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他是清朝名將,康熙早年輔政大臣之一。前半生戰功卓著,後半生擅權自專,被康熙智擒。他就是鰲拜,滿洲鑲黃旗人。祖父索爾果為蘇完部酋長,後來率領部落歸順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衛齊,在皇太極時期,官至八門提督。鰲拜生於將門之家,從小就受到騎射訓練。長大後武藝高強,追隨皇太極左右。公元1637年,清軍攻取明朝的皮島。鰲拜在此次戰役中立下大功,皇太極很是高興,賜鰲拜“巴圖魯”稱號。
8
回覆列表
  • 1 # 北漂一族粥粥

    我是酷愛歷史的小卡,我來回答。

    鰲拜,滿洲鑲黃旗人,出生瓜爾佳氏,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輔政大臣之一。他的前半生功績顯赫,後半生專權蠻橫。最終被康熙智取。

      鰲拜出身將門,從小騎射俱佳,青年時期就跟隨皇太極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1637年,清軍攻取明朝的皮島。戰役中立下大功,皇太極大喜,賜勇士“巴圖魯”的稱號。公元1641年,鰲拜隨鄭親王濟爾哈朗進攻錦州。此次戰役中鰲拜率領清軍將明軍擊敗,被升為護軍統領,在此戰役中成為了八旗中較高人物。

     

      經過南征北戰清朝很快就入關了,少數民族的統治讓漢族很是不滿。一場場的反抗起義在所難免。尤其生在底層的農民起義,鰲拜不負使命各各擊敗。擊敗了李自成,還大破大西軍。為清朝的鞏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1643年,皇太極去世。清朝陷入困境,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由其多爾袞與長子肅親王豪格的激烈爭奪。在爭奪之中,錦白旗支援多爾袞,而錦皇旗以鰲拜為首的支援豪格。鰲拜攜一眾皇太極舊部以武力威脅多爾袞,多爾袞在權衡利弊"下只能做罷,決定立皇太極第九子八歲的福臨為帝,也就是順治帝,而多爾袞和鰲拜則做攝政王輔政。鰲拜輔佐順治登基有功自然也被視為心腹,順治十分器重鰲拜,這也使鰲拜恃寵而驕專橫霸道。

    公元1650年,多爾袞去世,十四歲的順治帝親政。順治帝親政期間,鰲拜平步青雲,漸漸成了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公元1661年,順治帝去世,遺詔中讓年僅八歲的玄燁(康熙)即位,並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十四歲的順治帝親政。順治帝親政期間,鰲拜平步青雲,漸漸成了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鰲拜那時候在朝廷的地位可以說功高蓋主,他根本不把小小年齡的康熙放在眼裡。事事都要管,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倭赫、西住、折克圖、覺羅賽爾弼擅騎御馬,鰲拜以大不敬為由,乘索尼病重,直接到大內抓了四人,這四人原來是康熙身邊的侍衛特別衷心。鰲拜也沒有留半點情面,上來就來個個先斬後奏,將四人都殺了,四人行為的確不妥,但罪不致死,鰲拜明顯是公報私仇,對之前打壓他的人毫不留情,這四人是沒有告知康熙便殺之。把皇權當成了擺設,這讓事後知道的康熙極為氣憤,無奈自己尚未親政,還沒有能力與鰲拜抗衡,只能暫時忍耐。

      上完早朝回宮的康熙正因此事抑鬱難忍,恰巧又碰見了參與抓人的吳良輔正往鰲拜處去,說是要給鰲拜送八寶玻璃屏風,這屏風本是宮中之物,康熙藉著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索性就給吳良輔來了個偷盜宮中貴重物品的罪名,命人廷杖吳良輔,本來只是解解氣,沒有殺他之心。可是這小廝在捱打的過程中喊著鰲中堂救命,這實在讓康熙難以忍受,大怒下下令將吳良輔杖斃了,一廷丈猛砸在吳良輔腦袋上,殺之後快。這時的康熙才十歲。

    鰲拜仗著手裡的權利無法無天搞跑馬圈地,弄得農民是流離失所、到處乞討,朝廷之上個個對他指手畫腳好,怨聲載道。沒有人不罵他。

    康熙登基之後,對他的種種罪行實在忍受不了設計把鰲拜抓了起來,不久鰲拜就死在了鐵牢中。

     

      康熙在位位61年間,正是他的霸氣與成熟的治國策略。迎來了繁榮昌盛的康熙王朝。

     

  • 2 # 不做標題黨的秦夏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鰲拜這個人

    鰲拜(約1610 [1] —1669年,滿語:Oboi),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權臣,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皮島之戰,松錦會戰,西充之戰,入關後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可謂功勳卓著,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公元1643年,皇太極去世。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成了皇位的爭奪者。鑲黃旗擁立豪格,鑲白旗擁立多爾袞。鰲拜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自然是擁立豪格。雙方一直疆持不下,多爾袞最後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六歲),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

      公元1644年,鰲拜擊敗農民軍李自成,瓦解了大順軍。之後,鰲拜又擊敗大西軍張獻忠,把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趕到了雲貴地區。鰲拜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但多爾袞攝政之後,打壓曾擁立豪格的人,鰲拜也不例外,被多爾袞多次打壓。

    鰲拜作為皇太極的忠實心腹,多爾袞在奪取皇位失敗後,自然處處針對鰲拜,其中受到的大迫害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發生在順治初年。順治元年,鰲拜隨英親王阿濟格征討退守陝西的李自成大順軍,立有大功。順治二年八月,阿濟格因為沒有及時奉旨班師,而且謊報戰功,受到處罰。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為人粗暴,藐視小皇帝,私下呼為“孺子”。清廷諭令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會同護軍統領鰲拜召集部眾,將阿濟格“稱上為孺子”之語傳示曉諭。譚泰顧及英親王情面,沒有照辦。鰲拜也因聽從了譚泰之言未奉行諭旨,結果不僅征討李自成的軍功不準議敘,還被罰銀100兩。後來譚泰又與索尼相仇,互相攻擊,鰲拜因庇護索尼再次獲罪,幾被革職。 第二次發生在順治五年(1648)。當年二月,征討張獻忠大西軍的豪格大軍凱旋迴京。參領希爾良因冒功邀賞一事遭到處罰,鰲拜也以勘察不實而被議處“應革職,罰銀一百兩”。三月,貝子屯齊告發鄭親王濟爾哈朗當年擁立肅親王豪格、後又包庇豪格的種種罪狀。鰲拜諸人謀立肅親王之事也被同時告發。多爾袞藉此事興起大獄,嚴訊諸人。最後,鰲拜以欲立豪格、與諸人盟誓等罪名論死,得旨“罰鍰自贖”。四月,侍衛廓步梭又告發鰲拜在皇太極死時“擅發兵丁守門”,再次論死,改革職為民,得旨免革職。鰲拜雖以大功凱旋,在短短數月間卻被論死兩次,可見其所受打擊之嚴酷、境遇之窘迫。

    鰲拜所受的第三次打擊是在順治七年(1650)。這年七月,多爾袞生病,暗示貝子錫翰,想請順治帝親臨探視自己,錫翰遂秉承其意“請駕臨幸”,多爾袞卻又以“違令瀆請”罪之,並追究鰲拜包庇之罪,論死,後改免死罰贖、降爵。是年十一月,多爾袞死,順治親政。

    但這三次迫害,為何鰲拜都安全渡過,最終熬死多爾袞呢,究其原因,是因為順治親政後,聞知鰲拜、索尼等人曾經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忠心耿耿,遂對鰲拜極為敬重,視為心腹重臣。從此以後,鰲拜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如商討本章批覆程式、聯絡蒙古科爾沁部、協和太后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祭奠過世王公妃嬪、協助會審案獄,並倡議“大閱以講武”,自教武進士騎射,等等。順治十三年(1656),鰲拜舊傷復發,臥床不起,順治親臨鰲拜府邸去看望慰問。順治十四年(1657)冬,孝莊文皇后(即皇太極妻博爾濟吉特氏)病重,順治朝夕侍侯。鰲拜晝夜於宮中侍候,都顧不上自己休息吃飯,深獲順治帝的讚賞。鰲拜的忠心讓其躲過一劫,皇帝都視為心腹,必定任何事從輕處置,大事化小,而多爾袞也只是為出一口惡氣,讓鰲拜受受罪就可以了,也沒有下死手,非要置鰲拜於死地,因此在多爾袞的迫害下,鰲拜非但沒有被打倒,反而聲望與日俱增,後成為四大輔臣之一。

    康熙繼位後,鰲拜年事已高,仗著其資格老,軍功高,常常氣勢奪人,卻得以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專權的道路。而作為輔臣的其他三位,蘇克薩哈、遏必隆、索尼,唯有蘇克薩哈是多爾袞一派,對鰲拜稍有牽制,其餘兩位,索尼雖為四朝元老,奈何年老多病,對很多事唯恐避之不及;遏必隆為人庸懦,遇事無主見,又屬鑲黃旗,常常附和鰲拜,康熙年幼,尚無力壓制鰲拜。鰲拜“專權”的時期,殺掉了費揚古、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等人,後來又殺掉了蘇克薩哈,費揚古、蘇納海都屬正白旗,蘇克薩哈也一樣。經過這番較量,鰲拜終於為兩黃旗爭了裡子也爭了面子。如果說,康熙時代仍舊遵循“八旗治國”的舊思維,那麼鰲拜的舉動,其實是為了皇帝清除異己,但是,時移世易,八旗只是清朝皇帝的一個底牌,而不是全部底牌了,尤其是在八旗內部再搞小圈子,已經沒有必要。

    所以,鰲拜的受懲處,實際上是康熙平衡八旗內部關係的一個籌碼,拿下他,換取一個“團結”的、“一箇中心”的八旗,是非常划算的。所以,哪怕鰲拜不跋扈,也不結黨,他的政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一定會被收拾掉。

    綜上所訴,康熙弄倒鰲拜,一方面是鰲拜自己作死,不把康熙和孝莊當回事,另一方面鰲拜作為一個棋子,康熙將一個散亂,各自為中心的八旗整合後,已經不需要他了,而他又是康熙親政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鰲拜作為滿洲第一巴圖魯,除掉他亦可樹立康熙在朝中的威信,一箭雙鵰,兩全其美,鰲拜,非死不可。

  • 3 # 蘇月是一種風景

    真實的事情是鰲拜是清初最重要的功臣之一,與多爾袞的爭鬥,說白了是皇權太子與多爾袞之間的爭鬥,鰲拜當時手握權利,但心向皇太極,有皇太極支援,多爾袞怎麼可能贏,

    與康熙就不一樣了,直接與皇權有衝突,自古臣與皇權有衝突,臣一般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 4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清朝史事言史堂來回答;

    鰲拜被多爾袞針對,還得從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豪格爭奪帝位說起。

    當時多爾袞的勢力主要是自己掌控的兩白旗,而皇太極生前掌控的兩黃旗則支援皇長子豪格。

    鰲拜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鰲拜身為鑲黃旗護軍統領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肅親王豪格為帝。

    沒錯,鰲拜是擁立豪格為帝的核心將領。

    鰲拜之所以在多爾袞攝政期間,雖然被迫害幾次,都沒被打到是因為:

    (一)鰲拜被安的罪名都是一些莫須有的,可大可小的事。每次說殺鰲拜,每次都是一革職為主。

    (二)鰲拜是鑲黃旗的重臣,又頻獲戰功。所以鰲拜順利熬到了順治親政。

    康熙為什麼要絆倒鰲拜?

    首先要明白這點,康熙和鰲拜之間是皇權和權臣的衝突。鰲拜的專政嚴重威脅到了皇權,所以康熙才會打倒鰲拜一黨。

    康熙為什麼能絆倒鰲拜呢?

    (一)鰲拜太過於看得起自己曾經的戰功榮譽了。明知康熙有可能針對自己,還傲然進宮,相當於主動赴刑。

    (二)孝莊的合縱連橫,權謀之術。讓康熙娶了索尼家的女子,相當於把輔政首輔索尼綁到了一條船上。

    (三)年輕的康熙的野心被鰲拜嚴重低估了,他沒想到隱忍的康熙會這麼果斷的打擊其與其黨羽。

  • 5 # 九州錚史

    鰲拜為何沒有被多爾袞整垮,而卻栽在康熙帝之手?這個問題需要從三個層次來回答。

    首先,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什麼樣?

    鰲拜(滿語:Oboi),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朝功勳元老、權臣,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之子。據史料記載及關於鰲拜案的歷史研究,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其實與《康熙王朝》、《鹿鼎記》等小說、影視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大有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清兵入關前確實戰功赫赫。

    據《清史稿》等史料,鰲拜在皇太極征討察哈爾部、徵北韓、攻皮島、以及松錦會戰這些戰役中均有關於鰲拜的相關記載,尤其是在攻下皮島和松錦會戰時立下顯赫功勞,以至於皇太極賜封稱號“巴圖魯”(滿語中意為英雄、勇士),視為心腹愛將。

    二是對大清忠義可鑑。

    在一眾小說和影視作品中,鰲拜同學基本被塑造成自恃功高、跋扈弄權、迫害異己、欺凌少主的罪大無赦的可憎權臣形象,甚至還有描述其試圖篡權自立的情節。但翻遍史籍和後世考證,均無任何蛛絲馬跡顯示鰲拜想背叛朝廷、篡權自立的野心,反倒是多有忠義之舉。筆者以為從以下四點可以佐證:

    1、鰲拜跟著皇太極從普通兵士一步步幹到了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顯赫地位,自然對皇太極感激不盡。

    2、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因未立儲君,導致野心勃勃的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權力爭鬥,彼時鰲拜身為近衛軍統領,沒有絲毫猶豫,與兩黃旗大臣盟誓於大清門,非先帝(皇太極)之子不立。先是擁立豪格,後來又擁戴福臨,顯示了他的忠君之心。順治朝,權臣多爾袞專權,鰲拜遭受到多爾袞多次迫害,始終未改其心志,沒有向多爾袞屈服,更沒有投靠多爾袞,顯示出對皇太極和福臨的耿耿忠心。

    3、康熙朝初期,鰲拜權傾朝野,手握兵權,雖被康熙帝設計擒拿下獄之時,其家族和利益集團也無任何反抗和不軌舉動,筆者以為,非不能,是其不願也,此間忠義之心可鑑。

    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追賜鰲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雖然沒有公開為鰲拜平反,可也算是用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歉意。這也反面證明了鰲拜生前對於大清朝是有功而忠義之臣。

    其次,鰲拜為什麼沒有被多爾袞徹底打倒?

    如前文所述,因此前鰲拜擁戴豪格和福臨的舉動,多爾袞掌權期間恨其入骨,為剪除異己,幾次三番試圖將鰲拜整垮,但終未遂。順治五年,肅親王豪格率大軍征討張獻忠凱旋之時,多爾袞以其部下冒功領賞為由將豪格下了大獄,鰲拜也因失察之由被順帶打擊,“應革職,罰銀一百兩”。同年三月,多爾袞黨羽告發鰲拜當年參與謀立肅親王豪格等幾項大罪,逼迫順治帝興起大獄對之前豪格一黨人嚴刑逼供,鰲拜論罪當誅。因孝莊和順治帝的背後使力而最終以“詔宥之,罰鍰自贖”逃過一劫。然而多爾袞整垮鰲拜之心不死,緊接著同年四月,又以皇太極死後鰲拜擅自調動宮中侍衛為由,論其罪“革職為民,論死”。這一次還是詔免其罪,可見這其中權利鬥爭之殘酷。鰲拜雖然幾次都倖免於難,但在多爾袞當政時期一直仕途不順、跌宕起伏。直至多爾袞死後,在孝莊和順治的支援下,鰲拜才開始平步青雲,最終位列四大輔臣。

    因此,筆者認為多爾袞執政期間,鰲拜死裡逃生沒被整垮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孝莊和福臨視其為心腹和對抗多爾袞的股肱重臣,而對其斡旋保護。

    再次,鰲拜為什麼最終會栽在康熙手中?

    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病危(小說裡描述順治實則出家雲遊),玄燁年幼,鑑於此前內戚多爾袞專權的惡劣後果,沒有選擇宗親擔當輔政大任,而是選擇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異姓大臣作為輔政大臣,期望可以相互制衡、共同輔佐幼主。四人之中,索尼雖為首輔,但年老體衰,常年臥病,無力視事;蘇克薩哈則因其從多爾袞陣營投誠而來,人望不高;遏必隆為人庸碌無為;相較之下,鰲拜雖位列末位,卻以其勇武、耿直、有主見等鮮明特點反倒凸顯其舉足輕重的地位。到後期,鰲拜勢力龐大,一時風光無兩,成了名副其實的“首輔”,但最後載在康熙帝之手,其原因有三:

    1、勢大震主、阻礙康熙親政是其根本原因

    隨著鰲拜勢力逐漸強大,其所表現出來的傲慢和無禮(武將出身的特點也是大忌),給年幼的康熙造成極大的權力失控的陰影,必欲除之而後快。康熙自小好讀史書,對於歷代權臣篡位的典故自然熟稔於胸,加上前朝多爾袞的惡例,面對鰲拜之權勢,定然心生惶恐。據《清史稿》卷249《鰲拜傳》記載,康熙帝自親政之日起,每日親臨乾清門聽政理事,遇事直接召見滿漢大臣商討。筆者以為此舉目的在於要有意逐漸擺脫鰲拜的控制,可以說彼時康熙帝無時不刻不在思量著如何除掉鰲拜這一真正親政的障礙。

    2、打擊蘇克薩哈是其導火索

    因圈地事件,鰲拜先整垮了尚書蘇納海製造了冤案,緊接著操縱議政王大臣會議,迫使康熙帝處死了次輔蘇克薩哈。整個事件過程中,康熙帝從最早的不允到最後被迫同意,其內心之體會可想而知,“是可忍孰不可忍”。可以說,打擊蘇克薩哈之事徹底激怒了康熙帝,與鰲拜之間的權力衝突日漸尖銳,難以調和。此事成了鰲拜倒臺的導火索和催化劑。

    3、康熙運籌有度、方法對路是其次要原因

    康熙皇帝智擒鰲拜的故事,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詳,《康熙王朝》、《鹿鼎記》、《于成龍》等小說和各個影視作品中演繹了一遍又一遍。康熙帝擔憂鰲拜勢大難制,怕會激變成亂,不敢貿然行事。於是,他與親信侍衛索尼次子索額圖秘密策劃,精選侍衛、拜唐阿(執事人)身體強健的少年進宮作“布庫之戲”(即撲擊、摔跤),陪他娛樂。鰲拜對此並不以為然,毫無防備。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覺得時機成熟,便召集眾少年面授機宜。當宣召鰲拜進宮時,他誤以為“帝弱好弄”,“心益坦然”(《嘯亭雜錄》),未加戒備,康熙帝命令眾少年“立命擒之”。場面雖然如同兒戲,但也體現了康熙帝沉穩冷靜、運籌有度而方法對路。最終,康熙帝給鰲拜列數了足足30條罪狀,擬處以革職、立斬。但之後又念其功且無明顯篡弒的證據,宣佈禁錮終生,年事已高的鰲拜不久死於禁所。

    筆者按:隨著鰲拜集團倒臺,四大臣輔政體制徹底終結,康熙帝真正開始了親政之旅。這是清庭政治發展歷程中一個節點,對康熙朝乃至其後清代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 6 # 迷萌樂

    鰲拜出生於將門之家,從小就受到騎射訓練,長大後武藝高強,追隨皇太極。在攻取明朝的皮島時戰功顯赫,被皇太極稱為“巴圖魯”。後又在攻打錦州時大敗明軍,被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地位極高的人。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奪皇位,鑲白旗擁立多爾袞,鑲黃旗擁立豪格,鰲拜是鑲黃旗所以擁立豪格,雙方實力相當,誰也不讓步。聰慧的孝莊就和多爾袞合謀,立了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繼位,化解了這場奪帝位之爭,鰲拜成了輔政大臣之一。

    後來,鰲拜又擊敗了農民軍李自成,瓦解了大順軍。接著又擊敗大西軍張獻忠,把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趕到了雲貴地區。鰲拜南征北戰,戰功顯赫。雖然多爾袞攝政以後,多次打壓擁立豪格的人,鰲拜也遭到了打壓,但是他也沒能弄到鰲拜。因為鰲拜是一直跟隨皇太極打江山過來的老臣、忠臣,並且戰功顯赫,手握兵權,還是朝中命、要臣,再說他和多爾袞的鬥爭是皇權的鬥爭,他維護豪格,是維護皇權的正統血根,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繼承皇位合理合據,而多爾袞爭皇權就是篡權,是天理不贏的,這樣一位實力強大,兵權政權在握,軍功顯赫,還是正義的維護者,再加上還有皇帝,孝莊及豪格及其他大臣等各種因素,多爾袞即使攝政,也是不可能打到鰲拜的,最多也只是打壓一下。

    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後,鰲拜成了朝中舉足輕重的大臣,順治去世,八歲的康熙繼位後,他成了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可是他仰仗自己的軍功和朝中大權,排擠和打壓其他的輔政大臣,為了自己的私利,超越皇權,並且擅自處死康熙不準處死的人,這就犯了大忌,特別是大臣們都要求康熙親政後,他還把大權牢牢抓在手中,讓皇帝都沒了實權,他在強行處死四大臣中的蘇克薩哈後,權傾朝野,讓康熙帝的皇位都受到了威脅,一個臣子做官做到了這樣,那他的死期也就不遠了,因為他走到了其他臣子和天下百姓的對立面。

    聰明機智的康熙利用自己的智慧消滅了。康熙結集了身強力壯的小內監和一些皇孫子弟,整日在宮中練習布庫(摔跤)。狂妄的鰲拜看到康熙整日與這些王孫子弟遊樂,以為是年幼貪玩,沒在意。等時機成熟後,康熙召來鰲拜,被眾子弟摔倒逮住。議政王大臣列出了鰲拜的三十條罪狀,將他革職,處死。康熙念他功高,沒處死他,只是革去官職,囚於牢中,不久就病死了。康熙晚年,還是給他平反了,肯定了他為大清王朝的貢獻。筆者認為:多爾袞之所以打不到鰲拜,是因為多爾袞整鰲拜是非正義的一面,而康熙打鰲拜是正義的一面,這是最關鍵的因素。

     

  • 7 # 深度文史

    鰲拜是大清開國功臣費英東的侄子,因此在少年時期就以護軍身份陪伴在四貝勒皇太極身邊。皇太極稱帝后,鰲拜的優勢隨即迸發而出。皮島之戰是鰲拜在戰場上的首功,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相繼打了十幾年都沒拿下,被鰲拜一舉攻破,皇太極特別高興,特賜鰲拜為巴圖魯。不僅如此,從後面鰲拜斬獲的赫赫功勳看來,他絕對可以擔得起“大清第一巴圖魯”稱號。

    鰲拜歷經三帝,他這一生也可以以此劃分為三個階段:與皇太極時叫做不斷晉升,與多爾袞時叫做不停壓制,與少年康熙時叫做站到人生巔峰又被高高地摔死。

    (鰲拜與皇太極時的晉升生涯就不贅述了,無非就是戰場上立功,這和問題也沒多大聯絡。但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極死之前,鰲拜的官職是鑲黃旗護軍統領。)

    (鰲拜畫像)

    鰲拜與多爾袞的矛盾

    公元1642年,皇太極突然猝死於後宮,讓整個盛京都忙壞了。皇太極也沒預料到他走得這麼突然,因而並沒有留下遺詔。接下來在立誰做新皇帝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三派。一派是以鰲拜、索尼為首支援長子的豪格派,一派是以阿濟格、多鐸皇室成員為首支援的多爾袞派,還有一派是以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為首的中立派。由於,代善中立,因而矛盾指向了豪格與多爾袞,而豪格的主要力量就是鰲拜,因而這場恩怨也變成了鰲拜與多爾袞的矛盾。

    鰲拜是鑲黃旗統領,手握重兵,堅決要立皇太極的子嗣為帝。多爾袞雖有兩白旗,但倘若引起黃白兩旗大戰,誰也討不得好。於是,多爾袞就退讓了一步,本來鰲拜擁立的豪格可以順順當當地稱帝了,沒想到豪格當堂自謙,說自己沒有做皇帝的實力(這下要後悔死了)。多爾袞見機,趕緊提出立皇太極九子福臨為帝。這樣鰲拜也不能挑剔了,福臨也是皇太極子嗣啊!接著多爾袞就以新皇年幼,讓濟爾哈朗和自己以皇叔的身份同時攝政。

    雖然沒當成皇帝,可多爾袞還是贏了,接下來就等著收拾豪格一黨了,尤其是阻礙他的鰲拜。

    (多爾袞畫像)

    多爾袞對鰲拜的打擊

    公元1644年,鰲拜為先鋒跟隨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歷時一年消滅了大順軍。阿濟格是個粗獷匹夫,沒有素質,還瞧不起順治,在軍營中直呼順治為小孩。因此,多爾袞要求阿濟格在三軍前檢討自己的行為。鰲拜阻攔阿濟格檢討,他認為這剛打下勝仗,又在軍前丟臉,那這仗等於白打了。而後多爾袞就揪住這個機會,指責鰲拜誘騙阿濟格抗旨,論罪處死。但就在這個時候,冒出個張獻忠救了鰲拜一命。多爾袞以為打完李自成就沒事了,沒想到又來個張獻忠。沒辦法,這仗還得鰲拜去啊,於是改成了將功折罪,罰銀。

    公元1648年,令多爾袞也沒想到的是,鰲拜居然消滅了張獻忠,並將其斬首,這功勞可是大的不得了。鰲拜被順治冊封為一等昂邦章京(最高軍事統帥),這就意味著多爾袞要殺掉鰲拜不容易了,功勳成了鰲拜救命的稻草。

    接著,多爾袞以豪格包庇罪人之子、包庇下屬冒領軍功之罪將豪格下獄,同時鰲拜也有勘察失職之罪,被革職。緊接著,多爾袞又給豪格安了一個當年欲私立為帝的罪名,並揭發鰲拜當年在豪格府邸宣立盟誓、生死一處之事以及當年太宗皇帝死後私自發兵守門一事,鰲拜以欺君罪論死。但順治帝還是念及鰲拜功勳,特赦,除爵為民。

    因此鰲拜沒有被多爾袞打倒就在於,第一次本來可以處死鰲拜,但張獻忠的出現使得多爾袞徹底失去了殺死鰲拜的機會。斬殺張獻忠後,鰲拜的威信震懾三軍,鰲拜不僅是第一巴圖魯,功勳卓著,更何況殺死他,清軍自毀戰鬥力,而且還需要用鰲拜去對抗南明的永曆與鄭成功,這也給了順治不得不特赦鰲拜的理由。

    (康熙畫像)

    鰲拜威懾少年康熙親政

    多爾袞死後,沒有人牽制的鰲拜由於出色的業績能力成了順治帝的中流砥柱,順治死前,被詔命為四大輔臣之一。少年康熙的四大輔臣分別是: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當初宣誓為大清誓死效忠,還列了條條規定,防止有人不軌或是專權。本來四臣以索尼為首,而後卻變成了鰲拜專權。

    而導致鰲拜專權的原因很簡單,索尼年老放權,他本身就屬於兩黃旗,而鰲拜也是兩黃旗,又是故交,因此鰲拜管理對他也有利;蘇克薩哈原本是多爾袞的人,多爾袞死後,他供出多爾袞汙衊豪格等人的罪狀,洗白了自己得到順治的信任,屬於兩面三刀的小人,他見索尼放權給鰲拜,他也就“識時務”跟著鰲拜混了;而遏必隆是大清開國功臣圖爾格之孫,他自然不會和蘇克薩哈這種小人為武,索尼又大他十幾歲玩不投機,於是也就和鰲拜處到一塊了。就這樣,鰲拜成了輔臣之首,開始了專權橫行之路。

    鰲拜給少年康熙留下了三個極其痛惡的印象。第一,因一己之私(心中只有滿洲)而排斥漢文化和西方文化,借漢文化打擊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為首的是傳教士湯顯望,此人不僅救過孝莊太皇太后的命還因一句話幫助了康熙贏得帝位。當年,順治患上天花彌留之際,欲選擇二子福全為繼承人,而孝莊太皇太后卻要選擇三子玄燁,兩人都犯難,最後湯顯望說玄燁得過天花又免疫力。因而也讓順治選擇了玄燁。但現在鰲拜不打商量就要處死湯顯望,這讓康熙開始覺察到鰲拜的放肆。

    第二,因一己之利肆意圈地。蘇克薩哈掌管兩白旗,但當年多爾袞在世時,這白旗(多爾袞屬白旗)的領地本該是劃分給兩黃旗的,硬是被他給強佔了。現在鰲拜成了輔政老大,他自然要把這些領地要回來。但鰲拜不僅要了白旗領地,還把白旗領地周圍四縣漢人生活的地方也全給圈了,太囂張太霸道。各縣府臺上摺子參劾鰲拜,沒想到摺子全落在了鰲拜手中,鰲拜也不管康熙是否樂意,將這幾名官員全部處死了。這件事情,加深了康熙對鰲拜的不滿。

    第三,處死蘇克薩哈全族。由於上一件事引起了康熙的恐慌,於是康熙決定親政了,也讓鰲拜交出輔政職權,改為佐政。公元1668年七月初七這天,康熙舉行親政大典。第二天就收到了蘇克薩哈的辭呈,他因鰲拜圈地一事,知道鬥不過他就無心做官了。但鰲拜卻抓住了這個機會,他以蘇克薩哈對康熙親政不滿為由將他抄家滿門下獄,又在康熙親政的第五天以褻瀆皇權為由將蘇克薩哈滿門斬首。康熙對鰲拜的行為忍無可忍,決定擒拿鰲拜。

    (智擒鰲拜)

    康熙八步擒鰲拜

    鰲拜作為大清第一巴圖魯,直接武力解決肯定是不行的,因而必須智取。四大輔臣,死了一個蘇克薩哈還剩三個,於是康熙決定聯合索尼和遏必隆,所以經過孝莊太皇太后的思量,她決定也就是智擒鰲拜的第一步:聯姻。康熙先後迎娶了索尼孫女赫舍里氏和遏必隆次女鈕鈷祿氏,也於此滿洲最顯赫的三大家族愛新覺羅氏、赫舍里氏、鈕鈷祿氏的命運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第二步:訓練擒拿鰲拜的對手。鰲拜在宮中肯定安插了眼線,康熙不得不謹小慎微,也不能讓鰲拜察覺,於是他選擇了一群十幾歲的娃娃少年,天天在武英殿打鬥。鰲拜也沒想過這些娃娃是拿來對付他的,即使想到了估計也只是呵呵一笑。然而訓練這群娃娃兵的人正是足智多謀的索額圖,白天他在給康熙講學,晚上就成了他們的長官。要知道這群少年來頭可不簡單,個個都是當地的布庫(摔跤能手)。

    後面六步可以歸納到一起。第三步:以武英殿作為擒拿鰲拜的地點,因為這群少年天天在這裡練,熟悉戰場環境。第四步:索額圖巧言卸掉鰲拜佩劍,他以當年順治親政鰲拜未帶佩劍為由,指出現在康熙也親政了,鰲拜不該再佩劍。第五步:鋸掉鰲拜座椅的一角並輕輕粘住。第六步,等鰲拜坐下去的時候,讓人用力扶著欲倒塌的那一邊。第七步,派人給鰲拜賜茶,這茶杯是剛從沸水中夾出來的。第八步:鰲拜燙手後,丟掉茶杯的同時必然會向後靠摔倒,兩人假裝去扶鰲拜,這個時候其實杯子的落地聲就是訊號了,其他人突然全冒出來,按住了躺在地上的鰲拜。

    鰲拜畢竟為大清立下了赫赫戰功,前胸後背都是傷,直接暗殺鰲拜,這是對功臣的侮辱,也會給康熙留下罵名,所以只能選擇這種方式智擒。並且,康熙也沒想將他殺死,鰲拜被擒後,康熙便將他禁足。最後,於兩月後鰲拜被活活氣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子上的黑頭比較明顯,感覺就是在面板裡面,用那些黑頭貼也粘不下來。咋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