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說此人英明神武,可以做一番大事兒,但是突然死了。
8
回覆列表
  • 1 # 有才君子

    張太雷、陳延年、羅亦農、羅登賢、譚嗣同、瞿秋白、王荷波、戴安瀾、王銘章、陳翰章、趙世炎、許白昊、楊闇公、潘忠汝、吳光浩、劉光烈、盧德銘、蔡申熙、伍仲豪、朱雲卿、李明瑞、許繼慎、曾中生、黃公略、霍去病、張子清、周逸群、蔣先雲、顧正紅、林祥謙、段德昌、高敬亭、高君宇、王燼美、鄧恩銘、王佑木、夏明翰、劉和珍、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趙一曼、伍若蘭、周文雍、陳鐵軍、趙雲霄、汪壽華、劉疇西、尋淮舟、劉伯堅、劉志丹、謝子長、吳先銘、吳煥先、羅奇園、方誌敏、石評梅、周維炯、李碩勳、江上青、江竹筠、彭永悟、夏雲傑、許亭植、陳喬年、何孟雄、李偉森、胡也頻、胡少海、謝晉元、蕭子升、楊根思、楊連第、張思德、史文彬、雷經天、楊開慧、劉群先、向警予、聞一多、李公樸、蔡和森、林偉民、蘇兆徵、趙尚志、魏拯民、周子昆、趙博生、董振棠、黃忠嶽、趙登禹、佟磷閣、秦邦憲、王若飛、宋教仁、袁文才、王一飛、羅世文、車耀先、楊靖宇、何挺穎、韋拔群、戴克敏、戴季倫、曾炳春、童長榮、王平章、候國忠、張自忠、李家鈺、祁致中、李紅光、李漢俊、陳安邦、陳榮久、鄧中夏、惲代英、繆伯英、陳天華、陳潭秋、林基路、杜重遠、阮嘯仙、喻培倫、柳植荀、王青士、趙醒儂、張國庶、李子洲、毛科文、毛澤民、毛澤覃、毛建建、毛楚雄、毛岸英、曹學楷、陳文達、陳樹湘、陳海松、林育南、唐澍、曹淵、黃愛、李源、黃勵、陳昌、陳潛、左權、鄧培、鄧發、賀英、劉華、柔石、殷夫、楊殷、熊雄、彭湃、遊曦、胡筠、朱瑞、陳光、冷雲、王佐、李特、雷鋒、陶毅、秋瑾、王傑等。

  • 2 # 鳶飛九天2018

    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我要說的是霍去病和後周世宗柴榮。

    這個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的,例如霍去病。漢武帝元朔六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姚校尉,第一次上戰場的霍去病率800騎兵離開大軍,直撲匈奴,斬獲2000餘敵人,俘獲無數,勇冠全軍,霍去病也因此被封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已經19歲的霍去病再次率兵出擊河西,毫不意外的,霍去病再次取得大勝,他擊敗了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這場戰鬥,也使得匈奴失去了祁連山。

    元狩四年,21歲的霍去病再次率騎兵北擊匈奴。霍去病充分發揮了“寇可往,吾亦可往”的精神,他率兵深入草原2000多里,一戰將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完全殲滅,並直達狼居胥山,進行了祭天封禮。這一戰,匈奴在漠南幾乎被消滅一空,被迫逃亡酷寒的漠北,從此“漠南無王庭”。同年,漢武帝將霍去病加官為大司馬。

    可能真的是天妒英才,元狩六年,虛歲年僅24歲的霍去病因病去世。雖然霍去病只活了短短24年,而上戰場也不過區區七年,但霍去病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華,和令人血脈噴張的戰果,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很多人都知道,趙匡胤是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了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就欺負北周的孤兒寡母無力反抗,如果後周世宗柴榮沒有英年早逝,給趙匡胤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這麼做。

    後周世宗柴榮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養子,郭威去世後,柴榮繼位。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整軍經武,裁汰冗員,招撫流亡,輕徭薄賦,使後周的政治清明,百姓富庶,飽經戰亂的中原地區也開始復甦。

    同時文武雙全的柴榮開始南征北戰,極大的拓寬了後周的疆域,並決心統一天下。但就在柴榮雄心勃勃的商議收復燕雲16州時,年僅39歲的後周世宗病倒,不久帶著滿腔遺憾去世,只留下了年幼的兒子繼位。

    柴榮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稱,他不但精明能幹,而且廣受朝臣將士擁戴。如果柴榮能夠活的久一些,帶領後周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極高,更不存在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奪後周的事情了。

  • 3 # 東吳周郎

    英年早逝的成語含義如下:

    英年:英姿煥發的年齡,指青壯年時期。英年早逝是指在青壯年時期就去世。

    1、明思宗朱由檢

    大名鼎鼎的崇禎帝,他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的時候,年僅35歲。

    才35歲啊,就已經經歷了國破家亡,斷送祖宗江山的悽慘人生了。真慘!

    2、清世祖福臨

    也就是順治皇帝,如果我們只採信正史的記載,那麼順治帝福臨死的時候才24歲!

    才24歲啊,作為一個入主中原的開國之君,順治帝的所作所為已經非常優秀的,收拾多爾袞,加強皇權,繼續統一全國,這些方面處理的都非常老到,成熟。

    順治帝用情太深,在董鄂妃病逝之後,悲痛不已,在董鄂妃去世四個月後,順治帝也病逝於紫禁城養心殿。

    3、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魏孝文帝元宏主導並推動了“孝文帝改革”,去世時年僅33歲!

    應該說,元宏在他僅有的短暫生命裡,以極大魄力推動了漢化改革,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扛著鮮卑族從落後抬入了文明。

    要知道,元宏為了堅決推行漢化政策,不惜把守舊貴族支援的太子恂賜死,其決心和魄力可見一斑。然而他死的時候才33歲,真可謂英雄命短。

    4、扶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暴斃而亡,趙高和李斯串通好,矯旨令扶蘇自殺,扶蘇不聽蒙恬勸阻,自殺而亡,由於歷史沒有記載扶蘇的出生年月,所以只能推測扶蘇的大概年齡。

    秦始皇嬴政死的時候才50歲,他是於公元前238年,也就是22歲的是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按照當時的秦朝皇室習俗,秦始皇最晚也就在這一年左右生下皇子扶蘇,再早不會早於17歲,也就是說,扶蘇的終年大概是28歲到33歲之間,堪稱是影響了歷史程序的一次英年早逝。

    5、朱標

    同樣影響歷史程序的英年早逝的人物,還有朱元璋的嫡長子,當時的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標。

    朱標死的時候才37歲,如果不是他過早病逝,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那麼,朱元璋的屠刀估計會收斂,朱標當了皇帝肯定能夠鎮得住場面,也就沒有朱棣靖難之變的事情了。

    自然,明朝的歷代帝王全部都要改寫,說實話,朱棣的子子孫孫真的不咋地,奇葩輩出,昏君太多。雖然無法猜測朱標的後代子孫水準如何,但不至於比朱棣的子孫水準更差,那麼,明朝乃至中華的歷史將會產生微妙而深遠的變化。

    朱標英年早逝,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一絲漣漪,然而這絲漣漪,卻產生了蝴蝶效應,改寫了無數人的命運。

  • 4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晉襄公,晉悼公,霍去病,周瑜,魯肅,淩統,曹丕,曹叡,孫登,孫慮,唐武宗,李賀,周世宗郭榮,明武宗。

    國外的有……我對英格蘭熟悉一些,有幼王亨利、黑太子愛德華、亨利五世等。娶了法國公主的亨利五世已經迫使岳父立他為繼承人,卻因病比岳父先死,年幼的兒子亨利六世雖然繼承英法兩國王位,卻被舅舅夏爾七世推翻失去法國王位,後在英格蘭內戰中也失位被殺。

    法王路易五世,他死後加洛林王朝被貴族推舉的卡佩王朝取代。他叔叔還在世,但被貴族拋棄了。

    法王路易十世打完網球后喝了冷酒就病死了,引發了遺腹子、女兒和弟弟的繼承之爭,遺腹子夭折後路易的弟弟繼位為腓力五世,開了女性被排除法國王位繼承的先河並一直沒改。腓力五世及其弟夏爾四世身後都只有女兒,導致外甥英王愛德華三世(亨利五世的曾祖父)對法國王位的覬覦,聲稱自己是男人可以繼承母親的王位繼承權。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29歲時征服西西里王國,但3年後就駕崩了。

    亞歷山大大帝功業很輝煌卻也死得快,死後重要家屬相繼團滅。

    非正常死亡的孫策等等我都沒列……

  • 5 # 健康一線

    那些英雄少年的離開,等到我們到他們那麼大的時候,甚至比他們大了,才能明白到生命的可貴,他們本應該也活到我們這個年紀的。

  • 6 # 坑貨協會會長

    英年早逝,是對那些於社會進步發展、國家統一安定有傑出功勳的人過早去世的一種惋惜。

    深夜讀史,常對北周武帝宇文邕(音yong)和後周世宗柴榮的英年早逝感到扼腕嘆息,這兩位都是亂世的有為之主,身處亂世卻奮發有為,即便是按照史學家最苛刻的標準,他們也都是“賢君”,極有可能在亂世之中統一全國,成為一代雄主,最後卻壯志未酬,大業未竟。

    北周和後周國號雖然都是“周”,但在歷史上卻是兩個不同的割據政權,北周處於南北朝後期,從大分裂逐步走向大統一的時期,在隋唐之前。後周處於五代十國後期,“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後周世宗去世之後,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北宋開始。北周和後周兩者相隔近400餘年。

    宇文邕,公元543年—578年,漢化的鮮卑族傑出帝王,他是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的第三任皇帝。

    宇文泰去世時,因為眾子年幼,為了政權穩定和家族利益所以命侄子宇文護執掌國政,輔佐幼主宇文覺。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將帝位禪讓給宇文覺,建立北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權力的膨脹,宇文護和宇文覺兩個堂兄弟之間逐漸水火不容,宇文護專政,短短三年之內連殺北周孝閔帝宇文覺,西魏恭帝拓跋廓、北周明帝宇文毓。

    時間短、任務重,宇文護因此也成為歷史上弒君數量最多的權臣,吉尼斯紀錄保持者。

    公元560年,宇文護在連續殺掉兩任北周皇帝后,擁立宇文邕即帝位。初踐皇位的宇文邕沒有任何要為兩個哥哥報仇的舉動,一切國事都有大冢宰宇文護絕斷,他只是安心的當一個寄情琴棋書畫的傀儡,痴迷下象棋,還抽空出版了一本象棋專著《象經》。

    隱忍了十二年,公元572年,宇文邕一舉誅滅宇文護,開始親政。至此,和其他亂世之中刀口舔血奪得皇權的庸碌皇帝相比,他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然而親政之後他一概之前形如枯槁的偽裝,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

    北周武帝宇文邕

    本來當時的天下格局中,南方是宋齊梁陳四朝更替,北方是北周與北齊對峙,亂世之中各國普遍吏治混亂,打仗才是首要任務,容忍下屬腐敗有時還是君主獲得擁護的策略,畢竟下屬能打仗才是最重要的,是否清廉不會馬上危及政權。

    北周與北齊、南陳對峙圖

    周武帝一改常態,整頓吏治,讓飽受戰亂的百姓不至於再被官員豪強蹂躪一次。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實北朝也一點也不遜色,佛教大建寺廟,不事生產,隱匿流民,藏汙納垢,耗費社會財富,與朝廷爭奪土地和人力,與當時其他的統治者不同,周武帝崇尚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那一套,對於佛教理論不感冒,下詔強制僧侶還俗,為北周的強盛增添了大量社會資源。

    另外武帝還釋放官奴,清查戶口,改革兵制,更難得的是他還生性節儉,一次他出京住在行宮,發現上善殿建造的太過華麗,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

    總之史書上一切好皇帝該有的品質的特徵,他都具備。

    正當天下將一統於周的跡象隱隱出現之時,六年之後,公元578年,周武帝在北伐突厥之時突然得病,剛回師長安的當月就駕崩,年僅36歲。

    周武帝死後,太子年幼,政權逐步落入外戚楊堅之手,楊堅父子在周武帝打下的基礎,統一了全國,結束了魏晉以為三百餘年的戰亂局面,而這一切原本可以由周武帝來完成。

    後周世宗柴榮幾乎和北周武帝一樣,大唐滅亡以後,又開啟了一個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五代是指佔據中原的五個交替的朝代,城頭變幻大王旗,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這五個朝代都沒有統一全國,周邊存在的一些割據政權被稱之為十國。

    後周時天下格局

    經過前面後梁後唐後晉後漢的混戰,到了後周,人心厭亂,又有了統一的跡象,柴榮,公元921年生,是後周的第二個皇帝,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養子,史載:器貌英奇,善騎射,能把一個地方治理的盜不犯境。他繼承皇位的時候,離大唐滅亡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各國相互征伐了半個多世紀。

    明君都是相似的,而昏君則各有不同。

    文治武功樣樣紅的後周世宗柴榮

    和北周武帝一樣,後周世宗繼位以後,也是減少苛稅、整軍備武,招撫流民,抑制豪強,特別關注民間疾苦,為了治理黃河氾濫,徵調民夫治水,他在視察的時候發現民夫吃飯容器都是用的瓦片,勃然大怒,當場嚴懲了相關人員。在他的治理下,飽受摧殘的中原經濟開始復甦,逐步開始統一週邊的割據政權,拜北漢、徵西蜀,伐南唐,甚至開始籌劃收復危及後世數百年的幽雲十六州。

    和北周武帝一樣,他也打擊佛教勢力,沒收寺院土地,摧毀佛教干政亂法的經濟基礎,一改五代以來虛靡的社會風氣,抑制宗教,推廣儒學,百姓厭亂望治的民意似乎有了實現的可能。

    公元959年,在位不足六年的後周世宗駕崩,年僅38歲。後周的境遇和北周也一樣,周世宗去世之後,太子年幼,主少國疑,趙匡胤趁孤兒寡母不備,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在周世宗打好的基礎上,北宋很快的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割據勢力,開始了兩宋三百年的國祚。

  • 7 # 亢龍有悔44

    只有世宗柴榮,太遺憾了,如果蒼天給他5年時間必將統一中國,成就如始皇帝,漢高帝,光武帝,隋文帝,明太祖的事業。

  • 8 # 吾不到的吾空

    嫖姚繼踵,再靜邊方。承你百世流芳。

    有這麼一個少年,是父親與女奴私通的私生子

    但是少年命好,姨媽進宮了,成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舅舅成了皇帝最寵愛的將軍。

    於是他也有幸來到了長安,那個繁華的大都市。

    那時候,舅舅剛打了場大勝仗,風頭正勁。

    舅舅讓他去從軍。

    他問舅舅:為什麼要從軍?

    舅舅就給他講了個故事,見過之處,高祖皇帝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高祖去後,太后被匈奴單于調戲,讓太后去侍寢。

    太后沒辦法,實力不如人家,當時國內剛剛平定,百廢待興,太后只能陪著笑臉說自己年老色衰,無法侍奉,還送了幾十個美女過去。

    在這之後,匈奴看著中國軟弱好欺,每年都要寇邊,大肆搶奪一番。

    朝廷年年還要派公主去和親。

    直到當朝皇帝上臺,他霸氣的說了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

    舅舅長驅直入,大漠橫行,竟打贏了匈奴人,收復了失地,建立了朔方郡。

    皇帝說,從此,攻守異形了,要讓大漢幾十年的屈辱,血債血償。

    這位皇帝窮兵黷武,疑心重,晚年暴虐,卻仍舊能與唐宗宋祖並列,憑的,就是這巍巍大漢氣魄。

    因為舅舅受寵,少年也跟著被皇帝高看一眼,被皇帝帶入宮中當貼身侍衛,還想讓他熟讀兵書,成為舅舅那樣的大英雄。

    可惜少年年少氣盛,搖了搖頭,說到:“為將須隨時運謀,何必定拘古法呢?”

    皇帝聽了這句話,覺得少年以後成就不可限量,因此讓他跟著舅舅去軍中歷練。

    那年,少年十八歲。

    舅舅分給他800兵馬,囑咐他不許亂跑,不許浪。

    那一戰,右將軍與前將軍的兵馬損失殆盡,兩人一降一逃。

    舅舅則親率大軍與匈奴右賢王主力作戰。

    少年帶著800兵馬漫無目的的閒逛,突然一個奇怪的想法佔據了他的頭腦。

    說幹就幹。

    少年帶著他的800個兵,一路長驅直入,直到匈奴王庭。

    八百斬兩千,還砍死了單于的爺爺,俘虜了匈奴相國、叔父。

    傳到皇帝耳中,皇帝都不敢置信,封他為冠軍侯。

    少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連番出戰,連戰連勝,六天中轉戰匈奴五部落,同行的將軍要麼就是迷路,要麼就是慘勝,唯有少年孤軍深入,還能勢如破竹。

    一年之內,斬敵40000,俘虜匈奴王爺5人,匈奴大小閼氏、匈奴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63人,盡收河西大地。

    這次輪到匈奴人哭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當召皇帝要在京城送他大大的別墅,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那年,少年二十歲。

    河西大戰後,一再敗陣的渾邪王和休屠王擔心匈奴單于要殺他們,因此決定投降。

    皇帝 不知道他們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遂派少年前去受降。

    果不其然,對面果然發生譁變,但是少年冷笑一聲,單槍匹馬殺入對面陣營。

    不但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併入漢王朝。

    此後,少年更是深入敵後,“取食於敵”,翻離候山,渡弓盧水,與匈奴左賢王部酣戰。

    結果獲匈奴頓頭等3小王,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共斬俘7萬餘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

    為了慶祝勝利,他在狼居胥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開祭地廣場。

    從此“封狼居胥”幾乎成為了軍事史上的傳奇,甚至是文學史上生氣勃勃的典故。

    少年當然就是霍去病,霍去病,一個代表著青春、勇武與奇蹟的名字。

    也許他就是為抗擊匈奴而生,天生註定就是匈奴的剋星,擊滅匈奴成了他生存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離開了塞北大漠,他感受不到了自己的天地。

    這一天,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突然劃上了生命的句號。

    這一年,他24歲。

    皇帝為少年辦了盛大的葬禮,把他的墳墓修成祁連山形,以安其心,以定其魂。

    皇帝是懂他的,知道那裡才是他的天地。

    他的生命很短暫,在歷史舞臺上活動的時間只有六七年的時間,但是卻留下不朽的功績。

  • 9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59期之抗美援朝

    1950年北韓戰爭爆發,美國的飛機侵入中國領土實施轟炸,中國政府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當時的很多高階將領和高幹子弟,都選擇了逃避參戰。

    毛岸英作為黨和人民的兒子,主動要求到北韓參戰,這樣的勇氣讓人佩服。

    毛岸英出生於1922年,早年在國內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

    後來經過黨組織的努力,把他送到了蘇聯接受教育,學習了非常流利的俄語。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毛岸英堅決要求參戰,得到了很多蘇聯人的尊重。

    因為當時斯大林和中國有約定,在蘇聯的華人不需要參加戰爭。

    德國投降以後,毛岸英作為一名戰士,到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系統地學習了軍事理論知識。

    1946年毛岸英回到中國生活,繼續接受教育學習。

    新中國成立以後,美華人想要支援李承晚,來佔領北韓半島,進而達到侵略中國的目的。

    黨中央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抗美援朝。

    英勇的志願軍越過鴨綠江,到38線上和美華人進行了殊死較量。

    其中就有毛岸英,他作為俄語翻譯來到前線。

    可惜的是入朝作戰1個多月,他犧牲在前線,享年28歲。

    毛主席知道以後,說了一句:“打仗嘛,總是要死人的”,可見毛主席的深明大義。

    作為黨和人民的兒子,他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份勇氣是我們都應該學習的。

    —End—

  • 10 # 塵埃檔案館

    想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出了太多的文人墨客,英雄好漢。這些人有的立有赫赫戰功,有的留下壯麗詩篇,被後人永久傳頌。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或才華橫溢,或文武雙全。可是卻在最應該有所作為的年紀,溘然長逝,令人唏噓。所以,今天我就來盤點一文一武兩位其中的代表。

    1.王勃。眾所周知,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個人分別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且王勃是四傑之首。王勃從小就聰穎過人,據《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就能夠寫文章,寫的文章文筆流暢,被人稱為“神童”,十六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後來經過主考官舉薦,擔任沛王李賢的修撰,李賢很喜歡鬥雞,有次王勃就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為沛王鬥雞助興,誰承想此文傳入唐高宗手中,被高宗怒嘆:歪才,歪才!沛王鬥雞,王勃不加以勸諫,還作文助興。於是被高宗逐出長安,王勃剛開始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王勃遭受的二次打擊是因為在做參軍的時候殺死自己藏匿的官奴獲罪,據新舊唐書記載,王勃此次的打擊是因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妒,所以遭人誣陷。然而即使如此,這次被禍,不至於丟掉性命,卻也宣告他仕途就此終結。順帶也連累了他的父親,以致被貶為交趾縣令。上元二年,王勃去交趾看望他的父親,不久踏上歸途,卻在南海乘船的時候不幸溺水而亡。徒留下《滕王閣序》、《江亭夜月送別》等千古文章,令人唏噓。

    2.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霍去病在軍事方面可謂天賦異稟,年紀輕輕就在軍事方面展現過人的天賦。十七歲的時候初次征戰就率800騎兵深入敵人境內數百里,把匈奴殺得四處逃竄,在兩次的河西之戰,霍去病大破匈奴,在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可是卻在23歲的年紀英年早逝。司馬遷評價其“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可見其卓越功勳。

  • 11 # 鬼馬2010

    說說幾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吧。

    第一位:漢昭帝 劉弗陵

    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享年21歲,在位13年(前87-前74年)。

    後元二年(前87年)立為太子,同年即位,霍光、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遺詔輔政。

    始元六年(前81年),燕王劉旦等人準備政變,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援他奪取帝位。燕王劉旦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上書昭帝,捏造霍光變亂,要入朝宿衛。

    次日早朝,霍光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下詔召大將軍。霍光進宮,除下將軍冠叩頭自責。昭帝說:“將軍戴上冠,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將軍無罪。”霍光說:“陛下怎麼知道的?”昭帝說:“將軍到廣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屬罷了。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麼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無須如此大動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歎,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準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由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鄂邑長公主門下的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燕倉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卻素來小心謹慎,並沒有上奏檢舉,只是裝病臥床在家了。燕倉又把這事告訴了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奏檢舉。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 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後自殺身亡。

    內亂平定後,昭帝在霍光輔政下,沿用武帝末期的嚴刑峻法制度,重視吏治,調查民間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職等事宜,處置縱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馮翊賈勝胡等人。並先後四次察舉賢良,任命楊敞為相,雋不疑為京兆尹等,明經治獄。推行“與民休息”的措施,將公田與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免除部分賦稅、徭役,降低鹽價,停止了酒類專賣,免去酒類專賣官吏,與匈奴保持友好關係。

    因內外措施得當,使得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開始得到了恢復,為“昭宣中興”揭開了序幕。

    元平元年四月(前74年6月),劉弗陵因病崩於長安未央宮,年僅二十一歲,諡號為孝昭皇帝。

    司馬光評價: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

    唐代宰相李德裕評價:①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邪不能蔽矣,漢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慚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②使昭帝得伊、呂之佐,則成、康不足侔矣。

    二、齊昭孝帝 高演

    高演(535年 - 561年),字延安,享年27歲。在位不到兩年(560年-561年)。北齊第三位皇帝,神武帝高歡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母為武明皇后婁昭君。

    才智超群,長於政術。東魏元象元年(538年),憑藉父親勳勞,冊封常山郡公。北齊建立後,冊封常山王,歷任尚書令、司空、大司馬、錄尚書事。廢帝高殷繼位,遷太傅。在婁太后支援下,發動政變,自立為帝,年號皇建。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注意民生問題,釋放奴隸,大力屯田,廣設糧倉,有效解決北齊糧食危機。同時依法量刑,大力宣傳漢文化。親征北討庫莫奚,北出長城,退敵千里,文治武功兼盛。

    但是,高演在位第二年從馬上摔了下來,重傷。加上媽媽婁太后和弟弟高湛的政治壓力,心情沉重的高演臨死前傳位給了高湛。北齊又落入了瘋子手中。

    高演即位後,立即大刀闊斧,整頓政治秩序。他下了一系列詔令:官奴婢六十歲以上的一律豁免為自由人。廷尉、御史中丞等執法官必須以法量刑,徇私舞弊者處以死刑。 國子監可廣招學生,講習經典,設定官員,進行督課。

    在黃河南北進行大面積屯田,結果每年從屯田中可獲得十多萬石糧食,河北等地糧荒問題終於得到解決。為了緩解貢糧運輸困難,高演又在河北等地設立糧倉儲存糧食。經過高演的整頓,年曠日久的糧食危機終於得到解決。

    高演執政時期,北齊比北周強盛,但高演認為當時北齊急需的是穩定、建設,而不是去拓地奪民。因而高演執政時期偃兵息武,與四鄰各國基本上處於和平狀態。

    《北史》評價:(孝昭)聰敏有識度,深沉能斷,不可窺測。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儀望風表,迥然獨秀。......及正位宸居,彌所克勵,輕徭薄賦,勤恤人隱。內無私寵,外收人物,...... 文宣崩後,大革前弊。及臨尊極,留心更深,時人服其明而譏其細也。......經謀宏曠,諒近代之明主。而降年不永,其故何哉?豈幽顯之塗,別有復報;將齊之基宇,止在於斯。帝欲大之,天不許也。

    三、魏獻文帝 拓跋弘

    拓跋弘(454年-476年),享年23歲,在位6年(465年-471年)。

    拓跋弘3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12歲就當上了皇帝,因為他爸文成帝拓跋浚也是個早死的英主。而拓跋弘更是青出於藍,繼承了老爸的改革事業,將北魏做大做強。

    拓跋弘將塞外的鮮卑人及其他胡人內遷到關東地區。這是一項強制性的官方移民政策,目的是恢復與發展久經破壞的中原地區。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地方官吏多半是採取硬性逼迫的手段,造成了一些地方民眾的反感,不少郡縣都出現了有組織的土匪或強盜。拓跋弘採納崔宏的建議,赦免這些造反百姓的罪行,對於繼續作亂搞破壞的少數人,拓跋弘又派將軍於慄領兵一萬前去平定,很快解決了不安定的因素,很快解決了不安定的因素。

    在拓跋弘當政時期,社會生產力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自耕農民顯著增加,獻文帝拓跋弘以前,全國戶數已達五百餘萬,比西晉太康年間增加一倍多。農業,手工業都有顯著的發展。《洛陽伽藍記》稱北魏後期百姓殷富,年登俗樂,衣食粗得保障。

    獻文帝拓跋弘雖年輕但非常善戰,他親自率兵指揮軍隊大戰柔然,這是非常出色的一次戰役。他親自統率隊伍,率兵追擊,一直追到“石磧”(沙漠)。皇興二年(468年)二月初七日,十四歲的獻文帝拓跋弘在西山田獵,親射虎豹。

    皇興五年(471年)八月,拓跋弘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拓跋宏。但拓跋宏年幼,不能處理朝政,還是得拓跋宏親自處理朝政,所以獻文帝拓跋宏的尊號為太上皇帝,區別於漢高祖之父這樣雖為皇帝之父卻不統治天下的“太上皇”。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離奇駕崩於永安殿,年僅二十三歲,諡曰獻文皇帝。

    魏收《魏書》評價:“帝聰睿機悟,幼而有濟民神武之規,仁孝純至,禮敬師友。”“聰睿夙成,兼資能斷,其顯祖之謂乎?故能更清漠野,大啟南服。而早懷厭世之心,終致宮闈之變,將天意哉!”

    周世宗 柴榮

    柴榮(921年-959年),本姓柴,後曾改姓郭 。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959年)。

    柴榮曾說,如果能當三十年皇帝,“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時間只過了六分之一,一代英主憾逝,令人不勝唏噓。

    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廣順三年(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 。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

    柴榮於在位短短的六年間,有志於澄清吏治,對於文武貪吏屢加重責,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宋真宗稱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 。不過,到了統治後期時,他已經“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

    柴榮敢於任用人才,曾一舉任用範質、李谷、王溥三人為相;又力排眾議,拔擢不由科進第的魏仁浦聘為樞密使。[5] 在顯德四年(957年)十月規定製科科目時,還詔稱:“不限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並許應召(考試)。”

    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翰林學士承旨徐臺符等二十多名大臣各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篇。這種大面積命題對策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鑑於高平之戰中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於顯德元年(954年)下詔整頓軍隊,命禁軍將領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躬親試閱,選武藝超絕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諸班”,又裁汰老弱士卒,拔擢強壯者。透過整頓,節省了開支,更重要的是,使後周的禁軍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的精銳之師,史稱“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委派忠武節度使王彥超與彰信節度使韓通率領軍卒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並在李晏口夾胡盧河修建城壘,派重兵戍守。其後派德州刺史張藏英召募邊境驍勇之民組成一支精悍的邊軍,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邊民得以安居樂業。

    顯德五年(958年),他讀唐人元稹所上的《均田表》後,大受啟發,於是命人按表製成《均田圖》賜給諸道節度使、刺史,隨後又派“遣左散騎常侍艾穎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稅賦”。連歷代受優待免納租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權,照平民例納租賦。在淮南之戰結束後,下詔將淮南諸州鄉軍“並放歸農”。同時疏浚漕運水路,固然有軍事意義,對水利灌溉和經濟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一系列有利於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改革措施的推行,使得地方生產逐漸得到恢復。

    可以這麼說,宋朝經濟的高度發展,是柴榮奠定的深厚的根基。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疾病,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六年。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葬於慶陵。

    王欽若評價:世宗幼而英悟,以嚴重自處。與賓客言,必低聲柔氣;商確古今及論攻戰之事,則縱辯高譚。詞理鋒起,故時人多之。

    趙頊評價:①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 ②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歐陽修評價: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 12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南京中山陵的建築師呂彥直,這位建築奇才,35歲就去世了,令人惋惜。參觀過南京中山陵的朋友對392級臺階,應該印象深刻,拾級而上時,心生崇敬,到達大平臺,向下俯視,一馬平川,不見一個臺階,目光所及,如同平地,符合孫中山先生為“公平,平等”奔走的理念。

    幾乎人人知道中山陵,知道呂彥直的人卻不多,大多是因為他英年早逝,還有幾個月中山陵就落成了,可是他沒能看到。

    1925年,孫中山先生病逝後,喪事籌備委員會,就向海內外徵集陵墓設計圖案,開啟了近百年前的那場設計競賽。

    歷時五個月,徵集到四十多幅圖紙,陳列於上海大洲公司三樓,參與評審的除了家屬宋慶齡、孫科和喪事籌備委員會外,還請了很多大家作為顧問:中國畫家王一亭、南洋大學校長凌志勳、德建築師樸士、雕刻家李金髮。

    經過評審,當時31歲,名不見經傳的建築師呂彥直獲得頭獎,圖紙被採納。二獎:范文照;三獎:楊錫宗,榮譽獎7人。

    呂彥直,1894年出生於安徽滁州,1911年考入清華大學,1913年庚款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讀建築系。1921年回國,比較有名作品是上海香港路4號的銀行公會大樓。

    實際工作中,呂彥直不僅擔任中山陵的設計師、建築師,還是繪圖員,經濟師和審計師等,身兼數職,監理陵墓工程。由於工作異常繁忙,呂彥直在給未婚妻的信中訴說婚期只能延遲。

    只能等中山陵建成之後他們才能舉行婚禮了。

    黃檀甫,曾和呂彥直一起工作,後盡其未竟之志,回憶說:“呂彥直設計中山陵整日茶飯不思,忙於修改畫作。”為了全力以赴,呂彥直直接搬到山上居住,督促施工,為保證工程質量,選料,監工一絲不苟。

    圖/陵墓圖案

    整個陵區從空中俯瞰,像一座大鐘臥躺在綠毯上,寓意“警鐘長鳴”。順著臺階向上,能體會到革命道路的艱辛,而走完臺階,回眼看去,感受到的是平坦幸福。而這392個臺階也寓意著當時中國有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

    圖/黃檀甫

    呂彥直說:“公共建築,為吾民建設精神之主要表示,應當採取中國特有之建築式”。他用西方鋼筋混領土的建築技術,構建了這樣一個傳統中國樣式。

    第二年,即1926年,《廣州民國日報》刊登出《懸賞徵求建築孫中山先生紀念堂及紀念碑圖案》的方案,呂彥直參與應徵並再次獲得一等獎,以他個人名義建立的彥記建築事務所,一下子承擔了兩個國家紀念性建築。

    巨大的工程壓力,加上不規律的飲食起居,呂彥直健康亮起了紅燈,1928年,呂彥直被確認為肝癌。得知病情,他哭了,手上中山陵的專案,中山紀念堂的專案還未完成,還有未婚妻在等他。

    圖/中山紀念堂

    未婚妻是教育家嚴復的二女兒嚴璆,呂彥直17歲考上了清華大學,嚴璆羨慕不已,經父親同意,前往北京讀書,從此開啟了一段傳奇戀情。

    呂嚴兩家也是頗有淵緣,嚴復盛讚呂彥直的父親呂增祥,“三絕詩文字,一官清慎勤。”呂增祥曾是李鴻章的幕僚,官至物品,呂家二女兒呂靜宜嫁給了嚴復的長子嚴璩。

    在呂彥直7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在嚴復的安排下,呂彥直跟隨嚴璩和呂靜宜生活。嚴復也很欣賞呂彥直,誇其“甚似其父”。

    圖/少年呂彥直

    留美回來,呂彥直與嚴璆訂婚,嚴璆比呂彥直小七歲,大學還沒讀完。之後,呂彥直忙於中山陵專案,婚期也就延誤下來。

    1928年,當呂彥直得知自己患了肝癌,時日無多時,便寫信給未婚妻,告知病情,勸她不要再等了。

    又給黃檀甫寫了封信:繼承他建設祖國的遺志,完成好兩大建築的建設,儲存圖紙和資料。

    這兩封算是呂彥直的絕筆信。

    收到未婚夫的信,嚴璆悲痛萬分,並回信:這一生,我非君不嫁!

    看到未婚妻的決心,呂彥直更是無盡悲涼,他幾乎能完成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工作,可是他沒辦法為嚴璆做些什麼。

    圖/嚴復

    正如倉央嘉措所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在病床上的呂彥直,一直再堅持,等著中山陵落成,終究還是沒熬到,1929年3月18日,呂彥直在上海病逝,沒能看到他宏偉壯麗作品的落成。去世後的第二年,廣州中山紀念堂建成。

    呂彥直去世時,嚴璆28歲,終身未嫁,在北京西郊削髮為尼,法號:秋妙,二十年後,取道香港,去了臺灣,香消海峽彼岸。

    兩人少年相識,而立之年,沒來得及攜手,便天人永隔,留給人們一聲嘆息。

    因建設中山陵的巨大貢獻,呂彥直去世後,當時的國民政府有命令全國,加以褒獎。中山陵祭堂的西南角立有呂彥直半身雕像,刻有于右任題詞:“呂彥直建築師建築陵宮積勞病故,特此紀念。”

    如果呂彥直沒有英年早逝,可能會給後世留下更多的經典作品。

  • 13 # 洞庭湖邊岳陽樓

    歷史上英年早逝可以說三國曹操之子曹衝,他八歲便死了,他從小就聰明,比他幾個哥哥還要聰明,甚得曹操喜歡,後來生病去世,曹操為他傷心難過一陣子。曹操手下有個謀士郭奉孝也是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吃了敗戰,華容道逃生時痛哭流涕說奉孝英年早逝,不然怎麼會有今天的敗局。一番的感慨而令手下文武群臣羞愧無語。其實在歷史長河中英年早逝的人不在少數,令人扼腕嘆息,或許他們其中有的才華足可以改寫歷史,如孔子的學生顏回,漢武帝的大將霍去病等,歷史卻是很現實殘酷,沒有什麼如果,而他們的短暫一生在歷史天空中宛如溜星剎那一瞬間劃空而過,而所光芒四射令人無不驚歎不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第一大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