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古海遊

    1、明朝人口有1億,滿清(後金)人口才50萬,人口對比,資源對比,火器對比,差距懸殊,只要好好組織,是完全可以戰勝後金,五年平遼的。

    袁崇煥領兵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信心倍增,提出五年復遼的措施。那時後金兵雖然說野戰能力強,但人家又不是三頭六臂,身高體重跟漢人還不是差不多。假以袁崇煥一定的時間,完全能訓練出一支十幾萬的精兵,敢於與其野戰,憑藉兵力優勢(後金騎兵最多五萬)就能戰勝後金。明軍攻城又有紅衣大炮,瀋陽不難攻取。故袁崇煥五年復遼完全有可能實現。後來的廣渠門之戰,關寧軍九千騎兵戰勝後金左四旗加蒙古兵一旗。由此推理,給袁足夠時間,再訓練出9千騎兵,足以對抗八旗全軍,如果訓練出5萬多騎兵,豈不碾壓後金了?

    2、《明史》袁崇煥許譽卿對話,袁說五年平遼是“聊慰上意”,這一段是偽史。

    如果袁說過這句話,那是確確實實的欺君,後來給袁崇煥所定罪名中就應該有“大言欺君”之類的罪名,但是給袁羅織的罪名中沒有這一條,由此可知“聊慰上意”是用來抹黑袁的偽史:①實際上許譽卿本就是什麼人都敢彈劾的言官,後來還曾彈劾溫體仁。袁大言欺君不見許彈劾,也沒見後來有人彈劾許知情不糾,當為袁同黨的證據。②袁死前就已出爐的黑袁捧毛小說《鎮海春秋》有崇禎平臺召對袁崇煥,袁提出五年復遼的方略,但沒有袁許對話。如果有袁許對話,黑袁小說豈能省略?③袁崇煥幾個月後迴應御史毛羽健質疑五年復遼能否實現時,奏疏裡有“邊事熟籌之,孰敢漫無成算大言欺皇上哉”等語。以上種種,說明袁許對話根本不存在,是後來為黑袁而編造。清修《明史》採用這一偽史無非是藉以宣揚滿清不可戰勝而已。

    3、己巳之變實是重創皇太極的極好時機。

    崇禎二年(己巳),後金十萬重兵,繞過袁崇煥防區進攻北京,袁崇煥千里馳援,以九千騎兵對後金兵二萬,取得廣渠門大捷。雖然說取勝,但有些僥倖,這是因為皇太極在北京城下必須分兵對付其他明軍,導致兵力分散。在皇太極來說,速戰速決對其是有利的。而明軍各地兵力前來勤王,戰鬥力本來也不高,所以應避免與其決戰。堅壁清野是個好辦法。後來的拿破崙進攻俄羅斯,俄羅斯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最終戰勝了此前戰無不勝的拿破崙。

    袁崇煥也是想採取這種戰術的。可惜,此時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將袁崇煥下獄,任命滿桂為武經略,催促其出兵,與清軍決戰。滿桂兵才三萬,而皇太極的後金兵是十萬(也有推測後金兵實際四到五萬,但戰鬥力相當於一般明軍十萬是沒什麼問題的),結果可想而知,一戰盡歿。從此後金兵肆意搶掠,滿載而回。

    如果當時避免決戰,堅壁清野。皇太極十萬兵力所需糧草是個大問題,其要麼透過攻城解決,但守城易,攻城難,明軍守城,以逸待勞;要麼後金分散兵力,各處野外搶掠,但這就容易被明軍各個擊破了。實際上,袁下獄後,後金兵連一些縣城都攻不下來。

    順便說一下有些人提出的圍魏救趙之策,就是皇太極繞道入侵之時,袁崇煥的關寧軍趁機進攻瀋陽,以迫使皇太極回救,這樣就解了京城之圍。這種想法:雖好,但不適用。原因是後勤困難,而瀋陽比寧遠更堅固,努爾哈赤數萬雄兵都攻不下寧遠,明軍更不可能一舉攻下瀋陽。皇太極也不會回救。所以圍魏救趙之策根本行不通(由此可知,即使毛文龍還在,攻取瀋陽也是不可能的。關寧軍都牽制不了皇太極,毛文龍更不可能牽制。)

    所以袁崇煥當時的策略是對的,背靠後方,堅壁清野,不浪戰,只在有利條件下與敵決戰。若袁不下獄,己已之變可以重創皇太極,形成全控局面以後藉助紅衣大炮,攻取瀋陽。五年復遼甚至可以提前實現。

  • 2 # 劉坤忠120

    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計劃完全可以實現。萬曆天啟年間,遼東邊患日漸嚴重,遼東督師換了幾屆都不見成效。崇禎元年,正直熱血的文臣袁崇煥自薦平遼,五年之內平定邊患,保境安民。崇禎任命袁崇煥為薊遼總督,賜尚方劍。袁崇煥經過一系列改革,訓練關寧鐵騎,造大量火炮,把不聽調譴的皮島總兵毛文龍用尚方劍斬首。後金苦寒之地,一心只想中原,在關寧被袁崇煥打得大敗,努爾哈赤受傷死了。皇太極從蒙古奇襲北京,袁崇煥領兵救援,皇太極不戰自走,崇禎疑似袁崇煥私通後金。做為幾萬大軍的薊遼督師,人家都打到皇城來了,要你何用,加之忌妒袁崇煥的人扇風點火,崇禎將袁崇煥革職查辦。不是袁崇煥沒有能力,遼東的防禦改革舉措非常有效,後金對遼東的防禦體系望而嘆息。只是皇太極的一招瞞天過海,從蒙古國偷越長城,奇襲北京,袁崇煥始料未及。因此獲罪。崇禎生性多疑,不能明察秋毫,不給袁崇煥時間,他又怎能在五年中平遼呢?

  • 3 # 商文君

    先來看當時背景:

    自從薩爾滸之戰以後,後金擊敗數十萬明軍主力部隊,此後攻城略地,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明朝末年的東北形勢,就如熊市的垃圾股,一路下跌,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割肉丟擲解套,都是盡力維持,到了崇禎年間,東北形勢堪憂,明朝末年的知兵者其實不多,能治兵的更是寥寥無幾,經過孫承宗、熊廷弼等名將的苦心經營,總算在山海關前築起了一道以寧遠為中心的戰鬥防線,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關寧錦防線”。此時,薊遼督師袁崇煥向崇禎皇帝朱由檢獻出了“五年平遼”的方案,什麼是“五年平遼”呢?基本方案就是繼續以關外的寧遠為中心,守護山海關,同時,延寧遠北上,高牆壁壘,步步為營,說白了,他是想用築城的辦法,將中軍大帳一直修到皇太極的盛京(即瀋陽)去!結果列位看官都是知道的,袁崇煥非但沒有實現這個戰略,相反被朱由檢凌遲處死,那麼,袁崇煥為什麼實現不了“五年平遼”方案?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袁崇煥是當時明軍的著名將領,而且還是進士出身,可以說是“文武全才”,據說,崇禎皇帝朱由檢為此專門在平臺召見了袁崇煥,原則上基本同意了這套方案,當然,也有說法是袁崇煥為給崇禎皇帝寬心,故作此說,袁崇煥向朱由檢誇口,說五年平遼,那麼這套方案有無可行性呢?我們僅就這套方案的理論而言,筆者認為,理論上是可行的,步步為營的戰略鞏固明軍在關外的根據地,並壓縮滿洲八旗的活動範圍,如果時間、空間皆利,確實可以將明軍的中軍大帳修到盛京去,遼事確實可以五年平定。

    不過,理論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套戰略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每修一座城,甚至每進逼一寸土地,都是在燒錢啊!明朝末年的財政狀況,那是糟透了,不但要支付對付滿洲的軍費,還要平息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捉襟見肘啊!明朝實在無力支付實施這套方案所要付出的軍費。

    筆者想說明一下,明朝末年的經濟其實是非常發達的,江南一代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興起,可以說,明朝是“國窮官富”“國窮商富”的局面,如果明朝利用行政力量在民間籌措資金,是可以大有收穫的,魏忠賢收工商稅,雖然說這個壞蛋是為了自己撈錢,但是想客觀上滿足了“遼餉”的徵收,李自成攻佔北京後,也從皇宮、官員、富商手裡獲得了大量的財產,這些事實都說明,朱由檢當時就應該動用行政力量籌措資金,已經到了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採取非常手段也是無可厚非,可是他就是沒有這麼做,這不得不說是政治失誤。

    看來袁督師是個理想主義者,樂觀主義者,可是沒有錢,“五年平遼”從何談起?袁崇煥是明朝末年的名將,他非常清楚東北局勢所需要的軍事方略,在袁崇煥自己的心目中,他應該明白,這套方案只能是紙上談兵,毫無可行性的,那麼他又為什麼要向崇禎皇帝朱由檢進獻這套方案呢?

    我們來看看袁崇煥這套方案體現的戰略思想,在對滿洲的作戰中取守勢,所有的明軍精銳兵力向山海關和寧遠方向集結,並且提出替“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基本作戰原則,還主張以堅城利炮加強防守,消耗滿洲兵力,明軍主要的“紅衣大炮”基本都在寧遠城中(據稱是十一門),事實證明,此舉非常高明,在寧遠大戰之中,努爾哈赤正是在堅城之下,被紅衣大炮所傷,最後傷重導致去世,然而,此舉依然非常耗時耗力耗錢,特別是耗錢,這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

    同時,袁崇煥要求朱由檢同意自己推舉的親信,原則上朱由檢是答應了,要知道,明軍的管理制度是由軍事將領和特務機構(東廠或者錦衣衛)派出的監軍共同掌管,當然這都是“五年平遼”的包票所起的作用,袁崇煥本來就是薊遼督師,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如此一來,袁崇煥的親信部將也成為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的主要負責人,關寧鐵騎已經變成了親一色的“袁家軍”,其實,袁崇煥的任務並不重,但是在“五年平遼”的大策略下,袁崇煥已經從朱由檢手裡要到了對大明最精銳的部隊的絕對權力,即統帥權、人事權、財政權和軍事戰略任務,這其實也是袁崇煥最想得到的。

    這十餘萬的明軍精銳部隊,由袁崇煥及其部下率領,每年朝廷還要供給大軍數百萬兩銀子和無數糧草,威力最大的火炮也要隨時供應,然後在財政能力良好的情況下,部隊才能採取步步為營的戰術,以山海關和寧遠為出發點,逐漸收復失地,打敗滿洲八旗(然而朝廷的財政能力就沒有好轉過),在這些權力袁崇煥都拿到手的前提下,他的軍事任務的底線僅僅只是守住寧遠和山海關,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可是袁崇煥給人就是這麼一個印象,這與皇帝給他的權力是不相匹配的。

    袁崇煥始終是在按“保關內必守關外,保關外必守寧遠”的原則指揮作戰,他在東北應該說幹得不錯,寧遠一戰就是最好的戰例,但是袁崇煥手上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朱由檢不是傻子,而且很聰明,他會為“五年平遼”的大策略而興奮不已,但是興奮過後,他會意識到權力的落空,而且,還有一件事情讓袁崇煥權力過大的問題更加突出化,那就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毛文龍與後金作戰多年,屢有戰功,而且在部隊中有一定威望,也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比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皆是毛文龍的部將,不管毛文龍是不是該殺,對於處理這樣一位特殊人物,袁崇煥先斬後奏,雖然袁崇煥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他擁有這個權力,但袁崇煥不請旨擅自作主斬殺大將的行為,卻讓他人特別是朱由檢感到,袁崇煥是擁兵自重,殺毛文龍是想一家獨大啊!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之後,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歸順滿洲,毛文龍大軍對滿洲八旗的牽制作用已不復存在,而且,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三人的投降,使得明軍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他們還獻上了明軍的作戰情報,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帶去了明軍的火器製作方法,這對於滿洲八旗兵馬來說,是如虎添翼,此消彼長,可見,袁崇煥此舉實在不明智,更不用談什麼“五年平遼”了!

    由於袁崇煥在“關寧錦防線”上的堅守,使得滿洲八旗不能順利入關,於是皇太極使用反間計,讓一個太監偷聽到有關袁崇煥投降的話語,甚至讓他看到與皇太極的書信,然後回去向朱由檢打小報告,利用朱由檢多疑的心理,讓朱由檢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這是很多小說和電視劇裡的橋段。

    筆者認為,可以做故事看,但絕不是歷史,因為破綻實在太明顯了,讓一個太監來行此事,如此千里迢迢在敵我雙方的絕對重地,北京盛京兩頭跑,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個故事明顯是模仿了《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的故事(皇太極曾下令要將《三國演義》作為軍事教材研究),朱由檢雖說多疑,但從其消滅魏忠賢的舉措而言,他在政治上是成熟的,要是連這一點是非都分不清,那不是執政能力有問題,那是智商的問題!

    那麼,朱由檢殺袁崇煥的原因,更多的是袁崇煥在遼東的權力太大,已經到了自己作主的地步(擅殺毛文龍,導致毛軍眾將投降了滿洲),而且袁崇煥戰功不少,軍隊威望也非常高,對自己的統治實在是個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說,朱由檢也非殺袁崇煥不可。大家覺得呢?

  • 4 # 歷史挺有趣

    1627年,17歲的朱由檢即位,是為崇禎帝。崇禎帝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

      一是逮捕了被稱為“九千九百歲”的大太監魏忠賢,剷除了魏忠賢餘黨。

      二是重新起用曾經被魏忠賢打壓的名將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一次,袁崇煥回京上疏陳述兵事。崇禎帝親自召見他,詢問平復遼東之策。袁崇煥回答:“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這就是著名的明史公案“五年平遼袁崇煥”。

      眾所周知,從薩爾滸之戰後,崛起於遼東白山黑水之間的後金就開始欺負大明王朝了。到崇禎帝即位之際,大明王朝已經丟掉了山海關外絕大部分城池,只剩下錦州、寧遠、松山等幾個孤零零的據點。

      袁崇煥竟然誇口“五年平遼”?憑什麼?大臣們當場不好反駁袁崇煥,背後裡就不免犯嘀咕。會間休息時,給事中許譽卿找到袁崇煥,詢問“五年平遼”的詳細方略。

      沒想到袁崇煥回答,是用這種話來安慰皇上,“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許譽卿大驚:“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袁崇煥也自覺不妥。但是,話說出去了,是不可能收回來的。怎麼辦呢?

      等崇禎帝回來,袁崇煥補充彙報,大意是,五年平遼不容易,不過既然陛下交給我,一定不敢推辭。以後請戶部、工部、吏部、兵部在軍餉、器械、用人、調兵方面多多配合。

      只要能五年平遼,什麼事情都好說。崇禎帝一律照準。

      三

      當然,崇禎帝在袁崇煥身上也捨得下血本。

      權力不夠大?賜予尚方寶劍,允許對所節制的文武官員先斬後奏(對,就是後來斬了毛文龍那把尚方寶劍)。

      身份不夠顯耀?賞賜蟒袍玉帶、銀幣。

      爵位不夠高?加封為太子太保。

      缺乏後勤保障?朝廷所有能調動的資源,優先供應給袁崇煥的關寧軍。

      面對“萬千寵愛於一身”,袁崇煥自感重壓在身,多多少少也應該表示一下了。於是,他藉助提拔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三人之際,向崇禎帝表態:“臣自期五年,專藉此三人,當與臣相終始。屆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歸死於司敗。” 這就是如果“五年平遼”不成,將以死謝罪的意思了。

      四

      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五年平遼”是在誇海口,純屬忽悠年輕的皇帝。其實,袁崇煥曾經有多經營遼東的經驗,還在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中兩次擊敗後金軍隊,知道只要戰術得當,後金軍隊並非不可戰勝。

      同時,後金並非大家想象中那麼強大。就在1627年前後,後金發生了嚴重的天災,據《滿文老檔》介紹,“時國中大飢其一金斗糧價銀八兩。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時國中銀兩雖多,然無處貿易,是以銀兩賤而諸物昂貴。”什麼意思呢?是說後金因為天災發生饑荒,導致糧食奇貴,以至於發生了食人肉的慘狀。

      饑荒還引發了盜賊遍起。大臣向皇太極報告,稱:“國中盜賊倘若不嚴加懲處,則不能止息矣。”皇太極無奈地說:“今歲國中糧食失收,民將餓死,是以行盜也。”

      後金八旗軍隊雖然強悍,但其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水平低,註定不能長期與明朝抗衡。明朝甚至不需要大動干戈,只要牢牢控制住寧錦防線,對後金實行封鎖,在天災的配合下,就足以讓他們的經濟陷於崩潰。

      事實上,根據《明清史料》記載,由於天災不斷,不少後金八旗將領紛紛嚮明朝投降,以祈求討口飯吃。

      五

    遺憾的是,袁崇煥面對的皇太極,不是一般人,而是不亞於“唐宗宋祖”的一代雄主。眼看後金就要陷於崩潰,皇太極走了一著極為高明的棋子:千里奔襲關內,透過劫掠明朝城池來獲得財富,讓後金度過難關。

      事後來看,這是一次相當冒險的軍事行動。在這之前,後金軍隊沒有進行過類似的長途奔襲戰,孤軍深入關內更是前所未有。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漏,這支千里奔襲的後金軍隊必將全軍覆滅。

      幸運的是,1629年,皇太極率部避開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在蒙古人的引路下,從防守薄弱的喜峰口攻入關內,並順利攻克遵化,突入內地。這就是著名的“己巳之變”。雖然在攻打北京時失利,被迫退兵,可皇太極已經實現了全部軍事目的。

      一是從內地掠奪了大量財富和人口,足以讓後金度過難關。

      二是極大地鼓舞了後金軍隊計程車氣。以後,後金將士聽到入關都興高采烈,像過年一樣。

      三是皇太極透過這次勝利鞏固了統治地位,提高了威信。

      另外,這次軍事行動還取得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成績:透過崇禎帝之手,殺掉了後金的心腹大患袁崇煥。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當時的八旗兵贈送給大明朝的軍隊,也就是咱們漢族軍人一個非常響亮的稱號:

    “披甲之懦夫!”

    這支部隊幾乎所有的戰績都是靠幻想作家來編寫完成,然後製成報表上交朝廷,從明朝那個愚蠢的皇帝那裡騙點錢糧。

    據我考證,這個毛文龍或許與天啟和崇禎有很深的血緣關係。人家在皮島上生意做得很好,國際貿易搞得熱火朝天,毛文龍每天抱著花枝招展的北韓小姑娘穿著貂皮,吃著人參,想讓他為明朝盡忠,不是親爹哪肯去賣命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作對,還斷了自家財路?

    毛文龍在嚮明朝討要軍餉那是帶兵去的,浩浩蕩蕩的水軍船隊嚇得明朝官員們屁滾尿流。毛文龍給崇禎的奏摺中還像爹罵兒子一樣,充斥威嚇之詞,嚇唬崇禎,說要到朱元璋的墳頭上去放馬。

    對於任何一個有尊嚴的皇帝,這肯定不能忍的,但崇禎忍了。明朝皇帝就這特點,你對他忠順,他殺你頭,你要抽丫的,他反而像爹一般供著你。有一天,這個毛文龍向後金派出一支部隊,準備去搞點劫掠,據說毛文龍計程車兵戰鬥力很強,這支部隊有三百人之眾,還是挺嚇人的。

    這支部隊進入後金統治區的一個村莊,恰好,這個村莊裡的男人都去開會了,村子裡只剩下婦女和老人小孩。

    有個婦女是青佳努的妻子,不知道青佳努是個什麼人,但他老婆確實很不好惹。

    青佳努之妻帶著另外兩個婦女拿著砍柴刀翻牆而上,就和毛文龍的部隊打起來了。

    確實是悍婦,下手十分兇狠。而毛文龍這三百人的部隊居然被三個滿族婦女擊潰了。

    從此後,後金軍民就把漢族軍人稱之為“披甲之懦夫”。

    我以前曾經發文,說一個清軍士兵能打三十個明朝士兵,還有很多人罵我。今天我必須道歉,收回我的話。實際上,一個滿族婦女就能打敗一百個明朝士兵,如果是八旗正規士兵,應該能打三百個。袁崇煥這個人不信我的話,他是這樣認為的:

    明朝的疆土遠勝於對方,軍隊的數量是敵方的數十倍,國民總人口是對方的數百倍,經濟總量更是天壤之別,各種火炮槍銃的數量是敵方遠遠不能相比的。在這樣碾壓式的優勢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五年平遼”都不敢想,不敢說,這是個多麼飯桶的一個國家,多麼窩囊廢的一個民族?

    像這樣的民族,還有何面目生存於天地之間?每走一步都是在浪費土地,每活一天都是在浪費糧食,每一次呼吸都是在浪費空氣!

    袁崇煥認為我們這個民族還是有勇氣的,還是有羞恥心的,所以就提出了“五年平遼”,要奪回被努爾哈赤佔領的遼東。

    真是個逗逼。如果北韓國有近億的人口,百萬軍隊,紅衣大炮,他們說要五年平遼,完全有可能,因為北韓族有自尊心,有理想,有李舜臣這樣的英雄。

    如果蒙古人有近億的人口,百萬軍隊,紅衣大炮,他們說要五年平遼,那是小菜一碟,橫行天下也不是問題,因為蒙古族有自尊心,有理想,有林丹汗這樣的英雄。

    但要說明朝有近億的人口,百萬軍隊,紅衣大炮,說要五年平遼,只能是令人捧腹的笑話。袁崇煥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笑話當真了。他還組織騎兵,還修城牆,還搞據點,還派間諜,還收買蒙古人,還整合皮島那群“披甲之懦夫”,軍令歸一,當成是正事辦了。也不知道他是腦子不夠用,還是太狂妄了。

    也有人認為,漢族軍人的戰鬥力並不差,就是君主和朝廷的水平太次。比如岳飛就很能打,但趙構太孬種了;袁崇煥也很能打,但崇禎和明朝政府是垃圾;在委員長領導下,我們被倭寇平推,而在主席的帶領下,我們以弱敵強,反而能平推十六國聯軍。到底是崇禎皇帝和明朝政府太混蛋呢,還是整個漢民族太飯桶呢?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就能區別兩個陣營。

    我屬於“滿遺”,我認為是明朝皇帝和明朝政府太混蛋了。

  • 6 # 南朝居士

    實際上,他已經成功了一半了,如果不是後金突然兵圍京城,發生乙巳之變,他就成功了。

    他自己也知道,五年平遼不可能,但他更知道,五年時間把軍隊私有化,還是沒那麼困難的。

    在他吹牛之後,也知道吹牛過頭了,於是跟崇禎說,

    “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麼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什麼意思?五年之內,人事權給我,軍餉給我,武器給我,調兵選將權力給我,

    崇禎都答應他了,隨後他就開始著手了。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袁崇煥的操作。

    皇帝怎麼駕馭武將?絕不是給他上思想教育課,或者選拔忠誠的人做武將,這都不靠譜,只有在制度上設定制約機制,讓他不得不忠於你,這才是王道。

    怎麼樣設定制約機制呢?

    首先後勤補給必須從遠處調撥,而不能就地取材,防止解決後勤問題而不聽調遣。

    其次,手下武將必須皇帝任命,不能武將提拔,如果是武將提拔的,容易形成利益共同體,即使武將不想造反,手下將領黃袍加身,比如曾國藩的手下都是他提拔的,誰提拔你你就聽誰的。

    再者,地方設定同級別或高級別的文官制約他,

    再者,地方設定其他武將帶兵駐守,防止他造反,比如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本身三鎮互不統屬,目的就是相互制約的。

    袁崇煥要做的事,就是解決這些,把這些問題解決了,軍隊就私有化了。

    崇禎二年,袁崇煥自駐寧遠,同時上書給朱由檢極力稱讚祖大壽等三人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復遼的計劃全靠這三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他將親手將這三人斬殺,自己到司法部門領罪服死。朱由檢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

    這是想幹嘛?手下將領的人事權,這個本身是崇禎的,手下將領必須崇禎任命,這樣才能制約袁崇煥,結果把這個權力給袁崇煥篡取了,手下將領就成了袁崇煥的嫡系了。

    軍隊歸屬問題,就這樣被袁崇煥解決了一半,為什麼是一半呢?接下來再看。

    自肅既死,崇煥請停巡撫,及登萊巡撫孫國楨免,崇煥又請罷不設。帝亦報可。

    本身有巡撫制約袁崇煥,結果袁崇煥讓崇禎不設巡撫。

    朝廷官員袁崇煥可以利用崇禎解決,非朝廷官員呢?就只有自己親自解決了,這就是為什麼殺毛文龍了,因為毛文龍崇禎解決不了。

    殺了毛文龍,在遼東,就是袁崇煥一人說了算了。

    殺毛文龍這一件事,殺袁崇煥就不冤,殺這個級別的官員,任何朝代都是等同造反,都是死罪,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袁崇煥在見到崇禎皇帝后,對他做了一個“五年平遼”的承諾。後來,崇禎皇帝在處死袁崇煥的時候,這就成了他的一個罪名,說他“大言欺君”。那麼,袁崇煥究竟該不該說這句話呢?

    (袁崇煥劇照)

    很多人認為,袁崇煥這個話說得不對。不對的原因,是因為五年內根本實現不了“平遼”的目標。因為之前的李成梁、熊廷弼、孫承宗等人,都先後領導過平遼的事業,都沒能取得成功。之後的祖大壽、洪承疇、吳三桂更沒有成功。因此,袁崇煥顯然是成功不了的。所以他說那個話是誇海口。

    不過,就算之前之後的將領沒有人取得平遼成功,但並不能因此就證明袁崇煥不能取得成功。

    首先,袁崇煥說的是五年平遼,但是,崇禎並沒有給夠五年的時間。從1628年7月,袁崇煥立下軍令狀,到1629年11月,袁崇煥被抓起來,才一年多一點時間。到1630年8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才兩年的時間。這點時間,袁崇煥能夠證明什麼呢?

    有人可能會說,袁崇煥沒有接受任務,皇太極還在關在打。袁崇煥接受任務後,皇太極已經打到北京城下。這說明袁崇煥不行。

    其實,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只是非常偶然的因素。而且皇太極還不是突破了袁崇煥的防線,是突破了別人的防線。再說了,就算打到北京城下,又能說明什麼,袁崇煥還不是輕而易舉就把皇太極打跑了。而且,如果袁崇煥當時不是入京勤王,是直搗皇太極的老巢。可能不用解北京之圍,皇太極就逃掉了。總之,不能用這次事件,來檢驗袁崇煥平遼的效果。

    (皇太極劇照)

    崇禎僅僅給了袁崇煥一年的時間,就把他抓起來處死,能以此證明袁崇煥說的是大話嗎?

    其次,袁崇煥講“五年平遼”這個話,是有條件的。他的條件有三個:一是要給他權力,讓他在排兵佈陣調兵遣將上要有話語權。二是各部門要協調配合,在糧草、武器、人力等方面,都要及時到位。尤其是朝廷大臣之間,不要彼此拆臺。對於這個問題,袁崇煥是有清醒認識的,所以兩次給崇禎皇帝上書,講了這個話。三是君王要信任,也就是崇禎皇帝要相信他。只有相信他,才能夠幹成事。

    那麼,崇禎皇帝達沒達到袁崇煥的這個要求呢?

    剛開始的時候,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要求是滿口答應的。而且還給了袁崇煥尚方寶劍。另外,崇禎皇帝還把戶部、工部、吏部、兵部都找來,讓他們都必須要按照袁崇煥說的來辦。

    但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的呢?顯然並不是的。崇禎皇帝並沒有給袁崇煥權力。袁崇煥為了打擊地方軍閥,殺了毛文龍。這實際上是整頓軍隊的一項重要措施,可是,這卻成了崇禎皇帝最終殺袁崇煥的理由。

    袁崇煥講的第二條和第三條,他也沒有獲得。實際上,正是因為朝中大臣們構陷袁崇煥,而崇禎皇帝又不信任袁崇煥,因此,在袁崇煥不顧自己安危,長途奔襲回京勤王的時候,崇禎皇帝卻反而在這個當口把袁崇煥抓起來了。

    由此可見,袁崇煥講的三個條件,崇禎皇帝一個也沒達到。沒達到,袁崇煥怎麼會取得成功呢?

    (崇禎劇照)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就算袁崇煥不能實現“五年平遼”的目的。他該不該說那個話?

    我認為,就算袁崇煥不能實現“五年平遼”這個目的,他說這個話也是沒錯的。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崇禎皇帝新上任,同時剛扳倒魏忠賢。要知道,早期的平遼任務,其實都掌控在魏忠賢手裡。崇禎皇帝為了獨掌權力,扳倒了魏忠賢,因此他對平遼一事是沒有信心,非常焦慮的。袁崇煥在這時候站出來,其實最重要一點,就是給崇禎皇帝以信心。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是非常多的,遼國大軍壓境的時候,很多人都建議宋真宗趕緊往南逃。只有寇準說,應該把那些說往南逃的人砍了!同時他認為,北宋雖弱,但仍然能夠戰勝遼國。並且,為了表現出鎮定,還在澶州城上喝酒。如果按照崇禎皇帝的看法,寇準就是欺君之罪,而且還在戰場上喝酒,實在該殺。但是宋真宗並沒有殺他,當時朝中很多人也認為,這是寇準鎮定自若的表現。

    袁崇煥說“五年平遼”,其實也是給崇禎皇帝信心。就算五年內實現不了,目標應該定一個,又有什麼錯呢?現在我們都在訂五年規劃。難道最終可能實現不了,就說我們不該定這個規劃嗎?

    由此可見,袁崇煥說這個話,一點兒也沒錯。

    (參考資料:《明史》)

  • 8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袁崇煥對著崇禎說五年平遼,對著其他人說這是聊慰上意,也就是他自己都不信能夠五年平遼,但是這不是袁崇煥找死麼?他敢這樣耍弄皇帝?

    如果真給袁崇煥五年,照著袁崇煥在遼東的經營,崇禎很可能奈何不了袁崇煥了,時間才過去多久呢,袁崇煥平遼平的遼東都不聽中央號令了,袁崇煥剛一下獄,遼東軍自己跑了,怎麼喊也沒有用,還得圓嘟嘟出馬才行?這還是朝廷的軍隊麼?平遼就平出個軍閥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二月份的預產期,待產包該準備什麼?NB碼紙尿褲大概準備幾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