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訊素
-
2 # 銀河淘玉
所謂稱霸世界的蒙古帝國。本質上僅僅是超大型的原始部落。成吉斯汗本人是軍事天才,從而使他的部落超級膨脹。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毫無建樹。軍事勝利消滅了原部落首領後,只是將部落首領的位子換成了自己的子弟功臥。而這些部落首領下又封建一些次級小部落。這樣的所謂帝國分離才是常態。其政令範圍僅僅取決於首領個人的權威。老首領一死,自然是樹倒猢猻散
-
3 # 小哥點讀
在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時代,一個帝國所能掌控領地的極限在六百萬平方公里左右,超出部分是難以長時間掌控的,太過龐大的領土必然會導致分裂。主體民族人數太少,逐漸被當地人所同化。
先上影片,3D沙盤演示,如果不想看文字的話!
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臨淮關。1344年春天,鳳陽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蝗災和瘟疫,不到半月,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繼餓死病死。朱元璋為了活命在皇覺寺出家為僧。 1345年大範圍饑荒,17歲的朱元璋離開寺院開始流浪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淮陽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 朱元璋三年艱苦的流浪塑造了他堅毅果敢、謹慎多疑的性格。1351年元朝徵15萬農民修黃河大堤,1351年4月,北方白蓮教會的成員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潁上縣聚集3000人計劃起義,不料走漏了風聲,韓山童不幸被捕犧牲,劉福通帶殘餘起義軍逃回老家界首,並發動數萬黃河民工起義,攻打阜陽西南的潁州城,潁州元朝守將赫廝、赤禿率領的元軍和捲髮碧眼的阿速人不戰自潰死傷過半,赫廝率領殘部逃至上蔡。劉福通連續攻破固始,羅山、正陽、確山,舞陽、葉縣等地,之後起義軍攻打上蔡,赫廝戰死,元朝大驚。1351年9月,劉福通揮師南進,攻佔整個豫南,擁兵10餘萬。劉福通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烽火,短短數月各地紛紛響應,都以紅巾軍為號。1351年8月徐壽輝、彭瑩玉等人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發動起義,並一舉攻破羅田縣,1351年9月,徐壽輝攻打蘄春和黃州,一舉擊敗元朝威順王寬撤不花,10月攻佔浠水,徐壽輝重用鄒普勝、倪文俊、明玉珍和陳友諒,並在浠水率先稱帝建立天完政權。1351 年秋,芝麻李、彭大、趙均用等八人,在蕭縣起兵,擁兵數萬,之後芝麻李攻打徐州,並把周圍各縣全部佔領,大量黃河民工加入,芝麻的李隊伍暴增到10餘萬。1352年1月11日, 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在定遠起兵,數萬百姓響應。1351 年冬,脫脫的弟弟也先帖木兒率10萬元軍攻打上蔡,上蔡失守,紅巾軍早期發起人之一韓咬兒被殺,也先帖木兒順勢南下攻佔汝南,劉福通夜襲元軍斬殺鞏卜班,也先帖木兒率殘軍退至項城。
1352年1月劉福通派部下進入南陽盆地,攻克鄧州和南陽。1352年2月27日,郭子興攻下鳳陽。此時郭子興的部下湯和託人給兒時的夥伴朱元璋帶信,讓他來鳳陽參加義軍。朱元璋猶豫不定,恰在此時,謀反的信件洩露,於是被迫離開皇覺寺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朱元璋作戰勇敢並且胸懷大度,樂於分享戰果,得到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把養女嫁給了朱元璋,自此朱元璋開掛人生開始了。
1352年3月也先帖木兒率領30萬元軍攻破汝南,同時南陽也被元軍收復,之後也先帖木兒將大軍駐紮在汝南沙河整整一個月。一天晚上劉福通試探性夜襲,也先帖木兒軍營大亂,也先帖木兒丟下億萬計的糧草輜重僅帶幾萬散兵逃到開封。至此劉福通卓越戰績穩住的全國義軍的陣腳,並且隊伍增至20多萬。
1352年2至3月,徐壽輝以黃岡浠水為中心,派出幾十萬大軍攻陷(漢陽、陽新、安陸、仙桃、九江、宜春、高安、衡陽、鄱陽、徽州、信州,荊門,荊州,岳陽)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分地區。徐壽輝軍隊紀律嚴明,以紅巾軍天完政權為號,隊伍迅速擴充套件到百萬人。
元朝屢次鎮壓失敗,元右丞相脫脫改變策略,脫脫調集各省軍隊,分東西兩路大軍攻擊義軍兩翼。1352年秋,脫脫率重兵攻陷徐州,徐州慘遭屠城,芝麻李被殺,彭大、趙均用率領殘部南下投奔郭子興。於此同時西部的元軍攻入南陽盆地,南陽地區全部收復,之後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率部向東攻佔信陽、羅山、汝南等地,察罕帖木兒官升汝寧府達魯花赤,劉福通被迫向西攻取亳州等大片領地。1353年西路元軍主力越過南陽盆地順勢攻打荊襄各地,天完政權早期合夥人彭瑩玉戰死,長江中游的元軍配合主力將徐壽輝各部趕出江西,江西義軍退守到湖南江西交界的羅霄山一帶的山區。同年元軍攻陷了都城浠水,天完政權地盤盡失,徐壽輝退守大別山紫雲山一帶繼續抵抗。
1353上半年,鳳陽城郭子興與孫德崖的派系爭鬥愈演愈烈,郭子興被孫德崖擒拿,險些被殺,朱元璋救回郭子興。朱元璋見鳳陽城諸將爭權奪利,決定離開自己開創新局面。1353年6月中旬,朱元璋帶領湯和等人回到老家,朱元璋的發小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人和同村鄉鄰紛紛前來投效。很快募兵700多人返回鳳陽,郭子興十分高興。鳳陽城各位義軍領袖貪圖名利和享受,半年不出城。朱元璋隨後挑選徐達、湯和、周德興、郭英等眾位老鄉離開鳳陽前往定遠謀求發展。途中招募4000名士兵,隨後朱元璋攻打大橫山元軍營地,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2萬精壯漢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攻打滁州,進軍路上朱元璋遇見李善長,二人一見如故,成為朱元璋的參謀,並掌管軍隊的物資供應,深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2萬5000人一舉拿下滁州。
1353年張士誠起兵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地,1354年,張士誠在高郵稱王建國,國號大周。元朝剛打殘稱帝建國的徐壽輝,又冒出來個稱王建國的張士誠,元朝不能忍,脫脫率百萬元軍從北面進攻張士誠,並抽調長江中游主力前往支援。1354年冬,張士誠節節敗退,所有軍隊退至高郵城,脫脫把高郵團團圍住。張士誠派使者向脫脫投降,脫脫不許,鐵了心要攻下高郵後屠城。正當此時,脫脫遭朝中奸臣算計,一紙詔書把他就地解職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賜死。圍攻高郵的百萬大軍群龍無首一時星散,張士誠乘機擊潰了元軍。
1355年2月,劉福通迎回韓山童之子韓林兒,在亳州正式建立宋政權,1355年6月,劉福通派遣南北兩路大軍攻城略地,趙明達率領北軍一路攻取登封、汝州、洛陽,然後大軍渡過黃河直逼沁陽,整個元朝北方為之震動。南路軍攻取了六安、安豐、合肥等地。元政府感到非常不安,從汝南調回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回防北方,同時答失八都魯等人離開荊襄北上馳援,徐壽輝乘機再次奪取了荊州武昌漢陽襄陽等地。察罕帖木兒在沁陽大敗趙明達,趙明達率殘部渡河和劉福通會合。北上的答失八都魯大軍在長葛遭遇劉福通主力,答失八都魯被劉福通擊敗,之後向東敗退,1355年12月,答失八都魯攻破太康。1356年3月,答失八都魯圍攻亳州,劉福通率軍馳援,再次擊敗答失八都魯,劉福通大軍追至泰康,答失八都魯大敗,之後退守開封轉攻為守。
北方劉福通和張士誠節節勝利之際,1355年徐壽輝各部開始轉守為攻,陳友諒有勇有謀,一路攻城略地,受到徐壽輝重用,1355年至1356年徐壽輝大軍攻取了湖北江西湖南大片土地,陳友諒在軍中建立極高威望,並委任陳友諒為元帥,陳友諒坐鎮黃州。與此同時東部的張士誠在1355年渡過長江攻取常熟,1356年初攻陷蘇州,並將都城遷至蘇州,然後繼續擴佔土地,富庶的江浙地區盡落張士誠之手。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大肆攻打江南元軍的時候,1356年2月朱元璋乘機攻打和縣,此時常遇春正在和縣乘亂搶劫,常遇春聽說朱元璋仗義豪俠便投靠朱元璋,朱元璋非常看不起這個強盜,但是常遇春身材魁梧體魄健壯,說話忠懇,且陽剛之氣側漏,朱元璋便留下了他,朱元璋佔領和縣後,巢湖水軍千隻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縣慕名歸附朱元璋。之後朱元璋率領大軍乘船渡江攻打採石磯並佔領當塗縣,朱元璋一鼓作氣順江而下進攻南京,攻城3天后陳兆先率領3萬6千人歸降,之後順勢攻破鎮江,與東部張士誠相鄰。張士誠有甲士數十萬,兵力和領土數倍於朱元璋,朱元璋乘張士誠無暇顧及西部,奪取了張士誠唾手可得之地,張士誠很不爽,朱元璋派遣楊憲向張士誠表達友好,張士誠扣押楊憲,並派遣水軍進攻鎮江,徐達領軍迎敵, 一舉挫敗張士誠的大軍。朱元璋隨即派徐達、湯和二將順江攻打常州。張士誠派兵援救,徐達、湯和斬殺張士誠兩員大將,常州落入朱元璋之手。張士誠大驚,於是放回楊憲,請求議和。張士誠對元朝和朱元璋兩面討好,並且每年透過京杭大運河向北方元政府源源不斷輸送大量糧食。朱元璋和張士誠都無法兼併對方,形成穩固對峙。至此元末起義軍四大主要陣營形成。
1356年10月,趙君用吃光了鳳陽城的糧食之後,終於肯動動屁股了,他率軍攻取了淮安。此時徐壽輝的部下反叛,1357年9月陳友諒平定了徐壽輝部的內亂。1357年張士誠的威脅暫時消除,朱元璋分兵數路向南攻打元朝,攻克了長興、寧國、江陰、徽州、池州等大片地區,朱元璋的領土得到極大擴充,並且擁有精兵甲士近10萬。1356年9月,劉福通策劃北伐,分兵三路,西路軍率先出發,1356年9月3日,李武、崔德率西路軍大敗元軍,攻克陝州,隨後攻破天險潼關,元軍猛烈反抗,潼關反覆易手,元軍收復了陝州,西路軍主力被圍困在潼關內,元軍企圖在潼關內吃掉西路軍。西路軍孤軍深入,打不起這樣的消耗戰,於是返回攻打陝州,察罕帖木兒渡過黃河馳援陝州,西路軍有被全殲的危險,西路軍被察罕帖木兒的元軍主力追殺,損失慘重,西路軍被迫北渡黃河,攻取了平陸和運城。
1357年2月休整後的西路軍繞過元軍主力,向南攻入武關,隨後一路攻破商州、藍田直逼西安城。西安守將王思誠一面加固城防一面向察罕帖木兒求援。察罕帖木兒進入潼關配合西安守軍,一舉擊敗西路軍。李武、崔德率殘軍退到漢中。1357年2月,毛貴率領東路軍從淮安出發開始北伐,毛貴北上攻打連雲港,遭到元軍圍攻,毛貴於是率大軍由連雲港出海,1357年2月27日登陸膠州,3月12日攻克萊州,3月26日攻佔重鎮青州和淄博,東路軍聲勢浩大,元朝名將董摶霄從淮河流域出兵前往山東濟南圍堵毛貴。1357年夏天,劉福通率中路大軍攻開啟封,固守開封的答失八都魯再次戰敗,開封失守,答失八都魯退回黃河北岸,不久憂鬱而死。1357年9月,關先生等諸將率領中路軍主力翻越太行山攻入山西,一路攻城拔寨,直逼太原。元朝抽調關中的察罕帖木兒去太原支援,中路軍被擊敗,退入太行山休整。1357年10月劉福通派遣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馳援西路軍,並攻佔了鳳翔等地,察罕帖木兒從太原引兵馳援關中,西路軍再度戰敗,退入四川。修整之後,這支紅巾軍再次進入陝西,向西北攻取秦州、隴西、隴縣,之後圍攻鳳翔。在鳳翔城下遭到察罕帖木兒的大軍的反包圍,西路軍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伏屍百里,幾乎全軍覆沒。察罕帖木兒擊敗西路軍後,率主力出潼關,攻佔了洛陽。
1358年2月,毛貴率軍攻打濟南,董摶霄向北敗撤,毛貴追擊到河北南皮,擊敗董摶霄大軍,並將董摶霄斬殺。至此東路軍佔領山東全境,毛貴是北方紅巾軍中少有的軍政雙優的人才,他苦心經營山東,山東成為北方紅巾軍穩固的根據地。1358年春,毛貴率東路軍攻入河北,毛貴一路北上抵達元大都,元軍主力全部回防大都,中路軍壓力驟減,關先生乘機攻取河東地區、並再次攻佔太原,之後繼續向北攻取大同等山西大部分地區。毛貴在大都郊外和元軍主力決戰,毛貴戰敗,東路軍實力大損,退回山東。元軍主力掉頭進入山西攻打中路軍。1358年5月1日,元軍攻克太原,中路軍退守高平,1358年6月13日元軍在高平再次擊敗中路軍,中路軍掉頭北上再次攻克太原。1358年9月,關先生率中路軍衝下太行山攻打保定,攻城不破,此時毛貴正在山東回血。1358年10月,中路軍再次攻破大同,之後繼續北上攻破興和,1358年12月9日,攻克元朝上都開平城,焚燬了宏偉奢華的宮殿。上都城是元王朝在塞外的政治中心,上都的陷落,蒙古貴族膽戰心驚,正考慮著是否回草原接著放牧。中路軍在上都呆了七天,轉向東進,攻破全寧,焚燬元魯王府。
1359年1月13日,攻破遼陽,殺掉總管呂震。元順帝派遣也先忽都為總兵大將軍,率軍進攻遼陽。也先忽都抵達遼陽後發現這幫孤軍深入的瘋子,正在日日修理兵械,餵馬刷馬,好像一時半會兒是賴著不走了,這幫惡狠狠的傢伙顯然不是戰略撤退的潰兵,也先忽都立即心涼了半截,他的大軍不久便不戰而潰。隨後中路軍以遼陽為根據地,佔領整個遼東半島,成為一顆孤立無援的釘子穩穩的釘在元軍後方。
回到南方,正當劉福通北伐之際,1358年年初,陳友諒開始大舉攻城掠地,陳友諒率軍攻陷安慶,與常遇春隔江相望。4月,陳友諒破南昌、高安。5月攻取吉安、撫州,9月,攻破贛州,11月,破汀州,至此陳友諒幾乎佔領整個江西,於此同時天完政權創始人之一的明玉珍率部沿長江攻打重慶,隨後進入四川盆地,佔領整個川蜀地區。同年朱元璋大軍南下,常遇春攻克衢州、胡大海攻取麗水,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極大地擴大了自己的地盤,至此朱元璋擁兵15萬,與張士誠陳友諒東西相鄰。
南方元軍實力遠不及北方,劉福通各部要和元軍最精銳的主力正面硬剛才能生存,整個元末農民起義前期,劉福通是抵抗元朝的中堅力量。南方此時格局已定,我們把目光移至北方,劉福通北伐的成果很快被元軍逆轉。1358年,元軍攻破菏澤,切斷了宋政權與山東的聯絡。宋政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元軍一鼓作氣,攻打淮安,淮安失守後,趙君用逃到山東投奔毛貴,毛貴北伐元大都失敗後經過回血,勢力仍然不可小覷,毛貴在北伐之前曾是趙君用的部下,趙君用這個貪圖享樂蟄伏鳳陽淮安幾百年不挪屁股的陰險齷齪玩意兒竟然設計把毛貴給殺了。1359年,毛貴的老鄉續繼祖在遼陽聽說毛貴被殺,立即從海上乘船趕回山東,攻殺趙君用,為毛貴報仇。山東紅巾軍自此一蹶不振,出現內亂相互征伐。1359年5月,察罕帖木兒移軍虎牢,分兵多路,包圍開封。1359年8月,元軍擊敗劉福通主力,攻破開封,劉福通的實力遭到重創,淮北土地盡失,劉福通逃到安豐,元軍俘獲韓林兒妻子及紅巾軍各級官員5000人、家屬數萬人。至此,元末四大主要陣營中最為強勢的劉福通兵敗。
1359年12月,陳友諒在九江稱王。1360年陳友諒向西攻佔了湖南大部地區,向南打到廣東北部,之後向東沿長江攻佔了朱元璋的池州、採石等地,陳友諒以為南京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採石稱帝,國號漢。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南京,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朱元璋採取劉基的策略,避免兩線作戰,誘敵深入,製造戰機各個擊破。 1360年6月23日朱元璋設計將陳友諒的主力引誘到南京郊外,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雙方在南京城西北的龍灣展開惡戰,陳友諒100餘艘鉅艦誤入淺灘擱淺,2萬士兵和擱淺的100餘艘鉅艦均被朱元璋俘獲,被殺和落水淹死計程車兵無數。陳友諒大敗,乘小船逃回九江。陳友諒攻打南京失敗後,內部出現動盪,朱元璋乘機攻打安慶,守將於光、歐普祥投降,之後朱元璋向南攻佔了上饒等地。1361年上半年,陳友諒的派猛將張定邊再次攻陷安慶。1361年夏,察罕帖木兒向山東紅巾軍發起總攻,此時的山東義軍一盤散沙,元軍經過一年的圍攻,整個山東陷落,山東無數英雄豪傑陣亡,而遼東的中路軍攻打高麗時失利,隨後被元軍反撲,中路軍全軍覆沒,北方紅巾軍自此再無勢力反抗。1361年8月,朱元璋親自率軍攻打安慶,俞通海、趙德勝大敗陳友諒的安慶水軍,安慶失守,隨後朱元璋大軍沿長江而上直逼九江。陳友諒連夜率軍退至武昌,九江陷落。1362年,朱元璋沿長江攻佔蘄春,黃州。向南攻取了南昌、撫州、吉安、贛州,宜春等地,各地守軍紛紛投降,朱元璋收編了大量陳友諒的軍隊,實力大大增強。而陳友諒開始在湖北湖南厲兵秣馬打造鉅艦等待時機。
1363年2月初,張士誠派遣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等到朱元璋率軍趕到時,劉福通已經被呂珍殺死。此時陳友諒認為時機已到,1363年4月初,陳友諒帶上家屬百官,率領幾百艘樓船,號稱60萬大軍水陸並進,直撲南昌。南昌處在贛江下游的贛北平原,南昌對陳友諒來說極其重要,只有攻克南昌控制鄱陽湖,以鄱陽湖為水軍基地,以南昌為後勤補給點,打通湖南至江西的陸上糧草通道,水陸兩條糧草通道,保證鄱陽湖水軍的糧草供應,才能可攻可守。陳友諒對堅船利炮極其崇拜,他的巨型戰艦高10餘米,有3到4層,船頂喊話船底聽不到聲音,船上設有走馬棚,能兩棲作戰,部分戰艦包裹鐵皮,並且所有戰艦塗成紅色,延綿百里的紅色艦隊極其壯觀。陳友諒的艦隊裝備了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火槍和燃燒彈,中國戰爭歷史上第一次湧現瞭如此多的新式火器。
陳友諒的大軍在1363年4月11日抵達南昌城外,大軍登陸之後將南昌圍得水洩不通。然而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雖然平時貪圖吃喝享樂,但是大敵當前時終於再次展現他的天才軍事能力。陳友諒猛烈圍攻南昌85天,始終攻城不破。1363年7月6日,朱元璋統兵20萬,乘船從南京水陸並用向南昌進發,7月16日,朱元璋抵達湖口,並在涇江口和南湖嘴分兵駐守,之後進入鄱陽湖,陳友諒聽聞朱元璋大軍已經進入鄱陽湖後,便停止圍攻南昌,率艦隊向鄱陽湖水域進發。隨後朱元璋大軍抵達松門,再次分兵駐守昌都,朱元璋大軍由松門進入寬廣的鄱陽湖水域。1363年7月20日,兩軍在鄱陽湖中的康郎山附近遭遇。
陳友諒命令所有鉅艦連城一片,展開10餘里。朱元璋將艦船分為20隊,陳友諒有的各式火器朱元璋也都有,朱元璋的艦隊中最大的戰船,是1360年在南京繳獲陳友諒的船,其餘的都是巢湖水師的漁船以及部分海船,當朱元璋將士們親眼看見陳友諒的艦隊時一片哀嘆,這還打個毛!朱元璋作為將領自然不能洩氣,隨後他告知將士們,巨舟首尾連線,不利進退,可破也!7月21日早上,徐達身先士卒,率主力艦隊主動衝向敵軍,雙方遠距離用火炮等火器相互轟擊,再近一點就用弓弩弓箭互射,當雙方戰艦臉貼臉時徐達率領將士攻上一艘戰艦,在船上短兵格鬥,雙方先鋒第一次交手,陳友諒的先鋒就損失1500人,一艘鉅艦被徐達俘獲。陳友諒見到徐達的戰艦弱小,於是派遣幾十艘鉅艦展開一個寬廣的正面用火炮轟擊徐達的小船,徐達撤退,並將陳友諒的艦隊引至俞通海的伏擊圈,俞通海等陳友諒的艦隊抵達射程範圍之後用火炮猛烈轟擊,俞通海先手優勢讓陳友諒先鋒艦隊接連受損,陳友諒的先鋒部隊開始撤退,俞通海乘風追擊,陳友諒的先鋒艦隊損失過半,死傷慘重,之後雙方陷入對峙。隨後不久陳友諒的猛將張定邊率領他的旗艦和兩艘副艦悄悄出營,朱元璋以為這三艘戰艦是在普通巡視,然而並非如此,張定邊直接向朱元璋的旗艦方向衝過來,朱元璋驚呆了,朱元璋的前鋒艦隊根本不明白這三艘戰艦的來意,張定邊用火炮轟開朱元璋的前鋒戰艦,逼向朱元璋的旗艦,朱元璋的各位將領此時終於看明白了,立即有30多艘戰艦向張定邊合圍過來,張定邊並沒有撤退的意思,他有勇有謀,親自到船頭指揮左右兩艘副艦,利用樓船的噸位優勢橫衝直撞,目標直指朱元璋。朱元璋掉轉船頭開始撤退,慌亂中朱元璋的旗艦擱淺了,動彈不得,眼看老朱就要被俘,各位將領遠水解不了近渴,乾著急也沒辦法,常遇春的戰船距離朱元璋的旗艦不遠,他快速向朱元璋靠攏,此時常遇春發現了站在船頭的張定邊,立即上弦拉弓,一箭射中張定邊,主將中箭,張定邊的三艘戰艦立即開始撤退,碾壓著周圍的小船,竟然毫髮無損的撤出朱元璋的陣營。到傍晚時分雙方鳴金收兵,戰鬥告一段落,一天的激戰,雙方不分勝負,陳友諒20餘艘艦船被燒燬,朱元璋的損失也旗鼓相當。
7月22日,朱元璋親自率領水師出戰。但是陳友諒巨大的戰艦連成一片,展開一個長達10裡的寬廣正面,朱元璋的三支前鋒戰隊均被陳友諒擊敗,陳友諒順勢派出一隻艦隊從南部攻擊朱元璋的側翼,陳友諒的策略效果極其明顯,朱元璋大軍幾乎就要潰敗了,千鈞一髮之際,朱元璋手持寶劍站在旗艦船頭,以旗艦為基準,比我老朱的船還靠後的立斬,但是仍然無法阻止大軍敗撤,此時丁普朗請命願做先鋒前去迎敵。丁普朗率艦隊衝出大營,哪裡人多去哪裡,極其勇猛,然而無法與陳友諒的水軍抗衡,丁普朗被砍掉腦袋,全軍覆沒。丁普朗的衝鋒只是拖延了時間,朱元璋的水軍還是在不斷敗退,此時郭興建議用火攻,朱元璋認為可行,但是沒風無法實施,儘管如此朱元璋還是準備了7艘快船,船上裝滿火藥和木頭。朱元璋苦苦支撐損失慘重,陳友諒長城一般的艦隊步步緊逼,如此攻勢,到日落時分陳友諒便可大獲全勝。當天下午,湖面東北風起,朱元璋立即命令點燃火船,風急火烈衝向陳友諒的艦隊,大火迅速蔓延。朱元璋見大火燃起,乘勢全軍出擊,湖面瞬間亂成一團,陳友諒大敗,幾百艘戰艦折損一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以及大將陳普略都被燒死。撤退之後陳友諒聚集殘軍,鼓舞將士準備來日再戰。
7月23日,陳友諒主動出擊,陳友諒看準朱元璋的旗艦展開猛攻。朱元璋採用蜂群戰術,利用小船的機動性和陳友諒周旋一整天,陳友諒損失多艘戰艦,到傍晚時分陳友諒鳴金收兵。7月24日陳友諒退守渚溪,朱元璋移軍左蠡。此時朱元璋大軍士氣高漲,而陳友諒軍心動搖,出現大量逃兵。兩軍對峙一個月,陳友諒糧草耗盡軍心渙散,於是率軍從渚溪撤退,朱元璋派遣10萬水軍追擊。陳友諒抵達湖口時,遭到南湖嘴守軍的攻擊,並且擋住了陳友諒退路,陳友諒全力反擊才勉強突圍進入長江,但是此時朱元璋的大軍趕到,陳友諒向東敗退,在涇江口附近,再次遭到朱元璋駐軍的圍堵,陳友諒的軍隊在長江上被包圍。陳友諒親自登上船頭指揮戰鬥,然而不幸的是被亂箭射中了腦袋,陳友諒慘敗,不久便死去,5萬餘人被俘,張定邊帶著陳友諒的屍體突圍撤回武昌。至此,歷時36天的鄱陽湖之戰,以朱元璋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2019年1月3日更新)
自從察罕帖木兒被山東義軍刺殺後,中原地區的元軍便失去了頂樑柱。張士誠趁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之際,向北攻佔了淮北大片土地,領土得到極大擴張,張士誠錢多糧多,擁有精兵甲士數十萬,1363年9月,張士誠自立為吳王,並停止向元朝供應糧食。鄱陽湖水戰之後,張定邊在武昌擁立幼主陳理為帝。1364年1月1日,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自從鄱陽湖水戰結束之後,朱元璋大軍一直圍困武昌城,張定邊堅守武昌已經4個多月,1364年2月朱元璋從南京再次領兵攻打武昌,朱元璋來勢洶洶,陳理的猛將張必先從岳陽前往武昌馳援,大軍駐守洪山。常遇春率領大軍主動出擊,一舉擊敗張必先,並將他擒獲,武昌城被朱元璋大軍重重包圍,朱元璋派人勸降,由於陳理年幼,並且武昌已經失去了所有外援,張定邊被迫獻城出降,送出幼主之後,張定邊率領一支軍隊冒死突圍,抵達荊襄之間,張定邊自知已經無力迴天,但是又不願投降朱元璋,於是勸說將士們解甲歸田,張定邊帶著妻兒改名換姓終歸故里,活到90多歲得以善終。陳理投降後,陳友諒的所有領地全部併入朱元璋。朱元璋善待了年幼的陳理,封陳理為歸德侯,之後率大軍返回南京。
1365年10月,朱元璋率領大軍進攻張士誠,徐達領兵先後攻佔了泰州、南通,之後包圍了高郵,張士誠派水軍從長江逆流而上,馳援高郵。朱元璋親自率軍擊退了張士誠的水軍,之後徐達攻克了高郵和興化。朱元璋大軍趁勢向北進攻,一舉拿下淮安、徐州、宿州等地,張士誠的江北之地全部落入朱元璋之手。1366年9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率領20萬精兵圍攻湖州,同時派遣李文忠進攻杭州,華雲龍進攻嘉興,配合主力牽制張士誠湖州南北的兵力。湖州守將呂珍頑強抵抗,雙方陷入苦戰,呂珍孤立無援,之後大敗,湖州剩餘的6萬東吳精兵全部投降徐達。隨後華雲龍攻破嘉興。1366年年底,杭州守將謝五投降,自此蘇州成為一座孤城。隨後朱元璋大軍合力圍攻蘇州,朱元璋在蘇州城外築牆圍城,用回回炮日夜轟擊,並且打造了大量的三層木塔樓,高過城牆,在木塔樓上用弓弩、火銃向城內射擊。城內一片恐慌,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張士誠拒絕。張士誠率軍屢次突圍,均被打敗。1367年7月,張士誠耗盡城中的糧草,又不肯搜刮老百姓,於是率領1萬餘人再次突圍,常遇春在閶門大敗張士誠,1萬精兵全軍覆沒,張士誠落水差點淹死。1367年9月,徐達對蘇州展開猛烈總攻,張士誠無法抵擋,蘇州陷落,張士誠展開巷戰,直至被俘,東吳政權就此滅亡。
隨後,朱元璋派遣湯和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方國珍投降。長江以南的兩廣、貴州和福建、以及川蜀地區雖然還處在割據狀態,但是,此時朱元璋兵力強盛,士氣高昂,整個南方再無對手,只有中原地區王保保勢力最強,但是元朝內部一直處在無休止的權利鬥爭中,李思齊張良弼王保保等諸位將各懷鬼胎,元順帝極難調動,只要有誰不聽使喚,元順帝就命令諸將討伐,導致元軍內部征伐不斷,最後元順帝忍無可忍,終於在1367年10月,下詔收回所有兵權,任命皇太子為大撫軍院執掌所有兵馬,這一決策導致實力最強還算聽話的王保保兵權被削,王保保很氣憤,退據晉城,隨後攻佔太原,王保保將太原所有元朝命官全部殺掉,王寶寶與元政府正式鬧掰。
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發動北伐,朱元璋確立了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總綱領,釋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討元檄文,北方人民群情激動兩股戰戰磨刀霍霍,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統領25萬主力精兵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攻打山東。同時派遣湯和、胡廷瑞討伐福建的陳友定。北伐大軍在山東攻城略地,元軍節節敗退,元順帝立即下詔命陝西行省左丞相禿魯統領張良弼、李思齊等各部軍隊駐守潼關,命令脫列伯、孔興等將領出潼關協助山東元軍,李思齊張良弼等諸位將領都不奉命。山東很快被徐達常遇春佔領。此時南方大軍水陸並進直逼福州,陳友定無法抵擋湯和的攻勢,在南平被湯和俘獲,之後押往南京,被朱元璋處死。1368年正月初4,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封開國元勳加官進爵,封李善長為南韓公、徐達為魏國公、常遇春為鄭國公、李文忠為曹國公、馮勝為宋國公、湯和為信國公,胡大海為越國公、馮國用為郢國公、戰死的丁德興為濟國公。
1368年正月,皇太子命令關保接替王保保駐守臨汾,王保保抗命不尊。1368年2月,元順帝削除王保保的爵位,令命禿魯、李思齊討伐王保保。隨後徐達常遇春率大軍渡過黃河進入河南。李思齊、張良弼見明軍壓境,便停止討伐王寶寶,李思齊和張良弼駐守渭南。隨後徐達常遇春大軍直逼洛陽,元梁王阿魯溫集中了5萬兵力在洛水北岸佈陣。常遇春率軍瞬速渡過洛水,元軍潰敗,阿魯溫被俘後投降。李思齊、張良弼於是派使者勸說王保保一起抵抗明軍,王保保不予理睬。1368年3月,元朝大臣紛紛上書,請求安撫王保保,讓他帶兵抵抗,元順帝不許。隨後徐達常遇春攻打潼關,李思齊、張良弼前往支援,明軍一舉擊敗元軍,張良弼大營被焚燬,損失慘重,李思齊丟下所有糧草輜重率軍退至鳳翔,潼關落入明軍之手。與此同時,南方明軍攻佔了廣東廣西海南貴州等地。1368年4月徐達常遇春留下一支軍隊扼守潼關,率領主力掉頭向河北進發,明軍在河北大舉攻城略地,元軍毫無反抗之力。1368年7月明軍逼近元大都,元順帝驚慌失措,立即下詔恢復王保保的官爵,命令出兵勤王。1368年7月26日,王保保率軍前往太原駐守。2天后,7月28日,元順帝及皇太子離開元大都,逃往魯王城。1368年8月2日,明軍進入元大都,至此元朝結束了在中原的統治。
(後續影片正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