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旅行

    平菇栽培技術平菇,學名:pleurotus ostreatus (jacd .:fr)kummer,英文名:Oyster mushroom.主要種有兩個,分別是糙皮側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紫孢側耳(美味側耳)(pleurotus sapidus)隸屬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人工栽培的平菇有糙皮側耳,它是側耳屬的代表種。平菇肉肥質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廣大群眾喜歡的一種菇類。 一、主要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徵 平菇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大部分組成,子實體由菌蓋和菌柄組成,為可食用部分。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側生。 糙皮側耳:子實體大菌蓋重疊,呈覆瓦狀叢生,極少數單生,菌蓋肉質直徑4~20釐米,呈貝殼狀、扇狀或扁球狀,菌柄短側生或偏生。 紫孢側耳,子實體多叢生,菌蓋直徑3~16釐米,呈扇形或腎形,菌柄長2~5釐米。 (二)營養特性 1、碳源 主料以棉籽皮、玉米芯、玉米秸、稻草、麥秸、豆秸等農作物秸稈。這些秸稈應選擇新鮮、潔淨、乾燥、無蟲、無雨淋、無黴變的。稻草、麥秸截成6釐米的小段,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用粉碎機粉碎後過直徑15毫米篩孔。 2、氮源 輔料以麥麩、玉米麵、豆餅粉,要求新鮮、潔淨、乾燥、不結塊、無蟲、無異味、不黴變。 3、礦質元素 拌料用井水或自來水,在濱海地區及黑龍港流域也可用礦化度不大於13.8‰的淺層地下水。 (三)環境條件 1、溫度 平菇是廣溫變溫結實性食用菌,糙皮側耳和紫孢側耳,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4~27℃,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風尾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6℃~28℃,子實體形成最適溫度為20℃~24℃。 2、溼度 平菇為喜溼性真菌,菌絲生長階段,基料內含水量在60%~65%為宜,空氣相對溼度要求在70%左右,子實體發育階段,空氣相對溼度要求在80%~90%之間。 3、空氣 平菇是好氣性菌類,生長髮育階段都需要新鮮空氣,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要求不十分嚴格,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能促進菌絲生長。子實體生長髮育對CO2卻很敏感,菇房內 CO2濃度超過0.1%時,子實體就會形成畸形菇。 4、光線 平菇為喜光性真菌。菌絲生長不需要光,子實體形成與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5、酸鹼度(pH值) 平菇喜歡偏酸性環境,以pH5.5~6.5最為適宜。 二、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 (一)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過磷酸鈣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麥秸48%,棉籽皮40%,餅粉(棉籽餅粉、豆餅粉、花生餅粉、芝麻餅粉)4%~5%,草木灰1%~2%,過磷酸鈣1%,尿素0.3%~0.5%,石灰2%~3%。 配方三: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餅粉4%~5%,過磷酸鈣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配方四:花生殼或花生蔓或兩種混合59%,棉籽皮30%,棉籽餅粉3%~4%,過磷酸鈣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二)配料與發酵 1、配料 以上各組配方可按料水比1:1.3~1.5加水拌料,調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積發酵 選向陽地勢高燥地方,培養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達65% ~70%。拌勻後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圓形堆,有利升溫發酵;料量大,可堆成長條形堆。因麥秸等有彈性應壓實,其他應根據情況壓實。然後用直徑2~3釐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離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氣。為通氣良好,鋪料時底部放兩根竹杆,上面兩側打孔時與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後撒出底部竹杆,然後覆蓋塑膠薄膜保溫、保溼使之發酵。經1~3天料溫升至50-60℃,經24小時翻堆一次。翻堆時要注意將外層料翻入料內,內層翻到外層,上層翻到下層,下層翻到上層,內外上下調整位置,以便保持溫度一致,承受壓力一致,有利菌絲生長均勻、整齊,再按原法堆好。當溫度再次升至50℃~60℃,經24小時發酵完畢,料發好後質地柔軟酥鬆,用手一拉即斷,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3、裝袋接種 (1)塑膠袋規格與裝料量:氣溫低時宜用長而寬塑膠筒,裝料量相對大,裝料袋應以寬20釐米,長40-45釐米為宜,裝乾料0.7~0.8公斤。 (2)菌種量:保證菌絲純正無雜菌,菌絲生長旺盛,菌齡不可過長,菌種量以10% ~15%。菌種量大,菌絲生長優勢大,栽培容易成功。兩端袋口菌種量宜大,有利菌絲生長取得表面優勢,一般裝袋接種採用層播,可三層培養料四層菌種。 4、發菌管理 (1)要控制溫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溫度低,可南北兩行並列為一排,每排間留50釐米走道,可堆5~15層,其他季節要單行排列,層數宜少。溫度高也可井字形堆疊3~5層。 (2)控制適宜菌絲生長溫度。在室內或室外畦栽與棚栽都要控制適宜溫度,培養室溫或畦溫為20℃~23℃適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溫控制22℃~25℃為好,短時間內不應超過28℃,最高不超過30℃。較低溫度發菌不僅成功率高,也有利於高產。在適宜溫度、溼度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經20~30天菌絲可長滿培養料。 (3)培養室內空氣相對溼度不宜過大,初期不超過60%,因為如果空氣相對溼度大易發生雜菌,後期可相應增加空氣相對溼度,達60%~70%為宜。 (4)培養期間結合溫、溼度情況進行通風,每天2~3次,溫度高、溼度大時,應增加通風次數和延長時間,堆放數量大也應注意通風。 (5)菌絲體適宜弱光下生長,黑暗條件也可,光線強反而不利於生長。 (6)翻堆並及時檢查雜菌,發現有點片狀雜菌發生,應予以揀出及時進行防治。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將塑膠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10以上的濃石灰水或火鹼溶液塗抹,菌袋雜菌發生嚴重,應淘汰。 (7)培養室一定要保持環境衛生。 5、出菇管理 (1)催菇要降低溫度,增加晝夜溫差10℃~20℃為宜,增加空氣相對溼度並加強通風換氣,增加光線,從而促進形成子實體原基。 (2)促進幼菇迅速生長,此時控制空氣相對溼度為85% ~95%,並供給充足氧氣和低濃度CO2的新鮮空氣和較強的光線。 (3)子實體發育過程中5個時期的管理: ①紐結期:不能往料上噴水,塑膠袋上出現白色或黃白色突起有黃豆粒—蠶豆粒大,使塑膠膜與料面形成縫隙,進入新鮮空氣,使之開口催蕾,有利菌絲紐結現蕾。 ②桑椹期(菌蕾期):在紐結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突起,促使原基多分化,料面上不能噴水,加強通風換氣。 ③珊瑚期:原基伸長了,菇蕾佈滿料面出現菌蓋分化,不等長的原基、菌柄,此時料面可以噴水,幼菇最怕風吹失水。 ④伸長期:菌柄粗,頂端出現蘭灰色、扁球狀,可分清菌柄、菌蓋。每天料面噴水3~4次,促使子實體敦實肥厚,以提高單朵重量。此時必須注意溫度、溼度、光線及通風量等幾個因素的影響。 ⑤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長,菌蓋加速生長。 初期:蓋色深、深灰色、蓋半球形、中部隆起、邊緣向下; 中期:菌蓋展開、中間下凹、邊緣平展、淺灰色,採收在中期合適; 後期:蓋邊緣上起波浪狀、淺白黃灰色,大量散發孢子。 三、常見問題分析與處理 平菇在食用菌中具有生長快,抗逆性強,產量高,栽培週期短,生料栽培容易成功的特點,所以很多農戶優先選擇種植平菇來掌握生產食用菌的基本技術。但在平菇的種植中,同時會遇到很多問題。 1、平菇的發展現狀如何? 平菇是食用菌的主要產品,近年發展較快,菇農不斷增多、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正趨向於集團化、商品化的方向發展。現在平菇以鮮銷為主,大都內銷當地、各大菜市場及超市。 2、平菇開發前景怎樣? 平菇是很有發展前途的食用菌之一。平菇為腐生菌、生活力強、對纖維素和木質素分解能力強、生產工藝簡單、出菇快、週期短、成本低、產量高、見效快、可週年生產。 平菇富含蛋白質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礦物質及多糖和特有的平菇素。長期食用可增強體質,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作用,對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平菇抗雜菌,既可熟料栽培,又可生料栽培。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經濟效益好。為適應市場,採用多種培育手段,選育耐高溫、抗雜菌品種,開發適銷對路的商品菇,大平菇內銷,小平菇出口,平菇發展前景廣闊。 3、什麼時候栽種平菇好?如何獲得較高效益? (1)春季栽培用低溫型品種,裝袋發菌宜早不宜晚,頭年裝的料袋,發菌可在今年的3-4月份進行,出菇5月底即可結束,用中、高溫型品種在二月上旬、中旬開始或可在3月份開始裝袋發菌,但不得晚於3月底,可在4-6月份出菇,7月份結束。 (2)夏季栽培,利用人防、山洞、地下室栽培耐高溫型品種,一般場地不宜栽培。主要原因是盛夏季節氣溫高,雜菌汙染嚴重。再者夏季瓜果菜大量上市對平菇銷售不利,又不易儲存,加之農忙季節又難以管理。 (3)秋季栽培宜遲不宜早,一般在9月中旬開始裝袋發菌,掌握在10~11月出菇,可適當提前和推遲。 (4)冬季栽培應8月下旬開始制種,11月份裝袋發菌,此時正好利用新棉籽皮,產品可在淡季鮮銷,既滿足人們需要又可提高經濟效益。 4、有的蘑菇長得菌蓋小、薄且皺縮、菌柄長、粗且堅硬這是為什麼? 這是由於溫度高、溼度小、通風不良所引起。 5、有的菇房出現柄細長、蓋很小、形似長柄型這是為什麼? 這是由於揭膜過遲,光照不足而引起的。 6、有的菇房只長菌柄、不長菌蓋、成大腳型菇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所致。 7、有的菇房出現大面積幼菇萎縮枯死這是什麼原因? 因為通氣不良,溼度過大或過小所造成。 8、還有的菇房出現菇體生長髮育極慢,菌蓋表面長有瘤狀物或顆粒狀突起物,菌蓋僵縮,菇質硬化這是為什麼? 是由於生育期間溫度過低,通氣不良,光線不足而引起。 9、有的菇房出現,菌蓋呈現藍色,整個菇體如同潑上了藍墨水,呈藍色菇,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由於增溫方式不當,生爐火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通風不良或溫度過低,造成菇體中毒,產生變色,此時保證培養料溼度和空氣相對溼度前提下,要加強通風換氣,控制溫度和增加光照,子實體則迅速正常生長。 10、解決各種雜菌的汙染已成為目前平菇生產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1)綠黴菌、綠色木黴,菌絲體初期白色,淺變成淡綠色後變深綠色,此菌是危害平菇生長的大敵,此菌與平菇一樣喜在偏酸性基質中生長,遇高溫、高溼,空氣不新鮮時,此菌很容易產生,有時大面積突然暴發,導致栽培失敗。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培養室空氣流通,溫度、溼度要適宜,以避免發生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利用pH10以上濃石灰水或用水鹼溶液沖洗塗抹,及時除治,消滅在點片發生期。 (2)分析引起雜菌汙染的主要途徑 一是接種時原料中(棉籽皮和菌種)本身就帶雜菌,二是栽培過程中外部雜菌的侵入,因此我們在種植平菇的每個環節中應步步把關,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積極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治早、治小,確保平菇的正常生長達到優質高產。 (3)如何處理雜菌汙染問題? 栽培平菇一旦發生雜菌汙染要查明原因並及時處理,在春季栽培時突然發生大面積汙染,首先考慮培養料、配料前本身的汙染,如果雜菌在接種塊或接種眼周圍發生,要考慮菌種不純,本身帶雜菌所引起的汙染,在料面上零星出現點狀汙染要考慮後期雜菌的侵入。在平菇的發菌和管理中,要隨時注意雜菌汙染的情況,發現汙染,找出原因馬上處理,愈早愈好。當發現料面上點星或小片雜菌時要用pH10以上濃石灰水沖洗塗抹,然後再用滅過菌的刀剷除被汙染的料面,再用濃石灰水點塗周圍補上新料,點播菌種即可。並注意在低溫、通風、乾燥條件下培養。 (4)對害蟲的防治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對菇蠅防治,首先搞好菇房清潔衛生;栽培完畢及時清除廢料,並進行薰蒸消毒。對菇蟎防治,對培養料進行發酵處理或用石灰水浸泡還可誘殺;還可採用骨頭湯誘殺,取1~2公斤鮮豬骨加水8~10公斤,煮1~2小時,取東加糖0.5公斤,水50公斤浸泡麥秸或稻草後鋪或撒料面誘殺,效果挺好。 (5)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如何提高產量,減少雜菌產生,要做到: 一要保持環境衛生,栽培場周圍不養畜禽,不存放木材,不堆垃圾,更不能亂扔廢棄培養料,經常清掃,保持乾淨,被雜菌汙染的栽培物要及時運出去進行深埋。 二要定期輪作換種:利用現有栽培場地,採取輪換使用。休閒時定期滅菌,保持清潔,所用菌種隔1-2年就應更換,能以不同種類的平菇進行輪作更好。 三要選用優良菌種,抗汙染的優良平菇菌種,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爬坡力強,呈棉毛狀,分佈均勻,日生長量長度1釐米以上。注意選種工作,有條件自己選育;無條件引進對比,確定接班菌種。 四要選適齡菌種接種,用適齡菌種接種,發菌快、長勢旺,比加大接種量能更有效地防禦雜菌,低溫型平菇選30~40天菌齡的菌種接種為好,中溫型平菇則以菌齡25~35天的為好。 五要淨化培養原料。嚴格選料,使用新鮮、無黴變的培養料。購料要有計劃,自家產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準備原料儘量做到不餘不缺,年年用新料。對原料要妥善儲存,防雨、防潮、防發熱,用前要在Sunny下翻曬4~5天,栽培前一天,將用料混合。拌以1%~2%石灰水,成堆,蓋塑膠薄膜過夜,既可使料吃透水分,還有滅菌作用。 六要科學調配基質。原料堆悶過夜後,充分攪拌,測試水分和pH值。水分調到65%左右,pH值生料栽培調至7.5。生料栽培氮源不足,以豆秸粉或尿素補充,不能加麥麩和玉米麵。 七要進行最佳化管理。發菌期間避開高溫季節。栽培袋進入培養室後,及時創造最佳生長條件(室溫24℃,通氣良好,黑暗),促菌絲早發、快長。菌絲長好後,將室溫降至18℃以下,溼度提高到85%~90%。給予200勒克司以上的散射光照,保持通氣良好,同時鬆開袋口,催蕾出菇,菌菇發生後,反捲袋口,管理過程中勿碰傷子實體,採菇勿帶起培養料,將菇根、殘片等除淨。 11、平菇何時採收好及其採收方法? 適時採收是提高產量和保證商品品質的關鍵。當菌蓋充分展開,菌蓋邊緣出現波狀稍內卷時,擔孢子還未大量釋放,此時採收平菇為適宜時期。採收方法有兩種:一是成熟一叢,採收一叢;二是不管大小,料面或床面上一齊採收乾淨,此法便於管理。採收時用手握住菌柄,輕輕扭動或用小刀割去。割時茬不要留得太大,輕拿輕放,最好平放,不要堆壓,以免影響外觀降低售價。 12、平菇採收後如何加工? 採摘後把老化根去掉,按級別放置。人們喜歡吃鮮平菇,市場上多以鮮菇出售,銷售鮮菇即可裝袋出售。根據外貿需要也可加工鹽漬,加工先要分級,一般分為三級。鹽漬是為了防止腐爛,便於存放,一層蘑菇一層鹽,蘑菇每層的厚度約15釐米,鹽的厚度約5釐米,蘑菇和鹽的比例為2:1,鹽漬時間一般為15~20天。對鹽漬的容器內不要把蘑菇放滿,正常情況應離口10~15釐米,加滿飽和鹽水,使蘑菇浸泡在鹽水之中。 13、平菇加工為什麼要用開水煮,其方法如何? 水煮的目的是為了脫水、殺菌和菇體中的酶變性,穩定自身組織,使其毛管放大便於多吸收鹽水,防止腐爛。煮菇是細緻而技術性較強的工序,這道工序做的好壞,是保證商品質量的關鍵。剪下蘑菇要儘快煮,從採到煮不超過4小時,煮菇要分級煮,5釐米以下的一般煮3分鐘左右,6釐米以上的一般煮5分鐘左右。煮菇要用開水,切不可用溫水泡。煮菇的水要勤換,一鍋水煮3~4次即應換水。煮菇,一次煮得不宜多,一般為浮在水面10釐米厚為宜。當菇體變為溼暗色,菌柄無白色的生心,手摸菇柄柔軟而有彈性,菌蓋摺合不破裂而很快地恢復菇形即認為煮的適度,可撈出鍋。 14、平菇如何分級? 出口平菇一般分三級。一級菇:菌蓋直徑2.5~5釐米,菌柄長1.5~2釐米,菇形完整,色澤純正,菌蓋破裂不超過5%,無浸水,無腐爛變質;二級菇:菌蓋直徑5~8釐米,菌柄長2釐米,菇形完整,色澤純正,菌蓋破裂不超過5%,無浸水,無腐爛變質;三級菇:菌蓋直徑1.5~2釐米或8~10釐米,菌柄長短不限,但要切除老化根。菌蓋較薄,破裂較大,但無浸水,無腐爛變質。國內鮮銷分級不嚴格,菌柄長度不限。 15、平菇袋栽好處是什麼? ①可有效的控制雜菌侵染,栽培成功率高;②有利於控制溫度,保持溼度;③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靈活主動地進行移動式栽培;④充分利用空間,縮小佔地面積;⑤延長栽培期,調節淡、旺季生產,均衡市場供應。 16、平菇栽培裝料量與菌種量如何確定? 裝料量根據季節和袋的大小裝乾料量0.5~0.75公斤為宜,菌種量以10%~15%為好。 17、塑膠袋栽培平菇應如何掌握適宜的料水比? 塑膠袋具有良好保溼效能,拌料時一定要嚴格掌握好料水比。春季氣溫低,空氣溼度小,料水比1:1.3~1.4為宜。秋季氣溫高,空氣溼度大,料水比1:1.2~1.3為宜。冬季栽培料水比以1:1.3~1.4為宜,原則上講不高於1:1.5也不低於1:1.2。棉絨長的棉子皮可適當多加一些水,棉絨短的應少加一些水,手握見水珠而不下滴為宜。裝袋時,邊裝料、邊拌料、隨時翻動料堆,以防幹、溼不勻,影響菌絲生長。 18、如何防止在塑膠袋內形成子實體原基? ①不能解口過晚。②由於兩頭料面乾燥而袋內菌塊溼度較好,適於出菇,袋內原基生長將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也不可能形成正常子實體。為此可採用隔膜壓死袋內原基的辦法,以便使營養集中在兩頭出菇。 19、對平菇如何補充營養? 一般平菇在出兩茬菇後,培養料內營養已感不足,為促使多出菇,可結合噴水給予補充營養。一般可噴0.1%尿素或0.3%糖水或菇腳煮水有一定效果。 20、平菇在什麼時間裝袋與接種更為適宜? 裝袋和接種最好在早晨和上午進行或陰天雨後,不要在颳風天氣進行,目的防止菌種失水老化和空氣汙染。 21、平菇在不同季節出菇注意事項是什麼? 冬季在中午通風換氣;春季以保溼為主,在空氣溼度較大的早晚通風;夏秋季氣溫較高以降溫通風為主,以噴水通風來降溫保溼換氣,在氣溫較低的天明前通風為主。 22、平菇袋栽選擇塑膠筒有講究? 根據我們的經驗春季選擇適宜規格的塑膠筒長45~50釐米、寬20~22釐米、厚0.025~0.035釐米;秋季長40~45釐米、寬17~20釐米、厚0.025~0.035釐米,這樣做能提高產量,減少汙染。 23、如何確定河北南部、北部栽培平菇的適宜季節? 秋冬栽培比中部地區要推遲10天左右,春天栽培比中部要提前10天左右;河北北部秋季栽培平菇要比中部提前10~15天,春天栽培比中部栽培可推遲10天左右的時間。 24、平菇袋式立體栽培有何好處? 袋栽優點可充分利用空間,管理省工,栽培集中,環境條件容易調節,料中水分不易散失,個別汙染容易處理,產量高,收益大,很受菇農歡迎,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栽培方法。 25、平菇熟料栽培有何好處? 平菇屬木腐菌,適應性強,因而容易栽培成功,一般都採用生料栽培。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向立體化發展,提高日光溫室利用率,增加其效益;為減少雜菌汙染提高產量和質量;為適應週年生產平菇,採用熟料栽培。按比例稱取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攪拌均勻即可裝袋。選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膠袋,20×42cm 塑膠袋。裝袋後立即上灶常壓滅菌,100℃保持10~15小時,高壓滅菌1.5千克∕平方釐米壓力,保持1.5~2小時,待料袋冷卻至30℃以下時,進行接種,嚴格要求做好各項消毒。接種後高溫保持24-28℃發菌。發菌期要求避光、乾燥並注意發菌室通風換氣。經20~30天菌絲即可長滿培養料,松袋口,使氧氣透進袋內,加快菌絲生理成熟,然後轉入消毒乾淨的菇房或野外蔭棚出菇。 26、平菇堆積發酵栽培的優點及注意事項是什麼? 平菇培養料經堆積發酵可以改善其物理性狀,提高營養水平和消滅部分雜菌與害蟲。在拌料和堆積發酵期間注意加水方法,嚴防水分從料內流失,以免損失營養。調整含水量和pH值時注意排除料內氨味,如有氨味說明堆積料太緊,氨味沒排除掉,堆料時間不夠,最後測試培養料含水量和pH值,調整含水量為60%左右,pH8左右。春秋暖和季節堆制時間約需5~6天,氣溫較低時約需6~8天。 平菇發酵出菇在一地常年栽培產量低,必須採用輪換制,隔一年栽培為好,產量高。 27、平菇覆土能提高產量? 平菇覆土後可提高50%以上的產量。因為土壤不僅能提供水分和養分,還能起到保溼及調節溫度的作用,並透過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出菇。平菇則是菌絲長好後,原基開始分化或者出一潮菇後再覆土,通常出一、二潮菇後,把菌袋堆成菌牆抹泥或在菌牆上方抹一水溝道。在出菇前將長滿菌絲的培養料稱為菌棒,用泥壘成牆,立體牆式出菇。一層菌棒上一層泥,再放一層菌棒,如此壘十幾層,最上層抹泥,並在中間抹成小水溝,用以灌水增加和保持培養料溼度。此法要注意防止噴、澆水時將泥土濺到菇體上,以免影響食用。選用粘壤土或沙壤土,要求團粒結構好,毛細孔多,富含腐殖質,保水持水效能好的土壤。覆土是能增產、增收的一項有效措施,只要應用得當,就能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可獲得更大的效益。 28、平菇多為生料栽培,只要管理得當,就能提高產量? 平菇管理重點離不開“溫、溼、氣”三要素,在溫度管理中嚴禁一個“高”字;水分管理中切忌一個“多”字;空氣管理中牢記一個“暢”字。只要把握好溫、溼、氣,三者關係靈活應用,奪取平菇高產便十拿九穩。 29、平菇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晝夜溫差越大越有利於子實體形成? 根據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的不同,平菇分為低、中、高溫型。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在20℃以下為低溫型平菇;中溫型平菇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在20℃~24℃;高溫型平菇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在25℃以上。糙皮側耳和紫孢側耳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4℃~27℃,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為13℃~18℃;佛羅星達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3℃~27℃,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為20℃~23℃;鳳尾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6℃~28℃,子實體形成的最適溫度為20℃~24℃;平菇HP-1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姬菇發菌最適宜溫度為23℃~25℃,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為12℃~18℃。 30、平菇裝袋的質量要求是什麼? 每個栽培袋是一個單位,亦是菌絲生長的小環境,它涉及營養、溫度、水分、空氣等多種因素。拌料時決定營養、溼度與酸鹼度;裝袋時培養料松實度決定空氣量,涉及溫度。因此裝袋應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切勿大意。 ①塑膠筒裝料前或生長後插孔。裝料前可用縫紉機針於兩端距袋口6~10釐米處即裝袋時菌種層處穿孔,以利通氣。亦可在裝袋培養後菌絲生長的前端部分袋上用針插孔。雖說後者較前者費工,但比較穩妥。②塑膠袋封口。形式多樣,有用棉塞、塑膠泡沫塞、麥秸塞(麥秸經pH14石灰水浸泡12~24小時,捆成4~5釐米小捆)、對角線疊大頭針別住、對角線結紮等。近年栽培是在培養料中間打洞,將袋口塞入袋內,再用消毒的玉米軸或衛生紙塞住較好。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均應注意既防雜菌汙染,又要利於通氣。③裝料鬆緊度。裝料不可過緊,過緊通氣不良影響菌絲生長,尤其培養料溼度大,若裝得過緊,再遇上高溫極易發生雜菌,導致失敗。裝料完畢,最好中間打3~5釐米的一孔洞,中間裝入菌種,以利通氣和菌絲生長。④層播與縱向接種結合。兩端袋口菌種量宜大,有利菌絲生長取得表面優勢。中間洞內可以接入菌種,也可利用木棍菌種縱向插入培養料內,這樣可縮短髮菌日期,還可提高栽培成功率。 31、如何調控外界環境因素對平菇產量影響十分重要? 平菇生長髮育,對外界環境條件有著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並滿足其要求時,才能獲得豐收,奪取高產。溫度是平菇生長髮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環境因素之一,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因溫型的菌株出菇溫度差異顯著,不同生產季節的溫度相差明顯。生產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分門別類,採用靈活的管理措施,特別是在發菌期對料溫的有效調控。出菇期將溫度調控該品種的最適範圍,這是很重要的。水是萬物生命之源,平菇生產的成功與優質高產關鍵在於水,料內水多則含氧量少,不利菌絲生長;水少則營養分解困難,不利出菇,所以發菌期基質含水量為65%,出菇期含水量達到68%~70%,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5%~95%時,長出的菇,大而肥厚、色澤鮮豔、品質好。空氣是控制平菇菌絲長速和菇體質量的“試金石”。在發菌期和出菇期料內氧氣充足,室內空氣新鮮,菌絲體和子實體便生長旺盛、長速快、產量高、質量好。同時空氣也可對原基分化起到調控作用,對料內減少供氧有利於分期定時出菇。適宜的光照既可刺激原基分化,又可調劑菇體的色澤及產品質量。pH值是影響平菇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發菌期pH值在7~7.5時,既可滿足菌絲生長,又可抑制雜菌發生。出菇期的pH值以5.8~6.2為宜。因此綜合調節各環境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32、平菇高產栽培的產量標準是多少? 平菇高產栽培的產量標準是每1000克原料達到2000克~3000克的鮮菇產量。所謂大面積5000克鮮菇產量是達不到的。

  • 2 # 農村紅紅姐

    哈哈,道理其實很簡單,就跟種大蒜為什麼鋪稻草一樣,就是為了地裡別長那麼多的雜草,沒有雜草,蠶豆吸收的養分就足一點!

  • 3 # 一拳錘死喜洋洋

    蠶豆種植表面覆蓋秸稈,首先政府部門於2019至2025年期間在全省範圍內實施秸稈還田耕種的補貼,粉碎性秸稈覆蓋,其目的也是對於環境保護起到很大的作用,簡易環保,減少對農村的一個焚燒導致的二氧化碳增加,在就是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活性,使土壤的有機物質得到一個有效增加,也就是我們農民所說的肥料,還可減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直接覆蓋其作用也是保持土壤溫度以及溼度,讓種子更好的生長,遠遠比不上粉碎性後覆蓋的好處多。

  • 4 # 趙錢孫禮

    蠶豆種植後覆蓋秸稈我認為是以下幾點。

    一、防鳥,蠶豆種子種到地裡鳥兒,野雞會把種子找出來吃點,蓋上秸稈能防止它們。

    二、防雜草,秸稈覆蓋地面後雜草長不出來,地裡肥料浪費少了蠶豆才能長得更好。

    三、防止水土流失,保溼,還有秸稈腐了後還可以當肥料。

    當然這樣做的缺點是,害蟲會越來越多。以前我種地時是把秸稈曬乾透,然後在地裡挖出長溝,再把秸杆放進去,秸稈的上面用大土塊支住,再用細土堆起來,然後點火,內行的老農土糞堆兩三天火都不滅,因為是在土裡焚燒,也不會引發火災。這樣處理好的土我們叫農家肥,蟲卵都燒死了,這樣處理的土地只要不是災年,都能豐收!

  • 5 # 那是陽光的味道啊

    可用乾淨的麥草等,但覆蓋不宜太厚,當幼苗 60%〜70%出土、達2〜3葉時,應分2〜3次及時撤除稻杆。效果不及薄膜覆蓋,但簡單方便。作用是為了能更好的去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密度板櫃門和多層板櫃門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