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柘溪散人

    赤子無知無畏,無我無他,無善無惡。陰陽平衡,五臟調和,不違天,不違己,物不之害,亦不害物。與道合,故能長久。

  • 2 # 使用者69152465481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講了一個應天順人的大道理。是說一個人或一個團體,一個社會如能保持其本性的純真,就如同初生嬰兒一樣,毒蟲,猛獸,攫鳥都不能傷害他,意謂可抵擋外界的一切誘惑,侵害和扭曲。嬰兒整天啼哭,嗓子卻不沙啞,是因為體內器官的運作達到了和諧一致。一個人,一個社會,只有達到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才能堅持永續,只有堅持和諧,才能與道相向而行。如果貪圖享受,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就會帶來災難。一切事物,壯大了就會衰老,如果不自量力,與自然背道而馳,後果將是十分嚴重和悲慘的。

  • 3 # 獨獨散人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筋骨柔弱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則已。

    赤子天真無邪,充滿了真氣,活波可愛。所以,蜂蠆、虺蛇、猛獸、攫鳥不會傷害他。由於赤子真氣充盈,所以他筋骨柔弱而手指握的很緊,不懂男女之事而生殖器經常勃起,終日嚎哭而聲音不沙啞,這都是他精氣、和氣充盈的體現。

    老子在本章中要求人們要重視保養真氣,明白養生之道,懂得用引導吐納之術強身健體。最後一段揭示大道的變化規律,告誡人們做人做事不要追求極端,否則會適得其反,走向衰亡、毀滅。

  • 4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赤子童心天人合一和常常明祥而益生

    下聯,勉強使氣衰老物壯違逆天道自取損毀

    橫批,赤子童心天人合一五行不輟百毒不侵的自白

    1.何為赤子,說文解字,赤者,從大從火,延伸衍生義為,從日從南,赤身裸體,赤手空拳,赤膽忠心,子者,從母從親,赤子,並非少兒青年的專利,內經中,深諳天道者,謂之真人,輕易可活過二三百歲,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鶴髮童顏,輕身如燕,健步如飛,亦稱赤子,並將人類按深諳天道與否,分為五種,真人以下為聖人,言大於行,言不由衷,聖人以下為賢人,行大於言,行多莽撞,賢人以下為常人,常人以下為愚人,道德經有云,聞道三士,上謹言慎行,中若有若無,下大笑而去,愚者不足論,亙古至今,概莫能外。2.何為童心,說文解字,童者,古從罪從奴,今從立裡,延伸衍生義為對天道的敬畏之心,因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由此可見,童心,並非少年兒童的專利,而是所有一切人類必須嚴格遵循的天地自然天道,亙古至今,概莫能外。3.何為柔壯,道德經旨歸人類公共事務管理,崇尚伏羲演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炎黃內經天下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堯舜禪讓舉賢任能野無遺賢,提出民本無為,為民主共和雛形與奠基,啟蒙肇始,古希臘,古斯巴達,古亞歷山大,古羅馬,歐洲文藝復興,西方與人類社會現代民主共和共同文明,馬恩列斯毛等,人類社會五行經政文軍民,因為自然與人造混合系統,必須仿生,如同天地自然五行木火土金水,必須行行平等,不斷生克乘侮,才能週而復始迴圈往復生生不息千秋永續,唯此,才能始終柔若嬰兒,否則,任何一行獨大,物壯則老,都將成為中梗阻,自腐蟲生死水一潭自取損毀灰飛煙滅同歸於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答完畢。

  • 5 # 歸槽山人

    無慾者心境自寧

    赤子初心含厚德,

    嬰兒弱骨暗藏精。

    爭強好勝心憔悴,

    無慾無求境自寧。

    題記:本章節以赤子來比喻含德至厚的修道者。人初生的時候,無知無慾,是德性最厚的時候。等到長大以後,嗜慾日深,奸詐與偽裝日增,原來的厚德也就日漸喪失了。所以,老子要人保持如嬰兒一般的心理,以免離道日遠。而保持的方式則非常簡單,一是“精”,二是“和”。能夠守住“精”與“和”者,那就合乎常道、常德了。精者:即是守柔藏精,不忘初心,讓心迴歸純樸。和者:即是無慾無求,人與天地三才合一,守持心境的和諧與寧靜。

    道德經·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俊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含德深厚的行為者,就好比初生的嬰兒: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惡的鳥不搏擊他,骨弱筋柔卻握持牢固,不知男女交合之事卻能照常勃起──精力充沛之極;整天啼哭卻不會力竭聲嘶──和氣敦厚之極。懂得取態柔和就可以達成生存的恆常,懂得達成生存的恆常就叫做明於道。生更執生是危險,心意過分縱使氣機效能是逞強。存在過於強壯就會趨於老化,這不合於道,不合於道總是過早地死亡。

  • 6 # 夢仙曲

    答:《道德經》第五十五章的內涵意義,是指前後兩道,已分出了陰先為地道有厚德之存,能有九齒圓滿白月代形,為前者由陽性核心轉型為陰屬的變故之理。同時又能感觀到月亮在執行中有兩半合圓的天理觀念,也就有前者從中天的統領核心地位向西方而落,歸陰屬金的走向,又能發展到由金生水納北為地勢坤的方位有舊與新兩半更替到來之時。這就需要有兩位女性人物來正面傳承和對接歷史轉型的陰屬榮光的倫理觀念,才有“含德之厚”之形的道理所在。

    有了前者的變性和有陰性人物的傳承和對接的發展理念所在,就知後者屬陽性為天道有必然的上德核心的光輝之照有在。

    “比於赤子”的內涵,赤,代表紅色屬陽性。子,是木生火的屬性。它是陽性為天道價值理念所在和發展中有天道無為而無不為的標準,要象太陽一樣無私的奉獻,有博愛天下本能的效應和能量。是由金後是木屬陽性,自出東方,有日出東方紅的氣象,至太陽中天,是處於木生火旺南為陽高不極的永恆方位。就是道德經中有高下相盈的陰陽兩性核心觀念的價值所見屬。就有厚德是九齒白月與上德為太陽輝耀四面八方的經歷徵照,有兩性核心的比較和認同與認崇。

    “毒蟲不螯,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這是比喻詞,意指社會能遵循道義和明德的文明治理,社會中的邪惡勢力與霸道行為和刼奪殘忍作法都有法治加於管制和改造。達到“骨弱筋柔而握固”使敵人誠服,才能有鞏固政權公平合理的法治理念,才有社會和諧,安定團結的局面。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是形容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超前能知未的智慧,能知萬事萬物的變化都在陰陽總括歸屬之中,牝,是比喻雌性的鳥與獸等的陰屬之類,牡,是與牝對立的屬性所引示,能讓對立面走向統一面的啟示,縮短各方的隔閡距離,減少互相之爭的矛盾,能達成心靈契合,就有“精之至也”效應的目標到達。

    “終日號而不嘎”,指對方或各方在沒有統一的意識情況下,各說各有理的爭歧中,天天吵是沒有用的,也吵不出什麼結果來的意思。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是指和平統一是為上上策,就要知和統的道義與明德的道理,有前者在先有稱陽性核心,有必然轉型為陰先史序認知,才有後者為陽是天道史序與核心樹立,要等到前者核心西落轉陰能成地道有厚德存在。才有陽性由東昇至天為天道上德核心的天理所在,才有崇日主和輝耀四面八方的象徵,也要尊白月圓滿為次紀念歷史的徵照與兩半為彰顯女性傳承和對接合一在執行中的倫理榮光觀念,就有變與不變的常理所在。有了道德中陰陽兩道和日月核心的認同與認崇。就有“知常曰明”,是人和正道的光明徵照,是有從地天人三元史序和五屬具全歸屬與文明和合的理念認知,就有共同崇尚《正》義的心向所至和共同敬業,有高尚《品》德和合體的構型歸屬理性和各方應有的合理席位認知,就有嚮往光明而永恆的信仰觀和崇高的信念擁舉。

    “益生曰祥”,能知陰先陽後的天理史序,就知五行中,由土生金木隨後的順序,再有金生水木生火,又有火生土興中的順生規律和永恆不變的邏輯,就有祥和之徵照而永恆。

    “心使氣曰強”,指有了陰陽兩性核心並舉的文明觀念,如何認統領的核心價值理念,氣,為陽性,認定了太陽為統領核心就有天行健,君子有自《強》不息的本能。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指有了太陽中天的徵照為統領核心定位,是陽高不極以物壯之形容,為道義明德中上德為老者,只要後人能不忘初心與牢記使命的擔當和責任感,就不須要再談道論德的要義斷定,引示著後人要代代傳承。就知天道的統領核心象太陽一樣在人民心中“早已”認崇紅太陽為上德象徵。只是在等待前者的白日有轉型為九齒白月圓滿的機遇和良緣到來之時,才有人和正道中以日新月異的統領核心並舉,彰顯在統一的引領聖旗上共同擁舉與崇高。

    以上是以中國夢啟迪的文明哲理之辨證大法,來對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作出全面的解釋和道理的闡明。道德經,可說是為近代偉大復興事業而著,是精準的預言,包括了地道,天道,人道,三元發展經歷和圓滿的結局,為人間正道構出了有深遠的謀略的準則和崇高的理想標準與正確引領的文明和合理念成為道義明德大全,是人類追求共和有最高境界的世界觀樹立,有共同遵循的真理而產生了共同信仰與信念崇高的文明和合觀念。以近代偉大復興三個偉大階段完合相符合,以中國夢啟迪的文明和合理念完全相吻合。

    只要兩岸同胞都讀懂了老子《道德經》的文明哲學理念和中國夢的啟迪的文明理念和先兆的美好憧憬相結合,兩岸各方中的難題自解,懸念自化,矛盾自消,能迎合兩岸各方黨派及全體同胞的心靈契心。相信偉大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在今年一定要如期實現。

  • 7 # 談者無語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譯文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那些深得道之精髓,將“德”深含於內的聖賢哲人,可以用剛出生的嬰兒來做類比。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惡的鳥不攻擊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

    (嬰兒)的骨質不強筋肉柔弱,但是雙手卻能握拳而固(嬰兒經常保持握拳的姿態)。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不知道男女性交為何物,生殖器卻經常勃起,這是由於先天陽精充沛的緣故。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

    (嬰兒)終日哇哇大哭卻不會嗓子啞,是因為體內陰陽二氣平和之至的緣故。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能夠知道陰陽調和可以說是明白了“常”道,能夠明白世間的恆常之道可以說是真正的“明”道之人。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能貴生養生保常道的就可以保持祥和之氣,用心來御使祥和之氣就能讓形體保持強健。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萬物從壯大的姿態再往前發展就是極點了,那麼就一定會從極點走向衰敗,這種就是不道,即不尊道而行的結果,不道那就會迎來死亡和終結。

    什麼才是厚德之人

    在老子的眼中,厚德之人的重要標記是“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這裡有兩個要點,一是“含”,二是“赤子”。

    什麼是“含”?

    要了解含,我們可以參考《周易》的第二卦:坤卦,其第三爻的爻辭。“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含就是內心有美德,但是不輕易表現出來。

    有不少人會誤會,把“含”理解成就是藏在內心,那“含”和“藏”有什麼區別呢?古人一字一義,不會說廢話。含就好比東西含在嘴裡,隱隱約約可見,不是看不見,而是若隱若現。要記得,跟隨領袖、帝王做事,如果太愚笨,不會有人用你,如果太鋒芒畢露,那說不定分分鐘掉腦袋,所以只有“含章”、“含德”,這才能遊刃有餘,既建立功業又不為所害,所謂“無成有終”,就是將功勞都歸功於上,自己絕不佔據C位,這樣就不會招來嫉恨,也就能有很好的結局,“有終”就是有很好的結局。

    理解了“含”之後,再來理解什麼是“赤子”。

    赤子就是剛剛出生的嬰兒,還不懂人事,只會哭、吃、睡這三件事,除此之外,別的一件心事都沒有。

    不要看不起赤子,很多人晚上睡不著,白天也是愁眉苦臉,心思重重,不是想著對付這個,就是想著算計那個,吃飯也吃不香,睡覺也睡不好,你說這種人,他有什麼“德”呢?

    講個曾國藩的軼事,探討一下“厚德”。

    有一次,曾國藩吃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閒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裡,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後生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曾氏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謹慎。”曾國藩聽後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這個人,就是“兩年四級跳”的兩湖總督陸徵明。

    如果做到人不忍欺,那麼也就離“赤子”差不多遠了。

    當然,曾國藩有綽號叫曾剃頭,是不是真正的“厚德”我們不在這裡探討,我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人既有才華又能保有赤子之心,那麼大家都不會去刻意的提防他,不會想去刻意的傷害他,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利益他人,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刻意的去針對他呢?

    這才是“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的原因。

    在職場上,很多人習慣於競爭,喜歡壓別人一頭,透過打垮別人來抬高自己,這種做法,其後患是總有一天你也會被別人打垮,最後黯然下臺。

    如果真正的能做到厚德載物,能透過合作共贏的方式去取得勝利,那麼久而久之,你也會慢慢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厚德之人。

  • 8 # 再見孫悟空2018

    五十五章主要以嬰兒做比,講的是養性。

    嬰兒是真正的心本無一物,無處染塵埃,所以嬰兒的笑是最動人的笑。

    隨著年齡的增長,滾滾紅塵受不了花花世界的誘惑,內心反而越來越做不到平靜,充滿了貪嗔痴。貪而不得,心神焦慮。

    這一章主要講的覺性,性本空,所有煩惱都來自六根六塵。

  • 9 # 南途北尋

    《道德經》分上下兩個部分。上篇37章論道,下篇44章講德,並分81章。請看五十五章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一句:“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含:曲躬,非顯。

    德之厚:道、德修為的境界之高。

    赤子:剛出生嬰兒。

    二句:“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毒物、惡獸、猛禽,不會傷之。

    三句:“骨弱筋柔而握固。”

    骨弱筋柔:嬰兒的身體狀態。

    握固:嬰兒握手之拳,拇指捏掌心。

    四句:“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牝牡:陰陽交合。

    朘(zui):生殖器。

    作:這裡指有反應、變化之意。

    精:此做止、非動之意。心致靜,精生。

    五句:“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號:哭。

    嗄:聲音嘶啞。

    和:元氣平和,沒有妄動。

    六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知:覺知,領悟。

    和:上句有解。

    常:恆、不變。

    明:智生曰明。

    祥:善、吉祥。

    特別解釋:“心使氣曰強。”

    心生氣動曰張狂。

    七句:“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不道:非道,不合道。

    早已:盡也,滅意。

    古人的文字都是高度精煉抽象的,都是表意。不可作實字解。只能說文不釋意。老子此篇章就是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怎麼去修證心性,把秘密都告訴我們了。

    什麼秘密呢?就是“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如若不然“心使氣曰強”,則會“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所以無論何時應當學習如此覺知:

    無論何時,“你”看到什麼,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覺知,只是覺知,認知只是認知。那一刻,“你”不存在,無論何時,都沒有“你”。

    那一刻,“你”既不在此界。也不在彼界。不在任何一界。

    那就是苦的止息。

    明眼、有緣人拿走不謝。

    以上是為淺見。若有異,希求同存異,互通有無,攜手共進。

  • 10 # 劉怯之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原文為:

    合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蛇不螯,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用今天的語言來理解,大意為:

    各種德養聚合而成的深厚程度,可以用剛剛出生的嬰兒(赤子)來做比仿。蜂、蠍、蛇不會去叮咬,猛曽不會視其為獵物,兇禽也不會將其攫而為食。

    赤子雖然骨弱筋柔但緊握的小挙頭非常有力,不知兩性交合小生殖器卻勃起著,這是精氣至極的表現。赤子整日號哭聲音不會嘶啞,這是陰陽調和的表現。

    認識陰陽和諧叫做規律,知道規律叫明,對生命有益叫祥,心能使氣叫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就會提前衰亡。

    老子對宇宙法則、生命現象、事物規律的瞭解,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全,這是2500年前的認知高度,今天我們藉助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大體只能瞭解現象,很難揭示本質,所以若論智慧層級、思想深度,我們仍被老子甩在千里之外!不讀老子,不懂老子,一旦讀懂老子,內心會被深深震撼,不服不行,不能不敬。

  • 11 # 劉陽勇南川1

    該章節字面意思歧義和障礙不大,所以不再累述,同時本人傾向於王弼版“益生曰不祥”與導問者提供不同,什麼是德?本人認為道道曰德,修道曰德。所以德有大小,高低,厚薄等層級和境界的區別。道不遠人,故人人自足。該章節老子透過描述厚德之人的一系列外化表現,來論述了修德過程中如何把握有欲與無慾之間的動態平衡問題即和。和而不強 和而不壯

  • 12 # 中華道易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捕。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睃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己。

    譯文:

    體道深厚的人,像嬰兒那樣純真無慾。毒蟲不刺傷他,猛獸不襲擊他,兇鳥不搏擊他。嬰兒筋骨柔弱但拳頭握得很牢固,他不知男女交媾而性器卻自動勃起,這是精氣充足的緣故。他終號哭而喉嚨不沙啞,這是因為與其自然本性至相和諧,即極為符合自然規律的表現。

    懂得了"和",就是懂得了道的規律,懂得了道的規律叫做明道。違背道的規律,即違背自然規律而過分養生,反而受害。心中情慾躁動支使"氣"就會逞強。事物過份強壯就會走向衰亡,這叫做違背道的規律,違背道的規律將加速走向衰亡。

    這一章給人們的啟示就如同《周易》乾卦文言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13 # 公議屬祝光榮

    道德經五十五章屬於”德經” ,而德呢?惟道是從!要弄清”含德之厚”就必須要從生命執行生效能方面著手且限定在生命執行生效能的從無作為到有及生長逐步壯大到強壯的發展過程中才有可能進入門道再登堂入室地探索生命未知才有可能有所獲得啟示。知道了目標與目的之後選擇適用方法來導引行為作用是善於助事成功的勞動者通常選擇為無為的流程。使用讀書識事情多元混成出來的動態平衡運動著事物的狀態不斷變化也得要有闔適的利用文字表達導引進入無字的真實世界來獲得感知那些無形存在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執行生效能的歷程很複雜只能簡單敘述一些常識性的活人概念來充數。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是指初生的嬰兒所含有的多元多維與多重感知能力非常渾厚,儘管還處於渾沌不清的狀態之中卻已經是可以開發的”無”狀態可資利用!與經過長期修煉達到赤子之心的人的感知效能有一比高下其原因是沒有排斥之心。其喜怒哀樂都發至內心!如果直譯成現代語系大致就是這樣的。

    初生的嬰兒是自己攜帶著感知能力的具有非常大可塑性的原因是除了生命體求生的本能之外對與外部世界的東西還什麼東西都沒有!需要作媽媽的和作爸爸的人給予進行從無到有地構築基礎 。古人稱之為”築基”與修行訓練其生命執行出功能性的基礎。(築基與修行原本是”天命說”的東西絕非是宗教方面的神秘的東西)人與孩子都是從生存的環境與生存的條件及自己獲得的資源中得到外力助推自己擁有的內動力闔成運動(運載與推動指傳輸與執行的闔成運動推進)推進自己發生變革過去的同時獲得新的執行機制而生長的!其中既有身體的變革性增長也有心理性的變革性增長。對於生存環境與生存條件中獲取資源的例證就是出生在使用不同語系的家庭中的孩子使用的語言與表達方式及能意會出來是什麼意思的語言表達上都是不相同!其根源就是生存環境與生存條件中各種各樣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資源因素被孩子透過自己的感知能力獲取到不相同的資源來構築自己的基礎功能所致。古人稱之為:修行!即修改自己的言語與行為持之以恆的堅持所致。也稱之為:母語築基訓練!並不是指生母而是指生存環境與生存條件的這個母語社群的作用。其中比較直接的就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依次排開的親屬再到幼兒園等等共同構築起來外部環境與外部條件都會變成孩子獲取資訊的資源。故古人云:胎教教其母而胎兒只有感知到母親傳遞出來的資訊之故。幼教教家庭是因為幼兒獲取資源的途徑是由家庭開始逐步擴大範圍的。改變了生存環境與生存條件孩子獲取資訊的資源就是不相同的。對於社會化的學校教育在道理上是相同的在作為的德行方法是不相同的。

    對於家庭教育來講那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初始階段而孩子還無法理解語言表達而決定了那種灌輸性語言教化作用很小很小該注重的透過孩子的感知能力去感知外界的真實存在來助推孩子內在的能力進行增益性生長的訓練才能獲得有效助推。

    循序漸進地陪孩子進行六識增益性訓練會使孩子獲益也能早日獲得不用別人教而自己獲取資訊資源來修行的自己教自己的本事都是從六識開始的!如聽力的精準性,語言表達出來的準確性與條理性及內涵意思的運載功能性,觀察事物的準確與全面性與動態變化性的感知,對五色五味的基本分辨與分別等等通常都是要透過實物的感知效果才會有更好的成效的。……生命執行出效能是動態運動而呈現出變化多端的事態只要知道善為士者不武斷的道理德行做好父母也就不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有沒有著名的農民起義事件,具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