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飛fanny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至今讀過的最好的一本關於教人如何閱讀的書,沒有之一。

    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是帶著疑惑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們自從識字之後,自然而然就開始了閱讀,平常讀報紙、雜誌、網上的評論、文章,這個技能難道還需要刻意去學習?而且我讀書以來,從來沒有在學校學習過閱讀課,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樣,當我試著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對於閱讀自己知之甚少,沒有掌握閱讀方法的閱讀效率很低,常常事倍功半,這本書讀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書中乾貨非常多,我個人把他當做一本工具書。

    因為書中根據分類,介紹了不同書籍的閱讀方法,比如閱讀哲學書籍,我就可以先翻開這本書,看看閱讀哲學書籍應該用什麼方法,同理,其他書籍也一樣,這種實用性的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了書中的內容之後去實踐。

    另外,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讀者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即帶著問題去讀書,試著回答問題,像是與書探討的感覺。這種閱讀方法適用於所有文字閱讀,包含書籍與文章,甚至是廣告。

    如果可以,希望更多的人瞭解這本書,閱讀這本書,透過這本書獲益。

    以上。

  • 2 # 元也花道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全方位的經典閱讀教材。只要談到閱讀方面的指導書,始終逃不過這一本。

    《如何閱讀一本書》把閱讀分為了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作者艾德勒告訴我們,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骨架。我們讀書應該像x光一樣抓住它最核心的框架。

    《如何閱讀一本書》涵蓋了閱讀有關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邏輯結構非常清晰。只不過,作者是個學者型的人,整本書的語言和行文有些枯燥。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曾經好幾次都覺得有點讀不下去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如何閱讀一本書》確實是一本不錯的閱讀教材。但是,在閱讀過程中我建議拆分成小版塊來閱讀。比如,讀完如何閱讀想象文學一章後,就去找兩本想象文學的書來看看。這樣可以稍微降低閱讀壓力,還能學以致用,迅速掌握書中的閱讀方法。

  • 3 # annesmile29

    關於閱讀這件事,我們先來看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會讀書嗎?

    凡是識字的人,大概都會斬釘截鐵地回答說:“當然會!看書誰不會呀。”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書是看完了,你消化了嗎?

    在閱讀過程中你會不會經常經常遇到各種問題,比如說: 讀完了句子,經常不知道句子說的是啥意思;第二天就記不住第一天看過什麼內容;只看得進去某一種型別的書,看其他型別的書就昏昏欲睡;買了一本書,看了三個月還沒看完;等等。

    豆瓣上就有個非常有態度跟書相關的小組,名為“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已有37萬多人加入小組,也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共鳴,買書容易看書難!

    以上種種都說明,會識字、會買書都不代表真正懂得如何閱讀,如何閱讀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學問。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很有意義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有很多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講解。作為一本越早讀到越好、但永不會太遲的閱讀指導手冊,將介紹正確的閱讀方法,以達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地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的目的,從而透過閱讀來提升自己。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分別是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傳奇性的人物,熱愛閱讀而且博覽群書,以學者、教育家、編輯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還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而聞名於世。查爾斯·範多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因故離任後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在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的同時,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進行大幅度的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的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本書從認識閱讀的重要性入手,顛覆了隨意閱讀的普遍認知,指出閱讀就如同作者與讀者的對話,整個過程需要讀者不間斷的主動努力。閱讀時越主動,對於提升讀者理解力就越有好處。接著帶領我們學習閱讀的四個層次,再對症下藥地說明在閱讀不同型別的作品時候如何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吸收資訊的閱讀一般來說沒有理解的問題,只有記不記得住的問題。增進理解的閱讀是指,讀者需要主動努力,靠增進理解力來領會作者的深意。在書裡有這樣一段話:“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在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借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作挑戰。”要達到之前未達到的理解層次,猶如登山,需要付出努力,磨練意志,才能最終到達目的地。閱讀的目標越高,就需要讀者具備更強烈的動力。

    二、巧妙利用閱讀的四個層次,可以節省時間並且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一共包括四種漸進的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除了基礎閱讀以外,其餘三種層次都是需要分解步驟並進行刻意練習的主動閱讀方式。

    基礎閱讀是最基本的閱讀方式,在閱讀層次裡是最低的,只要掌握了語言和文字就能進行。可以概括為“這個句子在說什麼?”,是結合語境就能理解的字面意思。漢語四六級搞笑考題裡有這麼一道::“小明,今天上課要不要帶筆呀?”小明回答說:“帶毛筆啊!”提問:小明的意思是帶不帶筆?大概就是這個難度了,基本上只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順利完成這個層次的閱讀。

    第二個層次是檢視閱讀。檢視閱讀是指在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應該對書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對書中的重點部分進行快速閱讀。可以概括為“這本書在談什麼?”或者是“這本書包括哪些部分的內容?”讀書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不知道的新內容,透過檢視閱讀可以快速做到這一點。

    具體做法是,一是看目錄,目錄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二是回顧章節重點內容,找關鍵句。 檢視閱讀適用於兩種情況,一種是時間不夠又需要快速對這本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另一種情況就是對一些資訊量不高的讀物,可以透過目錄和系統性略讀快速掌握。

    第三個層次是分析閱讀,也就是所謂的精讀,主要適用於論說類書籍和文章。弗朗西斯·培根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和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要全盤而完整地接受書中傳達的知識,咀嚼消化後把這本書變成知識為己所用。跟前兩個層次不同的是,分析閱讀需要讀者做到更主動提出問題,而且能用自己最簡潔的語言來說明。這個層次是與作者達成溝通的關鍵步驟,需要憑著讀者的心智努力進行。

    步驟有以下幾點:首先,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作分類;然後用最簡潔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論什麼;接著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以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最後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認真完成分析閱讀這個步驟,就能把一本書變成屬於你自己的。

    最後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也是閱讀的最高層次,也叫比較閱讀,就是閱讀有相關主題的許多本書。在經歷了前三個層次後,主題閱讀進行思維的發散與相互連結,更像是融會貫通化為內功的過程。

    三、談談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後的幾點拓展理解。

    首先,閱讀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和溝通。閱讀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讀者自身,但透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努力體會作者在閱讀教育這項學習上的用心至深和廣闊視野,達成溝通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閱讀水平。

    第二,閱讀是一項高尚的心智鍛鍊。梭羅曾經在《讀書的好處》裡說過,“閱讀是一項高尚的心智鍛鍊。”在反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後,每次都有新的閱讀心得和感悟,心智得到的鍛鍊猶如堅持日常軀體的鍛鍊,令人受益匪淺。

    第三,閱讀訓練拓寬了思想的疆界。孔子曾經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也是我們在面對學習時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這裡學到的不是一本書或者一種方法,是打開了拓寬自身思想疆界的閱讀世界的大門。

    《漢書·董仲舒傳》中有這麼一句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又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兩句古話都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如何閱讀這本書》傳授的就是閱讀的方法,目的是透過有效閱讀訓練,讓書本來教導我們,從而提高了讀者的理解力。希望大家都能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 4 # 青梅如豆z

    有方法的閱讀竟是這樣令人愉快和神奇的一件事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莫提默·J. 艾德勒曾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因此聞名於世。他還是西方世界偉大名著專案的發起人。查爾斯·範多倫,出身於美國著名的學術家族。他最為出名的是1969年由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出版的二十冊《美國編年史》。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重點講述了分析閱讀並總結出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15個閱讀規則。以及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最終,作者向我們揭示閱讀的終極目標是增強讀者的理解力,促進心智的成長。

    你屬於閱讀的哪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又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閱讀準備階段:相當於學前教育或幼兒園的學習經驗。第二階段-認字:相當於一年級學生典型的學習經驗。第三階段:字彙的增長及對課文的運用四年級讀寫能力。第四階段:八年級、九年級或十年級的讀寫能力。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有系統地略讀,以瞭解本書的架構。

    檢視閱讀後能夠回答出3個問題:第一,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第三,作者是藉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在這一層次閱讀分為三個階段,有15個閱讀規則。

    第一階段:總結出一本書的概要。

    (1)按照書的種類和主題將書分類。總體分為兩大類:虛構類和非虛構類。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擬全書的綱要和各部分的綱要。

    (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者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找出一本書的主旨。

    (5)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規則(6)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針對某一我們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做主題閱讀,篩選出我們要讀的書,按照以下五個步驟進行主題閱讀。

    一:找到相關的章節。

    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三:理清問題。

    四:界定議題。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按照書所講的方法進行閱讀,並做思維導圖。結果出乎意料,我第一次將書的思路弄清楚,並記住了書的主要內容。後面再看其他閱讀類的書籍總能發現本書中的一些閱讀理論。

    正如作者所說:“好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 5 # 貓小杜在寫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教人們閱讀的書,當時我剛開始學習閱讀,雖然我意識到自己在閱讀方面存在問題,讀完的書什麼都記不住,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自己的問題,直到遇到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大。

    好的書無論什麼時候讀都會有收穫,因為書的內容經的起歲月的考驗,而且我們自己也一直在成長進步,不斷積累新知識,更新舊的認知。

    很多講閱讀的書都提到有些書籍是值得讀一輩子的,當你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翻,或者給你力量,或者給你新的啟迪,而我很慶幸自己找到這麼一本書,我常常會為書中的表述所折服,有種瞬間豁然開朗的感覺,驚訝作者怎麼能夠把如此抽象的概念解釋的如此精妙。

    ○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寫作與閱讀的東西就像那隻球一樣,是被主動、有活力的雙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開始,另一方終結的。

    ☆我們所閱讀的書就好像那隻球,作者寫書是在出球,而當讀者從萬千本書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時,一樣是在發球,兩者的共同點是主動,尤其對閱讀者而言,越主動收穫越大。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給閱讀這項藝術下了個定義:這是一個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閱讀全憑自我的理解能力,你能理解多少就能提升多少,這需要靠你的心智慧力。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第一種的無知是連字母都沒學過,當然無法閱讀。第二種的無知卻是讀錯了許多書。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稱這種人是書呆子,無知的閱讀者。總有一些書呆子讀得太廣,卻讀不通。希臘人給這種集閱讀與愚蠢於一身的人一種特別稱呼,這也可運用在任何年紀、好讀書卻讀不懂的人身上。他們就叫“半瓶醋”(Sophomores)。 ☆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如何閱讀的原因,我不希望自己成為半瓶醋,白白浪費很多好書。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這也印證了不同的內容要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有些書是值得反覆咀嚼消化的,我在努力尋找這樣的書。

    ○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其實檢視閱讀就是很多書裡提到的快速閱讀,要讀的又快又好。但對於分析閱讀作者的表述當真精妙的令人佩服。我不僅想起在《洋蔥閱讀法》這本書裡作者關於核彈式主題閱讀的描述,用長期的時間去鑽研一個領域,不斷學習不斷領悟,這不就是分析閱讀嗎?

  • 6 # 野離離

    奧美廣告曾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25週年慶活動創作了一個震驚整個廣告圈的文案,我引用其中一段:

    不知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也的黑越來越漫長。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蕩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利的人。但閱讀的人在知識裡遨遊,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週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相較之下,我只是一臺在MP3時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裡的某段文字,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劃線註記的那一段。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看原文。平實的語句卻有振聾發聵之效,風平浪靜般地敘述卻能讓人暗流湧動,百感交集。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讓人害怕的閱讀人?這是很多人的困惑,不是因為他們不讀書,而是因為明明讀了很多書,卻讀完就忘記,那不就跟沒讀一樣嗎?付出的那麼多時間,多可惜。

    有效閱讀,讓每讀的一本書都能被你所用,哪怕是為了能在酒桌上的高談闊論。你需要這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奧野宣之畢業於日本的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他在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建樹。並且在工作之外,他還經常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參加各種媒體節目和論壇,指導了很多熱愛讀書的人能更加有效地閱讀。

    書中關於從選書到活用都有非常詳實的敘述,大致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用筆記指導選書併購得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然後將這個筆記本一元化,什麼意思呢?通俗地講,就是把它當成是一個紙箱,可以裝下任何可以裝的進去的東西。按照以下的要點運用:

    ①可以書寫任何內容

    ②按時間順序書寫

    ④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⑤可以貼上

    這樣一來,一本資訊齊全包羅永珍的筆記本就有了。拿著這本筆記本去買書,買到自己真正喜歡並對自己有益的書的機率大大的提高。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遇到買不到書的局面,尤其是在看書的時候“書裡推薦的書”,這就需要用到一個很有用的工具—“樞紐書”,即以一本中心書為軸,透過此書來找到其他想要的書,比如一些書名指導類的圖書,可以多加利用。

    用筆記加深對書本的理解和深度思考

    一本好書,總有那麼幾個句子會引起你的共鳴。有那麼一個故事,觸動你的心靈。如果你只是讀過了,感慨下,不做任何的記錄,那麼,也只能是讀過了就讀過了,僅此而已。

    如何你真的想讓你讀的書能對你有些改變,也對得起付出的時間,你需要謹記這三個要點:

    1,改變讀書目的

    從讀完了就算,讀書筆記隨心而為到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這個看上去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我們讀書是想讀的書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有用的東西,然後我們再及時地把這些東西以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也可以看成是“思想輸出”,這樣一來,能極大地增加讀書的效率和利用。

    2,做記號的主要三個步驟

    主要的篩選程式應該是:通讀—重讀---標記

    第一次閱讀時把覺得有價值的折角,讀完一遍之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那就再折一角,最後針對兩次折角的進行篩選,把第三次看的時候依然認為很重要的做上標記。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這樣能經過自己思考和理解的內容,在大腦中也會有更深的印象,實現有效閱讀也就不在話下。

    透過筆記積極輸出,提高自我

    讀書這種行為,我們付出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如果讀書不能給我們帶來好的方向的改變,我想沒有人能堅持下來。

    有人說功利性讀書不可取,但別忘了,就算你讀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消遣和娛樂,這也是讀書的目的,沒有目的的讀書是無效的,也是浪費時間的行為。

    筆記作為書本中精華的總結以及個人思考的記錄,經常重讀筆記對於進一步瞭解此書是有非常大的幫助。

    對於我而言,沒讀完一本書,我都是要花上至少三個小時來寫一篇書評的,把自己的感想,對書的評價以及整本書的主要知識都做好梳理整合,用奧野宣之的話來講,就是“開火炒菜”。

    食材買好,菜洗好切好,開火炒菜就看個人的廚藝了。最後菜做得好不好吃我想很多人可能並不會那麼在意,畢竟,享受這個炒菜的過程才更美妙。不過呢,對於美食愛好者,他們為了炒出一盤更美味的菜,也會不斷地嘗試,找出其中的技巧,最後成為“大廚”。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杯陳年美釀,而做筆記就像品酒。需要聞其味,細細品,在咂摸,回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香、醇、柔。人生亦如是。

  • 7 # 陳章魚

    《如何閱讀一本書》確實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但是同時也是一本非常非常難讀的書。

    因為成書比較早,所以寫法會比較老派,或者說就像一個老人一樣有些囉嗦。

    對於這本書,其實更重要的是吸收其中的觀點,而不是尋找具體的方法。比如像作者一開篇所提到的「主動」,包括像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都是非常非常好的關於閱讀的觀念,可以以這些觀念為指引,再去閱讀其他的閱讀方法類的書籍,去尋找更好的使用方法,這樣的話我覺得會更有幫助。

    除此之外,還有後面的一部分作者針對每個不同類別的書籍,選擇不同的閱讀目標和閱讀方法,這一部分其實也非常非常的有用,很多人我們會有一個誤區,就是我們想要去用同一套標準同一套方法去閱讀所有的書籍,而這樣的觀點,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事倍功半的閱讀當中,所以像這本書當中所提到的,不同書籍選擇不同的目標,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

    另外這本書最後所附上的那個書單,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幾乎西方世界最值得閱讀的經典書籍,都被收錄在這個書單當中,值得大家按圖索驥去尋找適合自己閱讀的西方經典。

  • 8 # 蘭言解說

    《如何閱讀一本書》帶給我一個全新對讀書方法思路的認識,以前讀書更多的像書中提到的基礎閱讀及外加一些檢視閱讀,對於正真理解書中作者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完全憑模糊的感受來判斷,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完整思路去理解,讀過本書後完全顛覆了我讀書的觀念態度,四個層次的閱讀和四大問題貫穿全書,以此達到對正本書全方位的理解,這才是真正的在讀書。

  • 9 # 風箏Akite

    對於會讀書的人意義不大,對於不會讀書的人也沒啥意義,這本書就像教人走路,會走的人不用教,不會走的人你也難交的會。

  • 10 # MindMaster思維導圖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根本不懂閱讀。

    如果你之前沒讀過這本書,強烈推薦加入閱讀書單;

    如果你之前讀過,沒關係,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去讀的好書(文末附上了全書的思維導圖)。

    00 關於閱讀

    在作者看來,閱讀的目標是要讀得好,而不是要讀得廣。而好的閱讀,一定是主動的閱讀,也就是能提出問題來,並且你能回答這些問題。

    淺的層面,你讀後得知道這本書說了什麼?其中又分為主題概述和詳細內容;

    深的層面,把書的內容和自己的認知or經驗進行關聯。比如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自己是怎麼看待的,對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哪些指導和借鑑?等等

    MindMaster製圖

    一鍵體驗 MindMaster 思維導圖 edrawsoft.cn

    作者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並且鼓勵讀者想更高的閱讀層次邁進,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01 基礎閱讀

    這個層次的閱讀要求比較低,簡單來說,就是能認字,讀起來比較流暢,不會被文法結構阻礙住。

    02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的特點在於強調時間。簡單來說,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

    比如大家拿到《如何閱讀一本書》時,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可以先按照下面5個步驟來略讀,目的是幫助你們快速把握全書結構和部分精華:

    1)先看書名頁,然後再看序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看書中索引,評估議題的範圍;書皮上的出版者資訊

    4)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閱讀篇章摘要(不用從第一頁看起,不然每次翻開都是第一頁)

    5)把書開啟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

    注意書本(以及章節)的結尾是否有總結(很多時候直接看總結,可以更快把握全書精華)

    ps:有很多讀者表示看不下去《如何閱讀一本書》,沒關係,頭一次面對這種難啃的工具書時,先從頭到尾快讀一遍,做到“不逗留”和“不倒退”閱讀即可。

    03 分析閱讀

    接下來是進階的分析閱讀。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先檢視這本書,知道自己在讀的書籍的種類,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實用工具書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麼,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談的是閱讀的四個層次,鼓勵讀者想更高的閱讀層次邁進,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3)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綱要(全書/部分)

    每一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者擬定了綱要,以寫出一本好書。而你則要擬定你的綱要,才能讀得明白。在擬大綱的最後階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

    5)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6)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如果可以,找出書中說明重要論述的段落,你可以用紙筆或者思維導圖軟體,寫下構成一個論述的所有主旨。

    8)根據主旨,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

    當你跟作者達成共識,找出他的關鍵主旨與論述,分辨出如何解決他所面對的問題,你就會知道他在這本書中要說的是什麼。

    但我們不能為了批評而批評,批評需要滿足一定的標準: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證明作者不合邏輯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03 主題閱讀

    在閱讀之前,這個主題就已經被確認了,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

    針對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單,《如何閱讀一本書》可以是其中的一本。然後檢視瀏覽這份書單中的所有書,確定哪些章節與你的主題相關。

    注意:你和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根據主題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彙、主旨,因為不同的書對相同的閱讀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表述,比如略讀、跳讀、skim等等,說的都是一回事。

    在總結作者論述的時候,一定要用這套中立的語言,而不是作者的語言

    當然,對於同一問題,不同作者的觀點可能也會有衝突,我們進行主題閱讀要做的就是,確定我們想要了解的議題,然後將作者針對各個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題之下。

    在這些衝突的觀點中,可能有一個是完全真實的,而其他的則是虛假的;也有可能雙方面都只是表達了整體真理的一小部分。這需要閱讀者自己做出判斷。

    自主判斷的過程,就是加深自己對議題認知和理解的過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 思維導圖 mm.edrawsoft.cn/template/14632

  • 11 # 習慣1631

    雖然這本書的增訂本都已上市50年之久,但是它仍然是我們一直在找的書。這方面,很多已經踏入社會的人深有體會,為什麼很想讀一些書讓自己有所提高,但是往往難以堅持。其實,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此,它是寫給想要透過讀書提高自己,但又不得其法的你。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教條的使用書中方法去閱讀,而是在讀書這件事上給你以啟迪,靈活運用法則以不同的速度分門別類的去閱讀,加上堅持不懈的用心讀書,我想一定會有收穫吧。

  • 12 # 王小暖577

    作為一個讀書會的成員,曾經有幸精讀過此書,為了學會讀書,反覆讀過此書不下五六遍。

    雖然是出版於上世紀70年代,但我認為此書仍然可以作為閱讀方法的教科書級書目。

    書中系統全面闡述了讀書的意義和方法,不同種類的不同方法等等。

    如喜歡讀書,想要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是不可錯過的入門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疑似毛曉彤生父,在節目上指責女兒不贍養,並對其索賠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