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唐那幾千年官方主流崇尚的武力文化是黃帝蚩尤文化,那是一種尊重對手的文化,包容的文化,崇尚榮譽崇尚戰死沙場而不是投降俘虜的文化,那時君主祭祀的是黃帝尊封的兵主蚩尤,勇猛無比的蚩尤戰敗戰死後,黃帝並沒有貶低他為狗屎,這文化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而北宋末元明清這九百多年裡許多皇帝大封的關公則不尊重對手,曹操很尊重對手孫權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而關羽當著東吳使者面羞辱孫權是犬。還有關羽立了軍令狀又違反華容道放曹,不守規則反被贊有情有義。還有關羽投降曹操是為救嫂嫂家眷也被讚揚投得大義凜然,他最後做孫權俘虜死的,從不戰死沙場,這種文化對投降當俘虜已無羞恥,軍人為保命可以不在乎榮譽,還有關羽很輕視文人同僚,對武人同僚黃忠也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顯得有點不尊重老人,不團結的文化,關羽最突出的是忠心不二,這是值得肯定的優點,皇帝就喜歡利用這點來管理,滿世界都是關帝廟,但這文化糟粕卻很多,而黃帝蚩尤文化才精華,有人說:草原無獅子,二哥當大王。中華民族這幾百年淪為沉睡的獅子,二哥已經美化成了仁義禮智信勇的全能中國武聖,有些學者們認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素質從北宋後就開始整體下滑萎靡,為什麼
回覆列表
-
1 # 土養木
-
2 # 慈音1
謝邀!我們的傳統文化精神是不是選擇性的取了糟粕而丟了精華?這個問題要搞清楚文化的幾層含義。什麼叫文化?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什麼是中華文化?是以華夏文化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那麼,什麼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成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脈絡是,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為主線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糟粕與精華的關係問題,選擇性的實質,就是繼承與發展,拋棄與揚棄的問題,如何取捨是統治階級意志所決定的。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華。精華表現在,傳統美德,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獨慎,見利思義,勤儉廉政。篤實原行,勇毅風行等等精華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並弘揚光大。剔除的糟粕表現在,男尊女卑,未嫁從父,改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不平等思想。還有拋棄八股取士,三綱五常的等級制度等等思想觀念。任何時代的統治階級。在糟粕與精華的選擇上,都能接受不危害統治階級意志的糟粕。比如說,都能接受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文字藝術,精神圖騰,審美情趣等等傳統文化思想,既有全盤繼承發展,也有否定中有揚棄。
我們都說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復興,但到底是復興成什麼樣子呢?是復興像周秦漢唐那幾千年的風采呢還是宋元明清這幾百年的風采?因為宋之前和宋之後這兩個階段崇尚流行的文化是不同的,所以風采自然不同,中華民族復不復興與我有什麼關係?關我什麼事,能讓我生活的社會人與人之間變得有尊重嗎?能讓我周圍的社會氛圍有崇尚尊老愛幼的風氣嗎?能讓我們周圍社會的人更遵守規則秩序嗎?我問了這麼多問題,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有關係,文化的確能實實在在影響民族性格的,下面我詳細說下歷史:
中國近代變成了“沉睡的獅子”,因為中國的沒落,這幾百年有太多的屈辱史,我們已經沒有了禮儀之邦的樣子,造成我曾經對我們國家缺少民族自豪感,大家捫心自問一下你怎樣,後來我知道我們以前古代夏商周秦漢唐時幾千年都是雄赳赳的領先於世界的,我們那時號稱有文明素質的禮儀之邦,我們只是後來才沒落的,我們以前是像醒來的獅子,我為我們的古代而自豪,但為什麼我們近代會變沒落沉睡了?我認為與文化變沒落有直接關係,有人說:“草原無獅子,二哥當大王”,我認為是我們後來埋沒了古代一流的黃帝蚩尤文化,而流行二流的關二哥文化有很大關係,也許大家會懷疑反對,那本文就說說這些文化歷史原因,我一直認為文化對於民族是最重要的東西,西方歐美大都受於共同的基督文化的培養,東歐俄國受於東正教,中東普遍是伊斯蘭文化,而中東同一片土地上的以色列則受猶太文化的培養,造成的人完全不同,印度又不同,所以我認為文化才是造成一個國家民族到底變成什麼樣的原因,人都是文化培養的,民族變成怎樣,肯定與薰陶人民大眾成長的民族文化有直接關係,如果我們傳統文化是二流的,它肯定會阻礙中華民族去實現一流的偉大歷史復興,下面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到底是怎樣變化的: 近代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代表文人的文廟:中國文聖孔子的廟;一種是武人的武廟:中國武聖關羽的廟。這兩種文武廟現在都遍佈全國各地,老百姓們燒香祭拜得火熱,特別是清朝最多,滿世界都是,文廟本來的主祀主神是孔子的先師周公,後來孔子取代周公。儒家文化在清滅亡後被魯迅等等的很多文人學者批判過,我這裡不多談,我認為中國沒落的歷史不能全部讓儒家背黑鍋,畢竟儒家並不掌握權柄,掌握權柄的一直都是掌握武力的人,而武力方面的武人大都不是學儒家之乎者也打仗的,武人學的是武力文化,中國幾千年來都是掌握武力的人主宰的,秦始皇可以坑儒,漢武帝可以崇儒,儒家文化其實都可以依形勢而改變,決定權在武力,漢唐雖然同樣有儒家伴隨,但是也沒有造成漢唐武力的軟弱,因為那時影響人們的武力文化依然雄赳赳,古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唐那幾千年可不是崇拜像近代關羽文化那樣子的,那時官方上主流崇尚的武力文化代表是遠古時黃帝尊封的兵主蚩尤,這在古代各種史籍中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比如有記載齊文化、秦始皇、漢高祖等等都祭祀兵主戰神蚩尤,唐朝建立以後建了武成王廟,封的中國武聖主祀主神是太公姜子牙,歷史上大部分的謀臣戰將基本上都做了太公武廟的配祀,關羽只是其中一個,唐朝史籍《唐六典》裡有記載唐軍出征前要去太公武廟祭祀。宋太祖建立宋朝後,由於他是不忠心於原主公周世宗而得的朝代,並不是像周秦漢唐那樣在戰場上光明正大靠打勝而來的,關羽對主公非常突出的忠心不二對宋太祖的行為像有些諷刺,可能因此宋太祖不喜歡關羽,他親自下令把關羽從太公武廟裡移除了,皇帝不喜歡,當時誰都不敢造次推崇關羽,畢竟誰都怕宋太祖殺頭,這樣關羽受冷落過了一百二十多年到了宋徽宗時代,宋太祖就管不了宋徽宗了,宋徽宗就非常喜歡關羽,連續幾次大封關羽,於是關羽得翻身變紅就來,宋徽宗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大封關羽地位的皇帝,宋徽宗在書畫藝術方面上的能力非常厲害, 可是治國方面上卻昏庸無能,宋徽宗掌握的武力一般般,滅掉像張迪、方臘那樣的內部農民起義倒可以,但對付外部的金軍就不行了,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宋徽宗最終淪為和秦檜一起做了北宋亡國俘虜,秦檜命好,後來從金國回來後還做了南宋宰相,秦檜得到風光善終,而宋徽宗卻落得慘死他鄉,死後被碎屍焚屍。後來南宋皇帝們繼續賜封推崇關羽,論忠心,南宋高宗更喜歡宰相秦檜的忠心,給秦檜題字是“決策元功,精忠全德”,而精忠報國的將軍岳飛卻被皇帝當眼中釘,秦檜當了皇帝的殺手。明朝武廟並行祭祀岳飛和關羽,清朝後岳飛被移除,關羽受益於清皇帝的繼續大力賜封,獨自做了武廟主祀主神中國武聖,當然,清皇帝最主要的還是利用關羽的忠心,這樣更利於幾十萬的滿人管理幾億漢人,提倡老百姓都忠心,才允許大家到處建廟歌頌關羽,岳飛雖然同樣是忠貞不二之人,但那時就不允許推崇他,因為岳飛以前打的是清皇帝的祖先女真人,清皇帝不喜歡岳飛,誰要是建岳飛廟或者寫什麼岳飛演義的書歌頌岳飛,就會被殺頭或者文字獄消滅,所以一種文化要流行的話要是沒皇帝的允許還真的不行。 關羽地位後來被封得越來越高,甚至做了天上地下人間三界大神,關公已經美化成仁義禮智信勇的全能中國武聖,那麼有沒有人批評關羽呢?有,締造了清朝體制內第一支漢人軍隊的曾國藩在文集筆記〈英雄誡子弟〉中說:“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行已舉事,宜深鑑此。”毛主席曾說過近代人中他“獨服曾國藩”。孫中山先生年輕時也曾有過砸關帝廟的歷史,以孫先生的思想遠見和復興中華民族的理想,他的行為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分析一下: 關羽文化第一突出的是忠心,但實質是忠於人,而不忠心職責本職,關羽對主公劉備的忠心不二是肯定的,但關羽親自立了軍令狀又在華容道親自違反放走曹操,因私廢公,不守規則不受懲罰反而被稱讚有情有義,關羽文化這種風氣是人情可以顛覆規則制度,是會阻礙我們想建設規則秩序社會的;還有關羽沒得到劉備的明確命令就擅自發動戰爭攻打曹操,殺曹操幾萬人馬,威振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那個時候關羽對曹操的有情有義不知去哪了;還有關羽違反聯吳抗曹的戰略而羞辱孫權是犬,這些都是關羽作為一個將軍不守本職職責的表現,他任性的結果都直接影響當時天下形勢。所以關羽文化的忠心是忠於人而不用忠於職責。對於一個人的忠心到底要怎樣做才合適,我覺得衛青說得最好,衛青說為臣者“奉法守職而已。”我們今天中央電視臺倡導的廣告語說:“守規矩,打勝仗。”可是我們老百姓們流行燒香祭拜的依然是不守規矩的傳統文化,打敗仗的可能性會更大,有一次我去南寧著名的抗戰景點崑崙關玩,上面關帝廟人山人海的燒香祭拜得火熱,而抗日烈士處卻很淡,我很鬱悶,我想如果當年的戰士都像關羽那樣打仗的話,恐怕華人早就當亡國奴了。我們也常常罵社會上很多人亂闖紅燈亂開車,不排隊,不守秩序,不務正業不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不遵循明規則,搞潛規則,這些素質差的現象大家都討厭,可為何大家仍然燒香崇拜著不守規則的關帝廟傳統文化?請人情時可以丟掉規則啊。 關羽文化相比蚩尤文化,缺少一種尊重與包容,蚩尤曾是黃帝的對手敵人,黃帝都曾幾次敗於勇猛無比的蚩尤,黃帝屢敗屢戰後來終於頑強的戰勝蚩尤,蚩尤戰死沙場,黃帝卻尊封蚩尤為兵主,並沒有貶低蚩尤為狗屎,可見黃帝胸襟的寬廣包容與尊重對手,英雄惜英雄。像劉邦也曾無數次敗於勇猛無比的項羽,幾次陷入絕境但是劉邦總不投降,項羽死後,劉邦卻為項羽哭墳,並厚待項羽族人。而關羽呢?關羽性格高傲,對文人同僚很輕視,多少都有點不夠尊重書生文化人,關羽這樣的態度是不利於我們形成一種尊重知識份子的社會氛圍的,清代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說明那個時候書生文人的社會地位太淪落了,這個鍋我不是硬要關羽背,只是他自己本身就是輕視文人的,而社會又流行崇拜他,難道不會有影響嗎?要知道我們古代周秦漢唐時的風氣可是很尊重文人書生的,比如英明神武的漢光武帝劉秀本來就是個教書秀才,大唐的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們多麼受當時人們的尊敬等等,就連我們毛主席開始時也曾是個教師知識份子;關羽不僅輕視文人,對武人同僚黃忠也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感覺有點不尊重老人;曹操很尊重對手孫權,讚美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而關羽卻當著使者的面怒罵羞辱孫權是犬,顯得不夠尊重對手,自身條件好就愛打擊嘲笑不如自己的人,自己牛逼就看不起別人,本領高強一點就自大膨脹,我關羽是老虎,你孫權是條狗,關羽對孫權沒有尊重,人家孫權怎麼可能還會繼續跟你聯合團結抗曹,關羽的文明素質上相比黃帝蚩尤文化顯得差勁無禮儀;關羽死後,龐德之子龐會帶領曹魏將士們“盡滅關氏家”,這種屠盡對手後代喪失人性的瘋狂殘忍行為更加是一種沒有尊重的文化,相比起來,古代那幾千年崇尚的蚩尤武力文化比較具有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尊重品質素質,那才是禮儀之邦的文化。我們現代要提倡尊重他人、尊老愛幼、扶助弱者的包容和諧社會,我認為黃帝蚩尤文化才符合這些,而關羽文化則缺乏這些。 論對投降的態度,古代是認為投降是種恥辱的,那時崇尚的武力文化代表兵主蚩尤就是一個戰死沙場的人,如果蚩尤投降了黃帝,又做過炎帝的俘虜而死的,他從來不敢戰死沙場,黃帝還會尊封蚩尤為兵主嗎?如果項羽投降劉邦甘願當俘虜,大家還會認可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豪氣嗎?李稜投降匈奴,漢武帝憤怒誅他全家,可見那時對投降的態度是不認可的,漢朝使者蘇武和李稜是發小故交,可是當時的人們卻讚揚蘇武牧羊不投降。 古代不是說一定不可以不允許投降,而是說對待投降要是一種恥辱的態度才行,比如越王勾踐迫不得已投降吳國,難道他不感到恥辱嗎?如果勾踐像阿斗劉禪那樣投降後樂不思蜀,不覺得投降有什麼恥辱,如果越國民眾都很高興投降,誰還會知恥而後勇,誰還願拼自己性命幫助勾踐後來翻身?漢朝初期也曾對侵犯自己的強大匈奴主和服軟,可是當時大家都認為那是一種恥辱,然後漢高祖文景武幾代人知恥而後勇,從不放鬆武備奮發圖強,漢武帝通西域,連南海交趾都管轄,為四面八方都暢通無阻,開放與包容成就了大漢強國。唐朝初期也曾對侵犯邊境的強大突厥主和服軟,可是李世民也認為那是一種恥辱,君臣們也能知恥而後勇而翻身,大唐盛世更加開放與包容。如果像南宋主和派秦檜和宋高宗那樣,對待投降不感到羞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就談不上什麼策略性的暫時服軟,宋朝的經濟富裕和火炮軍事技術都強大領先於當時的金蒙古歐洲無數倍,人口又眾多,可是武力這根硬骨頭不行,宋朝光有錢又有技術沒有用啊,宋沒有了周秦漢唐那樣的風采。總之,文化上對待投降要是一種恥辱才行,像關羽文化那樣,關羽投降曹操被稱讚為大義凜然忠義兩全的行為,他最後也是被孫權俘虜死的,從來沒有戰死沙場,這就和古代戰死沙場的蚩尤文化完全不同了,很多人說關羽投降有原因,有理由,這我都知道,關羽投降的確有苦衷,我只是說不管你有什麼理由投降,投降畢竟要是一種恥辱才行,不要認為是不恥辱的,甚至是可稱讚的,也許關羽本人都覺得他投降是羞恥的會臉紅的,我們後來流行的文化為什麼要稱讚他投降呢?要不然關羽水淹七軍時,于禁投降關羽,為什麼大家要罵于禁貪生怕死,同樣是投降,為什麼關羽投降就不是貪生怕死,為什麼厚此薄彼?按說你關羽投降曹操僅僅是保了嫂嫂家眷手下幾百人性命而已,就能得到稱讚,而於禁投降關羽卻保住了手下幾萬北方士兵的性命,幾萬人的命總比劉備老婆幾百人的命珍貴吧!按這樣的價值說于禁投降更值得讚揚啊,還有三國文化說曹操是漢賊,而劉關張卻代表漢室正統正義一方,這樣說于禁投降關羽也是棄暗投明歸附正義啊,于禁投降更有理由更光榮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北宋後那麼多皇帝大封關羽推崇關羽文化,加上尊劉關張陣營為正統的虛構小說三國演義的流行,關羽文化更加風生水起,老百姓都學關羽那樣有理由的投降就沒有什麼可恥了,金軍來了圍困縣城,打又打不過,抵抗到底大家必死,怎麼辦?大家都玉碎嗎?不要,要保大家的命,為了保護千萬父老鄉親的性命而談判投降金軍,反正有理由啊!就不覺得可恥了。後來蒙軍清軍來了,投降也都有理由,都是迫不得已,都不可恥;後來汪可以說是曲線救國,他可以說是為了保護南京幾百萬人民生命才投降的,要是大家不投降,日軍不光是殺三十萬了,還要把剩下的幾百萬都繼續殺光,投降了就不殺了,所以汪精衛也是有理由投降的,投降者們自有投降的道理,人的行為如何都是源自思想。 有些人說關羽是降漢不降曹,那問題來了,如果不是降曹,那投降就不關曹事了,就沒理由沒必要報曹恩,因為你降漢,應該報漢恩才對,應該幫漢殺漢賊才對,而不是前面幫漢賊曹,後面又放走漢賊曹,所以降漢不降曹的辯解是自欺欺人的。 還有人說軍人打仗實在打不贏是可以投降的,沒必要做無謂的犧牲,投降保命那是人權人道主義尊重生命,不可恥。這個我不贊同,因為打仗不是玩遊戲可隨意,真實戰爭是大規模的殘酷殺人,等你殺敵人殺到彈盡糧絕時,你就想到要保自己命而投降敵人,那你以為敵人留你的命是因為尊重你的生命啊,敵人都不知被你殺了多少將士了,他們的命不值得尊重?能留你的命也只不過是你有利用價值而已,談不上什麼尊重生命,要真正說尊重生命,最好是不要打仗,大家能有一種尊重與包容,能化解戰爭,不要走到戰爭的地步。要不然你就一開始打仗就投降保命最好,那樣才能保更多的命更尊重生命,而不是等你的部下士兵老百姓們都差不多戰鬥死光了打不贏了,你當將領的才投降保命尊重自己的命,這種行為的也能稱為英雄,不虛偽嗎?不臉紅嗎?要臉不?要自尊嗎?不要,要命要緊,還在乎什麼臉的羞恥,投降有理,作為軍人保命才是最大的利益,為榮譽犧牲了不過是虛無罷了。打仗應該學武聖關羽那樣,打得過就打,打得過時就威風的斬華雄斬顏良斬文丑再過五關斬六將,能斬就斬,打不過時就談判投降曹操,然後再找時機離開,再找機會水淹七軍威振華夏,再後來做孫權俘虜也無所謂,反正不要戰死沙場就行,不死就仍然還有可能找機會翻身,總之保命第一,可惜孫權沒有曹操大度,俘虜關羽後就不再給了關羽機會。我在這裡評論關羽投降做俘虜怕死,並不是說我不怕死,相反我是很怕死的,所以我不想發生戰爭,不想因為打仗殺別人或被別人殺,如果真的被逼上戰場,也不能只敢要別人死,而自己不敢死。 有人說關羽文化不會影響中國,你看我們這幾百年雖然流行崇拜關羽,但現在還不是一樣翻身越來越強嘛,沒有關係嘛!也許是有關帝廟才有那麼大用處的。那我就擺歷史:自從宋徽宗大封關羽到現在九百多年的歷史中:元末朱元璋起家的明教是依靠波斯教義起義的,清末洪秀全是拜上帝打著基督旗號的,和洪秀全打仗的曾國藩屢戰屢敗,打敗了最危險時候寧願自殺也不做俘虜,曾國藩這種頑強精神也不是學關羽的;民國孫中山是學習西方民主的,共和國是學習馬恩列主義的,主要的都不是學關帝廟武力文化,我們內部的文化已沒什麼大用了,不能實現內部改變來自我更新換血,都要靠外部的文化來打破才能實現更新。雖然社會上很多派幫社團喜拜關公,那主要是當大哥的都希望小弟們要永遠對自己忠心不二而已,可以理解,一日為大哥,終身為大哥,小弟們不要透過競爭搶掉大哥位子啊,要永遠忠心不二。 我們共和國現在能在世界上有地位,靠的也是像楊靖宇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等等無數的敢戰死沙場的烈士英雄,才有的今天,而不是靠那些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有理由投降的將軍得來的,比如衡陽保衛戰方先覺將軍,開始時他叫士兵和民眾拼命,下面人都敢於犧牲拼命,才把戰鬥打得超級慘烈,震驚中外,等到拼到最後實在打不贏了,自己就有理由談判投降,他這種軍官是不須要有敢死犧牲精神的,指揮叫士兵去敢死拼命當烈士就行了,兵犧牲完了,自己還是要保命的,軍人的榮譽在他眼裡不如性命重要,先投降保命再說,然後再想辦法又輾轉回到原主公蔣校長身邊,方將軍對蔣公也是一樣的忠心不二啊!方將軍的信仰裡投降不是恥辱的,可是日本人能尊敬你方先覺嗎?不會,日本人崇尚武士道,他們只會尊重像楊靖宇那樣敢戰死沙場的人,武士道戰敗是要講究切腹的,他們信仰榮譽重於生命,講榮譽第一,武士道從來不會崇拜投降俘虜的英雄。關羽文化則是講忠心第一,保命重於榮譽,關羽有無法抹去的投降俘虜歷史,如果像楊靖宇最後也談判投降日軍,做俘虜死的話,日軍後來還會尊敬祭拜楊靖宇嗎?我們的毛領袖憑什麼能帶領內憂外患極貧弱的中華民族站起來?憑的是他“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我們是靠無數的敢死烈士才建立的共和國,不敢犧牲的方先覺將軍配這種精神嗎?不配,曾投降和最後做俘虜的關羽配這種犧牲精神嗎?不配。 我也不是說日本人不會投降,日本人當然也投降,二戰末期就有千萬的日軍投降,連天皇也投降,但人家只是身體投降,人家思想上崇尚的武力精神文化依然是武士道,人家文化骨子裡認為投降依然是恥辱的,人家能知恥而後勇。我認識幾個學歷能力蠻高的華人很喜歡日本文化,我不想罵他們崇洋媚外,因為日本文化的確很優秀厲害,我看過日本武士道劍客代表人物宮本武藏的傳記裡還有一種工匠精神,我想日本人的各類科技普遍都能做到世界前列,與日本傳統文化的薰陶肯定是有關係的,我們中國古代也不缺工匠精神,這幾百年缺的是不注重榮譽的傳統文化精神,人性都是有缺點慾望的,每個人都是人,但往往是在乎榮譽的人會比較自律而漸漸靠近真善美,在乎榮譽的人才會在乎禮儀,自覺遵守道德規矩的他們基本不會去觸碰法律,而不在乎榮譽的人往往不會自律而走向醜惡,道德對這些人是沒有約束力的,只能法律強制才行,騙人、訛人、渣父、不孝子等等不講道德的人是不在乎什麼榮譽的,他們根本就不要臉。 我並不是認為日本人武力文化一直比我們厲害,近代的關羽文化的確不如武士道敢死和重榮譽,但我們以前古代的敢死人士可是多如牛毛的,日本在古代是難望中國項背的,那時我們的武力文化也是崇尚榮譽重於性命的,我們古代的忠義之士名將戰將也是多如牛毛,我們光聶政一個人的氣勢就能超過任何武士道武士,光項羽一人的氣魄就能超過日本古代任何武將,而且日本古代也是敬仰學習中國的小學生,比如傳奇武將源義經少年時學的書有太公《虎韜》,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的軍旗上寫的是《孫子兵法》名言,等等很多,菲印澳等等那些和日本一樣都是島國,大家都是一個脖子腦袋的人,可是他們都沒有日本那樣厲害的歷史文化,都不如日本人那樣有凝聚力,可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我雖然說日本傳統文化很優秀,但是我認為我們中國古代文化更優秀,因為日本其實只是學到了古代中國的次文化:霸道文化,因為荀子說比霸道文化更高一個層次的是王道文化,我認同荀子的觀點,桓文再怎麼厲害稱霸也沒做到湯武的層次,所以我才說霸道文化是次文化,在華人的思想中,王道的榮譽要高於霸道者一個層次,王者比霸者更注重榮譽,因為王道者有德,霸道者有沒有德無所謂,能力強就行,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就是那樣,他自身不講德行,但是他能力做到了強大,他任人也是唯才不管德行,比如任用食子的易牙,所以說齊桓公是霸者,而不是像堯舜禹湯文武那樣的王者,既能力強又能服天下人心。為什麼說日本的是霸道文化,基於他們的歷史和他們的行為,就是日本古代的傳統武力文化講的忠心是忠於強者,而不是永遠的忠心不二,我們可以看日本古代歷史,武家時代天皇只是個名份而已,權柄一直由武家把持,當時日本人一切都聽武家命令。到日本戰國三英傑時,織田信長還活著時,豐臣秀吉發誓會對織田家永遠忠心,但等信長一死,信長兒子不如秀吉強,秀吉就取而代之;豐臣秀吉還活著時,德川家康也一樣發誓會永遠忠於豐臣家,可是等秀吉一死,家康也取而代之,直到近代明治強力奪回權柄,全日本人又唯明治天皇的命令是從,日本這種文化看起來像極了霸道文化,只忠於服從於強者。 中國曆來最崇尚的不是霸道,而是王道,王者和霸者一樣都能力強,王者堯舜禹湯文武們一樣擁有很強的武力,他們武力都不輸於春秋五霸們,霸道雖然擁有很優秀的東西,很有高度,但還不夠高,還差德,區別是王者有德,什麼是德?誰來定義?是你還是我?還是德華人?還是孟子孔子老子?都不是,比他們很早的時候就有德的定義了,老子作為周朝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他讀的書也都是周以前的前輩先賢的,最早在〈尚書〉記錄的遠古堯舜禹時代大禹與皋陶的對話中就有德的解釋,說人的德行有九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那些德行可能容易做到些,我這裡不一一論述了,我記得第九種是“強而義”,最後這一種應該是最難做到最高的德高望重的德行,人不僅強而且還有義的德,一個人如果能力特別強但是他卻無義,這種人是不能稱為有德的,有些人的確能力比常人厲害,無論做事和掙錢都比一般人強,他們強大又富裕,但是如果他們沒有仁義,不在乎別人死活,就是我們常說的為富不仁,他們即使能力再強也是不能稱為有德之人的。如果一個醫生醫術非常高本領強,但是他卻只認錢,心中無仁義,沒錢的隨便你死,這種醫生即使能力再強大也是不能稱為有醫德。如果一個醫生醫術本領低下,他又拿什麼來救死扶傷實現醫德呢?所以不僅要強還要有義才是最高的德,〈六韜〉裡姜太公對文王說“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表達的意思也和“強而義”差不多,沒有能力就無法做到救濟人的最高的德行,德絕對不是明代人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定義,那樣毫無實用徒有其表的窩囊品行絕不是德,德怎麼會淪落為那個樣子。 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到王道文化的優秀,但也不能連霸道也不如吧,我們這幾百年的關羽傳統文化是榮譽都不要了,雖然忠心是一種優秀品質,但不能為了得到忠心,其它的優秀的品質也都喪失了吧!沒有尊重、不講規則、不夠頑強,這已經沒有禮儀之邦的樣子了,只有忠心,這樣的關羽文化難道不是糟粕嗎?相反黃帝蚩尤文化就沒有這種糟粕,中國從黃帝時代的倉頡創造文字開始,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延續不斷的文明,不會是沒有原因的,不夠優秀的話又有什麼資格延續?世界上其它的文明為什麼都沒有中華文明有這樣的頑強持久力?歐美的耶穌基督文化雖然很優秀,但為什麼到了中東遇見伊斯蘭文化就衝突走到戰爭死地?為什麼他們兩種文化碰撞就充滿了仇恨與殺戮?歐美這幾百年來的確很厲害,事實也證明了基督文化很優秀,那麼中華文化是不是不如基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也一樣優秀,我還認為黃老之道那海納百川的包容性要超過基督文化,還有基督文化的哲理是馬太效應:就是強的讓他更強,弱的就讓他更弱,把少的奪走讓給多的,讓他們差距越來越大;而中國的道家則是提倡天之道,像張弓一樣,高者抑之,下者舉之,不足者補之,損有餘而補不足,偏向均衡發展,而不提倡損不足而奉有餘的道路,像我家阿婆在我們家庭實行的就像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我阿婆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我阿婆是一家之主,我爸是大兒子,分家後,我三叔在幾兄弟家庭當中能力最小,生活過得最難,阿婆總是最多照顧他多點,也許有時看起來不能理解像偏心,但我長大後明白了那其實像老子說的天之道,我慈祥的阿婆雖然對待幾個兒子不一樣,但我爸和我叔他們都很孝敬阿婆,可惜我阿婆只活到了八十八歲,在我九十八歲的阿公去世一個多月後,阿婆也隨阿公去了。這些年國家實行的扶貧政策,幫助內地貧弱地區修水泥路謀發展,也是像老子說的天之道,而不是像馬太效應那樣讓沿海發達地區越來越好發達,讓內地貧困地區越來越差,我認為在這些格局上,中國文化比西方文化更能帶領人類走向文明和諧,只是這需要有更多有德的人去做,缺少德的話是不能實現的,中華文化只是這幾百年才落後於西方而已,中國的半邊天女人們也是在北宋以後才開始裹腳纏足自殘的,西方人是這幾百年才在全世界建殖民地稱霸的。 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次戰爭是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後來黃帝也在阪泉之戰中戰勝了炎帝,黃帝成為當時天下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來黃帝部落蚩尤部落炎帝部落等等幾個部落逐漸融合成最初的華夏民族,可以說華夏民族最初是一個包容融合的民族,到堯舜禹時代當時記錄著天下有上萬諸侯國,但中央天子永遠只有一個,商湯時經過兼併剩三千多,周武王時一千多,春秋時剩一百多,戰國七雄,秦漢時一個,西方歷史發展總體也差不多,只是他們止於春秋戰國而未走到秦漢統一那一步,拿破崙何曾不想佔領統一全歐洲,只是他半路失敗了,總之,全球化是未來的大趨勢,各國越來越互聯互通符合人類歷史潮流,天下哪都可以去,地球村正在形成,那誰有資格做村長?是基督文化下的美國嗎?目前來說還不是,美國這幾十年只是用武力稱霸當世界警察而已,像霸道,我認為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更加比美國有資格引領人類的未來,但前提是中國能做到王道的高度,能比美國的霸道更強更有德更能服人心,但按目前中國流行的傳統武力關羽文化來說,沒有尊重太自傲,不守規則請人情,沒有包容不容人,不重榮譽無廉恥,只有忠心第一,這樣無禮儀規矩榮譽的傳統文化是永遠別想成就王道的,這樣的素質是沒有資格當地球村村長的。 中華文化曾經也很幸運,在北宋以後每當武力不行時而沒有淪為像印地安人瑪雅文化那樣被外來武力摧毀,真是萬幸,西方人入侵美洲大陸後把懂瑪雅文字的巫師教師文人這部分人殺掉,阻斷教育這個環節,過了幾代人,後來的印地安人就沒人再懂瑪雅文化了。曾幾何時越南北韓也一樣用了漢字漢文化數千年,但現在他們也只不過用了幾十年時間,他們就把漢文化抹去了。 中國從北宋以後不斷走下坡路,無論是北宋末還是南宋末還是明末清末,都有太多有理由投降而不知羞恥的人,榮譽已不知為何物,禮儀之邦已不見蹤影,我們沒落到被別人羞辱為東亞病夫的素質,連我們自己的一些專家學者如柏楊們也罵我們民族有劣根性,還有學者說北宋以後中華民族的精神出現了整體的下滑萎靡,為何這樣?身為華人哪還有什麼自信,內心上認為外華人外國文化比中國的優秀,別人說一個華人都是一條龍,但十個華人合一起就是一條蟲,華人就是不懂團結,老百姓學關羽其實就會這樣,每一個像關羽的人都像條龍單打獨鬥厲害,但十個關羽合一起就像一盤散沙,因為關羽性格原因造成不能團結,你不尊重別人輕視別人,自高自大,別人怎麼可能跟你團結協作?華人就這樣被嘲笑,可是以前古代周秦漢唐時誰敢誰有資格嘲笑我們?那個時候的歐美相比當時的中華文明還算是茹毛飲血的愚昧狀態,我們那時是沒有那種劣根性的,要不然我們那時不可能雄赳赳的領先於世界民族之林幾千年,我們今天要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復興,要讓全國各族人們更團結,我覺得應該復興像古代黃帝蚩尤那樣有尊重包容而且注重榮譽的傳統文化,改掉講忠心於人而不忠於職守、不夠包容尊重的關帝廟文化,哪種文化更能促進民族團結?哪種文化會阻礙民族復興?哪種文化像禮儀之邦?請諸君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