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花石雜談

    英國殘存的殖民地有多少?曾經的大英帝國領土遍及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但在英帝國於1949年解體之時,雖然絕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但仍然有13塊領土沒有獨立,而是仍然以英國海外領地的身份留存了繼續由英國統治。那麼這13塊領土分別是哪呢?英國的海外領地

    在13塊領地主要是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之上的一些小島,而且人煙稀少,所以才能在二戰結束後民族獨立的大潮之中被英國保留作為殖民地。具體而言,這13個領地如下:

    安圭拉

    百慕大

    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屬維爾京群島

    開曼群島

    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直布羅陀

    蒙特塞拉特

    聖赫勒拿

    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皮特凱恩群島

    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

    阿克羅蒂裡和德凱利亞

    位於百慕大群島的聖喬治城,英屬海外領地中最大的城市之一,有1700多人

    英國的13個海外領地

    目前這些領土雖然歸英國管轄,但在法律上卻不是英國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所以沒有人會把它們的面積和人口計算進英國的總面積與總人口之中。而且現在這些領土的管轄職責在英國也基本屬於外交方面負責,當地也基本都實現了自治。

    開曼群島總理,目前英屬海外領地基本都已實現自治

    170萬不被承認的領土

    但其實在英國,名義上的海外領土還有一塊,而且面積高達170萬平方公里,只是這塊領土沒有別國承認。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但17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可不是小數字啊,怎麼英國主張沒人承認還沒有引發過國際爭端呢?

    英屬南極領地

    因為這塊領土是位於南極洲,叫做“英屬南極領地”。英國最早在1908年宣稱對南極地區的一塊領土擁有主權,並派出了駐軍。但在二戰結束之後,有許多國家都開始對南極洲提出了領土要求,因此國際社會在1961年通過了《南極條約》,其中明確規定任何國家不得在南極洲提出領土要求,因此在南極洲的領土要求都是不合法的,而英國自己也批准了這個條約。

    但儘管如此,英國在國內還是宣稱自己對南極洲的一個地區擁有主權,同時宣稱在南極擁有領土的還有阿根廷、智利、法國、挪威、紐西蘭和澳洲。而英國的南極領地在領土上和阿根廷及智利所主張的南極領土有重合,因此這兩個國家不承認這塊土地屬於英國。而另外幾個國家因為也想瓜分南極,所以承認這裡屬於英國領土。但除此之外的其它所有國家都不承認那塊領土屬於英國。

    所以總體上這就是英國在英帝國解體之後,在海外保留的14塊殖民地。

  • 2 # 世界真的很大

    如今,英國已經沒有了殖民地,只有14個海外領地。這些領地中,有的無人居住,有的只供科學家和軍事人員逗留,有的有自治權,有的甚至印發自己的貨幣,但是他們的外交與國防,都在英國。

    在鼎盛時期,英國是地球上最大的帝國,佔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圖,有50多個殖民地國家。這些殖民地為大英帝國提供了無盡財富,不但極大地支撐了英國的經濟,也為英國和其他列強的競爭提供了財力、武器和人力,使其能獲得更多的資源。

    這種情況持續了100年左右。到一戰爆發前的1914年,英國的50多個殖民地國家,還剩下38個,包括加拿大、澳洲、斯里蘭卡、埃及、緬甸、印度、紐西蘭、愛爾蘭、烏干達、奈及利亞等國。

    一戰結束到1950年代,是殖民地國家獨立的高峰。尤其是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的實施,上述許多自治領成為獨立國家有了法理上的保證。他們中的許多國家,只是英聯邦成員國,而不再是殖民地。

    1983年和2003年,只剩下少部分未獨立的島嶼或地區,更名為“不列顛海外領地”。到2014年,這些“海外領地”也只剩下14個,如加勒比地區的安圭拉島、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島、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直布羅陀和英屬南極領地等等。

  • 3 # 王不宇與周老師

    嚴格說起來,已經不能叫做殖民地了。但是,英國現在還擁有14個海外領地。

    這些領土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尚未獨立。被佔領的這些英國海外領土是自治的,英國只保留他們的對外關係和保護他們的責任。

    英國海外領土的人口總數約為25萬人,總面積為173萬平方公里。按照其面積的從大到下順序,我們來介紹一下這14個海外領地:

    1.英屬南極領土-170萬平方公里

    英屬南極領土是英國管轄下的南極部分。它在地理上是14個英國海外領土中最大的,面積為170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包括三個地區,這些地區在1962年之前作為福克蘭群島的一部分獨立管理。這裡被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的土地以紀念女王。英屬南極領土由英國南極調查局維護的研究站的工作人員居住。英國對該領土的管轄受到過阿根廷和智利的爭議,他們也提出了索賠要求。

    2.福克蘭群島-1.2萬平方公里

    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海岸以東的南大西洋。這些島嶼佔地1.2萬平方公里,包括東福克蘭群島和西福克蘭群島以及其他幾個較小的島嶼。福克蘭群島擁有自治制度,英國提供國防和維護對外關係。雖然英國在1833年聲稱對這些島嶼擁有所有權,但阿根廷也表示保留了對這些島嶼的所有權。福克蘭群島擁有約3000名居民,其中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福克蘭群島人。福克蘭人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英國公民。總督代表英國政府在島上行使行政權力。

    3.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1萬平方公里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位於南大西洋。荒涼的島嶼包括南喬治亞島和其他幾個被稱為南桑威奇群島的島嶼。 總面積為1萬平方公里,南喬治亞島是該島嶼中最大的島嶼。這些島嶼沒有常住人口,目前的居民是英國政府官員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支援人員。該領土成立於1985年,之前曾作為福克蘭群島的一部分管理。阿根廷還在1927年和1938年宣稱這些島嶼是他們的。

    4.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430平方公里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是盧卡亞群島的一組島嶼。這些島嶼以旅遊業和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而聞名。面積為430平方公里,這些島嶼的居民總人口超過31000人,其中大多數居住在凱科斯群島的普魯登西亞群島。這些島嶼在公元500年首次由泰諾人居住。由島長任命總督來管理島上事務。該領土於1976年8月30日通過了憲法,並於8月30日每年慶祝憲法日,作為國定假日。

    剩下的10個海外領地及其地理位置和麵積如下:

    5、聖赫勒拿、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在南大西洋,420平方公里;

    6、開曼群島,在加勒比海,264平方公里;

    7、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在地中海,255平方公里;

    8、英屬維爾京群島,在加勒比海,153平方公里;

    9、蒙特塞拉特,在加勒比海,101平方公里;

    10、安圭拉,在加勒比海,91平方公里;

    11、波多黎各和加拿大黑貂角島之間的百慕大,在北大西洋,54平方公里;

    12、英屬印度洋領地,在印度洋,46平方公里;

    13、皮特凱恩群島,在太平洋,43平方公里;

    14、直布羅陀伊比利亞半島,在歐洲大陸,6.5平方公里。

  • 4 # 澹奕

    1981年,英國正式透過決議將“英國海外殖民地”改名為“英國海外屬地”,用來代指大英帝國瓦解以後殘存分佈世界各地的14塊領地。

    這14塊領地的主權歸屬於英國,卻並不屬於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建制之內。英國的海外領地主要分佈於大西洋與加勒比海兩個地方。

    曾經的大英帝國是人類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帝國,領地面積幾乎佔據了整個陸地的四分之一,遍佈世界各個大洲,所以也被稱作“日不落帝國”。兩次世界大戰以後大英帝國雖然土崩瓦解,但是仍舊有殘餘的輝煌——英國海外領地。

    如今的英國海外領地大多都是小型的島嶼地區,但在世界上擁有重要地位。比如英屬開曼群島是世界上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聖赫勒拿島是一代梟雄拿破崙的葬身之地;直布羅陀是西方地中海的咽喉,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這14塊地區,包括加勒比海的安圭拉、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與蒙特塞拉特6塊;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百慕大、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地中海上的塞普勒斯英屬地區;印度洋上的印度洋領地——著名的迪戈加西亞,也被稱作印度洋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雖然被稱作“英國海外領地”,不過英國女王並非所有海外領地的元首,這些英國海外領地的人都有共同的身份——英國海外領地公民。而英國與這些地區都沒有外交關係,海外領地的外交事務都設立在倫敦的外交與聯邦事務部全權處置。

    除此以外,英國宣稱在南極洲也有一塊巨大領地,但是並不被世界各國承認。對於各個領地的實際管轄也各不相同,比如英屬印度洋領地,也就是著名的迪戈加西亞,實際被美國使用著。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來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僅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侵略過。從人口數量來看:大英帝國統治著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要知道當時中國也只有大約4億人口,無疑大英帝國是那個年代人口絕對數和佔全球人口的佔比最大的。從生產力來看: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以一國的工業產值佔據世界工業總產值的40%,帶領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與此同時以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標誌,英國率先開始推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全球自由貿易。英鎊是當時的國際通行貨幣,英國壟斷著貨幣發行權、貿易結算權和金融交易權,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從軍力上看:英國擁有當時傲視全球的海軍,控制著國際貿易航線的所有關鍵節點——從東方的香港、新加坡到非洲的好望角無不處在英國的控制之下。從對世界的影響力來看:儘管在此之前的蒙古帝國在疆域上幾乎能與大英帝國抗衡,但說到底蒙古帝國的影響力所及只限於亞歐大陸。大英帝國率先建立了世上最早的近現代自由貿易體系和憲政體制,銀行、股票等近現代金融工具也是從英國向全球擴散的,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英鎊也是那個年代的國際通用貨幣。工業革命使英國以一國之力創造出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0%以上。這一時期英國湧現出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麥克斯韋,莎士比亞以來最傑出的文學家狄更斯,自由主義政策的先鋒格萊斯頓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頓,可謂人才濟濟。英國首相帕默斯頓為此在1865年留下遺言:“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洲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華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充套件”——全世界沒任何一塊土地不被英國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手段納入到全球體系中。在此之前即使像蒙古帝國這樣疆域遼闊的帝國也未能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張到全球;即使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早期殖民者儘管開闢了新航路,也未能將自己的影響力投射到全世界。

    事實上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英國其實並不算是一個大國,只是因為在人類社會向工業化時代轉型的過程中佔盡先機才得以取得跨越式發展。英國崛起的制勝法寶在於技術和制度的創新,然而當完成工業化轉型後新興的美、德、俄、法、日等國就對英國的經濟和軍事霸權構成極大的威脅。當人類社會處於由農業文明時代向工業文明轉型的時期決定一國國力的首要因素不是由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構成的體量,而是技術和體制的創新。誰能抓住時機變革創新,誰就能抓住歷史的發展機遇,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英國恰恰是因為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才得以崛起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問題是當人類社會已整體過渡到較為平穩的工業化時代後決定各國國力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創新,而是體量了——這是因為在相對平穩的社會狀態下技術和體制的創新是有瓶頸的,很難再像時代轉型時期那樣突飛猛進;而那些體量龐大的國家即使在生產技術上和英國有一定差距,也完全可以質量不夠數量湊,從而形成規模效應。隨著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崛起成為世界霸主,這時的英國實際已失去引領世界變革潮流的創新精神。恰恰相反這時英國資本家有時還會出於一己私利而阻擾技術進步——舉一個較為淺顯的例子:如果你有一部手機,這時又有新款手機問世了,那麼到底要不要購買新款呢?作為個人行為你可以選擇購買新款,這樣你可以享受到最新款的優質技術;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購買,這樣可以省錢。但作為國家如果留戀於已成熟的技術和制度,而不能有所改革創新就會陷入到《大秦帝國》中甘龍、杜摯所說的“沒百倍之利不變成法”的境地。而那些發展相對滯後的國家在改革創新方面的阻力相對較小——如果自己原本一無所有,自然在改革過程中也不會失去什麼,這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日趨保守的英國資產階級為維持壟斷地位而對新技術的排斥使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被後起的美、德兩國相繼趕上並超過,到19世紀80年代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第一名的位置被美國取代,20世紀初英國又被德國反超而屈居第三。儘管英國是一戰戰勝國,但到1918年一戰結束時英國已損失了1/3的國民財富和300萬青壯年勞動力,與此同時還欠下美國大量債務。為償還這些債務英國開始徵收苛捐雜稅和濫發紙幣。這一時期各英屬殖民地都掀起了獨立運動的高潮: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要求英國政府給予更多的自治許可權,印度則在聖雄甘地領導下展開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時的愛爾蘭人同樣沒閒著:事實上早在一戰尚未結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發了反英的“復活節起義”,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領導人甚至試圖同德國合作,這令英國政府驚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絕在英國下議院任職的愛爾蘭共和派議員在都柏林通過了國家獨立宣言、組建了愛爾蘭議會,隨即以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名義要求英軍立即撤出愛爾蘭。剛經歷完一戰的英國國力大不如前,儘管英國政府仍對愛爾蘭獨立運動進行了鎮壓,但很快陷入愛爾蘭軍民的游擊戰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國政府被迫簽訂英國——愛爾蘭條約:愛爾蘭南部26郡脫離英國的直接統治,成立愛爾蘭自由邦,成為和加拿大、澳洲一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自治領。與此同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要求分離成為獨立國家的傾向日益強烈,以致於英國政府為避免大英帝國的解體而在1931年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賦予自治領獨立解決對外對內政策、交換外交使節和簽訂國防協定等權利,自治領由此成為與英國同為平等成員的英聯邦國家。1931年英國又透過建立英鎊區加強了英聯邦內部的經濟聯絡。1932年7~8月在渥太華召開的英國自治領經濟會議上籤訂了實行特惠關稅率制度的協定:在英聯邦內實行特惠關稅,對外則提高關稅,防止外國商品低稅滲透英國的市場範圍。

    當英國看起來出現復興跡象時隨著納粹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崛起英國被捲入破壞力驚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說一戰已大幅重創削弱了英國的世界霸權,那麼二戰則使英國的世界霸權徹底崩潰:除了戰爭直接導致的人口傷亡和經濟損失外,英國經濟在戰時管理制度下產生了超過200萬失業人口。隨著1944年7月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誕生英國在世界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為美國所取代。1945年11月剛從二戰中走出的倫敦人齊聚在碼頭上圍觀一艘從巴西駛來的貨輪,因為貨輪上裝載著倫敦人早已久違了的香蕉,昔日聲威赫赫的大英帝國已窮得吃不上香蕉了。1947年已是二戰結束的第二個年頭,但英國仍在執行戰時管理制度——每家每戶的水電供應都是有限的,人們用來洗臉的水甚至剛剛蓋住盆底。這年的元旦倫敦的一瓶威士忌酒賣到了8英鎊以上,而且還是供不應求。曾經風光無限的英鎊已經失去了活力,已淪為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進行輸血。英國為進行戰爭欠下了鉅額債務,這讓英國不堪重負。倫敦城內乃至整個英國到處都是戰爭造成的殘垣斷壁。在戰爭過程中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白人自治領趁機要求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利,英國為獲得自治領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援不得不與之妥協,到二戰結束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白人自治領已成為實質上獨立的國家。1947年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有“大英帝國CROWN上的寶石”之稱的印度也步自治領的後塵掀起了獨立浪潮。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的英國自治無力阻擾印度的獨立,可在撤離之前英國仍試圖在印度獨立之後仍儘可能維持自己在南亞的利益存在,為此有必要遏制獨立後的印度的發展勢頭,而英國使用的手段就是印巴分治——英國在從印度次大陸撤離之前提出了《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根據宗教信仰的差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建國,次日印度也宣佈獨立。

    由於印度的示範作用很快在英國的殖民地掀起獨立運動的高潮:鄰近印度的緬甸和錫蘭(今斯里蘭卡)緊隨其後宣佈獨立。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佈獨立。1957年3月6日迦納成為黑非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由此開啟了非洲國家邁向獨立之路的程序:1960年10月1日奈及利亞獨立;1961年4月27日獅子山獨立;1962年10月9日烏干達獨立;1963年12月12日肯亞獨立;1965年2月18日甘比亞獨立;1968年3月模里西斯獨立;1976年6月29日塞昔耳獨立。1981年英國正式透過決議將“英國海外殖民地”改名為“英國海外屬地”,至此英國不再以殖民地稱呼其海外領地。如今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福克蘭群島、直布羅陀、蒙特賽拉特島、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及其附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南極領地十四個海外領地,總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602.2萬。這些領地遍佈各洲各洋,控扼國際能源、貿易和軍事戰略的關鍵節點,這使英國依然擁有在全球範圍內遠距離投送兵力和物資補給的能力——事實上英阿馬島戰爭就證明了這點。英國與這些地區都沒有外交關係,海外領地的外交事務都設立在倫敦的外交與聯邦事務部全權處置。

    安圭拉位於東加勒比海背風群島的北端,面積約96平方公里,人口在14000左右,首府是瓦利,法定貨幣為東加勒比元。1650年安圭拉成為英國殖民地。1967年2月安圭拉獲得擁有自治權的“聯絡邦”地位,但外交和防務仍由英政府掌管。1969年2月安圭拉單方面宣佈獨立併成立共和國。3月英軍佔領該島後將其置於英國總督的直接管轄之下。1982年4月起由英國女王任命的總督負責安圭拉的外事、防務和內部治安,其他事務則與行政委員會協商。

    百慕大位於北大西洋,距離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距離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面積71.7平方公里,人口在65000左右。百慕大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在英格蘭和蘇格蘭透過《1707年聯合法案》組成統一的聯合王國之前一、兩個世紀這裡就已是英格蘭的殖民地了。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英屬印度洋領地包括總數達2300個大大小小的熱帶島嶼,島嶼總土地面積約60平方公里。島上無常住居民,只駐紮著3500名英、美兩國的軍人。英國與美國在島上合作建立軍事基地:上世紀60年代英國逐漸從印度洋撤出軍事力量,印度洋中部的由60多個小島組成的迭戈加西亞環礁成為英國保留在印度洋上的一處屬地,即使如此英國仍感覺到僅憑藉自身力量難以完全控制這一地區,於是開始允許美國在迭戈加西亞建設海軍通訊站。之後美英當局將島上的人口全部遷移到模里西斯和塞昔耳,目前島上人口全部是軍事人員和相關輔助人員。島上建有海軍艦隊的中繼補給站和軍用機場,英、美兩國憑藉島上的基地可以監視和控制印度洋海域的一切風吹草動,因此這裡被譽為印度洋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英屬維京群島位於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間、背風群島的北端,距波多黎各東海岸100公里,面積約為153平方公里,人口在3.1萬左右。島上原住民為印第安人。1493年哥倫布抵達該島。1672年英屬維京群島被英國兼併。

    開曼群島是美洲西加勒比群島的一部分由大開曼、小開曼和開曼布拉克3個島嶼組成,面積264平方公里,人口在61000左右。1503年5月10日哥倫布在他對新大陸的第四次探險時發現了開曼群島並將其命名為龜島,直到1586年到達該島的英國Nautilus法蘭西斯·德瑞克才開始使用“開曼群島”這一名稱。1670年開曼群島與牙買加一起成為英國殖民地,歸牙買加總督管轄。1962年牙買加獨立後開曼群島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如今的開曼群島是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和“避稅天堂”,也是世界著名的潛水勝地、旅遊度假聖地,金融和旅遊業是其主要經濟來源。

    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海岸以東的南大西洋,面積1.2萬平方公里,人口在3400左右。1764年法華人率先在島上建立居民點。1765年第一批英國移民在島上定居者,但在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1771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回福克蘭群島。1774年英國因經濟原因撤出該島,但並未放棄對其主權的要求。1820年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的阿根廷宣稱從西班牙人手中繼承了對該島的主權並將其命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1982年4月2日-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該島主權曾爆發馬島戰爭。

    直布羅陀是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港口城市,面積約6.543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4400人。然而就是這一彈丸之地卻創造了大約14億美元的GDP總量,人均GDP也高達40878美元。1704年英、荷聯軍攻佔直布羅陀並在這裡建立軍事要塞。英國在佔領直布羅陀後驅逐了當地的西班牙人,開始從英國本土招徠移民充實當地人口,一部分義大利人和海峽對岸的摩洛哥人也湧入了直布羅陀,這樣一來西班牙裔在直布羅陀逐漸不再佔有人口數量優勢。1830年直布羅陀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主要海軍基地。1909年英國在直布羅陀與西班牙本土之間的中立地帶修築軍事基地和機場並設柵欄,形成了現今的邊界。由於這裡扼守地中海進出大西洋的咽喉要地,對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和全球貿易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因此英國始終對其保持著高度的控制。

    蒙特賽拉特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的背風群島西部,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約0.5萬,主要是黑人,首府為普利茅斯。

    皮特凱恩群島位於太平洋中南部、波利尼西亞群島東南部,是一個由4座島嶼組成的南太平洋群島,其中只有第二大島嶼皮特凱恩島有人定居。該群島也是英國在太平洋地區所剩下的最後一塊海外領地。

    聖赫勒拿島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離非洲西岸195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口在6000左右。這裡是拿破崙最終的流放葬身之地。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位於南大西洋,總面積為1萬平方公里,南喬治亞島是該島嶼中最大的島嶼。這些島嶼沒有常住人口,目前的居民是英國政府官員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支援人員。該領土成立於1985年,之前曾作為福克蘭群島的一部分管理。阿根廷曾在1927年和1938年宣稱這些島嶼是他們的。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是盧卡亞群島的一組島嶼,以旅遊業和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而聞名,面積為430平方公里,島上的居民總人口超過31000人,其中大多數居住在凱科斯群島的普魯登西亞群島。這些島嶼在公元500年首次由泰諾人居住。由島長任命總督來管理島上事務。該領土於1976年8月30日通過了憲法,此後每年的8月30日島上居民都會慶祝憲法日。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基地區是兩個位於地中海東部島嶼塞普勒斯上的英國特殊屬地——與其他國家的海外基地大都採用與當地政府合作或租借場地的方式不同的是:這裡的土地主權是屬於英國所有,因此屬於英國的海外領地。1960年塞普勒斯獨立時英國保留了對這兩處軍事基地的主權。

    英國宣稱在南極洲擁有一塊麵積達170萬平方公里的海外領地。這裡在1962年之前作為福克蘭群島的一部分獨立管理。這裡被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的土地以紀念女王。英屬南極領地由英國南極調查局維護的研究站的工作人員居住。英國對該領土的管轄受到阿根廷和智利的爭議。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澳洲、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紐西蘭、挪威、南非、蘇聯、英國、美國達成《南極條約》:確認南極地區屬於人類的共同財產,任何國家不得在此保留軍事力量。此後英國撤出了在南極的軍事力量。1983年6月8日中國也加入了該條約。目前國際上並不承認英國對南極領地的主權。

  • 6 # 陸棄

    作為曾經是地球上最為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現在也淪落到“老佛爺”修園子花費大量金錢,而海軍卻因為缺乏經費造成艦艇維護不利的情況。

    但是畢竟還是瘦死的駱駝,英國在很多方面的技術還是世界一流,還擁有十四快海外的殘存殖民地。但是到了現代社會不能稱為海外殖民地而稱為海外領土,這些海外領土面積高達170多萬公里,卻僅有25萬,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縣的人口多。

    而且最大的一塊海外領土有100多萬平方公里卻存在巨大爭議,因為這塊領土位於南極。搞笑的是英國自己簽訂了《南極條約》規定:南極大陸的土地不屬於地球任何國家。英國等於是主動放棄了南極的領土,而發現一些沒有簽訂的條約的南美國家開始公開聲稱南極大路上的某塊領土屬於它,英國又反悔了,聲稱南極的一百多萬公里的領土又屬於英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栗子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