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行軍武

    一二戰都有什麼武器?你是指的步兵槍的武器嗎?借這個平臺我說說一二戰的著名輕武器。

    1、毛瑟98/98K步槍。德國在一戰登場的毛瑟98步槍,全稱毛瑟1898步槍,在第一次八國聯軍侵華當中投入實戰,其最大有效射程800米,在600米仍然有著很高的精度,被二戰德國廣泛用作狙擊槍。1935年服役的毛瑟98K步槍是在毛瑟步槍的基礎上縮短而來,是二戰當中德國軍隊的步兵制式武器,一直生產至1945年德國投降,產量非常大,被認為是二戰最好的栓動步槍之一。

    2、馬克沁重機槍。這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大量的裝備。搞笑的是,馬克沁重機槍是美華人發明的,但真正使這種全自動機槍一戰成名的,是德國裝備的MG08馬克沁機槍,在索姆河戰役當中,一天就打死了英軍60000人,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此以後,各國軍隊全都裝備了馬克沁,中國也仿製了MG08馬克沁機槍為民二四式重機槍,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我民兵仍有裝備。

    3、魯格P08手槍,中國最著名的手槍,該槍原是德國在一二戰時期為各級軍官生產的制式裝備,採用9毫米手槍彈,做工精良,射擊精度極高。後來日本透過仿製成為南部十四式步槍,中國內稱其為王八盒子,抗日戰爭時期深受廣大抗戰軍民喜愛,但實際上,由於該槍設計較為複雜,零部件多且要求高,日本當時的加工技術並不好,所以可靠性不好。

    4、MP18/28衝鋒槍。MP18衝鋒槍,是一戰中德華人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而研發出的一款新式自動武器,不僅方便攜帶,而且火力兇猛,擁有像機關槍那樣的持續性,猛烈火力,可以對手持步槍的敵方士兵構成很大的威脅和壓制。以戰後,限於《凡爾賽條約》德國無法繼續生產MP18衝鋒槍,該槍轉移到瑞士繼續生產。該槍後來改進的MP28型衝鋒槍由於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可靠性高等優點被多國仿製。其中英國蘭徹斯特衝鋒槍和日本的百式衝鋒槍較為有名,同時,這種衝鋒槍也是中國在抗戰時期仿製最多的衝鋒槍。

    5、MG34/42通用機槍。MG42通用機槍是在MG34機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它革命性的採用了金屬衝壓工藝,不僅簡化了製造,還節約了大量的資源,使得該槍在保留MG34全部優點的同時,能夠簡化製造工藝,節約材料,使其看起來就像幾塊鐵片拼接而成的笨拙武器。但該槍高達1500發/分的射速,是每一個盟國士兵的噩夢,由於其獨特的槍擊聲,被美華人形象的稱其為“希特勒電鋸”。同時,MG34並沒有停產,而是大量裝備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作為車載機槍、同軸機槍使用。

    6、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該槍是在李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其機構可靠,射速非常快,一個熟練的槍手能夠在極短的時間打出全部的5發子彈,所以英華人不得不為其開發了10發子彈的雙排彈匣,到了一戰後期,甚至有2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面世。它迅猛的火力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據說在一戰時,曾經有兩隊人數相等的英德軍隊在樹林中遭遇,英國軍隊憑藉手中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狂風暴雨的向德國軍隊射擊,德國軍隊還以為遭到了自動武器的打擊而潰敗。

    7、捷克ZB-26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林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ZB-26輕機槍除了裝備捷克軍隊外,還大量外銷,中國、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都採購了相當的數量。其中我們中國是購買最多的,不僅買的多,還大量仿製,成為世界上裝備該槍最多的國家,該槍從抗戰時期一直使用至抗美援朝時期。

    8、莫辛甘納步槍。說起輕武器,就不得不說莫辛納甘步槍了,該槍是俄國/前蘇聯在一戰二戰時期的步兵主力步槍。相比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德國的毛瑟步槍,該型步槍設計較為複雜,但易於生產,使用簡單可靠,該槍在俄羅斯零下40°的環境中仍可正常工作。由於其槍聲清脆,該槍在中國又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水連珠”。該槍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優點是精度好,前蘇聯在二戰時期誕生的多名精英狙擊手都是使用的該槍。

    一二戰的知名武器太多,就先說這些。

  • 2 # 金維家金紙醉金迷

    二戰八大著名衝鋒槍

    第一名 蘇聯PPSH41衝鋒槍

    ]PPSH41被譽為二戰最好的衝鋒槍。在二戰期間,此槍幾乎成為了蘇聯的象徵。71發的載彈量使它具備了極大的優勢。在激烈的巷戰中,每一次換彈藥都意味著會被敵人打得措手不及。充沛的彈藥可以對士兵的生命有更大的保障。它的火力也特別強大,射速達每分900發。同時,它的生產工藝也極為簡單,可以容易地大量生產。這對於戰爭初期工業水平不高和武器匱乏的蘇聯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選擇。另外,雖然存在彈匣口易變形和過重及彈鼓不易攜帶等缺點,但實戰證明,PPSH在蘇聯的冰天雪地裡還是比較可靠的。

    第二名 芬蘭蘇米衝鋒槍

    因為芬蘭在二戰期間並無作為,因此它的知名度不高。但蘇米衝鋒槍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衝鋒槍,精密的製造工藝使它具有無與倫比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00米的射程和極高的射速。再加上70發的大彈鼓,它的火力持續性也有了保障。曾經有專家試射,向100米以外的靶子自動發射50發子彈,結果有48發擊中靶心。在芬蘭惡劣的環境下,它的表現仍然十分優秀,蘇米衝鋒槍堪稱完美。它的設計還影響了許多後來者,它的70發彈鼓後來被蘇聯照搬到PPSH衝鋒槍上。相信它絕對不比PPSH差。可惜的是它的產量並不高。1939年末蘇芬戰爭爆發時僅裝備有1000餘支。而衝鋒槍正是需要龐大的數量才能對敵人產生壓制效果,產量過少是蘇米衝鋒槍唯一也是最大的遺憾。因此,它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第三名 美國湯姆森衝鋒槍

    ]同樣是美國大兵的招牌武器,可使用30發彈匣或50發甚至100發的彈鼓。此槍最大的特點是可靠,無論是太平洋溼熱的叢林還是阿登嚴寒的雪地都能應付自如。在太平洋戰場的遭遇戰中,面對使用步槍的日本士兵可以說是佔盡優勢。而在西線,30發彈匣的湯姆森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但是,如果裝備50發的彈鼓,情況就有一些改觀。如果是100發的彈鼓,那火力就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另外,除了軍隊裝備外,美國的黑幫也十分喜歡該槍。該槍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它的缺點就是結構複雜,重量太大。

    第四名 德國MP40衝鋒槍

    此槍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精美的製造工藝為很多軍迷所稱道.其穩定性和精度也非常高。加之MP40的部件都易於生產,這也使它得以在德國各地的大小工廠中大量生產。另外,它操作簡單,較為輕便。即使新兵都能很好地操縱。它的火力也極為猛烈。美中不足的是,它裝彈過少,只有32發,在面對裝備PPSH的蘇軍時處於下風。雖然後來也有一種64發的改進型出現,但是這種型號不僅難看了許多,而且也太重。它的摺疊式槍托十分方便,但也有在持續射擊過程中燒傷手的問題。不過在總體效能上來說,它是十分優異的。不愧為一種劃時代的衝鋒槍,由於它的可靠性特別高,在60年代還有很多國家使用。

    第五名 美國M3衝鋒槍

    ]M3是美國軍方為了解決湯姆森過於複雜,難以生產的問題而發展的。這種槍工藝較為簡單(是受了斯登的啟發)可以容易地批次生產。並且有極好的可操控性。雖然美軍士兵們一開始時對它的外觀不太習慣,並且被他們笑為“注油槍”。但是它很快就因出色的效能大受好評。該槍的初期型存在拉機柄強度不足的缺點。但很快,改進型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缺點,1944年此槍還被選為美軍制式武器。

    第六名 Moschetto衝鋒槍

    它的資料比較少。但是也比斯登和百式強。它為貝雷塔公司生產,40發彈匣。是該公司的得意之作之一。它的產量很少,沒有量產,在西西里戰役和入侵衣索比亞戰役中都有使用紀錄。

    第七名 英國斯登衝鋒槍

    製作簡陋,成本低廉是它最大的特點,不過這也難怪,它本身就是被大戰逼出來的。它有不少外號像什麼“水管工人的傑作“這是因為斯登普遍採用圓形構件,形似水管,所以得名。“伍爾沃斯玩具槍”則是嘲笑它成本太低,每支只有11美元。但是無論如何,它解了英國軍方的燃眉之急。它作為一種應急武器來說,還是很成功的。它的好處也不少,首先是便於大量生產,幾根鐵管加一塊木頭,拼湊一番就成了。還有是它由於彈匣在側面,不影響臥姿射擊。它的彈匣可以與MP40通用,這就為反抗軍省了不少事。它還可以加裝消音器,這也為執行秘密任務的間諜們提供了不少便利。

    ]

    第八名 日本100式衝鋒槍

    就是仿製的MP18,這也足見日本戰術思想之落後。模樣比斯登還難看,彈匣像個大香蕉。不過它的單發命中率極高。此槍產量極少,只有不到2萬支(有資料說只有2000支)。且只裝備傘兵等特殊部隊。二戰八大著名衝鋒槍

    第一名 蘇聯PPSH41衝鋒槍

    ]PPSH41被譽為二戰最好的衝鋒槍。在二戰期間,此槍幾乎成為了蘇聯的象徵。71發的載彈量使它具備了極大的優勢。在激烈的巷戰中,每一次換彈藥都意味著會被敵人打得措手不及。充沛的彈藥可以對士兵的生命有更大的保障。它的火力也特別強大,射速達每分900發。同時,它的生產工藝也極為簡單,可以容易地大量生產。這對於戰爭初期工業水平不高和武器匱乏的蘇聯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選擇。另外,雖然存在彈匣口易變形和過重及彈鼓不易攜帶等缺點,但實戰證明,PPSH在蘇聯的冰天雪地裡還是比較可靠的。

    第二名 芬蘭蘇米衝鋒槍

    因為芬蘭在二戰期間並無作為,因此它的知名度不高。但蘇米衝鋒槍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衝鋒槍,精密的製造工藝使它具有無與倫比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00米的射程和極高的射速。再加上70發的大彈鼓,它的火力持續性也有了保障。曾經有專家試射,向100米以外的靶子自動發射50發子彈,結果有48發擊中靶心。在芬蘭惡劣的環境下,它的表現仍然十分優秀,蘇米衝鋒槍堪稱完美。它的設計還影響了許多後來者,它的70發彈鼓後來被蘇聯照搬到PPSH衝鋒槍上。相信它絕對不比PPSH差。可惜的是它的產量並不高。1939年末蘇芬戰爭爆發時僅裝備有1000餘支。而衝鋒槍正是需要龐大的數量才能對敵人產生壓制效果,產量過少是蘇米衝鋒槍唯一也是最大的遺憾。因此,它也只能屈居第二了

    第三名 美國湯姆森衝鋒槍

    ]同樣是美國大兵的招牌武器,可使用30發彈匣或50發甚至100發的彈鼓。此槍最大的特點是可靠,無論是太平洋溼熱的叢林還是阿登嚴寒的雪地都能應付自如。在太平洋戰場的遭遇戰中,面對使用步槍的日本士兵可以說是佔盡優勢。而在西線,30發彈匣的湯姆森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但是,如果裝備50發的彈鼓,情況就有一些改觀。如果是100發的彈鼓,那火力就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了。另外,除了軍隊裝備外,美國的黑幫也十分喜歡該槍。該槍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它的缺點就是結構複雜,重量太大。

    第四名 德國MP40衝鋒槍

    此槍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精美的製造工藝為很多軍迷所稱道.其穩定性和精度也非常高。加之MP40的部件都易於生產,這也使它得以在德國各地的大小工廠中大量生產。另外,它操作簡單,較為輕便。即使新兵都能很好地操縱。它的火力也極為猛烈。美中不足的是,它裝彈過少,只有32發,在面對裝備PPSH的蘇軍時處於下風。雖然後來也有一種64發的改進型出現,但是這種型號不僅難看了許多,而且也太重。它的摺疊式槍托十分方便,但也有在持續射擊過程中燒傷手的問題。不過在總體效能上來說,它是十分優異的。不愧為一種劃時代的衝鋒槍,由於它的可靠性特別高,在60年代還有很多國家使用。

    第五名 美國M3衝鋒槍

    ]M3是美國軍方為了解決湯姆森過於複雜,難以生產的問題而發展的。這種槍工藝較為簡單(是受了斯登的啟發)可以容易地批次生產。並且有極好的可操控性。雖然美軍士兵們一開始時對它的外觀不太習慣,並且被他們笑為“注油槍”。但是它很快就因出色的效能大受好評。該槍的初期型存在拉機柄強度不足的缺點。但很快,改進型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缺點,1944年此槍還被選為美軍制式武器。

    第六名 Moschetto衝鋒槍

    它的資料比較少。但是也比斯登和百式強。它為貝雷塔公司生產,40發彈匣。是該公司的得意之作之一。它的產量很少,沒有量產,在西西里戰役和入侵衣索比亞戰役中都有使用紀錄。

    第七名 英國斯登衝鋒槍

    製作簡陋,成本低廉是它最大的特點,不過這也難怪,它本身就是被大戰逼出來的。它有不少外號像什麼“水管工人的傑作“這是因為斯登普遍採用圓形構件,形似水管,所以得名。“伍爾沃斯玩具槍”則是嘲笑它成本太低,每支只有11美元。但是無論如何,它解了英國軍方的燃眉之急。它作為一種應急武器來說,還是很成功的。它的好處也不少,首先是便於大量生產,幾根鐵管加一塊木頭,拼湊一番就成了。還有是它由於彈匣在側面,不影響臥姿射擊。它的彈匣可以與MP40通用,這就為反抗軍省了不少事。它還可以加裝消音器,這也為執行秘密任務的間諜們提供了不少便利。

    ]

    第八名 日本100式衝鋒槍

    就是仿製的MP18,這也足見日本戰術思想之落後。模樣比斯登還難看,彈匣像個大香蕉。不過它的單發命中率極高。此槍產量極少,只有不到2萬支(有資料說只有2000支)。且只裝備傘兵等特殊部隊。

  • 3 # 忠橙衛仕

    第一次世界大戰武器:

    陸地:大炮、重機槍、坦克(後期,英國,效能不佳)

    空中:飛艇、飛機(開始只能用於偵察,後期能打機槍了)

    海上:戰列艦、潛艇(效能不佳)

    二戰:

    陸上:坦克、裝甲車、摩托化步兵、大炮、出現了通用機槍

    海上:航空母艦、戰列艦、潛艇、驅逐艦(護航、打擊潛艇)

    空中: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滑翔機、傘兵

    雷達出現並用於實戰,原子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隱蔽目標和機槍陣地射擊,廣泛使用了迫擊炮和小口徑平射炮。為了對付空中目標,廣泛使用了高射炮。飛機上開始裝設航空機關炮。隨著坦克的使用,出現坦克炮。機械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對提高炮兵的機動性有重要的影響。騾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當時交戰國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徑火炮外,還重視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發展。一般採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彈炮和220~240毫米加農炮。法國1917年式22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達22公里。德國1912年製成的420毫米榴彈炮,炮彈重1200千克,最大射程9300米。許多國家還採用過在鐵道上運動和發射的鐵道炮。

    20世紀30年代,火炮效能進一步改善。透過改進彈藥、 增大射角、 加長身管等途徑增大了射程。輕榴彈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彈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農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閂和裝填機構的效能,提高了發射速度。採用開架式大架,普遍實行機械牽引,減輕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火炮威力增大,採用自緊炮身和活動身管炮身,以解決炮身強度不夠和壽命短的問題。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時間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徑和直射距離不斷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提高了飛行高度,出現了大口徑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達在內的火控系統。由於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成了軍隊的主要威脅,出現了無後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坦克,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之美稱,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是戰爭中的威力極大的武器。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的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已用於作戰,當時飛機的速度已達180~220千米/時,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轟炸機載彈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速度達到750千米/時,轟炸機載彈量可達10噸左右。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展到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效能顯著提高;80年代飛機的升限已超過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航程超過20000千米,最大載重量超過100噸。

    潛艇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水下執行的艦艇。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其研發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和生產。特別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更是核三位一體的關鍵一極。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提供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船,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端打擊能力。

    航空母艦有多種分類方式。按艦載機分類,可分為專用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專用航空母艦主要有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或直升機母艦)、訓練航空母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已在二戰後全部退役。攻擊型航空母艦主要載有戰鬥機和攻擊機;按排水量大小可分為大型航母(排水量6萬噸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裝置可分為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發展至今,航空母艦已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艦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在不依靠當地的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時至今日,航空母艦已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為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原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亦有些還在武器內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輕元素,以增大輻射強度擴大汙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 4 # 木乙

    二戰主要步槍

    美國

    一、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除了M1卡賓槍外,它是美國在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輕武器。經歷了二戰和北韓戰爭,M1步槍是當時最好的戰鬥步槍之一。口徑7.62毫米,容彈量8發,全長1.1米,空槍重4.37公斤。M1加蘭德步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搭配迴轉閉鎖槍機,拉機柄位於槍機旁。獨特的供彈方式,可裝雙排8發子彈。

    二、M1903式“春田”步槍,也稱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這種旋轉後拉式槍機仿自德國m1898,可容5發子彈,用分離式彈夾裝彈。早期的M1903步槍還配有杆式刺刀,後改用了匕首型刺刀。口徑7.62毫米,長度1097毫米,重量3.95公斤。

    德國

    一、Kar 98K毛瑟步槍,是由Gew98毛瑟步槍改進而來。Kar 98k毛瑟步槍口徑7.92毫米,機槍是手動、栓式槍機,全長1107毫米,重3.9公斤。毛瑟98K採用了毛瑟系列步槍經典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子彈雙排交錯排列在內建式彈倉中,使用5發彈夾。毛瑟98K步槍不需要任何改造,直接加裝4倍、6倍光學瞄準鏡後,就可以作為一種優秀的狙擊步槍投入使用。

    二、StG44突擊步槍,StG44是二戰末期德國造的一種突擊步槍,是首批使用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的裝備的突擊步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突擊步槍。中間型威力槍彈這種子彈長度比原有毛瑟步槍彈縮短三分之一,使得槍的後坐力大大減小,解決了自動步槍無法連續準確射擊的技術瓶頸。StG44突擊步槍口徑7.2mm,槍重5.22千克,容彈量30發。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以及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進入機夾,用以推動槍機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在單發射擊時,能在有效的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準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蘇聯

    一、M1891莫辛-納甘步槍,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藥軍用步槍之一,槍聲清脆, 有如水珠濺落,因此它有一個綽號叫水連珠。"水連珠"步槍包括一個完整的系列,最主要的就有1891式、1891/10式、1891/30式、1938式和1944式等多種型號。M1891莫辛-納甘步槍口徑7.62毫米,重4.09千克。彈倉容彈量5發,有鉸鏈式底蓋,可開啟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

    英國

    李-恩菲爾德步槍是一戰和二戰以及北韓戰爭是所有英聯邦國家的制式裝備,又稱“英七七”,該槍口徑7.7mm,全長1130毫米,容彈量4.19千克,容彈量10發。當時使用柯達無煙藥,腐蝕性較大,因此當時的李氏步槍有很多缺陷,比如膛線形狀就容易造成燒蝕,後來改用能量更高的無煙火藥後,這種容易被燒蝕的膛線形狀又被改成了方形截面(即恩菲爾德膛線)。膛線有了變化後,因此這種步槍也在1895年被重新命名為“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簡稱為MLE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猛烈射擊在栓動步槍界可以說是獨樹一幟,李-恩菲爾德步槍有“瘋狂一分鐘”的說法,一分鐘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打出30發子彈。

    日本

    一、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是在三十年式6.5毫米步槍的基礎上設計完成的一款制式軍用步槍。它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並開始生產,是二戰中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步兵武器,一直被使用到二戰結束。三八式步槍全長1275毫米,槍管長769毫米,這兩項指標可以說是二戰時期主要參戰國家軍用步槍中最長的,因此也就具有了彈頭初速高、飛行穩定性好、命中精度高的優點。但由於口徑小,彈頭命中目標後,仍有足夠的侵徹力且不易翻滾的弱點。

    三八式步槍自1907年開始生產到1940年停止生產,累計生產數量達300餘萬支。

    二、九九式步槍:1932年,日本採用了九二式重機槍,該槍發射7.7毫米半凸緣彈。1938年,日本展開了7.7毫米步槍的選型試驗,1939年(昭和十四年,皇紀2599年)該口徑步槍最終定型為“九九式步槍”。九九式步槍有四種型號:標準的九九式短步槍、有限生產的九九式長步槍、二式傘兵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

  • 5 # 冬雨AK

    你好,一戰二戰作為世界範圍的大戰,幾十個國家先後捲入,所使用的手槍 步槍 衝鋒槍 步槍 輕機槍 重機槍......何止百種,篇幅有限,很難給你完完整整的答案,我僅簡單介紹一下二戰主要參戰國所使用的主力步槍,忘採納。

    盟軍陣營

    1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華人俗稱“快八粒”。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列裝的半自動步槍,產量超過500萬支。M1加蘭德,口徑7.62毫米,全槍長1107毫米,有效射程750米,槍口初速865米/秒,彈倉裝彈8發,可以持續設計,形成火力壓制。M1加蘭德步槍可靠性高,射擊精度也不錯,易於分解和清潔,是一種可靠、耐用的優點,缺點是重量較大,公認為是二戰最好的步槍。美國著名將軍喬治·巴頓評價M1為“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

    2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從1896年裝備至1965年,是英國及英聯邦各國的主力步槍,該槍裝備使用跨越一戰和二戰,中印戰爭期間,印軍仍然裝備該步槍。該槍口徑0.303英寸(7.7毫米,因此國內稱其為“英七七”),全槍長1130毫米,射程1000米,槍口初速738米/秒,彈匣裝彈5發(後期有改裝型,裝彈量增加到10或20),該槍的採用後端閉鎖的旋轉垃式槍機,與前端閉鎖槍相比,後端閉鎖可以縮短槍機行程,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因此,李-恩菲爾德步槍也是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之一,訓練有素的步槍手可以在一分鐘內打出30發子彈,這就是著名的李-恩菲爾德“瘋狂一分鐘”,而且該槍可靠性強、操作方便!

    3前蘇聯莫辛-納甘步槍,莫辛-納甘步槍由俄國軍隊在1891年正式採用,裝備使用也跨越了一戰 二戰 ,北韓戰爭中,華人民志願軍也裝備使用過(我們稱其為“水連珠”)。莫辛-納甘步槍後續有多種改型,二戰中主要使用的是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該槍口徑7.62毫米,全槍長1232毫米,射程800米,槍口初速860米/秒,彈匣裝彈5發。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栓動步槍,是俄羅斯/前蘇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該槍最為人所知是在電影《兵臨城下》中,男主角所使用的就是加裝4倍瞄準鏡的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中國在建國初期曾進行過仿製,即53式步騎槍。

    4中國中正式步騎槍。中正式步槍是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是為了取代“漢陽造”,以蔣中正命名。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該槍使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口徑7.92毫米,全槍長1110毫米,射程500米,槍口初速810米/秒,彈匣裝彈5發。該槍根據華人身高特點,做了一些改變,主要是槍托縮短,這樣便於中國士兵攜帶。中正式步槍操作簡單、結實耐用、火力強大、殺傷力大等優點。該槍產量較低,只有40萬支,主要裝備中央軍精銳德械師。

    法西斯軸心

    1德國毛瑟98K步槍。隨著吃雞遊戲的火熱,遊戲中的一杆步槍因其威力大 射程遠 造型優美也為遊戲玩家所喜愛,那就是毛瑟98K,以至於一些玩家一看見到栓動步槍就會大喊“看,98K”!毛瑟98K儼然成為栓動步槍的代表!

    毛瑟98K,全名Kar.98k毛瑟步槍,是由Gew.98式步槍改進而來,是迄今為止裝備最廣泛 影響最大的栓動步槍之一,也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多的輕武器之一。該槍是手動旋轉後拉式步槍,口徑7.92毫米,全槍長1110毫米,射程800米,槍口初速755米/秒,彈匣裝彈5發。產量約在1450萬支!裝備過幾十個國家地區。該槍結構簡單緊湊 工作可靠,尤其精度很高,因此,很多98K被改裝為狙擊步槍。毛瑟98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現在則成為槍支收臧家眼中的珍寶!

    2日本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其生產裝備一直貫穿整個侵華過程。也是華人民最深惡痛絕的步槍。該槍採用的也是旋轉後拉式槍擊,口徑6.5毫米,全槍長1280毫米,有效射程460米,槍口初速765米/秒,該槍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因此又被稱為三八大蓋。該槍射程遠,彈道平直,精度高,製造簡單,善於白刃戰(日本豬突),日軍根據其高精度的特點改裝研發了三八式 九七式 九九式狙擊步槍。該槍缺點也很明顯,彈藥殺傷力不足

  • 6 # 熊孩子他爸

    毛瑟步槍,恩菲爾德步槍,莫辛納甘步槍,春田步槍,加蘭德步槍,三八式步槍,MP40衝鋒槍,波波莎衝鋒槍,湯姆遜衝鋒槍,司登衝鋒槍,M3衝鋒槍,勃朗寧自動步槍,M1911手槍,南部手槍,魯格手槍,大正十三式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布倫式輕機槍,MG34機槍,馬克沁重機槍等等,太多了,太多了!

  • 7 # 792突擊步槍

    一戰和二戰著名的三大名槍是——德國的毛瑟槍(口徑7.92mm)、(前)蘇聯的莫辛步騎槍(口徑7.62mm)和日本的三八槍(口徑6.5mm)二戰末期日本將三八槍的口徑改為了7.92mm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碧峰峽野生動物園_上裡古鎮二日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