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番茄扯八卦
-
2 # 三歲公社
一、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開啟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後發出一些母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顎;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
注意:在大聲說話時,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切記,一定要“放鬆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忘了說話內容。
二、氣息問題
發音“震動,震動”氣息,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洩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並且要善於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三、聲線問題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容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於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儘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氣音儘量沿著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 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響亮。
下面我們說下唱歌的基本方法:
一、姿勢
1、身體要直; 2、重心要穩; 3、上胸要開; 4、雙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奮;
二、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種...我們應曲風而異)
1、鎖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一般中國的美聲唱法多才用與第4種:胸腹失聯合呼吸法......通俗就較為隨意點了)
練習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無聲呼吸練習: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發聲呼吸練習:頓音、連音或連頓結合的練習。
再說下唱歌時應該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過多和過猛的氣息去衝擊聲帶。
第二、要防止聲帶過於鬆垮,不積極攏閉合去擋氣。
第三、要防止起音時喉頭擠、卡、壓、使喉頭失去彈性。
起音時,一定要做到發生自然,氣息柔和,開啟喉嚨,穩定喉頭,聲音流動,並將打哈欠,放下喉頭,空氣透過聲門而吹的三個動作,在同一時間完成。同時還要掌握好氣息,聲帶,共鳴的協調配合速度。
閉合哼鳴的練習方法:
1、正確站立的歌唱姿勢和積極興奮的歌唱狀態。
2 、用口鼻垂直吸氣,鼻孔興奮張開。哼唱時,要有流鼻涕的感覺,要均勻。柔和地從鼻腔向外嘆氣,一定要有嘆氣感,通暢感,橫膈膜有各顯的支援點。
3、哼唱時,嘴似閉非閉,上下齒不要咬死,舌頭平放,舌頭舔在下牙床上,喉頭下沉輕輕提氣。
4、哼唱時,聲音是從上口蓋以上發出的,眉心和鼻深處有輕微的振動感,而且每個音都是從同一位置上哼出來的。
最後我們說下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為流行唱法,比較強調歌唱者本人的自然噪音,並不特別講究聲音的共鳴和音量,但強調情緒的渲染,非常重視歌曲感情的表達。
演唱上要求吐字清晰,音調流暢,表情真摯,有時如口語說白似地低吟淺唱。有時又強勁有力地高聲喊唱。帶有極調的傾訴性和宣洩性,具有濃厚的個性色彩和表現風格的能力:同時也很注意歌唱的自然化和生活化。使用話筒演唱也是通俗唱法的特點之一,很講究使用話筒的技巧,充分發揮電聲擴大音量和美化聲音的作用。以減輕演唱的負擔,在唱法上也有結合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前者如日本的浪曲新唱。後者如法國小曲中的美聲派。、
如果你只是單純想發聲 請參照
發聲訓練
系統科學地提高發聲能力(氣息和共鳴控制、吐字歸音及正確用聲),是每個人應該瞭解、最好能夠掌握的。另一方面,關於普通話,我想說的是:雖然在一些地方也會用到方言講課,比如廣東地區就有用粵語講授的課程,但是普通話作為華人的標準用語,還是有必要也對普通話進行正音訓練。
本文中提到的內容,不是萬金油,需要綜合每個人的情況,側重點不同,因人而異各取所需吧。不過有一點,如民族唱法或者美聲唱法那樣的發聲訓練是非常科學而且有效的,但是必須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否則適得其反。
我的文章會有7個部分,它們是口部訓練、氣息控制訓練、共鳴控制訓練、聲音彈性、吐字歸音訓練、用聲與嗓音保護,其他注意。
第一部分、口部訓練
口腔靈活,說話才利索。有沒有感覺早晨起來說話沒有下午或者晚上那麼順當?當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當然沒那麼靈活。所以做做口腔體操,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開合練習
張嘴象打哈欠,閉嘴如啃蘋果。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鬆,舌頭自然放平。做這個練習,克服口腔開度的問題。
2、咀嚼練習
張口咀嚼與閉口咀嚼結合進行,舌頭自然放平。
3、雙唇練習(這個練習還有助於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雙唇閉攏向前、後、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轉圈
雙唇達響
4、舌頭練習
舌尖頂下齒,舌面逐漸上翹
舌尖在口內左右頂口腔壁,在門牙上下轉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內左右立起
舌尖的彈練,彈硬顎、彈口唇
舌尖與上齒齦接觸打響
舌根與軟顎接觸打響
第二部分、氣息控制訓練
沒有氣息,聲帶不能顫動發聲。但只是聲帶發出聲音是不夠的。想要嗓音富於彈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斷供給聲帶氣流。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氣息控制的方法,幫助大家控制氣流,進而控制聲音。
一、胸腹聯合呼吸法
吸氣後兩肋擴大,橫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這種呼吸活動範圍大、伸縮性強,可以使氣息均勻平衡。理想的狀態是做到“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氣斷情不斷,聲斷意不斷”。
我以前學唱歌的時候,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空腹練氣。訓練氣息,不能在飽腹的時候,否則容易造成胃下垂等。有句話叫“飽吹餓唱”,不過對於培訓師來講,不能太餓,否則沒力氣講幾個小時,呵呵。進行呼吸練習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在空腹的時候進行比較好。
練習方法:
1、慢吸慢呼
總體的要求——站穩,雙目平視前方,頭正,肩放鬆,象在曠野呼吸花香一樣,慢慢吸足氣。要感覺到腰腹之間充氣膨脹,氣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幾秒後,輕緩撥出。
可以在呼氣的時候加入以下練習:呼氣時練習xiao lan(拼音小蘭),一聲聲漸漸遠去;或者數數1、2、3、4……,嘴上用力,發音之間不要閉住聲門,不要跑氣換氣,數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氣,並保持氣息;呼氣時緩緩撥出,配合聲音,平穩均勻。培訓講課過程經常用到這個方法。呼氣時,可以透過以下發聲練習:
巴 拔 把 爸 低 答 底 大
誇大上聲練習:好 美 滿 想 仰 場……
換氣練習:廣場上,紅旗飄,看你能數多少旗,一面旗,兩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聲小品裡的“數來寶”經常用這個形式,大家可以觀察演員的呼吸。
二、強控制練習
要求氣要吸得深並保持一定量,呼氣要均勻、通暢、靈活。
強控制練習需要一點聲樂練習知識,在這裡不好介紹。大家可以回想:《智取威虎山》裡楊子榮喝酒唱歌那一段,最後結尾有個“啊——哈,哈,哈,哈哈哈……”基本的感覺就是這樣。要體會隔肌和腹肌的作用,發聲的時候氣息是應該下沉的。
參考練習詩詞:
岳飛《滿江紅》,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陳然《我的“自白”書》
新聞聯播播音員在播報簡訊的時候,一般都用強控制。播音員海霞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聽說她在進北廣的時候並不優秀,但是大學四年非常刻苦,最終得到了很好的回報。
三、弱控制練習
1、吸氣深呼氣勻。緩慢持續地發出ai uai uang iang 四個音。
2、誇大聲調,延長髮音,控制氣息。
花紅柳綠 H--ua H—ong L—iu L—v (發音時,聲母和韻母之間氣息拉長,要均勻、不斷氣)
3、透過誇大連續,控制氣息,擴充套件音域。
參考練習詩詞:
李白《靜夜思》,孟浩然《春曉》等。
氣息控制訓練可以把握“深、通、勻、活”四字方針,注意氣息和內容的結合。
我自己在講課過程中,最初有發生氣息支援不夠、尾音弱、換氣不夠等問題,後來慢慢克服了。要想氣息順暢,除了要對自己培訓的材料非常熟悉外,有必要考慮在一些用詞吐字的地方,氣息支援該怎麼處理。好的處理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講課效果,尤其在增強感染力、說服力上更加有效。
單純的語音、氣息訓練效果並不好,需要大家在實際講課過程中不斷體會、運用。
第三部分、共鳴控制訓練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越在嘈雜的地方,我們說話越大聲,結果聲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實培訓的時候也有,如為了讓學員都聽到,尤其人多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就提高音調嗓門,不久就有“失聲”的感覺,呵呵。
其實好的用聲者,使用在聲帶上的能量只佔總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發音器官的形狀和運動上面。在產生共鳴的過程中,共鳴器官把發自聲帶的原聲在音色上進行潤飾,使聲音圓潤、優美。科學調節共鳴器官可以豐富或改變聲音色彩,同時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延長聲帶的壽命。
我們在培訓的發聲中,多采用中聲區,而中聲區主要形成於口腔上下,這就決定了用聲的共鳴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鳴為主。在這裡我稍微提一下共鳴腔。一般提到的共鳴腔有頭腔、鼻腔、口腔、胸腔,這四個共鳴腔最基本。聲樂學習中還有提到腹腔共鳴,不過有些人不贊同這個提法。
培訓中除了口腔共鳴為主之外,胸腔共鳴是基礎,可以加多一點,如果有高音的時候,增加呼吸量,發揮一點鼻腔、頭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聲音圓潤集中,需要改變口腔共鳴條件。發音時雙唇集中用力,下巴放鬆,開啟牙關,喉部放鬆,提顴肌、頰肌、笑肌,在共同運動時,嘴角上提。可以透過張口吸氣或用“半打哈欠”感覺體會喉部、舌根、下巴放鬆,這時的口腔共鳴會加大。在開啟口腔的時候,同時注意唇的收攏。
1、口腔共鳴訓練
口腔共鳴發聲最主要的一點,是發聲的時候鼻咽要關閉,不產生鼻洩露。透過下列練習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基本都是以開口母音為主練習:
ba da ga pa ta ka
peng pa pi pu pai
普通話的四個聲調,準確的叫法是第一聲 陰平;第二聲 陽平;第三聲 上聲;第四聲 去聲。我們在進行聲音訓練的時候,多用陰平聲調進行,這樣有利於體會聲音和氣息。
片語練習:
澎湃 冰雹 拍照 平靜 抨擊 批評……
嘩啦啦 噼啪啪 咣啷啷 撲嗵嗵 胡嚕嚕……
快樂 宣紙 挫折 菊花 捐助 吹捧 烏鴉……
繞口令:
山上五株樹,架上五壺醋,林中五隻鹿,櫃中五條褲,伐了山上樹,取下架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櫃中褲。
2、鼻腔共鳴訓練
鼻腔共鳴是透過軟顎來實現的,標準的鼻子音m,n和ng就是這樣發聲的。有人覺得鼻音重顯得聲音好聽、有厚度,但是過多的鼻音有如感冒,是不好的。
發 a i u 的音,加點鼻腔共鳴體會
加鼻子音 ma mi mu na ni nu
片語練習:
媽媽 光芒 中央 接納 頭腦 ……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
3、胸腔共鳴訓練
胸腔的空間及共鳴能量大,發出的聲音有深度和寬度,聲音更渾厚、寬廣。
“a”母音直上、直下、滑動練習
片語練習:
百鍊成鋼 翻江倒海 追悔莫及 ……
小柳樹,滿地栽,金花謝,銀花開。
4、頭腔共鳴、腹腔共鳴
基本在說話過程中用不到這兩個共鳴。蘿蔔乾傳送的那個聲樂影片片段中,老師有讓男學生髮高音,體會聲音從眉心發出的感覺。基本來說,做好胸腔、口腔、鼻腔共鳴,演講、培訓綽綽有餘。
很多人走南闖北每天講課,如果象平時那樣用聲說話,嗓子肯定受不了。我曾經問過一個聲音很渾厚、很有磁性的臺灣老師他的發聲與氣息,當時他的回答是,他以前學過幾年美聲唱法,所以培訓時他運用一點腹式呼吸法,結合胸腔共鳴,所以嗓音可以保持長久的圓潤渾厚,聲音穿透力也更好。
經過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訓練後發出的聲音,有的人稱之為“機械音”。它比我們平時說話的聲音增加了後天修飾的方法和技巧,是要透過專業系統培訓才可以達到的,不要自己盲目練習,否則容易損壞聲帶。
-
3 # 知乎目目老師
簡單的保養可以看這裡:
唱歌前練聲開嗓可以讓嗓子變得清脆。
核心思維是循序漸進地加強閉合壓力地各種花式爬音階,而難度是跟個人情況掛鉤的,所以這一步除非是特別天才的自學者,多半還是得交學費跟老師學過一段時間,跟進了個人情況才能制定出合適的練聲計劃。
唱歌前最忌諱吃刺激性食物,太甜太辣太酸太鹹太油膩的食品飲料,還有菸酒,還有不要吃撐。
那麼複雜的呢?先學會氣息,用氣息發聲,聲音會最佳化,而且會降低用嗓的損壞。
怎麼練習氣息呢?
現在把氣息控制的練習細分成四步:
腹式呼吸四步練習
一、感受橫膈膜;二、慢吸慢呼;三、快吸快呼;四、慢呼對抗練習。
第一步是感受橫膈膜,學習的目標是讓橫膈膜被自己的意識明確地感受到,要求是讓橫膈膜明顯地動起來。做法有兩個大的動作,預備動作和正式動作。
預備動作有這麼幾個,全身放鬆,上半身不動,儘可能的坐直或者站直,抬頭挺胸,當然還有一個作弊的方法就是,直接躺平。方便的話找一些東西靠著,比如說躺著就是床墊、硬床板,如果是坐著就是椅背,如果是站著,可以是背靠著的牆面,如果有人喜歡四大皆空的感覺,希望你反手叉腰,注意不是叉腰肌,是叉腰肌後面那塊肉。
正式動作是簡單的一個呼吸迴圈動作,吸氣,憋氣,呼氣。每個動作先做四秒。這一步做完,正確的話是會感受到自己上腹部有一定的壓迫感,至於這種壓迫感類似什麼,可以試試用手指緩緩地按壓心窩,會有一些難受,壓迫感類似這種難受的感覺。
而希望大家準確感受到的反手叉腰的位置,用透檢視看在最後兩根肋骨所在的位置,如圖(發光肋骨所在處):
這是兩塊比較神奇的骨頭了,會隨著氣息下沉而移動一定距離,於是當背靠著什麼來緩慢吸氣的時候,會感受到後腰有一些微微撐開的變化。
如果四秒一動不足以讓你感受到橫膈膜的存在,希望你適當的延長憋氣的時間,比如說六秒,八秒,十秒,十五秒,甚至更長,直到你清楚的覺得“不適”,感受到壓迫感,甚至憋不住了再堅持一會兒,然後是繼續按部就班的,四秒緩慢的呼氣,這樣就應該能感受到了。
第二步是慢吸慢呼,是把第一步的呼吸迴圈動作拉長做細的變化練習。
具體的做法是,現在可以不用刻意地憋氣了,但是要把憋氣的動作融入到呼吸裡去,也就是說,從第一步的吸氣橫膈膜下沉,憋氣橫膈膜維持,呼氣橫膈膜上移變成了吸氣橫膈膜下沉,呼氣橫膈膜維持,但是吸氣呼氣的時間更長,動作更慢,這個動作有利於練習橫膈膜這塊肌肉的靈活性。到底多慢呢?吸到氣全滿,呼到氣放乾淨為宜,往八秒努力吧。八秒覺得很輕鬆就繼續增長時間,氣息在實際的演唱中永遠不會真正夠用。
第三步是快吸快呼,有的地方叫狗喘氣。關鍵不是說讓人學狗喘氣的,而是學習狗呼吸的時候那個強勁的出氣量。換句話說,名字是叫快吸快呼,但是這動作的關鍵是深度,而不是速度,很多人做錯這個動作就是過分地強調了速度而沒有兼顧到呼吸的深度,快速地淺呼吸其實就像哮喘病人病發的樣子。
而保證深度的關鍵是上一步練習的熟悉程度,希望大家踏實做好,吸氣可以沒有特別硬性的要求,但是呼氣一定是越長越好,至少在呼吸的過程中要有到底的感受。在清晰的感受到呼吸的盡頭以後,儘量維持這個呼吸的深度再不斷加速,便是快吸快呼的動作了,往半秒內完成一次呼吸為方向努力。
第四步是快吸慢呼對抗練習,在這一步很多人的困惑是兩個。第一是對抗是什麼?第二是把氣息下沉當作氣息流動的方向。氣息下沉是一個力量,是人在運氣唱歌的時候對抗的其中一個力量,這個力量本來應該在第一步認真練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而另外一個是往上頂氣息的力量,這兩股方向相反的力量的衝突,稱為氣息的對抗,如圖:
吸氣橫膈膜下沉,呼氣橫膈膜上升
練習的具體方式:一開始按一秒一拍速度,八拍為一節,一節吸氣,七節呼氣。適應後縮短吸氣時間,延長呼氣時間。建議從速度70bpm開始,逐漸減速。
接上圖,紅線為橫膈膜,上面綠線是心窩的水平位置,下面綠線是肚臍的水平位置。深紫色虛線為我們練習第一步第二步的時候的肚皮起伏狀態,因為我們的練習內容還沒有強到輕易感受到氣息壓縮和對抗的感覺。粉紫色虛線為對抗的時候的肚皮起伏情況。
回覆列表
好的唱歌技巧可以讓唱歌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
改變你嗓音的唱歌技巧
1:聲情並茂
聲:指的是發聲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動作去唱歌)。
情:演唱時所要表達的一種情緒或一種氣氛(一般被視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氣質)。
就算一個發聲技能高超的人,他的聲音還是會有瑕疵的,因為在聲樂表現中,人聲始終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撐,那他充其量是一部發聲機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如果憑一時之勇,一時之情去發洩的話,那就往往脫離不開K歌,叫喊等行為了。
誤區:聲、情兩者不能良好的結合起來,盲目訓練導致成為一個麻木的發聲工具,而過分的熱情似火又太容易染上市井演唱之氣,今後就難改了!
2:演唱規律
我們下面就分為聲、情這兩方面來探討通俗音樂的演唱規律!
當然,在字面表達以及動作訓練的過程中,是以聲為主,情為輔,但希望大家在運用表演的過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聲樂技能主要分為四大門功課:氣息,發聲,傳聲,咬字。
情:在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要能聽得出好聲音的“質”,“氣”,“詞”,“樂”。(在演藝,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要學會從感性變為理性再回到感性)
很多人盲目的練習唱歌,但他並不知道在唱歌的過程中,聲的四大部門都在工作,這才叫唱歌,練習是有效的。但同時,歌曲演唱的好壞是在欣賞一個整體,一個情緒,不是在檢驗這四門功課的高低!
例1:練聲練得好的人不代表唱歌唱得好。
例2:喜歡劉德華而不喜歡張學友的人,他們絕不是在比誰的演唱技能高,而是在比誰唱得好聽!
3:氣息的處理
首先,什麼是氣息?唱歌必須用氣,通俗音樂中的氣,是由一呼一吸這兩個動作交替構成的(決不要有第三個動作產生,例如停頓、重吸、重呼、偷氣、漏氣等)。
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藝術,切勿本末倒置。(現在市面上,大多的練氣方法,太強調吸氣,這樣會大大削弱歌者的表現能力,交流能力)。
練習要領,要用氣,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穩定氣口,連貫動作。
4:練聲方法
1,弱延音練習
發“絲”的音,一口氣“絲”20-30秒,5-7口氣為一組,每次練3-5組
用“絲”替代歌詞,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輕,細,連,長。
2,“嘟”練習(如同小孩玩時)
嘴唇放鬆,顫動一口氣“嘟”20-30秒,5-7口氣為一組,每次練3-5組
用“嘟”替代歌詞,完成整首曲目。
改變你嗓音的唱歌技巧
每天大清早到河邊練習發音,比如,”1 2 3 4 5 6 7” 唱成dou ruai mi fa sou la xi,還有高音、波浪音,天天強加的練習也會有所進步的。唱歌沒必要大聲音,至少要有感情,但在歌曲裡有高音必須完成的,如果這個都達不到的話,再美的歌聲也被你不輕易間給唱壞了。好的音樂,如同人的靈感一樣,沒有靈感人想象力有多豐富空間給人的展現也是沒有美感。人唱歌歌詞要清晰,咬字準、合理停頓、輕盈換氣,該低音節要降低,高音節部分也要把聲音拉上來,才能如同大自然在森林間有各種各樣的鳥叫聲,高低起伏,才是最美的。練習發音,MI,LA.MI、LA、MI、LA,這樣連續下去唱法,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原來天天練習也有效果。
模仿聲音,目前的社會很多人喜歡模仿別人。但是,這種好像不對(個人觀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在一次採訪說過,每一個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同樣的一首歌,唱出來的歌聲也是有所不同的,印證了世界萬物沒有兩個事物是完全相同的。不管怎麼刻苦努力勤練模仿別人的聲音,也不會唱的一模一樣的。自己有自己的味道,自己有自己的風格,所以模仿別人的唱歌始終都是唱出自己的味道。這樣的做法,有一點點相像也算成功,但不管怎麼樣也是進步的。
個別人本是男兒身,但是他特別喜歡女聲,那麼必須有女音那種聲音才可以。多多聽女歌唱家的歌曲,有助提高他的嗓音。其實,大家都知道,唱歌是一種你透過唱出來表達你心情傳達給別人的,與說話的方式有所不同就是這一點。說話的時候,我們不注意分寸,隨隨便便,而唱歌的時候就是用最美的聲音表達出來,也許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因此說,男人唱女聲唱法,聲音有點細溫軟更佳,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再唱其他男聲的歌曲,不然會改變女聲的聲音。
練嗓音的技巧
a.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儘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b.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撥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麼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透過。
c.經科學考證,講話時呼吸方法以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發出的聲音效果最佳。具體方法是:收縮小腹,以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這種方法全面調動了發聲器官的能動作用,活動範圍大,伸縮性強,對嗓子的保養也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種科學的運氣方法。
練聲音的技巧
1.先想清楚再說話,語速不要太快,把話說清楚。儘量有條理,有邏輯。保持冷靜。
2.針對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語氣,例如和朋友玩的時候可以惡搞點,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時候要溫柔,可靠;和一般人說話隨意就可以了。
3.你可以先試著在字的結尾加一點鼻音,而且是用胸腔共鳴,然後3分氣從鼻子裡出來7分力從嘴裡出來講話帶一點“ong ong”的低沉的聲音
4.用氣發聲練習
科學的呼吸方式和靈活的氣息控制,可使音色甜潤、優美、持久,有力。大部分學生朗讀時間稍長就感到底氣不足,出現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的現象。這就是因為他呼吸方法不對,氣息量不夠的緣故。那麼,怎樣才能把氣吸得多而且控制自如呢?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練習氣吸得深,讓氣往下沉,把胸腔和腹腔之間的橫膈膜向下壓,使胸腔的上下徑加長、擴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胸腹聯合呼吸法”。吸氣時,兩肋展開,橫膈下降,胸部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後腰堅挺飽滿,發聲呼氣時用腹肌控制出氣量的大小與力度,在小腹肚臍下三指處形成一個支力點。傳統的戲曲把這叫“氣沉丹田”。
為了掌握這種科學的呼吸方法必須先練習正確的吸氣方法。吸氣時全身,特別是肩、胸要放鬆。可做以下練習:
(1)聞花香:把氣深深地吸下去,一直吸到肺底,獲得小腹及腰圍的脹滿感,要吸得深入、自然、柔和。
(2)抬重物:意念上準備抬起一件重物,先要深吸一口氣,然後憋足一股勁兒。
學會了正確的吸氣方法後,接著就要練習有控制地均勻平穩的呼氣方法。練習呼氣首先得吸氣,吸足氣之後,以丹田穴為支力點,口中發出帶有聲帶顫動的“嘶”的音,使氣慢慢地、均勻地撥出。發出的“嘶”的音最好能堅持40—50秒,這樣說明氣吸得多,而且深。還可做吹蠟燭練習。方法是,點著蠟燭後,深吸一口氣,然後對著火焰輕輕吹去,不要將火焰吹滅,氣要輕而勻,使火焰向外方傾斜,並努力讓自己的氣使它保持住傾斜狀態。這是檢驗出氣量是否均勻的一個好方法。
這些練習做好後,再找些讀起來難度較大、內容較複雜的長句進行練習。讀長句時,吸氣量要大,讀時要控制好氣息,氣要“拉住”不能隨意頓歇和補氣,否則就會破壞語意的完整。
5.自己缺乏自信,要給自己樹立自信心,高人一等,說話自然中氣十足。
6.注意觀察身邊或媒體上別人說話的語氣語調,模仿你覺得適合你的。
聲音的聲帶訓練方法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靠後天的訓練和保護。注意恰當的訓練與運用聲帶,改變聲帶條件,保護聲帶,都是提高語音素質的重要方面。
1、聲帶訓練。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2、 聲帶運用。聲帶運用要科學,得當。這主要是指:
第一:在長時間計劃之前,聲帶要做準備活動,猶如賽跑前韌帶要做準備活動一樣。方法是:將聲帶放鬆,用均勻的氣流輕輕的拂動它,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彷彿小孩子撒嬌時喉嚨裡發出後的那種聲音。可以逐漸加大到一定分量,使聲帶啟動,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長時間運動。
第二:在人數較多或場合較大的地方講話時,發音要輕鬆自然,處理還節奏,停頓,特別是起音要高低適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鳴器的共鳴作用,要運用“中氣”的助力來說話,不能直著嗓子叫喊,否則,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很快不堪重負,變得嘶啞,影響效果。
3、聲帶保護。為了保護自己的嗓子,要有意識的少抽菸,喝酒,甚至,不抽菸,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那些對聲帶都有不良影響。不喝過燙或過冷的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