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貓劉雨昊
-
2 # 豌豆201531547
注意,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如果不接受地主和士大夫階層的領導,沒一個能成功的。李自成更不堪,他的農民軍幾乎沒有綱領思想,就是一路搶一路打到北京的,沒有後方,沒有根據,沒有民眾基礎,更沒在讀書人中建立人望。明末不但是明王朝的末世,更可上升到整個漢人統治體系的崩潰,宋明程朱理學毒害的文人士大夫階層腐朽敗壞,道德信仰坍塌。如沒有極有雄才偉略的明主無法收拾,更何況草寇李自成。
-
3 # 大漢光武
不才評點一二
第一,農民起義缺乏戰略觀。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往往具有極強破壞性,而對破壞完以後的建設沒有長遠的規劃和目標,黃巾起義、黃巢起義、太平天國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它們都沒有廣泛的民眾基礎以及聯合不同階級進行鬥爭,而是純粹的軍事搶掠以戰養戰的消滅政府機構為目的。
第二,軍事力量也缺乏訓練,沒有吸收大量中下層正規軍,導致所謂軍隊絕大部分就是一群拿著冷兵器的烏合之眾!之前的勝利完全是明朝政府的財政危機和用人不當以及天災的客觀因素導致!沒有思想,這個和朱元璋大明集團和常凱申黃埔黨軍北伐是有十分大的區別!
第三,農民領袖團隊缺乏優秀明主,在佔據一定優勢狀態下容易被物質所腐蝕,貪圖享樂,丟失鬥志,有階級盲目性,缺乏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
第四,沒有做好統戰工作,在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沒有團結好招降工作,像吳三桂之流沒有進行安撫,缺乏對其家屬等的優待條件,放任下屬進行加大階級矛盾的事件發生!
結合以上幾點,直接導致吳三桂倒向大清,而後大清八旗久戰之師入關,大順政權一潰千里,闖王自刎九宮山的局面!從另外一面也印證了我黨解放戰爭中的高瞻遠矚,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集體領導群的偉大!得民心者得天下!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潮者昌,逆潮者亡!
-
4 # 船伕
鬆了最後一口丹田氣
李自成的大順軍都是一幫流民,他們的大多數都是陝西和甘肅等地的災民,家中本來就沒什麼存糧,加上兵荒馬亂,流民就成了流賊。流賊過萬,遮天蔽日,就好像蝗蟲般肆虐中華大地,所到之處哀鴻遍野,血流成河。
這個時候這群流賊心中只有一個聲音:“殺,殺,殺!搶,搶,搶!”而當這群嗜血愛財的流賊攻下了帝都北京後,這種原始的慾望更是得到了完美的釋放和滿足。大順軍在北京城從達官顯貴手中搜出了7000多萬兩白銀,這還不算士兵私下劫掠藏進私人腰包的。
老百姓有錢了,第一件事就是衣錦還鄉,和發小顯擺。流賊也曾是百姓,這點慾望沒什麼區別。此時的大順軍內心想法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回家,回家,回家!”所以是金錢讓曾經驍勇善戰,視死如歸的大順軍變成了畏頭畏尾,貪生怕死的逃兵。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啃了明朝最硬的骨頭——關寧鐵騎李自成雖然勢如破竹,但其實他始終都沒有和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關寧鐵騎交過手,直到山海關一役,雙方正面交戰。大順軍猶如踢到了鐵板上,死傷無數,當然關寧鐵騎也損失慘重。
正當雙方殺得兩敗俱傷之時,一旁虎視眈眈的滿洲八旗開始坐收漁翁之利,將元氣大傷的大順軍打的打敗!
-
5 # 冷月鉤沉
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李自成的結局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李自成原本是一名驛卒,用現在的稱呼來說,就是招待所的一名員工,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從小也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他看來事情解決不了,靠拳頭是最直接的,後來因不滿明朝官員壓迫,投靠高迎祥成為了一名起義軍。
高迎祥戰死後,李自成繼承了闖王的名號,提出了“均田免賦”的主張,起義軍所到之處紛紛響應,一時間起義軍規模達到了上百萬。
在崇禎帝對關外後金用兵之勢,李自成率領軍隊包圍了北京城,崇禎帝頒佈聖旨命令各地進京勤王。
但除了寧遠的吳三桂,沒有一個人響應,直到京城陷落也沒援軍來救崇禎帝。絕望中的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王朝宣佈滅亡。
入主北京城的李自成,開始招降吳三桂,因為吳三桂的不對在山海關和清兵對抗,現在大明王朝滅亡,吳三桂投降李自成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吳三桂因愛妾被起義軍霸佔,父親被殺,一怒之下的吳三桂投降了後金,最終導致李自成戰敗失利,最後被人殺死在九宮山。
其實分析李自成失敗,我們可以看出李自成起義奪得政權,用的時間非常短暫,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推翻明朝統治,至於推翻以後,李自成沒有考慮好,因為他急於求成,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從陝西到北京一路向東,沒有留下親信留守,導致他們路過後,當地還是明朝的統治。而後金從努爾哈赤開始,經過三代人的努力,軍事實力和經濟基礎,都不是李自成可以相比的。縱觀歷史上農民起義,沒有那一次是可以成功的,最後都是地主階級或者士族階層,取得了政權的勝利。
所以說,李自成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兵敗被殺是註定的結局。
-
6 # 東港朝天闕
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構成成分是什麼?是流民!是陝甘兩省因災荒無衣穿,無飯吃的流民。這些流民加入李自成的隊伍,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穿衣吃飯。這支隊伍不要說什麼戰鬥力,就是最起碼的軍事素養他們也不懂多少。
可是他們為什麼能出陝甘一路揮師北京呢?我認為不是他們多麼能打、多有戰鬥力。而是明朝末年,明王朝風雨飄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不可調和,明政權已處於土崩瓦解的邊緣。
李自成喊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而“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歌謠更是四處傳唱,蠱惑人心。所以李自成的隊伍所向披靡,攻城掠地。其實不是李自成的隊伍有多強,而是李自成的對手太差。明朝政府養活的軍隊真的就這麼差嗎?不是的。明朝軍隊的最精銳一部分為了對抗虎視眈眈的後金,全部部署在遼東。
李自成進入北京建政稱帝后,立刻暴露的他作為農民的無知與短視。李自成不是重振朝綱,整肅軍紀,而是燒殺搶奪。進城以後就開始屠殺,對於前朝官員,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目的就是瘋狂的斂財,各級官員全部都明碼標價。有錢的就繼續做官,沒錢的全部抓起來。甚至連夜趕製刑具,命令手下一夜之間,就製作了6000多套刑具。短短几天之內,明朝舊臣就有1500多人,被嚴刑拷打致死。更讓人不齒的是對於女人他也不放過!把抓起來那些舊臣的你家眷直接搶奪過來,佔為己有,供自己玩樂。這裡李自成最不應該做的也是最過分的事,就是搶了陳圓圓!陳圓圓是吳三桂的女人,這是導致李自成失敗的直接原因。吳三桂是他極力拉攏來抵抗清的。但他的這個做法,讓吳三桂反向倒戈。這也怨不得吳三桂,是個男人都是不能忍受這種奇恥大辱。
所以山海關一戰最終決定了李自成的命遠。史書記載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即將戰勝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無奈之下,吳三桂投降多爾袞。多爾袞隨即指揮八旗騎兵向李自成發起衝鋒。大順軍戰敗,潰不成軍,李自成大敗而歸。對這段歷史這樣的記載我持懷疑態度。因為一直失去了靈魂徹底腐化墮落的隊伍有多大戰鬥力?也許這些士兵根本不想打仗。他們腦袋裡想的是女人,是金銀財寶,是回老家買田置產,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他們最初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穿衣吃飯,均田免糧,打倒地主。目的達到後,他們完全背離了自己的初衷,想的是讓自己當上地主!
李自成的出身以及自身的素質,決定了他眼光的侷限性,也註定了它失敗的必然性。雖然他也是應運而生的人物,但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代梟雄,根本做不了主宰天下走勢的英雄。
-
7 # 有得觀史
清兵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與李自成展開決戰。三天時間,李自成潰不成軍,逃回北京,匆匆稱帝,然後離開北京,一路向西撤退。
山海關之戰打得相當殘酷,吳三桂就要挺不住了,李自成損失也很嚴重。這時多爾袞的清兵以逸待勞,迅速打敗李自成。李自成擁兵百萬,和清兵相比,數量上有優勢,但最終戰敗,這證明他領導的農民軍與清兵的戰鬥力是有差距的。
洪承疇在任陝西總兵期間,把李自成帶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後來洪承疇被調往山海關防禦清兵。他帶領幾十萬軍隊去解錦州之圍,結果一仗沒打就要撤退,撤退時組織不力,士兵以為兵敗,紛紛逃命,部隊瞬間崩潰,洪承疇被俘。可見洪承疇率領的官兵,戰鬥力比李自成的農民軍強,但是對清兵卻非常忌憚。
李自成的起義軍戰鬥力比清兵弱,比洪承疇的官軍弱,但是相對於其他官軍還是強的。洪承疇調往山海關,關內的明朝官兵再也沒有李自成的對手。李自成的百萬農民軍逼近北京,崇禎皇帝組織不起有效抵抗,只好吊死煤山。
北京是千年帝都,是成就大業的地方。李自成已經佔領北京,他的大順政權要一統天下,必須把都城安在北京。這樣他必須制定好政策,穩定北京百姓。北京穩定了,山海關兵敗後可以撤回北京固守。清兵拿不下北京,貿然挺進中原,就會失去大後方。只要北京始終在李自成手裡,清兵最終必然退回山海關外。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沒有理論指導,沒有方針指引,沒有知識分子出謀劃策,士兵打仗只是為了活命,為了財寶這些眼前利益,沒有理想,沒有未來。個體士兵沒有未來,農民起義軍整體也就沒有未來。
從李自成攻佔北京,豫有得聯想到了劉邦攻佔咸陽。大秦帝國的豪華宮殿,讓劉邦開眼,大量金銀財寶讓劉邦眼紅,無數美女讓劉邦眼花繚亂。這一切的一切,他都想據為己有。但是,他聽從了張良的建議,還軍霸上,約法三章,秋毫無犯。這才是成就大業者需要做的。
李自成的起義軍缺乏理論指導,百萬之軍也是散兵遊勇,不可能成就大業。這就是李自成農民軍遇著清兵不堪一擊的根本原因。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李自成是利用明末大亂之時機,趁機崛起的!當時的明朝朝政腐敗,黨爭激烈,官僚腐朽,昏暗不明!″遼餉、練餉、剿餉"這三餉加派,更是雪上加霜!
老百姓受盡剝削、欺壓,忍無可忍,被迫起來反抗!這是人禍。還有天災!"小冰期"的異常氣候,使北方各地農業災害不斷,百姓生存難以維持,不得不鋌而走險!由此,匯聚成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而李軍中有較強戰鬥力的軍隊並不太多!攻佔北京、逼死崇禎,也是因於形式,趁勢而為而己!更是因為北京周邊守將投降、投機,無心抗擊李軍,只想保自己富貴!北京城的失陷,也是由於明朝君臣離心,同朝異夢而造成的惡果!並不是李軍多麼無敵!
當李自成滅了明朝,入主北京後,其部下立刻腐敗起來!軍紀廢弛,逼捐逼餉。既失官僚地主之心,也失百姓之心,更使本可被利用的明朝降官們被推到了對立面!並且對於清軍,這個一直垂涎中原的強敵警惕性不夠。誤判形式,造成李吳大戰山海關,兩傷之際,被清軍坐收漁人之利!以清八旗的戰鬥力打擊李自成的″大順軍″,雙方戰鬥力差距太大,因此李自成必敗!
李自成一敗於當他佔據北京後,沒有及時籠絡各方人心,使自己被孤立!二敗於錯判形式,以為天下可傳檄而定!三敗於,喪失對清軍戰鬥力及其企圖心的警惕性和認知水平,錯估敵我力量對比!因此,李自成攻佔北京,推倒大明,反倒成了給清朝做嫁衣的失敗行動!
-
9 # 江北陸遜
有的時候,贏,並不是你有多厲害,而是你的對手太弱。
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一米以下全放倒。能證明你很厲害麼?不能。
恰恰李自成幹掉的只不過是敬老院的病夫而已。當時的大明已經不是那個五出漠北的大明瞭,說句千瘡百孔是高看它了,已經實實在在變成了篩子,病入膏肓。
財政,崩潰,軍屯衛所制度破產,軍屯子粒廢棄,本來可以大部自給的軍隊,需要國家供養,軍戶變成募兵制,開銷大增;鹽稅破產,開中制變成綱鹽制,除了餵飽鹽商和官僚以外,對國家財政完全沒有任何幫助,反而使得鹽價暴漲,民怨沸騰;宗室開支居高不下,部分省份甚至入不敷出,比如山西、河南兩省,每年財政收入全給當地宗室藩王都不夠;整個國家財政制度完全破產。
民怨沸騰,官員由於俸祿低下,除了貪汙以外,也不幹事;最主要的就是軍隊由於拖欠軍餉嚴重,已經完全成了明廷的負擔,甚至就是敵人。事實上,李自成的老大的老大王自用,所部三十六營,大部分都是被拖欠軍餉的明軍!饑民倒反而是少數。因為這些職業軍人的造反,才使得王自用以及隨後的高迎祥能夠勢如破竹,開啟局面。
也就是說,如果拆解這一局面,明廷也還有救。比如隨著崇禎朝開始徵集所謂的三餉,其實明財政危機開始緩解,對女真取得了寧錦大捷等的勝利;對農民軍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甚至可以說有撲滅的希望,王自用病死,擊斃高迎祥,李自成只剩18騎隻身逃脫。但加徵三餉的惡果是,盤剝是有極限的。在很多地區,明加徵的糧賦達到每畝5鬥到1擔,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基本上達到了糧食產量的50%~100%!這樣的局面下,老百姓還有活路麼?
兵、民都反了,官僚也無責任心,如此糜爛的局面,李自成贏得可謂是邀天之幸。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說明,李自成能贏,並不是他多麼強大,只是他的對手明和崇禎病入膏肓,已經無可救藥,是他的對手太虛弱了而已。
所以,打敗一個極弱的對手,本身並不能證明你的強大,而如果你從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的幻覺中走出來,耀武揚威面對世界的話,那別人肯定會把你揍得鼻青眼腫。
恰恰李自成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強大對手,正在上升期的滿蒙八旗和明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關寧鐵騎。
如果僅僅是對手太強,也許李自成還不至於崩潰得這麼快。
而李自成自身也是一團糟。本身軍隊數量雖然龐大,可由於滾雪球一般的發展,泥沙俱下,良莠不齊,流民和餓昏了的明軍兩者聚集在一起,就不僅僅是軍隊,而是百萬嗷嗷待哺的嘴。餵飽這百萬張嘴,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本身打了很多年的仗,全國的財政體系就已經崩潰;再則,李自成又喊出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純粹依靠搶劫明朝的王爺和官府過日子。這樣的搶劫對於流寇而言,也許可以,但對於一個準備坐天下的王朝來說,是完全不行的,它必須有穩固、可持續的財政來源。但李自成已經做不到這一點了。因為他搶劫官府和士紳大地主,把官府和士紳大地主全推到了他的對立面。而只有這些人才能幫他建立起一套可行的官僚體系。而有了完善的官僚體系,才能建立一套可靠的財政體系,才會有穩固可持續的財政稅收,整個國家才能步入正軌。
這個矛盾的高潮就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以後集中爆發,也直接導致李自成八天被擊敗,在北京城僅僅呆了42天。
實際上,當李自成幹掉崇禎以後,曾經讓崇禎天天睡不著覺的所有難題,就都轉移到了李自成的頭上。而困擾崇禎帝最大的難題就是錢,到哪去弄錢。
百萬軍隊,還有曾經指望崇禎的億萬百姓,眼光就全投向了李自成。沒有軍餉,這百萬軍隊其實就是百萬顆炸彈。畢竟大家跟著你,不說升官發財,吃飽飯是底線。李自成當然知道這一點。
最終他的解決方案是那次讓他名傳千古的“助餉”。這次助餉也最終給李自成的棺材釘上了最後一顆釘子。很多的歷史書都說這次大規模的助餉是因為李自成對軍隊失去了控制,而小人乍富的高官和軍隊被財富和女人衝昏了頭腦。
也許有這方面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其實真不是這個。
真正的原因是,李自成沒錢了。可他如果不籌錢的話,那那些造崇禎反的前明軍就該造他李自成的反了。所以他將所有的明朝士紳官僚全給綁了起來,助餉。這兩個字是真的名副其實,確實“幫助”“發餉”。結果也是輝煌的,7000萬兩,相當於明大概三年的財政收入。
但這7000萬兩也徹底要了李自成的命。這意味著所有計程車紳官僚都站在了李自成的對立面,成了他的敵人。這才是吳三桂反了李自成投降清廷的真正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什麼陳圓圓。
民、兵、官,都要反他,李自成不死,還有別的選擇嗎?
-
10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李自成打下北京城,不是有多強大,而且拾了個便宜,而所謂擁兵百萬好多也是流民,戰鬥力不強,而滿金加關寧鐵騎是當時最強的軍隊,李不敗,才怪!
李自成打北京時,北京流行過鼠疫,兵員大損,剩下的精銳兵力又被太監挑選去守衛皇城,真正派到北京城牆上守衛的大約有五六萬人,而且多是病弱之卒,另外還包括幾千名太監。
而北京內外城牆很大很大的,可能有十多萬多個堞口,如此平均下來,大約兩個堞口才有一人守衛,兵員的缺口很大。
而京城軍營的兵員數量水分很大,領空餉,加上崇禎十六年流行的疫病,死了許多士兵,而且派去各地監軍的太監都會挑選一些精兵,當成自己的隨身親兵,帶離北京。
所以北京城中剩下計程車兵多為老弱,加上一萬多名太監,去了勢的太監能當兵衝殺?
平均下來,差不多三個女牆有一個人守衛瞭望、放炮射箭,晝夜如此,沒有人員可以上來替換。
守城士兵的數量不足,又有許多老弱,而且嚴重缺餉,崇禎向朝臣借錢,人家個個更窮!
更奇葩的一點是:軍營中沒有自己的炊具,沒有做飯的伙伕。最早還有一些太監負責用木桶送米飯到城上,後來形勢越來越緊,連送飯的太監也沒有了。 這樣的仗怎麼打?士兵們怎麼會有鬥志?
所以李自成一來,太監們立馬開城門!
還有李的大量敵人被清軍消滅,或被其他農民軍消滅:
盧象升在河北抗清陣亡。
明軍洪承疇主力在關外松錦大戰中全軍覆沒。
關寧鐵騎完全被清軍牽制。
左良玉被張獻忠擊敗。
此時唯一能抗衡李的野戰部隊只剩孫傳庭,15年孫傳庭一敗(還是讓大順第一功臣崇禎間接弄死的),明朝已經沒有可用的野戰軍了。
剩下的就只是城池等著被打,但即便如此李自成北上攻打京師的路上在武勝關還是遭到了重創,陣亡7萬,傷者不計其數。
明軍並不弱於農民軍,而是因為兩線作戰、財政奔潰、內耗等原因而失敗。
而另一方面,清軍戰鬥力本來就高於明軍與農民軍,而且更重要的是清軍入關後,大量收降明軍,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己成敵手。
這樣由原來明軍兩線作戰變成農民軍兩線作戰的了,而且農民軍內耗也開始加劇:李巖被殺,牛金星降清。
李自成的追贓政策使大量明朝官僚、將領失望降清,比如吳三桂。 所有過去有利的因素逆轉了。李自成上下都因追贓富裕了,富裕了就惜命了,還有鼠疫的流行都使戰鬥力大打折扣。
這就是李自成從崇禎13年到17年節節勝利打敗明軍,以及其後在清兵入關後迅速失敗的原因。
回覆列表
我個人覺著,最大的原因就是貪圖享受。最初,李自成家境貧窮,放過羊,當過馬伕。但是進了北京以後,就開始一味的貪圖享樂,忘記了保持艱苦奮鬥,把軍國大事都忘記了。大家都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本來吳三桂是想投李自成的,但是在回去拜見李自成的路上聽說陳圓圓唄搶走了,吳三桂怒了,返回山海關,放清軍入關。還有就是李自成對自己的手下太放縱,他手下經常會搶劫百萬,或者明朝的官員,但是他也不管,對明朝的官員也不加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