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是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
銅鐘早在原始社會,作為禮器的鐘就出現了。當時的鍾或以木製,或以竹製,或以陶製,是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隨著青銅文化的開始,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鐘。
最初的鐘大約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的。現在所見最古的鐘是西周時代的。在歷代所鑄的鐘裡,期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
鍾和鼎一樣,也是統治階級王權的象徵,“鐘鳴鼎食”就是權勢地位的標誌。懸掛編鐘,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定: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
封建統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徵王權,這種鍾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必用以集眾。”鍾也是人們心目中崇高、公正、賢明的華夏文明的象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種象徵的反映。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南漢銅鐘:
在最新認定的國家一級文物中,梧州市博物館的南漢銅鐘入選。這是一口在梧州人心目中分量極重的銅鐘,它全用黃銅精鑄,呈垂鐸形,獸首,高120釐米,鐘口直徑56.7釐米,重達250公斤。
據記載,該銅鐘為南漢吳懷恩出資於公元958年所鑄,它印證了唐宋之交、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同時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冶煉技術及南漢歷史有著重要價值。
南漢銅鐘鐘體頂上有兩條如龍似虎的連體獸,弓身而立,用4只鋒利的爪子牢牢抓住鐘體,即是懸掛銅鐘的懸鈕。
在銅鐘鐘體5道凸起的十字紋線之間,刻有87字銘文,其內容為吳懷恩所述“龍圖永固”的歷史。在一千多年的滄桑歲月裡,南漢銅鐘歷經風風雨雨,飽覽世態萬相,蘊含著梧州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銅鐘是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
銅鐘早在原始社會,作為禮器的鐘就出現了。當時的鍾或以木製,或以竹製,或以陶製,是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隨著青銅文化的開始,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鐘。
最初的鐘大約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的。現在所見最古的鐘是西周時代的。在歷代所鑄的鐘裡,期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
鍾和鼎一樣,也是統治階級王權的象徵,“鐘鳴鼎食”就是權勢地位的標誌。懸掛編鐘,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定: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
封建統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徵王權,這種鍾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必用以集眾。”鍾也是人們心目中崇高、公正、賢明的華夏文明的象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種象徵的反映。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南漢銅鐘:
在最新認定的國家一級文物中,梧州市博物館的南漢銅鐘入選。這是一口在梧州人心目中分量極重的銅鐘,它全用黃銅精鑄,呈垂鐸形,獸首,高120釐米,鐘口直徑56.7釐米,重達250公斤。
據記載,該銅鐘為南漢吳懷恩出資於公元958年所鑄,它印證了唐宋之交、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同時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冶煉技術及南漢歷史有著重要價值。
南漢銅鐘鐘體頂上有兩條如龍似虎的連體獸,弓身而立,用4只鋒利的爪子牢牢抓住鐘體,即是懸掛銅鐘的懸鈕。
在銅鐘鐘體5道凸起的十字紋線之間,刻有87字銘文,其內容為吳懷恩所述“龍圖永固”的歷史。在一千多年的滄桑歲月裡,南漢銅鐘歷經風風雨雨,飽覽世態萬相,蘊含著梧州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