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沒腦子的小魚聊歷史
-
2 # 一人飄雪
傳奇人物應該沒有,傳奇故事倒是有一個。
在很久以前,本地大旱,莊稼枯萎,突一日狂風大作,大家就聽到一聲巨響,一似龍之物降落本地山前。好奇村民前去觀看,發現此物受傷嚴重,奄奄一息,而且面板在逐漸乾裂,村民們馬上回家打水救助,想想吧,大旱之際水的寶貴性。就這樣堅持幾日,村民議論紛紛,都說應該是天上神物,或降罪下凡,不管怎樣,不能不救助。某日村民睡醒,發現此物已不見,停留地出現臥龍形狀,而且泉水源源不斷的在流出,村民們的乾旱問題解決了,一直到現在,上百年過去了,此地居民的莊稼旱澇保收,就沒有旱過。
村民們為了紀念這件事,把此地稱之為臥龍泉。雖然是個傳說,但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好人有好報。
我是小鎮飄雪,現在的臥龍泉在我們附近小有名氣,聰明的村民們已經建起了農村樂等系列旅遊資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腰包鼓了起來,臥龍泉真是一塊寶地。
-
3 # 祥河詩語
講一個過去我們昆明市流傳的故事。
大約在兩、三百年以前,那時候的昆明城三年兩頭鬧水患,那條穿城而過的盤龍江幾乎年年水漫金山寺,大量農田被淹,兩岸百姓深受其害,但又無可奈何。昆明人上到官員下至百姓,不知道想了多少辦法,建立龍王廟供奉,用銅鑄了一頭碩大水牛“鎮”在盤龍江邊……然並卵。
這一天,張三丰張真人遊歷巡風到了昆明,剛好這年雨大水多,小小的昆明城被水淹了一大半,百姓流離失所。張三丰上到昆明最高的地方——圓通山上,用慧眼一看,只見腳下似隱隱有黑霧從山下飄出!三豐真人急忙下得山來,見半山底部有一個黑洞,內有一隻黑色蛟龍。原來就是這畜牲在昆明鬧的水災,三豐真人就在洞口石臺上設壇做法,將這隻蛟龍鎖在了洞中,從此昆明水患息滅。
張三丰鎖蛟的遺蹟現在還在,在昆明市圓通寺後面半山上,石壁上有石刻“咒蛟臺”,旁有石洞(現已封),據說早先還隱隱聽得見黑蛟的呻吟。
-
4 # 苔花文軒
在我們荊州城,除了綿延10多公里的古城牆及護城河、家喻戶曉的關公文化,我想最記憶猶新的傳奇人物就屬明朝帝師張居正。
位於荊州城大東門的“張居正故居”幾經復建,古色古香的院落煥然一新,來這裡旅遊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
迎門而進,匾額兩旁的對聯道盡了這位萬曆內閣首輔一生的輝煌:“狀元榜眼二難登兩第,學冠天人;上相太師一德輔三朝,功光日月。”上聯說的是張居正父子二人高中榜眼、狀元,學識淵博;下聯是說他輔佐三朝,大推改革,致“萬曆中興”,居功至偉。
那麼,他在這裡又流傳著怎樣的故事呢?
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常拿張居正來激勵我們,說居正如何刻苦學習的精神要傳承,長大了要像居正一樣做大事、報效國家。到後來,張居正小學誕生了,這下可好,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這所學校,一時間張居正的奇聞軼事又傳開了。
話說毛主席當年視察荊州,可謂轟動一時,當地各部門官員都被調動起來,做著方方面面的準備,可不能有一點閃失,要在主席面前留下好印象,給大荊州留下名聲。彙報材料更是隨身攜帶,唯恐主席問道起來而答有不周。等到一切就緒,毛主席來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主席開口便問:“你們可知道‘張江陵”在哪裡?”眾人對眼相視,一愁莫展。這“張江陵”名字倒是挺合荊州古稱,但這人是什麼來頭卻不得而知。正當眾人疑惑不解之際,主席解釋道,我是說張居正。
原來古時候對一個人尊稱,通常由姓氏加所在地名而組成。古時候的荊州稱為江陵,張居正又是一代名臣,放在一起就成了“張江陵”。
從此“張江陵”作為張居正的美稱流傳荊州城內外。
-
5 # 肅竹
提到美女,是不是有人眼冒金光啊。沒錯,中國古代不缺乏美女,傾國傾城的不少,貂蟬、王昭君、西施、楊貴妃四大美女都可以稱上傾國傾城。但是真正傾國傾城的,卻只有一個,就是漢中美女——褒姒。
古代學者總將“商惑妲己”“周愛褒姒”“漢嬖飛燕”“唐溺楊妃”作為四大美女傾國案例,真正達到因美貌一笑傾國的,只有褒姒。
褒姒,姓姒,古褒華人,就是陝西漢中平川中部是褒河周邊。在《史記·周本紀》對褒姒有記載。
下面一直到下一個圖片中間是《史記》原文,有點囉嗦,可以跳過:
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餘,褒之二君。”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噪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后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奔於褒。褒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襃,是為褒姒。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華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其實就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而《史記》卻把褒姒的身世妖魔化,讓她為西周衰亡負責。但是,事實證明,妖魔是不存在的,所以褒姒也不該為這承擔責任。那麼轉過頭來看褒姒,就會發現,其實是個很悲劇的女人。
史料記載,褒姒本來是個窮人家的女子,《東周列國志》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因為大臣褒垧向周幽王進諫被打入大牢,褒垧的兒子知道周幽王好色,就想出了美人換父的計策,在農村發現褒姒,從他父母中買下來,送給了周幽王。
褒姒不笑,是不是因為她是個冷美人,其實沒什麼重要的。也可能是因為自己被親生父母賣了,寶寶心裡苦。或者是人家本來在農村有戀人,結果被拆散了。或者是打心眼厭惡周幽王這個老渣男,笑不起來。反正就是冷酷到底了。
周幽王得到這個冷美人,就在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的心理驅動下,就越想看看褒姒笑。於是就想盡辦法,惹褒姒笑。很多辦法不湊效之後,就有了“烽火戲諸侯”這是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煙火表演。而這個愚蠢行為與褒姒沒什麼關係,是奸臣虢石父和周幽王策劃、導演的。而這次,褒姒還真的笑了。褒姒為什麼笑,有很多人研究說什麼開心的笑、滿意的笑、冷笑、恥笑。我認為想多了,有很多人傷心的時候,被突然的搞笑場面刺激,流著淚也能笑。所以,褒姒笑什麼其實並不重要。但就因為這一下,諸侯對周幽王失去信任,也就導致西周被犬戎滅了。而且褒姒被虜走,此後杳無音信,生死未卜。
可是西周滅亡與褒姒又有什麼關係呢,褒姒什麼都沒做,從頭到尾都是個受害者。史學家說她是禍國殃民的狐狸精,可是和周幽王的那些整天獻媚的後宮佳麗相比,褒姒就不合群,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要說周幽王貪戀美色,褒姒入宮之前他就是那樣,要不然也不會有褒姒入宮。而且褒姒也沒有干政,相比蘇妲己、楊玉環等人自己或者親屬干政的事實,褒姒什麼都沒做。周幽王是不是愛她,也不是她能決定的。而西周滅亡的罪責就到了她頭上,冤不冤?
-
6 # 老賀故事
《擒狐記》
我家在黃土高原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小時候村子周圍,樹林密佈,自然環境優美,真正的青山綠水。
那時動物也很多,狼,狐狸,黃羊,野豬,獾,鹿等等在村子周圍經常出現。
記得小時候我去砍柴,我家養了一條大花狗,我常帶著它。
在村子不遠處的灌木林子裡,有一條被水衝出的水溝,過那條溝時,看到溝裡一個小土臺上的草叢裡,有一個黃色的東西在盤著腿,頭插在兩條後腿之間,一動不動。
我趕快甩出砍柴的斧頭,使勁向這個東西砸去。結果,被旁邊的蒿草擋了一下,沒有打到它,結果把它驚的跳了起來。
我一看,是隻狐狸。它順著渠溝向上跑,我趕快喊了聲大花,大花離我有三十多米遠,它聽到我的叫聲,快速向我跑了過來。我的手向狐狸逃跑的方向一指,它立刻追了過去,看到了狐狸。
大花加速向狐狸追去,也許是這隻狐狸有了病,也許是剛吃了雞。我嬸子家早晨剛把雞窩開啟,不到一個時晨,兩隻小雞就不見了。
我砍柴走之前,幫她找了一陣子,連個雞毛也沒找到。這隻狐狸跑的並不快,眼看被狗追上了,狐狸跳上了一個楞坎,大花繞過楞坎,眼看追不上了。
可是,狐狸做出個錯誤的選擇,本來它順著山坡向上跑,翻過山樑,狗是沒辦法追上它得。然而,它折了回來。
向著一塊平地方向跑去,狗緊追不捨。我拿上斧頭,也緊緊跟在後面。有幾下轉彎,它想甩開大花,結果差點就被大花給逮住。狐狸耍起了花招,從幾叢荊棘中鑽來鑽去,累的大花上氣不接下氣。
狐狸好像也是力不從心,無法擺脫大花的追擊,只能從旁邊二十多米的崖上跳了下去,大花也跟著跳了下去。
我從上邊看到,大花跳下去後,緊追了不到十米,使勁向前一竄,一口咬住了狐狸的脖子,左右不停的甩了七八下,狐狸已經氣息奄奄,動彈不得了。
我爸爸正在我家院子裡和兩個叔叔一起搓麻繩,聽到我的叫喊,和村裡幾個年輕人一起,順著山坡追了過來,看到狐狸已經死亡,大花威風凜凜站在跟前,以勝利姿態看著自己主人。
這件事情後,我爺爺經常提醒我,不要打狐狸,狐狸是有靈性的,帶有仙氣,所以自古人們稱“狐仙”。
他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離我們村五里路有個小村莊,叫格臘莊,住了三十多戶人家,住著三家獵戶。陳富有和陳富明弟兄兩,還有褚德斌,這三人在這周圍是出名的獵人。
過去的獵人打獵也是有講究的,不是你隨便亂打的。
比如什麼時間打什麼獵,有行業規則。春季打野豬,夏季打黃羊,秋天打獾,冬天打狼,狐狸。
也有三不打的同行業的操守:幼仔不打;懷孕動物不打;哺乳動物不打。
每年冬天,這三個獵人一起行動,總要打上二三十隻狐狸的。
爺爺曾經看到他們打獵。
我們對面一個山溝,發現一隻狐狸帶了兩隻半大狐狸。三個獵人來到山頂觀察了地形,他們很有經驗,知道狐狸要從哪裡走。褚德斌是個搶手,據說是百發百中。
搶手埋伏在狐狸必經之路上,陳家兄弟兩負責驅趕狐狸,他兩一個在東山坡,一個在西山坡,不停的叫喊著“好!好!好!”,慢慢向前推進。
而搶手則埋伏在後山兩山之間的山坳裡,三隻狐狸走到離他三十米之內時,他就喊了一聲“嗨!”當狐狸一驚抬頭之時,他摳動扳機,搶響了,狐狸應聲倒地,而且搶搶擊中頭部斃命。
當然了,小狐狸他們是不會打的。
也許是褚德斌打的獵物太多,遭到老天的報應,也許是狐大仙顯靈了。
正月十五,褚德斌去龍王廟謁拜老龍王,剛走到門口,廟門上端因雪融化,結凍起一個冰錐,突然掉了下來,剛好扎進他的天靈蓋,他瞪起了眼睛,望著天空,慢慢向後倒地,結束了他的生命。
這個事一下子在當地傳了開來,嚇的陳家兄弟倆,趕快扔了獵槍,從此,在也不敢打獵了,老老實實種了一輩子莊稼。
在當地的人們中間,流傳開打狐狸遭到報應的故事,而且越傳越神化。我聽了這個故事,也對動物產生了一種敬畏之情。自然界的任何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所以,我們應當保護它們,而不是傷害它們。
狐狸這種動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種動物,是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環節。草原,溼地,森林,如果齧齒類動物成災,將會破壞草場,樹林和環境,狐狸起到了消滅鼠害的作用,應當是我們保護的重點。
-
7 # 環球知識科普
據說,這沈府巷的老祖宗在滸山安家落戶時,卻是一位窮苦郎中出身。老婆靠紡棉絲,做些賣布,過苦日子的。男東家呢,是個郎中,會點醫術,懂些醫道,賺些小錢,養家餬口,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是比較清苦的。
有一天,這個沈郎中告別妻小,背起行醫包袱,遠走他鄉,外出行醫去了。
由於在外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所以,一年四季難得歸家。他在全國各省各府都跑遍了,最後,落腳來到京城行醫而生活。
那天外出,沈郎中看見大街之上圍攏了許多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都抬著頭在看一張榜文,他也好奇地擠了進去。
仔細觀看,原來是京城總督大人的門上貼了一張告示:總督府裡的小姐近日生了一種怪病,茶不飲,飯不吃,日見黃瘦,身子疼痛無比,問小姐生了什麼怪病,只是哭泣,不說病情,請了許多名醫,又不能當面搭脈觀看,所以無人能治,急煞了總督大人。告示中明確懸賞:如果有人能夠治癒小姐的這個怪病,有官則官上加官,無官就平地升官,假如勿想做官,有什麼要求請提出來,儘量給予滿足。
這沈郎中想想自己一生行醫,也是懷才不遇,多少疑難雜症也碰到過不少,均能化險為夷,因此,就冒著生死風險,把這張榜文揭了下來,大膽地向總督府衙門走去。
總督大人看見有人撕了榜文進來,滿天歡喜,把他請為上賓,一番熱情招待之後,詢問有何良方?沈郎中說:這遙空搭脈我是吃不消的,必須當面觀看小姐臉色,手搭脈博,眼看舌苔,方才確診下藥。總督大人為了搶救女兒性命,也沒有什麼良策,顧不得男女有別了,便叫沈郎中去他女兒閨房診斷了。
郎中經過望、聞、搭、看等綜合分析之後,最後,確診小姐是生了一種慈溪人稱作為:純揀克寸的毛病——下身肛門下方生了一個大大的騎馬癰,這個羞人的毒瘡生得真的不是地方,不開刀放毒又怎能醫得好這毒瘡疤呢?然而,這總督大人之家的女兒,又是黃花閨女,平常連靜脈也不輕易讓郎中搭上的,何況這瘡又生在這部位,真正難啊!
那麼,如何開刀呢?沈郎中悶思苦想了足足半天時間,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精囊妙計:他私下裡一個人把一把開毒瘡用的慈溪人土話叫“冷丹”的刀片磨得非常鋒利,自己又多次在一把太師椅上坐了又坐,並做好了暗記,然後,把這把鋒利無比的尖刀從太師椅下面觸了上來,讓尖刀刀鋒露出椅面約半寸左右,刀鋒上面再用一塊大紅綢布蓋上,一切準備停當。
第二天早晨,沈郎中就叫丫環扶小姐走出閨房來看病。那小姐因生了毒瘡,沒幾天時間已病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付皮包骨頭的樣子,連走路的力氣也簡直沒有了,在兩個丫環的攙扶下,虛虛弱弱、搖搖晃晃地從閨房走出來,移步來到廳前,沈郎中叫丫環扶小姐到太師椅上坐下,丫環、小姐、總督大人以及眾位家人都不知是計,總覺得這位郎中醫病有點出奇,為啥要讓小姐到太師椅上去坐呢?既然有敢於撕榜的勇氣,也肯定必有高明的醫術,無須多疑。
所以,大家都聽從郎中的指揮,把小姐慢慢攜扶到太師椅上面,小姐剛剛將屁股坐到太師椅上,突然感覺一陣狠命的疼痛,原來,這太師椅上的尖刀已觸破紅布正好不偏不倚地刺向了小姐下身的騎馬癰內,小姐正欲起身站立,又被這沈郎中在小姐兩肩頭上狠狠地往下一按,說:“請小姐再坐一會,病情馬上就好。”真是又一陣奇痛,一股膿血象潮水一樣,“叭”地噴射到了褲子上,源源不斷,小姐也痛得差一點點昏死過去。沈郎中馬上吩咐丫環扶小姐快快回房,並說:“從今天開始,小姐只要吃些消炎草藥,這病慢慢自會好起來的了。”丫環們扶小姐到閨房,及時給小姐更換了褲子。
因為給小姐的騎馬癰放了毒血,又經過對症下藥的中藥調理,沒幾天功夫,小姐的病情真的一天比一天減輕。不到一個月時間,這位千金小姐又出落得亭亭玉立,似花似玉一般,總督府裡上上下下無不歡天喜地,高興萬分。
總督大人再三挽留沈郎中平地升官,被他一次又一次謝絕,後來又問他:“既然不要做官,那麼,還有什麼要求?”沈郎中只是說:“自己是行醫出身,常年累月,居無定所,四海為家,現只要求在京有個落腳之地,開爿藥店,便於自己為民造福,治病救人而已。”總督大人一聽,區區小事,怎能不予滿足呢?馬上出錢買下了京城某重要地段的一家藥店,無償送給了沈郎中。後來,兩人又結拜了兄弟,成為一對非常親蜜的朋友了。
從這以後,這爿中藥店的生意特別興隆了。
據說,有一年皇帝的太后也生了一場大病,又久治不愈,御醫在藥方中急需一帖“老虎屎”,四處求索而無果。沈郎中就用“貓屎”代替而貢上,說是老虎是地虎,家貓乃天虎,可以代之。
結果,皇后服之,果然靈驗,這下沈郎中的名氣則更加大了,得到了皇上的封賞,從此,他與皇室也有了聯絡,聽說還封了一個二品官職呢!
這樣,這個沈郎中從一個走遊四方的小郎中,一下子變成了京城哈哈有名的大藥倌,因此,就發了大財。
發財沒忘本,他在京城,把賺來的金銀財寶裝了十八隻大船,經過京杭大運河,叫人搖到了滸山老屋裡。
那天,正是半夜裡,老婆還在點著油燈在“滴冽冽、滴冽冽”地紡棉絲,聽到有人敲門,馬上起身開門出去,外邊已經是人聲鼎沸,船的財寶一箱一箱地抬了進來,幾間小屋裡藏也藏不下了。
再後來,在現在天九街的地方,建造了九十九間轉馬樓,只要一登上樓,便可四周繞轉,其氣勢氣魄真是無比宏偉,方圓幾里誰也比不過了。
只是這轉馬樓到了太平天國期間,被造反的太平軍用火把燒掉了大部分。解放之前的汪偽時期,再次遭受火災,這轉馬樓便成了一塊焦樸樸的空地了,僅剩下一條沈府巷了,後人還把它說成了沈埠房。
據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能看到殘存的大門堂,還有高大的旗杆石。
-
8 # 大連金時廣告
以前家在農村,有一天村裡來個老頭,租住在一戶人家。農村人實在,時間長了也就熟悉了。老頭人隨和,鄰居有事總幫忙出頭幹活,從來不計較。別看老頭歲數大了,可是力氣比年輕人還大,走路嗖嗖的快。待了幾年老頭要搬走了,村裡人都來送行。有拖拉機順路捎老頭一道。車來了,老頭還和村裡人嘮嗑,司機催促趕緊上車走。老頭說你先開著走,我回頭追你。於是司機開車走了。老頭還跟人嘮個沒完。眼看車走出一里地了(5,6百米),村裡人也催他快走吧,一會追不上車了。這時老頭才和大夥最後道別。也不知怎的,就看老頭沒幾步,就追上車了,前後時間也就一眨眼功夫,約莫幾秒鐘。用現在的話說就跟瞬移似的。這時候村裡人才知道,原來老頭是個高手啊,深藏不露。具體老頭是有特異功能還是武林高手誰也不知道。
村裡老人講,這是從小練的。小孩從出生就給身上帶沙袋。小時候肯定重量輕,全身也就幾克重。然後每天新增一手指蓋的沙子。孩子大了以後每天增加更多重量。這樣人體能夠逐漸適應額外增加的重量。等到成人,身上可能帶著幾百斤沙袋(沙子體積大,可以換成鉛)行動和常人一樣。但拿掉沙袋那一刻,才是此人與眾不同的開始。據說那時候人跑起來跟飛一樣快,跳起來輕鬆上房頂。現代人都不捨得給孩子練這功夫,於是也就失傳了。
-
9 # 維海805
高手在民間
八十年代我村曾有一名道士叫楊明珍。人們叫他楊道人。楊道人有三項絕活。
一,他武功高強,但他不輕易顯露。我們這裡的青年很多想拜他為師學習武功大多被他拒收。
五十年代他曾與一位國軍起義將官切磋武功,那軍統出來的將官本來武功很高從未輸過。他們經過幾番切磋後將官才知楊道士仍民間高手。兩人結拜情誼深厚。
二,楊道士乃中藥高人。我們這裡鄉親遇上生病,都請他診治。他品德高尚給別人治療不收診費。有人得了重病到大醫院治不好。楊道士用中醫大多治好了。我的老師李述新得了內風溼雙腿已失覺。楊道士用針炙技術一週治好李老師的病。
三,楊道士有高超泥塑技術。六十年代他秘密製作老子等道家人物的塑像栩栩如生。可惜被人舉報後,工作隊派人都砸毀了。我小時見過他用泥塑人塑動物快準形象。
九十年代楊道士去世,村民按當地風俗以高規格禮儀安葬這位高人。可惜他的技藝失傳!
-
10 # 使用者2083776343483
農村裡總是大大小小有一些水庫,魚塘之類的,總有一些關於這些水庫和魚塘的傳言,有人說村裡有一個魚塘,曾經住著一條黑龍,可幻化人形,長得十分俊俏,會到村裡與人交際,他每到一處受到他人恩惠,他離開後都會留下金銀財寶,鍋盆碗盞,閃閃發光,逐漸的,人們就開始懷疑他不是普通人,於是有一天他又出來與人交際了,那天夜裡,在他返回巢穴時,就被村民暗中跟隨了,最後發現到了村附近的水塘那個帥小夥的身影就突然消失了,把村民嚇得眼睛都直了,大家便相信他是一條龍。於是他的身份在村裡被曝光了,後來村民們一缺什麼東西就會到那個魚塘許願,回到家裡,果然就會實現,身份的曝光讓帥小夥無法繼續出來交際,後來他選擇了離開,隨著他的離開,村名的願望也不靈驗了,那個魚塘的水也逐漸乾涸了。
回覆列表
我是沒腦子的小魚,愛好中國傳統文化。我給大家說一下清捻軍領袖張宗禹戰敗藏於大窪的故事。
張宗禹,綽號小閻王,西捻軍領袖,生於清嘉慶、道光之間,安徽渦陽城北十二里張大莊人。1868年8月,西捻軍在山東茌平縣徒駭河戰敗,張宗禹不知所蹤。我的家鄉在河北省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古時窪大村稀,人煙稀少,北有連綿幾百裡的大葦窪,東行2 0裡就是茫茫渤海灣,是土匪強人出沒之地。 150多年前的那年夏秋之交,從大窪裡走來一個大漢。他身著單衣,頭髮披散,身材魁梧,長寬臉上長一對黃眼煞是有神,腰上別一把鐮。來到大窪孔家莊要飯吃,總是伸著一隻手,從不言語。晚上,就在村邊小場屋住下。村裡人都猜想這是個有來歷的人物。
秋去冬來,一連幾天北風,窪裡都凍上了凌,人們有幾天不見這人出來要飯了。小場屋不遠是孫玉祥家,孫母五十多歲,心地善良,對兒子說: “你看那個外鄉人可憐,好幾天凍得出不來,這不要凍死在咱這兒嗎? ”遂找出一應東西緊趕慢趕做了一身棉衣。 孫玉祥領著母親抱著棉衣,推開草門,見牆角草堆裡坐著那個大漢。孫母說: “這位大哥,快穿上吧!” 那人怔了一會,終於理解了孫母好意,猛一頭跪倒在孫母面前,喊聲“乾孃”。 從此,他搬到孫家居住,與孫玉祥結成幹兄弟,幫著做些活,自稱姓張,是個教書先生,因操一口南方口音,村民 不懂,都叫他是“張蠻子”。有一年,孫玉祥的侄兒孫希章看窪,住在小窩棚裡,每天在水裡摸上幾條魚,切上半個大瓜,下一鍋疙瘩湯,煮得半生不熟就吃,一受風寒成了病,打了幾服藥也不見好轉。到冬天,人瘦得象條幹魚,躺在炕上奄奄一息。孫母急得團團轉。
蠻子看了病人後說: “我能救他。”孫玉祥心想:反正死馬當作活馬治,你要能治就治。蠻子寫了一個藥方,孫家叫人去韓村打藥。晌午人空著手回來,說是藥房不敢給藥。原來藥方上是硫磺、巴豆、砒霜之類的大毒大瀉之藥。蠻子聽了大怒,拿上方子就走,後晌,真把藥取回來了,關起門煎起藥來。孫家近門害怕把人毒死,堵著門口質問: “張蠻子,毒死人拿你去償命!”蠻子裝聽不見,只管煎藥,煎好後扶起幹侄兒喝下。 病人躺下不久,就肺腑如炙,大汗淋漓,渾身如水洗一般。蠻子忙操起一把冰鑹到屋後坑裡鑿開一個冰窟窿,挖出一鍁泥,回屋摳出一大塊抹到病人胸膛上。不一會兒,泥被烤成了幹泥片,遂取下又放上溼泥。蠻子守了一宿,直到第二天早晨,病人的症狀平息下來,肚子咕嚕嚕一陣響,蠻子扶他起來解手,一下傾腸而盡。孫家人起來看,蠻子用草棍撥拉著糞便說: “看,這不就是當初吃下的瓜嗎?”
侄兒一天天好起來,一家人將蠻子看成了救命恩人。他的醫術也震動了全村,紛紛來找他求醫。蠻子也樂於助人,看病分文不取,四鄉有來請醫的,只要說是親戚,馬上就去。病人家送酒、點心就帶回,把點心給乾孃,酒留著自個兒喝。
逢年過節,他常喝醉,或是舉杯微呼“殺啊”,或是關上門手拿著木棍大喊:“殺! ”吼聲如雷,四鄰震驚。清明、年關,總要買上大抱燒紙,到大道口,面向南邊燒邊哭: “我的兒啊!”村人不解其意,蠻子死後才知那是在悼念陣亡將士。
莊裡人死了,下葬,蠻子也常跟到野外,指指劃劃評說風水好壞。時間一長,幹兄弟便給他買了一羅盤,給四鄉看風水。此後二十幾年,蠻子就在孔家莊行醫、看風水、很受人愛戴。 一晃二十年過去,蠻子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那年秋,自知將不久人世,掏盡身上的錢,買了酒,將兄弟和四鄰好友叫到一起。酒過三巡,蠻子說: “老哥幾個,今天叫大夥來不為別的,我就要走了,給大夥道個別了。”人們問: “你回老家嗎? ”蠻子說:“不是,我這就要歸西了。”人們鬨堂大笑,都說: “哪有知道自個兒哪會兒死的,這不是說著玩嗎?! ” 又過了幾日,蠻子面容憔悴,告訴兄弟: “我可真的要走啦! ”兄弟半信半疑,在外面買回一口棺材,蠻子跳進去躺下一試,長短適合,材質也好,很是滿意。又領著兄弟到村南看好一塊墳地。第二天,果然躺炕不起,把兄弟叫到面前說: “我的真名叫張宗禹,是捻軍首領。死後把我埋在村南邊,頭衝西南,以後會有人來找我的。”說完溘然長逝。 中國近代史上的十大名將之一,鐵蹄席捲大半個中國,曾經叱吒風雲的張宗禹,就這樣長眠在了大窪的地下,留給神奇大窪一段不老的傳奇。
(本文中第二張圖片即是張宗禹晚年住過的房屋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