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眼歷史觀

    因為時代不同了。

    明朝時還是隻要能打敗北邊遊牧牧民【野蠻文明】基本天下無敵的狀態。1600年,歐洲過來的基本是是一些獨狼,花費點力氣,用冷兵器也能打敗。

    而清朝時,敵人來自於海上,是工業文明,而且統治手段也很有一套。

    雖然問題中,都是霸主,但是國家的政治經濟完全不同。

    第一代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它的工業並沒有得到發展,大航海在美洲發現了大量黃金白銀,讓他們沉醉在幾乎不勞而獲的富裕中【打劫過癮了】,佔領到南亞、東南亞也不過是原始掠奪財富。能到東亞基本是強弓末弩,過來的殖民者基本是碰碰運氣,不行就走。

    而第二代日不落英國,是在打敗西班牙的基礎上,以貿易為目的發展,全方位超越了以前的西班牙,武器、航海技術已經不是明朝時期的歐洲霸主能比的。在東南亞建立了穩固的後勤基地,海船也是更大,遠洋能力更強,大炮發展到開花彈等。世界都被他們瓜分殆盡。

  • 2 # 長江99

    明朝時期,歐洲還沒有發明瓦特的蒸汽機,即歐洲還沒有正式開始進入資本主義階段。而到了清末,歐洲全面進入了資本主義,而清朝還處於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對於封建社會具有代差的社會進步的優越性,所以歐洲的八國聯軍可輕而易舉地打敗清朝政府。

  • 3 # 南柯多萌

    明朝的軍事實力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是一流,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宣揚國威,致使很多國家都成了明朝的藩屬國,歲歲來朝,年年進貢,使明朝的國際地位有了提高,明朝中後期,民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工商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問題來了,葡萄牙商人在中國沿海肆意妄為,騙取民間金銀財寶,引起當時沿海人民的不滿,明朝派出軍隊對葡萄牙商人進行驅趕,結果雙方發生衝突,明朝軍隊發揮出了大國軍隊的威力,將葡萄牙商船以及商人打的屁滾尿流。

    而到了清朝鼎盛的時期,也許是清朝統治者認為前朝的餘威還能震懾住洋人,就開始閉關鎖國,採取愚民政策,禁止民間的商業來往活動,就閉關鎖國短短几十年時間,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西方進入工業時代,而清朝還繼續停留在農耕時代。

    進入工業時代的西方國家這時期急需市場,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市場,可是清朝的統治者不開放市場,這就導致了戰爭的爆發,此後戰爭屢戰屢敗,割地賠款是少不了的,但是這時候的清朝統治者仍然以天朝上國自居,蔑視死你西方。

    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工業生產需要的原料和資本就從中國拿。

  • 4 # 藍風破曉

    有一個詞叫“此消彼長”,曾經的你很強大,可你沒有進步;曾經的對手很弱小,可如今早已長成了參天大樹。

    道理用到國家之間也是如此。

    明朝前期很強,歐洲諸國不是對手

    明朝戰勝元朝,並不是先進的生產力代替了落後的生產力,而是苛捐雜稅猛於虎,而是元政府歧視漢族人,百姓被逼走投無路,於是提著腦袋開始造反。

    造反最傑出的人物就是朱元璋,他成了元朝的掘墓人。時代造就了朱元璋,其人雄才大略,但強的是軍事指揮能力。

    建國之後,朱元璋重農抑商,懲治腐敗,手段不可謂不鐵血,但對於生產力的發展幫助並不大。

    此時的歐洲,還處在落後狀態,沒有所謂的大航海,“文藝復興”剛剛開始,“資本主義工業化”還看不見影子。

    朱棣上位後,派出鄭和數次下西洋,但更多的是揚中國威,宣我大明,並沒有發現西方發展的趨勢和苗頭。

    這個階段,西方實在弱小,東方的大明帝國實在強大。

    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歐洲開始發生變化。

    大航海時代後,歐洲發展速度開始加快

    十五世紀末,歐洲的航海事業飛速發展,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Nautilus,先後到達了印度、美洲等,極大地促進了歐、亞、美的商業交流,並開始了侵略“事業”。

    這一撥大航海,讓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先後成為了海上的霸主,國力得到了迅速發展。而此時的大明還在閉關鎖國、閉門造車。

    明朝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民間商業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還是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可是內亂(李自成等起義軍)加上外在侵略(滿清),讓明朝轟然倒下。

    “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工業化興起,讓歐洲走到了前面

    大清的建立,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倒退。擅長騎射、深耕漁獵的落後民族打敗了大明,這在當時的世界絕對是個奇蹟。

    清朝建立後,透過康熙的努力,版圖確實大了很多,但閉關鎖國,不重視工業化發展,更不重視百姓思維的發展,大清開始走向了沒落。

    而此時的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的洗禮,大眾的思維火花不斷在迸發,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浪潮開始席捲歐洲大地。

    到十九世紀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的軍事能力和工業化程度已經超過了中國。

    怏怏清政府打不過英法聯軍,更打不過八國聯軍,連進行了“明治維新”的日本也打不過。看似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十九世紀下半葉,清政府試圖透過“洋務運動”和“變法”來強大自己,可是朝廷的腐敗和懦弱,讓賠地賠錢的國家沒有能力可持續發展,關鍵是朝廷的體制也不適應新的改變。

    於是,一頭東方的巨無霸,任人欺凌。

    明朝沒有進步,清朝又有退步,而歐洲快速發展,於是,曾經不是對手的歐洲諸國綜合國力快速超過了中國,開始隨意欺凌“東方的睡龍”。

  • 5 # 火器工坊

    那個,大清何時在國力強盛的時候割地求和了,大明也沒有真正的打敗歐洲霸主啊!很顯然,提問這個問題的題主是一個不求實際的無腦明粉。

    大明從來沒有說打敗過當時的歐洲霸主,明朝對歐戰爭的勝利只能說是反殖民侵略戰爭的勝利,而非霸權爭奪戰。歐洲人之所以會輸,無非是以下兩個原因

    船運不先進:這裡的船運不先進是相對比於工業革命之後,因為在工業革命之前,歐洲人還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可以發現,在1760年之前,歐洲人雖然可以打敗非洲、印第安人這些個部落,但是卻撼動不了印度、日本、中國這種亞洲的老牌帝國,原因就是物資運輸跟不上。在面對殖民地作戰,往往都是探索者、僱傭兵、公司職員,而非國家的正規戰鬥部隊。從晚明的對歐戰爭可以發現,歐洲人難以在遠東組織起大規模的戰鬥艦隊,所以會被華人人海碾壓。其實如果當時西班牙、荷蘭、瑞典出動一波正樣巴緊的正規軍,印度我不清楚,估計打不過,中國除了戚家軍和遼東鐵騎都得非,日本······呵呵了。

    東西方差距不大:沒錯,因為那個時代除了海戰是由火炮定勝負的,其他時候火器只是打輔助,關鍵還是真刀真槍的幹。在沒有絕對碾壓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未知數,再結合上面我說的海運問題,歐洲自然是會輸給大明。

    至於清朝割讓領土這個事情,怕是大夥對《尼布楚條約》的誤區,上面說的是貝加爾湖及周圍地區劃給毛子,中俄以外興安嶺為界,這是在雙方協商的情況下達成的條約,沒有不公正一說。說康熙怕毛子那是騙人,說真的,康熙當時都沒把俄羅斯放在眼裡,而且俄毛子當時還沒有彼得改革,實力弱的一批,連準格爾都打不過。這是其一。當事雙方的矛盾重點都不在對方,毛子要對付火雞,大清要對付準格爾,都有大仗要打,趕緊簽完趕緊完事。所以說,不要再被誤導了。

  • 6 # 最NB的90後

    明朝水師欺負一個外國保安隊,而且敵我損失是1:50,這能叫勝利?那麼北韓十個大學生,把一個美國留學生圍毆了,自己5個人被打傷,所以北韓比美國強大?

  • 7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題目就跟可笑,什麼叫明朝亡國前還打敗世界霸主?什麼叫清朝鼎盛還要割地?好吧,既然如此,分兩部分解答。

    第一,明朝亡國前打敗世界霸主。

    這個說法無知的可以,明朝滅亡前確實和兩個海上強國交過手,分別是過氣網紅荷蘭以及日不落帝國。但是很遺憾,對手都不是西方正規海軍,而是兩者的東印度公司。

    根據《荷蘭人在福爾摩沙》,荷蘭東印度公司認為明朝不和他們做生意,因此拼湊了19條武裝商船要給狂妄的明朝一個教訓,但是由於風暴損毀、擱淺以及部分船隻去了大員和日本,只有12條武裝商船打滿全場,一共取得了殲滅明朝兩百多條船、焚燬南澳縣城的戰績,自身僅僅損失兩條小船。最後明朝答應了荷蘭人開放貿易的要求,而且根據《巴達維亞日誌》的記錄,明朝還給荷蘭贈送(賠償)了一百多箱金銀。不過明朝應該慶幸荷蘭海軍沒來,否則的話損失就不止這麼些了。下圖是荷蘭海軍七省號戰艦,裝備大小火炮80餘門,最大的炮是36磅炮,火力遠強於那12條武裝商船。而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明朝的亞娘鞋之戰,英國4條武裝商船兩度零傷亡佔領亞娘鞋炮臺,擄走火炮(1–2磅的佛郎機)並炸燬炮臺,重創廣東水師,並劫掠沿海城鎮,可以說戰果輝煌,而明朝對英華人的攻擊,就好比放煙花一樣,用威德爾的話說就是“讚美上帝,無一命中”,明朝水師用火船、火球、火箭對英華人的商船發動攻擊,也沒有取得效果。明朝被打的不僅未敢加害被扣押的英國商人,甚至連英華人行賄的禮金都吐了出來。最後,在葡萄牙人的調停下,明朝廣東方面和威德爾簽署了貿易合同,不過這份合同隨著明朝的滅亡而不了了之。對於見慣了大場面的荷蘭人和英華人來說,明朝的那些花花腸子和放屁無異,而且荷蘭人和英華人都透過對明朝的軍事行動獲得了他們想要的。再者,明朝在洋人眼裡早已顏面掃地,西班牙達拉認為“四千到六千西班牙人就可以征服中國(明朝)”,而利馬竇則認為,“中國(明朝)令人畏懼只是因為他們人多”。

    第二,清朝鼎盛時期割地

    我看了一下,所謂的大清盛世割地,不過是集中在《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布連斯奇條約》這幾個方面。不過我以前就科普過,《尼布楚條約》是中俄瓜分無主之地的條約,而且這一條約明顯是開疆拓土,俄國被迫退出了其盤踞六十多年的黑龍江流域,在清朝看來是一次開疆拓土,魏源就在《聖武記》當中就說“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入版圖”。至於《恰克圖條約》和《布連斯奇條約》都屬於中俄瓜分蒙古地區的條約,其中兩者還有區別。《恰克圖條約》是中俄雙方達成政治妥協後,根據雙方實際控制來劃界;《布連斯奇條約》的簽署背景,是因為準噶爾汗國得罪了清朝,俄國爹也不罩著他們,最終被清朝滅亡。但是沙俄也不會放任清朝獨吞準噶爾,因此除了哈薩克脫離了準噶爾的控制以外,所以在保障中俄和平之下,雙方按照各自佔領區對準噶爾汗國進行瓜分,是成本最低也是最簡單的辦法。總體來說,清朝沒有明朝那麼好的地緣環境,而且清朝的對手也不像明朝那樣都是菜雞,雖然1840年以前清朝解決一個個挑戰可謂是磕磕絆絆,可是最終都給解決,更何況清朝還有一個延續百年、質量最高的康乾盛世。所以,大清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君主專制王朝,雖然清末應對列強的衝擊表現蹩腳,但是這是農業文明的必然結果,我們不能因為清末的表現而完全否定清朝,畢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最忌諱以偏概全。我有一句話要告訴各位,學習歷史應該以旁觀者的視角去對待歷史,不要帶著感情去學習,也不要把自己帶入到歷史當中;而且,學習歷史的時候不能偏聽偏信,要帶著思考和疑問去對待歷史,否則的話一定會誤入歧途。

    全文完

  • 8 # 令和史官

    唉,這個題目,看到真是無力吐槽。

    題主所說的“大明亡國前可以打敗歐洲霸主”和“大清國力鼎盛時對外割地”這兩件事應該分別是明正德與嘉靖年間之交的明朝同葡萄牙發生的一場戰爭以及清康熙年間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密切相關。下面我們分別來看這兩件事。

    明葡戰爭

    明葡戰爭爆發的時間是明正德與嘉靖之交的年間,雖然大明的政權已經暴露出各種弊病問題,但此時還是處於一個相對而言國力強盛的時期。與此同時,歐洲的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葡萄牙人將觸手伸向東方。

    此時明朝採用的對外政策依然是朝貢制度,而葡萄牙人並不在東亞朝貢體系之下,所以當葡萄牙人來到中國南部沿海時,中國官員遲遲沒有批准他們前往京城朝拜天子並遞交國書、加入朝貢體系的請求,而且在貿易中要求其交納高額的關稅(皮列士《東方誌》:“胡椒付 20%,蘇木付 50%,新加坡木付同樣數目;估價完畢後,一艘船按總數交納。其他商品付 10%”)。這種高額的關稅使得葡萄牙人的商業利潤減少,從而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因此偷稅漏稅情況時有發生。後正德皇帝南巡,葡萄牙使節皮雷斯得以前往面聖,但是正德皇帝卻拒絕了葡萄牙方面的封貢請求。葡萄牙人只得退回廣州沿海等待。出於殖民者的本性,葡萄牙人開始試圖在沿海地區修建城堡,而且時常出兵騷擾沿海居民、掠奪財物(汪鋐《題為重邊防以蘇民命事》:“假託進貢,突至東莞,直趍省城……姦汙婦女,殺食兒童,為害尤甚”),嚴重損害了大明的利益。哪有客人到主人家燒殺搶掠的,於是明廷下令驅逐葡萄牙人離境。但是葡萄牙人因帶來的貨物尚未脫手,拒絕服從,事態不斷升級。

    (葡萄牙殖民艦隊)

    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如果趕都趕不走,只能開打了。

    首先大明的軍隊先控制了葡萄牙人的兩艘船,然後有派大軍包圍其餘三隻船。在其他海域的葡萄牙人科埃略聽說要打仗,趕緊帶著他的兩艘船來支援同胞,明軍的指揮官汪鋐一看,呦呵,你還找援軍,我主場作戰,還怕了你了,於是從各地調集部隊,將艦隊增至50艘船的規模。在開始的幾次交鋒中,處於軍事裝備劣勢的明軍多有傷亡,只好將葡萄牙人團團圍住,最後依靠風勢,發起火攻,才將葡萄牙人擊敗。葡萄牙人看大勢已去,的明軍人多勢眾,打不過只能跑了,於是集合還有戰鬥力的人員和還有戰鬥力的三艘船隻突圍,突圍成功。據某些統計說,此役明軍調集大軍數萬人,船隻五十餘艘,而葡萄牙人僅700—800人,船隻不到十艘。除去一開始就被扣下的兩艘,最後還有三艘突圍成功。

    (屯門海戰1)

    這就是明葡屯門海戰,被稱為中國與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戰。以大明王朝取得勝利告終。

    之後明葡之間又爆發了西草灣之戰,此一戰明軍出動近百艘大小船隻,在付出一定代價的基礎上也取得了一些戰果,“生擒別都盧、踈世利等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俘被掠男婦十人,獲其二舟。餘賊米兒丁甫思多減兒等復率三舟接戰,火焚先所獲舟,百戶王應恩死之,餘賊亦遁”(《明世宗實錄》)。

    (屯門海戰2)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前因後果不再詳述。

    中國古代很少有確定的邊疆概念。中原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很少有直接控制,而多以羈縻為主,而周邊少數民族,尤以北方遊牧民族為主的部族多過著遊牧生活,更不用談明確的疆界問題了。因此,當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中原王朝才開始真正的認識到了國家疆域、邊界線的問題。

    《彼得大帝》一書中寫到:“與中國簽訂的涅爾琴斯克條約(尼布楚條約)規定,把黑龍江兩岸割讓給這個大國。這樣,俄國三十多年來擁有的這條完全可以航行的西伯利亞河流便歸了華人......在克里姆林宮很少有人瞭解這種割讓在戰略上具有的危險性。”

    看,俄華人還感覺這是他的影響範圍,簽訂條約他還吃虧了。

    前面有題主把《尼布楚條約》看作是清、俄兩國瓜分無主地的條約,似乎有些道理。

    (尼布楚條約分界示意圖)

    再回頭看看問題……算了,不吐槽了。

  • 9 # 庭州行者

    這個問題隱含的意思就是:明朝在亡國前還是世界強國,清朝鼎盛時期就已經是外強中乾,明朝進而想表明明朝亡國前強於清朝鼎盛時期。按照這種邏輯遞推,那麼,清朝在軍事上多次擊敗了“打敗歐洲霸主”的明朝,是不是就能說明清朝初年,中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顯然,這個推論很荒謬。那麼,問題出在哪?

    不妨對題目中的幾個表述做一些分析:

    荷蘭和英國是歐洲霸主明朝擊敗了荷蘭和英國清朝鼎盛時期確實割地先看第一點,荷蘭和英國是歐洲霸主。即使只看大概,也能發現很明顯的一個錯誤——荷蘭是歐洲霸主。事實是,荷蘭從來沒有成為歐洲霸主過。很多沒有深入瞭解過世界史的人,因為有“荷蘭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這個說法而認為荷蘭是歐洲強國。

    然而,荷蘭還有一個稱呼,叫“海上馬車伕”,什麼意思?荷蘭是靠海運發家,而不是純粹的軍事和殖民。海運,顧名思義,就是在各個國家之間充當運輸使者,賺取費用。因為當時西方當時航海的中心剛剛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不久,荷蘭因為洋流,港口等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所以當時競爭者非常少。而歐洲強國如法國,西班牙帝國,英國這些國家,基本上不怎麼把荷蘭放在眼裡,而荷蘭也確實沒有資本去和那些大國叫板。

    但凡熟悉世界史,就知道,荷蘭在十六世紀中後期才從西班牙的統治中獨立出來,它在歐洲的事務上,基本上沒有發言權。所以,荷蘭並不是歐洲霸主。

    另一點,英國稱為歐洲霸主沒什麼毛病,當時法國已經相對衰落,況且英國也擊敗了傳統強國西班牙,勉強可以算霸主。但這個時期,英國作為“霸主”還很稚嫩。

    即使如此,明朝面對這兩個國家的戰績如何?這就來到了第二點。需要提前說明,荷蘭的正規軍從來沒和明軍交過手,包括料羅灣海戰,荷蘭派出的都是武裝商船而已;而英國的確有半正規的軍隊和明朝交過手。所以,如果舉個恰當的例子,就是:荷蘭的武裝保安和英國的民兵,對戰明朝海軍(以及陸軍)的正規軍,特別是海軍,還是明朝精銳。

    以下資料出自荷蘭參戰者的記錄:

    荷蘭兩艘武裝商船,擊潰明朝130艘戰船組成的艦隊。

    荷蘭五艘武裝商船,全殲明朝50艘船組成等我艦隊。

    值得注意的是,料羅灣海戰,明朝派出的是最強的海軍——軍閥鄭芝龍的船隊,結果被荷蘭完虐。至於最後,荷蘭人與鄭氏和解,畢竟二者有生意上的往來。但網上盛傳的荷蘭人賠款,確是無稽之談。

    而面對英軍,明朝海陸兩線作戰,然而結果卻無比悲慘

    亞娘鞋之戰,虎門炮臺被英軍奪取,並且擊沉明軍戰船不少,更重要的是,英國方面零傷亡。如果這都能叫擊敗歐洲霸主的話,可能世界真的是南韓的了。

    所以,關於第二點,完全就是無稽之談,明朝甚至連歐洲二流國家荷蘭的武裝商船都打不贏,何談擊敗歐洲霸主?

    那麼再看看第三點,清朝鼎盛時期割地。清朝鼎盛時期,無非康乾雍三代,這期間清朝的版圖一直在增加,何來割地之說?有人認為《尼布楚條約》是割地,這更是笑話。

    這是俄國擴張圖。可以看到,在1613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年間,俄國已經擴張到了貝加爾湖一代。貝加爾湖在傳統上屬於喀爾喀蒙古的遊牧區,但喀爾喀也沒有十分牢固地控制。而清朝在將蒙古納入版圖時,俄國在該地已有根基而清朝統治尚不牢固,所以清朝透過近代國際條約的原則,與俄國劃分清楚了國界,從法理上遏制了俄國在這一帶的擴張,並且確立了清朝對於蒙古的主權。換言之,清朝從來沒有控制過貝加爾湖,何來割地一說?更有甚者,認為清朝割讓了整個東,中西伯利亞,這一點,自己去看圖,1645年之前俄國就已經控制了該區域,要背鍋,也是明朝背鍋。

    所以,最後總結,本題目中出現的三個表述,都是沒有任何歷史依據的謬論。

  • 10 # 證券五分鐘

    割的那是貝加爾湖以東,實際是和沙俄劃分地界,那裡是沒有臣服清朝的蒙古部落的遊牧區。至於再北的西伯利亞中部東部,由於無法長草,遊牧民族部落也不會去,是一些原始蒙古和北極圈原始人種混血的一些零散採食狩獵部落,大約10萬人在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約相當於一個3000萬人口的重慶市的面積有8個人,而且這些人還不是定居的,常常在一些地域活動,當然也有極少客服惡劣天氣的遊牧部落,但是這個主要在靠近大海的西伯利亞東南部,還有漁獵在海邊。而西伯利亞中心區中間幾乎相當於無人區,人口密度更低。

    中國曆朝無法管理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部落,自身也無法忍受冬天零下五六十度的極寒,所以就放任沙俄在西伯利亞盜獵動物皮毛,直到工業時代才發現有礦產,到這時沙俄已經控制西伯利亞了並且在遠東駐軍爭奪東北利益。清王朝和民國自顧不暇,西伯利亞如果廣袤的領土就這麼徹底丟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銅鐘是做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