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水空流
-
2 # 54劉小默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有能力,有才華,也夠心狠,且心氣極高,可以說是個當帝王的料。不過其在中國古代皇帝中確實算不上一流的,因為他的武功遠遜色於文治。但是,從宋朝到現在,所有的史學家文學家都公認他的政績,認可他是一代賢君。歷史對他的總體評價是“賢君”。但更確切地說,此人是治國之能君,但有個很明顯的弱點:不知兵。
先說武功:
趙光義雖然出生於一個武將世家,父親、二哥都是威名赫赫的武將,但他從小愛文,是個不折不扣的文人,他一生嗜書,特別愛看書,《宋史本紀五》記載在他開去世的時候,他還是堅持每天看書。因此,可以說他的軍事知識全部是來源於書本,沒有實踐。這對於作戰是很致命的,參見趙括的紙上談兵。而趙光義第一次上戰場已經是他40歲的時候,即太平興國四年,身為皇位的他親征北漢。而再次之前,至少沒有可信的正史記載他上過戰場。因此,後來的二次徵遼失敗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本身就不是武將,兵法全是書本知識,也許打打地方割據這樣的菜鳥還行。但是遼兵是不看漢家兵法的,這對於宋太宗來說就成了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想取勝自然不易。
當然二次徵遼,出了宋太宗本身的缺點,還有就是他手下的將領在開始形勢一片大好之後,就開始冒進,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也最終導致了北伐的失敗,這主要是說第二次徵遼,即“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具體情況如下:
雍熙北伐一開始,宋軍諸路皆捷: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進于飛狐北破遼兵,潘美在西陘痛擊遼軍,克遼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應州,破雲州。米信方面,宋軍又於新城大敗遼軍。遼承天太后蕭綽聞訊,決定以騎兵之長和平坦廣闊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東路軍,再移師逐個擊破。遂部署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部先趨涿州阻擊,繼以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率軍馳援幽州;自與聖宗率精騎數萬進抵駝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應援。同時,以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率軍進援山後,阻擊宋中、西兩路軍東進。命林牙(官職)勤德守平州(今河北盧龍)海岸,以防宋軍由海上襲擊側後。由於先前吃過數次敗仗,宋太宗在諸將出發前,囑誡他們“持重緩行,毋貪小利以要敵。”不久,宋軍諸路捷報繼至,宋太宗不喜反憂,深恐契丹軍會乘間斷阻宋軍補給線。憂慮成真。曹彬十萬大軍在涿州呆了僅僅十幾天,就吃盡了軍糧,“乃退師雄州以援供饋。”宋太宗聞報,大駭:“豈有敵軍在前不顧而退軍待軍糧的道理!”他忙遣使制止曹彬,並告誡曹彬不要再向前進軍,率軍沿白溝河與米信宋軍會兵,“按兵蓄銳以張西師之勢。”宋太宗本意很好,想等潘美等人盡得山後土地之後,田重進再東下與曹彬、米信會合,全師制敵,與契丹大軍決戰。
但是,曹彬統下諸將聽說潘美、田重進等部連戰連捷,深恥己軍無功,“謀畫蜂起,更相矛盾”。老將曹彬一進也沒了主心骨,便順從諸將之意,“乃裹五日糧,再往攻涿州。” 結果導致孤軍冒進,被遼軍偷襲,最終失敗。
但總體上看太宗一朝,對契丹是屬於攻勢,也就是說是宋朝處於攻勢,而遼處於守勢。舉個例子根據《宋史》記載,宋太宗至道年間,有一小股遼兵到宋軍的管轄區“打穀草”,就是對邊境地區進行突擊性掠奪,殺人搶東西后就跑。這在宋朝一代,尤其是宋真宗(太宗之子)之後是常常發生的事情。而當時,遼聖宗(當時遼國的皇帝)聽說了此事,不但下令把劫掠宋境的遼國士兵全部處死,而且將掠奪來的財務又還給了北宋。可見當時,遼對北宋多少還是有些不願招惹的。這是因為,雖然兩次北伐的結果都是失敗了,但是過程中不少的戰役,殺的契丹人是心有餘悸的,當時的契丹對宋太宗以及對宋多少還是有些忌憚。
那麼,宋太宗時期打過勝仗麼?打過,不僅很漂亮,而且意義超級重大,那就是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北伐太原之戰,也是40歲的趙光義第一次走出他的家鄉開封(太宗出生在開封,長在開封,最後也死在開封),第一次走上戰場,踏著他父兄的足跡去完成周世宗柴榮、他哥趙匡胤都一直想完成的事業----攻下太原,統一全國。
而打北漢,說白了就是打契丹。因為當時北漢就是契丹的屬國。只要打太原,契丹一定來救援,這也是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在位16年3次北伐太原都沒能拿下來的原因。
公元979年3月,北方苦寒,仍是寒冬,宋軍負責阻擊契丹援軍的郭進將軍,在塞外白馬山上與胡人野外相遇,兩軍相接,中間只隔了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澗。沒有城池,沒有援軍,郭進要向稱雄野戰已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契丹鐵騎挑戰,揭開了宋、遼之間近20餘年的連番血戰!第一場血戰暴發在山澗之中,郭進以凌駕於契丹人之上的勇猛率部廝殺,混戰的結果是契丹人在山澗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監軍耶律敵烈及其子蛙哥、主帥耶律沙的兒子耶律德里、令穩都敏、詳穩唐番等五位上將當場戰死,契丹人潰不成軍,蜂擁逃回北岸,郭進率軍疾追,乘勢登岸,繼續衝向契丹人的中軍。契丹人全線崩潰,主帥耶律沙對部隊徹底失去控制,只能夾雜在敗兵裡向北逃命。但是郭進緊追不捨。就在這時,契丹人的第二路援軍到了,是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耶律斜軫瞬間就解讀了戰場上的形勢,他做出了個明智的選擇,命令全軍收束,放過耶律沙的敗兵,然後萬箭齊發,把宋軍的攻勢遏制住。石嶺關白馬山之戰就此結束,宋軍大獲全勝,名為阻擊,實為野戰。隔天之後,戰報傳至大宋皇帝的行營,瞬間全軍歡呼。這一戰,宋軍陣斬契丹一萬餘人,援軍變成了逃兵,而且一路北逃,不敢停歇,直到撤回了契丹境內的幽州。至此,直到北宋攻克太原城,契丹人也沒敢再踏出幽州一步。
4月,趙光義的御駕到達太原腳下,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穿上了盔甲,親臨戰場。6月初,太原城攻克,北漢皇帝投降。至此,別管是站在那些君主的肩膀上,是宋太宗趙光義最終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100年的年藩鎮割據、全國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因為在北伐太原之前,趙光義已經迫使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兩浙的吳越錢氏相繼向宋廷納土歸降,不廢一兵一卒完全平定了南方。
值得稱道的是,當北宋將士不顧一切地衝向了太原城的城頭的時候,最渴求勝利的趙光義卻突然下令:“馬上後退,停止進攻。然後要求軍隊,列隊再入城。” 原因很簡單,出身亂世的他,很清楚這樣猛烈攻城殺紅眼的將士,一旦一鼓作氣衝進太原城去,勢必會大開殺戒屠城(歷史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於是他馬上命令停止,並減慢攻擊速度,從而是太原城近30萬百姓免去了一場浩劫……(《宋史》記載:上恐屠其城,因麾觽少退)
-
3 # 小虎講歷史
宋太宗趙光義原名趙匡義,為了避宋太祖諱改名趙光義,登基後改名趙炅.
毛澤東曾經評價趙光義是小人.
趙光義這個人很有意思,從掌握政權到死做了不少後人飯後可以談論的事情.
登基.
趙光義怎麼登基是歷史上爭議很大的故事,宋太祖找他進宮一起喝酒後暴斃,第二天他就登基為新皇了.有好幾種說法,一說太祖心臟病發作死了,一說燭光斧影用斧頭砍死了,一說毒死,而還剩幾天就新年的情況下急於改年號也讓後人懷疑接權合法性.而丟擲《金匱之盟》以示繼位合法性後卻全力打壓搞死潛在王位繼承人也可懷疑繼承皇位是否有貓膩.
軍事.
趙光義軍事上是門外漢,與大遼戰爭都以慘敗收場,甚至最後一次北伐戰爭裡還受了箭傷,也有說箭傷久治不愈導致早死.趙光義軍事上最大的影響就是制定了文人指揮軍隊的國策導致宋朝軍隊不會打仗,各種屈辱歷史接踵而來.
毒藥.
太宗滅了北漢後毒死李後主,與太祖不殺前朝皇族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了鞏固皇位逼死大侄子德昭後另一個侄子德芳暴斃也有毒死嫌疑.弟弟趙廷美被流放後2年就死是不是賜毒酒而死也讓人懷疑.最後兒子們皇位爭奪中二兒子元右暴斃也讓人浮想翩翩.
後周幼主手裡搶過來的大宋政權在趙光義後代裡傳了186年後南宋時回到太祖後代手裡,1162年害死岳飛的趙構把皇位傳給了趙德芳後代.真是趙光義不折手段的害死太祖後人,命運卻把皇位還給了太祖後代,天道輪迴呀.
-
4 # 土著銀
是屬於那種既不昏庸、也不聖明的皇帝,至於暴君,還真談不上。
宋太宗趙光義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這裡面有大多數都是他哥哥的功勞。他兩次北伐遼國,兩次失敗,對遼國從此一直防守。打西夏党項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役中屢次失敗,趙光義以親信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鎔、張遜、楊守一及弭德超等為禁軍統帥,多庸碌之徒,臨陣懼戰。宋朝對外戰爭差不多就是這個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不過她在治理國家內政等方面還算有些功勞,基本上屬於既不昏庸、也不聖明那種。
-
5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開寶九年(公元976)十月十九日晚,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進行了私人聚會,兩人把酒言歡,好不盎意。然而,在一陣“斧聲燭影”的數小時後,一向身體強健的趙匡胤突然暴亡。五天後,他被匆匆下葬,隨後宋太宗趙光義繼承皇位。而死於“斧聲燭影”的趙匡胤也成了千百年來世人爭論不休的物件。
《太祖實錄舊錄》記載,趙匡胤暴斃那一年,三月份出遊洛陽;死之前14天,開寶九年(976)十月初六日,趙匡胤還“幸西教場,觀飛山軍士發機石”,這段時間,趙匡胤身體好得很,頻繁出遊,怎麼會突然“暴亡”呢?
對此,史書記載很少問津,正史《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有九個字:“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而《宋史·太宗本紀》中也同樣只有九個:“太祖崩,帝(宋太宗趙光義)遂即皇帝位”。更令人是,記載趙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實錄舊錄》,關於趙匡胤死亡前後及死因的記載竟然一字不提,完全忽略不記。
更為詭異的是,趙匡胤死後,繼承皇位不是趙匡胤的兩個已經成年的兒子,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
因此,很多人把趙匡胤之死的兇手指向了趙光義。
在民間關於“斧聲燭影”的傳說盛行, 因此更有人直接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用斧頭砍死的。對此說法, 近代專家學者給出的答案卻是:趙匡胤死於斧頭劈的不可信。
專家學者指出,當時趙匡胤身邊出現的“柱斧”,在北宋時有兩種,一種是武士所用的利器,一種則是文房用具。作為文房用具的柱斧,又稱玉柱斧、玉斧,一般是用水晶或銅鐵做成,而“斧聲燭影”中的柱斧,即為文房用具的玉斧。
一來這玩意很難殺死人,二來即使用這種玉斧殺死了人,外傷很明顯,難以自圓其說。
另外,釋文瑩在《續湘山野錄》中,記載了趙匡胤死後的情景,趙光義曾經“引近臣環玉衣以瞻(趙匡胤)聖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也就是說,宋皇后他一些重臣看過趙匡胤的屍體後,他的屍體有被洗浴過的痕跡,也沒有外傷,所以“溫瑩如出湯沐”。
因此,趙匡胤被斧頭砍死的顯然是空談。
那麼,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有學者就提出,趙匡胤可能是當時飲酒過度,酒精中毒死了?
當然,這種說法也被否認了。
史書記載,趙匡胤喜歡喝酒,但他對喝酒還是有相當節制的。建隆二年(961),趙匡胤就曾經對侍臣說:“沉溺於酒,何以為人?”可見他對喝酒,有自知之明和相當的剋制。
也有學者根據宋真宗等宋代皇帝的死因,提出趙氏家族,可能有躁狂憂鬱症遺傳,趙匡胤在當時,有可能是突發腦溢血而死。
然而,史學家們翻遍了未被趙光義動過手腳的、記載趙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實錄舊錄》,也沒有發現任何疾病記載。
所以,趙匡胤突發心血管疾病而死暴斃的說法也不被史學界認可。
種種跡象表明,只剩一下種可能,2個字:毒殺。
趙光義是下毒高手,據史書記載,後蜀國主孟昶、南唐國主李煜、吳越國君錢俶都是在投降北宋後,被宋太宗趙光義下毒毒死的。
而《資治通鑑》的總編撰、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則在離趙匡胤死後只有幾十年的《涑水記聞》中,道破了這宗千古疑案的玄機:
趙匡胤在半夜死後,已是半夜,宋皇后馬上讓宦官、內侍都知王繼恩前往通知趙匡胤的兒子、秦王趙德芳迅速入宮。然而,這時王繼恩卻直接卻開封府找晉王趙光義,在開封府門口,擅長醫術的晉王醫官程德元在此靜候多時,隨及程德元引著王繼恩進了開封府。
當時趙光義還有些“猶豫不敢行”,王繼恩催促說:“事久將為他人有矣!”
王繼恩的言下之意是,當時,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其中,趙德昭已經26歲,趙德芳已經18歲,並且,趙匡胤除了趙光義,還有一個弟弟趙廷美,都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之後,趙光義隨即帶著宦官王繼恩、醫官程德元等人冒著大雪,迅速趕到皇宮門口。
宋皇后看到來的竟然是不喚自來的趙光義,不由“愕然”,後來,宋皇后對著趙光義說了一句話:“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
官家,是宋朝人對皇帝的稱呼。趙光義對此回答了7個字:“共保富貴,無憂也!”
也就是說擅長醫術的程德元,在趙光義奪權前後的一系列蹊蹺舉動,並跟著趙光義進入皇宮奪權,實在匪夷所思。因此,有專家推測程德元很可能是協助趙光義,配置了某種奇特的毒藥;趙光義在與趙匡胤的對飲中,神不知鬼不覺地在酒中下了毒;然後趙光義迅速返回家中,製造自己不在現場的表象,等待趙匡胤毒發身亡的死訊;隨後,趙光義讓程德元,接上來通風報信的宦官王繼恩,三個人一起闖進了皇宮奪權。
後來趙光義進宮,以及宋皇后的束手投降,種種跡象表明,整個大宋皇宮內外早已在趙光義的掌握之中。
順利上位後,趙光義把宦官王繼恩被封為劍南西川招安使,封程德元為刺史。
同時,趙光義馬上剪除趙匡胤的遺留大將後,然後對皇族下手。
趙匡胤暴亡時,他的兒子趙德昭已經26歲,趙德芳也有18歲了。此外,趙匡胤的弟弟,魏王趙廷美也還正年輕。
之後,宋太宗逼趙德昭自殺。趙德昭死後兩年,太平興國六年(981),宋太祖趙匡胤的最後一個兒子、時年僅僅24歲的秦王趙德芳,也跟他的父親趙匡胤一樣,在睡眠中,突然莫名其妙死去,史書對此的記載是:
“寢疾薨”。死法跟趙匡胤一模一樣。
趙匡胤兩個兒子相繼死後,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人共同的弟弟趙廷美,“始不自安”。最終,趙廷美被貶黜到房州(湖北房縣),最終年紀輕輕,僅38歲的就“憂悸成疾而卒”。
至此,對趙光義有著皇位威脅的人,終於被一一剪除。
至道三年(997),做了21年皇帝的趙光義最終去世,他死後,北宋的帝位,一直在他這一脈傳承,但沒想到的是,靖康之變後,北宋皇室幾乎被金兵擄掠一空,趙光義的子孫幾乎被一掃而空。
在此情況下,宋徽宗的第九子、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倉惶登位,是為宋高宗,在南宋初期的亂世中,宋高宗年僅3歲的親生兒子趙旉,在苗劉兵變後受到驚嚇而死。後來,宋高宗趙構挑選了一名趙匡胤的第七代孫,也就是莫名其妙死去的秦王趙德芳的六代孫趙伯琮(後改名趙眘)進行撫養,並立為太子,他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也就是說,從宋孝宗開始一直到南宋滅亡,南宋的皇位都是由趙匡胤一系的子孫繼承,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因果輪迴?
-
6 # 彎腰拾豆豆
按歷史上相關傳說彷彿他挺十惡不赦的!《探究一下趙光義的罪惡》
若讓你穿越回宋朝,做一回趙光義的子民你是否樂意?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今天咱再聊一聊宋太宗趙光義的事。
在宋朝歷史上,不,應該是在中國歷史上,若說這世上有最不受後世人待見的皇帝,用非他莫屬這詞來形容宋太宗一點都不過。什麼弒兄篡位、什麼專長毒功、欺辱兄嫂、強佔人妻,看看還有啥更糟糕、更令人不恥的壞事、就都讓趙光義佔盡做絕吧。可這樣戲說或乾脆就是栽贓對中國歷史有重大貢獻的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是否會心安理得?
對你們眼裡、筆下的這樣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霸皇帝,若讓你穿越回宋朝,做一回趙光義的子民你是否樂意?
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公元939年11月20日-公元997年5月8日)公元976年登基為帝,997年離世退出歷史舞臺,總共活了57年,做了21年的皇帝。趙光義做皇帝這21年除了“投毒、欺男霸女”就不做一點正事?
與趙光義相關的歷史典故
各位肯定都聽說過“開卷有益”這成語,
相傳宋朝初年,太宗命文臣李昉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對於這麼一部鉅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想一年內全部看完。
當宋太宗花大量精力翻閱這部鉅著時,有人覺得皇帝每天即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讀這麼一大部書太辛苦了,就勸告他少看些,以免過度勞神。 對此,宋太宗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就這樣,他始終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會因國事忙耽誤了,他就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開啟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這一切的努力讓宋太宗的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讀書的風氣就此盛行,連平常不愛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起《論語》,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並常用於勉勵人們勤奮好學,也告訴人們讀書有益這個道理。
從這個典故,讓我們得知趙光義是一個勤於讀書、滿腹經綸的皇帝。
人間最大的善莫過於“雪中送炭”,本文聊的本是趙光義,一個皇帝咋又扯上“雪中送炭”這事?“雪中送炭”這事還就是從趙光義身上得來的!
相傳,有年冬天很冷,可能比今年冬天還冷,因為天氣太冷讓穿著狐狸皮外套,坐在溫暖屋子裡的宋太宗都覺得冷。他想:“天氣如此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更冷。”於是,他把開封府尹召進宮,對他說:“天這麼冷,我們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覺冷,那些缺衣少食、沒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現在就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城裡走走,幫幫那些無衣無柴的百姓。”開封府尹聽後,立刻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問候那些貧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們都很感激。就此,歷史上便有了“雪中送炭”的佳話。
“開卷有益”、“雪中送炭”這樣的行為和投毒、弒兄、欺男霸女捆綁到一個人身上,怎麼想怎麼都感覺是那麼不搭襯!這真會是一個人所為?若真是,那麼這個人的人格該會多分裂!真是一個人嗎?
探究一下趙光義的“罪惡”
下面咱們再來認真琢磨琢磨被後人,一直研讀並幾乎一口同聲認定就是趙光義弒兄的證據!“燭影斧聲”和太祖 去世前後、 太宗入宮到稱帝的一些歷史文獻。
①、宋 文瑩 《續湘山野錄》:“急傳宮鑰開端門,召 開封王 ,即 太宗 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女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 太宗 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顧 太宗 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 太宗 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
②、司馬光在自己所著《涑水紀聞》中記載到: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
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
“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認真研讀①、②兩處的史書記載,應該可以看出,“燭光斧影”背後的真相是,趙匡胤與趙光義飲酒時並沒有一絲要“離世”的跡象,更非當場死亡,否則就不會有“‘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這樣的史料記載,從此足能證明,趙匡胤之死的確並非趙光義投毒所為,否則有了“弒兄”動機,並做了手腳,且大權在握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光義,怎能不主動掌控全域性,而是被動的等宮人去傳喚?誰受益、就一定是誰殺人這邏輯雖是那麼有理,但也未必就是千真萬確的理!
細扣史料文字,從宋後的表現來看,有可能最知道趙匡胤死因的是她。趙匡胤駕崩時,唯一在身邊的大人物是宋後,宋後第一時間讓人傳喚的並不是趙匡胤的長子、也不是後來做了皇帝的趙光義。那麼皇帝駕崩這個宋後為什麼首先要讓與皇位繼承不挨邊的趙德芳進宮?讓趙德芳繼位難道就屬名正言順?就不會因此導致宋朝政權發生混亂?還是說宋後是糊塗人?
史料記載,“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見了宮外第一個來人是趙光義,宋後第一表現是“愕然”?然後直接便改口喊做“官家”!這“愕然”二字足以透露眼前來人,是十分出乎她意料的,逐漸史料字裡行間也是在揭裡邊的蹊蹺,且宋後隨後就稱呼趙光義為“官家”,“官家”可是對皇帝的稱為啊!若說沒任何緣由,宋後直接改口稱趙光義為“官家”也未免太不合乎規律,她怎麼知道趙光義趕來就是為了做“官家”?而不是為哀悼皇兄的死?
蹊蹺!蹊蹺!蹊蹺之處也足見宋後並不糊塗,她不但十分“明事理”,做事也十分活套,絕不是那種深在宮中迂腐少見之婦。此處描述也該是史料對此事敘述的最關鍵之筆!
也許皇室內部對“金匱之盟”早有耳聞,或許趙匡胤臨死之前對王位移交問題向宋後是有交代的、也或許宋後還有其它手腳!
宋後17歲便開始母儀天下,能被趙匡胤深愛除她年輕貌美之外,肯定也有長於一般女子之處。做了7、8年的皇后按她與趙匡胤的恩愛程度,對朝政瞭解的只會比別人多,而不會少!
趙光義按後人的編排他是個十足的用毒高手,什麼趙德芳兄弟、什麼南唐後主李煜,當然還有宋太祖趙匡胤都為他毒害,既然那麼會玩毒,對這阻礙自己登基的宋後,隨便動個手腳了結她,不更是秒秒鐘的事,為何還弄個因為不善待嫂子而被後入詬病?恨她、毒死她再風風光光的為她辦個後事對於根本不差錢的一國之君來說簡直玩似的,真沒必要讓自己又背黑鍋,再落下罵名!
但不管怎麼說從他對待宋後之為,可以看出他已經對這女人厭惡至極!至於為什麼?大概只有他自己才能說清楚,其它人的說詞,完全都是猜測與杜撰,還有別忘了宋後的孃家人可不是什麼三四不懂的粗製濫造之人,人宋後的孃家可是實打實的名門望族,皇親貴胄。這樣的孃家難道什麼底細都不知道,就忍著自己的女兒被欺負?連沒有半毛關係的後世人可都在做宋後的孃家人啊,在那裡極力為她喊冤叫屈鳴不平!可在這個嫂子這兒,趙光義卻不想讓自己洗白白、謎!
不過若趙光義對嫂子好,人們就會放棄對他的栽贓與指責嗎?也未必,若真那樣說不定一套大編特編的趙光義與嫂子的香豔緋聞,就會誕生在哪年哪月某個文人墨客筆下。
正如後人不但把趙匡胤的死憑“燭光斧影”歸罪到趙光義身上,還把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及弟弟趙廷美的死也都歸罪到趙光義身上,當然還有那個南唐後主李煜。可又把趙光義寬容大度對待臣子屬下之舉視作虛偽,這都是怎麼了!如此不想說這個趙光義好、真是做人難!
趙光義之所以這樣惡名遠揚,備受爭議應該與趙匡胤、趙廷美等人的其它直系親屬,還有那些被趙光義得罪過的人的栽贓詆譭脫不開干係,這些人應該對趙光義的名聲維護都沒起什麼好作用,對這些栽贓之詞的忍忍反而倒襯托了趙光義心慈、仁愛的一面。
至於趙光義與小周後的豔圖,更是後人及其無底線的狗血栽贓,趙光義再下作也不會無恥到讓別人圍觀甚至臨摹繪畫他的私生活,那絕對是無聊之輩個人的齷蹉意淫。
身為一國之君的趙光義,連天下都是他的,為何一定要用個小周後來玷汙自己的名聲?還特意令人圍觀做豔圖,簡直無稽到家!(李煜及其周後因篇幅關係,此篇先暫時說這些,以後用專篇來詳細探究趙光義、李煜及小周後)
若他真是那種每天除了胡作非為,就不幹一點正事的昏君,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月,農民起義誰來平叛?四圍的少數民族入侵誰來守疆?又是誰讓宋朝的經濟文化得以繁榮發展?他的手下臣子?如此昏君還會有人臣服於他?主動替他效力?恐怕早反了,不會容有這樣皇帝的北宋繼續延續下去!都長點心吧,最起碼說些個公道話!
回覆列表
就兩宋的所有皇帝的個人操守而言。趙光義的人品無疑是最卑劣無恥,虛偽至極。十足的偽君子。此人外寬內忌,用人疑心重。多謀少決,後知後覺。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可以數,宋太宗基本是依靠其兄趙匡胤的根基才維持的,北宋的崇文抑武實際上就是從宋太宗開始的。宋太宗,北宋第二代皇帝。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公元976年登基,公元997年駕崩。終60歲。趙光義在位21年。
趙光義害死親大哥,侄子,親弟弟。害死宋皇后,為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所以對外征伐上,在各個方面文治武功上就想超過他哥哥,但水平太窪太淺,心有餘而力不足,當開封府尹十多年的時間裡年,廣收黨羽,網羅親信,就開始為篡位做準備非人臣所為,阻太祖遷都一事彰顯其在朝堂聲音之大,但其有功不賞,倉促攻遼數度大敗、喪失了北宋的精銳禁軍 。給北宋最沉重的打擊,使得趙光義徹底地喪失了進取之心,毛主席說:“此人不知兵。,不會打仗”應該是即為確切的。滅北漢不但標誌著宋王朝形式上完成統一,並且解決了中原法統問題。也就此,趙光義也就到此結束了再無任何的功績可言。趙光義在取得皇位之後,一輩子都想如何擺脫太祖皇帝高大的政治陰影,但就是一輩子是都沒有擺脫,這是他最大的不幸和悲哀。
趙光義在當皇帝以後,完全沒有領略和繼續柴榮、趙匡胤的軍事戰略方向和策略。完全是獨出心裁地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志大才疏,窮兵黷武,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心高氣傲,但無情的現實給了他最響亮的耳光。最重要的是伐遼不利以後。為防五代十國的內部兵變徹底放棄了以武強國的用人思想,明確的開始揚重文抑武的策略。就此華夏的尚武精神就此喪失,也致使兩宋數百年的軍事積弱,事實上也讓兩宋都是亡於中原北方遊牧民族的,遺禍千年。當趙光義發現自己在征伐方面無法超越他大哥的時候,估計自己也無法消滅大遼的時候。乾脆就徹底地放棄武功,在文化上發展和進取,從此兩宋被一群坑爹而無能的文人把持,直到滅亡。他的作作為是惡之源!個人操守更是無恥之極,強幸小周後做春官圖、他的後人被金華人一鍋端,后妃公主被送入洗衣局。留下第九子趙構不孕不育!150年後江山又給了他大哥的後代!真是報應不爽啊。當年費勁心思殺兄,卻斷送了整個漢民族歷史!使得華夏第一次亡於異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