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風

    “七十年代那麼窮,飯都吃不起”……是你的經歷還是你父母的經歷?如果是你父母的經歷,飯都沒吃的,他們怎麼還能生下你?難道他們靠渴風惡沫嗎?

  • 2 # PLASMA77

    西北以前很少有吃魚的習慣。聽老人們講過,以前甘肅有個地方有河有湖山清水秀,河裡魚鱉很多,但是也基本沒人吃。直到六七十年代,從上海和南方來了一大批知青,看到滿河的王八大喜過望,於是幾年過去,河裡的王八幾乎絕跡

  • 3 # 7879556

    沒有窮得飯都吃不起,只是不能想吃啥吃啥,浪費不起基本上沒有倒剩菜剩飯的。也許有吃不起飯的應該現在也有吧,抓魚摸蝦的啥時代都有。

  • 4 # 黑夜裡的烏鴉4

    那個年代不僅糧食不夠吃,食用油也不多,每人每月三兩油。魚是比較多,江河溝岔只要出去抓總能抓到。做魚吃是很費油的,記得我經常在水溝裡抓很多魚拿回家後媽媽很少做給我們吃,大多都直接扔豬圈餵豬或餵雞鴨,主要是油很珍貴,而沒有油做的魚是不好吃的。

  • 5 # 寶月阿達

    那個時代越窮越光榮,過的好點就叫資本主義,要被打倒!也不敢怎麼說話,容易揪小締子。上綱上線。你說敢捉魚吃?

  • 6 # 大本錢

    七十年代的時候,河裡清徹,水質量好,連溝渠小河裡各種魚很多,但由於當時華人沒有現在多,生活條件比較差,連油糧都是定量供應,河裡雖然魚多,但吃的人少,沒有油,把魚煮成白水魚也不好吃,所以吃魚的人並不多!還有七十年代水質好,沒有被汙染!而今天水質嚴重汙染,如工廠排汙,生活用後的汙水嚴重,造成了魚蝦難於生存,就簡單一個家用洗衣機排的水,就根本受不了,只有死了,這就是現實!

  • 7 # 久遠之芬芳

    你怎麼知道不抓魚呢?石家莊周邊兩百公里開外的大小河道稻田地爪哇地,溢洪道,石津渠,八一水庫,黃壁莊水庫,崗南水庫,近距離的,熱電廠涼水池等抓魚人多了去了!

  • 8 # 老鐵茶園

    七十年代飯都吃不起?這要看什麼人,在哪裡。如果你是懶人一個,就是現在也沒飯吃。我是六五年的,生長在吉林東部農村,當時生產隊集體幹活年底分糧,最低每人每年360斤或450斤。平時吃玉米大餅子和大米飯根本沒餓著,有時集體吃“憶苦思甜“飯,也全是大米飯、大豆腐湯,比家裡吃的還好。至於打不打魚也因地而異,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到七十年代更好了,比如我上中學每天中午都買9分錢一個的大面包吃。

  • 9 # 火星拓荒者

    七十年代?我是70年生人,多少有點話語權!

    那年代!還處於生產隊時代,出工不出力,莊稼產量低,人們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但是人們幸福感還是滿滿的!

    至於說河裡有魚不知道逮?那是痴人說夢,我從小就喜歡逮魚,那時候華人還在生存線上掙扎,各種生活工具非常匱乏,至於捕魚的工具?更是望塵莫及,用個縫衣針放煤油燈上燒紅了掰彎了、這就是釣魚先進工具、河裡魚多得是,就是全民釣魚也是九牛一毛。網呢?只是弄個抄網就不錯了,抄網能做啥呢?河裡魚非常精,要是半死不活的還能用抄網撈個,正常魚,你想用抄網逮住?門都沒有。所以說:指望逮魚別說賣?就是自己吃都很奢侈!

    那時候老百姓還都是靠掙工分分紅,所以有正常勞動能力的人都去勞動掙工分了,也沒時間逮魚。

    現在的人只會聯想,認為那時候的人很愚蠢、或者懶惰!一個時代造就一代人,那時候的人比現在的你精明多了!只是條件限制、望塵莫及罷了!

  • 10 # 天天平安616

    小時候我的農村老家距離崗南水庫不到1000米,村邊有一條不算大的河流,不缺魚、蝦、龜,但人極少吃,夏天小河漲水,魚逆流而上,大水過後河灘上一斤以上的魚很多、大的能有五六斤,我們撿回去餵豬。鄰村搞養貂副業,水庫打魚喂貂。那時候之所以不吃,一個是沒吃魚習慣,主要是因為那時候食用油極少,農村也沒什麼佐料和烹飪技術,僅僅白水煮的魚真的不好吃。再說,七十年代基本不捱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儲蓄國債與電子國債利率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