呂后曾經逼著張良獻計,怎麼扭轉局面。張良無奈,跟呂后講,“我現在說啥也沒啥大用了,不過我們陛下非常看重商山四皓(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長的高人),卻始終請不來,主要是他們認為陛下對臣子態度總是那麼傲慢。如果你想辦法能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讓他們天天陪著太子,特別上朝的時候陪伴在太子左右。陛下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應該會有作用。

    呂后聽後,備厚禮,派人帶著太子的新筆書信,真的把商山四皓請來了。劉邦看到他們輔助太子,大為吃驚:“我請你們這麼多年,你們總是逃避我。為什麼要隨從我的兒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願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請諸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 事後,劉邦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 從此之後,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後來劉邦很快就死了,呂后最終也沒有被廢。

  • 10 # 遙望燕園

    周勃、陳平二人奉旨來到燕地,剛剛平定燕地的舞陽侯樊噲隆重地迎接了兩位欽差大人。

    不料,周勃所奉的旨意是接管樊噲統領的全部軍隊,陳平帶來的旨意是立斬樊噲。樊噲多多少少有些懵,自己剛剛立了大功,為何就要收兵權、上斷頭臺呢?

    因為垂死之際的劉邦接到密報。

    密報稱,樊噲已和呂后商議定了,一旦劉邦晏家,他樊噲就舉燕地兵,直撲臨近燕地的趙地,斬殺趙王劉如意。

    據《史記》記載,劉如意可能是劉邦最愛的兒子,劉邦甚至因為對劉如意的愛,而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將原本的太子劉盈改為一郡國的國王。

    雖然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權力很大,但在改易太子一事上,最終還是沒能如劉邦心願,太子劉盈仍舊是那個太子,趙王劉如意仍舊是那個趙王。

    可想而知,先是經歷改易太子的失敗,後又聽聞樊噲欲斬殺劉如意的密報,劉邦焉能不怒?焉能不在自己尚未嚥氣之時先搞掉樊噲,免得劉如意受那屠刀之苦?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劉邦接到的密報,如果密報所言為實,樊噲固然遭劉邦嫉恨,但樊噲在這事上充當的角色不過是一柄屠刀而已,呂后才是手握屠刀的終極BOSS,為何劉邦要收屠刀,卻不斬手握屠刀之人呢?

    因為呂后是劉邦的髮妻呀,呂后是太子劉盈的親生母親呀。

    如果劉邦斬了呂后,趙王劉如意可能暫時安全了,但劉邦卻成了殺害妻子的男人,太子劉盈則落了一個父殺母的悲劇。

    更重要的是,太子劉盈是個仁弱之主,不足以當大任,若想劉盈的江山穩固,則少不了呂后的輔佐。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道義上乃至從利益上,劉邦都不能殺呂后,就算是為了太子劉盈,劉邦也不能殺呂后。

    明知道呂后是手握屠刀之人,但劉邦卻只能選擇斷了呂后的屠刀,而留住呂后的性命,這是劉邦的宿命,也是樊噲的宿命。

    樊噲是劉邦的臣子,也是劉邦的兄弟,還是劉邦的連襟,他們有著很是深厚的感情,但在樊噲和呂后之間,如果劉邦要做個二選一,只能選擇犧牲樊噲。

    當然,劉邦也有第二個選擇,那便是,既不殺樊噲,也不動呂后。

    史書上記載此事的結局,便是這樣的。

    不過,這個結局,不是劉邦選的,而是陳平幫劉邦選的。

    陳平接到聖旨時,劉邦已行將就木,陳平擔心劉邦已經不夠清醒,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所以在處理此事時留了一手,既沒直接抗旨,也沒完全按照聖旨來,而是綁住樊噲,押解到京城去。

    如果樊噲到京時,劉邦改變了主意,則樊噲就不必死。如果劉邦沒改變主意,那也叫樊噲及樊噲的家人知道,欲殺樊噲的,不是別人,正是皇帝。

    出乎陳平意料的是,沒等樊噲到京,劉邦就駕崩了。太子劉盈登基為帝,呂后輔佐劉盈,這樣的政治格局之下,樊噲自然不用死了。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環遊記作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