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口水雜談
-
2 # 不入八分輔國公
在古代,皇帝住在深宮大院,除了後宮嬪妃和王公大臣,其餘人很難見到一面,更別說知道他的日常作息。清朝時期,為我們留下了比較完備的《起居注冊》。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珍貴的資料,瞭解清朝皇帝的日常作息。
清朝入關之前,以及入關之初,由於戰爭頻繁,不太可能對皇帝的日常言行進行詳細的記載。到了康熙時期,政權基本穩定,康熙皇帝很重視御門聽政,每天都在乾清門聽取各部院大臣奏事或與內閣大臣商決朝政。君臣之間的問答、討論,均被記注官進行記載。自康熙皇帝以後,到宣統皇帝為止,在長達239年時間裡,清朝一共留下12000多冊起居注冊。
那麼,清朝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麼度過呢?
一般來說,清朝皇帝在早上5點鐘起床。梳洗完畢,穿戴整後,便率領後宮嬪妃來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向她們請安。從慈寧宮回去,便進行早讀。早讀的內容是《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大約在7點鐘,早讀完畢。隨後,皇帝就要進早膳了。早膳的地方一般就在寢宮。皇帝一聲令下“傳膳”,御膳房太監就會排隊進來,將裝在紅色漆器盒的早膳迅速拜訪在膳桌上。擺桌時,粥和點心分放兩桌。
俗話說:“孤家寡人。”皇帝用膳,是一個人進行的。沒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不能跟皇帝一起用膳,連皇后都不行。在電視劇《延禧攻略》裡,女主人公魏瓔珞只是一名妃子,不但陪乾隆皇帝用膳,還大大咧咧地坐下來。這種荒誕的劇情在真實歷史裡,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9點半,皇帝用完早膳,稍作休息,就要上朝理政,處理公務了。清朝皇帝日常處理政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乾清門御門聽政;一種是在養心殿處理朝政。如前所述,康熙皇帝很重視御門聽政,幾乎每天都要前往乾清門聽政,接受王公大臣的奏摺,聽取工作彙報,並作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康熙皇帝之後,歷代皇帝逐漸放棄了御門聽政,只在養心殿處理朝政。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則選擇在東暖閣“垂簾聽政”。
到了11點鐘,皇帝放下工作,進入午休時間。到下午一點鐘、兩點鐘左右,皇帝進晚膳。你沒聽錯,就是晚膳。我們知道,中國自宋朝以後,已經實行一日三餐制。可清朝一直保留著一日兩餐制,每天只吃兩頓飯,皇帝也不例外。
下午兩點半,皇帝進完晚膳,繼續下午的工作。如果工作完畢,便可以進行適當的娛樂休閒活動。當然,在深宮大院,皇帝們能夠選擇的娛樂休閒活動也不多,充其量到暢音閣看看大戲,到御花園裡瞅瞅花鳥魚蟲。
到了晚上5點,皇帝如果感到餓了,可以吩咐御膳房加一頓點心。這些點心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只要皇帝一聲“傳膳”,御膳房太監在幾分鐘內便會將點心擺滿膳桌。
當然,“摳門皇帝”道光皇帝是不允許將點心擺滿膳桌的。為了儘可能地節約宮中開支,他平時用膳連肉食都“戒了”。到了夏天,宮中要吃西瓜解暑。道光皇帝覺得吃西瓜太浪費了,便在最熱的三伏天命令太監:“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道光皇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進完點心,皇帝要祭拜神靈。祭拜神靈的規定,是順治皇帝制定的。為了方便皇帝在夜晚祭拜神靈,清廷在紫禁城裡設立了40多座祭拜神靈的場所,分佈於各處。
晚上9點鐘,是皇帝就寢的時間。有比較勤奮的皇帝,還要在就寢前批閱奏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從來不要別人代筆批閱奏摺,所以他們往往批閱奏摺到深夜。
雍正皇帝最愛批閱奏摺,每篇奏摺都要認真批示、回覆,包括一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垃圾奏摺”。有時候批閱的文字洋洋灑灑一大篇,甚至超過了奏摺本身。遇到大臣在奏摺裡寫了錯別字,雍正皇帝還一本正經地修改過來。據統計,雍正皇帝在位12年,批閱奏摺5萬餘件,每天要寫1萬多字,還是蠻辛苦的。
-
3 # 江水趣談
古代皇帝的一天,在我們現在來看是很無聊的,當然,排除那些荒淫無度,喜歡吃喝玩樂的。
在古代社會,皇權至上,皇帝不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還擁有生殺大權,更能享受後宮佳麗三千,因此,古代為了爭奪這個位子,經常拼的血流成河,那麼古代皇帝是如何度過一天的?看完這些你還羨慕皇帝的生活嗎?
我們以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為例,清朝的皇帝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安排,他們每天必須4點起床,然後由宮女伺候梳洗。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之後皇帝就要開始忙碌的一天了,這時候應該是早上7點左右,等待皇帝去處理的是全國各地的奏摺。這些奏摺需要皇帝去挨個批閱,有些不好處理的問題,就留著上早朝和大臣商議。
忙完這些後,就到午膳了,情況基本上跟早餐一樣,只不過菜品更豐盛一些。而皇帝用膳通常一個人,這也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著想。
午膳後,皇帝繼續處理政務,有的時候看奏章累了也是有一些娛樂專案的。
比如宮中就有比較好的戲班子,皇帝下午想放鬆就去聽聽戲,要不就去御花園逛逛,賞賞花,叫個妃子來吹吹牛什麼的。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祭拜神靈。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
祭祀後,皇帝稍事休息就回寢宮就寢。平時,皇帝不能到嬪妃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嬪妃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臨時住處。
清代皇帝的生活是無聊的,又是非常的奢侈、豪華的。和歷代的封建帝王一樣,他們用盡勞動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供其全家揮霍和享樂。
縱觀歷史上有所作為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工作狂,所以皇帝的日子並不是那麼好過的,看完這些,你還羨慕皇帝的生活嗎?
-
4 # 苕溪漁隱
這個因人而異,有的整日飲酒作樂荒淫無度,如殷紂王。有的日理萬機勵精圖治,如唐太宗!總體而言,受制於禮法規制,皇帝並不那麼自由!
-
5 # 春榮2091
古代皇帝究競是怎麼度過一天的,這題太籠統,因為勤政和怠政的區別大,不知談前者還是後者,不好作答。如果說勤政的例如清雍正帝他的辛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辛苦,起居注載24小時的按排非常的忙碌,他事必躬親,每日事每日畢,除了每天早朝,批閱奏章,遇上疑難大事還會臨時召見大臣,他平均睡眠不足4小時,真的是日理萬機,他的煩勞小百姓也難忍受。而怠政的如明萬曆在位47年後期朝議(政)屈指可數,勤怠之間有天壤之別,混混然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恕難回答。
-
6 # 小李論歷史
不請自來。
清代的皇帝14歲開始親政,以皇帝的身份開始處理國家大事了。那麼身處紫禁城中的皇帝,一天之 中都做些什麼,讓我們看看他們每天活動的時間表。
寅時(3-5點)起床
清代宮廷的生活起居延續入關前滿洲民族的習慣,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不同,清代皇帝起床的時間是比較早的。起床之後要梳洗打扮,尤其是辮子要打緊打好。根據之後參加活動的區別,穿用朝服、吉服、便服、行服等不同的冠服,佩戴不同的服飾,有時一天要換幾次。穿戴停當,或喝- -碗羹湯,如乾隆常常喝銀耳燕窩湯,然後上朝辦公。
卯時(5-7點) 御門聽政、引見官員御門聽政,清代早期地點在太和門,廳堂寬闊,氣勢莊嚴。但與順治、康熙居住的乾清宮距離都比較遠,皇帝來往費時不便,康熙時改在乾清門,一直延續下來,稱為乾清門]聽政。乾清門聽政開始的時辰,初為卯時,一個時辰合現在兩個小時,即早5點至7點,卯正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早晨6點鐘。對於居住在紫禁城之外的大臣們來說,從家裡出來,或騎馬,或坐轎,到午門外集合等候宣召,再步行至乾清門,家住得近的也得兩個多小時,路遠一點的, 三個多小時也很正常。這樣怕是夜裡兩三點鐘就得起床了。夏天還好說一點兒, 冬天實在是受罪,特別是年歲大的老臣們,確實是受不了。
康熙是位頗能體諒下屬的皇帝,看到大臣們的確辛苦,下了一道很人性化的諭旨:“朕御朝太早,各官於四五鼓趨赴朝會,殊為勞瘁,自後,每日御朝聽政,春夏以辰初刻,秋冬以辰正刻。皇帝發了話,春夏兩季,上朝時間推遲一個小時,辰初,即7點來到即可。秋冬時節,更推遲兩個小時,辰正,即8點正式上班就行了。
在敞開的門洞裡聽政,條件真是有點兒艱苦,天還好說,不過天氣炎熱一點兒, 雖然是長褲長褂外罩袍服,個個都是緬甸的奈溫(耐溫)將軍,好在上朝時間較早,也還不難忍受。到了冬天,滴水成冰,寒風凜冽,雖然御座後邊拉起一道布幔,前面放上兩個炭火盆,也不過聊勝於無,該冷還是冷。為避免皇帝批字的墨汁凍住,內務府特別製作了一方暖研,硯臺下邊是一個 景泰藍的鐵盒,注入開水給硯臺加溫,避免墨汁結冰,拉不開筆。
天寒地凍,君臣議事,最好是直來直去,長話短說,速辦速決。康熙十二年的一個冬天早上,20歲的康熙皇帝在乾清門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一位叫蘇立泰的郎中,奉派去治理河道的總督王光裕處,調查瞭解情況回來,向皇帝彙報,說我奉旨向河道總督王光裕傳達皇上諭旨,王光裕奏報說,我不過一個小小官員,承蒙皇上特別恩典,選拔我擔任這麼重要的職....”不料剛說到這裡, 康熙就打斷了他的話,斥責這位郎中,說‘你說的這些都是套話,不必再說了。把你看到的河道治理情形如實報告。”蘇立泰不再羅嗦,把他視察河工繪製的畫圖進呈皇上閱看,並報告河工治理的情況。御門聽政,始自順治,成型規範於康熙,雖然一-直延續到道光朝,但逐漸疲憊,到了咸豐時,常常託辭身體不適,不再臨朝,乾清門也就不見了皇帝的身影。
熱鍋、熱菜、冷拼、湯,皇帝的正餐吃什麼
卯正(6點)早膳聽政時間推後,皇帝可以吃過早飯再上朝了。與我們現今一天三頓飯不同,清代皇帝每天是兩頓正餐,上午6點早餐,下午兩點晚餐。兩餐之間相隔太久,中午加一餐茶水、小點心。晚飯後至睡覺前,也有茶點可用。如此,清宮的飯食實際上是分四次進食,多餐少食,按現在養生健身的標準來看,還是挺科學的。清朝皇家興起於滿洲,飲食上帶有濃重的關外特色。主持宮廷膳房的廚師大多是清初入關前的漢軍旗人,這些人做的飯菜基本上是遼瀋一帶的漢族風味,加之滿族先祖崇尚打獵,所以菜餚中少不了野味,如鹿肉、狍子肉、野雞、野鴨,家畜肉類以羊肉居多,其次是牛肉,豬肉最少。家禽中鴨子用得最多,其次是鵝、是雞。另外菜也好,湯也好,幾乎都少不了燕窩,此外口蘑、冬筍也不少見,烹調方法以燉為主,食材、菜式並不能算多,甚至有點單調。以乾隆四十八年正月《膳底檔》的記錄為例,一月之內,乾隆所用食譜如下:主食共計47種。大致為:粳米乾飯,大小、花樣不同的各式饅頭、花捲,各種紅米、白米、靡子、棗面面糕,荷葉餅,鴨子口蘑餡、雞肉餡、羊肉餡、韭菜餡的包子、燒麥、餃子、燙麵餃子,拆鴨爛肉、燕窩鴨腰、燕窩八鮮、燕窩雞絲等各種湯麵,小蔥豬肉餡火燒、各種點心,餑餑。
菜分三種:一為熱鍋,尤其是冬季,熱鍋必不可少,有47種。其中鴨子了大半,如:燕窩口蘑火薰白鴨子、紅白鴨子燉白菜、糟鴨子糟肉、蔥椒鴨子、掛爐鴨子、燕窩蓮子鴨子、肉丁酒鴨子、山藥鴨羹、紅白鴨羹。再有就是肥雞燴大丸子、肥雞雞冠肉、肥雞火燻白菜頭、肥雞油煸白菜、炒雞絲大炒肉、炒雞絲肉絲海帶絲、酸辣羊腸羊肚、蔥椒肘子、酒燉羊肉豆腐丸子及雜膾等等各種熱鍋。二為熱菜,59種。除了燉就是炒,多半也少不了燕窩、鴨子, 如:燕窩白鴨絲、燕窩冬筍白鴨絲、燕窩口蘑白鴨子、燕窩鴨腰鍋燒鴨子、燕窩冬筍鍋燒雞、燕窩口蘑肥雞、燕窩火燻肥雞,鹿筋拆肥雞、肥雞拆肘子、鹿筋酒燉羊肉,還有燒狗肉、炒木樨肉、萬年青酒燉肉、鴨子東坡肉、酒燉東坡蹄、鴨丁炒豆腐、鴨絲炒菠菜、雞蛋雞絲炒菠菜、什錦拆鴨子肉絲水筍絲、炸紫蓋、扒爛肘子、攤雞蛋、小蔥攤雞蛋、醋留鴨腰、大雜燴及羊肉片、羊肉絲、羊肚絲等等。三為冷拼,計26種。如蒸肥雞鹿尾攢盤、蒸肥雞燒豬肉攢盤、蒸肥雞炸羊羔攢盤、清蒸鴨子鹿尾野豬肉攢盤、清蒸鴨子羊肉卷攢盤、蒸韭菜掛爐鴨子攢盤、燒狍肉攢盤、百果鴨子攢盤、蘇造肉攢盤、 蘇造鴨子肘子肋條攢盤、五香雞絲冬筍掛爐鴨絲鹹肉絲醋烹綠豆芽攢盤、鹹
肉、野雞爪、銀葵花盒小菜、銀碟小菜等等。湯有7種,雞絲燕窩湯、燕窩三鮮湯、燕窩紅白鴨湯、豆腐湯、羊腸羊肚湯等。47種主食, 47種熱鍋, 59種熱菜, 26種湯,是乾隆一個月 飯菜樣式的總量,每天換著樣吃。皇帝用膳每頓多時十幾個、二十幾個菜,少時不過6個熱菜,一兩個湯,一兩樣主食。飯菜並不多,但也不浪費,皇帝吃不完的剩菜、剩飯就賞賜下邊的人了。清宮的菜譜代代沿襲,食材與烹調方法也沒有太大變化,皇帝吃膩了,就想著吃點兒新鮮的、可口的。這就得自己單點了。乾隆的膳單上有他常點飯菜有:豬肉韭菜烙合子、隨送麵疙瘩湯、羊肉炒麻豆腐、炒雞蛋、蒸雞蛋糕、醋溜荷包蛋、小蔥拌豆腐、拌茄泥、豆腐腦、面片湯。看來乾隆愛吃的並不是什麼奢華無比山珍海味,都是民間百姓的普通菜餚。其中炒雞蛋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菜,似乎是這位皇上的最愛,在膳單上出現的頻率最高,有時前兩天剛剛吃過,不過兩天,又被點了出來。乾隆如此,慈禧也不例外,民間下層百姓吃的臭豆腐,也曾上過慈禧的餐桌,還被賜名為“御青方”。她常點的菜,也不過是熬白菜或豆腐熬白菜,慈禧的愛好倒很符合他們老祖宗康熙皇帝常吃蔬菜的心得教訓“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
故也。”乾隆、慈禧常要的這些家常菜,都是額外單點,為的是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並非為了節儉,規定的菜式該上都還得上。真正節儉的是道光皇帝,他不管什麼祖宗成例,下令每頓飯不許超過四個菜,有時就要一碗豆 腐燒豬肝。康熙也有減膳的記錄,遇有水旱災害,年成不好, 一天只吃一頓飯,且不許向下傳諭,其他人該吃幾頓還吃幾頓,算是嚴格要求自己,而不強求他人。
都說“王天下者,食飫下”"以百姓的思維來看,當了皇帝,還不是想吃啥有啥,其實也不竟然。在道光皇帝這兒就不太靈光。他爺爺的膳單上常有乾隆單點的“面片湯”,一天,道光也想來一碗,卻愣是沒吃上。內務府回話,說是宮裡的規矩,做片湯必須在御膳房添建專門的片湯灶,白銀6萬兩,請專門做片湯的師傅等常年費用1萬5千兩。道光說,不用這麼費事,前門外飯館有賣的,40文大錢一碗,可命太監往購之。機日,下面答日;飯館已關閉。道光真就沒脾氣了,不由得概嘆:“朕向不為口腹之慾濫費國帑,但朕貴為天子,而思食一湯不能得,可嘆也。”
進講經書,繼續教育抓得緊
辰時(7-9點)進講經書
清朝的皇帝可以說是刻苦學習的模範了,當皇子時學習就很緊張,繼位成了皇帝,也還繼續學習,不放鬆。康熙皇帝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聽講官進講經書,由隔天一次改成了一天一次,除了有其他活動,幾乎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課。有時其他活動提前結束,只要還有時間,康熙也不放過,能講多少就聽多少。而且頭-天講官講過的內容,回言之後,他還要自己複習,第二天講官講新的內容之前,康熙主動要求講官聽自己把昨天學習的內容親講一-遍,讓講官判斷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易經乾卦》 上九; 為“亢龍。有悔”此句有物極必反,樂極生悲之意。講官以為對身為真龍天子的皇帝來說很不吉利,故而跳過去不講。康熙卻不以為然,並說此句正是對自己的警示。要求講官今後講經,直言即可,無須避諱。在溥儀檔案中儲存有一份《大學圖》。是雍正年間浙江新昌縣一位名為呂安世的舉人根據“四書”中《大學》的要義繪製的一-張圖解,作為皇帝學習正身、施政的範本,從雍正到宣統,傳了八朝皇帝,有清一代,即使貴為皇上,也還要繼續學習不含糊,所以清代的皇帝很少有胡作非為不理政事的昏君,這與他們重視學習,文化素養較高有很大的關係。
誠意無不懇到,實為大孝”
已時(9一11點)太皇太后、皇太后處問安去長輩處問安,是清朝皇帝幾乎每天必做的功課,有時一天要去兩次。尊崇孝道,也是清宮的傳統。康熙皇帝的表現最為突出。陪同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外出,無論乘車乘轎,晴天雨天,凡遇山路崎嶇或道路泥濘,康熙必下馬,自扶著祖母車轎的車轅或轎杆,護持而行。小標題“誠意無不懇到,實為大孝’即是孝莊對孫子康熙皇帝的讚譽。康熙的生母佟佳氏早逝,他對嫡母孝惠皇太后視同親母,孝養備至,在一些小事. 上也是體貼入微。給孝惠抬轎子的太監個頭高矮不齊,領頭的太監年齡偏大,他下令立即更換調整,並要求安排同等身高的替補人員,以備有人生病,隨時補充。不僅生活上關心入微,在精神上也要使嫡母感到自己是“當今最尊貴者”。早朝時,大臣們請他確定南下巡視河工啟程的時間,康熙說,何時去,要等我奏明皇太后以後再定。他在外接到居京皇子請示家事的摺子,明確告訴皇子們向你們的祖母奏報請旨。
賜宴,皇帝本人並不吃
午時(11- -13點)接見、賜宴等活動賜宴,是宮中一項重要的活動。特別是蒙古的王、公、臺吉來京覲見,皇帝要親自賞飯吃,以聯絡感情,鞏固滿蒙聯盟。這主要是一種儀式,皇帝本人並不進食。對有幸能吃這種飯的臣子來說,皇帝自不吃,卻在上面瞪眼看著自己吃,這滋味怕也絕非什麼享受。實吃是次要的,要的是那種待遇和榮耀。
好大排場,乾隆皇帝的年夜飯
末正(14點)晚膳
下午兩點,是皇帝的用晚膳的時間。相對早膳來講,晚膳要簡單一點, 也有不用的時候。但過年時的年夜飯卻是好大的排場。儲存至今的乾隆四十六年的清宮檔案一一《節次照常膳底檔》詳細記載著乾隆皇帝這年年夜飯從擺桌到散席的全部過程及所有菜品。年三十這天,因為是過節,所以晚膳推遲至下午4點多鐘開始。但據檔案記載,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冷拼、點心了。晚宴擺在乾清宮殿內,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大小與現今的半張乒乓球案子差不多。桌邊圍以“黃緞繡金龍鑲寶石桌刷一分”,也就是桌圍子。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几”,長几的角“至桌邊八寸五分”。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太監取到長几上。大宴桌上的菜點由外到裡分成八路,有各式葷素甜鹹點心,有冷膳,有熱膳,共六十三品,還有兩副雕漆果盒,四座蘇糕、鮑螺等果品、麵食。各種膳點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間的距離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謂“鮑螺"並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鮑魚、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偶爾吃魚,也只吃松花江進貢來的銀魚、鱘鰉魚。這裡的鮑螺, 據說是一種海產品晾乾後磨成粉做成的點心。
大菜之外有果鍾八品,及奶子,小點心、爐食、敖爾布哈、鴨子餡包子、米麵點心等小吃分東西排列,其中“爐食”與“敖爾布哈"分別系滿族烤制或油炸的麵食,還有四品南北小菜。以上膳點按清宮大宴規矩全部用銅胎掐絲琺琅盤、碗、碟盛裝。因為是過年的家宴,所以平時各自分別開伙、單獨吃飯的部分妃嬪們也有幸來陪皇上吃飯。其中愉妃、容妃、十公主為東頭桌,順妃、循嬪為東二桌,祿貴人、鄂常在為東三桌,穎妃、惇妃為西頭桌,誠嬪、林貴人為西二桌,明貴人、白常在為西三桌,以上乾隆的品級分為4等的12個老婆加1個女兒是這頓年夜飯的陪客,內中東頭桌的容妃也就是如今透過影視劇而享有很高知名度的那位從新疆來的香妃。老婆、姑娘以外,還有6桌陪客,每桌冷熱菜點一共24品, 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為瓷碗了。將近下午5點,冷膳、熱膳全部擺好以後,太監請萬歲爺升座,此時樂聲奏起,皇帝入座後,妃嬪入座。然後再奏樂,隨著樂聲給萬歲爺進湯膳。湯膳用對盒盛裝,放在飛龍宴盒上呈進。“對盒”即兩盒合一,取成雙成對吉祥之意。皇上的對盒是兩副,左一盒為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 右-盒為燕窩鴨腰湯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皇帝的湯送完了,給妃、嬪、貴人、常在送湯,也用對盒,但數量減半,每人一副,內裝粳米膳一品, 羊肉臥蛋粉湯一品。而且也有規矩:“頭桌先進還是頭桌先出”,不能端齊了挨著桌送,而是送完一個,再送第二個。湯膳送過了,送奶茶,送果茶,此時停止奏樂,“轉宴“開始。
所謂“轉宴”就是大宴桌上的八路膳,點及後上的湯膳依次送到皇上面前的長几上,也就是皇上正式開吃。吃的順序是“轉宴先從萬歲爺懷裡轉起”,也就是哪個離皇上近,就先來哪個。湯膳是最後進的,離皇上最近,於是“先轉湯膳",頭對盒進過,二對盒進的同時開始給妃嬪們轉宴了。這意思是皇上要吃頭一口,皇上沒吃,妃嬪們不能先吃。妃嬪們的轉宴也是‘先從懷裡往外轉,惟有花瓶、筷子不轉”,花瓶、筷子不能吃自然不用轉。轉宴完畢開始擺酒宴,這時再奏樂,隨著樂聲“上萬歲爺酒宴一桌四十品, 擺五路,每路八品。”這四十品菜有葷菜二十品,果子二十品。也用對盒呈進。與前面一樣,頭對盒送完,隨二對盒進的同時‘擺妃嬪等位酒宴六桌。每桌十五品,菜七品,果子八品。”酒宴擺畢,樂止。然後再奏樂,此時總管太監請酒一杯至萬歲爺前跪進。”皇帝開喝後,給妃嬪進酒。然後給皇上進果茶,與喝酒的程式一樣。喝完果茶,皇上、婦嬪該撤了,此時又掉了-個過兒,妃嬪們先“起座”,然後乾清宮總管太監報告皇上“宴畢”,然後是“萬歲爺起座”。這時樂止,皇上的大宴、酒宴就吃完了。最後一個節目,皇上下令把自己吃過的、吃剩的、只看沒吃的百十樣折羅賞給親近的大臣和親王、郡王們。有幸得到這頓剩飯的人名單也詳細登入在案:“奉旨,大宴一桌賞:羅布藏多爾濟、拉他那西弟、孔拉豐阿、福隆安、梁國治、和珅、董浩、福長安。酒宴一桌賞:睿親王、莊親王、裕王、誠親王、恆郡王、和郡王,欽此。”
自由活動,各取所需
申時(15-17點)讀書、娛樂
下午晚膳之後的這段時間,是皇帝自由活動的時間。愛好不同,所做的事也不-樣。康熙學而不倦:‘朕聽政之暇,即於宮中披閱典籍,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疲。”他曾對手下大臣說過,你們只知道我學識豐厚,但不知我下了多大的功夫,下朝以後,我全部空餘的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學習。如果說有什麼愛好,不過“政事稍暇,頗好書射”,即書法與射箭,他每天要寫1千多個字,練就一好書法。且“自幼強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康熙五十八年八月,66歲的康熙向年輕的侍衛述說自己射獵的成績:“聯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 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朕曾於-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
雍正是位有名的勤政皇帝,甚至有點接近工作狂。下朝後的大部時間多用來辦公、批閱奏摺。康熙時獲准具折言事者不過130餘人,雍正時擴大到1000多人。每天要閱看的奏摺少則二三十件,多達五六十件。他都一一親自批閱, 從不滯留耽擱,更不假手於人。在臣下奏摺上的批語,有的竟比奏摺本身的文字還多,及至數百上千。有時批到半夜,眼睛都花得看不清楚字,字也寫得有些潦草,不易辨認,囑咐臣下“莫笑話”康熙平定了內亂外侮,雍正清理了腐敗的吏治,為乾隆朝經濟的繁榮打下了基礎。國庫充盈,皇帝們的八小時以外,除了寫字、畫畫、做佛事,享樂的活動開始增加。宮裡造戲臺,宮外建園林,遊玩、看戲,釣魚、打獵、喂貓、養狗,生活日漸豐富,政治漸趨敗壞。
55個老婆, 55個孩子,康熙是個“超生戶”
戌初(20點)睡覺
皇上用晚膳的時候,會有太監用托盤將寫有後妃名字的牌子呈送皇帝選看,皇帝選中者,晚上即有太監送至皇帝寢宮侍寢。清帝的后妃分為八個等級,前五等有規定的名額: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則無定數。康熙後宮妃嬪的數量最多,有名分且去世後有資格隨其葬入景陵的就有55人,其中有生育的32人,一共給他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與他在學習方面為子孫們所作出的良好表率不同,雖然教育皇子們不要貪戀床第之歡,但他直到晚年還曾派人從江南買女子供他享用,60歲、6
3歲、65歲時還有兒子出生。他的孫子乾隆妃嬪數量也不少,共41人,女27人。倒是他的兒子雍正大約幹工作很上心,後宮妃嬪只有9人,子女14人。且所有後妃都是他繼位前所娶的福晉,當了皇帝后並未再納妃嬪。養活的妃嬪多,生下的子女多,但真正活下來的並沒有這麼多。康熙35個兒子, 活了24個。20個女兒,活了10個。其餘21個子女5歲之前就夭折了。死亡率38%。從順治到宣統, 10個皇帝-共生了146個子女, 15歲以前即天折的74人,比率超過50%。雖說當年民間百姓的孩子夭折率也很高,也在百分之三四十。問題是皇家的生活條件,無論是營養還是醫療,比起民間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為什麼子女的成活率並不比民間高,甚至比民間還低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早生兒子多生兒子,以延續皇家的血脈,致使他們結婚生育的年齡普遍偏早,身體生理的發育尚未成熟,後代身體的健康無法保證。像康熙,14歲就當了父親,這裡的14歲是虛歲,實足年齡不過13歲,再減去女孫月懷胎的時間,康熙孕育頭一個孩子的年齡不過12歲,而他妻子的年齡比他還小,結婚時才12歲,夫妻倆如此小小的年齡,本身也還是小孩子,生出的後代,生命自然沒有保證。所以, 康熙前6個子女都不滿4歲即夭折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認為當了皇帝多快樂,外面給我送好看的妃子,裡面給我精心照顧。但是即使如此,他們的年齡最高也不過是70歲,更可怕的是一個時期的皇帝平均壽命才39歲。這是為什麼?因為忙啊。
宮鬥裡說的皇上天天捧著小手爐,然後往嬪妃的屋子裡一坐就是一下午?還有空料理你們各種事?簡直太天真了,不因為忙而給你弄成冤假錯案就不錯了。每天還沒睡好,四點鐘你的小太監就會在你耳邊催你起來,7點就開始早朝了。如果碰上不較真的,10天一次上朝就行。碰上像雍正這樣的,一天一次差不多還說不完。聽完一大堆事之後,9點你就可以吃個飯了。然後就要像寫作業一樣處理事情,有的是正經說事的,有的沒事瞎說話,還有的天天關心你後宮那點事。
下午兩點好不容易能吃點飯,這個妃子要陪你,那個太監告訴你不能多吃。完了撐個懶腰,繼續做這個腰肌勞損的活。再碰上雍正這個摳的,今天得關心下你們是不是吃太多了,明天搗鼓搗鼓攢點錢。
有點急事臨時就要起來弄,還得翻牌子。翻多了有人說你貪戀美色,翻少了又說你不關心後邊的事情。邊關要打仗了,急事。哪裡發水了或者發生天災了,急事。錢被手下的人拿走了,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