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易芯子

    呂后稱帝的話那麼武則天就不會是歷史上第一個女皇了。那麼話說回來呂后究竟存不存在稱帝的可能,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漢高祖劉邦曾和眾大臣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馬之盟,作為這麼重要的事件,呂后不可能不知道。透過這個盟約可見,非劉氏者稱王尚且天下共誅,更何況稱帝了,這從根本上否定了呂后稱帝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其次,呂后雖然手握權力,分封諸呂,但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一幫老臣,比如張良、陳平、曹參等尚在,且影響力巨大,有權謀、有權力、有實戰經驗,這種老臣集團對呂氏集團形成了強大的制約和平衡,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老臣集團還佔有一定的優勢。

    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分封作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產物早已過時,且後患無窮,這從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即可看出,自漢武帝開始中央的權力不斷得到加強,而諸封國的權力不斷削弱,這是歷史的潮流也是天下大勢還有,當時的民心所向也是和平、和平、和平,至少剛剛經歷過楚漢爭霸的天下百姓是不會希望再起戰端的。

    最後,話反過來說,即便呂后真的稱帝了,她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0,民心、謀臣、將相能否為其所用,以及諸呂是否堪用也很值得商榷。所以說,呂后不稱帝還是很明智的。

    歷史不容假設,呂后不稱帝也不妨礙她成為偉大的女人。

  • 2 # 寂寂無人

    呂后是西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在劉邦死後,呂后垂簾聽政,權傾朝野,甚至安排了呂產、呂碌、呂臺等呂氏子弟奪取了兩宮衛隊及南北二軍的軍權,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呂后為什麼沒有稱帝呢?

    其次,從白馬會盟說起

    為了限制呂后的權利,防止劉姓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劉邦死前還是做了一些安排的,比如白馬會盟。

    據《史記》記載劉邦病情日重,為了保證自己的江山能代代相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保證不被外姓人所得,他令詔蕭何、張良、叔孫通、張蒼等人進宮安排後事。劉邦說:“我病已深沉,恐難得好。眾卿隨我百戰沙場,才有今日江山,大家定要竭力輔助太子,不要叫劉氏江山落入他人之手。”眾人見到劉邦形容枯槁,面如死灰,不覺傷情,齊聲應諾:“竭力輔佐太子,安定劉氏天下!”劉邦說:“從今以後,非劉不王,非功不侯。違者,天下共誅討之!

    這些安排從後面看還是多多少少有些作用的,何況朝中老臣俱在,軍隊中的將領也大多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如果呂后要稱帝,恐怕這些人都不會答應。

    呂后自己也清楚,自己當個權傾朝的呂后是可以的,但要稱帝勢必會引起朝中大臣和各地藩王的起兵作戰,面對這種情況,她手中這點可憐的軍隊根本不夠看,因此,呂后從始至終都沒有稱帝的想法。

  • 3 # 華叔歷史講堂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呂后為什麼不稱帝。

    一共兩點∶沒有稱帝的能力,沒有稱帝的需求。

    一、沒有稱帝的能力

    要知道,從劉邦駕崩呂后獨享大權,其實僅僅十五年時間。十五年看似很長,但是對於政治謀權來講,卻很短。呂后雖然在劉邦死後獨攬大權,到卻不是集權。從排除異己到培養自己的心腹,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十五年,老天留給呂雉的時間太短。

    雖然呂后用殺韓信的方法儆了一群老臣,但是老臣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呂后想要稱帝搞定這些老臣,畢竟“白馬之盟”大家都知道,保護好太子以及劉氏江山,是老臣門的責任。除了老臣,當然還要搞定這些劉氏的王爺門,因為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稱帝,都有合法性。所以,呂后想要稱帝,面對的敵人太多。

    呂后死後400年的東漢末年,曹操也是大權獨攬,同樣也沒有稱帝,為什麼呢?因為群眾基礎沒有,漢臣終究是漢臣,不能稱帝的。所以皇后就是皇后,怎麼能成為皇帝呢!呂后根本就沒有群眾基礎,就算她稱帝了,別人不反對,天下百姓也不會同意的。

    二、沒有稱帝的需求

    呂雉是劉邦的結髮夫妻,當時她嫁給劉邦的時候,可謂是下嫁,因為那個時候劉邦真的是什麼也沒有。如果劉邦沒有當皇帝,那麼呂雉就是劉呂氏了。所以呂雉的一切都是老劉家的,無論她是平頭百姓還是皇后。所以呂后沒有稱帝的需求,就算她稱帝了,難道要把皇位傳給呂氏嗎?不可能!因為近千年後的武則天還是把政權還給了李唐。如果以後還要還政給兒子或者孫子,那麼呂后稱帝做什麼呢,做一個獨攬大權的皇后/皇太后不好嗎?

  • 4 # 折緣

    呂后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野心家,她跟武則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呂雉的人生一開始就充滿了無奈。年僅不到20歲就因為父親一句“臣(呂公自稱)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劉邦)相,原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就嫁給了年近四十、“好酒及色”,一事無成的劉邦。

    當然在那個時代,女子哪裡又有什麼婚姻的選擇權。作為一個富家女就這樣嫁給了奸猾的小亭長劉邦,史書上沒有提及呂雉當時的反應,所以我們也無法判斷她對這樁婚事是個什麼態度。

    但是,她的人生真的很悲哀。嫁到劉家後才發現,劉邦這個混賬東西,居然還有一個私生子,也就是後來的齊王劉肥。年輕的呂雉不僅初為人妻,伺候公婆,田間勞作,還要一出嫁就為人母,開始品嚐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呂雉轉眼間就從一個富家女,淪落成為了一個田漢婦。

    這是何其地不公啊。試問如今有幾個妹子甘願過這樣的生活?

    然而呂雉卻並沒有因此心生怨懟,而是真的做到了一個公婆眼中的好媳婦,子女眼中的好母親,盡心伺候丈夫的好妻子。《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 餔之。”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呂雉的性格中不僅有溫順的一面,亦有勤勞善良、樂善好施、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這樣的人,她的三觀必然是與那個時代女性一致的。

    請記住這一點,因為這一點很重要,一個人再怎麼變化,她的三觀卻不會因為私慾產生多大的變化,所以呂雉的視野不可能跳出當時的價值觀的,女人稱帝這種事情,放在當時就跟現在就跟有人自我閹割給大富豪傢俬人管家一樣難以令人理解的。呂雉的觀念之中,也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意識。

    當劉邦斬白蛇起義後,呂雉替劉邦坐過牢,當過項羽的人質,獨自一人撫養過兩個孩子,在劉邦出差時看守後方,她的兩個哥哥還跟隨劉邦打過江山,是軍功集團重要成員。

    司馬遷說:“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請注意這句話,其一是劉邦後來安定天下,呂后是有大功勞的,而後誅殺異姓王,呂后也出了大力氣的,比如韓信。很多人片面的認為劉邦當了皇帝以後誅殺功臣實在是不為人齒的行為,但實際上劉邦幹掉的清一色都是漢初的異性王,其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鞏固漢室江山,避免重蹈周王室的覆轍。

    看到這裡,我們就能發現,呂雉真的是一個賢內助,她前半生幾乎都在提劉邦幹髒活,還是任勞任怨那種,擱現在社會,這樣的媳婦早就鳳毛麟角了。

    但是,呂后的人生是無奈的。劉邦跟項羽爭天下的時候,她成為了項羽的人質,過了兩年階下囚生活,好不容易回到了劉邦身邊,卻發現“漢王(劉邦)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

    MD!老孃替你去坐牢,過得不是人過的日子,你卻美人在懷,絲毫不在乎我的感受。從這裡,筆者可以肯定,呂雉人生的轉變,也就是黑化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她從一個性格溫順的妻子,逐漸轉變成了心狠手辣的政客。

    而後面發生的事情,劉邦想要廢掉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劉如意,更加進一步刺激到了呂雉那原本就脆弱的神經。如果劉如意成為太子,呂雉半生所受得苦難不僅得不到償還,接下來的後半生還要活在戚氏母子的陰影下,這如何能忍?

    於是,一代女主呂后誕生了!

    綜上所述,呂后的人生其實都是一步一步被逼出來的,她並不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她後來的女主臨朝,是兒子隱宮撂挑子的無奈,當然也有她報復戚夫人心理影響,後來大肆誅殺劉邦的兒子們,這裡面既有政治原因,也有對劉邦感情中的無限恨意。

    然而,呂雉從來沒有想過成為什麼皇帝,她連繼承人都沒有培養,甚至都沒有考慮過改朝換代這個事情,她其實自始至終都是在捍衛自己大漢皇后(太后)的權力而已。

    《史記》《漢書》對呂后有這樣一句評價:“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

    她對大漢江山是奉獻了一生的,難道就不能允許她發洩一下幾十年來所受的那些委屈麼?

  • 5 # 烏蘭大俠

    呂后沒有稱帝,可能源於兩個原因:

    一、政治環境不允許

    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登上九五至尊,成為漢高祖。劉邦對開國元勳故舊的清除,較之明太祖朱元璋仁慈的多,較之宋太祖趙匡胤稍顯狠辣,默許呂雉殺掉淮陰侯韓信、聽信呂雉讒言除掉已經貶為庶民的梁王彭越,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以劉邦還沒有完全“今天殺人,明天殺人,哥哥好生寒了兄弟們的心!

    朝中還有蕭何、曹參、張良、陳平、王齡等謀士文臣,以及樊噲、周勃等武將,大家都是早年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老兄弟,劉邦的忠實粉絲,西漢王朝的衛道士!這些文臣武將的勢力還沒有被削弱,依然強悍,再加上劉姓諸王,尤其是齊王劉肥,都是西漢江山的既得利益者,臥睡之塌,豈容他人安眠?對這幾股勢力,呂后頗有忌憚!

    反觀呂雉陣營,老公剛嚥氣,就火速打破了“非劉不王、非功不侯”的先皇遺命,甘冒“非劉而稱王者,天下共誅之”的大不韙,分封孃家人為王侯,史稱“諸呂”:封侄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為,侄孫呂通為燕王。

    但是呂雉的孃家人沒有蕭何這樣的運籌帷幄能力,亦無張良陳平之韜略城府,更無周勃之將兵之器,比較平庸,有點像武則天跟武三思、武承嗣,孃家人實在是不給力!

    所以,呂雉稱帝,缺乏政治基礎、群眾基礎、軍事基礎!

    二、呂雉跟劉邦是真愛

    呂雉是劉邦的糟糠髮妻,早年間其父呂公給浪蕩無賴劉邦相面,以為“骨骼輕奇,帝王之相”,遂把女兒呂雉許配給劉邦,而此時的劉邦還沒發跡,就是個“亭長”,類似於現在的居委會主任,他還有個非婚生的兒子,關鍵是這個拖油瓶可能還不太好看,他就是後來的齊王劉肥,這名字取的,也是醉了!呂雉還比劉邦小十五歲,所以,呂雉嫁給劉邦是義無反顧的,委屈的!

    劉邦對呂雉曾經也是真愛(雖然劉邦經常撇妻棄子),但後來暖飽思淫慾,娶了戚夫人,此女不省油,每夜必吹風,鼓搗劉邦廢掉太子劉盈(呂雉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

    老公有新歡,呂雉可以理解,畢竟老公是皇上,而且並不濫情,但是“廢長立幼”就是要破壞初戀感情,置呂雉母子於危險之境,後果不堪設想。深宮裡暗自啜泣的呂雉開始了絕地反殺,採納陳平之計,請來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堅定了劉邦“立長不裡幼”的決心,不再猶豫!

    劉邦死後,積怨許久的呂雉開始對戚夫人下毒手,砍去手腳,挖眼、拔舌,反正破壞了所有的人體器官,做成“人彘”,養在豬圈裡,出了一口惡氣!

    呂雉固然狠辣,滅絕人性。但別忘了她首先是個女人,保護自己的名分和兒子的安全,完全可以不計後果、不擇手段。

    須知宮廷奪嫡之戰,誰輸了,誰的代價就是死!如果戚夫人勝了呢,那在豬圈裡蠕動的,恐怕就是呂雉了。先下手為強,呂雉的惡毒有情可原,但有點變態,這也充分體現了她內心的陰冷、決絕,也或許只有這樣的陰冷決絕的女人,才配有覬覦天下的禍心!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子幼母壯,牝雞司晨,呂后垂簾聽政,已經在名義上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不過,我猜測此時的呂雉應該是不會自己稱帝的。彼時,楚漢相爭剛剛熄滅戰火,天下初定,人心思齊,如果再發生宮廷政變,會導致短暫的和平局面再次陷入混亂和混戰。

    難道老公打下的江山要毀在自己手裡?

    一個人的夜裡,呂雉可能會回憶起她和劉邦的初見,一個浮華遊蕩的痞子居然當了皇上!啞然失笑,那時,他並不帥,也不可愛,但這個男人,我曾經愛過!

    躊躇猶豫中,呂雉走到了生命的終點,62歲去世,功過是非留給世人評說!

    司馬遷在《史記 ·呂太后本紀》中對呂雉的評價是中肯的:

    “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 6 # 連雲草堂

    呂后:司馬遷心中的“女皇帝”!

    個人認為呂后雖未稱帝,但其臨朝稱制的做法也是開天闢地,千古第一人。論難度係數不小於武則天。

    儘管呂后未稱帝,也僅僅是少個名號而已。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呂后本記,給她的是皇帝待遇!縱觀上下千年,女性專政的屈指可數,比較而言,呂后有以下特點。

    一是私德之缺遮掩公德之彰。呂后,名雉,是漢高祖的開國皇后,與高祖劉邦同甘共苦,共同打天下。高祖之後,呂后實際主政十五年,開創了一個輝煌的呂后時代。她是秦始皇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現在留給後世的映像,呂后就是個暴虐殘忍之人,在宮庭鬥爭中的殘虐行為,後世無出其右。後人貶低她的事件,最主要的是兒子上位以後,對戚夫人的報復,在人類酷刑史上創造了“人髭”這個名詞。但是,呂后時代的朝政與社會民生,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奠定了後世惠民赦政的傳統。呂后不僅延續了高祖以來的成功國策,還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突破點。包括廢除挾書律、三族連坐法、妖言令(以言治罪法)、大赦天下等等。司馬遷也給予了積極評價:”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也就是說,呂后不好的名聲,不是工作沒做好,是其私德之缺掩蓋了公德之彰。

    二是稱帝不易傳嗣更難。女主稱制也好,稱帝也罷,其死穴在後嗣問題。按不孝有三,無後乃大的儒家觀念,香火繼承問題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乃至到2000年後的現在,大多數華人仍有驅不散的心結:你辛辛苦苦為了誰?武則天就在這個問題上難到了!皇位是傳給兒孫?還是傳給侄孫?問張柬之,張也不敢正面回答,只是說只聽說過後世子孫有祭享祖母的,沒聽說過有祭享姑母的。

    三是前人當為後人師。歷史不容假設,但不可否認,呂雉的成功上位,必定給了五百年後武媚娘再登頂峰的信心。呂后、武后死後家族被清算的結果,必定給慈禧提供了不敢稱帝的教訓。

    一點學史心得,請各位大佬指教。

  • 7 # 小莫侃歷史

    有人問:呂后為什麼不稱帝?我也想回問一下:呂后為什麼要稱帝?呂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第一位皇太后,也是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她在權力巔峰時和皇帝無異,以至於被司馬遷列入了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中。所以,呂后用得著稱帝嗎?

    關於呂后不稱帝的具體原因還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其一,呂后是一個有著傳統思想的女性,在她十幾歲那年,父親呂太公僅憑藉看面相就把她許配給了蹭吃蹭喝、遊手好閒的劉邦,呂雉的母親提出反對也沒有奏效,劉邦大了呂雉整整十五歲,家裡還有一個和情婦私生的庶子,一般的黃花大閨女都不能忍,不愁嫁的呂雉竟然聽從了父親對她終身大事的安排,可見她並不是那種很有反叛意識的人。

    其二,劉邦死時,呂后在其身側,認真聽取了他臨終時對朝廷的人事安排,並未做多的干涉,呂后掌皇權15年,用人得當,為政平穩,與民休息,社會安定,很值得稱道,朝中大臣多很認同她的政治做法,他們支援她不僅僅是因為她處理朝政有一套,更多是因為呂后的兒子就是當朝皇帝,翻不了天,更觸動不了他們的利益。

    其三,呂后稱帝沒有堅實的後盾,劉邦在世時就和大臣們約定“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這就直接斷了呂后稱帝的發展,即使她在權勢極大時強制將呂氏女子同劉氏皇族聯姻,依舊沒有能籠絡住劉氏宗親們,反而因呂氏女子多“仗勢欺夫”而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呂后接下來“封呂姓為王”的操作遭到了廣大劉氏宗親的反對,而呂氏家族的能人又少,處於劣勢地位。

    而且呂后的生命力不夠旺盛,沒有挺到最後就臥病在床了,眾人連呂氏族人稱王都不答應,會同意呂后稱帝嗎?劉家最不缺的就是繼承皇位的人,不可能同意皇位落到別姓之手,她如果敢貿然稱帝,只怕就不是活到六十多歲病死那麼簡單了!

  • 8 # 夜讀史聽雨眠

    呂雉在歷史上是與武則天共用同一臉譜的人物,對於其沒有稱帝的原因可分析如下:

    一是實力不足

    獲得權力從來都不是一件單純靠指定或順位繼承能夠作的來的事情,哪怕是血統上的正當也需要某種權威的認可。呂后實力不足,則多方面可以印證,其一當初劉盈幾乎被劉如意代替,如果不是張良計謀,後邊的情形想必會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由此推斷呂氏一族的話語權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影響正常的皇位繼承,更何況是非正當的上位;其二劉盈去世,呂雉“泣不下”直到感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才有了哀傷發洩的餘地,而且她當時就曾經設想過誅殺大臣,更是說明功臣勢力強大到足以威脅她的安全而且不與她站在一個陣線上。

    二是劉性諸王和擁戴劉氏功臣的存在

    《史記.呂太后本紀》雖然記錄了諸多劉性王被呂雉迫害的事例,但是並沒有也不可能把劉性諸王全部滅,劉恆的謹慎足以保身、劉襄的勢力強大以及其他劉性藩王都成為讓呂后忌憚的存在,而且如果將視線拉長,可以看到劉恆為帝后採取的對藩王限制性政策也可以說明,劉性諸王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其他例證就是,呂后臨終不允許發喪以防生變,以及呂后為呂家人封王封侯的同時,還要考慮安撫拉攏劉性後裔和功臣。而劉恆繼位後,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擁呂反叛,也可以看出功臣集團多數並非呂氏一黨。

    三是呂后當政時間尚短

    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呂后至劉盈死前是不會有稱帝的意思的,從其前期力保劉盈為帝來看,其利益訴求必然是“母以子貴”,安心作皇太后。劉盈死後呂后當政僅8年,即便其心意如此,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作好足夠的稱帝準備,即便是以劉氏正統為帝的劉恆在處理問題時仍然小心謹慎,終其一朝都沒有過激進的舉措,呂雉短短8年可以驟然稱帝是難以想象的。而如果其驟然稱帝,估計不過是親眼看到諸呂被消滅,她本人如果倖存則不過為一“富家翁”而已。

    以上以後見之明,則可以列舉無數理由,以證明事實的必然性;然而如果史書記載了另外一番故事,則仍然有同樣多的理由加以證明。就彷彿證券的分析師年初預測的結論完全避開了後來的事實,則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在年初對中國經濟有著怎樣的期待,而年尾對中國經濟又有怎樣的失望”。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呂后當年真正是稱得上權傾天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和她抗衡的。

    說呂后權傾天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呂后)

    其一,呂后可以隨便欺負劉邦的兒子們,沒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

    劉邦的兒子中,除了劉肥、劉恆等少數幾個,以及呂后自己的兒子劉盈外。呂后幾乎把他們都殺光了。其實,劉邦的這些兒子們都在藩國,他們想要反抗,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後來呂后死後,劉肥的兒子們不就起兵反呂了嗎?這說明,藩國其實是有軍隊有兵馬的。再後來爆發的“七國之亂”,更說明了藩國軍隊人數其實不少。

    再說了,就算劉邦的那些兒子們沒有軍隊,難道不可以組建軍隊嗎?何以當呂后召喚他們的時候,他們都規規矩矩進京,等待著被呂后毒死呢?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當時呂后的權勢實在太大,劉邦的兒子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反對她。

    其二,朝中的大臣沒人敢和呂后對抗。

    呂后在朝中為所欲為,但是朝中大臣,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她抗爭。哪怕說一下都沒有。當年劉邦非常擔心他死後,呂后會對劉如意不利,把周昌派給劉如意當相國。周昌是非常正直的人,對劉邦都敢頂撞。可是他卻對呂后無可奈何,眼睜睜看著劉如意被呂后毒死。

    陳平深有謀略,也知道呂后亂政對劉家天下是很不利的。但是他竟然助紂為虐,還慫恿呂后把南北二軍的兵權奪過去,交給呂祿、呂產掌控。

    這些大臣們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呢?只能說明一點,呂后的權力真的很大,大臣們真的不敢和呂后有任何對抗。

    (劉邦)

    既然呂后這麼厲害,那麼,她為什麼不奪了劉邦的江山,自己稱帝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呂后不敢越過底線。

    呂后打擊劉邦兒子們的時候,劉邦兒子們不敢反抗,大臣們也不敢說三道四,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劉邦在去世之前,剛進行了大面積的絞殺功臣的運動,厲害如韓信、彭越、英布這樣的人,劉邦的朝廷軍都是想殺就殺,他們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劉邦的那些兒子們,能力比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差多了,他們哪敢反抗呢?

    大臣們呢,也是因為他們覺得反正呂后是殺他們自家人,又不是殺自己,何必惹禍上身,不如袖手旁觀算了。

    不過,假如呂后想當皇帝,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是越過了底線。越過了底線的事情,大臣們當然是肯定會反對的。大臣們一反對,劉邦的兒子們就會跟從。

    舉個例子,當年劉邦想立劉如意為繼承人,為什麼包括周昌在內的人都堅決反對呢?因為劉邦改變了“嫡長子制”。這是當人所有人的價值認同。同樣的,呂后要是當皇帝,她也改變了“男權制”這也是一種價值認同,朝中大臣能袖手旁觀嗎?

    (劉盈)

    二、呂后沒有足夠時間。

    或許呂后想要奪權當皇帝,但是她在時間上來不及。

    之前是呂后的兒子劉盈在當皇帝,呂后沒有那個必要奪位。劉盈幹了六年皇帝,去世了。這時候,呂后才有奪取皇位的可能。

    從呂后的表現來看,她也正走在奪皇位的路上。她先是把兵權收回來,交給呂產、呂祿,相當於掌控在自己手裡。接著,又廢黜了不聽擺佈的前少帝,改立後少帝為皇帝。所有這些,都顯示著呂后一步步朝權力的巔峰奔走。

    不過,沒過幾年,呂后就去世了。所以她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幹奪取皇位的事情。

    三、呂后缺乏相關意識。

    當然了,雖然前面說了兩個理由,這兩個理由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根本的理由。根本的理由是什麼呢?

    從父系社會開始,男人就在政治上居於統治地位。在長期的發展中,女性作為從屬地位,在所有人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在呂后之前,也有女人掌權,比如秦宣太后之類,但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女人做君王。

    也就是說,按照呂后的思想範圍來看,她根本沒有敢往當皇帝那方面去想。而且,也無法描述女人當皇帝,應該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我們看看整個中國數千年曆史,真正當過皇帝的女人,也就只有武則天一個人。但就算武則天當了皇帝。晚年她被李顯奪位後,她也宣佈去除帝號。這說明,連武則天自己都認為,女人當皇帝是瞎胡鬧。

    呂后所處的時代,要早很多年,她怎麼會想到做皇帝這一舉動呢?

    (參考資料:《史記》)

  • 10 # 空夢歷史

    呂后算得上是第一個在歷史記載上以女性身份在朝政之上大放光芒的女子,《史記》上都將其單獨列出一個本紀。可以說漢朝所有星辰,皆為一人而開也不為過。即便是這樣的呂雉也許根本就沒想過稱帝,只不過想要守護漢朝而已。

    呂雉發展史

    呂雉的老爹喜歡給人看相,劉邦在她爹眼中看起來現在只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窮人,以後肯定是榮華富貴享不盡,然後就讓呂雉嫁給劉邦,從此開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生活。從富家大小姐變成一個農夫,並沒有就此沉淪,屋內養兒育女,戶外除草種地,樣樣精通。

    公元208年劉邦開始加入反秦軍隊,兩年之後劉邦進入咸陽,成為漢王,呂雉也成為皇后。還沒能夠開始享受人生,項羽在睢水大敗劉邦。亂軍之中,呂雉和一雙兒女被衝散,她與公公劉太公一起成了項羽的俘虜。在被楚軍扣押了近兩年半之後,呂雉才回到了劉邦身邊,這時她已經年近四旬。

    從起義到回宮,一路的顛沛流離只要不死任何一個人都能夠蛻變,她也不奢求自己成為賢妻良母,而是主動擁抱變化。

    剷除異己,鞏固位置

    從最弱小的時候就跟隨劉邦,深知劉邦的為人,稱帝之後劉邦不放心這群功臣,呂雉就親自誅殺。先是與蕭何配合將韓信誅殺。接下來就是彭越,懂得儲存實力的彭越卻不知道呂雉和劉邦的內心,這一次進京直接被滅三族。

    呂后在果斷行動,表現出了超人的勇氣和智慧。其實,她心裡何嘗不明白,劉邦早就想幹掉韓信,只是怕天下人指責,才不敢動手。如今借己之手除掉後患,是對劉邦最大的支援。所以,劉邦聞訊後的心情是:“且喜且憐之”,首先是高興,然後才有些惋惜。呂后是多麼瞭解自己的丈夫!

    四十六歲的時候劉邦去世,十六七歲的劉盈接手皇帝,甚至把劉盈親姐姐魯元公主生的女兒,嫁給了劉盈,這等於是外甥女與親舅舅成親。這一步的目的極有可能是想要讓這天下永遠姓劉和呂。

    沒想到劉盈的短命讓她再一次發生質變,她和劉邦只有這一個兒子,剩下都是其他妃子所生,不能把控好皇帝自己的下場也是不得善終,戚夫人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乾脆上演一場戲,讓真正的權力還在手中,最終也是如願以償,從此開始自己掌執天下。但是為什麼始終沒稱帝,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歷史發展--這是不能

    從歷史節點上來說,漢朝是第二個完成一統的朝代,前一個是秦朝,在前面就是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爭雄幾百年,百家爭鳴的思想也在不斷萌芽,這段時間極為閃耀,當然在此之前幾乎沒有看到女子干政的情況。

    發展到漢朝這個時期也發生過一次主導權變革,那就是從母系社會變成父系社會,這個轉變是因為生產力的必然發展的演變,而且早就已經轉化了幾百年。幾百年的父系社會早就將思維固化,哪怕是呂雉權傾天下,但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面對滿朝文臣武將都是男的,想要走出稱帝這一步的確非常難。

    試想一個剛剛從最底層一路翻身越嶺到達頂峰,推翻千古一帝所建立的朝代,站在風口之上回身一望,什麼苦難沒吃過,什麼風浪沒見過?

    雷池的禁忌--這是不值

    鐵腕的手段不斷清算開朝功臣,但是始終都是在自己是皇后,劉邦是皇帝或者劉盈是皇帝的情況下進行,如果一旦邁開這一步,那就是與天下作對。

    因為幾百年的歷史,數百個皇帝都是男子,哪怕沒有實權也必須是本家人。劉邦的兒子還有幾個已經成年,一旦呂雉稱帝那這幾個兒子就可以發兵,利用身份來發生戰亂,再一次生靈塗炭。

    以呂后的能力不可能沒有想到這一步,剛剛結束秦朝的暴政,楚漢爭雄,天下混亂幾百年,剛剛看到安定的局面又一次被打破,她絕對是天下人人喊打的第一目標。

    皇帝不過是一個稱號

    呂雉在掌控漢朝的時間中權傾天下,讓外戚干政這是她最大的問題,也是被人指責的問題,但是呂雉在位期間皇家貴族雖然是腥風血雨,但是在百姓反面可是其樂融融。

    她選擇“無為而治”鼓勵生產,在公元前191年下詔“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降低徭役賦稅,最大程度上鼓勵民從事生產,提倡勤儉治國、嚴厲治理鋪張浪費、公元前187年下詔令“除三族罪,妖言令”。

    同時放寬經商政策,劉邦將死之年下達一個抑商法令,懲治不法商人,打擊面太大直接導致底下人的積極性,而呂雉放權,直接讓商人在經濟上做出很大貢獻。

    這讓後來漢朝出現盛世埋下很大伏筆,歷史上政治鬥爭殘酷不殘酷,關老百姓什麼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克什米爾問題愈演愈烈,印巴會為此大戰一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