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魔女家居旗艦店

    1、做好冬前管理。出苗後應立即查苗不缺,出苗率低的地塊,應立即以小水輕灌,促進齊苗。 冬前土壤缺水時可以在日均溫度4度以上澆水,氣溫低於零度不能澆水,以免小麥受凍。

    2、冬前化學除草。在小麥3-5葉期、日均溫8℃以上時,對闊葉、禾本科雜草混生的田塊。畝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12.5克,或75%苯磺隆幹懸浮劑1-1.5克、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毫升加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50毫升,或3.6%甲基碘磺隆鈉鹽·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劑15-30克,每畝兌水40公斤莖葉均勻噴霧。

    3、合理施肥和澆水。小麥返青後根據長勢小麥長勢和土壤墒情合理施肥和澆水,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施肥施結合澆水進行。

    4、注意預防和防治病蟲害。小麥病蟲害主要有鏽病、赤黴病、紋枯病、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危害,建議根據病蟲發生種類及時選擇高效、低毒、丟殘留農藥噴藥預防和防治,期間搭配天行健豐收之星小麥專用增產劑噴施2--3次。

    5、適時收穫。最佳收穫期是蠟熟末期,收穫後及時涼曬,確保顆粒歸倉。

  • 2 # 網路農技

    目前,全國小麥陸續將進入越冬期。來年要想小麥高產豐收冬季還是要抓好冬春季小麥田間管理工作。今年受適播期乾旱少雨影響,小麥播期普遍較常年推遲且跨度較大,越冬期苗情雖好於去年同期,但整體偏弱,差於正常年份。

    當前一是要看苗追肥,根據前期肥料用量和苗情,合理確定追肥時間和數量。三類麥田要早追肥、促分櫱;旺苗麥田要以控為主、促控結合。部分積水低窪田塊,要及時清溝理墒,以減輕漬害,促進根系健壯生長。還有就是最好在冬季化學除草,提高防治效率和水平,在年後可以根據雜草情況進行補治。

  • 3 # 悅戈農資

      小麥產量的高低與各生育期土壤供氮狀況直接相關。各種試驗表明,在保證小麥生長前期土壤供氮水平的基礎上,穩定和適當提高小麥中後期的土壤供氮水平,對於防止後期脫肥早衰,進一步提高小麥產量和提高氮素利用率是十分重要的。確定總氮量。一般小麥純氮最佳施用量在15-20公斤。施氮不足,產量不高;施氮過多,利用率不高,增產效果不明顯。

      保證高峰期需要。高產小麥植株吸氮強度在冬前和開花前後出現兩個高峰。分櫱後至冬前出現第一個高峰,此時氮素對新生器官的分化和形成極為重要,但此時土壤供氮能力很弱,因此必須施足基肥和苗肥;

      越冬後小麥吸氮強度逐漸加大,至開花前後出現第二個吸氮高峰。此時施氮有利於籽粒灌漿和充實,是高產小麥後期養根護葉防早衰的重要措施。兩次高峰期的施氮量應分別佔總氮量的40%和35%左右

      配施磷鉀肥。在灌漿期間若天氣有利,氮素較多的在葉鞘中積累,而後期多雨寡照的年份,氮素則較多的在莖稈和葉片中滯留,增氮往往增加莖稈的柔嫩性,造成倒伏,因此必須增施磷鉀肥,維持氮肥的有效性。在上述施氮水平下,純磷和純鉀的使用量應分別為5.5公斤和20公斤左右。

      臨界補氮。在缺氮情況下,在小麥生長的各個時期補氮均能增加產量,其中在小麥苗期、越冬、返青、拔節期補氮能顯著增產,說明在生產條件難以按規劃實施時,可透過看苗診斷進行冬春追肥彌補氮肥的不足。採用高效施氮技術的小麥,收穫後其秸稈的含氮量也較高,可用來直接還田,以進一步提高氮素利用率。

      根據耕地土壤肥力狀況、小麥吸肥規律和產量要求。總結出以下3條小麥的施肥原則:

      (1)在有機肥為基礎的條件下,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有機肥具有肥源廣,成本低,養分全,肥效長,含有機質多,能改良土壤等優點,它不僅能促進當年增產,而且能保證連年增產,不斷提高土壤肥力,增強農業生產後勁,但有機肥由於養分含量低,用量大,肥效慢,當小麥急需某種養分時,還必須以化學肥料來補充,互相取長補短。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土壤肥力和持續增產的目的。

      (2)施足基肥,合理施用種肥和追肥。“麥收胎裡富,基肥是基礎,“根據全國許多高產經驗,基肥的用量一般佔總施肥量的60%-80%,施足基肥,對於促進幼苗早發,冬前培育壯苗,增加有效分櫱率和壯稈促穗 均具有重要作用,基肥一般以有機肥為主。

      同時配合氮,磷化肥,有機肥肥效時間長,施足基肥不僅可以在小麥整個生育期間源源不斷地供給養分,對控制麥株前期稈長和防止後期早衰有良好的作用,同時,還能夠 改良土壤,促進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與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合理追肥,是充分利用肥源來提高產量的生要措施,所謂合理追肥,就是根據小麥一生的需肥規律,有目的地及時滿足作物對肥料的需求,小麥各生育時期吸收肥料的規律是:

      越冬前吸收氮肥最多,磷,鉀次之,為了滿足小麥出功後能馬上吸收到氮肥,在生產上一般都施用硫酸銨3-5公斤或尿素1.5-2.5公斤作種肥,這對增加小麥冬前分櫱和促進次生的生長有良好作用,在越冬到返青期仍以氮肥吸收較多,磷,鉀開始顯著增加,所以,越冬期施肥 ,除少量供應冬季緩慢生長需要的養分外,基本上是施春用,促使小麥多紮根,

      早返青,鞏固冬前分櫱,提高冬前分櫱 成穗 率,返青期到拔 節期吸收鉀最多,吸收磷肥急劇增加,由於底肥中有磷肥,故此期如果長勢較旺,可以不施,以防稈長,若缺則應早施返青肥,以利於增加有效分櫱,提高成穗率,拔節期抽穗期,小玫對氮,磷,鉀的吸收達到最高峰。

      這一時期施肥,可養活不孕小數,是提高穗粒數的關鍵時期,為創高產,此期要供足水肥,抽穗 期成熟期,小麥對氮,磷,鉀的吸收普遍下降,但除鉀外,氮和磷一址到成熟仍在繼續吸收,尤其是磷肥,能灌漿壯粒,使麥穗 粒多粒重,所以,為了滿足後期對磷肥的需要,往往採取根外追肥,這已成為獲得小麥增產的一項有力措施。

      (3)基肥分層施,化 肥要深施,基肥分層施是指分兩層施用肥料,第一次撒施有機肥後深耕翻埋,第二次用質量的有機肥配合施用速效肥,撒施後進行淺耕和耙地,使肥料均勻地分佈在土壤支,或在開溝播種時條施,這樣可使小麥在苗期得到一定的速效養分,而翻埋到土壤中層和下層的肥料則能保證小麥生長後期的需要。

      化肥作追肥時,均以5-10釐米深施為好,特別是氮肥如碳權氮銨,氨水等揮發性強的氮肥,更必須深施,深 可以使化肥被泥土覆蓋,防止揮發和流失,肥效穩定,有利於根系吸收,提高化肥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效,濘施比地面撒施一般可提高肥效10%-30%。

      化肥深施的方法有:

      <1>基肥深施:碳酸氫銨或氨水都可作基肥深施,結合犁地,邊施邊耕,然後細整平。

      <2>種肥底施:在墒情的情況下,揪膽開溝施入或用簡易的農具集中條施在種子的下面或種子旁下側,氮肥也可和腐熟的有機肥及磷肥同時作種肥,開溝條施,但種肥不要離種子太近,以免燒種,硫酸銨,硝酸銨都可以作種肥底施。

      <3>追肥溝施或穴施:碳酸氫銨,氨水和尿素應採取溝施或穴施覆土,用耘鋤施肥器,氨水耬,液肥深施器等,反氮肥施入5-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並注意施勻,據各地試驗,溝施或穴施覆土比表面撒施可提高肥效30%左右。

      2。小麥的施肥技術

      (1)水澆地小麥的施肥技術:水澆地小麥產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國小麥總產量的高胝,所以,認真總結推廣已有的施肥經驗,研究解決水泖地小麥施肥方面出現的新問題,努力實現小麥施肥技術現代化,可以促進全國小麥生產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增施肥料,培肥地力,充分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要,是創小麥高產,穩產,優質的根本途徑,據山東省小麥高產栽培研究協作組1981年的調查統計。

      高產玫田土壤耕層含有機質1%-1.3%以上,其中可分解部分達50%以上,含全氮0.07以上,水解氮含量40-50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25毫克/公斤以上,氧化鉀含量100毫克以上,目前多數水澆麥田,尤其中產以下麥田,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缺氮缺磷,部分地區缺鉀及微量元素。

      在施肥地中,存在氮,磷比例或氮,磷,鉀比例嚴重失調及高產麥田施氮肥太多,施肥技術不當等問題,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小麥持續增產及施肥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小麥栽培中,根據土壤自身的供肥特性,結合小麥的生長髮育要求適時適量施肥,調節,平衡養分供求關係,是確保小麥持續高產的關鍵。

      <1>有機肥的施用:有機肥養分全面,肥源廣泛,成本低,生態效益好,增施有機肥,輔以施用適量化肥,是迅速肥地力,提高小麥產量的最有效措施,萊陽農學院進行的有機肥與無機氮肥培肥土壤長期定位試驗證明,不施肥,單施有機肥,單施氮肥及兩者配合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但不施肥和單施無機肥的提高較少,單施有機肥及兩者配合施用的提高較多,每畝單施含有機質100-200公斤的有機肥,每年平均增加土壤有機質0.02%-0.039%,每畝單施純氮9.2公斤和18.4公斤,每年平均增加土壤有機質0.003%-0.01%,若兩者配合施用,每年平均增加有機質0.02%-0/04%,土壤有機質與種種妗 呈顯著正相關。

      單施有機肥及有機肥與氮肥配合施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加強土壤呼吸強度,增強土壤脲酶活性,還能調節土壤磷,鉀的含量,增加速效磷和緩效鉀,經6年試驗,與對照相比,單施高數量有機肥和高數量有機肥配合氮肥,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6毫克/公斤。

      而單施高數量氮肥的,速效磷含量降低1毫克/公斤,並連續6年小麥出現貪青晚熟現象,另外,單施有機肥及有機肥與氮肥配合施用的土壤緩效鉀含量比對照增加28-51毫 克/公斤。

      單施氮肥的與對照無明顯差異6年試驗結果,各施肥處理均明顯增產,以有機肥與氮肥處理產量較高,高數量有機肥與高婁量氮肥配合施用,每1000公斤有機肥增產8.55公斤,每公斤尿素增產4.41公斤。有機肥的施用量,一般畝產500公斤的高產麥田需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中產麥田畝施2000-3000公斤。

      秸稈還田是解決有機肥不足的有效途徑,滕州市農業局於1979-1986年進行麥秸還田定位試驗,每年分夏秋兩季每畝還田麥秸300公斤,夏季於玉米小嗽叭口期,大豆於分枝期每畝用200公斤覆蓋地面,秋季每畝用100公斤切碎至3-4百米長翻耕入地,連續8年秸稈還田結果表明。

      土壤有機質含量由0.75%增至1.27%,平均每年增加0.024,全氮含量增加0.02%,水解氮含量增加2.61毫克/公斤,同時土壤蓄水能力增強,1983年9月25日測定,0-20釐米土層含水量比對照高2.8%,20-40釐米土層含水量比對照高2.97%,另外蚯蚓增多,減少了田間雜草,麥秸還田區平均每年增產98.1公斤,其中小麥畝產433.7公斤,增產13%,效果顯著。

      種植綠肥是已被實踐證明了的另一種增產措施,綠肥作物鮮草比一般作物含有更的養分,如紫穗槐含氮,磷,鉀成分分另佔綠色體的1.32%,0.36%,和0。79%,草木樨為0.52%,0.07%,0.42%,綠豆為0.52%,0.12%,和0.92%,據試驗,每100公斤綠肥鮮草可增產糧食6-10公斤,由於豆科綠肥作物有較強的固氮作用,對難以吸收的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所以,種植綠肥可更好地培肥地力。

      <2>化肥的施用:小麥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養分都有不同的增產作用,既互相促進,又互相影響,隨小麥產量的逐步提高,從土壤中吸收的各種養分的數量相應增加,除有機肥外,還要施用氮,磷,鉀化肥,以協調產量與養分供求的平衡關係,不斷增加產量.

      ( A)氮肥的施用:綜合各地試驗資料,50年代,每公斤純氮增產糧食15-30公斤,60年代增產15-22公斤,70年代增產9-14公斤,80年代增產4.95公斤,顯然,不同年代的氮肥增產效果呈逐漸降低的趨勢。

      在不同土壤有機養分狀況下,肥料的增產效果與播種前土壤有效養分含量有關,據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多年多點田間試驗資料,水澆麥田,在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小麥施氮肥的增產效果與土壤水解氮含量呈顯著負相關,土壤水解氮含量小於60毫克/公斤時,施氮肥的增產量呈極顯著負相關。

      60-75毫克/公斤時,呈顯著負相關,在30-65毫克/公斤範圍內,水解氮含量越低,增產效果越顯著,大於90毫克/公斤時,增產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減產,因此認為,土壤水解氮仿量65毫克/公斤是施氮肥增產懷的臨界值。

      在不同地力水平下,產量水平越低,施氮的增產效果越顯著,隨著產量水平的提高,增產效果逐漸降低,在不施肥畝產達400公斤以上時,施肥的增產效果明顯 下降,施肥量過大或施肥 不當時造成減產的例項亦不罕見

      許多試驗與生產經驗證明,在一定條件下,隨施用氮肥的增加,產量提高,但超過一定用量限度後往往不增產,甚至減產,臨朐縣田村在畝產小麥225.2公斤的地力條件下,畝施純氮0-15公斤的範圍內, 以畝施9公斤增產效果最好,畝產約500公斤時,再多施氮肥,產量反而降低。

      黃縣農業技術推廣站中畝產350公斤的地力條件下,畝施純氮2-16公斤的範圍內,以畝施10-12公斤產量最高,畝產達500公斤,再多施氮肥,增產不明顯,萊陽農學院研究認為,高產麥田施肥不當和氮肥施用量過多是高產麥田粒重不高,產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畝產325公斤左右的麥田。

      肥適宜用量是畝施純氮12-16公斤,在生產上,決定施肥量的多少不僅要考慮最高產量的施肥量,還要考慮經濟施肥量,即選擇每畝獲得最大施肥效益的施肥量。

      (B)磷肥的施用:50年代,在當時的產量水平和氮肥用量少的條件下,在褐土和潮土中施用磷肥的增產效果不顯著,60年代明確了碗肥的增產作用。70年代,氮,磷比例失調日趨嚴重,施用磷肥的增產效果繼續上上升,80年代,每公斤五氧化二磷增產小麥7.93公斤,超過每公斤純氮的增產效果,與50年代相比,增產效果呈上升趨勢,與施用氮肥相反。

      水澆麥男,在土壤氮和鉀不缺的情況下施用磷肥,增產效果與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有密切關係,當土壤速效磷含量小於30毫克/公斤時,土壤速效磷含量越低,施磷肥的增產效果越顯著,但當速效磷含量大於20毫克/公斤,不施用區畝產在350公斤以上時,要注意氮,磷配比。

      萊陽農學院的研究資料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6毫克/公斤以下時,施用磷肥有增產效果,20毫/認上時,無增產作用,施用量過大時,前期根,櫱 ,葉,莖,穗 器官生長過快,後期各器官早衰亡。

      磷肥的經濟用量主要因土壤速效養分的含量和比例不同以及小麥產量水平的高低而不同,山東滕州市的磷肥用量試驗結果表明,在畝產167公斤的地力條件下,畝施五氧化二磷3-12公斤的範圍內,以施用9公斤增產顯著,小麥施用磷肥一般作為基肥,其意義是:

      第一。由於小麥幼苗期吸肥能力弱,不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磷素,增施磷肥, 使幼苗容易吸收利用。增加分櫱,促進根系發育,並能增強小麥越冬抗寒和抗旱能力,第二,由於磷在土壤中移動性差,如果在春季作追肥施用,往往只停留在土壤表層,作為基肥全耕層深施,有利於根的吸收利用,第三,在冬小麥產區往往既缺氮又缺磷,沒有充足的磷肥作基肥,會因磷素供應不足而不能充分發揮氮素的作用。

      ( C)鉀肥的施用:小麥施用鉀肥是70年代末開始的,以往多認為施用鉀肥無顯著效果,近幾年試驗證明, 棕壤土施用鉀肥有增產效果,對褐土和潮土的部分高產區,在氮,磷配合的確良條件下,施用鉀肥有較好的增產效果,土壤速效鉀含量在50-100毫克/公斤時,平均每公斤氧化二鉀增產小麥5.9-11.4公斤。

      水澆麥田在土壤不缺氮,磷的情況下,施用鉀肥的增產效果與土壤速效鉀含量呈負相關,土壤速效鉀含量小於70毫克/公斤時,呈極顯著負相關,土壤速效鉀含量越低,施用鉀肥的增產效果越顯著,當速效鉀含量大於100毫克/公斤時,施用鉀肥的增產效果不明顯。

      ( D)氮,磷,鉀化肥配合施用。小麥生產實踐已證明,氮,磷,鉀化肥配合施用是小麥增產的重要措施,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資料表明,氮,磷配合施用,比單施氮肥增產40。6%,比 施 肥增產12.4%,在氮,磷配合施用時,每公斤氧化二磷可增產小麥3。98公斤。

      氮,磷配合施用 的增產效果受土壤水解氮和速效 磷含量的共同影響,土壤水解氮含量在30毫克/公斤以下,有效磷含量在10毫克/公斤以下,不施肥區小麥產量不足200公斤時,磷肥的增產效果顯著大於氮肥,氮,磷配合施用有顯著的正連應效果,能大幅度提高小麥產量,土壤水解氮含量在30-65毫克/公斤。

      有效磷含量在15毫克/公斤以下,不施肥 區小麥產量不足300公斤時,土壤水解氮含量與氮肥增產量呈極顯著相關,土壤速效磷含量與磷肥增產量也呈極顯著負相關。

      磷肥的增產效果略高於氮肥,氮,配合效果略高於或等於單施氮,磷的增產總和, 應效果不顯著,土壤水解氮含量在65毫克/公斤以上,速效磷含量在30毫克/公斤左右,不施肥 區小麥畝產400公斤左右時,氮,磷單施當季增產不顯著,氮,磷配合施用呈負連應效果

      據多處試驗,畝產低於200公斤的麥田,適宜的氮,磷比為1:1;畝產200-400公斤的麥田,適宜的氮,磷比為1:0.5; 產高於400公斤的麥田,適宜的氮,磷比為1:0.5,在缺鉀土壤中應增施肥,氮,鉀比以1:1為宜。

      ( E)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微量元素也是小麥生長髮育必需的營養元素,小麥缺少某種微量元素,輕則生長不良,重則嚴重減產,微量元素肥料的增產效果決定於土壤中這些元素 的豐缺程度,近幾年,隨著小麥生產的發展,不少地方的土壤出嘖缺少微量元素現象,尤以缺鋅,硼,錳等較重,在這此地土壤中施用相應的微量元素肥料,增產效果顯著。

      鋅肥:據多處 試驗 ,土壤有效乎含量0.6毫克/公斤為小麥缺鋅的臨界指標,施鋅肥增產顯著,常用鋅肥品種有硫酸鋅,氯化鋅,氧化鋅等,其中硫酸鋅施用較廣泛,小麥施用鋅肥,應以作基肥為主,輔以追肥,攔種,葉面噴施等,作基肥施用量以每畝1-2公斤摻細土攔勻撒施為宜。

      鋅肥在土壤中後效較持久,一般可隔2-3年施用一次,攔種時每公斤種子用硫酸4克,以少量水溶解,噴在種子上挑,晾乾後播種,葉面噴施以濃度為0.2%-0.3%的硫酸鋅在拔 節期噴施為宜。

      錳肥:一般鐵還原態錳含量100毫克/公斤作為土壤缺錳的臨界指標,低於100毫克/公斤時,施用錳肥有增產效果,低於80毫克/公斤時,增產效果埸明顯,據25處小麥施用 錳肥試驗,19處增產,6處平產,平均每畝增產33.05公斤,效果極顯著,小麥施錳肥一般以每畝施酸錳1公斤較適宜。

      硼肥:一般以土壤水溶性硼含量0.5毫克/公斤為土壤缺硼的臨界指標,據山東省11處試驗,小麥施硼肥有顯著增產效果,每畝增產13.6-94公斤,平均增產48.3公斤,效果極顯著,施論硼肥後葉色濃綠,地上部乾重增加,不 孕小穗 數降低,穗 粒數,千粒重增加,穗頂部小花結率提高,下落穗 少,籽粒灌漿速度加快,籽粒幹物質日增重比對照多0。4毫克。

      小麥硼肥施用量以畝施硼砂0.5-1公斤為經濟有效用量,施用方法發言人和基肥效果最佳,亦可作為追肥或根外噴施噴施濃度以0.2%左右為宜,與錳,鋅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

      (2)旱薄地小麥的施肥技術:旱薄地小麥產量低而不穩,但有巨大的增產潛力,研究應用旱薄地小麥的施肥技術是挖掘增產潛力,提高小麥產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合理耕作,充分積蓄和保持土壤水分的基礎上,增施肥料,改善土壤營養,“以肥調水“,可增強小麥對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雨水利用率,在一定範圍內,增施肥料與水分利用率成顯著正相關,在土壤薄的條件下,肥力的作用更大些,對此,各地研究結果一致。

      綜合各地有關施肥試驗及生產實踐經驗,為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旱薄地小麥施肥應掌握如下要點:

      <1>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旱薄地有機質含量低,必須千方百計增施有機肥。但是旱薄地低產麥田生物產量低,必須在儘量增施有機肥的同時,增加氮,磷化肥的投入,以無機換有機,擴大有機物質的迴圈基礎。

      不然,要想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旱薄地小麥產量是十分困難的,據研究,在旱薄地畝施250公斤玉米秸稈,用3公斤硝酸銨調節,施入土壤3年後,每畝年增加有機質60公斤,而單施玉米秸稈僅增加20公斤,單施化肥僅增加10公斤,可見,植物殘體與無機化肥配合施用對土壤培肥效果顯著。

      <2>氮肥與磷肥配合:多數旱薄地氮,磷養分失調,嚴重缺磷,增施磷肥增產效果顯著,一般單施磷肥的增產效果大於單施氮肥的增產效果,一般旱薄地小麥單施鉀肥無明顯效果,但與氮,磷配合施,鉀肥有增產效果,據山東省沂水縣試驗,在土壤速效磷含量為6毫/公斤的條件下。

      畝施純氮8公斤,磷8。5公斤,畝產可達334。2公斤,增產64%,山東省樂陵縣試驗 ,在土壤速效磷含量5毫克/公斤以下時,畝施磷14公斤,比不施磷肥增產近3倍。山東省小麥技術顧問團試驗,每畝單施氮5公斤,畝增產7.51公斤,單施磷5公斤,畝增產49.95公斤,以等旱氮,磷配合施用,則畝增產89.75公斤。

      比單施氮,磷增產之和多34.25公斤,差異極顯著,因此,旱薄地小麥施肥必須重視氮,磷配合施用,氮磷配施存在一定的配比關係,超過一定限度,增產效果降低,氮,磷配合的合理比例因土壤含磷的豐缺而不同,魯西北平原旱薄地缺磷重於缺氮,速效磷含量在5毫克/公斤以下。

      音施氮肥增產效果不大,音施灰我肥增產效果顯著,氮,磷比以0.5:1為好,山東省莒縣土壤速效磷含量為12-20毫克/公斤,氮,磷比以1:1或1:0.5為好,山東省萊陽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5毫克/公斤以下,氮,磷比以1:1為宜,經多年增施磷肥,土壤已明顯變肥沃,產量已有較大提高時,氮磷比可調至1:0.5。

      <3>採用"一炮轟"施肥法:為培育壯苗,克肥因旱地不能澆水而影響追肥效果,一條成功的經驗是把計劃施用的全部有機肥,磷肥,氮肥等作基肥,在耕地時一次翻入,這一施肥法經濟有效,據萊陽市農技站試驗無水澆條件的旱薄地低產麥田,施肥時間越早,增產效果越大。

      施用同樣數量的標準氮肥,作基肥用時每公斤每畝增產1.92公斤,冬前追施畝增產1.15公斤,春季追施畝增產0.64公斤,山東省臨沂市芝麻墩試驗點試驗,對土壤含有機質1%-1.3%,全氮0.06%-0.08%,速效氮低於5毫克/公斤的低產砂姜黑土窪地,畝施土肥2000-2500公斤,標準磷肥60公斤,標準氮肥50公斤。

      將其中氮肥分期施用,結果與萊陽農技站的試驗結果一致,不同地點,不同播種期,不同年份表現同樣趨勢,都以作基肥施用產量最高,各處理間差異顯著,並隨追肥時間推遲而產量降低,因此,旱薄地麥男施肥應提倡採取"一炮轟"的一次集中施肥法。

      實踐證明,把全部肥料作基肥施用,可有效地促進旱薄地小麥苗期的營養生長,對促進冬前分櫱,培育壯苗有顯著效果同時,還能增加畝穗 數,在群體合理的範圍內,穗粒數及千粒重亦相應地增加,從而使產旱提高,但是,在 底墒充足,播種較早,土壤較肥或施肥較多的情況下。

      採用"一炮轟"的施肥法,可能使苗期營養生長旱過度 前群體發展失控,使有限的土壤水分和養分過早消耗盡,導致開花,灌漿的關鍵時期缺水,出現穗粒減少,粒重降低,甚至冬後早衰而減產,在此情況下,應注意調節播期,適當減少播種量,以控制冬前群體發展,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

      <4>因地制宜,確定肥料的合理用量,為發揮肥料的最大增產 效能,並獲得應有的經濟效益,應因地制宜地確定肥料的合理用量,在旱薄地,增施肥料對小麥的增產效果因降雨多少或土壤儲水量的不同而民,對土層較厚,無水澆條件的低產麥田,在大量增施肥料之初。

      產量隨施肥量增加而提高,施肥量達到一定的量後,不再顯著增產,施肥量過多,增產效果會下降或明顯減產,萊陽的研究資料表明,土層厚1左右,水次源有畝產300公斤生產潛力的低產旱地。

      大幅度增產的化肥施肥量為畝施純氮8公斤,並按合理比例施足磷肥,土層薄,土壤蓄水量受限制時,增產潛力小,應適當少施,土層辦有50釐米時,施肥量則應減少一半,各地試驗資料大體一致,一般為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並配合施用磷肥。

      為培肥地力,旱薄地小麥施肥除應滿足小麥當季增產需要外,土壤中的養分應有所積累,為此,提倡有條件的農戶在開發旱地時,應適當多施肥料,特別可多施磷肥,這稱為"儲備性施肥"。待地力提高後,適當減少施肥量,以降低成本。

      (3)小麥高產精播施肥技術,小麥高產精播必須以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條件為基礎,生產實踐證明,凡是小麥畝產水平達到350公斤以上的地塊,耕層土壤養分含量一般應達到下列指標,有機質含量1.22%左右,全氮含量0.084%左右,水解氮含量47。

      5毫克/公斤左右,速效磷含量15-42毫克/公斤,速效鉀含量86-115毫克/公斤,這樣的地塊實行精播,畝產可達到500-600公斤。

      小麥高產精播主要有以下施肥措施:

      <1>施足基肥:基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磷肥,氮,磷,鉀肥配合,分層施肥,以不斷培肥地力,滿足小麥各生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一般情況下,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公斤,硫酸銨25公斤和過磷酸鈣25-50公斤。

      磷肥的施用與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有密切關係,當0-20釐米土層內速效磷含量達到25-30毫克/公斤時,施磷肥無明顯效果,因此,磷肥可隔年施用或每年只施少量磷肥作基肥,以維持土壤速效磷供給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當0-20釐米土層內速效含量在5-10毫克/公斤以睛時。

      植株對當季施用的磷肥利用率較高,基施磷肥和拔節以前追施磷肥,增產效果,晚追不如早追,在土壤缺磷,沒有基施磷肥或施磷肥不足的情況下,應儘早追施磷肥,最好在冬前或返青期追施,並以氮,磷混合追施,氮,磷比例以1:1為宜。

      有的土壤缺微量元素鋅,鉬,錳,硼等,應根據缺素情況,在基肥中的刈對性地施用。

      <2>重施起身或拔 節肥:高產精播麥田,一般冬前和返青期不追肥,而重施起身或拔節肥,群體適中或偏小的麥田重施起身肥,群體偏大的玫男,重施拔節肥,追肥以氮肥為方,畝施氮素化肥25公斤左右,開溝追施,如缺磷,鉀,也要配合追施磷,鉀肥,這時追肥,肥促進分櫱成穗,提高成穗率,使小麥穗大粒多,是一次關鍵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理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專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