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秝盺童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卿生於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顏氏家族本籍琅玡臨沂,但自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起,顏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長安。

    顏真卿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殷夫人親自教育。他長大後,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對母親殷夫人非常孝順。開元九年(721年),七月,顏真卿隨殷夫人南下,寄居蘇州外祖父家。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讀於京師長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書省吏部應試。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顏真卿中進士甲科。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經吏部詮選,任校書郎。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顏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陽丁憂三年。

    天寶元年(742年),顏真卿回到長安,並中博學文詞秀逸科(制舉考試的一種)。十月,被任命為醴泉縣尉。天寶五載(746年),三月,遷長安縣尉。據《云溪友議》所載,顏真卿又曾任臨川內史,使“澆風莫競,文政大行”,頗受讚譽。經兩次提升,任監察御史,奉命巡查河東、隴州。他在巡視過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獄,受百姓稱讚。巡查河東時,劾罷不孝的朔方縣令鄭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詔終身禁止錄用。

    天寶八載(749年),顏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楊國忠厭惡,被外調為東都採訪判官。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天寶十一載(752年),轉任武部員外郎。楊國忠始終想排擠他,於次年將顏真卿調離京師,出任平原太守。

    首唱大順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當時安祿山謀反的跡象已顯露出來,顏真卿便假託陰雨不斷,暗中加高城牆,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表面上每天與賓客駕船飲酒,以此麻痺安祿山。安祿山果真認為他是個書生,不足憂慮。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嚴密,顏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玄宗初起初聽到安祿山反叛的訊息,嘆息說:“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對左右的官員說:“我不瞭解顏真卿的為人,他做的事竟這樣出色!”當時平原郡有三千靜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萬人,派錄事參軍李擇交統領,任用刁萬歲、和琳、徐浩、馬相如、高抗朗等人為將領,分別統領軍隊,在城西門盛大地犒勞士兵,顏真卿慷慨陳詞,淚水直流,全軍都感奮。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目韋〉、鄴郡太守王燾各領軍來歸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領五千精銳士兵渡河援助。

    叛軍攻下洛陽,派段子光送李憕、盧奕、蔣清的頭到河北示眾。顏真卿擔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將領說:“我一向認識李憕等人,這些頭都不是他們的。”於是殺了段子光,把三顆頭藏起來。過了些時候,用草編做人身,接上首級,裝殮後祭奠,設靈位哭祭他們。

    此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殺了叛軍將領李欽湊等人,清除了土門的敵人,十七個郡同一天自動歸順朝廷,推舉顏真卿為盟主,有二十萬兵力,截斷了燕趙的交通聯絡。朝廷任命顏真卿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顏真卿任李暉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銑、賈載、沈震為判官。不久,被加拜為河北招討採訪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來向顏真卿求援,李萼建議顏真卿聯結清河郡,利用其錢糧。顏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計,李萼說:“朝廷派程千里統帥十萬軍隊,自太行山向東進發,準備兵出山郭口,限制叛軍前進。您如果攻打魏郡,殺掉叛將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軍隊出〈山郭〉口攻打鄴城、幽陵,平原、清河兩郡共十萬軍隊攻向洛陽,分出精銳部隊控制要衝。您堅守不與敵人交戰,不超過幾十天,叛賊必然潰敗,自相殘殺而死。”顏真卿同意,就傳送文告給清河等郡,派大將李擇交、副將範冬馥、和琳、徐浩與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軍隊駐紮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領兵二萬交戰,叛軍戰敗,被斬了一萬多顆首級,袁知泰敗逃到汲郡。

    史思明圍攻饒陽,派遊軍截斷了平原郡的救兵,顏真卿害怕打不過敵軍,便寫信請賀蘭進明,把河北招討使讓給他。賀蘭進明在信都作戰失敗。恰逢平盧將領劉正臣據漁陽起義,顏真卿想堅定他的信心,派賈載渡海送去十多萬軍費,並用自己十歲的兒子顏頗做為人質。眾人堅決請求將顏頗留下,顏真卿不聽。

    此時,太子李亨(唐肅宗)已在靈武登基。顏真卿多次派使者帶著用蠟丸封的信向李亨彙報軍政事務,李亨任命他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復任河北招討使。當時軍費困難,李萼勸顏真卿收取景城的鹽資源,讓各郡之間互相調濟,保證了軍費供給。理財家第五琦後來效仿此法,也使軍中物資豐富。

    重振朝紀

    安祿山乘虛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帶,各郡又淪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堅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奮起來。顏真卿經與眾人商議,於至德元載(756年)十月,放棄平原郡,渡過黃河,走崎嶇小路到鳳翔拜見李亨,李亨任命他為憲部尚書,又調任御史大夫。此時,朝廷正處於混亂狀態,但顏真卿仍像平常一樣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諫議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彈劾降職。

    顏真卿陝西大荔石刻像

    廣平王李俶(後改名李豫,唐代宗)統率二十萬軍隊收復長安,辭行的那天,在行宮門前不敢上馬,快步走出柵欄才上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於李俶上馬,顏真卿予以彈劾。李亨退回他的奏章,慰勉說:“朕的兒子每次外出,朕都諄諄教育他,所以不敢失禮。管崇嗣年老腿跛,你暫且寬容他。”百官由此都嚴肅守禮起來。

    長安收復後,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選祭宗廟,在祝詞上署名“嗣皇帝”,顏真卿對禮儀使崔器說:“太上皇還在川蜀,這樣行嗎?”崔器立即報告李亨更改,李亨因此讚賞顏真卿的才識。顏真卿又建議在長安郊野築壇,由李亨向著東方哭祭,然後再派出禮儀使,李亨未採用此建議。宰相厭惡顏真卿直言勸諫,調他出京任馮翊太守。轉任蒲州刺史,封丹陽縣子。又被御史唐旻誣陷,降為饒州刺史。

    乾元二年(759年),顏真卿任浙西節度使。淮西節度副使劉展將要反叛,顏真卿指示預先做好戰備,都統李峘認為他無事生非,反而攻擊他,李亨因此召顏真卿為刑部侍郎。劉展後起兵反叛,渡過淮河,李峘逃奔江西。李輔國將太上皇李隆基遷居西宮,顏真卿率百官問安,此舉招致李輔國的厭惡,致仕其被降為蓬州長史。

    寶應元年(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顏真卿為利州刺史,沒有下任命書,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荊南節度使,還未赴任,改拜尚書右丞。

    廣德元年(763年)十月,為躲避吐蕃入侵,李豫避難陝州,顏真卿請求讓自己奉詔召僕固懷恩回朝,但李豫不同意。十二月,李豫回京,顏真卿請李豫先參拜陵墓宗廟,後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載認為他迂腐,顏真卿生氣地說:“這意見用不用在您,進言的人有什麼罪過?但朝廷規章哪能經受您兩次破壞呢?”元載記恨在心。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李豫命顏真卿以檢校刑部尚書的職務任朔方行營宣慰使,勸說僕固懷恩入朝。顏真卿回答說:“陛下在陝州時,臣去用忠義的道理質問他,讓他前來奔赴國難,他還有可來的道理。如今陛下已經回宮,他進不是勤王赴難,退則無法向大家解釋,這時去召見他,他怎麼肯前來呢!再說,告僕固懷恩謀反的人,僅有辛雲京、駱奉仙、李抱玉、魚朝恩四人而已,其餘大臣都說他冤枉。陛下不如用郭子儀取代僕固懷恩,這樣可以不戰而使其臣服。”李豫同意。顏真卿因而留在京城主持尚書省事務,改封魯郡公。

    元載結黨營私,怕群臣奏報李豫,因而讓他下詔,讓群臣進言時,都經自己審查才能上奏。顏真卿上奏勸阻,於是宦官在朝廷內外傳播此事。

    歷職撫湖

    顏真卿掌管太廟的事務,說祭器沒有整治,元載認為他誹謗朝廷,將其貶為峽州別駕,後改任吉州司馬。大曆三年(768年)四月,顏真卿改任撫州刺史。後任湖州刺史。

    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顏真卿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他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並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顏真卿,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並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剛正遭嫉

    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被殺,經宰相楊綰、常袞舉薦,顏真卿獲召入朝,擔任刑部尚書,隨後升任吏部尚書。

    大曆十四年(779年),李豫駕崩,顏真卿任禮儀使。他上奏說前幾朝皇帝追加諡號的禮節繁複,請按初定的禮節為準。顏真卿的意見遭袁傪排斥,往往無法上報朝廷。時值戰亂之後,典章法令廢弛,顏真卿雖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議多被權臣阻擾,難以實施。

    顏真卿因剛正而得罪宰相楊炎,被改為太子少師,但仍兼任禮儀使。到奸相盧杞掌權後,更加厭惡顏真卿的剛正,改授他為太子太師,罷免其禮儀使一職。盧杞還多次派人探聽哪一個方鎮方便些,準備把他排擠出京都。顏真卿去見盧杞,告訴他說:“你先父盧中丞(指盧奕)的頭顱送到平原郡,臉上滿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親自用舌頭舔淨,您忍心不容忍我嗎?”盧杞表面驚惶地下拜,但內心卻恨之入骨。

    忠至滅身

    建中四年(783年),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建議派顏真卿前往李希烈軍中,傳達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適同意。朝臣為此大驚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為失一國老,貽朝廷羞”,堅決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顏真卿回答說:“聖旨能逃避嗎?”

    顏真卿到後,李希烈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時,李希烈讓自己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開始宣讀聖旨,那些人就衝上來,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他又是謾罵,又是威脅。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護著他,命眾將退下,讓顏真卿住進驛館。李希烈逼他寫信給朝廷,來洗刷自己的罪行,顏真卿不聽,李希烈就借他的名義派他的侄子顏峴與幾個隨從到朝廷繼續請求,李適沒有答覆。顏真卿每次給兒子寫信,只告誡他們嚴謹地敬奉祖宗,撫養孤兒,從未有其他的話。

    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顏真卿斥責李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為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顏真卿,並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顏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麼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李希烈非常慚愧。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藩鎮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顏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義兵抵抗,後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將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麼會屈服於你們的脅迫!”眾人面盡失色。

    李希烈最終將顏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著。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顏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旌節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送給顏真卿看,他痛哭撲地,氣絕後又甦醒,從此不再與人說話。恰逢李希烈同夥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襲殺掉李希烈,尊顏真卿為帥,事情洩露,周曾被殺死,李希烈就把顏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龍興寺。顏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於是寫了給德宗的遺書、自己的墓誌和祭文,指著寢室西牆下說:“這是放我屍體的地方啊!”李希烈稱帝時,派使者問登帝位的儀式,顏真卿回答說:“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胡三省評此語“辭不迫切而義甚嚴正”[1]。

    後來,唐軍日益強大,淮西形勢轉變。李希烈派部將辛景臻、安華到顏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乾柴說:“再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與朱泚叛亂被殺,李希烈因而發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殺害顏真卿,說:“有詔書!”顏真卿拜了兩拜。宦官說:“應該賜你死。”顏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顏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於是被縊殺,享年七十六歲(一作七十七歲),時為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嗣曹王李皋聽到顏真卿死節的訊息後,為他流下眼淚,三軍都為之痛哭。

    半年後,叛亂平定,淮西節度使陳仙奇派軍將護送顏真卿的靈柩回京,顏真卿之子顏頵、顏碩至汝州襄城縣迎喪。同年,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諡號“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

    貞元六年(790年)十一月,朝廷錄用顏真卿的一個兒子為正員官。次年二月,朝廷授顏頵為河中戶曹參軍,“旌忠烈之後”。

    紹興三年(1133年),宋高宗趙構御賜顏真卿廟額為“忠烈”,尊其為神。

    主要成就

    書法

    成就、地位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15張

    顏真卿書法《自書告身帖》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於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牆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十年工力百般錘鍊、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顏體”終於在書壇巍然屹立。正如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顏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後的楷書,已形成一種正規化,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

    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於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末在此以前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傳世之作鮮見。如天寶元年寫《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顏真卿在書學方面已有相當的修養,這在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時,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所悟對答如流,使張旭深以為然。他志向高遠,期在“齊於古人”。張旭也因此願意再授筆法。

    顏真卿

    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後,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於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從天寶五年以後的五年(或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照張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後,顏真卿書碑漸多,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的聲譽。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顏真卿投身於金戈鐵馬與叛軍作戰之中,無暇顧及筆硯藝事。此可為顏氏書法歷練的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境界的歷練。

    在這一時期,雖然各碑面目或有差異,但總體上說,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從《多寶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顏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筆上沉著、雄毅,以健力立骨體,敷以較厚之肉彩;結體上整密、端莊、深穩,由瘦長型變為方正形;在布白上減少字間行間的空白而趨茂密。這一階段,顏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點畫皆有筋骨”,“點畫淨媚”,“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專門攻習真書、草書,雖有隸書、篆書之作,並不多。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礴

    顏真卿書法

    從五十歲後至六十五歲,可以說是第二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其間作品有《金天王廟題名》、《請御書逍遙樓詩碑額表》、《鮮于氏離堆記》、《磨滅記》、《顏允南碑》、《韋縝碑》、《臧懷恪碑》、《郭家廟碑》、《顏秘監碑銘》、《顏喬卿碑》、“逍遙樓”三字、《殷踐猷碑》、《張景倩碑》、《元子哲遺愛碑》、《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麻姑山仙壇記》、《小字麻姑山仙壇記》、《大唐中興碑》、《顏含大宗碑》、《宋廣平碑》、《重建顏含碑》、《八關齋會報德記》等。

    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盪,以及其後接二連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書生——鬥士——統帥,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頻繁轉換,人生體驗更多,藝術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於書”,將前期的“顏體”反覆錘鍊,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備,終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強了腕力,中鋒執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採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出一波三折的節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從結體上說,方正端莊,穩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像篆隸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間櫛比,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貌:前者側,後者正;前者妍,後者壯;前者雅,後者直;前者瘦,後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後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後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在六十五歲以後的十多年中,可以說是第三境界的歷練。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此時期的作品有《元結碑》、《幹祿字書》、《竹山堂聯句》、《妙喜寺碑》、《顏杲卿碑》、《李玄靖碑》、《顏勤禮碑》、《馬璘碑》、《顏家廟碑》、《顏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典型碑刻中,顏書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顯示質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顯現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自己的豪邁氣度。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真卿晚年在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並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線上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其書如老枿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

  • 2 # 萬物之上

    我個人的看法覺得是大器晚成。

    第一個階段:50歲以前

    這一時期,系顏真卿繼承傳統、陶鑄萬物,以二王、遂良、張旭為師階段,其書法特點是清雄堅韌。代表作是《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

    顏真卿《多寶塔碑》(區域性)《多寶塔碑》是顏真卿傳世作品中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塊碑,可以代表顏書早期的風貌。顏真卿和唐代大多數士大夫一樣是正統的儒家,也信佛教,故寫此碑時,自然恭謹誠懇。作為顏早期的成名作,承二王、歐、虞、褚的餘風,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雅緻,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人手。

    顏真卿《東方朔畫贊碑》(區域性)《東方朔畫贊碑》系顏真卿早期作品,並不是他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書跡,但卻被宋代全才蘇東坡奉為圭桌。如果我們拿蘇東坡的字型略加比較後就會明白其中的緣由了。蘇軾與顏真卿的審美觀是一致的,他正是在顏氏此碑藝術的不完美、不成熟中發現了向新的高峰遞進的契機。此碑行筆剛健、方正駿爽,有如莊嚴、巍峨的殿堂,健拔之態有如大山雄踞一方,使人感受到“顏體”的藝術力量。

    第二個階段:50歲-60歲這個時期是顏真卿書法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作品最多,現在能看到的大約有28件之多。這個時期顏氏納新意於古法之中,正式走出二王至初唐楷體的籬牆,創立嶄新的顏體。代表作品有《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52歲作)、《鮮于氏離堆記》(54歲作)、《郭家廟碑》(56歲作)等。

    顏真卿《鮮于氏離堆記》(區域性)《鮮于氏離堆記》是顏真卿在被貶為蓬州長史時,在赴任途中路過新政縣,特地拜訪了當地望族鮮于忠通,併為鮮于氏寫了此篇《離堆記》。此石刻與《東方朔畫贊碑》風格相近,雄健清勁,高古渾穆,只是用筆更加純熟,楷體風格日漸鮮明,一股忠義之氣,躍然字間。

    顏真卿《郭家廟碑》(區域性)《郭家廟碑》行筆雄沉,氣骨風流,茂密與寬博合於一體,反映了顏真卿在書風上有過一些小的變異。這一碑刻書法顯示了“顏體”書法用指肘以掌、腕抵送;鉤畫與捺畫相宜而生形成結體寬博、佈局開闊的藝術風格。這一時期政局多變,人心動盪,顏的生活道路坎坷不平,故出現了不少行書、尺續。這其中最著名的行書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爭座位帖》等。

    顏真卿《祭侄文稿》(區域性)其中《祭侄文稿》,是顏真卿懷著“撫念摧切,震憚心顏”的心情,和著血淚寫下了這篇祭文草稿,悼念被叛軍殘殺的侄兒季明。此稿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個性鮮明,形式獨特,這是前人所沒有的。

    第三個階段:60歲以後這是顏真卿書法藝術臻妙絕頂的時期。這個時期,顏雖然仍抱儒家之志,忠於職守,卻已洞穿世事。大部分精神寄託於自然山水和書法情趣之間,因而寫下了比前兩個時期更多的墨跡珍品。如《麻姑仙壇記》(63歲)、《大唐中興頌》(63歲)、《八關齋會報德記》(64歲)、《右丞相宋璟碑》(64歲)、《顏勤禮碑》(71歲)、《顏家廟碑》(72歲)等。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區域性)《麻姑仙壇記》碑是顏真卿中晚期的作品,這時顏體已實現了第二個飛躍,由“工”遞變到“不工”,筆法、結構隨機應變,許多字的結體和用筆近乎醜怪,甚至重心不穩,這是魯公意在樸拙的一種追求。麻姑仙壇獻壽,意趣天成,神蹟難求,又返樸歸真,儒、道、釋三者都在顏氏的為人和《麻姑仙壇記》墨跡中顯出了影子,意味無窮。

    顏真卿是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不阿於權貴,不屈意媚上,剛正有氣節,以義烈聞名於時,最終以死明志。

  • 3 # 我是二小姐丫

    顏真卿是著名的書法家,其發明的顏體一反初唐書風,其書法以豐腴雄渾為主,外柔內剛,其實恢宏,顏體將人格魅力和藝術進行了揉合並且成功了,可謂是一個創新者。顏真卿書法獨具特色,可謂是自成一派,下面開看看顏真卿書法特點是什麼?

    顏真卿最擅長行書和楷書,並自創了顏體,以書法精妙著稱。與顏真卿齊名的是柳公權,柳公權以楷書著稱,用筆勻衡瘦硬,骨力遒勁,而顏真卿用筆肥愚,行筆略鈍。

    但是其書法雖然肥厚,但是卻不失豐潤飽滿之感,整體端莊尊重。顏真卿的楷書圓滿卻又有筋骨,雄健的筆力,沉穩的勢氣,整體氣勢大氣磅礴,其書法更是樹立了一代新風。

    細觀顏真卿書法,他的楷書一改唐代之風,顏真卿練字之初,家庭困苦,沒有紙筆練字就用筆蘸著黃泥水在牆上練字,開始練書法之期,學習褚遂良,後來又學習張旭,最後將初唐四家的各家經典進行汲取,然後將篆隸和北魏筆意兼收,最終創出了自己的顏體。雄健,寬博為主。

    顏真卿擅長行書和楷書,他的行書遒勁鬱勃,從他的行書作品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場景,顏真卿將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行書中,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創作時筆勻卻不鋒芒畢露,外柔內剛,圓而有力。

    這就是顏真卿書法特點,也就是顏真卿給後人帶來的啟示與成就。看其顏真卿作品如見其真人,這就是顏真卿書法的精髓所在。

  • 4 # 使用者63070397150

    顏魯公的書法成就,就時代而言,他真的不屬於大器晚成,他的書法是逐步逐步被後世所追捧所認識,其實“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只是行書為後輩所推崇,在楷書上顏魯公的字無人出其右,是引楷書之先河者。

  • 5 # 東鄉老樟

    顏真卿生於公元709年,卒於公元784年,享年76歲。系唐朝名臣、著名書法家,所創“顏體”楷書自成一派,對後世書法影響極大。他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最擅楷書,楷書成就最高,行書次之,草書再次之。他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並與懷素探討過草書筆法技巧。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草書亦灑脫自如。顏真卿在書法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

    其實,顏真卿在書法領域屬一個大器晚成者。雖然他自幼刻苦學習,25歲即登進士弟,早早步入仕途,曾官至憲部尚書、吏部尚書,但在書法上,早年的作品遠不如晚年的作品成熟而大氣。他研習書法幾乎耗用了他畢生的精力,數十年筆耕不輟,終成一代宗師。他在50歲前,書法並不出眾,尚在拜師學藝與艱苦歷練之中,用筆與結構也顯稚嫩。從50歲後至65歲,“顏體”形神兼具己慚成熟。在65歲以後的十年間,他的書法才從成熟中得以神奇演變,他晚年的作品碑碑出色,大放異彩,將“顏體”推至頂峰。

  • 6 # 湘山7

    顏真卿是一名官員。

    古代文人人從小讀書,寫毛筆字是必須要學會的基本常識,寫得好與差因人而異,不足為奇。

    讀書是為了仕途,學會寫毛筆字是為了讀書和當官處理事務的需要。因此,古代書法與繪畫不同,很少有人專門寫書法賣字為生或當書法家的。顏真卿應該是晚年字寫得越來越好了,這很正常。

    當今,書法已經退出日常實際使用功能,更不會因為讀書及工作非要書法不可。因此,其社會定位自己去把握就可以了。

  • 7 # 潮山野人

    40多歲的顏真卿已有相當的成就,

    之後不斷成熟,個人修養不斷提升

    至70多多已臻化境

    可說是早成而晚熟

  • 8 # 周品嚴

    目前發現顏真卿最早的作品是《王琳墓誌》,顏真卿書於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時年34歲,可以看出剛過而立之年的的顏真卿還稍顯稚嫩,許多字的結構也不夠穩定,字形也更接近前朝隋碑,並沒有典型的盛唐氣象。《多寶塔碑》,天寶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陝西興平縣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此時顏真卿44歲。人稱“天下第二行”的《祭侄文稿》寫於公元758年,顏真卿時年50。最能代表顏體的《顏勤禮碑》,寫於大曆十四年(779年),顏真卿時年71歲,此時顏真卿已入化境,結字雍容大方、舒展開朗、動靜結合、巧拙相生。所以說顏真卿的傳世之作均在不惑之後,應該算是大器晚成的書法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減肥容易嗎?有什麼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