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沉相殷
-
2 # 歷史扒糞機
最根本一點,宋仁宗雖與元昊簽訂慶曆合議,並於1045年在安平軍(陝西志丹)及高平砦(寧夏固原)開設兩榷場,但不再准許青鹽入關。青鹽價低,也是西夏除了畜牧外最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鹽不得賣民何以生?出路就在戰爭中搶奪糧食物資等,或如鴉片戰爭樣強行輸入。宋真宗檀淵之盟到仁宗幹了一仗增歲幣,宋遼邊市紅火,經濟趨於一體化,能交易得來的何必武力?
-
3 # 愛歷史的小蝸牛
主要是因為宋朝的軍隊和夏還能打打,跟遼是一直被人家錘,一點也不敢反抗,從歷次對遼作戰中就能看出來,因為不相信武將,所以戰爭一勝利,皇帝就嗷嗷叫著議和,不過還真議和出了效果,硬是把遼給上供上軟了。
而夏勢力一般,同時又是靠宋朝通商才能生活下去,宋朝就想了,我怕遼還怕你嗎?所以動不動就罷市,一罷市就幹架,而且幹架宋朝有時候還能幹贏 。
-
4 # 雷哥趣味讀史
這個問題提的相當有水平。宋遼檀淵之盟後,雙方此後在100多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戰爭,而宋夏慶曆和議之後,僅僅維持了二十年,此後英宗、神宗、哲宗、徽宗繼位後,與西夏發生的較大戰爭就近10場,而雙方的邊境衝突、小戰役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宋夏議和幾乎毫無成效。
對比宋遼議和,宋夏議和之所形成這種局面,我認為可以用幾個“不對等”來總結。
第一,綜合國力的不對等。相對於宋遼這樣的龐然大物,西夏無論是在疆域、人口、經濟、文化、軍事潛力都是小弟,不具有可比性。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宋夏為什麼產生慶曆和議,除了宋仁宗想寧事息人,還在於經歷了三場大的戰役後,除了軍事上的慘勝,西夏併為獲得好處,反而西夏國內經濟處於崩潰,人民存活都成了問題,根本無力繼續戰爭,所以西夏國內各部族首領均反對再戰,李元昊也不得不提出議和。
而慶曆和議之前,宋夏之間的三場大戰,宋軍皆敗,但僅僅是失敗而已,對大宋實力基本上毫無影響,由此就可以看出宋夏之間的國力差距。反觀宋遼初期的戰爭,一旦發動對雙方來說,不是生死之戰,就是嚴重影響國家發展和前途的戰略性戰役,雙方之間幾乎勢均力敵,宋軍雖然同樣失敗居多,但遼國滅宋一樣傷筋動骨,這種實力上的平等讓雙方均不願意再戰。和平是最好的結果。
第二,政治地位上的不對等。宋遼的澶淵之盟,雙方約為兄弟之邦,因遼帝年幼,故而宋真宗為兄長,因此儘管每年宋向遼輸出歲幣,但雙方在政治地位上市平等的,這一點對國與國之間外交中至關重要。因此,澶淵之盟才能讓雙方心甘情願接受。
反觀宋夏之間的慶曆和議,第一條就是“夏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也就是說西夏在名義上依舊是大宋的屬國。這個結果不是李元昊想要的,但他已經打不起了,只能暫時擱置。同樣對大宋來說,無論君臣同樣也不把和議內容當成事,就比如父親打兒子,還需要遵守雙方的約定嗎?還不是想打就打,事實上也卻是如此。
第三,守約的不對等澶淵之盟後,宋遼雙方均能遵守約定,繼而取得互信,雙方形成了長達百年的和平。反而慶曆和議之後,西夏國主李元昊並未遵守和議內容,在國內仍稱帝如故,行使君權。他為了撐持一方獨尊的皇帝地位,不願在夏國民眾面前用客禮接待宋朝使節,暴露自己對宋朝的臣屬地位,對宋朝派來的使臣一律擋駕,把他們安頓在宥州(今陝西靖邊東),不讓他們到夏國都城興慶府。這就造成雙方的互不信任,也為大宋出兵找到了政治藉口。
第四,立國方式的不對等。遼國開國始於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在907年建立契丹國,比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還早了半個世紀,而且契丹是遊牧民族,也是在中原之外建國。
反觀西夏,李元昊祖上是党項族,後來因平叛有功,被唐朝皇帝封為節度使,此後,他們便在西北生活,並繼續奉中原政權為主,北宋開國之後,西夏依舊是宋朝的版圖,直到宋太宗處置李氏不當,造成李繼遷叛亂,此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建立西夏,也就是說,西夏是從宋朝版圖中分裂出去的,這種分裂行為,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是不能容忍的,這也是造成宋夏政治上不平等的根源,直到如今二十四史裡也沒有《西夏》,就是因為大宋不承認李元昊的帝位,堅持把西夏作為宋的從屬之國。
也正是因為西夏的分裂行為,讓大宋難以容忍,一旦有機會就要收復國土,因此在宋朝內部,對西夏的戰爭就是一種政治正確,整個北宋一代,每位皇帝,無論才能如何,都沒有忘記收復故土,這種政治生態下,即使西夏想和平都不行,更何況,西夏還不斷攻宋,這不是送上門的藉口嗎?
第五,軍事實力上的不對等。不要認為,李元昊打敗宋軍多次,西夏軍事力量就超過北宋。西夏是党項人,作為遊牧民族,善於征戰,在建國初期的確對宋軍造成了很大損失,不過,西夏同樣是慘勝。在李元昊時期,由於軍力鼎盛,西夏對宋是處於主動進攻態勢,但這種局面並不是一直保持的。
1064年,西夏攻略慶州,在大順城被宋軍擊敗,夏毅宗李諒祚受傷,一年多後去世,此後西夏逐漸處於守勢。雙方的軍事力量開始發生變化,從神宗開始,宋對西夏就處於攻勢,主動發動對西夏的戰爭,直到北宋滅亡前夕,宋軍對西夏已成壓倒性優勢,如果不是被金國所滅,北宋差點就消滅了西夏。
也就是說,在宋夏議和20年後,雙方的軍事力量就發生了變化,這讓宋軍有底氣發動對西夏的戰爭。
總結,宋夏為什麼不能保持和平?歸根結底就是這些種種不平等造成的,無論是綜合國力、政治地位、經濟、文化實力,還是建國方式、軍事力量,雙方之間都是不對等,也就不能保持平衡。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
5 # 陸棄
宋遼議和後百年無戰事與宋夏議和後仍然戰爭不斷的不同之處要從契丹族建立遼國與黨項族建立西夏國的歷史沿革說起。
這兩個不同民族政權所處的位置以及當時北宋所採取的對外政策決定了兩種不同的歷史結果。五代十國後期,在遼帝耶律德光的扶植下,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求得契丹援助,並甘願尊遼帝為父皇帝,自稱為兒皇帝。在契丹的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亡了後唐,建立後晉。遼以燕雲十六州為基地,不斷騷擾中原地區。後周太祖郭威建立後周,遼開始扶植北漢作為傀儡繼續佔據燕雲。宋太祖趙匡胤代周建宋,遼國繼續支援北漢與宋朝抗衡。為實現統一,趙匡胤採用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北宋在攻滅北漢期間與遼國發生利益衝突,兩國之間矛盾愈來愈深。宋太宗趙光義滅亡北漢後,開始了對被遼國佔據的燕雲十六州的進取。最終爆發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
剛開始宋朝採取主動進攻的戰略,期間宋遼各有勝負,遼景宗病逝後,因為對高麗、女真用兵,無暇南下,而宋朝也因為消耗過大,只得休戰。
雍熙三年,宋太宗借遼帝年幼、遼國內部不穩,再次發兵伐遼。在遼蕭太后的指揮下,大敗宋軍。宋朝對遼戰爭採取的主動進攻戰略就此失敗。宋軍失敗之際,遼軍乘機反攻。宋太宗病卒,真宗繼位後,遼趁機興兵攻宋。1004年,遼大舉攻宋,宋軍以澶州為中心,與遼軍對峙。宋真宗知多年伐遼未得結果,唯恐遼軍逼近東京,遂和遼國締結和約,史稱“澶淵之盟”,宋遼戰爭就此結束。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臣服於北宋的党項族領袖李元昊稱帝,建立大夏,並希望獲得宋朝政權承認。宋朝朝廷上下不予承認,認為這是叛亂,遂出兵討伐西夏。戰爭爆發。北宋與西夏爆發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朝失敗告終。
由於連年戰爭消耗過多,得不償失,西夏內部也因為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再加上與遼之間出現了矛盾,使西夏景宗李元昊不得不考慮與宋議和。宋夏最終達成協議,史稱“慶曆和議”。1064年,因西夏奪取慶州,宋夏再次發生戰爭,西夏軍隊被宋軍擊敗。
宋神宗繼位後,任用王安石變法圖強。熙寧年間拓地兩千餘里。宋神宗覺得時機成熟,再次對夏用兵。但隨後而來的宋遼爭端以及少數民族的反抗,使宋神宗放棄了對西夏的征戰。元豐四年,宋神宗趁西夏內亂,再次伐夏。但是成效不大。元豐五年,宋打算一舉滅夏。徐禧等人帶兵直逼夏都興慶府。後因戰略失誤,夏兵反撲,最終宋軍兩萬多士兵陣亡。西夏大梁太后掌權後,大舉興兵攻宋。後宋軍採用淺攻戰術擊潰西夏八十萬大軍,俘獲了大梁太后的侄女梁太后。後來宋朝國內方臘起義,再加上需要聯金抗遼。宋夏戰爭到此結束。
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滅。
遼國本來就是外族契丹族建立,再加上遼奪取了燕雲十六州,更是得到了有利的天然屏障,宋遼戰爭互有勝負,宋勝少負多,再加上臣服於宋朝的藩屬党項族建立西夏,給宋朝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帶來了難度。宋朝只能選擇和遼國議和。宋朝朝野上下本來就不承認西夏政權,認為党項族是叛亂行為,是國家內部問題,應該優先解決。而遼國卻是外部國家,和遼國之間的戰爭只是因為邊境衝突而引起的。所以宋朝和遼國議和後能維持長久和平。西夏對於宋朝而言,就是自己的臣子搞內部分裂。宋對遼國和西夏的態度不一樣決定了他們之間的和戰關係。
-
6 # 淮西一哥
公元1044年宋夏簽訂和議。宋在三戰皆敗的情況下被逼認可了西夏李元昊的存在。說是西夏向宋求和,實則雙方都不願意打,都已經到了極限。李元昊向宋遣使義和。雙方經過多次的談判終於達成和議。協議內容就是西夏李元昊取消帝號,而由宋冊封西夏國主。宋朝每年賜給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外每逢節假日,老大還有其他賞賜共計五萬兩左右。另外雙方重開保安軍(今陝西志丹)、高平寨(今寧夏固原)等沿邊榷場貿易。達成後雙方進入修養階段。
雙方和平相處到1061年,夏毅宗李諒祚長大成人,並且肅清了西夏國內政敵。頻頻向宋夏邊界增兵,此時的宋英宗剛剛繼位。李諒祚挑逗著宋朝君臣的神經,公元1064年夏毅宗李諒祚親率兵10萬進攻宋秦鳳、涇原路,殺掠眾多,宋夏戰端再起,公元1066九月年宋夏戰爭進入了高潮階段。毅宗李諒祚率數萬進攻大順城。宋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蔡挺得知西夏軍即將來攻。巧實妙計。命令手下將領固守大順成,李諒祚被強弩射傷敗走。從此西夏從原來的進攻方變成了防守方。大仗沒有小仗不斷 持續到了夏惠宗李秉常繼位。
公元1081年西夏梁太后在西夏國內把持朝政,夏惠宗李秉常被梁太后軟禁,秉常向宋求救,神宗皇帝得知後召開了御前會議,以討伐的名義決定幹掉西夏,宋神宗派出五路大軍共計35萬大軍攻打西夏。梁太后得知宋軍來襲,也召開作戰會議,梁太后技高一籌,先小敗,把幾十萬宋軍引進西夏境內。宋軍將領不懂指揮,而且貪功心切,由於縱入太深,少糧缺水很多宋軍為了保命向西夏投降,35萬大軍損失了十之七八。這就是宋夏的第三次戰爭“熙河之戰【{細節我之前都說過。今天就不說了】
永樂之戰公元1082年,宋朝為了做好常年和西夏作戰的準備,決定在夏、銀、宥三州交界之處築土城,夏惠宗李秉常徵兵三十萬前來獨擋,雙方在永樂城進行決戰。宋軍將帥出現分歧,不和,夏軍三十萬人馬圍住永樂城,城內缺糧斷水,軍心浮動。等到宋軍精疲力盡夏軍利用雨天攻城。城內一萬多人陣亡,所剩無幾。
公元1097年宋夏衝突再次升級,宋軍在原來好水川戰役遺址築造了平夏城,顧名思義,平夏城就好比一把尖刀,威脅著西夏的心臟中興府,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党項人集結了四十萬大軍準備踏平這個平夏小城。此時城內宋軍士兵只有幾萬人,但是這次西夏大意了,四十萬大軍把平夏城團團圍住,西夏大軍利用人海戰術瘋狂的向平夏城發起集團式的衝鋒。半個月內宋軍只守不攻。城外西夏士兵的屍體堆積如山。平夏城固若金湯。党項人就想退去,宋將抓住戰機利用西夏士兵疲軟之時,趁機掩殺,大破夏軍。西夏見勢不妙,立馬向宋廷服軟。宋夏交戰這幾十年有多少宋軍士兵死在了西北?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此時的金國在北方興起,遼國滅亡,北宋無心西北,夏崇宗李乾順趁火打劫,地盤迅速向南擴張,公元1124年仁宗李仁孝繼位那就會玩多了,西夏沒怎麼插手宋金之間的事情。但是後來西夏末期老毛病又犯了,蒙古崛起,宋,金,西夏三國混戰。蒙古人坐收漁翁之利。
-
7 # 簡單平凡123123
宋遼檀淵之盟後,兩國在之後的一個世紀裡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戰爭;而宋夏慶曆和議之後,和平僅僅維持了二十年,之後又開始了反反覆覆的衝突和戰爭。同樣是議和,為何結果差別這麼大呢?
我覺得,國力的差別、國家建立的方式不同,是產生兩個議和如此差別的原因!
國力上有差別打仗打的是什麼?打仗打的只是軍事實力嗎?不是的,打仗靠的其實更深層次來說是綜合國力。在綜合國力這一方面上,宋朝和遼國之間是相差不多的,宋遼之戰宋朝損失慘重,同樣的遼國也損失慘重,他們的議和更多的是因為雙方都不想再耗下去了,再耗下去,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佔到大的便宜。可西夏就不一樣,不論是在領土上、還是在人口上,或是在經濟上,西夏跟宋朝和遼國都沒有辦法比,完全就不再一個級別上。宋朝為什麼跟西夏議和?其實最主要的是不想再跟西夏打下去,想早點結束戰爭,並不是因為害怕跟西夏打。如果再打下去受傷的肯定是西夏。歷史可以證明,西夏跟宋朝的戰爭中西夏損失慘重,而宋朝雖然損失了人馬,但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僅僅是不痛不癢而已。所以他們綜合國力上的差距造就了議和結果的不一樣。
即使我們不看軍綜合國力的差別,就單單看軍事實力上,西夏也完全不是宋朝的對手。沒有錯,西夏確實打敗了宋朝好幾次,但這些勝利其實都是慘勝,不是我們所說的虐暴。也就是說,西夏打贏宋朝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如果宋朝堅持打下去西夏肯定是受不了的。
另外,經過20年的休養生息,宋朝地大物博、人口眾多,20年足夠讓他恢復生氣。雖然說西夏同樣是和平處於時期,但兩者恢復的速度那完全不一樣啊!因此宋朝完全有理由、也完全可以去攻打西夏。實力上的差距,導致了宋朝能動手,也敢動手。
國家建立方式的不同遼國和西夏他們的建國方式是不一樣的,這話從何說起呢?我們知道遼國它們是契丹族建立的國家,他們最先也不生活在中原地區,也就是說它是獨立於宋朝的一個國家。而西夏就不一樣了,西夏的祖上因為平定叛亂有功被唐朝皇帝封為節度史,在西北一帶生存,也就是說他們原本就是中原人們,是唐朝的一部分。即使是北宋開國之後,西夏依然是宋朝的版圖,算是附屬於宋朝的一部分,只不過後面才分裂出去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肯定是追求統一、統一、再統一。也就是說宋朝他們雖然跟西夏議和,但從骨子裡就沒有把西夏看成是同等的國家,僅僅認為他是一個原本就服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國而已。它不會、也不可能把西夏看成是一個和自己地位一樣的國家的。
因此,綜合國力的差距、國家建立方式的不同,導致了雖然都是議和,但結果卻大不相同。其中,綜合國力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足夠強大,才能無所畏懼! -
8 # 歷史追問
同樣是議和卻有不同的結果,這個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簡單,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宋遼各自為國,政權獨立,在軍事、財力方面勢均力敵。在古人眼裡不透過戰爭怎麼能顯示出自己的國力?因此戰爭不可避免,但長期的“爭雄”畢竟要消耗大量的財力、物力,打疲倦了,打得國內怨聲載道的時候就只有議和。當時的議和之策乃為上上之策,符合宋遼的意願,雙方都需要長時間的修生養息,故百年無戰事。
2、宋夏議和只是雙方的緩兵之計。在宋眼裡,西夏自唐代開始就屬於中原的附屬國。西夏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均不能與宋相比,但西夏民族好戰,對附屬中原始終不服,故常騷擾衝突,還想吞噬大宋財物,甚至幻想取而代之。所以儘管議和卻可隨時反悔。
3、抑夏收復夏是宋之國策,既然夏常送上門來,豈有不打之理?如不是後來宋被取代,收復西夏是早晚之事。
-
9 # 喬江寶
謝謝邀請!遼國為契丹族,遼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後唐,把石敬瑭扶上後晉皇帝的寶座。作為回報,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的廣大區域作為交換條件割讓給了遼國,並無恥地稱遼帝為父。而遼國以燕雲十六州為基地,不斷地蠶食侵擾中原,嚴重影響北宋的國祚。自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南方諸國後於太平興國4年(公元979年)起至(公元1004年)向遼國發動了長達25年的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雙方都損失慘重,邊境一帶人煙荒無,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最終雙方休戰議和達成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主要的內容就是:一,遼向宋朝稱弟,也就是遼國皇帝稱宋真宗為兄,。二,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三,宋朝每年向遼提供“軍資"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四,雙方開通邊境,互通貿易往來。“澶淵之盟"對宋朝而言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但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還要奉獻銀兩和絲絹以求遼國不在南侵,用現在的話說叫花錢保平安,此後遼國更是以此為要挾不斷索取,至使大宋朝顏面盡失,國威掃地。
但“澶淵之盟”也有他積極的一面:宋朝每年用微不足道的歲幣換得邊境地區的和平,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力,並且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內政建設上,繁榮經濟,改革弊治,至仁宗一朝北宋經濟規模堪稱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這一輝煌的歷史時期。雖然軍事上不算強盛,但民眾真正的是富裕安康,社會和諧。
西夏為党項族,為唐初羌族的一支,在西北甘肅,寧夏,銀川等地發展而來,歷經十帝,國祚一百八十九年。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宋朝君臣極為憤怒,於是宋朝決定對西夏發起討伐戰爭,雙方關係正式破裂。宋康定元年(公元1O4O年)至慶曆二年(公元1O42年)間,雙方連續發動了大規模戰事,即:延川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塞之戰,麟府豐之戰等戰役,幾次戰役都以宋軍的失敗而告終,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宋仁宗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宋朝和西夏達成和議:西夏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名曰“夏國主印”,許自制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宋夏戰爭中西夏所佔領的宋朝領土和其他宋夏邊境居住區全部從中間劃分為界,雙方在本國領土上可以自由建立軍事保壘,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雙方開通邊境互為貿易。
而西夏國主李元昊在取得對宋遼之戰的勝利後,日益驕橫暴虐,在國內依舊稱帝如故,行使君權,為保持自己的帝位不允許宋朝使節到夏國都城興慶府,全部安頓在宥州。1048年元宵節,元昊之子寧令哥因奪妻之恨揮刀將其父李元昊的鼻子全部削掉,李元昊血盡而死,時年46歲。西夏政局發生動盪,各派勢力爭權奪利,寧令哥被殺後,諒祚繼承大位,後又由其子秉常即位,即夏惠宗。由於夏惠宗年幼,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權,形成了粱太后與梁乙埋為首的外戚專權。此時正值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而使國力增強,於是分派五路宋軍攻夏,以圖收復失地。可在靈州,永樂城兩次戰役中又被西夏軍隊打敗,損失士卒多達6O餘萬人。大安六年(公元1O80年),夏惠宗在皇族的支援下親政。夏惠宗崇尚漢法,遭到以梁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勢力極力反對。大臣李清策建議夏惠帝以河南地區的土地換取宋朝的支援來削弱外戚勢力。不料事情洩漏,李清策被梁太后所殺,並將夏惠帝軟禁起來。此舉引來朝堂動盪,多族派系開始叛亂。至宋哲宗時期,渭州知州章楶討伐西夏,並在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大敗小梁太后與夏崇宗率領的30萬大軍,史稱“平夏城大捷”。永安二年(公元1O99年)在遼道宗的斡旋下,西夏向宋朝請罪而結束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宋遼的“澶淵之盟”,實際上是盟友關係。因遼國是遊牧民族,在資源儲備上遠遠比不上宋朝,雖然宋朝接連戰敗,但動搖不了國本,只是勞民傷財而已。遼國地狹人稀以放牧為主,沒有多少資源可供消耗。所以宋朝是失點財富保住面子,而遼國是既得實惠又保足了面子,遊牧民族並不在乎虛名。所以,所得實惠要遠遠比發動戰爭划算,這才維持與宋朝百年的和平。而西夏雖同為遊牧民族,國力不如周邊的遼和金國,再加上政局不穩,吏治腐敗,經濟蕭條,民變不斷,統治者為轉移國內矛盾所以經常發動對宋朝的戰爭以維持皇權統治。
-
10 # 為國釣魚
謝友邀
戰爭的形態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叫“代理人戰爭”。戰爭的目的是唯一的,那就是獲取利益,而獲取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叫“敲竹槓”
首先提醒某答主一點,景德之役宋遼議和,那份合同叫澶淵之盟。咱們既然要吹宋遼和平,總得先把和約標題寫正確吧
宋真宗景德元年,蕭太后燕燕帶著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契丹大軍南征,一邊數次讓上一年在望都之戰中被俘的宋軍將領王繼忠上疏宋真宗,建議雙方議和。換句話說,遼軍此次南征的目的就是以戰促和
契丹人並不是天生愛好和平,而是殘酷的現實教育過他們,“統治中原這事實在太可怕了”
遼太宗耶律德光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契丹人好好上了一課
石敬瑭認比自己年齡小的耶律德光作爹換來契丹出兵支援,建立後晉。石敬瑭死後他的兒子石重貴繼位,面對比自己大不了幾天的爺爺耶律德光,石重貴怎麼都親切不起來,於是石重貴決定反了他太奶奶述律太后
耶律德光用實力向石重貴證明了一個真理——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在後晉降將的大力協助下,耶律德光很快就攻到了後晉都城大梁,接到了石重貴以“孫男臣重貴”、太后以“新婦李氏妾”的名義送來的降書
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二月初一,耶律德光“服天子冠,絳紗袍,登正殿,設樂懸,儀衛於庭”,接受百官朝拜,改契丹為遼,做起了皇帝
好景不長,不通政事又愛好“打草谷”的契丹人激起了中原人的強烈反抗
及契丹入汴,縱胡騎打草谷,又多以其子弟及親信左右為節度使、刺史,不通政事。華人之狡獪者多往依其麾下,教之妄作威福,掊斂貨財,民不堪命。於是所在相聚為盜,多者數萬人,少者不減千百,攻陷州縣,殺掠吏民。
劉知遠擁軍五萬盤踞晉陽堅持不肯降遼,已經投降的後晉將領屢屢再度反叛,加上“盜寇”到處成群結隊攻州掠府……耶律德光感覺自己再在這裡呆下去很危險,嘆息道:“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
三月初,耶律德光就以天氣太熱,我想媽媽的理由打道回家去了,“天時向暑,吾難久留,欲暫至上國省太后”
耶律德光這個人有頭腦、善納諫、個性堅韌、有野心,在契丹君主中算得上數一數二的人物。入主中原兩個多月就悒悒不樂地踏上了返家的旅程,一邊縱軍沿途打草谷殺人洩憤,一邊把自己活生生氣死在途中,光榮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鹽漬帝王木乃伊”
~《資治通鑑》.後漢紀一
扯上面這一大段廢話的目的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對入主中原這事,耶律德光之後的契丹人都抱著極大的牴觸情緒
契丹人不想入主中原是一回事,想從契丹人嘴裡搶肥肉又是另外一回事
雄才大略的宋太宗趙光義攻取北漢後馬不停蹄地跑去伐遼,高梁河一役被奮起保家衛國的契丹人揍得滿地找牙,大腿上也被契丹人射了兩箭。太宗坐著驢車躲避著同樣坐著驢車身中三箭的遼國大將耶律休哥的追殺,一口氣跑回了汴京,雙方從此結下了大梁子
太宗之前,無論太祖趙匡胤還是後周柴榮,他們都與契丹交過手。趙匡胤手下三流戰將田欽祚還創造過跟契丹“三千打六萬”不落下風來去自如的驕人戰績。換句話說,雙方樑子一直都存在,只是契丹人一看,喲嗬,兄弟,軟拉吧嘰地也來撩我?
從此雙方在邊境我攻你受地連續對幹了二十年
我大宋雖然虛胖,但好歹還是個胖子,血槽長。契丹就不一樣了,人口少,部族多,燕雲經濟特區長期成為前線,仗打久了就有點失血的感覺
契丹太后蕭燕燕一看老這樣慢性失血也不是個事,於是決定孤注一擲玩一把大的,一邊讓王繼忠出面議和,一邊舉全國之兵擺出直撲大宋命根汴梁的架式。嚇得宋真宗差點提前120年開創南宋
景德元年十一月,宋軍在澶州城下襬開兩座大陣,與楊延昭、王超一起對深入腹地的契丹大軍形成三面包圍;宋軍還撞了個大運,用床子弩射死了契丹統兵大將蕭撻凜。就在這時劇情發生反轉,真宗親征到澶州後很快同意與契丹講和,十二月,大宋議和使李繼昌攜誓書到契丹大營。面對來之不易的勝利,契丹人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十二月乙未,李繼昌至敵帳,群情大感悅,館設之禮益厚
雙方約定
宋真宗與遼聖宗結拜為兄弟。恭喜燕燕乾媽,多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
宋大哥每年助遼弟弟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恭喜遼軍兄弟,你們辛苦了
雙方各守舊疆。恭喜燕雲人民,從法理上正式移民大遼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57.58
契丹弟弟從此與宋大哥就愉快地玩耍在一起?
宋仁宗寶元二年,定難軍節度使李元昊宣佈獨立,給大宋朝廷寫了一封信,要求大宋皇帝冊封他為大夏皇帝
臣祖宗本出帝冑……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始文字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宋史》外國一
元昊囂張得老好人趙楨都咽不下這口氣,雙方扭打在起
胖子的確虛了點,分別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捱了三次重擊。不過胖子永遠都有一個優勢---皮糙肉厚,三次重擊挨完後,胖子搖搖晃晃地繼續站在臺上,瘦子卻有些體力消耗過度
用兵來,牛羊悉已賣契丹,一絹之直為錢二千五百。~《長編》卷138
西夏把牛羊賤賣給了契丹,又以三倍的價錢從契丹進口布料。打著打著,元昊猛然發現此時自己想做條新熱褲都變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契丹不顧親情,從外甥李元昊那裡吃得滿嘴流油,它會不會對宋大哥好一點點呢?
(慶曆二年二月丁丑)契丹謀聚兵幽薊,遣使致書求關南地。~《長編》卷135
富弼被派往契丹辦交涉,費盡口舌說服遼興宗放棄了娶仁宗年僅四歲女兒的打算,同意宋大哥以交柴榮搶佔的關南十縣地租為名增幣銀、絹各十萬。史稱重熙增幣(慶曆增幣)
從此,契丹弟弟每年躺入白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這筆錢到底能幹些什麼呢?
至於鄰國歲幣,諸屬國歲貢土宜,雖累朝軍國經費多所仰給,然非本國所出。~《遼史》卷60.食貨下
這筆錢夠養活遼國各級機構以及所有軍隊
宋大哥放血增幣的行為使遼國上下非常滿意,奉命敲詐宋大哥的遼使劉六符一家從此大富大貴
敵既得金帛五十萬,因勒碑紀功。擢劉六符極漢官之貴,子孫重於國中。~《長編》卷137
從宋大哥身上撈得盆滿缽滿的契丹弟弟從此就每天吃飽喝足睡大覺嗎?沒有,契丹弟弟的竹槓舉得高高的隨時等待著時機
宋神宗和王安石為了改善經濟狀況大搞變法,在短期內弄來了一大筆錢。錢壯英雄膽,大宋改變策略想從東、南、西三個方向搞死西夏,派王韶出馬開拓河湟,史稱熙河開邊
宋軍的注意力剛轉向西邊,契丹弟弟就又象打了雞血一般興奮起來,遣使大宋要求重新劃定邊界。這一次以分水嶺為界的劃界使宋軍失去了很多重要關隘
沒辦法,宋大哥一邊說著英文mmp,一邊同意了契丹弟弟的要求,一邊安慰自己誰讓俺是大哥呢
悉以所爭地與契丹,東西七百里,議者惜之。~《宋史》卷312.韓琦傳
這種冤大頭人人喜歡,誰吃飽了撐的打你幹嘛,留著幫人賺錢養家不好嗎?
2019.3.22
回覆列表
夏和遼不在一個層次上,宋遼有澶淵之盟,每年給遼好多錢,夏和遼比,認為吃大虧了,心裡不平衡,就折騰宋,搶掠點人口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