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
文件序號:372110
導航: X技術> 最新專利>農業,林業,園林,畜牧業,肥料飼料的機械,工具製造及其應用技術
專利名稱::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屬於中藥栽培
。
背景技術:
:益母草(Leo皿rusjaponicusHoutt.)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傳統上以開花的地上部分入藥,具有調經、行血、止血、祛瘀、消水、安胎等獨特功效,歷來被中醫視為婦科良藥。益母草的主要成份為益母草鹼和水蘇鹼,其總生物鹼含量隨益母草生長季節、地理或生態型別、植株形態建立及其所處環境氣候等的不同,含量差異甚大。藥典規定飲片的總生物鹼含量控制在0.4%以上,由於市售益母草的產地和採收季節及採收部位不同,藥材質量難以控制,直接影響到益母草的功效。且傳統益母草年生長期在37月份,供應時間短,造成原料相對短缺。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本發明透過益母草的反季節栽培研究,考察了益母草優質豐產的關鍵影響因素,制定了規範的種植規程,可確保鮮益母草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大大提高其總生物鹼含量,並延長了鮮益母草的供應時間。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為按照下述步驟進行(1)選種篩除雜物,剔除傷殘及雜草種子,選取充實飽滿的種子;(2)種子處理播種前翻曬12天,並拌入草木灰,再用人糞尿拌溼成種子灰;(3)選地、整地選擇向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偏酸性;播種前除去雜草,施用磷肥作為基肥,翻耕30釐米,破碎土塊,整畦,開好排水溝;(4)播種一年播種兩季,3月上、中旬或8月中、下旬播種,畝播益母草種子0.61.4千克,條播,在與畦垂直的方向橫向開35釐米深的淺溝,種子沿溝均勻撒於溝內,覆以薄土,在畦上撒施草木灰100150千克;(5)間苗苗高0.81.2釐米時進行第一次間苗,疏去過密和弱小的苗;苗高4.55.5釐米時進行第二次間苗,疏去過密、弱小和有病蟲的幼苗;苗高911釐米時進行第三次間苗,即定苗;(6)除草第一次中耕除草結合第一次間苗進行,中耕34釐米,除草淨,並追施苗肥;第二次中耕除草結合第二次間苗進行,中耕56釐米,除草淨;第三次中耕除草結合第三次間苗進行,同時進行培土,中耕56釐米,培土23釐米,除淨雜草並追施葉肥;(7)施肥:益母草長高至3337釐米、葉片覆蓋整個田塊時,噴施含量肥;收割前3337天和1822天,葉面噴施微肥各一次;(8)採收播種至採收期間為三個半月,S卩7月中下旬或ll月下旬、12月上旬採收,用刀割取益母草地上部分,除雜、洗淨。步驟(2)中所述草木灰的用量為2550千克/畝。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為腐熟廄肥,畝施8001200千克。步驟(3)中所述的畦高2025釐米,寬120釐米。步驟(4)中所開的淺溝寬1020釐米,溝與溝之間的行距為2530釐米。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可在步驟(4)的淺溝中畝施複合肥4060千克代替。步驟(5)中定苗時的行距為2030釐米,株距為812釐米。步驟(6)中所述的苗肥為畝施尿素911千克,配水稀釋後澆施;所述的葉肥為畝施尿素57千克、過磷酸鈣2730千克和氯化鉀45千克,配水稀釋後澆施,分23次施用。步驟(7)中所述的含量肥為畝施尿素35千克,配水稀釋後噴施,噴至葉片溼潤稍有滴水。步驟(7)中所述的微肥為O.1%硫酸錳溶液,每次噴施量8185毫升/平方米。對於益母草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分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l)益母草根腐病防治根莖處出現輕微脫皮病斑時,噴50%託布津800倍液,控制病害蔓延;採用水旱輪作的耕作方法;入冬前清園,收集病株殘體,集中銷燬;種植地翻耕30釐米深,越冬,達到凍死害蟲的效果。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增強抗病力。(2)益母草白粉病防治葉兩面及莖部有白色粉狀斑時,噴施15%粉鏽寧800倍液;實行水旱輪作;入冬前清園,收集病株殘體,集中銷燬;種植地翻耕30釐米深,越冬,達到凍死害蟲的效果。(3)蚜蟲防治蚜蟲孵化期和無翅胎生期進行防治,每公頃用20%殺滅菊酯乳劑150225毫升加水450750千克噴霧,或用7051殺蟲素(0.6%齊蟎素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注重噴灑葉片背面。收穫前20天左右停止噴藥。以下是申請人對益母草優質豐產的關鍵技術所進行的探索性試驗研究一、田間試驗及結果分析1、物候期界定試驗透過不同時期播種益母草,考察不同的物候期對益母草產量和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以界定益母草生長的適宜物候期。2、材料與方法物候期的界定分I期(97年9月7日播種,12月14日收穫)、1I期(97年11月7日播種,翌年5月23日收穫)、m期(98年l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IV期(98年3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V期(98年3月20日播種,6月21日收穫)、VI期(98年5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W期(98年5月7日播種,9月30日收穫)和WI期(98年7月7日播種,9月30日收穫)。3、採用定株試驗,小區面積2m2,周圍設保護行。播前施足基肥。條播,播種量5g/小區。益母草種子的出苗期受當地當時的氣溫和土壤水分所決定。種子出苗後加強間苗(株行距16X16cm)、中耕除草和施肥等田間管理。採收IW期收穫的新鮮益母草及其烘乾品供測定。4、考察指標考察株高、地上部分鮮重、分櫱數、葉片數及總生物鹼含量。5、結果與分析(1)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影響的表現特徵表l-l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影響的表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三個重複,IO株平均植。表1-1表明,不同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的影響不同。(2)播種期對益母草株型的影響低溫春化對益母草翌年的生長和株型形態的影響至關重要。具體表現在II期播種的益母草,翌年植株高大,分櫱數為零,葉片較少,抽苔,並進入生殖生長;而I期,mw期播種的益母草,生物學性狀發生歧變,株型矮化,分櫱數和葉片多,植株未能抽苔和正常開花結實(表l-l)。上述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影響的表現特徵,正是益母草鮮用和反季節栽培的理論基礎。播種期對益母草種子出苗的影響I期和II期播種的益母草,當年即能出苗,且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出苗期和真葉期也相應延遲;m期播種的益母草,鑑於當時地溫較低(<10°C,至3月5日才出苗,該階段是否進行春化處理,取決於當地的溫度條件;VIW播種的益母草,播種愈早,出苗所需時間愈長,隨著播種期的延遲,出苗期相應縮短,但對真葉期無多大影響(表l-l)。以上現象的形成與當地氣溫及土壤溼度密切相關。(3)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的影響表l-2反映了益母草反季節栽培所選擇的適宜播種期。其中,IV期播種的春播益母草(3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鮮益母草畝產量很低,僅213.lkg;而V期播種的春播益母草(3月20日播種),6月21日收穫,鮮益母草畝產量高達1042.3kg,說明安全越夏對鮮益母草單位產量影響甚大,主要是春播的益母草,夏季時益母草群落內種群密度高,散熱不良,易導致鮮益母草葉片發黃,黴爛和發病死亡,導致減產。因此,春播益母草應該在越夏前收穫。VIW播種的夏播益母草,分別在8月7日和9月30日收穫,畝產量高達1118.9kg和1077.8kg。I期播種的秋播益母草,當年12月14日收穫,畝產量達722.6kg。II期播種的冬播益母草,翌年5月23日收穫,抽苔的益母草畝產量雖達759.2kg,但不宜鮮用;III期播種的冬播益母草,8月7日收穫,經高溫越夏,鮮草的畝產量僅179.8kg。表l-2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4)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見表1-3(表l-3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l播種期(月/日)|收穫期(月/日)l總生物鹼含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與播種時的氣溫和益母草生長週期長、短有關。I期和II期播種的益母草,當年即能出苗,I期播種的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1.12%,而II期播種的益母草經低溫春化處理,翌年抽苔,5月23日收穫,總生物鹼含量僅0.54%,說明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與益母草的株型或是否抽苔有很大關係,II期播種的益母草植株高大,葉片稀少,抽苔,孕花蕾。VI期播種的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為1.46%,vn期播種的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為1.77%,說明同一時期播種的益母草,當年生長週期越長,含量越高;延遲至翌年抽苔後收穫,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下降,僅為0.62%。m期、IV期和VI期播種的益母草,具有相同的收穫期,植物體內總生物鹼含量分別為1.92%、1.55%和1.46%,說明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積累而言,在同一年內,生長週期長的益母草其總含量明顯高於生長週期短的。(5)物候期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對試驗地冬播翌春萌發栽培的益母草和杭州小和山野生益母草不同物候期的總生物鹼含量動態變化進行跟蹤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栽培益母草,還是野生益母草,其生物鹼的生物學特徵表現為下降的趨勢(表l-4),即從幼苗期(4月初)一大苗期(5月中旬)一花期(6月底)—果期(7月中旬),其總生物鹼含量逐漸下降,其次,從營養期到花果期存在著總生物鹼的驟降;此外,栽培的益母草營養期的總生物鹼含量都大大低於同生育期的野生益母草。表l-4不同物候期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上述試驗結果可見,最佳的播種期為I期(9月上旬播種,收穫期是12月份)和V期(3月下旬播種,收穫期是6月份)。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3月份和8-9月份為播種期較為理想。二、N、P、K施肥正交試驗1、試驗材料採用L4(23)正交設計,每種肥料設兩個水平,因素水平表見下表,氮肥用碳酸氫銨,磷肥用過磷酸鈣,鉀肥用氯化鉀。小區面積為2.5m2,周圍設保護行。3月26日條播,播種量每小區5g。施肥方式條施,播種當天,各處理施氮、磷肥總量的70%,作基肥。4月22日開始出苗,5月8日施餘下的氮、磷肥及全量鉀肥。加強中耕除草和澆水等田間管理,6月2日採收益母草供測定。因素水平表(單位k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正交表L4(2"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2)考察指標分別考察長葉速度、單株鮮重、地上部分鮮重、分櫱數、葉綠素含量及總生物鹼含量。(3)長葉速度的測定種子出苗後3周開始記錄葉片生長的數目,對觀察記錄的益母草進行標記,每隔35天觀察記錄一次。(4)葉綠素含量的測定每小區剪取新鮮葉片各2.5g,剪碎,加少許CaC03,分數次加入適量丙酮於研缽中研磨,研碎後,用丙酮浸提過濾並定容於25ml容量瓶,然後用丙酮稀釋50倍,再按照光電比色法,分別在波長660及642.5nm下測定葉綠素a和b的含量。2、結果與分析(1)不同肥料水平對益母草長葉速度的影響透過對4個不同肥料水平處理的益母草出葉速度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在提高磷肥水平情況下,對長葉速度有明顯促進作用,但氮、鉀肥作用不明顯;低磷水平下,提高氮、鉀肥水平,對益母草葉片生長有促進作用,但效果不明顯。磷肥能促進葉片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的葉片產量。(2)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單株鮮重及地上部分鮮重的影響表2-l和表2-2說明各小區不同肥料處理水平對單株鮮重和地上部分鮮重的影響以及各肥料間的主次關係。不難看出第4小區益母草的單株鮮重和地上部分鮮重最高。同時也反映出小區肥料處理的高磷水平與肥料間表現的主次關係相一致。表2-l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單株鮮重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表2-2不同肥料水平夂t理對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3)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分櫱數的影響各小區益母草平均單株分櫱數見表2-3,由表2-3可以看出第3和第4小區的分櫱數較其他小區多,反映出小區肥料處理的高磷水平與肥料間表現的主次關係相吻合,說明磷肥能促閉狀態的特定觸點閉合輸入112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鎮流器102的關閉級別設定的顯示螢幕的示例。在圖18A中,使用者選擇"裝置配置"選項並且在圖18B中選擇觸點閉合112選項。在圖18C中,使用者被提示將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指向紅外接收器104並且選擇包括鉤型符號的按鈕形式的圖示以繼續。在使用者選擇所述圖示後,圖18D被顯示,在圖中列出一個或多個觸點閉合112供使用者選擇以定義關閉級別。在圖18E中,使用者被提示確認(透過選擇圖示)配置有圖18D中所選的各個觸點閉合的一個或多個固定裝置執行在最高亮度。並且所有其他固定裝置執行在最低亮度。如果使用者指示這些已經發生,則圖18F被顯示並且使用者被提示選擇選項以設定置"關閉級別",例如當觸點閉合輸入112處於關閉狀態時所導致的亮度級別,或者"開啟級別",例如,當觸點閉合輸入112處於開啟狀態時所導致的亮度級別。當用戶選擇(在圖18F中)選項以設定關閉級別時,圖18G被顯示,並且使用者被提示確認固定裝置執行在關閉級別。在預設狀態下,與觸點閉合輸入112相關聯的照明負載執行在最低亮度,例如,當所述觸點閉合輸入關閉時。當用戶確認所述照明負載正執行在關閉級別時,之後,在圖18H中,使用者被提供控制元件以增大或減小所述固定裝置的亮度。當用戶滿意對關閉級別的級別設定時,使用者選擇選項以完成所述級別的設定,或者選擇另一個觸點閉合輸入112。在圖18H中作出選擇之後,在圖181中使用者被提示確認所有固定裝置均執行在高級別。因此,透過結合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101上如圖18A-18I示出的示例的顯示螢幕,使用者可以定義觸點閉合輸入112的關閉狀態的級別。圖19A-19I顯示了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101上提供的用於定義與處於開啟狀態的特定觸點閉合輸入112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鎮流器102的開啟級別設定的顯示螢幕的示例。在圖19A中,使用者選擇"裝置配置"選項並且在圖19B中選擇觸點閉合112選項。在圖19C中,使用者被提示將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指向紅外接收器104。在使用者選擇圖示後,圖19D被顯示,在圖中列出的指導意義。(5)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2-5。表2-5氮、磷、鉀素不同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表2-5說明,高磷肥水平對益母草生物頓g含量的積累比高氮肥和高鉀肥等水平的作用更為明顯,而在高氮和高磷的協同作用下,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達最高,為1.68%,這與不同施肥水平對益母草生長的影響效應基本吻合。因此,生產上種植益母草時,應施足氮肥和磷肥,其中,基肥以多施磷肥,而將氮肥作為追肥,能夠較大地提高益母草的產量。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對益母草生長及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1)材料與方法採用定株試驗,小區面積6m2,周圍設保護行。播前施有機肥1000kg/畝,複合肥15kg/畝作基肥。3月20日條播,每小區種植12行,每行30株,播種量6g/小區。3月底4月初出苗,加強間苗、中耕除草和施肥(苗肥尿素1Okg/畝)等田間管理。採用與普通蔬菜相類似的正常濃度和過量濃度(為正常濃度的一倍),開展6種微量元素肥料的田間噴施處理,見下表,以清水作對照,每種處理3個重複。處理方法為葉面噴施,噴施量為每次500ml/小區,5月21日和5月29日各噴施1次,6月21日和9月2日分別採收益母草供測定。<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示測量株高、葉片數、分櫱數和地上部分鮮重,測定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j2、結果與分析(1)微肥處理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和單位產量的影響(見表3-l)表3-l微肥處理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和單位產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注n=3(IO株重複);②表中數字括號前為正常濃度下測定值,括號內為過量濃度測定值(表3-2、表3-3同)。從表3-l可知,正常濃度的微肥處理,除鐵肥和鉬肥外,其它處理都能促進益母草植株的生長和分櫱;鐵肥和錳肥能顯著地促進益母草葉片生長。除鐵肥外,其它處理對提高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中,錳肥的增產效果最優,增產幅度達43.6%。過量濃度的微肥處理,除鉬肥和硼肥外,其餘處理都能不同程度地促進益母草植株的生長;除硼肥外,都能促進益母草葉片的生長;鋅肥促進益母草的分櫱效果最佳。除鉬肥外,其它處理對提高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中,銅肥的增產效果最優,增產幅度達55.2%(見表3-1)。(2)微肥處理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見表3-2)。表3-2微肥處理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對照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過量濃度微肥處理,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以硼肥最佳,為2.09%,除錳肥處理較對照低外,其餘均較對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見,與正常濃度相比,過量濃度的鐵肥和硼肥處理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的調控效應加強,錳肥的正常濃度噴施,已發揮其最佳效能,而鐵肥、硼肥的正常濃度和過量濃度尚未到達其最佳閾值。(3)微肥處理對益母草安全越夏的抗性影響(結果見表3-3)。表3-3微肥處理對益母草安全越夏的抗性表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從表3-3可知,益母草高溫越夏表現出植株矮小,葉片枯黃、抗病蟲害能力差等特徵。正常濃度的微肥處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其中,錳肥和銅肥對益母草安全越夏,抗性優勢最明顯;其次,鐵肥處理的益母草,越夏後單位產量有明顯的提高。與正常濃度相比,過量濃度的鐵肥和鋅肥處理,單位產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表現在綠葉數/株和單株分櫱數減少;而錳肥、銅肥、鉬肥和硼肥處理,單位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要表現在綠葉數/株和單株分櫱數增加,尤以鉬肥增產幅度最大,達45.9%。從微肥試驗結果上看,在益母草生產中可以透過施用適量的正常濃度的錳肥等,以大幅度提高產量和總生物鹼含量。四、不同種植密度試驗1、不同行距、播溝寬試驗(1)材料與方法採用條播,行距分15、20、30cm三種,播溝寬分IO、20、30cm三種,株距8cm。共9個處理,總面積9(處理)x3(重複)x10m2(小區面積)=270m2,周圍設保護行。試驗田分成3組重複,每組內9個處理隨機排列。做好間苗(23次)、定苗和補苗。(2)考察指標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單株鮮重和小區產量等。2、結果與分析(1)不同種植密度對益母草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和單株鮮重影響結果見表4-l。表4-l不同種植密度益母草株高、分櫱數、單株鮮重資料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注每小區10株平均值,下同。從表4-l可以看出,不同種植密度(行距和播溝寬),其株高以處理"20x10cm"最高,為40.01cm,最矮的是處理"15x20cm",另夕卜,還可看出,條播行距為15cm的株高相對都較矮,可能是因為較密的緣故,所以株高都小於37cm;而行距20cm和30cm的株高均在37cm上。從分櫱數上看,各處理相差不大,說明在這些密度範圍內,分櫱數變化不大。從葉片數表現上看,分櫱數相對較多的,表現為葉片數也相對較多。從單株鮮重量來看,以處理"30x30cm"單株最重,平均單株鮮重為37.23g,其次是處理"20x30cm",為36.72g。從表4-l可發現,在同一行距下,隨條播溝寬從10cm增加至20cm,單株鮮重基本上沒有增加,而當溝寬從20cm增加至30cm時,單株鮮重增加較多,說明在"30x30cm"的密度下,利於單株鮮重的增加。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和單株鮮重的變數分析結果分別見表4-2、表4-3和表4-4。各變數分析結果表明,各處理下的株高、分櫱數和葉片數差異水平均不顯著。而對單株鮮重變數分析結果(見表4-5)表明,差異達顯著性水平。表4-2不同密度對株高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4-3不同密度對分櫱數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4-4不同密度對葉片數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表4-5不同密度對地上部分單株鮮重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2)不同種植密度對益母草產量影響結果見表4-6。表4-6不同種植密度益母草產量資料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對各種植密度下的產量進行變數分析,結果如表4-7。表4-7不同種植密度對益母草的產量影響的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誤差平方和92.81誤差自由度16誤差變數5.80密度間F0.56密度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區組間F0.49區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從表4-6可以看出,不同種植密度益母草的小區產量基本接近,無多大差異,對產量進行變數分析,結果見表5-7。從表5-7看出,各產量間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在生產上可以實行寬行或窄行種植,考察到益母草在較密的情況下,在生長後期由於畦內通風效能較差,在相對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易造成益母草植株基葉變黃、腐爛,還易造成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而行距太寬,則由於雜草較多,人工成本耗費較大,因此生產中保持行距2030cm左右,播溝寬在1020cm較合適。3、播溝內益母草不同株距試驗(1)材料與方法按行距x播溝寬20X20cm—種方式種植,播溝寬內株距分別設定為4、8、12cm三種株距進行種植。共9個處理,總面積9(處理)x3(重複)x10m2(小區面積)=270m2,周圍設保護行。試驗田分成3組重複,每組內9個處理隨機排列。做好間苗(23次)、定苗和補苗(2)考察指標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單株鮮重和小區產量等。4、結果與分析(1)不同株距對益母草株高、分櫱數和單株鮮重影響結果見表4-8。從表4-8看出,不同株距下益母草生長表現基本一致,其平均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和單株鮮重等差異不大。表4-8不同株距對益母草生長的表現效應<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注表內資料為10株平均值,下同。(2)不同株距對益母草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4-9。表4-9不同株距對益母草產量的影響考察專案株距(cm)4812總和小區產量(kg)I25.3825.2622.873.44II24.125.2622.571.86III23.421.523.768.60平均值24.2924.0123.00表4-10不同株距下益i辱草產量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從表4-10來看,各株距下的產量基本相似,無顯著性差異(見表4-10)。因此,生產上在進行間苗時,對株距無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講,保留812cm的株距就可以了,既能促使益母草生長良好,不致於因過密造成透風不良,葉片變黃;也不會因株距過大導致人工除草成本過大。五、氮肥正交試驗1、目的透過不同時期施用不同量的氮肥,探索提高益母草植株內總生物鹼含量的有效途徑。2、材料與方法分苗期、長葉期和含量提高期三個階段,施肥量分三個水平開展正交試驗,因素和水平見下表(表5-1)。設不施尿素為空白對照處理。總面積為IO(處理)X3(重複)X10m2(小區面積)=300m2。試驗田分成3組,每組內10個處理隨機排列。苗肥和葉肥採用兌水稀釋澆施,含量肥採用兌水稀釋噴施,且應在收割前20d噴施完畢。其餘肥料施用參見本發明所述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表5-l因素水平表(單位kg/畝)
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
文件序號:372110
導航: X技術> 最新專利>農業,林業,園林,畜牧業,肥料飼料的機械,工具製造及其應用技術
專利名稱::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屬於中藥栽培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益母草(Leo皿rusjaponicusHoutt.)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傳統上以開花的地上部分入藥,具有調經、行血、止血、祛瘀、消水、安胎等獨特功效,歷來被中醫視為婦科良藥。益母草的主要成份為益母草鹼和水蘇鹼,其總生物鹼含量隨益母草生長季節、地理或生態型別、植株形態建立及其所處環境氣候等的不同,含量差異甚大。藥典規定飲片的總生物鹼含量控制在0.4%以上,由於市售益母草的產地和採收季節及採收部位不同,藥材質量難以控制,直接影響到益母草的功效。且傳統益母草年生長期在37月份,供應時間短,造成原料相對短缺。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本發明透過益母草的反季節栽培研究,考察了益母草優質豐產的關鍵影響因素,制定了規範的種植規程,可確保鮮益母草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大大提高其總生物鹼含量,並延長了鮮益母草的供應時間。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為按照下述步驟進行(1)選種篩除雜物,剔除傷殘及雜草種子,選取充實飽滿的種子;(2)種子處理播種前翻曬12天,並拌入草木灰,再用人糞尿拌溼成種子灰;(3)選地、整地選擇向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偏酸性;播種前除去雜草,施用磷肥作為基肥,翻耕30釐米,破碎土塊,整畦,開好排水溝;(4)播種一年播種兩季,3月上、中旬或8月中、下旬播種,畝播益母草種子0.61.4千克,條播,在與畦垂直的方向橫向開35釐米深的淺溝,種子沿溝均勻撒於溝內,覆以薄土,在畦上撒施草木灰100150千克;(5)間苗苗高0.81.2釐米時進行第一次間苗,疏去過密和弱小的苗;苗高4.55.5釐米時進行第二次間苗,疏去過密、弱小和有病蟲的幼苗;苗高911釐米時進行第三次間苗,即定苗;(6)除草第一次中耕除草結合第一次間苗進行,中耕34釐米,除草淨,並追施苗肥;第二次中耕除草結合第二次間苗進行,中耕56釐米,除草淨;第三次中耕除草結合第三次間苗進行,同時進行培土,中耕56釐米,培土23釐米,除淨雜草並追施葉肥;(7)施肥:益母草長高至3337釐米、葉片覆蓋整個田塊時,噴施含量肥;收割前3337天和1822天,葉面噴施微肥各一次;(8)採收播種至採收期間為三個半月,S卩7月中下旬或ll月下旬、12月上旬採收,用刀割取益母草地上部分,除雜、洗淨。步驟(2)中所述草木灰的用量為2550千克/畝。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為腐熟廄肥,畝施8001200千克。步驟(3)中所述的畦高2025釐米,寬120釐米。步驟(4)中所開的淺溝寬1020釐米,溝與溝之間的行距為2530釐米。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可在步驟(4)的淺溝中畝施複合肥4060千克代替。步驟(5)中定苗時的行距為2030釐米,株距為812釐米。步驟(6)中所述的苗肥為畝施尿素911千克,配水稀釋後澆施;所述的葉肥為畝施尿素57千克、過磷酸鈣2730千克和氯化鉀45千克,配水稀釋後澆施,分23次施用。步驟(7)中所述的含量肥為畝施尿素35千克,配水稀釋後噴施,噴至葉片溼潤稍有滴水。步驟(7)中所述的微肥為O.1%硫酸錳溶液,每次噴施量8185毫升/平方米。對於益母草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分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l)益母草根腐病防治根莖處出現輕微脫皮病斑時,噴50%託布津800倍液,控制病害蔓延;採用水旱輪作的耕作方法;入冬前清園,收集病株殘體,集中銷燬;種植地翻耕30釐米深,越冬,達到凍死害蟲的效果。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增強抗病力。(2)益母草白粉病防治葉兩面及莖部有白色粉狀斑時,噴施15%粉鏽寧800倍液;實行水旱輪作;入冬前清園,收集病株殘體,集中銷燬;種植地翻耕30釐米深,越冬,達到凍死害蟲的效果。(3)蚜蟲防治蚜蟲孵化期和無翅胎生期進行防治,每公頃用20%殺滅菊酯乳劑150225毫升加水450750千克噴霧,或用7051殺蟲素(0.6%齊蟎素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注重噴灑葉片背面。收穫前20天左右停止噴藥。以下是申請人對益母草優質豐產的關鍵技術所進行的探索性試驗研究一、田間試驗及結果分析1、物候期界定試驗透過不同時期播種益母草,考察不同的物候期對益母草產量和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以界定益母草生長的適宜物候期。2、材料與方法物候期的界定分I期(97年9月7日播種,12月14日收穫)、1I期(97年11月7日播種,翌年5月23日收穫)、m期(98年l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IV期(98年3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V期(98年3月20日播種,6月21日收穫)、VI期(98年5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W期(98年5月7日播種,9月30日收穫)和WI期(98年7月7日播種,9月30日收穫)。3、採用定株試驗,小區面積2m2,周圍設保護行。播前施足基肥。條播,播種量5g/小區。益母草種子的出苗期受當地當時的氣溫和土壤水分所決定。種子出苗後加強間苗(株行距16X16cm)、中耕除草和施肥等田間管理。採收IW期收穫的新鮮益母草及其烘乾品供測定。4、考察指標考察株高、地上部分鮮重、分櫱數、葉片數及總生物鹼含量。5、結果與分析(1)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影響的表現特徵表l-l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影響的表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三個重複,IO株平均植。表1-1表明,不同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的影響不同。(2)播種期對益母草株型的影響低溫春化對益母草翌年的生長和株型形態的影響至關重要。具體表現在II期播種的益母草,翌年植株高大,分櫱數為零,葉片較少,抽苔,並進入生殖生長;而I期,mw期播種的益母草,生物學性狀發生歧變,株型矮化,分櫱數和葉片多,植株未能抽苔和正常開花結實(表l-l)。上述播種期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影響的表現特徵,正是益母草鮮用和反季節栽培的理論基礎。播種期對益母草種子出苗的影響I期和II期播種的益母草,當年即能出苗,且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出苗期和真葉期也相應延遲;m期播種的益母草,鑑於當時地溫較低(<10°C,至3月5日才出苗,該階段是否進行春化處理,取決於當地的溫度條件;VIW播種的益母草,播種愈早,出苗所需時間愈長,隨著播種期的延遲,出苗期相應縮短,但對真葉期無多大影響(表l-l)。以上現象的形成與當地氣溫及土壤溼度密切相關。(3)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的影響表l-2反映了益母草反季節栽培所選擇的適宜播種期。其中,IV期播種的春播益母草(3月7日播種),8月7日收穫,鮮益母草畝產量很低,僅213.lkg;而V期播種的春播益母草(3月20日播種),6月21日收穫,鮮益母草畝產量高達1042.3kg,說明安全越夏對鮮益母草單位產量影響甚大,主要是春播的益母草,夏季時益母草群落內種群密度高,散熱不良,易導致鮮益母草葉片發黃,黴爛和發病死亡,導致減產。因此,春播益母草應該在越夏前收穫。VIW播種的夏播益母草,分別在8月7日和9月30日收穫,畝產量高達1118.9kg和1077.8kg。I期播種的秋播益母草,當年12月14日收穫,畝產量達722.6kg。II期播種的冬播益母草,翌年5月23日收穫,抽苔的益母草畝產量雖達759.2kg,但不宜鮮用;III期播種的冬播益母草,8月7日收穫,經高溫越夏,鮮草的畝產量僅179.8kg。表l-2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4)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見表1-3(表l-3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l播種期(月/日)|收穫期(月/日)l總生物鹼含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播種期和收穫期的界定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與播種時的氣溫和益母草生長週期長、短有關。I期和II期播種的益母草,當年即能出苗,I期播種的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1.12%,而II期播種的益母草經低溫春化處理,翌年抽苔,5月23日收穫,總生物鹼含量僅0.54%,說明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與益母草的株型或是否抽苔有很大關係,II期播種的益母草植株高大,葉片稀少,抽苔,孕花蕾。VI期播種的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為1.46%,vn期播種的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為1.77%,說明同一時期播種的益母草,當年生長週期越長,含量越高;延遲至翌年抽苔後收穫,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下降,僅為0.62%。m期、IV期和VI期播種的益母草,具有相同的收穫期,植物體內總生物鹼含量分別為1.92%、1.55%和1.46%,說明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積累而言,在同一年內,生長週期長的益母草其總含量明顯高於生長週期短的。(5)物候期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對試驗地冬播翌春萌發栽培的益母草和杭州小和山野生益母草不同物候期的總生物鹼含量動態變化進行跟蹤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栽培益母草,還是野生益母草,其生物鹼的生物學特徵表現為下降的趨勢(表l-4),即從幼苗期(4月初)一大苗期(5月中旬)一花期(6月底)—果期(7月中旬),其總生物鹼含量逐漸下降,其次,從營養期到花果期存在著總生物鹼的驟降;此外,栽培的益母草營養期的總生物鹼含量都大大低於同生育期的野生益母草。表l-4不同物候期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上述試驗結果可見,最佳的播種期為I期(9月上旬播種,收穫期是12月份)和V期(3月下旬播種,收穫期是6月份)。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3月份和8-9月份為播種期較為理想。二、N、P、K施肥正交試驗1、試驗材料採用L4(23)正交設計,每種肥料設兩個水平,因素水平表見下表,氮肥用碳酸氫銨,磷肥用過磷酸鈣,鉀肥用氯化鉀。小區面積為2.5m2,周圍設保護行。3月26日條播,播種量每小區5g。施肥方式條施,播種當天,各處理施氮、磷肥總量的70%,作基肥。4月22日開始出苗,5月8日施餘下的氮、磷肥及全量鉀肥。加強中耕除草和澆水等田間管理,6月2日採收益母草供測定。因素水平表(單位k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正交表L4(2"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2)考察指標分別考察長葉速度、單株鮮重、地上部分鮮重、分櫱數、葉綠素含量及總生物鹼含量。(3)長葉速度的測定種子出苗後3周開始記錄葉片生長的數目,對觀察記錄的益母草進行標記,每隔35天觀察記錄一次。(4)葉綠素含量的測定每小區剪取新鮮葉片各2.5g,剪碎,加少許CaC03,分數次加入適量丙酮於研缽中研磨,研碎後,用丙酮浸提過濾並定容於25ml容量瓶,然後用丙酮稀釋50倍,再按照光電比色法,分別在波長660及642.5nm下測定葉綠素a和b的含量。2、結果與分析(1)不同肥料水平對益母草長葉速度的影響透過對4個不同肥料水平處理的益母草出葉速度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在提高磷肥水平情況下,對長葉速度有明顯促進作用,但氮、鉀肥作用不明顯;低磷水平下,提高氮、鉀肥水平,對益母草葉片生長有促進作用,但效果不明顯。磷肥能促進葉片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的葉片產量。(2)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單株鮮重及地上部分鮮重的影響表2-l和表2-2說明各小區不同肥料處理水平對單株鮮重和地上部分鮮重的影響以及各肥料間的主次關係。不難看出第4小區益母草的單株鮮重和地上部分鮮重最高。同時也反映出小區肥料處理的高磷水平與肥料間表現的主次關係相一致。表2-l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單株鮮重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表2-2不同肥料水平夂t理對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3)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分櫱數的影響各小區益母草平均單株分櫱數見表2-3,由表2-3可以看出第3和第4小區的分櫱數較其他小區多,反映出小區肥料處理的高磷水平與肥料間表現的主次關係相吻合,說明磷肥能促閉狀態的特定觸點閉合輸入112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鎮流器102的關閉級別設定的顯示螢幕的示例。在圖18A中,使用者選擇"裝置配置"選項並且在圖18B中選擇觸點閉合112選項。在圖18C中,使用者被提示將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指向紅外接收器104並且選擇包括鉤型符號的按鈕形式的圖示以繼續。在使用者選擇所述圖示後,圖18D被顯示,在圖中列出一個或多個觸點閉合112供使用者選擇以定義關閉級別。在圖18E中,使用者被提示確認(透過選擇圖示)配置有圖18D中所選的各個觸點閉合的一個或多個固定裝置執行在最高亮度。並且所有其他固定裝置執行在最低亮度。如果使用者指示這些已經發生,則圖18F被顯示並且使用者被提示選擇選項以設定置"關閉級別",例如當觸點閉合輸入112處於關閉狀態時所導致的亮度級別,或者"開啟級別",例如,當觸點閉合輸入112處於開啟狀態時所導致的亮度級別。當用戶選擇(在圖18F中)選項以設定關閉級別時,圖18G被顯示,並且使用者被提示確認固定裝置執行在關閉級別。在預設狀態下,與觸點閉合輸入112相關聯的照明負載執行在最低亮度,例如,當所述觸點閉合輸入關閉時。當用戶確認所述照明負載正執行在關閉級別時,之後,在圖18H中,使用者被提供控制元件以增大或減小所述固定裝置的亮度。當用戶滿意對關閉級別的級別設定時,使用者選擇選項以完成所述級別的設定,或者選擇另一個觸點閉合輸入112。在圖18H中作出選擇之後,在圖181中使用者被提示確認所有固定裝置均執行在高級別。因此,透過結合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101上如圖18A-18I示出的示例的顯示螢幕,使用者可以定義觸點閉合輸入112的關閉狀態的級別。圖19A-19I顯示了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101上提供的用於定義與處於開啟狀態的特定觸點閉合輸入112相關聯的一個或多個鎮流器102的開啟級別設定的顯示螢幕的示例。在圖19A中,使用者選擇"裝置配置"選項並且在圖19B中選擇觸點閉合112選項。在圖19C中,使用者被提示將手提式程式控制裝置指向紅外接收器104。在使用者選擇圖示後,圖19D被顯示,在圖中列出的指導意義。(5)不同肥料水平處理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2-5。表2-5氮、磷、鉀素不同水平處理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表2-5說明,高磷肥水平對益母草生物頓g含量的積累比高氮肥和高鉀肥等水平的作用更為明顯,而在高氮和高磷的協同作用下,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達最高,為1.68%,這與不同施肥水平對益母草生長的影響效應基本吻合。因此,生產上種植益母草時,應施足氮肥和磷肥,其中,基肥以多施磷肥,而將氮肥作為追肥,能夠較大地提高益母草的產量。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對益母草生長及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1)材料與方法採用定株試驗,小區面積6m2,周圍設保護行。播前施有機肥1000kg/畝,複合肥15kg/畝作基肥。3月20日條播,每小區種植12行,每行30株,播種量6g/小區。3月底4月初出苗,加強間苗、中耕除草和施肥(苗肥尿素1Okg/畝)等田間管理。採用與普通蔬菜相類似的正常濃度和過量濃度(為正常濃度的一倍),開展6種微量元素肥料的田間噴施處理,見下表,以清水作對照,每種處理3個重複。處理方法為葉面噴施,噴施量為每次500ml/小區,5月21日和5月29日各噴施1次,6月21日和9月2日分別採收益母草供測定。<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示測量株高、葉片數、分櫱數和地上部分鮮重,測定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j2、結果與分析(1)微肥處理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和單位產量的影響(見表3-l)表3-l微肥處理對益母草生物學性狀和單位產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注n=3(IO株重複);②表中數字括號前為正常濃度下測定值,括號內為過量濃度測定值(表3-2、表3-3同)。從表3-l可知,正常濃度的微肥處理,除鐵肥和鉬肥外,其它處理都能促進益母草植株的生長和分櫱;鐵肥和錳肥能顯著地促進益母草葉片生長。除鐵肥外,其它處理對提高益母草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中,錳肥的增產效果最優,增產幅度達43.6%。過量濃度的微肥處理,除鉬肥和硼肥外,其餘處理都能不同程度地促進益母草植株的生長;除硼肥外,都能促進益母草葉片的生長;鋅肥促進益母草的分櫱效果最佳。除鉬肥外,其它處理對提高地上部分鮮重和單位產量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中,銅肥的增產效果最優,增產幅度達55.2%(見表3-1)。(2)微肥處理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見表3-2)。表3-2微肥處理對益母草總生物鹼含量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對照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過量濃度微肥處理,益母草內總生物鹼含量以硼肥最佳,為2.09%,除錳肥處理較對照低外,其餘均較對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見,與正常濃度相比,過量濃度的鐵肥和硼肥處理對益母草內總生物鹼的調控效應加強,錳肥的正常濃度噴施,已發揮其最佳效能,而鐵肥、硼肥的正常濃度和過量濃度尚未到達其最佳閾值。(3)微肥處理對益母草安全越夏的抗性影響(結果見表3-3)。表3-3微肥處理對益母草安全越夏的抗性表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從表3-3可知,益母草高溫越夏表現出植株矮小,葉片枯黃、抗病蟲害能力差等特徵。正常濃度的微肥處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其中,錳肥和銅肥對益母草安全越夏,抗性優勢最明顯;其次,鐵肥處理的益母草,越夏後單位產量有明顯的提高。與正常濃度相比,過量濃度的鐵肥和鋅肥處理,單位產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表現在綠葉數/株和單株分櫱數減少;而錳肥、銅肥、鉬肥和硼肥處理,單位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要表現在綠葉數/株和單株分櫱數增加,尤以鉬肥增產幅度最大,達45.9%。從微肥試驗結果上看,在益母草生產中可以透過施用適量的正常濃度的錳肥等,以大幅度提高產量和總生物鹼含量。四、不同種植密度試驗1、不同行距、播溝寬試驗(1)材料與方法採用條播,行距分15、20、30cm三種,播溝寬分IO、20、30cm三種,株距8cm。共9個處理,總面積9(處理)x3(重複)x10m2(小區面積)=270m2,周圍設保護行。試驗田分成3組重複,每組內9個處理隨機排列。做好間苗(23次)、定苗和補苗。(2)考察指標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單株鮮重和小區產量等。2、結果與分析(1)不同種植密度對益母草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和單株鮮重影響結果見表4-l。表4-l不同種植密度益母草株高、分櫱數、單株鮮重資料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注每小區10株平均值,下同。從表4-l可以看出,不同種植密度(行距和播溝寬),其株高以處理"20x10cm"最高,為40.01cm,最矮的是處理"15x20cm",另夕卜,還可看出,條播行距為15cm的株高相對都較矮,可能是因為較密的緣故,所以株高都小於37cm;而行距20cm和30cm的株高均在37cm上。從分櫱數上看,各處理相差不大,說明在這些密度範圍內,分櫱數變化不大。從葉片數表現上看,分櫱數相對較多的,表現為葉片數也相對較多。從單株鮮重量來看,以處理"30x30cm"單株最重,平均單株鮮重為37.23g,其次是處理"20x30cm",為36.72g。從表4-l可發現,在同一行距下,隨條播溝寬從10cm增加至20cm,單株鮮重基本上沒有增加,而當溝寬從20cm增加至30cm時,單株鮮重增加較多,說明在"30x30cm"的密度下,利於單株鮮重的增加。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和單株鮮重的變數分析結果分別見表4-2、表4-3和表4-4。各變數分析結果表明,各處理下的株高、分櫱數和葉片數差異水平均不顯著。而對單株鮮重變數分析結果(見表4-5)表明,差異達顯著性水平。表4-2不同密度對株高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4-3不同密度對分櫱數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4-4不同密度對葉片數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表4-5不同密度對地上部分單株鮮重的影響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2)不同種植密度對益母草產量影響結果見表4-6。表4-6不同種植密度益母草產量資料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對各種植密度下的產量進行變數分析,結果如表4-7。表4-7不同種植密度對益母草的產量影響的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誤差平方和92.81誤差自由度16誤差變數5.80密度間F0.56密度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區組間F0.49區組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從表4-6可以看出,不同種植密度益母草的小區產量基本接近,無多大差異,對產量進行變數分析,結果見表5-7。從表5-7看出,各產量間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在生產上可以實行寬行或窄行種植,考察到益母草在較密的情況下,在生長後期由於畦內通風效能較差,在相對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易造成益母草植株基葉變黃、腐爛,還易造成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而行距太寬,則由於雜草較多,人工成本耗費較大,因此生產中保持行距2030cm左右,播溝寬在1020cm較合適。3、播溝內益母草不同株距試驗(1)材料與方法按行距x播溝寬20X20cm—種方式種植,播溝寬內株距分別設定為4、8、12cm三種株距進行種植。共9個處理,總面積9(處理)x3(重複)x10m2(小區面積)=270m2,周圍設保護行。試驗田分成3組重複,每組內9個處理隨機排列。做好間苗(23次)、定苗和補苗(2)考察指標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單株鮮重和小區產量等。4、結果與分析(1)不同株距對益母草株高、分櫱數和單株鮮重影響結果見表4-8。從表4-8看出,不同株距下益母草生長表現基本一致,其平均株高、分櫱數、葉片數和單株鮮重等差異不大。表4-8不同株距對益母草生長的表現效應<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注表內資料為10株平均值,下同。(2)不同株距對益母草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4-9。表4-9不同株距對益母草產量的影響考察專案株距(cm)4812總和小區產量(kg)I25.3825.2622.873.44II24.125.2622.571.86III23.421.523.768.60平均值24.2924.0123.00表4-10不同株距下益i辱草產量變數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從表4-10來看,各株距下的產量基本相似,無顯著性差異(見表4-10)。因此,生產上在進行間苗時,對株距無特別的要求,一般來講,保留812cm的株距就可以了,既能促使益母草生長良好,不致於因過密造成透風不良,葉片變黃;也不會因株距過大導致人工除草成本過大。五、氮肥正交試驗1、目的透過不同時期施用不同量的氮肥,探索提高益母草植株內總生物鹼含量的有效途徑。2、材料與方法分苗期、長葉期和含量提高期三個階段,施肥量分三個水平開展正交試驗,因素和水平見下表(表5-1)。設不施尿素為空白對照處理。總面積為IO(處理)X3(重複)X10m2(小區面積)=300m2。試驗田分成3組,每組內10個處理隨機排列。苗肥和葉肥採用兌水稀釋澆施,含量肥採用兌水稀釋噴施,且應在收割前20d噴施完畢。其餘肥料施用參見本發明所述鮮益母草的種植方法。表5-l因素水平表(單位kg/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