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皇太極死後,順治當了皇帝,但是因為年幼,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帶領滿洲鐵蹄開疆拓土,奠定了大清王朝的基礎。史料中記載的很清楚,多爾袞當了攝政王,成為大清王朝的一把手,但是沒有當過皇帝,但是為什麼叫他清成宗呢?

    今天,漢字君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滿蒙第一帥男多爾袞

    1612年十一月十七日,多爾袞出生於遼東赫圖阿拉城,生母名阿巴亥,烏喇那拉氏,是烏喇貝勒滿泰的女兒,比努爾哈赤小三十一歲,她早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滿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年號天命,兩年後以“七大恨”告天,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揭開了明清戰爭的序幕。

    在對明戰爭節節勝利中,後金內部的矛盾鬥爭也不斷髮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佈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袞代皇后富察氏開始的。當時雖然給大福晉富察氏頭上加了四條罪狀,但是都缺乏足夠的根據,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與富察氏關係曖昧,實際上,是有人對他們進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棄之後,取代她作為大福晉的正是多爾袞之母阿巴亥。這樣,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多爾袞及其兄弟阿濟格、多鐸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此外,代善由於處處計較而失去乃父的歡心,又聽信後妻的讒言而虐待已子碩託,這就為覬覦其地位的人們帶來了反對他的口實,造成了前面所說的其“太子”地位的被黜。這樣,在努爾哈赤共治國政的制度下,多爾袞兄弟便第一次成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阿巴亥被逼殉葬。 父母死時,多爾袞年僅15歲。天聰二年(1628年),在母親死去的翌年,多爾袞就隨其兄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部。

    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

    多爾袞與孝莊皇后的緋聞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蒙古人,而孝莊也是蒙古人,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兩人就相熟,因為年齡相當,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但是,孝莊最後嫁給了多爾袞的哥哥皇太極。當皇太極死後,孝莊的兒子順治登基做了皇帝,至於多爾袞為啥要死心塌地的輔佐順治,而自己沒有覬覦帝位,孝莊起到了絕對的作用。

    在野史中,存在著太后下嫁的說法,但是也有人否認。據北韓史料記載,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北韓遞交國書,北韓國王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北韓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這裡說明北韓君臣也發現所謂“皇父”的奧秘。無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究竟是否下嫁,也成為歷史疑案,沒有一個準確結果。

    多爾袞意外死亡時年僅39歲

    順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喇納拉氏,尊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

    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

    順治帝聞之震悼。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迎多爾袞遺體。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喪禮依帝禮。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祔享太廟。多爾袞無子,賜以豫親王子多爾博為 後襲親王,俸祿是其他諸王的三倍。又以多爾袞的近侍詹岱、蘇克薩哈為議政大臣。

    但是,多爾袞死後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議了阿濟格的罪,然後恢復兩黃旗貴族的地位,提升兩紅旗的滿達海、瓦克達、傑書、羅可鐸等。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見勢頭不對,也紛紛倒戈。在這種形勢下,先興羅什等五人獄,然後便正式宣佈多爾袞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接著,當權者又接連處罰了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尹圖等。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多爾袞死後兩個月,突然從榮譽的頂峰跌落下來,完全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但是,多爾袞對於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絕不是政治對手們的幾條欲加之罪所能掩蓋的。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子許爾安分別上疏,稱頌多爾袞的功勳,幾乎句句在理,但被濟爾哈朗罵了個狗血噴頭,流放寧古塔充軍 。

    遲至一百年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釋出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到此時,有清一代對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

  • 2 # 夢迴伍千年

    先立下個大意,順治是很恨多爾袞的。

    先說下為什麼多爾袞被封。

    其實多爾袞在當時已經是實際上的皇帝了,只是名義上不是。

    帶領清軍入關,站穩腳跟,定下國策,這都是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才能有的功勞。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掌握了清朝的實權,朝政為其把持。

    再著多爾袞的死時才38歲,絕對的壯年,相信如果他能多活一些年,並且有自己的子嗣,順治早就應該被請到一邊玩泥巴去了。

    也是因為多爾袞的猝死,順治為了能順利的接受多爾袞死後的權利,和多爾袞手下人的忠心,開始追封其為皇帝。

    但是當順治掌握大權,理順朝政之後,就開始反攻倒算,說多爾袞欺負他們孤兒寡母,藐視皇權,越權處理政務等等。

    所以多爾袞死後僅僅兩個月,就被挖出來鞭屍,並掠奪掉稱號,稱其為奸臣。

  • 3 # 浮生若淺

    多爾袞是清朝初期十分重要關鍵的風雲人物,他死後被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最後又被剝奪了這個封號,究竟是為什麼呢?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生母是大妃阿巴亥。皇太極時期,多爾袞戰功卓越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擁立其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自己則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福臨,稱攝政王。1644年,清軍入關,多爾袞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政府遷都北京後,多爾袞受封叔父攝政王,同時為其建碑紀功。這時候多爾袞的待遇已經凌駕諸王之上了。

    順治二年,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一切大禮無不彰顯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順治三年,以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不便為由,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順治四年後,他無需再向順治帝跪拜;順治五年,多爾袞被晉為皇父攝政王,此時的他可以說,除了皇帝這個虛銜沒有之外,其他一切皆如皇帝一般。

    順治七年,多爾袞行獵時墜馬跌傷薨逝。順治帝將他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順治八年,還大封了一波多爾袞的親信朋黨。但不久之後,多爾袞的政敵們紛紛站出來翻案,揭發多爾袞的罪行,親信朋黨倒戈的倒戈,被清理的被清理,多爾袞集團瓦解,而他本人被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

    從上述阿淺說闡述的多爾袞種種經歷來看,他最終之所以會落得被剝奪封號的下場,終期原因就是功高壓主,無視順治帝的皇權。他確實為清軍入關及清初政權穩定做出來貢獻,但在此之後,他手握大權,任人唯親,貪慾相伴,無視皇帝的存在,儼然自己就是皇帝,這對順治帝來說,在羽翼未豐的時候,只能隱忍,畢竟活著才有機會,最終也確實讓他熬死了多爾袞,再對其進行清算,畢竟那些政敵站出來的背後,可沒少順治帝的推動。

  • 4 # 榮耀歷史

    提到清初的政治,多爾袞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他的戲份遠遠超過其他人。

    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原本是努爾哈赤培養的接班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處於政治的妥協,大汗之位落到了皇太極頭上。

    在皇太極執政的18年時間裡,多爾袞西征蒙古,北伐北韓,向南不斷騷擾大明,拔掉明朝在山海關外的堅城錦州和松山,至此山海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戰功赫赫的多爾袞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此時他才24歲。

    皇太極駕崩後,又是因為政治妥協,多爾袞再次與皇位無緣,6歲的福臨繼位,多爾袞為攝政王。

    順治一朝,多爾袞的功績和權勢達到了頂峰。順治元年,多爾袞接受吳三桂的投誠,率軍進入山海關,擊退李自成的農民軍,一個月後佔領北京,此時多爾袞顯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一方面他嚴令清軍騷擾民眾,然後大張旗鼓為崇禎皇帝發喪,以博取中原地區民眾的支援,另一方面立即修書要求順治遷都到北京,以圖中原。

    3個月後,滿清前度北京,為表彰多爾袞的不世之功,順治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還為他立碑,上書“永垂功名於萬世”,自此多爾袞成了滿清實際上的第一人。

    在多爾袞的指揮下,農民軍和南明政權節節敗退,最後覆亡,大好江山全部落入滿清手中,此時的多爾袞如日中天,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後來進一步加封為“皇父攝政王”,各種依仗禮儀已經與皇帝無差異了。百官奏摺要全部經過多爾袞,而且在奏摺上多爾袞的名字要寫在順治前面,如此的種種,說明多爾袞已經成了實際上的皇帝,就差最後宣佈了。這些都被小皇帝順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然後老天又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一個在馬上橫掃中原的猛將,竟然在打獵途中墜馬,而且因此身亡,真是聞所未聞。

    一個人的權勢會隨著他的死亡而逐漸消散,多爾袞也是如此。

    1650年的最後一天,多爾袞身亡,時年39歲。順治很是悲痛,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他給予了多爾袞死後最大的哀榮,追封他為“義皇帝”,清成宗,這相當於給予多爾袞皇帝的禮節了。

    順治為什麼這麼做?他想著麼做嗎?其實他很不願意,這一點從他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來,但是他不得不做,因為他要穩定多爾袞背後的勢力。八旗是滿清的基礎,誰掌握了八旗,誰就是滿清的最高統治者,多爾袞死時掌握了多少旗呢?

    作為“皇父攝政王”,他掌握了本來屬於皇帝的正黃旗、鑲黃旗,然後還有他自己的嫡系部隊正白旗,親弟弟多鐸掌握了鑲白旗,這部分勢力也聽命於多爾袞;另外正藍旗在多鐸的兒子多尼手中,這也是多爾袞的勢力範圍,也就是說八旗多爾袞控制了五旗,如果此時清算多爾袞,這股強大的勢力是否會有異變誰都無法保證,順治不敢冒險,於是他賜予多爾袞無上哀榮,穩定此部分人心,然後逐漸把屬於皇帝的正黃、鑲黃兩旗收歸自己,還找理由奪了正白旗。

    多爾袞死了2個月後,兵權在手,又有大臣們的支援的順治動手了,朝堂之下開始不斷有人彈劾多爾袞,歷數其罪狀,先是拿下多爾袞的親哥哥阿濟格,然後調整兩黃旗的將領,同時提升兩紅旗等中間力量的地位,一套組合拳之後,多爾袞的嫡系正白旗、鑲白旗大臣、將領見勢不妙紛紛倒戈,參與到彈劾多爾袞的大軍裡。掌握了軍權之後,一切就變得順其自然,多爾袞一切榮譽全部被剝奪,甚至還被鞭屍,可嘆一世梟雄,為滿清立下不世之功,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為多爾袞平反,但是也是恢復他“睿親王”的封號,不可能再提“義皇帝”或者“清成宗”了。

    從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來看,功高震主而不知收斂的,要不就是再進一步成為皇帝,要不然就是萬劫不復,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很明顯多爾袞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 5 # 歷史微點

    多爾袞是滿清政府建立政權的首要功臣。也是順治初期的第一權臣。他一生東征西討,征戰沙場。特別是皇太極死後,置年幼的順治皇帝於不顧,國家大事基本上由他當家作主,為大清國的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自己的死後種下了惡果。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青年時期開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是正白旗督統。

    努爾哈赤死時,多爾袞僅僅十五歲,因為年紀小,那時並沒有受到族人的重視。但從十六歲開始,多爾袞開始隨皇太極出兵打仗,並逐漸顯示出他極佳的軍事才能。由於戰功卓著,很快就成為了皇太極的主要助手。皇太極稱帝以後,多爾袞在征戰之餘,還幫助皇太極處理政務,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治理國家的能力。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其長子豪格曾爭奪皇位,後來,在相持不下時,雙方各自後退一步,讓年僅六歲的福臨即位,即順治皇帝。

    順治登基後,多爾袞開始逐步掃清政敵,壯大自己,同時權力日益攀升。

    在率領清軍完成了統一大業以後,多爾袞的驕橫開始逐漸顯露,他有著與諸王不同的待遇,其規格與皇帝極為相近,有時還派人把皇帝的璽印拿到自己府中備用,多爾袞在後期甚至不用向順治帝行君臣之禮,封號也由“叔父攝政王”升為“皇父攝政王”。凡是朝廷的政務,多爾袞不再向順治請示,自行做主下詔,任用、罷免官員,以朝廷的名義,私下處理,儼然像沒有順治這個皇帝一樣。

    順治皇帝繼位八年後,多爾袞行獵墜馬,最後不治而亡。

    多爾袞死後,他的政敵們開始揭發他的罪行,順治皇帝也終於擺脫了他的壓制,順勢追究多爾袞的大逆之罪。在多爾袞死後的兩個月後,被追奪一切封號,掘墓鞭屍,功名毀於一旦。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釋出招令,正式為多爾袞平反,併為他修復墳墓,恢復封號。

  • 6 # 歷史不舊

    如果要了解順治為什麼先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後來又剝奪封號,掘墓鞭屍,那麼就要知道這幾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的稱號的由來和程序。

    皇太極是個多情種子,帶病發動松錦之戰,旨在消滅明朝舉國之力打造的九塞精銳,打通寧錦防線。皇太極兵困錦州,圍城打援,最後攻陷松山城,俘虜洪承疇,吳三桂率三萬殘軍退守寧遠。松錦之戰是明清在遼東戰場最後一戰,摧毀了明軍經營多年的寧錦防線,為進取中原鋪平了道路,明軍最後只能選擇退守山海關一途。

    皇太極為松錦前線戰況勞心勞力之時,其最心愛的宸妃病危,等皇太極馬不停蹄趕回盛京,宸妃已經病故,未能見上最後一面。皇太極哀不自勝,病體越加虛弱,常常昏迷,疏理朝政。時隔宸妃離世兩年之際,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沒有遺詔,沒有屬意的皇子繼承人,從而掀開了奪位之戰。

    皇太極長子豪格,掌正藍旗,軍功顯著,曾隨皇太極遠征北韓,參加松錦之戰,是皇位的最佳競爭者。多爾袞同樣執掌正白旗,也是久經沙場的老手,聲威顯赫,對皇位也是虎視眈眈。兩人互不相讓,但在入關前夕的關鍵節點,兩人也不敢鬧分裂,用廝殺結果來定皇位。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皇位落到了順治身上。這也是大臣和孝莊的意思,多爾袞和豪格方的鄭親王共同攝政,輔佐順治登基為敵,說穿了就是扶植個傀儡小皇帝,避免八旗內耗,儲存實力,為入主中原做好準備。

    第一恨、傳言孝莊為了順治的安全,不惜下嫁多爾袞,或者說與多爾袞是情人關係,這一點是順治心中最難邁過的坎,深深地把多爾袞恨在了心底深處,這是順治第一恨。

    第二恨、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與多爾袞協議對付李自成部隊,以報奪妻之恨。多爾袞率大軍進關,“以圖進取”,六月多爾袞同諸王、大臣商議後決定遷都北京,九月,多爾袞迎接順治帝從盛京抵達北平。為彰顯多爾袞的戰功和威望,順治被逼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建碑宣揚其“永垂功名於萬世”。這是順治在北平登基昭告天下前向多爾袞低頭的第二恨。

    第三恨、多爾袞依仗權勢,目空一切,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絲毫不考慮順治的感受,儼然以皇帝身份和規格進行出行和理政。列班跪送、朝賀、午門外不落轎都成了多爾袞的特權,皇帝璽印也以不便的藉口收到府中,這讓順治心中又添了一把火,但不得不在次年晉封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

    第四恨、1648年末,順治再次晉封多爾袞皇父攝政王。這時,多爾袞的待遇不管順治是否同意,已經完全等同順治的儀式和排場,而且一切政務,也不需要順治過問,直接以順治的名義下旨施行,官員罷免和提升也都是看多爾袞的主張。順治把皇帝做到這份上,完全就是被人操控的提線木偶,沒有一點皇帝的至尊和威嚴,這是順治第四恨。

    第五恨、豪格因為和多爾袞爭帝位,和多爾袞有仇隙。多爾袞於1644年以“圖謀不軌”削去豪格的爵位,貶為庶人,趁機或殺或囚了豪格一派的支持者。十月順治登基,大封諸王才又恢復了豪格的王爵。1646年,多爾袞任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前往四川鎮壓張獻忠大西軍,兩年後班師回朝被構陷冒領軍功罪曲陷入獄,死在獄中,多爾袞趁機把豪格的福晉納為妃子。順治認為這是殺兄奪嬸之仇,這是第五恨。

    順治追封為“清成宗”的多爾袞,是在多爾袞在古北口墜馬跌傷,不治而亡安穩軍心的封賜。多爾袞當時權勢滔天,在軍中威望極高,所以順治在掌握實權之前還不敢亂動。當等到塵埃落地,授意大臣開始翻案,追究其大逆之罪,多爾袞手下白旗大臣為自保不得已倒戈。順治順勢剝奪多爾袞封號,掘墓鞭屍,這才出了口心中惡氣。

    後來乾隆帝釋出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肯定多爾袞立下的不世之功,把多爾袞因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鬥爭給加的罪名給洗清了,修復墳塋,復其封號,這才算還了多爾袞的公道。

  • 7 # 正說清代十二朝

    順治皇帝和多爾袞之間的恩怨,一直以後都是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多爾袞被毀墳鞭屍的原因!多爾袞去世後,被順治皇帝追封的皇帝封號也被廢黜!甚至延伸出於順治皇帝是多爾袞私生子的傳言!那麼,究竟多爾袞做了什麼惹得順治皇帝如此憎恨,需要採取如此極端的手段對待這個大清功臣呢?

    皇太極駕崩以後,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豪格和多爾袞之間展開了皇位之爭,雙方實力相當、對峙不下,最後為了八旗軍隊內部團結,為了清軍入關的大業,多爾袞做出讓步,選擇了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皇帝。福臨6歲登基,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擔任攝政王,輔助皇帝處理朝政。

    在多爾袞長達七年的攝政期間,順治皇帝之所以會對多爾袞產生如此巨大的仇恨,原因有三:

    1、多爾袞做攝政王,說到底只是一個臣子,可是面對順治皇帝,他儼然一副大權在握的太上皇形象。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在當時的清廷只差一個皇帝稱號,其餘任何方面都遠遠超過順治皇帝。順治皇帝年齡再小,也是一國之君,也是大清的皇帝,面對如此恃權凌主、把控朝政的攝政王,他心中的怨恨和敵對情緒可想而知。

    2、多爾袞作為順治皇帝的叔父,對順治皇帝的要求非常嚴格,他迫切希望順治皇帝能夠迅速成長起來,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帝王。當時的順治皇帝正處於叛逆年齡,對於多爾袞出於好心的教導和要求,他肯定不會理解,只會衍生出更多的仇恨。

    3、對於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傳聞,並不是現在才流行開來的。從南明政權臣子所作的一首諷刺大清政權的詩作: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由此詩作就能夠看出太后下嫁的傳聞早在當時已經傳揚開來。雖然現在看來這是南明政權為了羞辱大清王朝而故意汙衊的做法,但傳聞多了,順治皇帝也會對兩人的關係產生懷疑。而且,當時順治皇帝年幼,多爾袞作為攝政王,遇到國家大事只能前往後宮同孝莊太后商量定奪,兩人的矯枉過甚更加劇了順治皇帝的懷疑。所以,順治皇帝心中對多爾袞的仇恨越來越重。

    順治七年,多爾袞在狩獵途中墜馬受傷,不治身亡,但多爾袞長期以來在朝中結交的黨羽、籠絡的勢力,包括他那位被稱為“滿洲第一猛將”的親哥哥阿濟格尚在人間,所以順治皇帝在多爾袞剛去世的時候,並未完全掌握朝政大權。為了贏得時間,麻痺多爾袞黨羽勢力,年輕的順治皇帝做出了一生中最為明智的選擇,他將功績卓著的多爾袞追封為成宗義皇帝,將其推崇到了極點。而後,順治皇帝在濟爾哈朗的幫助下,處死阿濟格,清除多爾袞黨羽勢力,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權以後,才開始對多爾袞進行清算和報復。

  • 8 #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無論是閱覽清史資料,還是觀看影視劇,我們都知道,沒有多爾袞的深明大意,大概就不會有侄子福臨的皇帝位置;沒有多爾袞的能征善戰,恐怕清朝定都北京,橫掃中原還得推遲幾年;沒有多爾袞的攝政決策,真不敢想像剛剛入主中原的小皇帝能有多大的作為。

    可以說,多爾袞之於順治皇帝是有大恩的、之於清朝是有大功的。也因此,順治七年,在多爾袞剛剛去世後,順治皇帝就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即是最大的感恩舉動。既然這樣,那為什麼多爾袞死後不久,也就兩個月時間,便被其侄子順治皇帝刨坆掘墓,鞭屍羞辱,徹底清算呢?

    在下以為,這裡邊有順治皇帝的因素——為了復仇。這與多爾袞這個人的性格與行為方式有很大關係。多爾袞生性勇猛,剛愎自用,說一不二,無論是在皇太極時代,還是在順治時代,都因其戰功顯赫,有著極其高的個人威信,不僅一般的大臣武將對其誠惶誠恐,就是孝莊太后也對其敬重有加。

    也是因此,才使其身後遭到羞辱清算埋下了禍根。多爾袞攝政以後,在小皇帝順治面前從來沒有顯露出一點尊重的樣子,大小事情從來都是一個說了算,根本不徵求順治皇帝的意見,那怕是做做樣子都不曾有過,根本就沒把小皇帝放在眼裡。可以說,順治皇帝從小就生活在多爾袞的陰影裡,心情是極其鬱悶的。

    朝廷上的事情多爾袞說了也就算了,就連順治皇帝的後宮之事也得全都聽從於多爾袞。這一點順治皇帝更是老大不樂意了,但不樂意也沒有辦法,誰讓自己年紀幼小,翅膀不硬呢!所以,這口惡氣只好先忍著。順治皇帝心想,不怕你多爾袞今日有多狂,待到秋後咱再算總賬。

    順治皇帝從小就知道,自己能當上皇帝全靠多爾袞,所以起初對他還是比較敬重的。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順治皇帝就慢慢曉得了,自己能夠坐上皇位,要不是母親孝莊在多爾袞這裡犧牲和付出了什麼,憑著多爾袞的性格和心氣,怎麼會把自己一個小孩子推上這皇位寶座?這或許是順治皇帝忌恨多爾袞的另一個原因。

    以上幾方面即為順治皇帝本身忌恨並徹底清算多爾袞的大致原因。其實這恐怕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在孝莊太后這裡。表面上看,清算多爾袞的事件是由順治皇帝發起的,但真正的幕後推手卻是孝莊太后。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同樣也是與多爾袞這個人的性格與行為方式有很大關係。

    在孝莊這方面看來,對多爾袞的清算,是多爾袞在為自己生前某些不恰當的做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多爾袞生前將政敵豪格迫害致死後又娶其夫人這件事,對孝莊來說是影響很大的。假如說孝莊與多爾袞有夫妻之實,“皇父攝政王”又使二人有了夫妻之名,那麼多爾袞再娶豪格夫人,對於孝莊太后來說,顯然是一種極大的蔑視和傷害。

    假如孝莊與多爾袞沒有夫妻之實,她只是想透過“皇父攝政王”這個頭銜來穩住並利用其的話,那麼孝莊就會在多爾袞娶豪格夫人這件事上,明顯感覺得到:這就是多爾袞做給自己看的,其中充滿了敵意和不滿。無論是哪種可能,有了這麼一件事,在孝莊心裡就播下了日後清算你多爾袞的種子。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重要原因,同樣也使得多爾袞死後不會不遭到徹底清算,這便是多爾袞對濟爾哈朗和豪格的瘋狂迫害和死命打壓。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也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更是皇太極時期的四大親王之一,論聲望和地位都要在多爾袞之上。

    儘管濟爾哈朗有著如此高的名望和地位,但其卻深受父親舒爾哈齊和兄長阿敏命運的影響,為人行事很低調。在和多爾袞共同攝政的時候,主動向順治皇帝請示將自己的排名排於多爾袞之後,並多次告知諸大臣朝堂議事時,要先稟報多爾袞或只需稟報多爾袞即可。即便如此,還是被多爾袞以住房超標問題給整倒了。

    豪格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多爾袞整起這個侄子來也是毫不留情,幾近喪心病狂。先是找茬整倒濟爾哈朗,使之失去靠山和最大支援;次之利用豪格和何洛會的矛盾,栽髒陷害,削去官爵;再之假公濟私,委以重任,火拼強敵張獻忠,以借刀殺人;後是借豪格下屬錯誤,小題大做,暗下殺手。如切香腸似的,一步步整死了豪格。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眼皮底下發生的事情,因為順治皇帝尚且年幼不能完全阻止這些事情的發生,那麼,滿朝文武官員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認為和抱怨,這一切皆是由於孝莊太后的縱容,甚至是支援多爾袞兄弟胡作非為所導致發生的。事實上,孝莊太后為穩當順治的皇位,也確實在好些事情上默許了多爾袞兄弟的胡作非為。

    順治五年,代善老死,順治六年,多繹病死,順治七年,多爾袞病死。皇太極時期的四大親王只有濟爾哈朗還在。為了釋放積怨,撇清責任,重塑形象,也為了給那些被多爾袞及其同黨整死的冤魂們一個交待,孝莊重新啟用濟爾哈朗,先拿不識時務仍舊胡作非為的阿濟格開刀,一場聲勢浩大,影響廣泛的聲討多爾袞,清算多爾袞的運動開啟了大幕!

  • 9 # 史海爛柯人

    因為一場冤案!

    自後金時代開始,直至順康年間,滿洲人的內鬥一直都非常嚴重,除了君臣間的猜忌外,更是不乏父子反目、手足相殘的悲劇。堪稱為清朝第一功臣的多爾袞,也未能免於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不過,相對於那些被圈禁致死的皇族,死後被剖棺的多爾袞,倒算是幸運的了。

    熟悉清朝的歷史的朋友都清楚,在清軍入關的過程中,當以睿親王的功勞最大。而且,福臨之所以能繼位並坐穩皇帝的寶座,也得益於多爾袞。正因如此,多爾袞墜馬不治身亡後,順治才做出了一番十分恭敬的樣子:

    上(順治帝)聞震悼,親率王、貝勒、大臣縞服迎奠東直門外,……議以王嗣子多爾博襲封親王,俸祿視諸親王三倍。——《清史列傳》

    順治不僅親自迎接多爾袞的棺槨靈柩,而且還追封其為“義皇帝”,並定廟號為成宗。可以說,多爾袞剛死時,也算是集萬般榮耀於一身了。

    然而,在順治和許多朝臣的內心深處,對多爾袞還是愛恨交加的。在多爾袞主政期間,把控著朝政與軍務,雖無皇帝之名,卻又皇帝之實。這一點,乾隆在為多爾袞平反時也曾提到過。

    也正因如此,當多爾袞死後,順治勢必也想肅清他的影響,只是苦於無從下手。就在此時,原來多爾袞的老部下,後來康熙朝四大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連同一干人等,上湊順治稱多爾袞生前曾企圖謀反:

    蘇克薩哈、詹岱等首告王(多爾袞)薨時,其侍女吳爾庫尼將殉,呼近侍羅什、博爾恵、蘇拜、穆濟倫,告以王曾制八補黃袍……又王欲於永平圈房,以兩旗官兵移駐,與都統和洛會等共定逆謀,因出獵稽遲未行。——《清史列傳》

    不過,蘇克薩哈等人所提供的證據,卻都是模稜兩可的,也很難再去對質。諸如,他們說在多爾袞下葬前,有個宮女曾對人說,睿親王生前用了僭越之物,又說多爾袞在去狩獵前,曾與心腹商議,調集八旗精銳謀反。

    實際上,這些證據不過是有人刻意捏造出來的,為的就是惡意重傷多爾袞。結果,順治也順勢名人去審理此案,並認定多爾袞謀反罪名成立。結果,這位大清的功臣,竟然遭到了反攻倒算。直至一百多年後,乾隆才鼓起勇氣,為多爾袞平反。

    參考資料:《清史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嘗試過騎小牛去旅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