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對外採取軍事的手段,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武帝對匈奴的軍事打擊,讓我們佩服,東漢大將竇固、竇憲的軍事行動給匈奴以毀滅性的打擊,漢武帝打擊匈奴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實力。雖然他也曾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但在漢武帝有生之年,他的外交佈局並沒有產生太大的作用。北伐匈奴的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三次較大戰役都是天才將領帝國雙璧衛衛青、霍去病,才解除了匈奴對大漢的軍事威脅。

    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作戰往往付出的代價極大,原因同樣有兩點,一是古代運輸相對困難導致作戰半徑有限,二是遊牧民族機動能力強且較為分散,而中原王朝缺馬和騎兵,很難對其主力形成毀滅性打擊。由於常年征戰匈奴,戰線拉的很長,各方面消耗都太大,已經入不付出。並且付出數十萬人的代價, 也是非常慘重的。

  • 2 # 高郵的有史以來

    要說漢武帝打敗匈奴,那先看看戰爭勝敗標準。一種勝利是徹底性地把對方沒掉,把對方的土地和人民全部轉歸勝利者統治。比如蒙古就是把南宋徹底滅了,這樣的勝利明顯。另一種就是把對方打服了,但我不滅你,而是簽訂條約,割地賠款等。如我大金國打敗宋國,就是不滅對方,而是簽訂條約,讓對方向自己稱臣,割地加每年給進貢。

    那你說漢武帝打敗匈奴,這打敗是哪一種?一直到漢武帝死了,匈奴還在,沒有給完全滅掉。要說打服了,沒見到匈奴承認失敗的條約。所以你憑什麼說漢武帝打敗了匈奴?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他在位期間最後一次大規模遠征作戰。漢軍兵分三路:其中以李廣利率7萬為一路,御史大夫商丘成率3萬為一路,侯莽通率4萬騎兵為一路。其中商丘成與匈奴三萬軍隊在浚稽山遭遇,取得小勝,二侯莽通一無所獲。李廣利所率的主力雖連戰連勝,但最終因為軍心不穩,撤退時被匈奴五萬騎兵切斷後路,慘遭失敗,大將李廣利投降匈奴。

    可以說,漢武帝的一生都在和匈奴的戰爭中度過。但最後匈奴依然很強大,而漢朝經濟財富耗盡,經濟快要崩潰了。

    漢武帝死後,又換了兩位皇帝,即漢宣帝的時候,烏孫多次打敗匈奴,而不是漢朝。匈奴有趕上大的災荒,最後發生內亂分裂。但這與漢武帝真的是不要說八杆子打不著,就是打九杆子十杆子也打不著,跟漢武帝沒有一毛錢關係。

  • 3 # 古今烽火臺

    在漢武帝之前,幾任漢代皇帝對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採取的和親政策,安心發展民生,對於匈奴的侮辱也是忍氣吞聲。

    冒頓單于送信羞辱呂后

    惠帝三年(前192年),冒頓派人送來羞辱呂后的一封信。

    信中說我冒頓單于是孤獨之君,你呂后也是寡居,我們兩個君主都鬱鬱寡歡,“願以所有,易其所無”,荒唐地表示和大漢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已經年邁的呂后結婚。

    呂氏和諸大臣對此怒不可遏,義憤中很多人主張斬匈奴來使,老將樊噲當即請命討伐匈奴。只有中郎將季布堅決表示反對,說樊噲是用空話騙人,應當斬首;他認為依照當時的實力,漢王朝無法與匈奴對抗。

    至於那封充滿褻瀆之辭的信,他說:“匈奴如同禽獸,聽到他們的好話,不值得高興;聽到他們的壞話,也不值得生氣。”呂后也只好強壓怒火,說:“這話說得對。”

    於是便以呂后的口氣寫了一封信給冒頓單于。信中稱漢王朝為“敝邑”,說自己已經年老力衰,頭髮、牙齒都掉了,走路很困難,希望冒頓單于不要“自汙”。

    第一階段 馬邑之謀的失敗

    這是一封屈辱的信。這封信和冒頓單于的來信,同樣使人難以忘卻。漢武帝不允許任何人侮辱自己的祖先;匈奴人侮辱了他的曾祖父曾祖母,又一直對漢王朝進行侵襲搶掠,老賬新賬都必須徹底清算。而且,經過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強盛了,漢武帝和匈奴較量的時候到來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單于又派使者來請求和親。雖然武帝已經下定決心北伐,但真要動手,他想還是徵求一下大臣們的意見為好,況且也存在一個說服主和勢力的問題。於是召叢集臣上朝,請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未央宮前殿,武帝以敏銳的目光掃視群臣,等待著他們發表意見。

    大行王恢從小生長在北方燕地,曾親身感受匈奴侵襲帶來的災難。他說:“匈奴跟漢朝和親,次數已經不少了,但每次都維持不了幾年,匈奴就背叛盟誓,我看應當拒絕和親,出擊匈奴!”

    御史大夫韓安國說:“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像鳥一樣忽東忽西,遷徙不定,很難把他們制服。我們上古以來都不把他們當人看。漢朝軍隊如果北上幾千裡與他們拼殺,人困馬乏,匈奴軍隊趁機反攻,那就很危險了。我看不如和親好。”

    韓安國是個老資格的朝廷重臣,他說完後大部分官員附和他的意見,武帝只好忍著,同意了和親。直到元光二年(前 133年),躊躇滿志的漢武帝才邁出了討伐匈奴的第一步。

    這一年,馬邑(今山西朔縣)有一個叫聶壹的人獻策說,他可以利用做買賣的機會,逃往匈奴,引誘匈奴兵佔領馬邑。朝廷埋伏下大軍,把他們包圍消滅。武帝採納。聶壹按計行事,從死囚牢裡撿出兩個犯人砍下腦袋,掛在馬邑城門上,說是縣令縣丞的頭。單于派人看了,信以為真,立刻率領10萬大軍直奔馬邑。

    這時,馬邑附近已埋伏好武帝派去的30萬大軍。當匈奴軍隊逼近馬邑時,但見那裡牛羊遍野,卻連個人影兒都沒有,這麼多的牛羊怎麼沒有人放牧呢?這是怎麼回事?匈奴人感到奇怪。

    正在疑惑的時候,匈奴兵抓住一個在邊哨觀察的漢軍軍官。這個軍官怕死,就把漢軍的全部計劃說了出來。單于聽了驚呼:“真是天助我也。”於是火速撤兵,使這次誘敵之計失敗。

    第二階段 衛青展露鋒芒,收復河套地區

    馬邑之謀的失敗使漢武帝臉上無光,也更堅定了他一定要打敗匈奴的決心。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軍隊又侵入上谷郡(今河北懷來),一路上搶掠百姓,烽火連天,邊關急報飛向長安。

    武帝大怒,當即派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為將軍,各率一萬騎兵,分四路趕赴邊塞,迎擊匈奴。衛青從上谷出擊,直搗龍城(相當於當時匈奴的首都,位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和砍柴木湖附近),斬虜匈奴士兵700餘人。

    公孫賀一路出雲中,無功而返。公孫敖一路出代郡,為匈奴所敗,損失7000餘人。李廣一路出雁門,急速向北推進,不料進入敵人包圍圈。李廣突圍不成負傷被俘,又出奇不意地奪得一匹戰馬逃回。

    由於衛青取得了其他三路無法比擬的勝利,被封為關內侯。

    這個衛青,就是衛子夫的弟弟。他當太中大夫是因為他是漢武帝的妻弟;他封關內侯,則是靠他自己的軍事才能。武帝獨具慧眼,看到了他的軍事才能,這次戰爭的勝利,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

    元朔元年(前128年),衛青的姐姐衛子夫立為皇后。第二年,匈奴再次侵擾上谷郡一帶,殺掠吏民千餘人。武帝再派衛青出擊,並下詔痛斥匈奴逆天理,亂人倫,以搶奪盜竊為正事,多次危害邊地,宣佈要興師遣將,懲罰他們的罪行。

    武帝的這篇詔書,措詞激烈,充滿著正氣和對勝利的信心,同呂后給冒頓單于的覆信是一個鮮明的對照。

    但這次出擊,武帝沒有用正面交戰和趕走的辦法,而是一方面命令部分軍隊與侵擾上谷的匈奴兵周旋,另一方面又命令衛青率大軍出雲中,向西推進,直搗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東),又沿黃河南下,進至隴西,殺虜匈奴數千人。河南地(河套以南地區,今內蒙古河套南伊盟一帶)的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聞聽漢朝大軍到,慌忙帶著少數心腹逃跑,漢軍又收復了河南地,並得牲畜百萬餘頭。

    這實際上是一種聲東擊西的策略。作為全軍的最高統帥,武帝對戰爭全域性籌劃得越來越精了。

    漢軍在西部的大勝利使匈奴人震驚,上谷之役不了了之。

    河南地是漢朝和匈奴的必爭之地。那裡距長安較近,騎兵用一兩天的時間便可到達,匈奴佔據它可以威脅漢朝中央政府,漢軍收復了它可以解除威脅。此次收復河南地的勝利,衛青立了大功,被武帝加封長平侯,食邑3800戶。

    這時,郎中主父偃建議:“河南地土地肥沃,北有黃河天塹阻隔,秦朝的蒙恬就曾在那裡築城抵禦匈奴。現在為了減少糧秣運輸的艱難,可以在那裡重新築城設郡,作為抗擊匈奴的基地。”

    當時任御史大夫的公孫弘反對說:“秦始皇徵發30萬人在那裡築城,結果沒有成功,最後放棄了在那裡築城的想法。現在我們為什麼那樣幹呢?”

    汲黯也說不需要築城,認為那是多餘的浪費。

    在一旁的朱買臣就此事給公孫弘提出了十個問題,公孫弘一個也答不上來。

    武帝情緒高漲起來。他認為在那裡設郡築城是關係到國家安危的大事,雖然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他還是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在河南地置朔方郡(郡治在朔方,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南黃河南岸)和五原郡(郡治在五原,今包頭市西北),並派將軍蘇建築朔方城,徵調內地10餘萬人遷居朔方,充實邊地;又修繕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長城及沿河要塞。這樣,漢朝就利用河套這一有利的天然屏障,把朔方和五原建成了抗擊匈奴的基地。

    第三階段 衛青的時代,反擊擊潰右賢王

    失去河南地使匈奴軍臣單于一病不起,於元朔三年(前126年)死去。其弟伊稚斜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擊敗軍臣單于的太子,自立為單于。伊稚斜佔穩腳跟後,對漢朝邊郡的掠奪更加頻繁。這時,正趕上王太后去世,武帝正在為母親大辦喪事。

    古禮雖規定皇帝不為父母守三年之喪(皇帝以下所有吏民必須守三年之喪),但為了慰祭太后之靈,武帝在這以後的兩年內一直忍著,沒有對匈奴進行反擊。這樣,僅元朔三年這一年,匈奴就先後遣數萬騎入侵代郡、雁門,在這兩個郡各殺掠了一千多人,並開始擬定更大規模的入侵計劃。

    元朔四年(前125年),伊稚斜單于派9萬大軍,分三路南侵,直指代郡、定襄、上郡。同時,匈奴右賢王也乘機南侵到朔方城下。一時間,漢朝北方邊地狼煙四起,連連告急,漢軍雖有防守和抵抗,但沒有統一反擊,損失巨大,被掠走人口數千。武帝再也忍不住了,下決心從根本上打垮匈奴。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武帝命衛青率六將軍領10萬精兵分三路北擊匈奴。衛青直接率領的3萬人馬,長驅700裡,乘黑夜包圍了僅次於單于的右賢王駐地。右賢王正在飲酒作樂,突然間戰鼓齊鳴,漢軍鐵騎向他的大營衝來。右賢王嚇得驚恐萬狀,魂不附體,慌亂中僅帶愛妾一人,在少數騎兵保護下向北逃竄。其餘小王10餘人及男女1.5萬人、牛羊百萬頭,全部被衛青俘虜。

    歡迎儀式上,武帝氣宇軒昂,充滿勝利的自豪感,公卿百官山呼萬歲,歡呼聲響徹雲霄。喜悅中,武帝親賜御酒三杯,為衛青洗塵,並宣佈:“封衛青為大將軍還不足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朕決定再加封他8300戶,他的3個兒子,都封為列侯。”3個兒子還有一個是在襁褓中的幼子,衛青上表辭謝,武帝說:“不用辭讓,大漢帝國應當永遠記住諸位的功勞!”

    第四階段 霍去病千里走單騎,迎來和平

    元朔六年(前 123年),武帝又派衛青率10萬騎兵追殲匈奴。在這次戰役中,一位18歲的年輕將領表現出驚人的指揮才能,他就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僅率800騎兵深入敵陣,竟獲大勝,俘虜了單于祖父、叔父及許多匈奴重要將領,斬敵2000餘人。霍去病回到京師,漢武帝大喜,封他為“冠軍侯”,後來又加封他為車騎將軍。

    議郎說:“蘇建不但沒有殺敵立功,反而全軍覆沒,罪當斬首,以示軍威。”

    軍正、長史說:“蘇將軍只有三千人馬,數萬匈奴人包圍了他們,兵力相差懸殊。他奮力突圍歸來,如果把他處死,以後吃敗仗的將士們誰還敢回來呢?”

    衛青說:“雖然我有斬殺大將之權,但也應報告皇上,對蘇建的處置,回長安後讓皇上決定吧。”

    將軍們都覺得衛青這樣辦很好。於是把蘇建囚禁起來。回長安後,衛青奏明情況,武帝把蘇建免為庶人。後來,蘇建又被武帝任命為代郡太守。

    這次戰役總地講是取得了巨大勝利,但由於蘇建的失敗和趙信的投降,衛青沒有得到什麼封賞。

    元狩二年(前 121年)春,霍去病又奉命出隴西,在今蘭州黃河以西與匈奴大戰,深入 2000餘里,奪得祁連山和河西走廊,漢朝在這裡設立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匈奴人敗走,他們編了懷念河西的歌: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匈奴單于伊稚斜大怒,想把被霍去病打敗的渾邪王和休屠王殺掉。渾邪王和休屠王知道後十分害怕,就一起謀劃投降漢朝。

    訊息傳到長安,武帝命霍去病去納降,但要防其詐降襲邊。正當霍去病準備出迎時,休屠王又後悔了,渾邪王把他殺掉,迎著漢軍走來。走近漢軍時,部分匈奴官兵感到害怕,又調轉馬頭逃跑。

    霍去病看到部分匈奴官兵逃跑的情形,便立即率軍衝入匈奴營中,找到了渾邪王,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明了情況,查出逃跑者8000人,全部斬首。

    這次在渾邪王率領下投降漢朝的匈奴官兵共4萬餘人。

    之後不久,武帝又把來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隴西、北地、上群、朔方、雲中五郡的北部,稱為“五屬國”。

    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人又以數萬騎兵入侵右北平和定襄郡。武帝命衛青率軍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衛青在沙漠裡行軍千餘里,在暮色蒼茫中與匈奴兵激戰,俘虜、斬殺匈奴1.9萬人。霍去病則大破左賢王軍,俘獲7萬餘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烏蘭巴托東)而還。

    從此,匈奴再也不敢貿然進犯,漢朝和匈奴之間處於休戰狀態。

  • 4 # 使用者12616328389868

    看過《漢武大帝》電視劇的,大家如果細細品味,就一定會知道漢武帝是如何運籌帷幄打敗匈奴的。劇裡有一段漢武帝叮囑當時兵器研究老專家的一段話,那就是“之前我們大漢朝老是不敵匈奴,關鍵就是我們的兵器沒有匈奴的厲害。”而且還將當時的漢刀和匈奴的刀對砍,竟然漢刀應聲而斷。但經過多次研究實驗,老專家終於找出了是刀的材料原因,要想好武器,必須找到做刀的好材料,這樣才能趕緊研究迎頭趕上。這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我們大漢打不過匈奴不僅僅是刀,而且還有國之大器的馬也沒他們的厲害,當時我們中原劣馬,想派人從匈奴哪裡走私一匹好馬,結果被匈奴發現攔腰斬殺。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其中找好馬和做刀的好材料是其中最重要的倆項。最後經過千難萬險張騫偷了一把鑄刀的材料,發現了汗血寶馬,這才有了打敗匈奴的根本。這當然和衛青霍去病這倆位大將指揮得當也有關係。

  • 5 # 賤痞二叔

    漢武雄圖載史冊,長沙萬里盡烽煙。

    漢景帝臨終之時,將虎符交於母親竇太后掌管,以為劉徹保駕護航。漢朝以孝治國,劉徹初登帝位時,尊竇太后為太皇太后。

    竇太后在朝臣中的威信很高,劉徹唯有順勢而為,仍延續黃老治術的國策,但私下裡積極網羅各種人才。竇太后離世之後,劉徹才得以放開的施展其心中抱負。

    下面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四大層面來逐一分析:

    一、政治

    1、推恩令

    為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採取主父堰的推恩令,以法制的形式減少諸侯王的封地,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範圍。

    如此高明的舉措,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難題,還為劉徹贏得了“仁政”的美名。

    2、設地方刺史

    “刺”,檢核問事之意。朝廷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個監察區,設定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

    刺史的作用在於監察地方豪族和官員,防止他們相互勾結、任人唯親、大搞土地兼併、魚肉鄉民、行貪贓枉法之舉等。

    3、察舉制

    察舉制於漢文帝時期開始實行,在武帝時得以完備,是隋朝時期推行的科舉制的原始版本。統一的選材標準和考試,是在相對公平的競爭條件下,篩選出於國家有用的人才。

    這一舉措,使得國家有了可持續引進人才的發展通道,直接作用於國家的方方面面。

    4、獨尊儒

    採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創辦尊儒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太學,建立起皇權對統治思想的大一統。

    劉徹要施展胸中抱負,建立宏圖霸業。那麼漢初推崇的黃老治學,就顯然不能滿足劉徹的需求。謀求朝中大臣和國家中堅力量在思想上的轉變就變成了急需應對之事,這才有了儒家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才有了董仲舒的獨尊儒之策。

    5、內法外儒

    內法外儒的舉措主要針對兩個群體:一個是百姓,另一個是朝中大臣。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皇權的仁政愛民,對朝中大臣則以嚴刑峻法來約束。

    這是劉徹的安民治國之策:讓為官者愛崗敬業、忠心不二的服務於皇權;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政治抱負。

    二、經濟

    1、鹽鐵專營、酒類徵稅、幣制改革

    這一系列改革意在將財政權集於中央,穩定金融,充實國庫。持續穩定的財政收入,為發展軍事力量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

    強軍也是強國,有了強悍的軍隊,才能保障反擊匈奴的絕對輸出。

    2、均輸

    西漢時有個傳統,各郡國都必須把本地最好的土特產品作為貢品送往京師。做總表忠心的舉動弊端太多,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成本高昂。善於計算和理財的桑弘羊針對弊端做了一番調整:在各郡設定均輸官,品質特優的貢品仍送往京師,一般貢品由當地均輸官運往鄰近高價地區售賣,或將貢品按當地售價折成現金,再另購豐產而廉價的商品運往高價地區發售。

    均輸法的實施可以大幅度降低貢品在運輸中的損耗,減輕農民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3、平準

    平準為桑弘揚首創,是透過國家手段抑制通貨膨脹而實施的金融政策。防止富商大賈透過投機倒把、囤貨奇居的方式牟取暴利,魚肉百姓。

    商品流通和平抑物價有利於國家商品經濟有序的發展,為百姓的休養生息創造有利環境。

    4、算緡、告緡

    算緡是向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徵稅,主要針對商人。而告緡,則是打擊抗拒交稅、偷漏稅款的富商大賈。用重獎鼓勵百姓相互告發違法商賈,這是以激烈的手段來緩解國家財政窘迫的狀況。

    告緡這一激烈舉措的實施,導致“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慘狀,這也是漢武帝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三、軍事

    1、馬邑之謀

    商人聶壹以馬邑和大批牲畜財物為誘餌,引軍臣單于率大軍前來接應。漢武帝以30萬精兵設伏殲滅戰,最終因俘虜導致計劃的流產。馬邑之謀招來匈奴瘋狂的多次報復,和親政策自此結束,漢匈的大規模戰爭揭開了帷幕。

    2、龍城之戰

    衛青率部繞過匈奴主力,直奔其聖地龍城。斬首700餘人,而後火速返回。此戰為漢軍出擊匈奴取得的首次勝利,意義重大,衛青因此被封關內侯。

    3、出雁門

    車騎將軍衛青領3萬騎兵出雁門,斬首虜數千。

    4、奪河套

    衛青採取“迂迴側擊”的戰術,擊敗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所部,控制了河套地區。武帝命蘇建在此修築朔方城,設朔方、五原兩郡,並從內地遷徙10萬人來自定居,建立反擊匈奴的前線基地。

    5、奇襲高闕

    漢武帝派三路大軍出擊匈奴:車騎將軍衛青領3萬騎兵從高闕出發;遊擊將軍蘇建、強虜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從朔方出兵;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從右北平出兵。此役擊潰右賢王部,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人,牲畜達千百萬頭。

    6、漠南之戰

    大軍兩次出擊,共計斬獲匈奴軍1萬多人。此戰,霍去病初露鋒芒,獲封冠軍侯。

    7、河西之戰

    19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兩次率軍出擊,攻佔了河西走廊,後渾邪亡率4萬餘眾歸漢。自此,西域的控制權由漢王朝掌控,漢武帝先後設定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並從內地遷移大量人口到這裡戍邊、生產。

    8、漠北之戰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領軍突進兩千餘里,殲敵70400人,重創匈奴主力,並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此役過後,匈奴遠遁,漠南再無王庭。

    四、外交

    漢朝的外交以軍事外交,經濟外交為主,輔以文化外交。以河西之戰的勝利為支點,令西域諸國臣服,政治聯姻烏孫。同時開闢絲綢之路,打通西域通道,發展中西的經濟、文化交流。

    以上為我論述漢武帝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匈奴。

    沒有專權霸道,就沒有匈奴人的慘敗;

    沒有唯才是舉,就沒有漢王朝的赫赫威名;

    沒有窮兵黷武,就沒有空前遼闊的疆域;

    有劉徹,才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

  • 6 # 李勉9

    只有站在劉徹身邊,用心去讀。

    劉徹吃了敗仗,仔細分析。匈奴是都是騎兵,南下劫掠容易。大漢聚集軍隊,又很難追擊。追太遠,糧草又接濟不上,被匈奴反身又擊破。

    大漢的長處在於,人口基數大,底子比較厚,怎麼辦?

    用一支步兵吸引匈奴的主力,糾纏。一支精銳騎兵突襲匈奴後方,進行戰略屠殺。這不是戰爭手段,而是一個皇帝才能想出來的,國家級別的政策方案。

    戰略屠殺是什麼,就是白起屠殺四十萬趙國士兵那樣的,也就是希特勒屠殺幾百萬猶太人那樣的,不過這一切都被劉徹有心掩蓋了。

    經過文景之治後,大漢或者說劉徹手中有了比較多的馬匹和錢糧,可以進行這個方案嗎?

    在一次戰鬥中,年輕的霍去病在舅舅衛青的麾下,做了一件大事。可能也是舅舅的指引,年輕的霍去病帶著純騎兵八百人,長途奔襲,發現了匈奴後方的非戰鬥力量,以八百人的兵力,砍下了2028個頭顱,還俘虜了一些高官回來。

    這裡,其實我們會想一想,幾乎沒有那個時候戰爭的樣子了,那時候,幾乎是不殺俘虜的,但是要掠走,帶回去當奴隸也好,叫對方出錢來贖回也好,人才是根本嘛。這次據說有名的俘虜就是單于的叔父而已,相國、當戶乃至於單于的祖父,也就是一刀砍了。現在我們已經無法推測,這個是舅舅衛青的囑咐還是衛青第一次深入敵後的謹慎了。

    漢武帝當然會得知這個訊息,會細細的問這個訊息,這個時候,他一定會很開心,國家戰略方案中的迂迴屠殺的將領找到了,這就是霍去病。

    那麼劉徹,衛青,霍去病必然會有一場交談。劉徹負責的是集中兵馬錢糧,衛青在未來的大計劃中用來糾纏匈奴主力,霍去病負責迂迴匈奴後方,戰略屠殺。

    每一份任務都不輕,這一場大戰對於大漢的經濟是極大的打擊,幾年後,漢武帝不得已開始了鹽鐵專賣官營,就是開始收了新的人頭稅和生產稅。

    衛青這個角色,顯然,就是在“吸引敵人火力”上面,看起來吃了大虧了,不過也只有衛青這樣的久征戰場的人才能做到。

    霍去病,這一顆冉冉升起的戰神之星,遇到的會是什麼呢?找得到嗎?繞的過嗎?下得了手嗎?

    今天我們的讀者,特別是年輕的讀者會認為,這沒有什麼,不就是屠殺嗎。這是因為,我們經歷過殘酷而漫長的抗日戰爭,知道了讓倭族這樣一個民族殺入我大華內地,會帶來什麼樣的創傷。

    可是在當時,或者春秋戰國年代,那戰爭可是很文雅的,敵人撤退了一百步,我方就不能追趕了。所以才有了個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故事下來,其實就是說的這個事情,後退了一百步了,追殺必須停止。《司馬法》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自古之政也

    中間出了一個白起,長平之戰後,四十萬俘虜怎麼辦?帶回,沒飯吃了,秦軍自己都緊褲腰帶了,放回去,不到幾年,這些趙軍又能上來打仗了,這一仗,秦國已經是元氣大傷了,怎麼辦?怎麼辦?白起一咬牙,殺光。

    這件事,在白起的心理上,一直都折磨著他。日日夜夜,不招即來,揮手不去的。在秦王賜死白起的時候,白起覺得自己冤枉:““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轉眼有覺得自己是活該:“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

    你說,這件事是不是時刻他都記在心裡了。

    即使是這樣,後世的評價,也多有涉及這個的。

    揚雄:“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法言·卷十一·淵騫》

    何晏:“白起之降趙卒,詐而坑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史記集解·白起王翦列傳》

    黃道周:“秦將白起,戰功濟濟,拔城如山,殺人如水,至於長平,殘猶莫比,四十萬人,一夕坑盡,應侯受知,武安失意,及敗請之,堅臥不起,士卒先遷,杜郵受死,雖君寡恩,實天報理。黃道周·《廣名將傳》

    更多的評價就不拿出來了,免得變成白起專場了,各位讀者大大知道中國文化上對於屠殺這件事的看法就行了。

    那麼,事情後來呢,定下計劃的三人各自開始行動,霍去病是練兵,他的兵只要是報上去功勞,立刻會重賞,他練兵也很有成效。(當然,這些也會被劉徹隱去的。)兩年後,這是一次實彈演習,檢測霍去病練習成果的時候到了。

    十九歲的霍去病被封驃騎將軍,率兵出擊佔據河西。這是一次檢閱騎兵後方快速偷襲的考試,霍去病六天,五百多公里。大勝!

    可是你如果是個細心人,那麼可以看到殺人近四萬,俘虜不過一百多人,數字是不會作假的。那麼霍去病戰術,讀者大大應該看懂了吧。殺.俘率,應該是地球上最為龐大的之一,包括或者說直到現在,地球上的所有戰爭。

    霍去病通過了考試了,在匈奴那一邊估計是名字可以止小兒夜啼了,此後霍去病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一支騎兵進入匈奴大軍大營,為所欲為,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匈奴遇到了殺神了

    又過了兩年,條件都基本上成熟了,公元前火警年,說錯了。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劉徹開始了他那個巨大計劃的實施。

    衛青,糾纏住匈奴主力,霍去病率部迂迴,奔襲。有記錄說霍去病的兵有一個人控制九匹馬的。這個速度,這個......

    霍去病斬首七萬,俘虜86人,超越了由他自己創造的記錄,殺.俘率。沒有之一。

    匈奴終於遷徙了,怕了,匈奴還真是惹不起這位殺神。戰士回家,發現家沒有了,丈夫回家,只有看到妻子腐爛的屍體了,兒子回家,父母......

    接下來,就是霍去病的艱辛了。

    漢武帝設定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

    老闆獎賞得並不遲,可是反覆屠殺婦孺,老人,這個世間對於古人來說,是一個極為殘酷的心理障礙。

    他殺了那些人,當然是沒有時間可以埋藏的。

    霍去病和白起一樣,心理糾結什麼?

    有一份殘存的,他向漢武帝的奏疏,裡面有一句,他的生理心理極限: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

    這是,他丟棄的無數屍骸,心裡有陰影。

    古人,並不知道怎麼治療心理疾病,霍去病,病逝。

  • 7 # 歷史名將錄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蓋世無雙。數次北伐匈奴,將彪悍的匈奴人趕往漠北,結束了“用和親換和平”的屈辱歷史,徹底解決了北方匈奴帶給漢民族的威脅。

    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抱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決心,和匈奴展開了艱苦卓絕的的戰爭。

    其中最著名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公元前133年,王恢向漢武帝建議,利用匈奴貪財的本性,誘其深入馬邑縣城,聚而殲之。因御史叛變,計謀敗露,馬邑之謀由此失敗。

    公元前127年,匈奴左賢王以兩萬騎兵進犯上谷、漁陽,在韓安國首戰失利的情況下,漢武帝派大將衛青率3萬精銳騎兵出雲中,向西迂迴包抄,一舉擊潰匈奴白羊王和樓煩王,俘獲俘虜數千人,收復了河套地區,將西漢防線北推至黃河沿岸,河南之戰取得大勝。

    公前124年,漢武帝先派衛青率騎兵數萬,擊退匈奴的右賢王,俘獲王子王妃等數十人,大勝而歸。後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越過焉支山,追擊匈奴上千裡,大破匈奴,逼迫匈奴渾邪王率四萬之眾來降。這次河西之戰打通了西域之路。

    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爆發,漢武帝同時派遣衛青、霍去病率數十萬軍隊,合圍匈奴單于於漠北。衛青挺進千里,穿過沙漠,殲敵數萬。霍去病將匈奴左賢王趕到狼居胥,飲馬瀚海。漠北之戰給了匈奴沉重的打擊,迫使匈奴北竄西邊,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至此,匈奴終於安分了十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在未來會進入“無航母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