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談古今者
-
2 # 南風劍子
滿族人在清朝雖然大多是貴族,但在中國,還是漢人多。
康斯六次掃墓,還對朱元璋三叩九拜,甚至說朱元璋的功績能和唐宋比,他心裡真的這麼認為嗎?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就只是拉攏人心。
為什麼要拉攏人心?
想想金為什麼遭到那麼多宋朝人反對,一部分原因是不把漢人當人看,另一部分原因是漢人很大一部分是接受不了別的民族來做統治者的。
元朝成功了,但是很短命,一部分原因是元朝竟然棄農耕改放牧,另一部分原因,元朝根本不屑於科舉,認為漢人不能當官等等,這都是對漢人祖先的不尊敬,也是對漢人的一種踐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人民,就是那水,康熙深諳此理。
清朝剛入關做統治者的時候,那麼多反清復明的,那麼多罵他們撻子的,人心是思變的,統治必然是不穩定的,順治雖然帶頭崇尚漢人的老師和漢人的文學,但順治當著當著皇帝戀愛腦上頭,出家了。
康熙能怎麼辦啊?
雖然打仗必不可免,但打了勝仗並不代表漢人就能服你。
好歹受了儒家教育的康熙,知道了一個詞,以德服人,也知道了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滿族對於當時的漢人,就是非我族類,那康熙身為滿族的頭頭,只能是表示自己對漢人祖先的尊敬,於是他挑上了朱元璋去做表演,告訴全天下的漢人,滿漢一家親,我們很尊敬漢人,我們特別喜歡漢人的皇帝,我們也特別喜歡你們。
而六次掃墓和三叩九拜,也是表演一個皇帝的德行,告訴全天下的漢人,我這個皇帝的德行非常好,你們千萬不要反對我啊。
而這些說完,可能大家覺得康熙還挺雞賊,挺虛偽的。
這倒不是,這恰巧說明了康熙的胸懷和看問題的眼光。
一個異族皇帝能夠帶頭放下民族偏見,去敬拜前朝的開國皇帝時,底下的臣子也會對漢人的先祖產生敬畏之心,一個皇帝對前朝的皇帝三叩九拜,是需要放下很多個人面子上的顧慮和擔憂的,但是他不僅放下了,而且六次掃墓,都能說出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對朱元璋,因為他認為朱元璋留下的一些政策特別好,做的一些業績特別好,並且承認清朝這麼順利也是因為有前人的經驗做基礎的。
總得來說,康熙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安穩民心,讓社會穩定,能夠發展得好,當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了以後,他也就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
-
3 # 森嶽圻
這是明智之舉,肯定朱元璋容易獲得明朝官員,知識分子,地主階級士大夫的好感!在統治上會更容易接受!告訴天下人,滿清入舉中原不是侵略,而是繼承明朝大統,延續漢人統治,不是全盤否定漢文化。還在繼續漢文化。
-
4 # 滄海一粟7528
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朱元璋、康熙、勢局。
首先朱元璋出身草莽,是中國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先後打敗強大的蒙元、陳友諒、張士誠等一批高手,建立全國性政權明朝。在建國後的內政方面,他雷霆治貪,愛護百姓與民休息,國家生產迅速恢復,奠定了大明近300年江山基業。被稱為洪武大帝當之無愧。
再看康熙,擒鰲拜除三藩,收臺灣也是一代雄主,康熙雖然是後朝之君,但他對朱元璋是敬佩的,可謂惺惺相惜。
最後看勢局,滿清屬於外族入主中原,正統地位非常受到懷疑,元朝短命的教訓就是明證。當時,清朝的統治基礎還不夠穩,特別是南方。
-
5 # 雨哥港歷史
滿清得天下實屬容易至極,不費吹飛之力江山到手,在國沒有安定之前,清朝為了達到自己統治目的,以極端方式強迫大明子明剃髮易服,不可謂是血流成河,又在京城跑馬圈地,凡是馬跑到哪圈到哪,搶佔土地房屋,直到康熙年間才制止。
又發動文字獄,砍了大把讀書人腦袋,最有名的就是《明史》案
明朝天啟宰相朱國楨退休後曾著《明史》一書。業已衰落的朱家將稿以千金賣給湖州富戶莊廷鑨。該書講了崇禎朝和南明史事,尊南明弘光、隆武、永曆正朔,有指斥清朝詞句。莊廷鑨是個瞎子,效法“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將該書作了一些增補,當作是自己寫的書。
又請崇禎十三年進士,在南明弘光政權中擔任過禮部尚書的李令皙作序,又邀江南18位名士列為參訂。
莊廷鑨的岳父朱佑明是大富豪,順治十七年以莊廷鑨之名將該書印行於世。
朝廷下令嚴審,給那些懷念明朝的人一點顏色看看。莊廷鑨被掘墓屍,其弟莊廷鋮(24歲)與李令皙殺頭。李令皙四個兒子也處以死刑,朱佑明有五個兒子,都被殺。參校該書的茅元錫(剛任命為朝邑縣令)與吳之鏞、吳之銘兩兄弟與江楚諸名士列於書中者吳炎等人都被處死。
此案處死的共70多人,受株連的221餘人。罪犯妻子都遣送邊遠地區給人家做老婆。
加上三藩又叛亂,國又不安,後康熙為了大清朝能長治久安,與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年二月、三十八年四月、四十二年二月、四十四年四月、四十六年,六次祭拜朱元璋,述其功績,贊遠邁漢唐,收服民心。
-
6 # 歷史的陪伴者
康熙叩拜朱元璋除了比較敬重朱元璋,更深層的含義其實是玩帝王之術。
首先,清人入關統一才幾十載,很多漢人都在懷念明朝的時候,這不是說明朝比現在有多好,而被外族人統治感覺很彆扭。於是,有些人趁著人們這種“不適應”的心理,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作亂。康熙早看透這些人的意圖,所以前去叩拜朱元璋並稱贊他的功勞,以此瓦解這些人作亂的意圖。
接著,康熙想用此舉證明清人統治漢人是正統的,而不是外族的侵略行為。你們不是懷念明朝嗎?那我就去叩拜朱元璋,並且稱讚他的功勞,起碼讓你們覺得我們推翻明朝政府是順著天意,是因為朱元璋的孫子沒把國家治理好,所以我們清人就替老朱打理而已。這樣就能讓人們心裡比較容易接受清人的統治。康熙這手著實高明!
康熙叩拜朱元璋,也是想告訴人們,我們清人打心底也很敬重朱元璋,我們跟你們漢人也懂得對英雄的憐惜。我們清人並不是傳說那樣魯莽無知,我們跟你們一樣也懂得尊重彼此,只要你是個值得尊重。很明顯,康熙大帝想把清人漢化,把滿漢融為一體。否則,他們可以像大元朝那樣搞等級制,把漢人分為最低階的那類人。
-
7 # 黑白歷史說
康熙是清朝聖祖皇帝,一生功業千秋,少有匹敵。能入他之法眼的先賢少之又少。他卻獨獨對前朝大明太祖朱元璋另眼相看,評價頗高,曾言道“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康熙還六次去往南京明孝陵(朱元璋陵寢),三跪九叩,大禮參拜。其孫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也去祭拜明太祖朱元璋。
背景自後金努爾哈赤在東北實力不斷壯大,八旗兵馬,橫掃天下,後來,皇太極帶清軍入關,入主中原,並逐漸消滅南明等各方實力,一統天下。
中原百姓對非漢族的滿清,抵抗頑強,經久不衰。對清政府要求的剃髮行為,更是滿腔怒火,“留髮不留頭”。
清政府雖然經過順治、康熙等皇帝幾十年的治理與安撫,依舊民怨沸騰,四處常有“反清復明”旗號,讓清政府頗為頭疼。
原因當朝皇帝,多次跪拜前朝皇帝,在歷史上,確實很罕見。然而康熙為何會對前朝的明太祖如此施以大禮,三跪九叩呢?
其原因主要是政治目的,也有少許的個人原因。
一、宣揚正統
康熙帝跪拜朱元璋,每次皆有數萬百姓隨行祭拜,百姓都感動的痛哭流涕。康熙帝祭拜時,常說,明朝被流寇所滅,大清入中原,清剿流寇,是為明朝報仇。
這種話出口,清朝與明朝便不是敵人,而是朋友。許多不瞭解真相的天下子民,被成功洗腦,對清朝自然感恩戴德,清朝的社會安定許多。
明朝非我滅,那清朝的一統天下就是順理成章之事。清朝也就成為驅除反賊、順應時勢、正常朝代繼承者,清朝的歷史地位,具有了正統性與合理性。
二、收買人心
康熙帝祭祀朱元璋,每次都是聲勢浩大,萬人空巷,生怕別人不知道。
天下名望之士,或異心之人,看到康熙對前朝皇帝如此敬重。便會放下屠刀,甘心來投。我一飽學之士,入康熙朝,自然備受提拔,從此官運亨通。
而起兵造反的或明朝遺老逃亡的,看到康熙帝感恩明朝太祖,對其明朝子民,自然不會太差。於是紛紛放下武器,迴歸清朝。
各地謀反之事,必然大減。康熙沒了各地掣肘,騰出手來,對付葛爾丹、吳三桂,慢慢進入四海昇平時期。
三、昭告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南京,不是北京。南京在明朝時,一直都保留完整的國家機器與完善的規章制度,六部之中,只缺吏部。
康熙來此祭拜朱元璋,為的是安撫南京百姓,宣告明朝的徹底滅亡,順手解決南京的明朝殘餘勢力與國家機器。
明朝皇帝皆已死,現在天下我當家。南京的百姓不要心存幻想,要放棄抵抗,接受清朝的統治。也是在向世界傳遞“朱明已亡,滿清當立”訊號。
表面上看是,康熙對明太祖的祭拜,實際上,是滿清昭告天下,大明已被滿清取代的一種儀式。如同皇帝登基祭祖儀式,只是這次主角是整個清王朝。
四、個人敬仰
康熙曾道:“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雖然康熙說這番話有他的政治目的,也有誇大的成分(漢、唐、宋所有皇帝都不如朱元璋)。但不可否認,朱元璋從一介布衣(乞丐)經過自己努力,不斷壯大,一路青雲直上,成為大帝。確實非常值得尊敬。
康熙對朱元璋有著頂禮膜拜的情愫,祭拜朱元璋不至於太失自己身份。因此他才會紆尊降貴,自降身份,三跪九叩於朱元璋。
結果康熙的行為,果然收效很快。天下百姓,對清朝的抵制不再那麼激烈,開始慢慢接受這個事實。之後,康熙也似乎嚐到了甜頭,多次跪拜朱元璋,稱讚他的英明神武。
畢竟若說朱元璋殘暴狹隘,自己祭拜一個殘暴狹隘之人,那康熙不也成了殘暴狹隘之人了。
康乾盛世,在康熙、雍正、乾隆的慢慢治理下,如約而來。天下百姓享受來之不易的太平生活。
結論治理好一個全民抵制的集體或組織,其難度可想而知。而康熙帝沒有盲目採取鎮壓與剿滅等高壓手段,而是採取懷柔政策,用心來感化百姓。
百姓從感動,變為認同,直到服從,康熙得到了想要的國家穩定。康熙真的是深諳太極之道,以柔克剛,用幾個磕頭,換來數千萬百姓的信任與感化,功德無量!不愧聖祖!
做事情,一定要找到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8 # 大史官
如今,在南京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前,豎著一座大石碑,碑上刻著四個大字:治隆唐宋。這是當年康熙皇帝祭拜朱元璋時親筆寫下的。康熙帝到明孝陵祭祀朱元璋時不僅出人意料的對朱元璋行三跪九叩之大禮,而且還對朱元璋進行了高度評價,稱其為“英武偉烈之主”,當然還寫下了治隆唐宋這四個字。康熙帝為何要這麼做呢?
其實這還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說起,康熙八歲,十四歲親政,內憂外患,連年征戰,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面對滿族的高壓統治,人們紛紛開始懷念起明朝朱元璋統治時期的生活,明孝陵自然也就成了漢人寄託精神的地方。當時滿、漢矛盾之大,反清復明的人不少,康熙帝自然心中有數,所以,他就打起了明孝陵的主意。
康熙帝之所以前後六次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目的自然是為了緩解滿漢民族的矛盾。據史料記載,隨行的漢人官員在見到滿族的皇帝對漢人皇帝朱元璋如此行禮,除了驚訝以外就是感動了,這直接拉近了滿漢之間的距離,從中也透露出康熙帝希望滿漢一家的意願。同時也讓老百姓對大清皇帝的認知有所改變,起到了收買人心的作用。足見康熙帝的政治手段還是相當高明的。
再者,雖然明朝是亡於李自成,而非清朝,清朝只是滅了李自成。但自清軍入關一來,滿漢衝突不斷,反清復明也一直存在。康熙對明朝皇帝的跪拜,就是對中原王朝的跪拜,以此來表明清朝繼承的是明朝的衣缽,消滅李自成就是為大明報仇,所以,清朝和明朝一樣都是中原正統王朝。所以,康熙帝此舉也是在為清朝正名。
-
9 # 古今博學
在中國浩浩蕩蕩的歷史風雲中,明朝的開國皇帝和清朝盛世的康熙可謂是鼎鼎有名、功勳卓著,在各自的朝代中都施展了雄韜偉略,也在中國的歷史中留下來濃墨的一筆。他們對明朝和清朝的貢獻,在封建社會末期中的後繼之君遠遠達不到的。咱們今天聊的是作為清朝的統治者,康熙為什麼要嚮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三跪九拜,還稱他是英武偉烈之主?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先後六次南巡,不管他南巡的目的是什麼,每次康熙都要在南京進行祭拜,人們不禁疑惑,南京又不是清朝的龍興之地,祭拜誰呢?不是別人,正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康熙為什麼要祭拜朱元璋真正的原因恐怕除了康熙自己心裡最清楚,別人只能是猜測吧,或是有根據的推理。不管怎麼說,康熙對於朱元璋是持著欣賞和崇拜的態度,但更多的是為了政治統治的需求
首先,為了皇權統治的合法性和繼承性。中國歷史朝代更迭頻繁,手段也是花樣百出,但都要找一個理由或者口號來正名,無非就是順應天命,天意如此等等,然後會做很多事來證明自己王朝的合法與歷史的傳承性。明朝的滅亡帶有曲折性,先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吊在歪脖子樹上,大明滅亡。而滿清打著“追剿闖賊,為崇禎報仇”的口號入關,來證明自己是順應天命。儘管滿清後來屠殺了明朝朱姓子嗣,但從厚葬崇禎一事上看,還是比較重視這份合法性的。康熙跪拜朱元璋也是因為這,用此來昭告天下滿清的皇權是合法的。
其次,為了安定民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小時候當過放牛娃、和尚,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他的傳奇經歷讓天下老百姓佩服。而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不僅祛除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在位期間還嚴懲貪官,體恤百姓,深的民心。朱元璋在老百姓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朱元璋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同時,明末政治凋敝、貪官汙吏橫行無忌,民心渙散,造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外面又有滿清的虎視眈眈和不斷進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朱元璋是非常的懷念的。康熙祭拜朱元璋正好籠絡了人心。
籠絡文人學子和士大夫階層,來鞏固統治當時的江南是反清復明的重地,南京又是明朝的龍興之地,在封建時期,更是將一個王朝興起的地方視為福地,還有文人們在感情上也是非常懷念前明的,為了緩和矛盾和消除明朝的根基,康熙透過祭拜朱元璋來消除民怨,以達到籠絡文人和士大夫的目的,最終達到穩固統治的目的。
所以說康熙三跪九拜朱元璋,真實目的是籠絡人心,維護自己的統治。 -
10 # 十點烏托邦
這道題,我來答。
清康熙三十八(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來到南京,他決定再去城外鐘山的明孝陵祭祀朱元璋。
康熙之所以多次祭祀朱元璋,還三跪九叩的,稱朱元璋為“英武偉烈之主”。其實,這是一場作秀,也是英雄惜英雄,對朱元璋的敬佩之情。
一場作秀康熙前兩次南巡的時候,都會去明孝陵祭祀朱元璋。在第三次南巡時,康熙也同樣決定去祭祀。
康熙皇帝說:“明代洪武乃創業之君,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醊。今朕臨幸,當再親祭。”
當時,隨行的官員很不解康熙的作法,明朝明明被大清所取代,為什麼要去祭拜前朝的帝王?所以,很多官員就勸諫康熙不要去祭祀。
但是,康熙心想:你們就只能當臣子,而我能當皇帝是有原因。當時,清朝雖然入主中原,但是還沒有得到中原地區的百姓的認可,百姓不承認你這個皇帝,這個江山就是坐不穩的。
所以,康熙就說了:“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著兵部尚書希爾達致祭行禮,朕親往奠。”
當時,南京百姓知道康熙要去祭拜朱元璋,就蜂擁而至,還有不少士紳也過去了,圍觀的人數達到了兩千多人。
此時,康熙覺得時機成熟,就走了一套祭拜的流程,還讓隨從拿出紙墨筆硯,張手就是四個大字“治隆唐宋”。
當場的觀眾看到此情此景,紛紛落下淚來,康熙收買人心的目的也達到了。康熙之所以這樣做,是有收買人心的嫌疑,是一場作秀。但是,也是英雄惜英雄,在其位才知其難。
英雄惜英雄有句古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說的是不要過問不屬於自己職責的事情。一是因為職責問題,二是不熟悉他人位置的職責。
皇帝的這個位置不是誰都能當的,也不是誰都能當好的。英雄惜英雄,康熙當上了皇帝之後也是懂得朱元璋的不容易,對朱元璋也是十分敬佩。
如果說“英武偉烈之主”是康熙的一場作秀,那麼筆者認為“治隆唐宋”則是發自肺腑的敬佩之詞。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做到了開國皇帝,全靠自己的奮鬥,可以說是一個很勵志的事蹟。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從洪武元年到崇禎十七年,一共二百七十六年,是一個很“長壽”的朝代。
其次,在朱元璋時期,明朝的疆域東北到遼東,南到南海,西到烏斯藏,基本囊括了今天的中國的版圖。
第三,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且有效果的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雖然制度在後期產生了一定的弊端,但是朱元璋對於明朝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朱元璋是個很不錯的開國皇帝,雖是前朝皇帝,康熙的內心也是會敬佩。不然,康熙走過流程就算了,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回覆列表
第一,這是偉大帝王間的惺惺相惜。朱元璋做過乞丐、和尚,最後終成一代開國帝王,這個經歷,實在是太傳奇了,古今中外鮮有,康熙皇帝對他是發自內心的崇拜。
第二,康熙是在收買人心。滿清入關後,受到了漢人的激烈抵抗,特別是在江南,也曾創造了“嘉靖三屠”、“揚州七日”這種慘案,康熙帝如此高規格的祭拜朱元璋,明顯就是做給江南百姓看的,以此來拉近雙方的距離,收買江南人民的民心。
第三,康熙是在證明自己是正統。眾所周知,雖然滿清跟明朝也打了許多年的仗,但是,明朝卻是直接亡於李自成之手,而非滿清。而滿清入關後,特別是在追殺李自成、張獻忠時,也以正統和為大明覆仇者的身份自居。康熙對朱元璋三跪九叩,同時也是對過往的中原王朝三跪九叩。就如當年朱元璋起兵時,發出的那句“日月重開大宋天”的吶喊,是同一個意思。康熙在向全天下表明,他們也是正統,他跟明太祖一樣,也是繼承三皇五帝的天子,而並非外來的蠻夷。只是,康熙的後人們將這種心態發揮到了極致,將一切西方人視為蠻夷,自己為中華正統,老子天下第一,就誤解了康熙他老人家當年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