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霖山房
-
2 # 勇搏逆流
純文學存在的意義在於文學的靈魂與精神,文學的意義在於人們能在芸芸眾生 ,紛紛擾擾的世俗與紅塵中去發現另一種美與憧憬,文學是人類的一種精神追求與寄託。
-
3 # 易簡齋
純文學是記錄與承載人類美好事物、美好情感與美好幻想的文學,純文學往往是從純粹的文學的角度來創作文學,它往往以宣揚什麼,而不是鞭笞什麼,它往往以創造美好的形象而出現。譬如古代的神話,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還有兒童文學,也是純粹意義上的文學,這種文學,不論是兒歌,幼兒詩,童話故事等,都帶給人美好的情感,總之,純文學存在是對美的昭示,對美的宣揚,對美的體認,是對人的美的薰陶,提升的是人的認識美、體驗美、感受和追求美的層次和境界,從而達到純粹人的心靈,淨化人的內心的目的。
-
4 # 古夫2
存在就有意義
純文學包含三種舍義:1〉是以古代文學概念相對立的現代獨立的文學學科觀念。2〉是指與工具論文學觀相對立的自律審美文學觀。3〉是與商業文化相對抗的文學觀。
還有一種較俗的觀點:純文學就是沒有謊言的文學,沒有謊言並不是指不能虛構,而是說要把文學中的政治謊言、愚民謊言、商業謊言、勢力謊言等去幹淨的文學作品。
純文學是高度抽象化的文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種“虛無縹緲”的精神世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人們不光生活在物質世界裡,同樣也生活在精神世界裡。兩個文明的建沒,其中精神文明有著其重要意義。
文學藝術有多種形式,而純文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一種表現方式,在百花齊放的世界裡,她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在文學這個世界內,任何文學形式存在都有自身意義,對純文學而言,同樣也是存在就有意義。
-
5 # 肉團小咪
國內對於純文學的理解如下:在文學家中有一小批人,他們不滿足於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層次,他們的目光總是看到人類視界的極限處,然後從那裡開始無限止的深入。寫作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不斷地擊敗常套“現實”向著虛無的突進,對於那謎一般的永恆,他們永遠抱著一種戀人似的痛苦與虔誠。表層的記憶是他們要排除的,社會功利(短期效應的)更不是他們的出發點,就連對於文學的基本要素——讀者,他們也抱著一種矛盾態度。自始至終,他們尋找著那種不變的、基本的東西,(像天空,像糧食,也像海洋一樣的東西)為著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這樣的文學家寫出的作品,被稱之為純文學。實際不盡然,“謊言去盡之謂純。”文學作品中能把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階級秩序謊言等愚民性質的謊言去盡才是真正的純文學,否則只能算是謊言文學。如何才能是文學變得“純”呢?純文學不僅要去盡謊言,還必須去盡三偽。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御用文學合稱三偽文學。這三種雜質的存在與否,決定文學作品是否具備純的可能。文藝復興之後,世界主流文學一直對三偽文學保持零容忍,無論世界文學流派如何演變,對三偽文學保持零容忍,這一傳統成為世界主流文學的固有屬性。
著名純文學期刊《收穫》
“純”字釋義
“謊言去盡之謂純。”,文學作品中,只有把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階級秩序謊言等愚民謊言剔除乾淨了,作品才具備了往“純”邁進的可能。純文學不僅要去盡謊言,還要去盡三偽文學的成分,所謂三偽文學,即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御用文學三種偽文學。“純”的文學用義無反顧地向內轉的筆觸將精神的層次一層又一層地描繪,牽引著人的感覺進入那玲瓏剔透的結構,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核心突進。凡認識過了的,均呈現出精緻與對稱,但這只是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發起衝擊。精神不死,這個過程也沒有終結。於寫作,於閱讀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見,這樣的文學必然短期效應的讀者不會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學氛圍不好的話,作者很可能連生存都困難。
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傳統勢力是太強大了,它那日益變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孕育的,是普遍的萎靡與蒼白,它早已失去了獨自擔負起深入探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但它仍能彙集起世紀的陰雲,擋住有可能到來的理性之光。我認為我們的文學急需的,不是那種庸俗的關於“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討論,(這種討論令人顯得猥瑣)而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和氣魄,一種對於生命的執著,和對於文學自身的信心。只有建立起這樣的自信,才不會侷限在日益狹小的觀念中,才有可能突破傳統的束縛,逐步達到為藝術而藝術的境界,從而重新整理傳統。
一些別有所圖的大人物由於自己所處的高位,也由於知識結構的陳舊過時,在文壇上不斷髮表言論,企圖將純文學的概念限制在狹小的範圍內,讓其自行消亡。他們口口聲聲強調作家要關懷他人,理解他人,對大眾的疾苦不能熟視無睹等等。試想一個人,如果他連自己的內心都不關懷,也不去認識,任其渾渾噩噩,那麼他那種對“他人”的關懷,對於被關懷的物件,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即使當下“贏得”很多讀者,他的作品又能否給讀者帶來精神上的福音?恐怕更多的是暫時的麻醉吧。還有的人將“自我”限定為表面層次的世俗觀念,缺乏起碼的文學常識,以自己的半桶子水來矇混讀者,以掩蓋自己創造力的消失……這些觀念之所以能流行一時,說明讀者對於究竟什麼是純文學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非常模糊的。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純文學在中國這個古老守舊的國度中還是屬於新生事物,它的生長,有賴於作家們和批評家的共同努力。
開始探索
把謊言去盡,這是從胡適魯迅到《就是》作家共同奮鬥的目標。當純文學的探索開始之際,寫作者立刻會發現自己站在了已經存在的自我的對立面,這個自我是由文化、社會、教育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構成的表層的自我。這些因素堅不可摧,聚成銅牆鐵壁。如果人要進行純度很高的創造,他就必須調動深層的潛力,戰勝舊的自我,到達空無所有的極境。因為只有在那種地方,精神的好戲才會開始。那一次又一次對於已有的傳統、文化等等的突破。其實也就是精神對於肉體桎梏的掙脫。每一位寫作者,他的肉身都是由過去的傳統滋養著的,而如今他所進行的發明創造,卻使得他必須決絕地向肉體挑戰,將這種自戕的戰爭在體內展開,僅憑著一腔熱血和自發的律動進行那種野蠻而高超的運動,並且絕對不能停下來,因為停止即死亡。這便是純文學作家的危險的困境,也是自古以來純文學作家的命運。
純文學作家賈平凹
學者見解
作為一名生長在中國的寫作者,血液裡頭天生沒有宗教的成分,那麼,當他要與強大的傳統世俗對抗之際,是什麼在支撐他,使他立於不敗之地呢?這是我長久以來在體驗的問題。答案是一天天清楚了。藝術本身便是生命的藝術,一個人如能執著於純粹的藝術衝動,那便是執著於生命,執著於那博大精深的人性。在十幾年不懈的追求中,我在體驗到純藝術的終極意境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這種純美之境是同宗教意境並列的,也許還更為博大,並且二者之間是如此的相通。不知從哪一天起,作為寫作者的我便不知不覺地皈依了這種生命的哲學,只要我還在寫,我便信。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只能在行動中實現的信仰。誰又能說得清生命到底是什麼?人只能做,讓一個又一個的創造物閃耀著奇蹟般的光輝,這一過程,大約就是將物質變精神的過程吧。即使有一天,我因年老體衰無法再寫作了,恐怕也只能生活在那種奇境的回光之中,因為那是我作為“人”的一切。
藝術的境界
藝術的境界是一種自找痛苦的境界,當然也是唯一不會枯竭的源泉。人的承受力一天天隨著痛苦加深而增強,時常為了進一步的突破,人不得不分裂自己的肉身,於是鮮血四濺的場面反覆出現,然而還必須凝視這種場面,因為那是生命邁向高階階段的前奏。既然已與傳統決裂,寫作者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體內自力更生似的運動了。不斷為自己設障礙,讓主體處於狗急跳牆的境地,是每個純文學寫作者日日要做的操練。衡量一名作者是否合格,就要看他是否具有“拼命”的素質,因為畏縮和頹廢是這種創作的大敵。那種把寫作僅僅當作自娛,不思進取的文學並不是真正的純文學,而是變相翻新的傳統士大夫的舊貨。純文學作者不能說是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歌頌生命,高揚精神僅僅是為了表達他們對於一種境界的追求,而非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宗旨。寫純文學的作者一般都沉浸在自己對理想世界的追求,而這種理想,又是透過對自我的解剖與分裂來實現的。即使作者主觀上是要在痛苦中自娛,這種創作也必定會教育讀者,提高讀者的境界。閱讀了這樣的作品的讀者,決不會是眼前黑濛濛的一片,反而會振奮起精神,以各自的方式向命運挑戰,並在追求中摸索出自我分析與治療的方法。
導致結果
既然藝術這是生命的形式,那麼純文學作者便一刻也離不開世俗,離不開肉體的慾望,否則創造就失去了源泉。純文學作者的世俗關懷是最深層次的、抵達人性之根的關懷,也許一般的讀者看不到這種關懷,但作者本人必定是那種在內心深深地捲入世俗糾葛,迷戀世俗的個體。他同普通人之間唯一的區別只在於他在捲入、迷戀世俗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帶來折磨,帶來內耗,而作品,就在其間誕生。這樣的作品,帶給人類的是認識自我的可能性。我們平時所鼓吹的“世俗關懷”同純文學裡頭隱藏的世俗關懷其實並不矛盾,只不過一個是淺層次的,一個是深層次的而已。(當然那種出於意識形態的歪曲論調除外)我在我的文學生涯中碰見過不少使我眼前為之一亮的純文學,那種遇見同道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但我在這裡不得不指出,我們所屬的那種文化的確具有致命的弱點,使得一些純文學的追求者不能將事業進行到底,半途而廢的例子到處都是。但時至今日,整個文壇對於這個明顯的事實並沒有產生應有的認識,魚目混珠,似是而非,矇混過關的言論滿天飛,就是看不到真誠。純文學是小眾文學,這個小眾文學需要一批具有獻身精神的、朝氣蓬勃的批評家來對讀者加以引導。因為純文學所涉及的問題是有關靈魂的大問題,對純文學的冷淡就是對心靈的漠視,如此下去必然導致精神的潰敗和滅亡。
將成偽問題
最近幾年,“中國作家富豪榜”出爐之後,總會引出一些話題。一個話題便是,“純文學大規模撤退”或“純文學一年不如一年”。在第一次“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十位中,傳統的純文學作家佔據了五席;而到2007年發榜時,這個數字降低到了四席;到2008年發榜時,前十名中已無一個傳統文學作家;2009年和2008年基本一致。2010年雖依然可以看到賈平凹、王蒙、麥家、周國平的身影,但這四名作家也依然在前十名之外,而他們的版稅加起來(795萬元)還不夠鄭淵潔的零頭(1950萬元)。
趙勇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按常理推斷,純文學作家越來越遠離那張榜單,意味著他們的圖書銷量不高,而圖書銷量不高又意味著讀者不多,於是也就有了媒體的驚呼。但問題是,我們還有所謂的純文學嗎?如果有,純文學讀者都到哪裡去了?如果純文學已經出現了問題,純文學是不是已徒有虛名?
好幾年前,李陀先生有篇關於純文學的訪談,影響很大。在他看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當文學用“怎麼寫”衝擊“寫什麼”時,純文學觀念已開始深入人心。但90年代以來,社會變化很快,許多作家卻沒有及時調整,而是依然聚集在純文學的旗幟下磨刀霍霍,結果,這一觀念就妨礙了文學的發展。
根據李陀的描述和分析,純文學在90年代以來的作家中還挺有市場,我(趙勇)的看法與他略有不同:如果說80年代確實存在著一種純文學觀念,90年代以來,這種觀念已逐漸被市場經濟大潮衝擊得七零八落。現如今,雖然還有純文學這種說法,但或許早已名不符實。也就是說,今天所謂的純文學早已不再是當年的純文學了。
作家王蒙
再說讀者。如果有所謂的純文學,自然也應該有純文學讀者。而純文學讀者的閱讀趣味,往往是在青少年時代開始建立起來的。有人把上個世紀80年代概括為“精神閱讀”時期,以此和90年代的“物質閱讀”、新世紀以來的“功利閱讀”相區別。從文學接受的角度看,這意味著80年代存在著數量不少的純文學讀者。當然,那個時代的兒童文學數量不多,青春文學還沒面世,青少年讀者自然就只能多去讀一些名家名著。在文學名著的世界中呆久了,便會形成一種純正的閱讀趣味。
然而,隨著“物質閱讀”時代的來臨,讀者的閱讀趣味逐漸為另一種文學樣式所建構。比如,以前是通俗文學,如今又有了青春文學。青春文學究竟能讓青少年讀者形成怎樣的閱讀趣味,如今還缺乏足夠的研究,但無論怎樣,恐怕都不大可能與純文學有關。而一旦青春文學的閱讀趣味形成之後,讀者既讀不懂純文學,也很可能會排斥純文學。於是,當今的純文學,首先失去了大量的青少年讀者。
青少年讀者缺席,不是還有中老年讀者嗎?當然沒錯。但問題是時過境遷,這一類讀者很可能已失去了當年的文學閱讀熱情,於是,崔健所唱的“看看電視聽聽廣播念念報紙吧”,就成了他們的生活常態。
另一方面,真正的文學閱讀還需要有點閒心,那樣才能讓閱讀落到實處。作家馬原有言:“看小說一定要沏一杯茶,安安靜靜的,沒有人打擾,心裡很閒。不會想:今天股票漲了還是跌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但中年讀者有閒嗎?估計夠嗆。老年讀者倒是閒下來了,但他們已人老眼花,精力不濟。這就是所謂的賊心賊膽都有了,賊沒了。
所以,今天純文學讀者很可能已經少之又少。而失去了大量讀者的閱讀與呵護,純文學的生產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於是我們看到,與影視聯姻的純文學作家越來越多了,這種做法自然也能讓一些觀眾再度變成讀者,但問題是,一旦某部小說很適合影視改編,文學的純粹性便打了折扣。結果,純文學又開始變得不純了。
小品中有純爺們一說,實際生活中卻是這種爺們越來越少,文學似乎也是如此。這大概就是後現代主義所說的“全面抹平”吧。所以,我的基本判斷是,再過若干年,“富豪榜”發榜後,人們已不會關注純文學這個問題了,因為純文學已變成了一個偽問題。[3]上文引自某報刊,作者基本沒有把謊言文學和純文學區分開來,這種論述在國內比較普遍,但是並沒能把握純文學的實質。
純文學是漢語詞彙,包含三種含義,第一種是與古代“文學”概念相對的現代獨立的文學學科觀念;第二種是指與工具論文學觀相對立的自律的審美的文學觀;第三種是與商業文化相對抗的文學觀。對於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不斷揭示了精神王國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個嶄新的、陌生的、難以用世俗語言表達的、與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對稱的廣大無邊的世界。自古以來,對於這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的描繪,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共同的工作;另有臺灣同名刊物。
-
6 # 太行山下小小強
“純文學”是一個“大而空”的命題,什麼是“純文學”,“純”與“不純”的界限在那裡,至今都沒有準確的論斷。
不過這個東西也不可能有明確的論斷,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百分百純”的物質,同樣,這個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百分百純”的文學。
在大部分的人眼裡,大概認為“傳統文學”就是“純文學”,而“網路文學”就是“不純”的文學。這樣劃分,本身沒有太大的毛病,就是有點太粗糙,因為傳統文學裡面,也有很多通俗小說,這些作品放在網路文學裡面,也合適,比如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這樣的作品,你說他是傳統文學,也可以,放在網路文學裡面,它就是歷史分類裡面一個小分類——“清史民國”。
還有國家一級作家李佩甫寫的《等等靈魂》這部小說,是作者籌備了20年,研究了上百個商場的實戰案例,採訪了形形色色的企業家,以當年商場市場化改革的真實背景,寫出的文學作品。
毫無疑問,這應該算“傳統文學”吧,但是你要是把《等等靈魂》放到網路文學裡面,它可以是都市分類裡面的“都市生活”,也可以是現實分類裡面的“現實百態”。
看的出來,“傳統文學”似乎和“網路文學”有重疊的地方,按照這種劃分,是不能區分出“純文學”和“非純文學”,不過這種方法也不是一點用處也沒有,至少現在看來,“純文學”中大部分都是“傳統文學”,而網路文學中“大部分”都不是“純文學”,這也是我們平常把“傳統文學”當“純文學”的原因。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虛構文學”和“紀實”,認為“紀實文學”就是純文學。這種方法,也有可取之處,不過和上面“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的分類一樣,這兩者也存在重疊之處。
還是以二月河的《雍正皇帝》舉例,二月河老師肯定是查了很多史實資料,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其中沒有“虛構”的部分,畢竟都是歷史事實,都是蓋棺而論的東西,就是想“作假”也不行。
但是劇情裡面的一些細節,可能是二月河老師“虛構”出來的,不可能百分百的“真實”。
原因是她的紀實性作品“記錄了我們這個時代人的苦難和勇氣”。
而她的代表作就是“紀實文學”——《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苦難,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事故,造成了切爾諾貝利廣大地區成了無人區。
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幾乎全部都是事實,但是這裡面或多或少的摻雜了一些個人觀點和“想象性”的描述,因為作者不可能親身經歷當時的情景,只能是根據採訪倖存者,根據他們的描述,把當時的情景“想象”出來,這本身就是有“虛構”的成分了。
可見,就算是十分嚴格的紀實文學,也不能百分百的保證“不虛構”。
可見按照“虛構”和“紀實”這個標準,也不能區分“何為純文學”,但是和上面一樣,這也是一種很實用的方法,只要一步作品裡面,絕大部分都是“紀實”的,就可稱為“純文學”,而絕大部分是“虛構”的,則很難稱為“純文學”。
至於界限在那裡,這個是很難界定的。
這樣才能讓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讓我們的文學和文化繼續發展,讓人類的文明更進一步。
先看一下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純文學”定義。
“謊言去盡之謂純。”,文學作品中,只有把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階級秩序謊言等愚民謊言剔除乾淨了,作品才具備了往“純”邁進的可能。純文學不僅要去盡謊言,還要去盡三偽文學的成分,所謂三偽文學,即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御用文學三種偽文學。這就是以前常說的“三偽文學”,隨著現在時代的發展,這種文學幾乎已經被主流淘汰了,因為在咱們這個時代,想要編造“謊言”,尤其是像上面說的這些低階謊言,基本上是很難的。
不能說上面這個定義沒有意義,它依然可以幫我們把“不純的文學”剔除,但是可操作性不強,我覺得,列夫▪托爾斯泰關於“文學標準”的描述,可以轉換為樓主的問題“純文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下面是列夫▪托爾斯泰表達的真正藝術(文學)的三個重要標準。
真正藝術(文學)的三個重要標準:1、內容的重要性(人類或社會責任)2、情感的真誠性(道德或情感態度)3、表達的藝術性(個人藝術才華)列夫·托爾斯泰多次(比如1890年、1894年、1895年、1901年)提到真正藝術(文學)的三個重要標準,這三個標準,或許可以完美解釋純文學存在的意義何在。
咱們還是以二月河老師的《雍正皇帝》為例,因為這部作品,大家都比較熟悉。
第三條標準——表達的藝術性(個人藝術才華)
《雍正皇帝》這部作品,跨越康、雍、乾承先啟後數十年曆史,成功地描寫了雍正皇帝波瀾壯闊的一生,《雍正皇帝》作為茅盾文學獎候選作品被推薦後,更引起了文學界對這部著作和作者本人的極大關注,從而也奠定了二月河在當今文壇上著名實力派作家的地位。
所以從個人的藝術才華來看,符合標準。
第二條標準——情感的真誠性(道德或情感態度)
雖然我們普通人無法體會,雍正皇帝的情感態度和他的帝王道德,但是這部作品在這方面給我們展示出了最“真誠”的一面,就是二月河老師傾盡全力去寫,至於大家能不能感受到真誠,就看大家給“幾分”了。
因為一部作品裡麵包含的情感,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
不過從大眾對這部作品的喜愛來看,《雍正皇帝》符合情感的真誠性(道德或情感態度)的標準。
第一條標準——內容的重要性(人類或社會責任)
《雍正皇帝》展現的內容重要嗎?
重要也不重要。
因為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評判,就好像現在綜藝節目中常見的“評分”一樣。
我認為,《雍正皇帝》這部作品,展現了帝王人生,以及對社會政治的影響,展示了當時百姓的疾苦,社會改革的艱辛,雍正皇帝肩負的也是當時百姓的“利益”和社會的不斷向前的“歷史責任”。
但是這本書也展示了帝王鬥爭的殘酷性和人性的黑暗面。
所以在這條標準中,究竟能打多少分,還是您自己說了算。
一般咱們認為“網路小說”,不屬於純文學,下面我也用這三個標準,淺析一下大熱作品《慶餘年》算不算純文學?
這部作品十分火熱,也算貓膩的代表作之一了,個人藝術展現的不錯,這裡面雖然是江湖權謀,但是我姑且認為他的道德情感也很不錯,這麼算下來,後面兩個標準都符合了。
但是這部作品重要嗎?能展現出人類或者社會的責任感嗎?
顯然是不能的,也許有人會說,地球真的有大冰川時期,也許某一年我們的文明也會被冰封,我們也會穿越啥的。
所以說,這是一本很有前瞻性的“科幻著作”,這樣說不是沒道理,但是就目前來說,這種情況是不重要的,或者說重要性很低。
《流浪地球》也是這樣,感覺這個比《慶餘年》的科幻要“重要”一些,至少科學家推測出,太陽真的會有“燒盡”的一天。
但是還是距離我們太遙遠,對於我們來說,或許“環境問題”“人口問題”“房價問題”“犯罪問題”等,更加重要。
這也就是《慶餘年》和《流浪地球》代表的這些作品無法被“真正”稱為純文學的原因,因為他們講述的內容,沒有更多的肩負人類和社會的責任,也就是重要性不是“太重要”!
總結:所以我覺得區分一部作品是不是“純文學”,也可以用列夫·托爾斯泰的這三個標準來評判,而這三個標準,也代表了“純文學”存在的基本意義。
這三個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條標準——內容的重要性(人類或社會責任)
這點對一般人來說,還是很容易區分的,莫言的《蛙》《豐乳肥臀》等作品,講述了當年時代的故事,有人類或社會的責任,所以說是重要的,《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闡述的是人類的災難,更加有社會責任。
而像二月河《雍正皇帝》這類作品,究竟有沒有闡述人類或社會的責任,這個就可能沒有上面那種文學來的直接,因人而異。
而像《慶餘年》和《流浪地球》代表的這些作品,我覺得很好區分了吧,因為這裡面,“娛樂”成分更多一點,人類或社會責任“弱”了很多。
所以說,純文學和“娛樂”文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而純文學之所以能在今天依然佔據重要的地位,正是因為它有以上“三個標準”的意義。
第一、能承載人類或者社會的責任,內容有擔當,是我們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
第二、能透過作品,承載人類的道德和情感,讓我們區分大是大非,讓我們同呼吸共命運,很重要。
第三、能展現出高超的文學藝術,展現出文學家的藝術才華,就好像莫言那個時代有很多描寫苦難和當時社會的作品,而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個人的藝術才華,這點至少對一個文學家或者一部文學作品來說,是重要的。
回答完畢,希望大家多多指點!
-
7 # 魯卡爾
我不贊同"純文學"這一概念。既然存在了,只要它脫了人類社會存在對它影響或決定,存在就是虛無的,越探討越糊塗,因為人本身就是社會的產物,人的精神文化生話是由社會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條件所決定的。
-
8 # 陌上書香
昨天收藏了這個問題,因為自己一直喜歡純文學。想來談一談它的意義,但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讓人生充滿了意義。我從小學的時候就喜歡看文學類的書籍。讀書,讓我的精神世界有了飛翔的翅膀。
很多年過去了,滄海桑田,我還在那裡,還在文學的天地裡,讀書,寫字。
發表的東西並不多,但是我從文學的世界裡看到了生命之光,看到了人的力量。
讀中外那些大家的書籍,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會學到做事的智慧。
在純文學裡,你會看到不同世界的模樣,不同人的性格特徵。
純文學首先是人學。純文學可以讓你認識世界,認識人性。
透過閱讀,你會變得睿智豁達。
你的世界因為文學而精彩。就像林徽因和徐志摩,如果沒有文學搭橋,就沒有後來的驚豔時光“人間四月天”。
二、讓人類的精神飛舞。語言是最安靜的表達方式,可能一篇精美的文章,能瞬間讓你氣息安定。
任何一種藝術,舞蹈、繪畫、攝影,最終的解釋權還是歸於文字。
借住文字的表達,才會使藝術更能扣人心絃。
一段精彩的對白一段直擊人心的畫外音一段簡單扼要的點評一段傳世經典的解說詞…… ……現在很多影視劇語言蒼白,其實也是純文學走下坡路帶來的直接結果。
一個國家,如果純文學受到更多人喜歡,讀書的人越多,可能大家就不會那麼功利,那麼疲憊。
讀書能釋放疲憊,讓人在精神的世界歡快的飛舞,就像蝴蝶飛舞在花叢中一樣。
三、純文學,也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上下五千年,唐詩宋詞元曲清代小說,我們打小讀書,或多或少的都接受了這些文化的薰陶。
純文學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思考的產物,也是揭露和批判時弊的“匕首”和“投槍”。
綜上所述,純文學的意義在於抒寫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經典,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提升個人的學識和修養,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視窗。
-
9 # 農業口
實話講,可能並不存在什麼純文學,任何文學形式都是機遇現實生活或者經歷的精神衍生,它存在的意義即是對靈魂的考究!
-
10 # 葉尋歡
純文學是記錄與承載人類美好事物、美好情感與美好幻想的文學,純文學往往是從純粹的文學的角度來創作文學,它往往以宣揚什麼,而不是鞭笞什麼,它往往以創造美好的形象而出現。譬如古代的神話,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還有兒童文學,也是純粹意義上的文學,這種文學,不論是兒歌,幼兒詩,童話故事等,都帶給人美好的情感,總之,純文學存在是對美的昭示,對美的宣揚,對美的體認,是對人的美的薰陶,提升的是人的認識美、體驗美、感受和追求美的層次和境界,從而達到純粹人的心靈,淨化人的內心的目的。
回覆列表
純文學是漢語詞彙,包含三種含義,第一種是與古代“文學”概念相對的現代獨立的文學學科觀念;第二種是指與工具論文學觀相對立的自律的審美的文學觀;第三種是與商業文化相對抗的文學觀。對於人類精神的深入探討不斷揭示了精神王國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個嶄新的、陌生的、難以用世俗語言表達的、與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對稱的廣大無邊的世界。自古以來,對於這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的描繪,是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共同的工作;另有臺灣同名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