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地時間4月11日,在長達接近5個小時的聽證會中,面對質疑,扎克伯格認為Facebook在本質上依然是一家科技公司。針對是否向俄羅斯政府提供資料,Facebook是否侵犯了美國人的權利,以及資料還被洩露給了哪些公司,一一作出瞭解答。
8
回覆列表
  • 1 # 贏在路上

    扎克伯克出席聽證會是一次特別好的營銷案例。

    首先扎克伯克出席聽證會西裝革履,從態度上看特別誠懇,犯錯誤就的承認,有哪個領導不犯錯的,人只有再挫折中成長,相信Facebook會越來越好。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使用者資料特別重要,當然對於洩漏使用者資料這個問題不光會發生再Facebook身上,但凡有資料資訊的公司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扎克伯克出席聽證會帶來的影響:

    第一,股價上漲4.5%,創下兩年最大的漲幅

    第二,扎克伯克與Facebook經受住了聽證會的詢問,得到和國會和聽證會的認可。

    第三,Facebook撇清了洩漏隱私的責任,成功樹立起行業壟斷巨頭應該敢於擔當的責任。

    第四,扎克伯克態度誠懇,樹立起完美Quattroporte的形象。

    第五,向全球宣告,Facebook會費無廣告版,即將到來。

    所以這次洩漏事件需要扎克伯克去聽證會解釋,也等同於給他提供了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決心,勇氣和魄力,實現完美逆轉。

    5個小時的聽證會鏖戰,扎克伯克的表現可圈可點,無論如何,對一家科技公司而言,資料洩漏都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災害。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商業社會,利益的等價交換永遠存在,Facebook對使用者隱私的保護問題,

    這正如扎克伯克再聽證會上說的手機監聽,所言,這並不是資料洩漏,這是精準的廣告營銷。

  • 2 # CEO來信

    美國國會議員們兩天10個小時的輪番詢問扎克伯格,最直接的結果可能就是刺激了Facebook的股價不降反升了,尤其是第二天在股市普遍下跌的情況下,Facebook的股價反而逆市小幅上漲。

    這可能是許多議員沒有想到的結果。

    另外,扎克伯格顯然事先有準備,在被質詢的時候非常從容淡定。幾乎是一個很完美的CEO危機公關案例了。

    經此一役,扎克伯格的形象反而更好了一些。

    這兩個結果是所有人都比較意外的。

  • 3 # 孫洪鶴

    扎克伯格Facebook資訊洩露事件出席國會聽證會,這個事對Facebook和扎克伯格個人的形象都有嚴重的影響,這次事件將成為Facebook最大的負面事件,損失將會非常大。

    美華人對個人資訊隱私方面的保護意識,那是相當的強的,如果做實了:存在侵犯美華人的權利,以及資料還被洩露,那不僅是商業的鉅額補償,更將面臨更加嚴重的律法處罰。

    但是,扎克伯格Facebook在美國,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那就是滅頂之災,即使這件事情,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能說清楚,但在美國也將失去人心:會有大量的使用者就選擇退關Facebook,如果再出現反扎克伯格Facebook的民間組織,那就更加可怕了。

    在網際網路和權益保護意識發達的美國,個人資訊及資料被洩露,那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它們把個人資訊及資料當成自己的獨立財產,你一旦洩露,它們就會認定這就是侵佔自已的獨立財權和某權,這個後果可想而知。

    我們不在乎的事情,卻是人家特別特別關注的嚴肅的事。

    扎克伯格Facebook這次不僅會影響到股價、還有失去使用者的人心、會有大量的老使用者取關、對扎克伯格本人的形象也嚴重受損,

    這次成為扎克伯格Facebook迄今為止遇到的最大麻煩:美國會也夠狠的了,在我們的邏輯中:全球排名前十大的超級平臺,至於這樣嘛,內部協調處理-警告一下就行了唄,至於這麼動真恪的嗎,讓全世界都知道這事,美華人真是太較真了,這算個啥事呀。

  • 4 # 天天美劇吧

    因為使用者資料洩漏醜聞,扎克伯格前往美國國會接受問詢了。

    這也是最近網際網路圈最大的新聞。

    這次聽證會十分壯觀,由司法委員會和商業委員會聯席舉辦,44名參議員均有出席。

    不但現場“人山人海”,而且全球都不少人上網觀看直播,因為facebook早已是不分國家地域的生活一部份。

    因為參議院作證在美國權力巨大,甚至可以罷黜總統。

    所以,這次聽證,對Facebook來說,是一次巨大的危機,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面臨超鉅額罰款和不利監管。

    但是,比起資料洩漏,美國吃瓜群眾似乎更關心扎克伯格的屁股……

    快看!馬克扎克伯格屁股底下有一個4英寸的坐墊!

    4英寸的坐墊是什麼鬼?

    為了這次答辯,扎克伯格帶上了厚厚的一疊可能被問到問題“小抄”,身高1米75的他,還在凳子上墊上了一個公文夾讓自己看上去更加“高大”。

    高不高大不敢說,但這個4英寸的坐墊成功引起了美國網友們的注意,並且網友們顯然都情緒異常的高漲亢奮。

    目前#4英寸坐墊#已經成為了眾多網站的熱門話題了

    扎克伯格需要一個坐墊

    今晚真特麼值了

    老克林貢諺語說:永遠不要相信一個在聽證會上需要坐墊的男人

    甚至還有人懷疑,那個4英寸的坐墊,其實是為了給他充電的......

    那不是坐墊,那是他的無線充電器底座啊!

    以圖為證

    這下子,美國網民更嗨嗨嗨啦

    因為此前就曾掀起過#馬克扎克伯格其實是個機器人# 的風潮。

    無線充電器底座剛好和小扎是機器人不謀而合。

    小扎為什麼會是機器人呢?

    這要從他去年10月份在講人工智慧AI時說起,當時,小扎說漏嘴爆出“驚天大秘密”——“我曾是人類”。

    美華人一直懷疑小扎是機器人,畢竟當某個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站之一、淨資產高於一整個國家、知道你那麼多隱私的時候,他怎麼能是個普通人呢?

    在這次聽證會上,小扎更是因為緊張表現的很“機器”。

    比如微笑時,表情極其僵硬。

    喝水壓驚時全程機械化。

    小扎,一個馳名全世界的科技大佬,也能緊張成這樣?

    看到這張圖片你就明白了

    心疼小扎一下下了。

  • 5 # 世界說

    美國時間4月10日和11日,臉書(Face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8700萬用戶資料洩漏一事連續兩天在華盛頓出席聽證會,接受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質詢。兩場聽證會總時長接近10小時,共有約100名兩院議員出席。在他因為使用者隱私問題而成為關注焦點時,扎克伯格也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隱私”,在場的記者拍下了他為作證做準備的筆記。其中名為“商業模式(廣告)”的部分揭露了臉書的本質:“希望臉書成為每個人都能使用的服務,必須免費,只有釋出廣告才能保持免費/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目標——幫助人們彼此連線,商業模式支援這一目標。”

    廣告投放及為這一目服務的使用者資料收集和追蹤是將臉書推上目前風口浪尖的根本原因。在兩場聽證會上,這一商業模式的運作細節、合法性、消費者知情權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使用者對於自己的資料被收集已經習以為常。這兩場聽證會重新將輿論的關注焦點回到了使用者對自己資料的掌控度這一基本問題上。

    雖然總市場份額落後於谷歌,但臉書擁有作為社交網路的獨特優勢:使用者主動提供的內容。每一個人都已經習慣在不同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表示,平均每個美華人使用8個不同的通訊和社交應用。而臉書作為擁有22億月活使用者的全球最大社交網路,在掌握資料的總量和覆蓋程度上都有其他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

    谷歌只能透過搜尋記錄來分析使用者行為,而臉書則能夠透過分析使用者的主動分享和互動來產生更加精準和全面的畫像。臉書廣告管理系統顯示,臉書會分析使用者在98個方面的資訊,以最大化廣告投放的效果,如:居住不動產價值、在30天內有戀愛/結婚紀念日、從事行業、近期可能搬家等。

    在個人檔案中,臉書提供選項,讓使用者分享故鄉、現居住地、畢業院校、婚姻狀態及宗教信仰等資訊,這些資訊允許臉書更好地分析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行為,定位使用者的愛好與價值取向。例如,當一名使用者多次分享了登山和滑雪的照片時,臉書可以做出這名使用者熱愛戶外活動的判斷,從而推送相關的廣告。如果一名使用者經常分享名人八卦新聞,臉書則更有可能推送他所關注的名人所代言和使用的產品。

    比主動分享更加重要的資訊來源則是使用者間互動。當兩名使用者互動頻繁時,他們傾向於有相近的消費水平和價值觀。這一功能為臉書帶來了強大的影響力,使其成為了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廣告投放平臺:當一名使用者的好友透過釋出狀態和點贊相關新聞表現出明確的政治傾向時,他的好友也會更有可能收到相仿的廣告。

    雖然臉書一直拒絕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媒體公司,但這無法改變它幾乎已經成為美國最主流的資訊、新聞獲取平臺的事實。在此次事件中,劍橋分析正是利用了臉書的演算法,向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投放了大量廣告及虛假資訊。

    “影子檔案”全網追蹤

    除了使用者主動提供的資訊外,臉書的另一有力工具還可以對使用者的資訊進行全網追蹤。2014年,臉書推出名為“臉書畫素”(The Facebook Pixel)的廣告投放工具,將使用者的網路瀏覽歷史納入最佳化投放物件的系統中。透過在幾乎所有網頁上投放記錄使用者行為的cookies,臉書能夠將使用者主動提供的內容,如姓名、地理位置、興趣等,和沒有明確授權臉書獲取的資訊,如在其他網站上的活動,結合起來,對使用者的購買傾向甚至政治傾向、種族等特徵做出精準的判斷。

    對此,普通使用者基本無力阻止。2009年,臉書推出“贊”和“分享”按鈕。這一服務原本旨在幫助使用者分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隨著臉書的規模日益壯大,幾乎所有網站都插入了這兩個功能,並將那些網站就接入了臉書的平臺。即使使用者主動登出了他的臉書賬號,各個網站上透過兩個按鈕植入的cookies依然會儲存每個人獨特的賬號資訊,持續追蹤他的瀏覽和購買活動。

    而對於每一個沒有註冊的“潛在使用者”,臉書都會建立與之相應的“影子檔案”(shadow profile),透過該使用者的瀏覽器、硬體和網路服務商資訊來準確識別身份。許多人在第一次註冊臉書時就會驚訝地發現,臉書可以準確地向自己推薦“你可能認識的人”。這一功能的實現有賴於臉書對大量使用者聯絡人資訊的收集。如果一名使用者用於註冊新賬號的郵件甚至電話出現在了另一名使用者的聯絡人資訊中,他們就可能被匹配為新的臉書好友。

    這一功能對使用者資訊的呼叫曾經釀成過一些尷尬的情況。曾有非臉書使用者表示他的前妻出現在了新女友的好友推薦中,還有一名醫生髮現他的兩名病人被推薦給了彼此,而大多數人對此毫不知情。

    雖然扎克伯格回聲稱對影子檔案“並不熟悉”,但議員們並不認可這一答覆。密西根州眾議員黛比 · 丁格爾(Debbie Dingell)在聽證會上質疑:“作為CEO,你不知道影子檔案是什麼,不知道你們需要審查多少個第三方應用……但我確實地知道:你們在整個網際網路上都有追蹤程式……透過這些工具,臉書能夠收集所有人的資訊,無論你有沒有臉書賬號。”

    “沒有烏托邦”的未來

    在聽證會上,扎克伯格也對關於臉書未來盈利模式的問題作出了迴應。在醜聞爆發後,臉書的市值蒸發了將近800億美元。在4月10日的聽證會上,扎克伯格表示臉書將加大在隱私保護上的保護,因為這對公司的“長期利益”至關重要。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臉書接下來兩年的運營花銷將增加49%和30%,但臉書的整體營業利潤率依然能夠保持在45%左右,屬於行業較高水平。短期市場也對扎克伯格展示了信心,在他出席聽證會後,臉書的股價在4月11日上漲了4.8%,預計扎克伯格不會辭去CEO職務。

    扎克伯格在兩場聽證會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實質上是美國甚至世界網際網路行業的縮影,全世界的各大軟體都在努力收集並商用使用者的大量資訊。從商業角度來看,臉書和網際網路行業整體能夠做出的改變都十分有限。透過吸引使用者注意力和分析使用者行為來投放廣告是最通行也最成熟的商業模式,使用者交出自己的資料以換取免費高效的網際網路服務。在這一過程中,使用者能否控制自身的那些資料被第三方使用的問題長期以來缺乏討論。而在政府監管缺失的情況下,普通使用者沒有任何武器來保衛自己的隱私。

    這次8700萬人的資訊在沒有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被抓取的事件,也是美國網際網路行業監管長期空白的反映和結果。在警鐘終於敲響後,各方需要尋找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避免未來出現類似甚至更加嚴重的洩漏事件。紐澤西州眾議員弗蘭克 · 帕隆(Frank Pallone)說到:“我們需要對網際網路運營商、資料代理商、應用開發者和任何透過使用我們的資料來運營的人進行基本監管。我們需要找到保證這些公司在沒有媒體曝光的情況下依然能負責運營的方法。”

    雖然,臉書首席安全官亞歷克斯 · 斯塔莫斯(Alex Stamos)在推特上表示:“我不認為存在一個數字烏托邦,讓所有人都能擁有隱私、匿名和選擇權,且壞人神奇地無法進入。”但作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際網路企業是否應該負起更多責任,讓使用者對自己的資料有基本的掌控能力?在隱私的邊界愈發模糊的今天,使用者又能夠以什麼方式保護自己的基本權利?接下來的數年內,我們將看到各方博弈的精彩過程。

    車欽儀

    責任編輯 | 徐一彤

    運營編輯 | 賈珍珍

    版面編輯 | 彭寧楠

  • 6 # 威鋒網

    在扎克伯格前往美國參眾兩議院發表證言這兩天,可能有很多大公司也過不踏實。Steam新舉動

    4 月 11 日,Valve 宣佈旗下著名的 PC 遊戲發行平臺 Steam 會推出新的使用者資料隱私安全措施。今後玩家們可以選擇隱藏你的遊戲庫內容,也可以隱藏你的活動細節,具體到最近收藏什麼遊戲,買了什麼遊戲,玩了什麼遊戲以及在某遊戲上花了多少小時等等。此前,這些資訊全部是公開的,不僅你的好友可以看到,發表評論的時候社群使用者可以看到,而且第三方可以採用 Steam API 輕而易舉的獲得,那些 PC 遊戲資料提供商(Steam Spy 之類)就是依靠這些使用者資料提供服務的。

    新的隱私措施實行後,不管是其他使用者還是第三方,將無法輕易獲取這些資料。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隱藏,那就永遠不會有第三者知道你在某成人視覺小說遊戲上面花了多少時間。

    這對 Steam 使用者當然是個不錯的訊息,而受影響最大的是 Steam Spy 這種收集並分析資料的第三方。Steam Spy 說起來大家都不會太陌生,很多相關新聞也會引用 Steam Spy 的資料報告。他們根據過濾器篩選資料,然後將 Steam 上的遊戲統計呈現給更多人瀏覽,但隨著 Valve 關閉 Steam 可用庫資料,包括 Steam Spy 在內的第三方可能都要面臨倒閉。

    目前還未清楚 Valve 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用以讓第三方繼續提供資料服務,或者單獨推出面向開發者的資料統計工具。

    Steam Spy 的創始人 Sergey Galyonkin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說,“如果他們真的想遵守法律,應該隱藏所有的個人資料資訊。目前他們有預設情況下暴露的敏感資訊,只有遊戲庫被隱藏。這並不合理。”預設情況下,你的 Steam 個人資料仍會向所有人顯示識別資訊,例如你的社交媒體帳戶。

    Steam Spy 創始人提到的“法律”,其實是 5 月 25 日生效的歐盟“GPDR”,全稱“通用資料保護條例”,歐盟的新規定要求公司加密所有“非公開資訊”。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 Valve 做出這一決定並不絕對與近期爆發的 Facebook 資料洩露事件有關,但是這一事件肯定推動了 G 胖儘快落實自己的隱私安全措施。在這個時期,恰到好處地透露給使用者“我們是一家堅定保護使用者資訊保安的公司”這樣的資訊,就是一顆很好的定心丸了。

    可以想見 Facebook 資料洩露以及後來的 Cambridge Analytica 醜聞給各大科技公司帶來了怎樣的壓力。儘管 Steam 光是賣遊戲就能保證自己足夠賺錢,看起來完全沒有出賣資料的必要,Steam Spy 上收集的遊戲資料和使用者遊戲行為,於操弄政治的 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分析公司)之流也產生不了什麼價值,但誰敢說有朝一日不會因金錢誘惑發生與 Facebook 醜聞類似的事情呢?

    Valve 寧願讓一家第三方資料服務商去死,也不會冒著 G 胖走進國會接受聽證的風險,無數玩家還在苦苦等待《半條命3》呢。放整個業界來講,不管是哪家公司,都不敢再承擔一次這樣的“風暴潮”。

    Facebook的教訓

    Facebook 身處爭議漩渦,人們的抗議達到了頂峰。有人懷疑它的用處,有人直接否認它的用處,在當前的信任危機下,一切情緒都持續放大,公司和公司的使命被極端質疑。Facebook的市值自從指控以來已經減少超過500億美元,情況簡直糟糕。

    上個月,根據紐約時報、衛報曝光 Facebook 發生了嚴重的資料洩露,波及使用者有 5000 萬人之多,外洩資訊被商業公司利用建立成性格模型,用來操縱了 2016 年的美國大選。

    Facebook 日前承諾 ,對於受 Cambridge Analytica 資料醜聞影響的使用者,該公司會專門進行通知。毫無疑問,自 Facebook 洩密醜聞曝光以來,許多人都在等待這樣的訊息。隨著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作證,更多關於資料醜聞的細節浮出水面。

    在過去一年的動盪中,Facebook 廣告的基本理念,即基於使用者隱藏性格特徵來投放廣告,已被證明是一種惡意利用使用者資訊,且容易遭到濫用的做法。Facebook 對此的迴應與其他科技行業巨頭的態度類似:感到震驚,向用戶保證這絕對不是有意的行為,以及承諾採取行動。扎克伯格面對數不清的鏡頭提出的觀點也頗有意思,他說經過此事希望美國資料處理和隱私規則能發生演化,其中包括直接呼籲放鬆監管來避免美國公司落後於中國競爭對手——在西方人的腦子裡,中國好像是毫無個人資訊隱私而言的地方。

    他談到了“讓人們完全控制”自己所分享內容的概念,聲稱這是“Facebook 最重要的原則”。

    國外媒體紛紛認為扎克伯格的辯解不太含蓄,因為其他平臺洩漏資料的規模都比不上 Facebook,而使用者是否會買扎克伯格這個賬還有待觀察。

    懟懟蘋果 更開心

    一般大公司的 CEO 都充當了企業發言人的角色,經常在各種訪談、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言論,甚至是向競爭對手開炮。

    Facebook 因為使用者隱私洩露被網友圍攻的時候,蘋果 CEO 庫克自然也被媒體圍著追問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庫克的回答十分尖銳:“對我們來說使用者隱私等同於使用者的權利和公民自由,但是 Facebook 是一個免費服務,所以使用者在這個服務中反而成了賣給廣告商的商品,如果蘋果這麼做,我們將能賺到很多錢,但蘋果最好不、也永遠不會這麼做。”在隱私方面,蘋果一直奉行著嚴格的標準,而且它自己也一直以這種嚴格為傲,蘋果的隱私方案多次承諾“我們不會根據你的電子郵件內容或網頁瀏覽習慣來建立檔案,然後出售給廣告商。我們不會用你存放在 iPhone 或 iCloud 上的資訊來賺錢。”

    他們有時甚至把美國政府搞得灰頭土臉。在對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的大規模槍擊案調查期間,蘋果拒絕幫助美國聯邦調查局解鎖一名嫌犯的 iPhone,甚至不惜為此與政府對簿公堂。解鎖嫌犯的 iPhone 要求開發專門軟體,蘋果認為影響所有使用者手機的安全功能。美國司法部隨後在沒有蘋果幫助的情況下自己找到解鎖嫌犯手機的方法。直到現在,FBI 還在想方設法的要破解 iPhone。庫克的態度肯定是——抗爭到底。

    當然,蘋果對使用者隱私的嚴格保護也是經過慘痛教訓的,2014 年好萊塢女星照片洩露事件波及眾多大腕,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注意,讓蘋果和 iCloud 都攤上了大事。雖然那一次隱私洩露是由於駭客行為,和今天說的使用者資料洩露、濫用態度有所區別,但那一次事件讓所有人開始思考應該如何給個人資訊新增更嚴實的門鎖,更謹慎細緻地保護雲端安全。

    所以,記住這些教訓,可以讓蘋果和 Facebook 們以後不再那麼慘痛。這次也一樣。

    如何警示華人

    使用者資訊保安並不只是這一年或者這一個月的熱點,實際上近年來一直都有人談論,只不過隨著 Facebook 資訊洩露事件的爆發,它揭露的問題更加尖銳。

    網際網路+背景下,大公司和大平臺手握著海量的使用者資料,他們擁有,是否等於他們能夠無償地利用這些資料,是否等於他們能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到底誰來限制使用者資料的利用行為。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經歷過 Facebook 的信賴危機,必然會在不久催生出相關的法律。

    而在國內呢?

    從去年開始,媒體和社交網路開始曝出“大資料殺熟”的話題。當我們連上網際網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隱私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每一次搜尋內容,百度都悄摸摸地給你保留下來,你以為你只是一時興起,但人就可以在你的畫像添上一筆。

    每一次開啟淘寶,每一條瀏覽記錄,淘寶都會認真分析,也許你只是隨便逛逛,但是你會發現其實淘寶比你還要懂你自己。所以,“網際網路+”在席捲而來之時,我們總是對很多大肆收集我們資料,用資料侵犯我們隱私的事很少提出疑慮與質疑。國內使用者大部分不像西方使用者那樣對自己的個人隱私有天生的敏感也有較深的認識,“如果說他們願意用隱私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這麼做的。”——百度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2018 年會說過這一點。

    說一件國內關於使用者資料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事件,國內網遊《劍網3重置版》——就是得了 2017 年 TGA 中國玩家選擇獎的那個,該遊戲從 09 年公測經營到現在,積累的玩家總總量大概估計有 3000 萬左右,根據官方自己的宣傳推測 PCU(最高同時線上人數)約為 80-120 萬左右。就在前幾日,貼吧上有網友透過解包和收集資料發現了一個第三方外掛大肆收集玩家資料,然後將這些資料分析並測出的規律,與遊戲工作室(或稱遊戲代練)進行商業合作,遊戲代練再以每單幾百元——幾千元不等的價格向玩家出售服務,包括承諾某項隨機隱藏成就必定 100% 獲得之類。

    好在西山居的動作也比較快,在貼吧帖子曝光這件事之後,立刻封禁了第三方的資料上傳介面。

    此舉的過程已經侵犯了使用者隱私,結果也嚴重破壞了遊戲平衡。但在“牟取商業暴利”這個後果被曝光出來之前,很多玩家對於自己的資料未經被收集上傳的態度都很無所謂。只有當涉及了商業,聽到了“錢”這個敏感字眼時,才會引起反應。

    使用者資料的採集、獨佔、利用,是網際網路時代科技公司生存的根本,所以誰更應該對此戰戰兢兢,答案不言自明。誠然有關網際網路使用者資料和個人隱私的法律法規會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嚴格,但面對資料黑箱,最好的監管依然是自律。

  • 7 # 資料行業工作者

    facebook資訊洩露事件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也已經慢慢平息下來了,可是它帶來的影響是一直持續不斷的,從facebook資訊洩露事件之後,各個國家都嚴格加強資訊保安管理。對於資訊保安,第一次被如此重視,各大條款紛紛明文限制資料洩露,足以證明各個國家對於隱私資訊的重視程度了。

  • 8 # 皮卡皮卡皮球

    濫用8700萬個人資料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發生至今將近半年,本週英國資訊委員會(ICO)以Facebook「未能保護使用者隱私並違反法規」為由,處以50萬英鎊(約新臺幣2050萬元)罰金,這個金額是英國曆來對私人公司開罰過最高的金額,不過對於市值5,900億美元的Facebook來說,恐怕根本不痛不癢。

    英國資訊委員會對Facebook開罰50萬英鎊

    今年三月,因為濫用8700萬用戶個資,並疑似影響美國總統大選以及英國脫歐結果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讓Facebook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近期在美國、歐盟趕場舉行聽證會。

    英國資訊委員會(ICO)本週公佈一份長達40頁的報告,指出Facebook沒有保障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違反了英國的資料保護法,且在第三方如何透過平臺取得資料的問題上一直不夠透明,英國資訊委員會專員德納姆(Elizabeth Denham)談到:「藉由資料分析來鎖定目標人群的技術,可以使得競選團隊跟選民溝通,但前提是不能以犧牲透明度、公平和守法為代價。」

    英國資訊委員會(ICO)本週公佈一份長達40頁的報告,決議對Facebook處以50萬英鎊(約66萬美元)罰金。shutterstock

    Facebook不斷強調使用者資料只會被用作廣告等商業用途,卻未能讓使用者清楚瞭解,自己的資料有可能被政黨或競選活動操縱,因此決議對Facebook處以50萬英鎊(約66萬美元)罰金。

    Facebook表示目前公司仍在審議該報告,隱私長艾根(Erin Egan)透過宣告表示:「我們一直密切配合英國資訊委員會對劍橋分析的調查,正如我們配合美國和其他國家有關部門的工作一樣。」

    50萬英鎊罰單,祖克伯15分鐘就賺回來

    號稱「史上最嚴格個資法」的,GDPR跟美國資料保護法律的差別,在於需要「使用者明確地選擇參加才能視為同意」,而目前多數美國公司則是「使用者不退出服務就是為同意」,而現在美國這套做法在歐盟就吃不開了。

    這是英國資訊委員會(ICO)處以50萬英鎊(約66萬美元)罰金,已經是最嚴厲、金額最高的懲罰,關鍵在於劍橋分析事件是發生在GDPR上路前,而現在GDPR上路後,違反隱私規範最嚴重的罰款是公司全球營收的 4%,對Facebook來說大約是20億美元。

    不過對比現在的50萬英鎊,對一家市值5,900億美元、2017年淨利潤16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根本是不痛不癢。根據分析師預估,Facebook今年可以賺進224億美元,等於一分鐘可以賺4.3萬美元,換算下來這50萬英鎊的罰金,只需要15 分鐘就可以賺回來。

    目前扎克伯格個人身價是816億美元,排名第四。

    根據《彭博社》富豪榜資料,目前扎克伯格個人身價是816億美元,排名第四,如果他自己擔起責任來付這些罰款,也只會佔他身價的0.0008% ,只能說這次英國ICO開出的罰單,恐怕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懲罰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布裡這麼個帶隊水平及戰績值八百萬元的聯盟最高薪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