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侃侃
-
2 # 雲e書會
一,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1、#讓筆記成為讀書時的好夥伴#
接下來,就由我介紹筆記的使用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①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這與日後的選書息息相關。
②購書清單:找到真正想讀的書,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動地選擇書籍。
④讀書筆記:將讀後感轉變成文字儲存下來。
就這樣,一本筆記既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剪報本,還可以是創意隨筆。這些體驗都與讀書緊密聯絡,而讀書也與這些體驗息息相關。
2、#透過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堅持寫讀書筆記需要遵守三個竅門:
①養成習慣:如果有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不刷牙了就會覺得非常難受。做讀書筆記也是這個道理。
②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無需重讀整本書,在讀書筆記裡就能輕鬆找到喜歡的摘抄;很久以前做過的讀書筆記幫我找到了這次創意的主題,只要體會到這些,你一定也會愛上讀書筆記。
3、#完善購書、讀書和活用的方式#
本書將讀書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 #9312;選書——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資訊,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
②購書——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裡寫的那樣值得購買。
④記錄——製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與思考。
⑤活用——透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
4、#將讀書過程結構化#
首先透過上面的步驟①,瀏覽報紙上的廣告和書評,列出想買的書,這就是購書清單了。在書店進行步驟②時,就可以直接從書架上找出清單上的書,再去判斷要不要買。買到書以後,下一步就是步驟③“讀書”了。接下來就是步驟④,根據書的內容以及對書的體驗的重視程度撰寫筆記,分為紮紮實實地花時間記錄和幾分鐘就寫完的情況。至於步驟⑤“活用”,需要按照相應的工作需要、學習需要和興趣來決定。根據書的深度和自己對書的重視度,任何書都可以透過這個程式來處理,讓書中的內容真正屬於自己。
5、#把讀書相關資訊記入同一本筆記#
在一本寫什麼都可以的筆記本里,增加關於讀書的記錄。這樣的話,既為充分利用各種資訊提供了條件,又消除了寫筆記的壓力,更有利於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
6、#將筆記本一元化的技巧#
接下來,讓我具體說明將筆記和資料存放在同一本筆記裡的一元化技巧,主要有以下五個要點:
①可以書寫任何內容:讀書筆記不只是用來記錄讀書過程的,還可以寫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比如讀報紙時覺得不錯的主題、感興趣的研究者或作者的名字等等,無須分類,都可以寫在筆記本里。
②按時間順序記錄:筆記要按照順序從前往後書寫,不需要像賬本一樣各自分割槽,也不需要按照書籍的範疇分類,更不需要謄寫到別的筆記本上。
④靈活運用速記和略記:為了在記錄的時候不感覺麻煩,建議積極運用“速記”和“略記”的方法。
⑤可以貼上: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筆記本收集資訊,能貼上的內容就儘量直接貼上在筆記本上吧,比如書店裡分發的傳單、新書裡夾著的出版清單等等。
二,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1、#筆記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
也許說到讀書筆記,你會想到那種為寫論文做準備的研究筆記,整個本子上擠滿了字,光是看著都讓人打瞌睡。但其實讀書筆記並不只有這一種,還有比較平易近人的型別,比如:2013年8月5日,我讀了《XXX》,這本書比我想象中的有意思。別看只是簡短的一句話,寫與不寫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2、#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
人們經常說“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把記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看書,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樣的。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讀書的目的從”讀完就好“變成了”寫讀書筆記“,讀書的重心也自然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因為讀了書而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
3、#從一句話開始#
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反過來說,如果有些資訊對自己無關緊要,那就乾脆丟掉。從這一點來看,寫在讀書筆記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話。在記錄感想的時候,不要寫一些揣測的或者外來的想法,而是要寫下自己的心聲,也就是感受和想法,這樣會讓讀書筆記更有內涵。補充一下,書寫這一動作,也有整理自己想法的含義。所以,即使感覺自己沒什麼可寫的,也要拿起筆來寫寫,說不定就有驚喜在等著你。
4、#鞏固印象的筆記#
在寫讀書筆記這個前提下,讀書方法會發生改變,你會進入主動尋找書中”打動人心的內容“的工序。一邊尋找,一邊劃分好”部分“,按照不同的方法閱讀,即在較難理解的部分認真品讀,而在較容易的部分就用快速瀏覽。我把這種方法稱為”尋讀“,就跟”跳讀“”泛讀“一樣,是一種自成一派的速讀法。寫讀書筆記可以達到的另一個效果就是加深記憶。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閱讀。這種多次閱讀留下的印象肯定會比普通的閱讀深刻好幾倍。如果親手摘抄,效果會更好。
5、#做記號的三個步驟#
為了更有效率地寫讀書筆記,應該邊讀書邊提前做好寫筆記的準備,這樣就可以避免在讀過後記不起精華在哪個部分。所以,在讀書階段就要在書上做一些簡單的記號。那麼應該怎樣做記號呢?我建議實施如下”篩選程式“,分階段把最重要的內容篩選出來:
①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重讀:讀完一遍之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6、#利用書籤邊讀邊寫#
準備三枚書籤(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
在“①通讀”一步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籤”
通讀到某一部分時,開始“②重讀”程式,記得在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籤”
三枚書籤都夾在書裡以後,就可以準備寫讀書筆記了。
7、#巧用標記區分物件#
標記時,可以用以下不同的畫線方式對標記的物件進行區分:
普通直線:用於“重要”“客觀上很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波浪線:用於“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裡,以後加以運用”的情況。
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如果筆記本上畫的線條太多,重讀的時候會影響心情,所以最好儘量少畫線。
8、#尋找最具代表性的語句#
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首先要經過嚴選文章來減少摘抄量。如果文章實在太長,就選擇其中一個段落摘抄,或者找出代表這篇文章的關鍵句,削減不需要的部分。如果找不出合適的關鍵句,可以把小標題抄下來。小標題是作者或編者傾注了相當多的心血提煉出的語句,可以將其當作最具代表性的語句。還有,如果在一本書上做了很多標記,那麼在寫讀書筆記之前還是暫時將其放置一段時間吧。即使是讀完後認為受益匪淺的書,過一段時間以後也會變得“不過如此”,需要摘抄的內容也會隨之減少。
9、#激發思想的火花#
你可能覺得如果寫上自己的評論,好不容易提煉出來的書中精髓會被自己的文字干擾,影響讀書的心情,但我覺得這一點無所謂,摘抄這一段文字的原因和自己當時的想法才是日後值得參考的貴重資料。而且,把作者的話與自己的話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機會。好主意不會憑空出現,不論是什麼想法,都一定是對某種刺激做出的迴應。所以,讀書時獲得的感想正是原創思考的源泉。
10、#重讀書評以加深思考#
寫完讀書筆記以後,如果筆記本里有這本書的書評,建議重讀一遍這篇書評。讀書筆記是自己和書的對話,所以不需要別人的觀點,但如果在做完讀書筆記以後重讀書評,就可以參考“第三方的觀點”,換個角度審視自己的這次讀書體驗。當你感受到自己與他人觀點上的差異,就可以在讀書筆記裡補充一些內容了。所以,只要把書評報道儲存好,多讀幾遍,就可以享受多重的讀書體驗。
11、#經過時間積澱的精華#
做好標記的書,可以先在桌子上放置一段時間後再做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時不要在意這本書已經放置了半年,而要更加關注那些依舊魅力不減的內容,摘抄、影印那些你仍然覺得很棒的文章,寫上過了半年以後你又想到的事。這些都是需要經過時間沉澱才能做到的。這樣一來,也許你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畫出了十處以上自認為不錯的內容,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兩三處。儘管如此,沒處理的書堆得太多還是會造成心理壓力,還是規定自己每週做一次讀書筆記比較好。
三,透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1、#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STRONG>
為了更好地消化書中內容,我們需要重讀讀書筆記。每重讀一次,每增加一條評論,都是加深理解、開放新視野的好機會。怎樣重複閱讀讓人更容易堅持呢?我建議選擇一個固定的場景進行重讀。在自己的生活圈裡選擇一個“重讀筆記時間”,睡前或是洗完澡以後都可以,總之,要為重讀筆記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就像出於好奇而翻讀舊報紙,為了消磨時間而翻看字典或圖鑑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吸收資訊。
2、#養成重讀的習慣#
具體做法是量化重讀頻率,可以是一週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如果不想特意去量化時間,也可以規定自己“筆記本用完後一定要重讀筆記”,在此過程中還可以把重要的筆記轉抄到新的筆記本上。另外,寫讀書筆記的時候,要多思考怎樣寫能更方便日後的閱讀,比如可以在筆記本里貼上一些紀念品、影印件。而且如果你絞盡腦汁為了下次重讀設計內容,就會對筆記本產生感情,走到哪裡都自覺帶著筆記本,這樣自然會增加筆記本的使用頻率。
3、#在重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即使是漫無目的地重讀,也會有些新的發現。讀書筆記裡記的大多是自己親手抄下的選段,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會發現過去覺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語句現在已經可以徹底理解了。讀書筆記只要有一點空閒就可以簡單地重讀一遍,帶來新的發現。
4、#透過重讀為思想增色#
想要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
想回憶起更多時——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
想從頭開始看起時——重讀原書
按照自己對參考的需求,可以隨意安排自己重讀原書或筆記。有位評論家說:“如果擁有五本可以隨時拿來重讀的書,那麼你已經成為一位出色的讀書專家了。”為了發現這樣一本只屬於自己的好書,在首次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就要注意不只要享受其中的內容,還要為了重讀而認真地做好筆記。如果你真對一本書很有感情,我建議你在幾年後重讀時重新做一次讀書筆記。這樣的書只要再有三本,就有足夠的資訊可以隨時拿來參考。遇到現實中的問題時,多想想“那本書裡是怎麼說的”“那位作者是怎麼說的”,就可以避免目光短淺地下結論。
5、#在部落格上寫書評#
有時候寫完讀書筆記還想再寫點什麼,這時,我想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部落格吧。現在很多人的部落格都是以書評為主,這也算是種潮流了。因為這一步只需要一邊參考寫好的讀書筆記,一邊將輸入腦中的學問輸出。在這一階段,可以把已經掌握的資訊反芻、回味一遍。不過要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思考,需要想辦法完全接收並消化書中的內容,這樣才能將“借來的”思考準確地轉變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6、#做好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
對摘抄和評論進行明確區別,還可以提高寫作水平。現代社會對寫文章的要求很高,為了讓更多的人願意讀自己的文章,作者需要積累一些寫作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寫讀書筆記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
7、#讀書筆記是一劑解憂藥#
如果你在煩惱要不要跳槽,那麼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討論這一個選擇。想參考別人的做法、從書中獲得建議,可以先定好“跳槽”“職業規劃”“職場選擇”“工作方法”這幾個主題,選擇三本中意的書來閱讀。熟讀之後邊做讀書筆記邊思考,最後得出結論。這個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讓人做出明智的選擇。這件事並不難做到,只需要一週時間,就可以輕鬆體會到讀書筆記帶來的驚喜,這總比連續幾個星期都無計可施要好得多。這種讀書體驗還有更大的價值:透過某次讀書獲得的見識,不僅可以用來解決自己的煩惱,還可以在討論中幫助他人。
8、#創意源自既有資訊重組#
讀書筆記在頭腦風暴時也能派上用場。“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說。一個創意好不好,關鍵在於如何安排資訊與資訊之間的關係。為了激發創意,可以找出過去的讀書筆記重讀一遍,或是瀏覽自己的書架盤點、比較各種各樣的資訊,透過這些途徑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讀書筆記不僅能為寫文章提供創意,還可以為新型企業的工作增添助力。
9、#怎樣迅速找到目標內容#
該怎樣從過去的讀書筆記中找到特定的某一頁,更好地利用讀書筆記呢?實現前面講過的筆記本一元化之後,只要簡單地翻一遍讀書筆記,多少能找到些資訊。如果重讀過筆記,你還能記得資訊的大致位置;但如果積攢了很多本讀書筆記,在尋找某本時恐怕是很難馬上想起。這個時候你需要透過新增便利貼或紙膠帶來做個標記。我推薦給參考過的部分貼上便利貼。這樣做的話,即使合上了筆記本,日後翻閱時也能想起“我之前參考過這個內容”,因為參考過一次的筆記,很有可能需要再拿出來參考第二次、第三次。
10、#將檢索數字化#
想把讀書筆記管理得更完美,可以使用電腦製作讀書筆記的索引資料。使用電腦的話,即使資料裡有一萬個書名,只要點選查詢“書名中有’金融’一詞的書”,就可以馬上找到。這個技巧再加上前面介紹的便利貼、紙膠帶等記號,就算再過幾十年也能讓你輕鬆找到想要參考的內容。在筆記本里輸入索引資料時,輸入的資訊依次是“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型別”“書名”“作者”“出版社”六項。不管想看哪本,都可以在這套資料中找到。
四、讓讀書體驗充實的小技巧
trong>1,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
讀古典名著或內容較難的書籍時,要注意先抓住軟肋。所謂“軟肋”就是入門書或解說版。有人說精編版不夠正宗。話雖如此,難道說想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就要先去學俄語嗎?讀書不應該有禁忌。所以,如果書裡的內容太難,實在看不進去,倒不如退一步,看看這些版本:漫畫版、解說版、圖解版、精編版、講演錄……
2,把書堆成山,讀書不再難
把書買回家,先堆在“一字板書架”上,書架上還有其他正在閱讀的書。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同時閱讀多本書。除了未讀書的書山以外,還有一座“未做筆記書”的書山。雖然比作“山”,但其實不足十本,可以在缺乏工作熱情的時候拿出來寫幾頁讀書筆記,以此來轉換心情。
3,把名著放在枕邊
經典名著是不朽的,值得閱讀。而讀名著的竅門只有一個,“等這本書變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讀”。你可以把名著帶去旅行,或是帶到地鐵裡看,讓自己在潛意識裡習慣這本書;也可以事先讀一讀精編版或解說版,這些都不影響原著的魅力。
4, 在幾本書之間切換閱讀
一時間段閱讀必本不同領域的書,以應對看膩了某本書的情況。這樣,讀到一本非常不好讀的書,也可以透過換書來轉換心情,輕鬆地渡過閱讀難關。
5,名言要貼在顯眼處
遇到讓你深受感動的某句話時,就應該一字不差地記在讀書筆記裡。還可以把這句話影印下來,用透明膠帶貼在桌上,筆記本的封面、資料夾等收納用品的表面也都是適合貼名言的好地方。你想把名言貼在手機背面、膝上型電腦上也可以,把文字貼在這麼顯眼的地方是很需要勇氣的,我相信,這樣做一定會更有效果。
6,讀後感從摘抄開始
寫讀後感的時候,先摘抄一段文字再寫評論會比較容易下筆。寫文章時遭遇了瓶頸,可以嘗試先把喜歡的文章抄寫下來。在抄寫的同時,想寫的東西就會從腦中不斷湧出。有位作家說過,“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僅可以增加說服力,還更容易組織文章,會讓下筆更流暢。
7,書與筆記交叉使用
在做完讀書筆記以後直接影印一兩張,把影印好的讀書筆記夾在讀完的書中,這樣每次抽取這本書後都可以直接參考讀書筆記。如果在影印件上標好筆記編號,甚至可以在參考影印件的同時找到讀書筆記的原件,進行整體、全面的參考。既然有時候看了讀書筆記會想再看看原書,那麼自然有時候看過原書後又會想看讀書筆記。就這樣,我們可以交叉使用書與筆記,讓讀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
8,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
書架一定要分出如下幾個區域:
①愛讀之書一角:我把讀起來最方便、取放書最容易的位置留給了喜歡的書。
②廢棄書一角:與愛讀之書一角相對的這片區域是最偏僻、最底端的空間。放在這個區域裡的書不久以後就要被扔掉或是賣給舊書店了。
規劃出這三個地方,就可以省去很多整理的時間,無論是書還是讀書筆記都能得到更頻繁的運用,讀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
3 # 小蘭愛攝影
想達到領略這本書的精髓,最起碼讀三遍,第一遍是瀏覽,基本知道書的內容第二遍是細讀,知道書的情節,還要分析書的內容。第三遍是精讀,把整個的故事串聯下來,分析故事中內容的一些感情,人物性格等等。得其精髓!其實想通徹這本書還要可以加讀的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4 # 小江先森
閱讀一本書,假如是經典,我覺得還是慢慢看比較好,不能太過功利的僅僅是瞭解!而當僅是快速閱讀時,講究的就是效率了。最先要看的就是這本書的目錄,透過快速的閱覽書的目錄,能比較快速清楚的瞭解書籍所要表達的層次變化,對於那些緊緊以一條主線發展的書籍,是比較好的方法。
看完目錄就能大致瞭解此書的結構了,一般來說,小說類的是比較容易閱讀的,只需要揀選大事件,牢牢把握住書籍的大事件也是一門學問哦。對於時間啊,配角啊這些可有可無的,可以快速略過。看完後花一定時間想想自己想到了什麼,可以隨便想,天馬行空一般有利於緊記小說的主要思想,也可以快速形成自己的看法。
而有些是獨立的內容集合成一本書的,對於這類書籍,還是以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或者故事為主,畢竟精力有限,清楚就行了!
這些大抵就是我的一些看書方法了,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
5 # 星星3019
看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
其次看目錄,瞭解作者寫大致內容。
然後看序言,作者對這本書的看法。
最後看後記等等。
-
6 # 嶽芳玲
你要想快速讀出一本書的精髓,其實也不難,只不過這“精髓”的東西你想快速的消化就有點難度了。
給你介紹兩種方法。
一種是自己快速的讀,用自己的理解去闡釋書中的內容。
二是自己不用去讀,你可以搜尋那篇文章的精華,將那些大師們總結出來的東西理解了,那本書的精髓,你自然就學到了。不過你要想研究出自己的東西,那還得去讀原著。
-
7 # 河南輝縣金河小屯g雙
我跟你透漏一下我小時候經常去新華書店偷知識的經驗:到了新華書店,先找自己感興趣的書擺放類欄目的書架,然後在書架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名,——(然後開啟書本看目錄,在目錄中找自己感興趣的目錄中的頁碼數,然後就把那關鍵的幾頁大概的看一下,記住其中的關鍵的知識,這樣,一本書的精華就免費的成了自己的了)。
——我小時候很多的知識都是這樣得來的,有時候上午進新華書店,不知不覺聽書店的工作人員習慣的催促:“選書的快點啦啊,不要的該回去了啊”等出去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就這樣經常在新華書店站著看書,一站就是大半天,要是現在的身體,真的受不了了。
-
8 # 荒野散木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美國莫提默.艾德勒寫的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我忝居講講自己心得,望不吝賜教。
如果講求快速有效的讀到閱讀精髓,基本上就是在前兩個層次上下功夫。
基礎閱讀就是我們上學時學到的略讀粗讀。
略讀的大體內容包括,1,看書名頁,看序,2,研究目錄頁,3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4讀一下出版介紹,找幾個跟主題相關的篇章來看,5,隨便翻幾頁讀但不要太多。這樣下來基本上本書的主題大概已經有了印象。
粗讀的話就是大體上從頭到尾先讀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思索,查詢。
通讀一遍後,在腦海中已經有了整體的輪廓,這本書的重要章節已經在腦海中成為了閃現點,你可以更清楚的找尋到相關部分再做詳細閱讀,這可結合略讀把重點章節把握的更準確。
這樣的話已經基本上快速瞭解到一本書的精髓了,但是如果想通徹的掌握或是把它變作你自己的知識,光做到這樣的程度還不夠。
《如何瞭解一本書》中談到,做檢視閱讀至少要回答三個問題,一,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三,作者是用怎樣的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主題的理解。
這些問題都是在你輸入書中的知識後再做的反饋輸出,也就是一定要把文中資訊點在頭腦中經過加工,思考,再線性的表達出來,而且要落實到文字,只有這樣你才算是真正的讀到這本書。
做反饋輸出,也倒逼你梳理自己的邏輯思考和線性表達,這是一個正向反饋。做讀書筆記就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可以評價作者的觀點,可以摘抄精彩的論點或表達方式獨特的句子,還可以寫此本書對自己的影響和改變等等。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要想真正的掌握一種知識,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只有多下功夫,多用心。
勤墾踏實,就是學習永遠不變的捷徑,與君共勉。
-
9 # 會飛的書
1如果你能讀一本史詩或小說,你就能讀一篇抒情詩或短篇故事.如果你能讀一本理論的書,一本歷史、哲學論述或科學理論,你就可以讀同一個領域中的一篇文章或摘要.
2.規則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只有當你在不同的書籍之間能找出區別,並且定出一些合理又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分類時,這個規則才會更簡單明白一些.
3.從一本書的書名中你能學到什麼?許多人會忽略書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要將手邊閱讀的這本書做分類是毫無必要的.
4.實用性VS.理論性作品:要讓知識變成實用,就要有操作的規則.我們一定要超越“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進而明白“如果我們想做些什麼,應該怎麼利用它”.概括來說,這也就是知與行的區別.理論性的作品是在教你這是什麼,實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認為應該做的事.
5.理論性作品的分類:照傳統的分法,理論性的作品會被分類為歷史、科學和哲學等等.
6.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教法,任何一個老師都知道這一點.因為課程與教法的不同,哲學老師會覺得以前沒有被其他哲學老師教過的學生比較好教,而科學老師卻會希望學生已經被其他科學老師有所訓練過.
7.每一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
8.第二個規則是: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一小段文字)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對於“整體內容”這件事,光是一個模糊的認知是不夠的,你必須要確切清楚地瞭解才行.只有一個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須能用幾句話,告訴你自己,或別人,這整本書在說的是什麼.(如果你要說的話太多,表示你還沒有將整體的內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樣的內容.)不要滿足於“感覺上的整體”,自己卻說不出口.如果一個閱讀者說:“我知道這本書在談什麼,但是我說不出來.”應該是連自己也騙不過的.
9.第三個規則是: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這就像是一堆磚頭,跟一棟由磚頭建造起來的房子是有區別的.一本好書,就像一棟好房子,每個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來.每個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獨立性.
10.閱讀與寫作的互惠技巧:寫作與閱讀是一體兩面的事,就像教書與被教一樣.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著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製造骨架為開始,但卻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他的目的是,用藝術的手法將骨架隱藏起來,或是說,在骨架上新增血肉.
11.第四個規則是: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這個可以列出簡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存在?或為什麼會有這件事的存在?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造成的影響是什麼?特性及特徵是、什麼?與其他類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關聯是什麼?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以上這些都是理論性的問題.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要達到某個目的,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以什麼順序?在這些條件下,什麼事是對的,或怎樣才會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會比那樣做好一些?以上這些都是實用的問題.
-
10 # 百年瞬息
讀書取到精髓永遠在於融會貫通,沒有閱歷縱使才華橫溢也難快速取得,書往往是一個人半生的能量匯聚,當你的水平比寫書的人水平高的時候,也就自然快速了,但還沒有,就無法快速,理解的大多數目錄。
-
11 # 菊之子
我認為比較正確的讀書方法是:讀一本書,最少要讀三遍。
第一遍讀書是初篩,也就是大致的瀏覽一下。
第二遍是抽骨,將最主幹的內容提煉出來,和初篩時的印象形成一個完整結構。
第三遍是填充血肉。這樣就能讀好一本書。
-
12 # 山天視考虛靜
沒有吧!快速已非易事,有效就更難!
什麼是精華精髓?一部《紅樓夢》千萬個讀者就有千萬個精髓。
慢慢地幹吧,別想啥呢捷徑!沒有的。
-
13 # 人間夜話
1先讀目錄
中學時曾有位地理老師,上課時不帶任何課本教案,全憑腦中記憶講課。我崇拜不已,偷偷去請教秘訣。老師笑說他把全書的目錄背了下來,先背下每章的大標題,再背下每章內每節的小標題,最後背下每個小標題內每段的主題。講了那麼多年課,內容早已滾瓜爛熟,上課前只需重溫一下目錄大綱,便可輕鬆上臺講課。我如獲至寶,從此用這個方法背書,果然大有進益。
2直奔主題
讀完目錄後,如果時間很趕,可以直接跳過不相關的章節,翻到最關心的內容處閱讀。用這招時要注意,有些章節可能依賴於前面幾章節的介紹,如果看到一些無法理解的內容,可以快速翻一翻前面的章節看看是否有相關解釋。
當然,如果時間不那麼緊急,建議還是完整閱讀,瞭解全貌,避免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3別看,先猜
翻開一章時,別急著閱讀。先根據標題猜測一下里面是什麼內容。如果由自己來寫,會如何組織。關於這個題目,有哪些內容是自己想知道的。帶著這些猜測快速瀏覽內容,印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相吻合的地方可以快速帶過,不吻合或者有很大差異的地方要細細著重閱讀。
4拆解內容
將文章的結構拆解出來,看看作者是透過什麼樣的結構一步步地推進,將概念介紹、定理、論點、舉例、結論幾個部分劃分出來。
概念的部分一定要細細閱讀,清晰的概念是有效閱讀的基礎。定理與論點著重看推理過程和結論。有時一個論點下會有幾個分論點,看看都是從哪些角度切入支撐總論點的,分別用了什麼例子去證明這個論點,最後看結論是什麼。
這個部分可以用各種符號、彩筆、記筆記、畫圖表等方式進行輔助。
5複述總結
每看完一章節後,嘗試複述這部分內容,總結出主要內容,再回頭印證是否與原著相符合,是否漏掉或記錯了哪些內容。
6遷移總結
完成前面5步後,閱讀的部分基本結束,要真正將閱讀成果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不要忘記最後一步:思考。
1)書中的內容,都是對的嗎?自己是否能找到相關的例子證實或者證偽。
2)如果書中內容跟自己的認知有差異,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2)作者寫的夠全面嗎?是否有遺漏?
3)哪些內容能夠直接套用?哪些內容改造後可以用?
4)是否有現在無法理解的內容,需要進一步查詢其他資料?
回覆列表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所以如果你想要快速的獲得一本書的精髓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想要更快的獲得,就要耐得住性子,這個慢,就是快。
讀一本書,你要先看他的前言,導讀,瞭解書本創作的年代,背景,以及作者當時的情況。
接下來就是讀書了,邊讀書,邊思考,為什麼?順手做一些筆記,記錄自己的心得,然後再看看其他人對這些地方的評價,多對比對比自己和他們,這樣就有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