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雁形目1
-
2 # 談成琬
宋朝第四位皇帝——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曆和議”。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第一位皇后
早在劉太后生前,趙禎與太后之間就已存在極大的衝突,尤其是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趙禎明顯地感到太后的專橫。
趙禎喜歡的姑娘被許給別人後,太后也準備儘快為十五歲的皇帝完婚,選了幾個有身份的少女進宮,作為皇后候選人,當時趙禎一眼就相中了張氏。本來皇帝選中誰就可以立為皇后,但趙禎的意願再次遭到太后的阻撓,在未與趙禎商量的情況下,便自作主張以張氏為才人,而冊立郭氏為皇后。
這一決定又一次使少年趙禎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進而造成此後長時間內皇帝對正宮的冷漠,也直接導致了廢后風波。
郭皇后有劉太后作靠山,她既不懂得謙讓和寬容,更是逐漸養成了驕橫自恣的性格。太后死後,她依然舊習不改,仍沿用太后時的規矩,壟斷後宮,後來,趙禎下詔,稱皇后無子,願意當道姑,特封淨妃、玉京衝妙仙師,易名淨悟,別居長寧宮。此詔一出,朝廷大譁,甚至引發了臺諫官員在皇帝寢宮門前集體進諫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郭後被廢,名義上是她長時間未能生育皇子,實際上是趙禎發洩對已故太后的不滿。
第二位皇后
曹氏,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后,祖父曹彬為北宋開國功臣。景祐元年九月冊為皇后。英宗、神宗相繼即位,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豐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歲,諡號“慈聖光獻皇后”。
曹皇后熟讀經史,善飛白書(書體之一),性情慈愛,節儉,處事謹慎又不失敢作敢為。但相貌並不特別出眾,終身未生育子女,看重美貌的宋仁宗並不欣賞她的賢德,對她不寵愛。曹皇后卻非常善於自處,張貴妃(死後諡溫成皇后)盛寵,她亦不計較。
第三位皇后
溫成皇后張氏,宋仁宗寵妃,石州軍事推官、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清河郡王堯封次女。溫成皇后專寵,飲膳供給皆逾於曹皇后,幾奪其位數矣。至和元年正月,溫成薨逝,時年三十一歲。宋仁宗悲痛不已,輟朝七日,自制輓歌詞。死後追封溫成皇后。
-
3 # kaixinwcs80
宋朝第四位皇帝是宋仁宗趙禎。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曆和議”。期間,遼國趁機以重兵壓境,逼迫宋廷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慶曆三年(1043年),趙禎任用參知政事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企圖遏止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及“三冗”現象,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在東京福寧殿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
趙禎在位期間,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史家將其統治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他善書法,尤擅飛白書。有《御製集》一百卷 。《全宋詩》錄有其詩。
宋仁宗的皇后是慈聖光獻皇后曹氏 (1016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太師曹玘的女兒。明道二年(1033年),郭後廢,詔聘入宮。景祐元年九月(1034年),冊為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其治理後宮的能力深得宋仁宗信賴。《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三》中記載,“上(宋仁宗)謂左右曰:‘宮中事,中宮主之。至於嬪御,自有品秩,未嘗預示。朕于禁中,每務肅靜,外閒未知此爾 。”
宋英宗繼位,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十三個月,也是北宋第二位垂簾聽政的太后。宋神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回覆列表
北宋第四任皇帝: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名君聖主:宋仁宗。皇后
郭皇后郭氏
曹皇后慈聖光獻皇后
張皇后張貴妃追封溫成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