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河東一粟

    敗走麥城,是關雲長人生頂峰之後的落幕。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卷六十八·漢紀六十記敘的比較詳細,而在陳壽的《三國志》裡比較簡單:《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三國志·先主傳》:“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我們知道的敗走麥城,可能還是在《三國演義》小說的精彩描述裡瞭解到的。《資治通鑑》裡也有較大篇幅的記敘。

    和演義記敘的大致一樣,由於關雲長的對孫權各種看不上,被其利用他大破曹兵氣勢如虹卻又驕縱之際,“孫權為箋與魏王操,請以討羽自效,及乞不漏”,但是曹操卻不被迷惑:“即敕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圍裡聞之,志氣百倍;羽果猶豫不能去”。關羽收到徐晃將射入軍營的孫權書信後,猶豫不決,不願撤兵離去。而孫權派呂蒙誘降麋芳後,到江陵俘虜了關羽及其將士們的家屬,關羽聞南郡破,急忙回撤兵力,被圍的曹兵也不追趕,在回撤的時候,關羽不斷派人聯絡呂蒙,可是呂蒙讓每一波的使者在城裡到處遊歷,給親屬打招呼,看到見受到優待的親人,這些人返回去的訊息,讓關羽手下士兵無心再找戰!再次讓“四面楚歌”上演!

    勢單力薄的關羽退走麥城,並且假裝投降,把旌旗偽裝成著假人,卻偷偷逃走,公元219年12月,敗走途中的關羽及關平被孫權手下馬忠擒獲,最終被殺。

    關羽敗走麥城主因就是孫權想利用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老巢防守空虛,要給關羽來個趁虛而入,主觀原因還是在關羽自身,關羽這次出戰一來戰無不勝,於是驕縱至極,《吳書》記載:關羽由於糧草緊張,“擅取湘關米”,“湘關米”是何意呢?“湘關”在吳蜀交界的湘水,存在此處的米應該是魚米之鄉的吳國給蜀國的出口糧食,還沒有正式交接,而關羽擅自提走了,孫權以此舉蔑視東吳為藉口,暗中約曹操來個“圍魏救趙”收拾關羽,這是在孫權和劉備互約,兩線同時出兵攻打曹操之際發生的突然事件。其實,孫權因關羽此次出戰戰無不勝,而吳國出戰合肥戰績不佳,懼怕關羽代表蜀國取了大勢,才出此陰謀。《資治通鑑》:若當時能約定劉備出漢中,聯合孫權徵徐州,則魏國大勢去矣。惜乎關羽太驕,欲獨建其功,又輕視東吳,遂使復漢大業,終又垂成。這是關老爺敗走麥城的根本原因所在!有人疑問:古代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何關羽會不懂此道呢?其實是因為關羽打敗於禁(水淹七軍),接收大量降兵,糧草自然不夠,對方糧草都打了水漂嘛!

    總結起來就是:關羽依約戰曹攻無不克,孫權害怕蜀國佔了上風,所以勾結曹操,找個藉口偷襲關羽後方,屢戰屢勝的關羽沒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既沒有處理好和孫吳的關係,又沒有做好後方守備人選工作,致使背部受敵,還好曹操沒有夾擊,不然會輸得更慘(連麥城都到不了)!

  • 2 # 君君軍

    關羽出道以來,僅在下邳被曹操以優勢兵力擊敗,被圍囤土山時戰敗過一次,其原因也是關羽正在進攻徐州,劉備集團突然兵敗,倉皇逃走,沒有計劃關羽及劉備家眷的撤退,甚至連通知都沒有通知關羽,也沒有想辦法阻擊敵軍掩護關羽撤退,實際就是劉備主力拋棄了關羽和自己的家眷。關羽獨自面對曹操十倍於己的大軍圍困,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為了保護劉備家眷才選擇迎擊曹軍,如果不是為了保護劉備家眷,關羽藥率軍突圍是沒有問題的!麥城之前的其餘時候關羽都是取勝或者至少是平手:伐董卓關羽斬華雄樹立威名;在許都曹操腹地都敢準備下手斬曹操;降漢以後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受封漢壽亭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憑一己之力闖到古城,三通鼓斬殺大將蔡陽;劉備在荊州被曹操追擊潰敗時關羽獨領1萬精兵接應劉備,使曹操虎豹騎不敢再行追擊;赤壁之戰後收長沙和在荊州和周瑜搶底盤,都是大獲全勝;劉備取益州關鍵時調諸葛亮和趙雲帶軍支援,留下關羽獨立守荊州,在魏吳夾擊態勢下鎮守荊州六年,不僅全無危機,這就是關羽的豪華戰績。

    但關羽丟荊州走麥城的失敗是東吳和曹操聯手遏制蜀漢的戰爭,關羽兵力有限,受到兩面夾擊,失敗是必然,我們來看看關羽丟荊州的過程及軍力對比:

    1、為了策應劉備固守和治理漢中,率軍攻擊襄樊,當時荊州最多有四萬軍隊,攻擊襄樊的約2萬軍隊,留下2萬軍隊固守荊州各城。本來關羽只想攻擊掩護劉備,沒想到攻擊順利,再加上襄樊一帶有曹軍反叛呼應關羽,關羽就有想拿下襄樊的想法,但此時關羽還是留下了大約一半軍力防守荊州,密切注意東吳呂蒙的動向。

    2、當時是曹仁和呂常防守襄樊,儘管二將能力非常,但在關羽攻擊下卻無法抵擋,緊急告急,當時襄樊軍隊也大約2萬左右。曹操緊急派于禁龐德率七軍約三萬人支援襄樊,照曹操的想法,襄樊2萬加於禁的3萬人五萬兵馬抵擋關羽2萬人足矣,但沒想到關羽藉助洪水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襄樊已朝不保夕,一旦襄樊被突破,許都再五險可守,如當時蜀國盟友孫權再進行夾擊就很危險,因此曹操差點考慮遷都,但司馬懿和蔣濟卻看透了關羽的虛弱和孫劉聯盟的脆弱,認為孫權現在最想要也只可能要到的是荊州,而不是曹操的地盤,只要守住襄樊,孫權肯定會想辦法搞荊州,那時關羽自退。因此,一方面曹操嚴令曹仁和呂常固守荊襄,一方面派最瞭解關羽的大將徐晃領軍馳援曹仁,同時又開始跟孫權談判聯絡,雙方在合肥方面不再對峙,孫權秘密將合肥部分軍隊調往荊州,張遼也分兵前往支援徐晃曹仁,這兩位關羽關係最好也最瞭解關羽的大將開始聯手對付關羽,曹操親率大軍做後盾,劍指荊州。

    3、此時關羽的2萬兵力,要攻擊徐晃曹仁的5萬軍隊和合肥張遼派來援助的軍隊,已經捉襟見肘,又得知曹操親率大軍在後,本想打算撤軍,如果撤軍的話即使曹操東吳夾擊荊州關羽也不會太快落敗,一旦劉備派兵援助危機就解除。但是,東吳又怎會放棄這個絕佳機會呢?一方面呂蒙請病假陸遜替任,一方面寫信吹捧關羽並且說在合肥方向會牽制曹軍,讓關羽放心去打襄樊。在這種忽悠之下,關羽認為東吳不具備偷襲荊州的能力和意願,如果增兵快速拿下襄樊,則對於劉備進一步擴大實力有絕大幫助,因此冒險將荊州守軍調往前線,荊州守軍不足一萬。此時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如果荊州諸城能堅守一下,關羽放棄攻擊襄樊,逐步回援是沒問題的,這種情況下呂蒙還有危險。但是傅士仁和國舅糜芳投降,就打亂關羽的陣腳了,再加上呂蒙善待軍隊家屬,讓家屬給前線將士寫信亂軍心,滿寵將曹操與孫權合謀的書信故意射入關羽軍營,兩下夾攻,關羽軍心大亂,進退失據。襄樊之圍一解曹軍就沒有進一步追擊關羽,而是準備坐山觀虎鬥,一方面準備把新城上庸等地拿下,一方面在準備合肥方向的防務和撲滅前期的叛亂。原本關羽獲得劉封孟達的支援前提下,是可以奪回荊州一部分地盤,或者呈焦著狀態等待劉備援軍,奪回荊州。但劉封孟達不願發兵相助,關羽在麥城等待援軍又失去了最佳撤退時間,在麥城被包圍後關羽才不得已選擇突圍,被吳軍擒殺。

    關羽丟荊州敗走麥城,看似關羽大意,實際卻是在劉備取得益州後實力大增,曹吳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得蜀漢政權,聯合遏制蜀漢的成果,這個遏制策略儘管有關羽攻擊襄樊內部空虛的原因,但從長遠來看,吳蜀聯盟沒有基礎,即使沒有關羽主動出擊一事,曹吳之間也會有另一個聯手對付關羽的行動,不管哪個行動,關羽以荊州的兵力是無法面對兩個大國的聯合行動的。要想保住荊州,只有加強吳蜀聯盟,劉備集團再歸還一部分荊州地盤,換取東吳進攻合肥,呼應關羽拿下襄樊,蜀吳在荊州一帶重新劃分勢力範圍才能保住荊州的一部分。

  • 3 # 逍遙客6666

    我們現在說走麥城,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事事都能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麥城也因為關羽的死而出名,我們想不到一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怎麼會落到如此境地。都說關羽攻打樊城是擅自主張,又因為疏忽大意失了荊州,最後慘敗被殺。可有人說,關羽被困蜀國卻沒人支援,是因為劉備的指揮失誤,而且諸葛亮為什麼不對關羽加以勸阻,關羽的死也要算在諸葛亮頭上。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一個戰功赫赫的戰神落到了如此悽慘的下場,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嗎?

    首先我們從攻打襄樊這件事來分析,關羽攻打襄樊是劉備命令的嗎。當時劉備稱了“漢中王”蜀軍士氣正盛,而關羽這個人一向是很自負的,劉備的碩果累累,讓在荊州看家的關羽坐不住了。關羽看來曹操不過如此,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於是就有了攻打襄樊的念頭,但絕對不是劉備授權的,關羽的這次軍事行動是他的自作主張,這也為後來埋下了禍根,關羽不知道孫權早就對他鎮守的荊州虎視眈眈了。

    由於是關羽的擅自主張,所以劉備和諸葛亮根本沒有做相應的配套措施,後來關羽節節勝利,整個蜀國士氣高昂,根本沒想過為關羽準備援軍,都在等著關羽凱旋歸來。由此可見,如果一個集團或個人發展太快也是會出現問題的。關羽趁機攻打于禁,殺了龐德,又準備奪下襄樊二城,真可謂“威震華夏”,眼看勝利就在眼前了,但此時曹操已經與孫權結盟,孫權偷襲江陵,讓關羽丟失荊州。關羽根本想不到曹操能和孫權聯合,孫權可是曾經蜀國的盟友啊。

    那麼荊州既然如此重要,為何只有關羽一人鎮守,如果江陵有人和關羽接應,那麼也不至於落到腹背受敵的境地。其實本來張飛趙雲都在荊州,但劉備打益州時候人手不夠,於是把張飛趙雲也帶走了,但是要留下一個人守荊州。其實當時來看第一人選確實是關羽,首先關羽忠誠可靠,三國曆史上論義氣當然要說關二爺。其次關羽能幹,關羽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確實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把他留在荊州劉備確實能放心。最後要守住荊州就要會帶領水軍,而當時能夠做到率領水軍的內行人的也就只有關羽了。所以,讓關羽獨自鎮守荊州,看似荒唐,其實也是必然的。

    那麼劉備和諸葛亮該為關羽之死買單嗎?當時的諸葛亮並沒有集團二把手的權利,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有指揮關羽的資格。而隆中對中確實有諸葛亮關於攻打襄樊的戰略設想,但那絕對不是讓關羽一人帶兵去橫衝直撞,而是講究策略方法的。顯然關羽並沒有理解諸葛亮的戰略設想和軍事主張,所以說諸葛亮是沒有責任的。再說劉備,作為集團的一把手,關羽要進攻襄樊是一定會跟劉備打招呼的,那麼劉備就肯定知道關羽要打襄樊,但是劉備雖然知道關羽是自作主張,但沒有加以阻止,可見劉備當時也屬於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太過於自信自己的實力了。在前期關羽攻打襄樊一路高歌的時候,劉備並沒有幫關羽考慮過退路,而是完全自信他能勝利。所以說關羽的死,劉備也是有責任的。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關羽發動的這次襄樊戰爭屬於考慮不周,對局勢判斷錯誤的一場錯誤的時間發生的錯誤的戰爭。除了軍事和政治上的錯誤,還有哪些原因造成了關羽的慘敗呢。最主要的就是關羽太過剛愎自用了,以至於到孫權偷襲江陵時候他都沒有想到曹操能和孫權結盟。而且關羽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平時對手下打罵,甚至說連孫權他都看不起,所以說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關羽的失敗確實是輸在了他的疏忽大意,可見做大事一定要有周密的安排和大局觀。還有,一個人太順未必是好事,適當的挫折也許可以讓人時刻保持清醒。一代戰神的最終隕落,看似巧合,實則是必然的。

  • 4 # 平凡的世界話人生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將星燦爛,關羽就是那一顆最耀眼的將星。可就這樣一位名將,為何會敗走麥城,最後落個身首異處呢?虎牢關前,關羽溫酒斬華雄,足以羞煞十八路諸侯。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打敗天下第一名將,名揚天下。後來,在曹操那裡,曹操為收買關羽,是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送美女,贈送赤兔馬。期間,關雲長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鷹揚河朔。關羽忠義千古,不忘桃園結義之情,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找劉備而去。長沙之戰,收服老將黃忠。劉備西取益州,關羽坐鎮荊襄九郡,單刀赴會,令東吳膽寒。劉備漢中之戰勝利後,蜀漢軍事達到鼎盛時期。為策應劉備,關羽進攻樊城,,大敗曹仁。後有刀斬龐德,擒于禁,水淹曹操七路精兵,威振華夏。試想,一位將軍軍事上的連續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再加上關羽恃才傲物,蔑視天下群雄,這都埋下了伏筆。一、諸葛亮取益州時,給關羽留下八個字的戰略方針,"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諸葛瑾為關羽的女兒提婚孫權的兒子,結秦晉之好。而關羽說"犬子難配虎女",在外交策略上是失敗的。二、呂蒙詐病,陸遜獻書,一味的恭維關羽,也麻痺了關羽,才有後來的呂子明白衣渡江,夜襲荊州。這都源於關羽的自大,輕視對手的結果。三、出征樊城前,糜芳,傅士仁兩位部將營裡失火,關羽鞭責他倆,還委以重用。糜芳、傅士仁懷恨在心,獻城投降於呂蒙。四、不聽隨軍司馬王甫建議,用平生多忌而好利的潘睿守荊州,沒用忠誠廉直的趙累守荊州,用人上的失誤。五、劉備集團決策上的失誤,明知關羽心高意大,明知關羽孤軍在東吳和曹魏中間,應派得力人馬為後援,以防不測。名將已逝,千秋故事,自有後人評說。

  • 5 # 大鍋故國神遊

    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佔領漢中,繼而又動用漢中和荊州的力量攻佔了東三郡,關羽北攻樊城的軍事行動則緊隨而至。在當年的七月,關羽發動了襄樊戰役,並在一開始進展順利。隨著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將曹仁包圍在樊城,將呂常包圍在襄陽,關羽的聲勢達到了頂點。

    在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個秋天,也許沒有人會懷疑關羽將攻佔樊城和襄陽。

    但是,同樣出乎大家預料之外的是形勢急轉直下。隨著徐晃的反擊,呂蒙的偷襲荊州,關羽主演的這幕大戲從“威震華夏”的高潮,直接轉向了“敗走麥城”的覆亡,中間幾乎沒有任何過渡。

    一、劉備的戰略失誤

    劉備的失誤,歷來不太引人注目。但是實際上,劉備對於關羽在荊州的覆敗,負有很大的責任。當劉備取得東三郡後,就相當於打通了漢中和荊州之間的聯絡。在這種情況下,“跨有荊益”的最後一個支點,也是重點,就成了襄陽了。既然如此,劉備就應該對其傾注更大的力量。此時,漢中已經被曹操明確放棄了,西線短期內是不會有來自秦嶺以北的壓力的。在西線壓力減輕的情況下,劉備應該給予荊州的關羽更大的支援。更具體地講,應該從西線抽調更多的兵力前往荊州。劉備既然授意關羽北攻樊城,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卻沒有給予關羽足夠的軍事支援,這是劉備的第一個戰略失誤。

    為什麼荊州需要劉備更多的支援,其實可以從這件事裡看出端倪。

    《三國志·劉封傳》: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關羽曾經呼叫在東三郡的劉封孟達支援,其實劉封孟達在上庸的兵力不過幾千而已。由此可見,關羽的兵力確實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程度了,最後不得已還抽調了荊州的守軍前往支援襄樊前線。這裡就引出了關羽在荊州的軍隊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防範孫權。

    對於劉備來說,這裡就又存在另外一個明顯的戰略失誤。劉備似乎並沒有從建安二十年湘水劃界的危機中得到足夠的警示,並且劉備在奪取漢中後的稱王舉動,也暗示著他和孫權的聯盟即將走到盡頭。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又並不積極防備孫權,關羽敗走麥城的伏筆只能說已經早早埋下了。

    二、關羽的三處敗筆

    劉備雖然有上面兩個明顯失誤,但是關羽從威震華夏,如此迅速地敗走麥城,依然讓人感到非常的意外,在很多人眼裡,關羽至少不至於就此殞命。那麼,這個“意外”只能歸結於關羽本人平庸的統帥才能了。

    (一)關羽貪功,錯過了最佳撤軍時機

    關羽的貪功,歷來就有人對此有過批評。實際上,留給關羽調整部署的時間非常充足。關羽擒于禁是在當年的七月,而關羽退兵已經是十一月,這中間有足足四個月的時間。這四個月關羽在襄樊和曹軍僵持,曹操為了讓關羽和孫權相攻,還故意向關羽洩露孫權即將偷襲荊州的訊息,然而關羽猶豫不決,不想放棄似乎就要得手的襄樊,想著拿下襄樊再回軍。

    如果關羽能及早回軍,江陵等地應該不至於那麼快就陷落。退一萬步講,關羽及時向秭歸方向撤退,至少可以守住荊州西部的一些據點,為日後恢復荊州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劉備後來在夷陵之戰中,也不至於那麼艱難地逐個攻城。

    (二)關羽自負,荊州早已暗流湧動

    關羽錯過了最佳的回軍時機,在不得已撤軍後,又表現出了極大的自負。他認為自己還能帶領北征之師回軍打敗孫權,奪回江陵,這顯然是不審時度勢的考慮。然而,關羽的自負更多的表現在他之前在荊州的作風。荊州的重鎮,公安、江陵、夷陵和秭歸等地,都是被孫權兵不血刃地拿下的。這麼多荊州官員的投降,恐怕和史籍中記載的關羽“驕於士大夫”有脫不了的干係。荊州地處劉備集團抗擊魏吳的前線,人事敏感,關羽“董督荊州事”,本應團結荊州文武謹慎行事。但是他個人的行事作風,卻導致了類似糜芳這樣劉備集團元從勢力都投降了孫權。荊州出現這樣眾叛親離的局面,關羽本人恐怕難辭其咎。

    荊州災難性的後果,關羽的敗走麥城,和關羽本人的自負,是有直接的關係的。

    (三)關羽失算,導致軍心潰散

    關羽從樊城撤圍以後,軍隊其實依然比較完整。而且孫權背盟,在道義上是非常理虧的。關羽這支部隊本來應該是一支充滿怒火的復仇之師,但是在很短的時間裡,這支部隊其實並沒有經歷什麼戰鬥,但是卻迅速地星散潰逃,導致關羽身邊僅剩幾百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顯然和關羽不斷派人去江陵打探吳軍的訊息有關。

    在回軍的途中,關羽還存在非常僥倖的心理。他不斷派人去江陵打探訊息,呂蒙非常巧妙地把握了這個契機。關羽的使者每次在江陵都被東吳熱情款待,並親眼看到了關羽將士的家屬得到了東吳妥善的安置,甚至還允許他們攜帶書信去關羽軍中報平安。這樣一來,關羽軍隊鬥志全無,出現士卒不斷逃亡的情況,就並不意外了。

    結論

    關羽之所以從“威震華夏”的人生巔峰,極速地跌落到“敗走麥城”的覆亡結局,這一切其實早有徵兆。劉備既沒有妥善處理和孫權的聯盟關係,又沒有從軍事上支援關羽,加強對孫權的防備,這是他在大局上的戰略失誤;而關羽在襄樊戰役無法繼續進行後,表現出來的平庸的統帥才能,出現了一系列處置失當,則是他迅速敗亡的直接原因。

  • 6 # 晴空遠望史

    一、關羽鎮守荊州的緣起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三大集團力量除拉鋸式的較量角逐最核心地區荊州的同時,對當時其他殘餘割據勢力進行征服(如曹操取馬超、張魯,劉備取益州、漢中,孫權攻淮河流域)。

    212年--219年),關羽鎮守荊州(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這七年中,關羽兢兢業業治理荊州,衛疆守土,“威震華夏”,獨身潰敗而走麥城。其間的風雲變化,絕非“大意失荊州”概括的那麼簡單。

    二、關羽鎮守荊州的七年(212年-219年)

    1、劉備入川(212年-214年)

    劉備帶龐統入川,圖益州。212年,軍師龐統死於落鳳坡,劉備命諸葛亮率張飛、趙雲等以及荊州主力軍入川支援,關羽,率領少部分兵力堅守後方。

    看看關羽面臨的是什麼形勢呢?這個時候曹操和孫權竟然沒有精力關注他,因為曹操在江淮地區也正同孫權進行著反覆而劇烈的爭奪。孫權為了後背安穩甚至讓魯肅向關羽求親,關羽竟然:“虎女豈可嫁犬子”羞辱孫權,極好面子的孫權,竟然也隱忍作罷。關羽3年間主要壓力是來自劉備益州作戰,防禦、後勤、治理、兵員供給,壓力是巨大的,因為荊州是劉備當時唯一的後方。總體上看,這3年的荊州形勢很穩定,,荊州百姓對他很敬仰和支援。這都說明關羽的能力和作用都是獨當一面的大才。

    2、劉曹爭奪漢中時期(215-219)

    公元215年,赤壁大戰已經過去七年了。孫權在江淮(安徽地區)結束曹操的殊死較量結束。劉備取得益州。這個時候的關注點肯定回到核心區荊州。首先,堅固的孫劉聯盟面出現不和諧的聲音,215年,孫權看到劉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向劉備要荊州諸郡。備不許,孫權很生氣,我把荊州借給你,在東部頂著曹操的壓力作戰,讓你安心奪取四川,現在竟然還不還我荊州。這就是“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看看他們兩個接下來的表現就知道了。

    孫權首先是單方面給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駐官員“,當然這是一種先禮後兵的姿態。三個“官員”被關羽趕回來去了。於是孫權上演了全武行。一是派呂蒙率領鮮于丹、徐忠、孫規等領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二是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三是自己親自住陸口,親自指揮。荊州關羽壓力突顯,於是緊急向四川的劉備大哥求援。

    劉備是打虎親兄弟,不做吃虧的人,馬上作出反應,親自率領5萬人馬趕到公安,駐紮長江北;命令關羽帥3萬人馬進兵益陽。兄弟二人分居長江兩岸,衝擊孫權。孫權見形勢不好,趕緊命令呂蒙回江北救助魯肅。雙方劍拔弩張,於是,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形勢緊張到了極點。

    三國鼎立的形勢很微妙,曹操看到孫劉有大打出手的跡象,認為機會來了,於是進兵漢中取張魯,這下可直接威脅到劉備的背後,剛剛到手的四川危急!劉備權衡輕重,還是迅速與孫權講和,雙方瓜分荊州地區,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西屬,歸劉備。雙方繼續維持了聯盟的關係。孫權倒也乖巧,建好就收,眼看妹夫劉備於曹操的一場戰爭在即,自己沒必要先動手,可以相機而動,坐收漁利,沒有必要把妹夫整狠了,他聯合外人打自己反倒不好辦。

    劉備又匆匆入川,經營北路。到219年夏天,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劉備又取得巨大的勝利,劉備與曹操集團的西部邊界從此基本也確定了。荊州就是個風暴區,三大集團的眼光又轉向這個核心區,解決荊州問題。

    三、關羽荊州戰曹劉

    (一)關羽為什麼北伐

    關羽攻曹仁,有一說是關羽的出擊是為了減輕劉備在西線的壓力,小編認為這是關羽根據《隆中對》戰略規劃要求,自己落實自己戰區責任的開拓。按照諸葛亮的籌劃,劉備以益州為中心,東據荊州、北佔漢中、南撫夷越、西和諸戎,其實西、南兩個方向沒有大的威脅。諸葛亮後來親自徵南,是為了貫徹和好的思想,“七擒七縱”的故事也是表達的這個初衷;西面的羌人因為得馬超的貢獻,關係也很不錯;219年春,劉備強佔漢中,至此兩個前哨方向前沿陣地都掌控在劉備手中。關羽在荊州七年的戰略佈局是有板有眼,眼光獨到的。

    1、關羽的戰略思考

    如果能夠順利拿下襄樊,把北戰線推進,漢中與荊州的北部通道相連,且荊州取得戰略縱深,曹魏南面門戶大開。而後政權重心向東部迴歸,對孫權產生威懾效力。

    關羽北伐的目的非常有高度:一方面是杜絕入西川的情形再度重現,荊、益首尾相顧;另一方面是以襄樊為攻擊目標從而實現擴大荊州作戰基地的預備性進攻。

    拿下襄樊,劉備可重新坐陣荊州,外和孫權,以善守的魏延防範漢中,以關張發動宛城戰役;待戰局焦炙之時,以黃忠,馬超,趙雲部隨諸葛亮北出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步步蠶食;劉備再輕騎回川鎮守成都,魏延親率精兵從子午谷快速到達長安。這一方案非常細想非常高明,進退都讓曹操和孫權寢食難安。

    2、關羽的戰術戰略

    關羽採用步、騎、水軍聯合作戰的兩棲進攻,重點圍城打援。

    戰爭實踐也取得巨大勝利。

    3、關羽的戰術配合

    關羽從戰略上深入思考,實踐上戰術,一開始就畢其功於一役,以壓倒對手的猛烈攻勢,展現出他坐鎮荊州十年練兵籌餉、備械積糧所具備的強盛軍力。更為恐怖的是戰術配合上在曹魏核心區域派遊軍北上,建立敵後武工隊,聯合一切反曹勢力為我所用。中原震撼、四方皆驚,曹操恐懼得恨不能馬上遷都。

    (二)關羽的荊州戰事

    1、攻樊城。關羽率兵3萬,一開始勢如破竹,取襄陽,曹仁在樊城堅守待援。

    2、擒于禁。“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關羽威震華夏,應該在219年夏天。此戰關羽俘獲曹操3萬兵馬。關羽的戰略部署環環相扣,相互呼應,後方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守護後方並支援前線;正面戰場:關羽大破于禁,進逼樊城;同時開闢敵後戰場,先遣勢力:偃城、宛城等地的地方勢力造反,殺曹操太守,與關羽呼應;另外,“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操準備遷都呢。

    3、戰徐晃。徐晃是曹操派出最後壓箱底的一員老將,徐晃先是攻破偃城,恢復了洛陽周邊地區的穩定,又擊潰了關羽的先頭部隊。徐晃阻止和擊敗了關羽的攻勢。這個時候,孫權竊取了荊州。

    4、走麥城。友軍背後致命的一刀,讓關羽敗走麥城,英雄功敗垂成!

    縱觀歷史,關羽本人傲慢的性格政治、軍事、外交的關鍵時候表現出致命缺陷,加速了他的失敗。

  • 7 # 江左夢華錄

    這個問題分兩步來回答。

    1.威震華夏

    首先我們看關羽為什麼能“威震華夏”。威震華夏出自《三國志》關羽傳記,其中是這麼說的,關羽因其北伐,進行襄樊之戰,擒于禁、殺龐德,逼得曹操差點遷都以避鋒芒。,所以威震華夏。

    《三國志·關羽傳》“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關羽所以威震華夏是因為北伐的聲勢浩大,這就涉及到關羽北伐有多重要了,關羽為什麼要北伐?

    關羽北伐是沒有請示過劉備的,是他的自發行為。

    《三國志·關羽傳》二十四年(219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劉備賜關羽“假節鉞”,就是讓他可以便宜行事,因為荊州與益州相隔較遠,軍情緊急,難以迅速通報。當時關羽坐鎮荊州近十年,主政練兵,一直伺機而動。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這個機會來到了,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使得其短時間內無法調動大軍。而關於趁機北上爭鋒,而且戰果頗豐。

    關羽北伐的最大成功不在於俘獲曹操大將於禁(軍區司令)、剌史胡修(地方聯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兼軍區總司令)、太守傅方(省轄市的最高行政長官兼軍分割槽總司令),俘殺主將龐德(集團軍司令)。而在於戰略上的成果。

    要知道當時劉備已拿下漢中、益州,但是由於當時的道路問題,劉備的大本營與關羽的分部溝通效率很低,如果關羽拿下襄樊,會是什麼結果。

    沒錯,漢中、益州、荊州將連成一片,對曹操所在的許昌造成空前壓力,真正做到諸葛亮所說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所以曹操才會有想要遷都的想法。

    也就是說關羽要是一旦北伐成功,那麼河南曹操就守不住了,只能退守河北,而且關中也只能拱手相送給劉備。那樣曹操就會變成什麼,變成當年的袁紹了,而且他的背後還有遼東的公孫淵,可以說曹操這輩子就別想踏足中原了。這才是關羽能“威震華夏”的原因。

    2.敗走麥城

    但是當時有一個人比曹操還要緊張,那就是孫權,要知道孫權的勢力遠弱於曹操,當時他手上只有一個揚州,半個荊州,一個交州(沒什麼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實力上應該說跟劉備五五開,但是要是劉備和關羽真能奪取關中、河南,那完了。曹操新敗,元氣大傷,暫時不會出動,而且河北又離劉備較遠,所以劉備接下來要消滅的就是孫權。

    所以孫權能怎麼辦,只能驅虎吞狼,聯結曹操。

    《三國志·魏武帝本紀》: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

    於是我們便看到,關羽在前線被曹操牽制,後方又被孫權偷襲,而剛打完漢中大戰的劉備又無力支援關羽。最終得出結論,二爺以一人之力,獨抗兩國,而關羽兵力不足(始終只有幾萬人,還得看俘虜),糧草供應不上(手頭只有半個荊州,益州的糧草很難運到)。如果這還不敗,那隻能說是天佑大漢,要讓劉備再造炎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的萊塢科幻大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