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以及來自胰腺、膽道等部位的出血,臨床以嘔血及黑糞為其主要表現。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發病急和(或)出血量大為其特點。出血量多者,常嘔血、便血同見,出血量少或速度慢者,僅見黑便。重症患者常可因亡血氣脫而危及生命。

    本病屬於中醫學嘔血、便血病證範疇,常見於消化性潰瘍,應激性潰瘍,糜爛性出血性胃炎,胃癌,肝硬化合並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或膽道出血等引起的嘔血和便血。

    【病因病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在慢性消化道及慢性肝病的基礎上,加上飲食不慎、情志失調、勞倦過度等誘因,以致火熱燻灼,迫血妄行,氣逆於中,損傷胃絡。

    一、病因

    (一)原始病因

    1.久患胃病

    如食管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腫瘤等所致的胃痛、胃痞、嘔吐、噎膈,胃氣鬱滯,胃中積熱,皆可引起,或脾胃虛弱而致胃絡不和。

    2.慢性肝病

    如脅痛、黃疸等所致的肝硬化,久成積聚、鼓脹,肝氣鬱滯,肝血瘀阻,可致胃絡瘀阻,粗曲不暢。

    (二)誘發病因

    1.飲食不慎

    過食辛辣醇酒,釀生溼熱,引動胃火;或食物粗硬,直接損傷已病之胃絡,均可致絡傷血溢。

    2.情志失調

    憂思煩勞,心陰暗耗,心火偏亢,引動胃火;或鬱怒傷肝,肝鬱化火,橫逆犯胃,均可灼傷胃絡而致出血。

    3.勞倦過度

    長期積勞,或用力負重,而致絡損血溢。此外亦有因寒溫失調而誘發者。

    二、病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理表現雖有虛有實,但究其基本原因,總以火盛氣逆為主。火熱燻灼,迫血妄行,氣逆於中,損傷胃絡為其主要病機。故病理性質主要屬實。火盛有胃火、肝火之分;氣逆則有胃氣、肝氣之殊;瘀血則為肝鬱血瘀及胃絡瘀阻。火盛則氣逆,氣鬱則化火,終致氣火亢盛,迫血妄行;而血瘀絡損,或離經之血瘀滯不去,又可加重出血。故病理因素與火、氣、瘀有關。血為氣母,無論何種原因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若出血量多均可致氣隨血脫而發展成為厥脫證。

    【診斷及病證鑑別】

    一、診斷依據

    1.嘔血表現為嘔吐咖啡樣物質,常夾有食物殘渣。

    2.便血表現為黑糞,典型者為柏油樣黑便。

    3.嘔血前常先有噁心、上腹部不適等先兆症狀,嘔血後常伴有黑便。

    4.常伴有慢性消化道或慢性肝病史。

    二、病證鑑別

    1.假性嘔血、黑糞

    進食大量動物血,口服某些中藥、生物碳、鐵劑等,均可造成假性嘔血、黑糞,使嘔吐物及糞便外觀與上消化道出血相似。要注意詢問進食史,予以相應的理化檢查鑑別。此外,鼻衄、咯血、口腔或咽喉的出血經口吞入,也會造成假性嘔血與黑糞。必須詳細詢問病史及進行相應的體格檢查以資區別。

    2.咯血

    氣管、支氣管或肺部出血引起的咯血常有喉部發癢、血腥味、胸悶、氣急、咳嗽等先兆症狀或伴隨症狀,咯出的血中常混有泡沫或痰液。另外,咯血患者數日內常伴有血痰,既往常有肺部宿疾或心臟病病史及體徵。

    三、相關檢查

    (1)大便及嘔吐物隱血試驗可確定是否為消化道出血(注意排除誤吞血)。

    (2)血查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可幫助估計出血量、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及排除血液系統疾病。

    (3)X線鋇餐檢查有助於診斷消化道疾病。但要注意一般應在止血和病情穩定1~2天后進行。過早檢查一則易誘發出血,加重病情,另外出血灶有血塊,難以診斷。

    (4)肝功能及超聲波檢查有助於肝硬化的確診。

    (5)當診斷難以明確且治療效果不佳時,可於出血後5~48小時作內窺鏡檢查以助診斷,並可透過內窺鏡進行特殊治療,在區域性用藥止血。

    【辨證】

    一、辨證思路

    臨床當辨火、氣和瘀。火有實火和虛火,氣有有餘和不足,瘀血阻絡可導致出血不止。

    二、類證鑑別

    1.火盛應辨別心火、肝火、胃火

    心火偏盛者常伴有心煩躁擾,夜寐難眠;肝火偏盛者常伴有脅痛目赤,口苦易怒;而胃火偏盛者常伴有胃脘灼熱,嘈雜口臭。

    2.氣逆辨別胃氣、肝氣

    胃氣逆常表現噯氣鬱逆,噁心嘔吐;而肝氣逆則表現為脘脅脹滿,攻竄疼痛。

    3.辨瘀血

    脘脅刺痛、痛有定處,出血紫暗、夾血塊,反覆不止。

    三、證候

    1.胃熱傷絡證

    症狀:吐血呈咖啡色,甚或鮮紅,常混食物殘渣,便秘或大便色黑如漆,口乾口臭,喜冷飲,脘腹悶脹,甚則作痛,或心煩躁擾,夜寐難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分析:溼鬱熱蒸,灼傷胃絡,火盛氣逆,血溢脈外。多見於慢性胃脘疾病。

    2.肝火犯胃證

    症狀:嘔血鮮紅或紫暗,質稠,大便暗黑,胸悶,脅肋脹痛,煩躁易怒,面紅目赤,口苦,舌苔黃,質紅絳,脈弦數。

    病機分析:肝鬱化火,橫逆犯胃,氣火傷絡,迫血離經。多見於肝膽病變,胃絡損傷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3.血瘀絡損證

    症狀:吐血紫暗,夾有血塊,反覆不止,胃脘刺痛或脅下積聚刺痛,面部赤絲蛛縷,腹部青筋暴露,舌紫暗有瘀斑,苔黃或少苔,脈澀不利,或細數,或弦數。

    病機分析:肝病日久,氣機鬱滯,血行不暢,胃絡粗曲瘀阻,絡損血溢。多見於肝硬化合並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上列證候可以並見,如出血量多,見氣隨血脫者,治療可參考血證、厥脫病篇。

    【治療】

    一、治療思路

    1.止血為先,瀉火為主

    由於出血可迅速危及生命,率先止血是防止病情惡化的最有效措施。而本病多因火盛誘發,血得涼則止,故止血應以清胃瀉火為主,兼肝火者瀉肝,兼心火者清心。

    2.消瘀為次,重在祛瘀止血

    瘀血阻絡,可致出血不止,且寒涼瀉火也易留瘀。所以在瀉火止血的同時,對有瘀血者,要配合祛瘀。祛瘀重在祛瘀止血,以達到祛瘀不動血的目的。

    3.出現厥脫證時,當從厥脫論治,益氣固脫,補血輸液

    二、基本治法

    1.清胃瀉火,涼血止血法

    適應證:胃熱傷絡證。

    代表方: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前方苦寒清瀉,降火止血;後方清熱涼血,收澀止血。兩方合用主治胃火有餘,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

    常用藥:大黃、黃連、黃芩、山梔清熱瀉火;丹皮、紫珠草、地榆、旱蓮草、側柏葉、白茅根涼血止血。

    加減:心火亢盛,心煩難眠,躁擾不安者,加蓮子心、酸棗仁,另服琥珀粉3g,日2次;泛酸,加烏賊骨制酸止血;兼陰虛者,加生地炭、石斛、阿膠珠。

    2.瀉肝清胃,降逆止血法

    適應證:肝火犯胃證。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合化肝煎加減。前方清肝瀉火;後方清洩肝火,理氣和胃。兩方合用,主治肝鬱化火犯胃,氣逆動血。

    常用藥:龍膽草、黃芩、山梔、丹皮清肝瀉火涼血;生地、赤芍、旱蓮草、白茅根涼血滋陰止血;側柏葉、茜草、藕節涼血祛瘀止血。

    加減:脅痛,加鬱金行氣散瘀止血;噁心或呃逆,加代赭石、降香、竹茹降氣鎮逆;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者,加水牛角片、紫珠草、懷牛膝清熱涼血,引血下行。

    3.瀉火涼血,祛瘀止血法

    適應證:血瘀絡損證。

    代表方:犀角地黃丸合失笑散加減。前方清營涼血,後方活血祛瘀。兩方合用主治熱盛吐衄,止血不留瘀。

    常用藥:水牛角、大黃、黃芩清營洩熱;赤芍、生地、丹皮涼血;蒲黃、五靈脂、參三七、花蕊石祛瘀止血。

    加減:有黃疸者,加茵陳、山梔洩熱除溼;脅肋脹痛,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疏肝理氣止痛;腹滿便秘,重用大黃清洩積熱;腹水、尿少者,可加車前草、澤瀉利水。

    三、復法應用

    補氣統血,苦洩清中法

    適應證:氣虛血溢證。症見吐血纏綿不止,時輕時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面色白,舌質淡,脈細弱。

    代表方:歸脾湯合瀉心湯。

    常用藥:人參、黃芪、白朮、茯苓、甘草補氣;當歸、龍眼肉養血;烏賊骨、大貝母、白及止酸和胃,收斂止血;少佐山梔、黃連苦洩清中。

    四、其他療法

    1.單方驗方

    (1)生大黃粉2~3g,每日3次;大葉紫珠草粉1.5g,每日3次。

    (2)烏及散5g,每日3次。

    (3)參三七粉2~3g,每日3次;雲南白藥0.5~1g,每日3次。

    2.中藥液冰凍洗胃法

    以紫地合劑或其他湯藥500~800ml放入冰箱冷藏(3℃~4℃)後洗胃,每次用500~800ml,經胃管注入胃中,協助患者左右轉動體位,使藥液充分與胃各部接觸,即抽出,反覆2~3次,注入200ml保留。每日1~3次。適用於胃脘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注意凡有心臟病患者應慎用,避免由寒冷刺激引起心律紊亂或其他突變。

    3.配合補液、輸血,補充血容量

    血容量不足是出血的直接結果,嚴重者可因厥脫而危及生命。配合補液、輸血可有效地補充血容量,防止厥脫的發生或惡化,給止血提供治療時間。常用種類有全血、血漿、血漿代用品、平衡鹽液等。可根據出血的量和程度來選擇不同的品種及決定補充的量。

    4.壓迫止血

    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配合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

    五、臨證勾要

    1.診斷注意事項

    (1)注意判斷出血量:①輕度出血:出血量佔全身總血量的10%~15%,成人一般<500ml。此時,血壓、心率基本正常,休克指數(脈率/血壓)在0.5左右,立位後心率增加<20次,收縮壓降低<10mmHg,血紅蛋白濃度無變化,可伴有輕度頭暈。②中度出血:出血量佔全身總血量的20%左右,成人一般在800~1000ml。此時,血壓輕度下降,心率上升至100~120次/分,休克指數為1.0,立位血壓降低10mmHg,心率增加20次,血紅蛋白70~100g/L,可伴有眩暈、口渴、煩躁、汗出、少尿等症。③重度出血:出血量佔全身總血量的30%以上,成人一般>1500ml。此時,收縮壓<81mmHg,心率>120次/分,休克指數>1.0,立位收縮壓明顯降低,血紅蛋白<70g/L,可出現暈厥、立位心率增快,可伴有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少尿或無尿、神志恍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等症。

    (2)注意判斷有無活動性出血:出現下列情況說明有活動性出血存在:①反覆嘔血或胃管吸引液持續呈血性,或黑便稀薄,且次數增加,伴腸鳴音亢進。②外周迴圈衰竭的表現經充分輸血、補液仍無明顯改善或暫時好轉後又惡化,或經快速補充血容量後中心靜脈壓仍不穩。③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持續下降,網織紅細胞持續增高。④在補液充足與尿量足夠的情況下,血尿素氮持續或再次升高。⑤內鏡檢查示病灶部位或邊緣有新出血或滲血不止者。⑥選擇性動脈造影陽性。

    (3)注意分析出血位置:嘔血和黑便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狀,但嘔血一定伴隨黑便,黑便卻未必一定伴有嘔血;病變在幽門以上,當出血量較多時,常出現嘔血;病變在幽門以下時,如果短時間內出血量大,血液也可反流入胃而嘔血;如果出血量少、速度較慢,則單純表現黑便;先出現嘔血或嘔血同時伴黑便者,出血部位多在胃或食管。單純黑便則出血部位多在十二指腸。

    (4)注意分析出血病因:①病史:詢問病史對確定出血的病因非常重要。既往有潰瘍史,或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需警惕潰瘍病,這種情況下應行胃鏡檢查或上消化道造影以明確診斷。既往有肝炎病史、血吸蟲病史或長期酗酒,突然出現大量嘔血,高度懷疑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是主要的確診方法,可以明確靜脈曲張的範圍大小及程度輕重。此外,還應做腹部B超或CT,明確肝臟、脾臟及門脈高壓的情況;中老年人,既往有胃病病史,或胃痛規律發生改變,應考慮到胃癌的可能,X線鋇餐造影和胃鏡是必要的檢查,胃鏡檢查的同時應取活檢。②全身狀況與伴隨症狀:中老年長期規律性上腹痛,無明顯消瘦,由於飲食不節、精神緊張或過勞等出現上腹部疼痛加劇,出血後疼痛可緩解,應考慮潰瘍病出血,X線或內鏡檢查可以確定潰瘍的部位、形態、大小、數目。一定要結合活檢,以排除惡性潰瘍;起病急驟,突然出血,可追訴嚴重創傷、感染、燒傷、顱腦疾病、大手術或應用糖皮質激素等誘因,要考慮應激性潰瘍,胃鏡可發現胃黏膜廣泛糜爛、潰瘍和出血;由於噁心和劇烈嘔吐之後出現的嘔血應注意賁門部黏膜縱形撕裂引起的Mallorg-Weiss綜合徵(賁門黏膜撕裂症);經常燒心反酸、吞嚥時胸骨後不適或疼痛,有食物滯留感,可考慮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潰瘍;而中老年患者出現進行性吞嚥困難、體重進行性減低等可考慮食道癌或胃癌。

    2.重點從火、氣、瘀論治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吐血、便血並見者病勢急而病情重,若僅為便血、黑糞(遠血),則病勢緩而病情輕。從上溢者多由火盛氣逆所致,從下溢者多為脾虛不攝。當前辨證一般多分為胃中積熱、肝火犯胃、脾虛不攝、氣衰血脫等證。但概而言之,總以火熱動血為因,陰虛、氣虛、血脫為果。火盛則氣逆,氣盛則化火,故火盛氣逆實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證型。但分別言之,尚有胃中積熱與肝經氣火之分,而胃熱傷絡、肝火犯胃,又均可成為血瘀絡損的病理基礎。故可認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火熱、氣逆、血瘀三大病理環節。

    治療當以瀉火降逆、涼血消瘀為基本大法。要注意率先止血,止血重在瀉火,不要過用止澀,以免留瘀。次則消瘀,消瘀應先予涼血,以免火熱灼血成瘀;祛瘀止血,以免破血動血。再予寧血,血氣得和則自能歸經,不致復出。後圖補虛,補血益氣以培其元。

    血止後表現血耗氣傷,脾胃健運不復,食少脘痞者,當用理中東加歸、芍和血,斡旋中氣,益氣生血。胃陰虧耗,脘中嘈灼、口乾、舌紅者,則當甘寒濡潤、柔肝養胃,藥用生地、麥冬、石斛、白芍,少佐山梔、黃連苦洩清中。

    對火熱的治療應區別是胃中溼火,還是肝經氣火,溼火當用苦寒瀉火之瀉心湯為主,因苦能燥溼、寒能清熱;氣火則應以洩為主,清洩肝經鬱熱,平降肝經逆氣,藥如山梔、丹皮、龍膽草、川楝子、降香、代赭石之類。不宜重用苦寒逆折,以免傷陰。

    3.注意預防併發症

    肝病門脈高壓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需配合三腔管氣囊壓迫止血。注意預防肝昏迷等併發症的發生。

    (1)預防肝昏迷:要迅速止血;適當補充血容量;消除腸道積血可用生大黃粉3g,每日3次,或50%硫酸鎂30~50ml導瀉。若估計上消化道積血不多,可用生理鹽水高位灌腸。

    (2)防止腹水增長:搶救過程中,適當限制鈉鹽攝入;補充適量白蛋白;腹水明顯者,止血後適當給予利尿劑。

    4.熟悉外科手術指徵和適應證,及時轉外科治療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手術:出血不久即發生厥脫,短期內輸血量達1500ml仍不能緩解者。出血後經內科治療48小時仍不能止血且加重者;有典型潰瘍病史,年齡大於50歲,有動脈硬化傾向,估計出血不易止者;近期內發生大出血經內科治療已止,但又大出血者;長久潰瘍病史合併幽門狹窄、梗阻,或疑有惡變者。

    【特色經驗】

    一、臨證經驗

    1.因熱致瘀或瘀鬱化熱,可致瘀熱相搏,絡損血溢

    如素體陽旺,氣火偏亢,或溼熱素盛,耗傷陰液,津虧液少,則血液黏稠,血行緩慢,每易致瘀,所謂“津液為火灼竭,則血行愈滯”。而各種原因所致的瘀血停積,鬱結日久,又可化熱,屬於“留瘀化火”及“瘀積發熱”。瘀熱搏結,氣血不通,壅遏傷絡,則形成出血。

    2.涼血化瘀是治療瘀熱血溢證的基本大法

    瘀熱型血證的病機要點在於火熱亢盛,血滯為瘀,瘀熱搏結,壅遏血脈,經脈損傷,而致出血。其病理環節重在血熱血瘀。因而治療當以涼血化瘀為大法。涼血與化瘀同用,可以清血分之熱、散血中之瘀、解血分之毒、止妄行之血。涼血散瘀法是清熱涼血、散血止血之合法,具有涼而不遏、散中有止的特點,能有效地解除血熱、血瘀、動血、耗血多個病理環節。

    3.辨別瘀熱輕重,權衡主次治療

    瘀熱型血證是血熱妄行和瘀阻血溢兩種因素的複合作用,由於致病因素的特異性,或處於不同的病理階段,以及患者素體差異,往往表現為瘀與熱輕重不同,這要求我們辨別孰主孰次,以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熱重於瘀者,應注意清臟腑鬱熱,調整臟腑氣機,在涼血散瘀的同時配合清散鬱火、降氣止血之品。清胃熱如黃連、大黃,清肝火如山梔、丹皮,降氣如蘇子、降香、旋覆花。由於內傷之血熱多源於肝火擾動,應注意瀉肝降火。

    瘀熱並重者,治療當涼血散瘀並重。涼血應注意清散臟腑鬱熱,散瘀應注意活血通絡,酌選活血兼止血作用之藥,如參三七、花蕊石、蒲黃、五靈脂、大黃、人中白、童便等。大黃,張錫純謂其“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唐容川讚譽為“大黃一味,既是氣藥,又是血藥,止血而不留瘀,尤為妙藥”,集清熱涼血、化瘀止血於一身,治療瘀熱導致的出血具有良好效果,和桃仁合用,其散血祛瘀之力尤強。

    瘀重於熱者,是瘀熱並重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脈絡的廣泛瘀滯,或臟腑組織的瘀塞,以致瘀血阻絡上升為主要因素。多見於氣滯血瘀,瘀鬱化熱,進而瘀熱動血,或出血之後,離經之血瘀積體內,由瘀致熱,再次出血,症見反覆出血難止,血色紫暗有塊,或伴有部位固定的刺痛,或腹有癥塊,或煩躁不安等候。治療以散瘀為主,涼血為輔,取犀角地黃東加丹參、參三七、廣鬱金、花蕊石、蒲黃、五靈脂等。

    二、驗案舉例

    黃某,男,53歲。

    初診(2006年4月10日):胃痛、胃脹3年。最近胃脘痛脹,發作明顯,大便色黑,如柏油狀,空腹痛顯,得食痛減,燒心,泛酸,近來失眠嚴重,或徹夜不眠,口乾,苔薄黃,舌質暗,脈細滑。2005年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Hp(+)。查有脂肪肝、高脂血症。溼熱中阻,胃弱氣滯,久病絡傷。處方:黃連4g,吳茱萸3g,法半夏10g,仙鶴草15g,蒲公英15g,大貝母10g,炒延胡索12g,合歡皮15g,熟棗仁25g,炒白芍10g,制香附10g,藿香10g,蘇梗10g,茜草炭10g,北秫米(包煎)15g,制烏賊骨20g,煅瓦楞子20g。7劑。另:三七粉30g,每次1.5g,每日2次,吞服。

    二診(2006年4月17目):藥後胃不痛,大便黃不黑,寐差,夜晚口乾苦,苔黃質紅,脈小弦滑。上方去茜草炭,加炒蒲黃(包)10g,夜交藤20g。14劑。

    三診(2006年5月4日):胃痛未發,不脹,不嘈雜,口乾,寐差,苔黃膩質暗紅,脈小滑。初診方去茜草炭,加夜交藤25g,百合12g,大麥冬10g。14劑。

    按:本例以胃痛,胃脹,燒心,泛酸,口乾,大便色黑,如柏油狀,苔薄黃,舌質暗,脈細滑為主症。表現為溼熱中阻,胃弱氣滯,絡傷血從內溢。同時又有失眠等胃氣失和、心神不安之證。治以清熱和胃、瀉肝理氣、收斂制酸、寧心安神復法複方。組方以左金丸為主,加白芍和裡緩急,加強斂肝和胃之效;制烏賊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茜草炭、仙鶴草等收斂止血;藿香、蘇梗、延胡索、香附、法半夏芳香化溼,理氣降逆。清熱與開鬱並重,止血與安胃並調,苦辛通降,氣血同治,從標入手,先緩其痛、止其血,再顧其本,繼加麥冬、百合等養胃柔肝,熟棗仁、合歡皮等安神寧心。藥證相對,故取效速。

    【預後及轉歸】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預後取決於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一般來說,慢性胃、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只要能迅速診斷,及時治療,預後尚好。而慢性肝病和消化道腫瘤引起的出血,預後較差。特別是慢性肝硬化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藥物止血困難,常需要配合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同時極易引起肝昏迷等嚴重併發症而導致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預防與調護】

    1.出血期間,應予禁食。出血停止後改流質、半流質飲食,以至軟食。宜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油煎食物。

    2.臥床休息。大出血應取平臥位或頭低腳高位。適當保暖。必要時吸氧。

    3.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必要時使用鎮靜劑。

    4.記錄嘔血、便血的次數和色、質、量,警惕休克前期及休克症狀的出現;觀察脈搏、血壓、口渴、肢溫、尿量、神志、大便隱血試驗、血紅蛋白。

  • 2 # 仁濟仁愛888

    1,立即定血型及配血,血紅蛋白及血紅細胞計數在血液迴圈不穩定吋要每8一12小時測定一次,待穩定後每日測1次。視病情撿查出凝血吋間,血小板計數,紅細胞壓積,大便隱血,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血清鉀,鈉,氯及肝功能。2,補液,少量出血者,輸入平衡液即可,中或重度出血者,在未配好血之前,可選輸入中或低分孑右旋糖酐50O一10OO毫升,以後酌情給全血及平衡液。3,甲氰咪呱:每次200一40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推注,每4一6小時1次。對應激性潰瘍和急性胃粘膜病變出血有良好的防治作用。4,孟氏液;①口服法,②胃管法。③內窺鏡下噴灑法。5,胃內降溫。6,垂體加壓素。7,生長抑素。8,三腔氣囊壓迫止血。9。手術治療。

  • 3 # 生命召集令

    人們在出血後往往會比較緊張,認為自己患的病比較嚴重,尤其是吐血之後,比外傷可以看到的出血,更讓人擔心。若人們出現了吐血和大便顏色改變的上消化道出血,到底該如何止血呢?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種為有原發病或合併症的病人,這種患者的出血有可能是因為原發病或合併症引起的,常見的有消化道系統上出血的潰瘍、因為飲酒等等引起胃黏膜的破壞甚至發生穿孔、靜脈曲張(這裡特指的是食管胃底部位的)、胃部的惡性病變等等。第二種是選用一些藥物進行止血,比方說受體拮抗劑、垂體後葉素、生長抑素等等。每種藥都有自己的適應症和禁忌用的疾病,用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要用小劑量,有的藥品服用方法特殊為舌下含著,有的需要滴注等等。第三種為當藥品不能夠發生止血的作用時要採用的方法,放置三腔管和食管的氣囊,大夫進行操作,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同時也要防止併發症。第四種為內鏡的方法,可以根據情況的不同,選用套扎手術或者硬化劑。第五種為採用介入的治療方法,血管介入的手術也是臨床經驗證明很有效的方法。

    患者在成功止血後,仍然需要每天監測各項基本的指標,如果有任何不適及早處理,同時患者也要多多休息,少活動,吃好消化的東西,不要加重胃的負擔。

    本期答主:任宇瑋,醫學碩士

  • 4 # 心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也是急診常見急症,患者可表現為黑便、嘔血等症狀,上消化道出血,該如何止血呢?

    一、藥物止血

    藥物止血有很多內容,比如原發病的治療,止血藥物的靜滴等,當然還有口服止血藥物的使用等,對於具有保守條件的患者,可以藥物止血!

    二、三腔兩囊管

    消化科常用止血方法的一種,其可以送入到胃內並加壓後壓迫出血部位,進而壓迫止血,但近年來,隨著介入和急診胃鏡的開展,使用越來越少!

    三、急診胃鏡

    急診胃鏡下止血,包括套扎、電凝、鈦夾等諸多方式,可以在直視下進行操作,止血效果具有可視性,可操作性更強!

    四、介入止血

    隨著各地出血中心的建立,介入栓塞止血的方法越來越多,而且效果顯著,已經成為出血止血的有效方法!

  • 5 # 心血管黃醫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其主要表現為嘔血和黑便,有的可能會出現發熱。

    當出血量在400ml以內可無症狀,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貧血或進行性貧血、頭暈、乏力等,突然起立時可產生暈厥、口渴、肢體冷感及血壓偏低等。

    出現出血後,該如何應對呢?

    一、一般治療,患者需要臥床休息,要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咯血時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應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食。

    二、補充血容量,當血紅蛋白低於70克/L,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時,應立即輸入足夠的全血。

    三、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處理:

    1、胃內降溫;

    2、口服止血劑垂體後葉素等;

    3、一直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奧美拉唑、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

    4、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或胃鏡指示下出血。

    最後,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不要吃火鍋、燒烤、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飲食,比如牛奶、大米粥、小米粥、麵條等,也可選擇魚肉、白菜、雞蛋羹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sd beta什麼時候可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