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習前沿

    《山海經》一書內容多來自民間傳說,地理名詞有實有虛,有的山川名稱實有之,只是當時名稱與現在叫法不同了。百姓之間傳講故事會加上自己幻境,便會產生虛構地理,故有的山川純屬虛幻的。

  • 2 # 祥河詩語

    關於《山海經》的爭論從古到今就沒有中斷過,原因就是書中描寫的很多事物在現實中確實無跡可尋。《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書,據說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原書有22篇,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有18篇,其它4篇已經找不到了。

    《山海經》的內容主要以地理為主,包括的是民間認為的山河、民風、草藥、祭祀、巫醫等等。其內容有些確確實實有跡可尋,有些在現實中根本找不到。

    比如書中寫的山,現實中能找到,且方位和描寫基本相同,其中有華山,洞庭君山,甘肅鳥鼠同穴山等都有很實際的存在。但十分奇怪的是,書中描述的一些山在現實中怎麼找也對不上號?奇怪的就在於似乎有真有假,流傳千古的書為什麼會這樣呢?

    還有人們最關心的各種異獸,也是很奇怪,很多在書中有的所謂異獸,在現實中也有,像玄龜、猩猩,仇狳、鸚鵡等都有。可是更多的擬乎都是些傳說中的神獸怪物,什麼燭龍、畢方,夔牛,饕餮……。不要說有沒有,就是想象一下也要開個大些的腦洞吧?古人閒得無聊嗎?寫這些不存在東西?

    這就是《山海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神神怪怪……能流傳千古,總有它能夠傳下來的道理。

  • 3 # 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山海經》的閱讀應該是。

    起源地的地貌與風土人情—人族大遷徙之旅—新生的開始—與新生世界的探索!

    最先看的是《海內經》!也就是起源地的世界觀。

    起源地在哪呢?在非洲!!

    “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北韓;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之。”

    《大荒東經》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大荒東經》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大荒東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西海之內,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

    西海之內,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泛葉。”

    “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王千】瑰、丹貨、銀鐵,皆流於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流沙之東,黑水之間,有山名曰有死之山。”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內,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於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又有不距之山,巧【亻垂】葬其西。

    北海之內,有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各曰相顧之屍。(地中海海盜)

    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有可能是土耳其或者西班牙)

    《海內經》看完了,我們在來看看《大荒經》

    《大荒經》是記錄在大荒“北非”各氏族之間的風土人情與具體地貌!!

    就暫時不表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按照文章裡面的順序查詢,探索!樂趣無窮

    比如!!!

    【大荒南經】裡面有驩頭的描述!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頭。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是食。有驩頭之國。”

    【非洲企鵝】別名斑嘴環企鵝,黑腳企鵝或公驢企鵝,屬鳥綱、企鵝目、企鵝科、環企鵝屬動物。是生活在【非洲西南岸】的企鵝,在那密比亞至南非近伊麗莎白港的阿爾哥亞灣的24個島上都有群族,最大的位於戴爾島。非洲企鵝平均壽命10歲。

    最後一定要記住一點!

    【帝】是對部落領導者,或者聯盟的最大勢力之稱!

    【神】是對祭司,巫師或者某個大部落的圖騰之物!比如【獅身人面像】與【開明獸】

    接下來我們看,部落氏族的大遷徙!!

    為什麼會遷徙,很大可能是氣候變化(小冰河期)或者部落戰爭,也有可能是雙重因素。

    也就是《海內西經》《海內東經》《海內北經》《海內南經》的描述

    這四經應該是記錄氏族聯盟從非洲大陸大遷徙一路走來發生的事件,遇到的風土人情!

    然後在目的地之後整理而成!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接下來會挑選四經之中的一些事件來說明論證!

    先看《海內西經》因為是從非洲往東方遷徙的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

    (現在的海內不是以前的了,歐亞大陸開始逐漸上升,氏族聯盟來到東亞地區,那麼曾經的崑崙就變成了西北之地。帝之下都很可能是指,【帝】曾經的都城。)

    “崑崙之虛,方圓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

    (九井應該是金字塔,“以玉為檻”應該是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過當年金字塔應該沒現在這麼高!九門應該是金字塔之間的空地。)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

    (開明獸應該是獅身人面像,崑崙南淵有可能是東非大裂谷!)

    獅身人面像理論上應該有九隻!

    九座小金字塔,中間有九個開闊地,金字塔前有九個獅身人面像!

    詳情看我上面發的連結!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

    這應該是木乃伊!如果按照西山經尋找,估計能找到地神塞布的兒子奧西里斯,因為有可能窫窳就是奧西里斯。

    然後我們看《海內東經》我們的祖先遷徙的過程

    《海內東經》

    “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日奐】,在崑崙虛東南。一曰海內之郡,不為郡縣,在流沙中。

    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崑崙虛東南。崑崙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大家還記得上面說《大荒南經》的蒼梧之丘嗎?

    基本上可以確定 崑崙之虛就是撒哈拉沙漠了!

    當然,白玉山,流沙的地方可能在中東附近,但是大致遷徙路徑就是這樣走的了!

    然後我們來看《海內北經》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

    “犬封國曰大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進柸食。有文馬,縞身朱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髮。在犬北。一曰從足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

    四帝,各二臺,臺四方!應該有八個這種建築!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海內南經》有沒有什麼勁爆的記錄!

    說實話!!

    我對古印度歷史一點都不懂。希望大家可以補充。

    《山經》應該是氏族聯盟到達黃河流域所記錄的本地山川地貌

    《海外經》我個人傾向於最後收錄的,就是我們現在征服的外圍國土,比如西藏,東北,內蒙,兩廣,海南這一代!當然也有可能有東南亞,澳洲,甚至北美洲!畢竟曾經的【印第安】戰友就去往了那裡!

    記住,《大荒經》《海內經》裡面的山名和《山經》《海外經》中的一樣,但是不是同一座山。因為憶苦思甜,把曾經遷徙遇到艱難的山他們的名字從新放在自己的附近,就是為了讓族人永遠記住曾經的苦難與犧牲。

    後續收錄的《海外經》個人人為應該也是這一作用,為了下次災難做準備,提前探索周邊環境,以便以後從容遷徙!!!

    大家可以看看山海經裡面經常記錄,野獸,玉石,草木,金屬!!!為什麼?因為要尋找新的居所,要探明那裡的物資是否豐富!

    還有“壽三百”“壽幾千”我覺得應該是夠多少人生活所需的記錄。

    【前往太陽之地】

    崑崙的異變已經開始了,或許是環境,或許是戰爭與剝削,那肯定是很多部族都正想離開了崑崙這個曾經美麗富饒的家園!!

    “姬、姜、姒、嬴、妘、媯、姚、姞....”等部族首領決定聯合一起走出這個崑崙之虛,尋找新的居住地。他們曾經都是信仰太陽的子民,他們相信太陽出現的方向一定是一個美麗富足的新世界。

    他們收拾好了全部財產牲畜,在幾大部族聯合互補之下,行過兩河流域,走過印度半島。

    有的合適地已經被人佔據,【兩河流域】【地中海】。有的部族中途離開【印度半島】

    他們仍然不放棄希望,堅定的朝著太陽前行。

    遷徙並不順利,一路危險重重,時常遇到野獸,沼澤,荒漠,河流,甚至是無法跨越的海洋!

    【夸父氏】

    有的部族善於探查,他們是前行的先鋒,是尋找水源食物的先驅!他們是夸父氏,在一次跨越沙漠的旅程中,聯盟的水源已經快用光了。

    有一位夸父,他拄著柺杖,不斷的朝著太陽前行,只為了找到水源,讓整個聯盟能走出沙漠!終於,他找到了兩個綠洲湖泊!讓聯盟有了活著的希望。但是他卻精疲力盡的倒下了,人們不知道他的姓名,或者他根本沒有姓名。只知道他是夸父氏的戰士!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桃林之中!

    【神農氏】

    有的部族善於利用草藥醫治,他們是聯盟健康的保障。神農氏一族,這個曾經在崑崙頂頂大名的醫藥部族!隨著遷徙的推移,從崑崙所攜帶的草藥已經不夠。

    但是現在的地方根本找不到和崑崙一樣的草木!神農氏的首領【炎帝】決定從遷徙路上不斷的嘗試新的草藥,大量的神農氏因為這個決定中毒身亡。但是太陽初始的世界還沒有到達,他們根本不會,也沒有理由放棄!

    【司馬氏】

    有一個部族,他們擅長記錄各種史詩事件,懂文字,能繪畫。他們是這一次大遷徙的參與者,也是記錄者!他們可能掌管這馬匹,馬匹給夸父一族尋找前方的危險,而他們則把這些危險記錄下來!他們也有可能就是夸父氏內的某個家族,騎著馬記錄者各地的名山大川,探索者危險與機遇!

    他們終於到達了太陽初始的地方。那裡有一條跟曾經崑崙之下一樣美麗的大河【黃河】和一望無際的大海!大部分部族開始在這裡定居。建立他們新的家園!

    但是有一部分人覺得這裡並不是太陽初始之地,決定繼續前行!他們朝著大海的北面走去,就像曾經離開崑崙時一樣!他們走過冰山雪原,跨過巨大海峽【白令海峽】。最終不知去向,很可能已經被消亡了,但是他們還是沿用了曾經聯盟的稱呼【印第安】!!

    【聯盟的統治者---帝】

    而聯盟則開始在新的居住地建立部落,國家!他們還是一個統一聯盟,準從最有能力的首領【帝】,但是【帝】卻沒有人民那麼欣喜。

    他是聯盟的領導者,他的一切都是為了聯盟延續而存在的,【帝】害怕會重蹈崑崙的覆轍,決定修復整頓這條新找到的生命之河【黃河】。最後把【帝】禪讓給了治理好黃河的新【帝】。

    而每一代【帝】都會持續一件事!那就是探查更多更好的生存之地,他的子民已經不能也不應該在遭受這些苦難了!於是命令【夸父氏或者司馬氏】繼續探查記錄周邊的環境,確保下次大災變來臨時能夠最安全的前往下一個駐地!

    不過大災變並沒有再來或者來的災難不足以毀滅整個聯盟。所以他們就沒有在繼續遷徙。

    而負責記錄的【司馬氏】就把這不書籍束之高閣!直到有一天......

    【帝】為了不讓人民忘記曾經的苦難,在這個新生之地,用行徑過地方的名稱,四處命名!

    當然還有很多氏族,有擅長戰爭的【蚩尤氏】有【軒轅氏】【華胥氏】等等!!

    如果沒有一場堪稱奇蹟的旅程,怎麼會鑄就如此頑強百折不撓的民族?

    如果沒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如何讓這個曾經數次達到巔峰的民族,卻常常把“居安思危”掛在嘴邊?

    《山海經》是由四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觀察方位的中心都不一樣!就是你至少要站在三到四個方位,以自身中心去觀察!你肯定會有意外收穫的

    給大家個閱讀順序

    第一個觀察方位

    先讀山海經最後一卷《海內經》以撒哈拉沙漠為中心去谷歌上查地形!

    然後看《大荒四經》。還是以非洲為中心

    第二個觀察方位

    應該在中東阿拉伯半島附近

    看《海內四經》!

    第三個觀察方位以陝西附近來看整個亞洲

    看《五藏山經》

    第四個觀察方位還是在陝西附近來看整個世界!

    以《海外四經》為主包括前面的《海內經》《大荒四經》一起觀察!

    為什麼這麼閱讀呢?

    個人認為,最早的《海內經》應該是成書於非洲大陸之上。

    而《大荒經》則是華夏先民從非洲遷徙而來的記錄!

    至於《五藏山經》應該是定居之地也就黃河流域附近的地形記錄

    《海外四經》極有可能是沒美洲,澳洲,非歐,北亞的地形記錄。

    再次重生一遍:不要懷疑人類的不行能力,一個專門探索記錄的氏族,他們可能花費數十代人去探索整個世界!說的就是你〈司馬氏〉一族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

    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巖畫,

    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杰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

    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植被存在了。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崑崙高地逐漸沙漠化,氏族們開始逐漸向東遷徙發展各自的文明。

    走的早的先去了埃及,後面的陸陸續續前往兩河,印度,中亞,東亞,甚至是美洲?

    這次崑崙文明的遷徙很可能持續了上千年。只因為曾經富饒的崑崙之丘逐漸變成了崑崙之虛。

    以下是不負責任的猜想!

    【神之子民信仰他們的太陽,朝著太陽的方向不斷前進。】

    為什麼不去南非,歐洲,南亞,北亞?

    “因為太陽神的居所在東方。我們是太陽神的子民,他肯定會給我安排新的居所。”

    “看,太陽剛升起時的溫暖,到當中時的炎熱,東方肯定無比富饒,前進吧!我的族人。”

    以上,應該是煽動氏族平民遷徙的“神諭”

    所以大家一個勁的往東跑。

    對了 這一串的文明共同點就是信仰太陽。

    當然,中國後期有些例外。估計是走到東海邊,搜了一圈沒見到太陽神殿,然後不信了。

  • 4 # 馨自在

    這個我可以負責任的講,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真實的,你會問你怎麼知道是真實的,我想只想講,真不是一句兩句說得清楚,建議聽聽 老宋講故事,這裡可以找到確切答案。

  • 5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

    《山海經》是一本奇書,是保留中國古神話最多的一部書。傳說大禹治水後,九州統一,大禹在九州鼎上刻上了山海圖,後來九州鼎遺失,山海圖有幸被記錄了下來,可惜經年累月,山海圖最終也不見了蹤跡,見過山海圖的人根據記憶寫下了《山海經》。

    不過現在的《山海經》已經不是最初版本的《山海經》了,應該是經過好幾代人修修補補,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最初的《山海經》可能只有山經,而海經,大荒經,海外經都是後來一點一點補上去的。

    《山海經》全書一共三萬多字,並不算長,但是涵蓋了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領域。記載了100多個邦國,550座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諸多訊息。

    很多人因對文言文的理解障礙,而看不懂這本書,還有人把他當一本志怪小說看待,那麼山海經中記載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過呢?

    個人覺得,此書中的內容還是偏向真實的,只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時光,有的動物滅絕了,有的大陸板塊偏移了,有的山川河流因為自然災害改變了,甚至消失了。加上我上文中說道《山海經》經過了數代人的修補改編,我們並不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記錄改編的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理解或喜好而導致記錄有所偏頗,甚至是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有些方面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也是極有可能的。

    所以《山海經》裡才會出現很多我們現在沒有見過甚至不能理解的事物。我記得之前在微博上看到這麼一條,有人說,我們現在看鸚鵡學舌見怪不怪,但是若是幾百幾千年後,鸚鵡早已滅絕,到時再有人反倒我們現在對鸚鵡的記載,說世界上曾經出現過會說人話的鳥,是不是也會覺得是天方夜譚呢?

    其實《山海經》中也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現在都無跡可尋。

    而同樣出自《南山經》的鹿蜀(”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應該就是南非洲一種已滅絕的動物斑驢。

    類似這些現在還能找到蛛絲馬跡的動植物,在《山海經》中還有不少,雖然不完全一樣,但是相似度很高,你不能說他們描述的有不一樣的地方就堅決否認他們是同一種東西。就說我們人自己幾年的時間還有可能因為胖瘦等原因變得跟之前不一樣,更何況是物種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呢?

  • 6 # 上古世界文明

    山海經是中國三大奇書之一,雖然司馬遷不敢言其鬼怪,雖然被魯迅當成志怪巫書來看待,但山海經卻是記錄了真相的存在;司馬遷只是個歷史記錄者,魯迅只是個小說家,他們的水平不足以論山海。

    首先是地理,據說美國一學者按圖索驥,考證了其中幾條山脈在美洲;

    其次是動物,我在猶他州博物館見證九頭蛇/八岐大蛇就是下圖的恐龍,由於恐龍專家對恐龍的瞭解極少,因此只是把他們當作一個家族;

    也就是說,山海經中記錄幾個頭幾個身這些,指的並非我們現在幻想那種八個九個頭的蛇,而是我們對古代文字理解錯誤了,其他如九尾狐什麼的同理,並非是九條尾巴,而是九節尾巴。

    此外,我實證貫胸國是南美地區,貫胸人指的是袋鼠一類,但今天袋鼠遷徙到了澳洲;而大家對貫胸的理解卻是胸前有個洞,這是研究者學識淺薄的證明,也因此阻礙了真相的識別。

    再次,裡面的巫術或者說是祝由術的起源,我們至今都還在使用,比如中藥吃完後,藥渣要倒在十字路口;比如我們會用草人詛咒痛恨的那個人;比如喊魂;比如睡床不能正對柱子等等;這些有木有效用?肯定有,只是我們的科學做不到證明靈魂層次的程度。

    在我研究中,我認為山海經是穆天子一行拜訪西王母后所作,後人根據陸續整理改編,然而因戰爭導致地理人事等變遷,所以山海經裡面的記載變得難以求證。

  • 7 # 無酒不尋歡

    有沒有可能,山海經記載的九洲是大陸分裂之前的地理情況,而大禹治水即是大陸分裂時,世界性的大洪水事件。所以山海經所記載的事物現在在其他大陸能夠得到印證。

  • 8 # 一往文學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地理歷史的古籍,內容荒誕不經。本書作者和成書時間不詳,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且後人認為成書非一時之作,也非一人之力。《山海經》分為《山經》、《海經》和《大荒經》三部分。一般認為,由於最早收錄《山海經》的《漢書·藝文志》中並未收錄《海經》和《大荒經》,故一般認為《山海經》中的《山經》成書於戰國後期,而《海經》和《大荒經》為後人增補而成。

    其中《山經》又被稱為《五臧山經》,源於結尾處有"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居地也,言其五臧","五臧"有書分五篇,地分五區之意。它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佈情況;《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大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一、《山海經》內容真實與否存疑

    《山海經》成書時間早,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歷史著作,如清代畢沅考證其"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然而也由於其成書年代過早,且書中多奇聞怪事、神怪傳說等,歷史上也有不少學者懷疑《山海經》中記敘內容的真假,有人認為是純屬虛構,而有人卻對比深信不疑。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清代紀曉嵐編《四庫全書》,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魯迅也因該書記載了很多巫師祀神的宗教活動,而認為《山海經》"蓋古之巫書"。而疑古大師顧頡剛則更予以全盤否定。當然也有如西漢劉向校訂該書時,在給漢成帝上呈的《上山海經表》中力陳《山海經》"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質明有信",後又在文中列舉了武帝和宣帝時期的例證來加以說明。

    我們現在一般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山川地理和神奇動物是有跡可循,而不是純屬虛構的。

    二、《山海經》存疑原因深析

    當我們承認《山海經》不是胡編亂造,而是有跡可循後,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學者文人懷疑《山海經》的真實性,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1、古人語言文字表達尚不成熟。

    那個時期文字和技術有限,生物學也不發達,當古人在描述一種陌生的動植物時,往往採用它們已知的詞語和表達,而這種描述語言往往是幼稚和模糊的,容易給人以誤導,從而讓人懷有荒誕奇特之感。如《山海經》中記載的奇珍異獸的外形描述多有人的特徵,文中多有"人面獸身"、"鳥首人身"、"羊身人面"的表達。另外習慣用人類佩戴和食用功效方面來進行描述。

    2、後人解讀的多樣化。

    因為《山海經》本身語言的模糊性,且缺少同步註解,而它的注最早也要追溯到魏晉時期郭璞的《山海經注》,這樣就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和解讀的空間。以《山海經》中對"皇帝四面"的記載為例,孔子對此也有所解讀。《孔子集語·子貢第二》記載有一次子貢問孔子,過去傳說黃帝有四個面孔,你信嗎?孔子回答,這是黃帝任用了四個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們彼此不用協商就和諧一致,這就叫四面,並非黃帝真有四個面孔。這似乎為我們的解讀提供了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可是也有人對"黃帝四面"進行了完全不同的解讀。神話學家葉舒憲先生認為皇帝就是印度神話裡的四頭梵天。據構成印度教要義的古印度吠陀聖詩記載,梵天是一切生物的始祖,他有四個頭,每個頭各掌管宇宙的四分之一。

    3、環境的變化造成部分物種進化和滅絕。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和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對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了一系列破壞,這造成部分物種的滅絕和進化。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根據《山海經》中對於黃帝和大禹的記載,書中內容應該是存在於三皇五帝時期,即公元前5000多年前。如此來看,距今7000多年的時間,滄海桑田,物種進化和滅絕也是極其可能存在的,這樣就造成可能書中記載的一些物種可能的確是存在的,只不過在後世已經滅絕或進化了,導致我們和古人認知的差異。

    三、例項探究《山海經》虛實

    接下來我將具體舉例來說明《山海經》中的記載絕不是空穴來風之語,而是有跡可循。

    《山海經》首先作為一本地理著作,它對中國的山、河、海都有描述。它把中國的山地分為南、西、北、東、中五個走向系統,每個系統中的許多山又被分成若干行列,即若干次經,依次分別敘述它們的起首、走向、相距裡數和結尾。其中有些山名我們仍在使用,儘管可能有的描述位置與現在已經相差甚遠,如其中對於"黃山"、"嶽山"的記載。這種現象的出現雖然有巧合的因素影響,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原著對五大系統中各個山列的方位、距離的說明不夠準確,加上一些虛構、誇張的內容,造成後人的許多誤解和爭論。不過,《山經》中有關地形的描述,基本上遍及中國各地,還是反映了戰國時代已經認識到的"天下"形勢。

    《山海經》中的動物種類繁多,形貌各異,引人遐想。

    《山海經·五臧山經·南山經》記載鳳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紋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翻譯過來就是說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皇,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皇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自個兒邊唱邊舞,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

    我們如今來看《山海經》中關於鳳凰的記載,會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自古至今也都把鳳凰看作是傳說中才會出現的一種祥瑞之鳥。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鳳凰不是單一的一種鳥,而是一種泛指,各種不同的鳳凰顏色也不同。昔蔡衡雲:"鳳之類有五,其色赤文章鳳也,青者鸞也,黃者鵷雛也,白者鴻鵠也,紫者鸑鷟也。"對應《山海經》中對"鳳凰"的記載,現在與之形貌吻合的動物有很多,如錦雞、孔雀、鷹鷲等。

    又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九尾狐,九尾狐常用於小說之中用來形容妖媚淫邪的女子,如《封神演義》中禍國妖妃蘇妲己就是九尾狐的化身。而九尾狐最早也是記載於《山海經》,其中對九尾狐有三次記載。《南山經》有:"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皆是形容有一種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尾的動物。

    可是根據現已出土的青銅文物來看,古人所認知的九尾狐之形與我們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如下圖可看出,九尾狐形象認知隨著變遷發生著變化:

    另外我們現在所知的一些動物,如鸚鵡、飛鼠、猩猩等在《山海經》中也確有記載,不僅名稱沒有改變,而且形貌描述也和我們現在所瞭解的完全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中誰沒MVP最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