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鄭國柱

    姚崇(650—721),原名元崇,字元之,唐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

    696年,契丹攻陷了河北數州,各地檄書彙集朝廷,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條理”,武則天賞識他的軍事才幹,任命他為夏官侍郎。705年,姚崇參與神龍之變,張易之及其黨羽被殺,武則天退位。姚崇因功被封為梁縣侯。

    710年,唐睿宗繼位。姚崇任兵部尚書,後升任中書令。他與宋璟一道,革除弊政,任用忠良,貶黜佞臣,賞罰分明,朝廷風氣煥然一新。

    唐玄宗親政後,欲任命他為宰相,他提出實行新政、興利除弊、發展生產等十事要說,以此為擔任宰相的條件,玄宗皆允。他輔弼朝廷,革除舊弊,開一代之風。

    公元716 年,山東鬧蝗災氾濫,蝗蟲遮天蔽日,吃光了很多禾苗。地方官員和百姓不敢捕殺。姚崇提出滅蝗辦法,派御史到山東各地督促滅蝗,山東才避免了大災荒。

    姚崇處理政事果斷幹練,有一次,他家裡有喪事,請假10天,朝廷的公事積壓很多,宰相盧懷慎不知如何處理。姚崇回朝後,很快把積壓的事處理完了,官員都非常佩服他。

    姚崇得意地問紫微舍人齊浣:“我為宰相,可以比得上管仲、晏嬰嗎?”齊浣道:“管仲、晏嬰所行法度雖不能傳諸後世,但在當時能保持。您定的法度則隨時更改,您比不上他們。”

    姚崇又問:“那我是怎麼樣的宰相?”齊浣道:“您是個救時之相。”姚崇一聽說自己是拯救時弊的宰相,高興地說:“救時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 2 # 歷史總探長

    給姚崇套一個“黑衣宰相”的外號一點也不過分!姚崇的一生三次罷相,三起三落,人生經驗相當豐富。一個人能夠在武周王朝、睿宗王朝、玄宗王朝三次出人宰相,能力、膽識、謀略自然屬於上上等。姚崇被譽為四大賢相之一,還有救時宰相的美名,他的能力和貢獻都是毋庸置疑的。這個同樣為關隴集團的少年英才,豪爽仗義,勤奮好學,作為官宦之家出身的孩子,對於謀略、權術自然是拿捏有餘,深諳人心。在武周王朝的姚崇就因為處理政務快準狠而被武則天看中,任命為侍郎,他的直言不諱深深地影響著武則天,武周王朝的姚崇是他真正開始成長的新階段,這個階段是他學習為官之道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好的時間。但是,姚崇終究還是得罪了武則天身邊的男寵張易之,但是武則天還是還看中姚崇這個人,如果說武周王朝使用朝廷大臣的鮮血澆築起來的王朝,那麼姚崇就是這武周王朝的倖存者。武則天喜歡姚崇這個臣子,而姚崇也尊敬武則天這位女帝王。說白了,姚崇還是和有血有肉的大官。在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以後,武則天的下臺,引得姚崇痛哭流涕。而當中宗李顯反手製裁政變五大臣的時候,姚崇卻逃過了一劫。但是,因為他哭訴武則天的事情,也讓他遠離了中央朝廷,外放做了地方官。而在睿宗王朝,姚崇同樣作為宰相登上大唐歷史舞臺,此時的李隆基正和太平公主鬥得兇猛,姚崇深居要位,自然成為了這場鬥爭的犧牲品,他又被罷免宰相,成為了地方官。但是,人才永遠都是朝廷需要的,當唐玄宗除掉了太平公主,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時,姚崇再次登上了宰相大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徹底上臺,讓姚崇終於可以大刀闊斧的為李隆基打造一個開元盛世,李隆基能夠有開創開元盛世的美名,始終離不開姚崇。姚崇剛上臺之初,就著手除掉了兩大和他相抗衡的宰相,張說和魏知古都是出自姚崇的大手筆,在排斥同僚方面,姚崇可是一點都不手軟。而歷代能夠榮登宰相大位的人,其心術往往都異於常人,經歷過三朝宰相的起伏,姚崇更是深諳官場套路,抱緊了玄宗皇帝這條大腿,他就能夠達到人生巔峰。可是,他錯了!曾經一手幫助玄宗李隆基開創了盛世的姚崇居然會被罷相。真是讓人捉摸不透,理由居然是一個小官吏的牽連。但是,我們一仔細想想或許就明白了,玄宗皇帝經歷了數次政變,其權謀之術早已經凌駕於姚崇之上,姚崇罷相,只是更換宰相團的需要。最後,回到正題,姚崇一生,或榮或貴,他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當我們一味地回味玄宗皇帝開創的大唐盛世的時候,請別忘了,還有一位宰相在背後推波助瀾。他便是黑衣宰相姚崇。

  • 3 # 範煒

    自從李隆基將太平公主逼死以後,他的皇位才算是真正穩固下來。太平公主死後,她的家產全部充公,她的親眷大多也被殺害,之後李隆基大赦天下,重賞功臣,隨臣子們一起創造了開元盛世。開元初年,唐玄宗召回了兩位大臣,可見,唐玄宗非常器重他倆,不過這倆人卻是鬥了一輩子的死對頭,簡直就是另一對紀曉嵐和珅。為什麼說他倆是另一對紀曉嵐與和珅呢?

    1、分別對應一好一壞的角色

    這倆人一個是美名遠揚的救時良相姚崇,一個臭名昭著、貪財好色的張說。

    瞭解唐玄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知人善任的明君,他手底下曾任用了著名的四大賢相,姚崇就是這四人之一。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就同紀曉嵐一樣是個愛國愛民的正人君子。

    和珅是個大貪官,張說也同樣貪財。他到底有多麼貪婪,張說和姚崇鬥了一輩子,沒想到臨了還被已經入土的姚崇給算計了一番。

    姚崇是個聰明人,和張說打交道打了這麼多年,他早就摸清了張說的脾性,張說生性貪婪,姚崇知道自己死後,他的死對頭一定不會放過他的後代,所以他在臨終前設下一計,姚崇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墓碑前放上許多的金銀珠寶,張說一定會來假意弔唁他,如果他碰了這些珠寶,就讓孩子們請求他為姚崇寫一則悼念碑文,如果張說沒碰這些珠寶,那孩子們就要小心提防了。

    事實就是,貪婪的張說果然中計,他不出意外的碰了那些珠寶,之後,姚崇的孩子們就請求他為家父寫一篇悼念碑文,如果張說同意寫,就將這些金銀珠寶都送給他。張說回家立馬就寫好了悼文,之後,姚崇的孩子們趕緊謄寫這片悼文呈到皇上面前,又派人趕緊將此文刻到墓碑上。

    張說後來越想越不對,他和姚崇是死對頭,怎麼可以幫他寫那麼深情的悼文呢?於是就想去要回來,可是姚崇家這些孩子們說,他們已經將悼文呈給皇上看了,皇上也同意了,而且他們也將悼文刻在墓碑上了。這樣一來,張說就不能明目張膽的加害姚崇的孩子們了,因為有皇帝證明兩家人的情誼。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姚崇深知張說貪婪和利令智昏的人性弱點。

    張說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好色,他同和珅一樣,別看整天就知道在背地裡鼓搗銀子,除了銀子,他也偷偷摸摸養著驚為天人的大美人。張說養的這個美人叫海棠,生的極為美豔。

    書中有言:“原來說有美妾寧懷棠,一貌如花,且長文字,說甚是寵愛,令司文牘。”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張說這個小妾,不僅長得漂亮,還擅長舞文弄墨,張說非常寵愛她,還給她官做,文牘就是專門在官府替人擬寫文稿的。

    這個小妾之所以叫海棠,是因為她媽懷孕時,夢見一位神仙給了她一枝海棠。海棠在5、6歲的時候,模樣已經非常嬌媚和秀美。

    但是海棠有一個習慣,她是個“睡美人”。母親認為“名花宜醒不宜睡”,所以給她取了個表字——“醒花”。

    但醒花姑娘偏偏被張說好友的兒子“賈全虛”看上了,這孩子年紀輕輕就滿腹學問,他來京城考試,借住在張說家裡,這一來二去的,賈全虛和醒花難免會經常打照面,那醒花姑娘是怎麼想的?都說“月裡嫦娥愛少年”,她也忘不了這位年輕公子,成天在筆墨裡夾雜著曖昧的情愫,賈全虛年少氣盛、又是個風流才子,趁著張說去外地出差,他倆私奔了。

    果真是紅顏禍水,可是張說卻因為這個美人而因禍得福,為什麼這麼說呢?張說回到家一看他二人都不在了,料定他倆有事,便立刻下令調查二人下落,找到以後張說很生氣,決定處死他們,這時候賈全虛說:“貪財好色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我一個男人死了不可惜,但你是一個明事理的大官人,如今要為了一個女人殺死一個可以報效祖國的將士,你難道不想多一個未來可以依靠的人嗎?”之後,他又說隋唐時期的楊素家中養有一個美麗的歌姬,後來她與將軍李靖私奔,楊素也沒有追究什麼,為什麼張說如此小氣?

    後來張說竟然被賈全虛說的心軟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他也很無奈,最後乾脆把海棠賞給他了,還贈給他們很多嫁妝彩禮。

    後來賈全虛混的不錯,在皇宮機要處任職,很多大臣的密奏都要先經過他的手。恰巧姚崇在皇帝面前告張說的狀,當張說遭難時,並未被殺,只是被貶,原因就是有他的幫忙。

    2、相互使計,和對方過招

    紀曉嵐與和珅之所以為人們津津樂道,就是因為他們倆人相懟的時候實在有趣,和珅每一次蓄意陷害,紀曉嵐都能巧妙化解,反將一軍。姚崇和張說也是一樣的。

    姚崇是個很有想法的人,當初唐玄宗費了好大勁才將姚崇給請回來輔佐他,費了多大勁?姚崇年輕時就善於打獵,恰巧唐玄宗這次要打獵,他就像姚崇請教,姚崇不負聖望,表現得非常出色,姚崇知道唐玄宗是個英明善治之人,於是和他大談古今之道,兩人越聊越有勁,唐玄宗說:我早就知道你的才能,你能來輔佐我嗎?姚崇卻不答應,皇上疑惑,姚崇說要皇上答應他十件事,他才肯出山,沒想到唐玄宗都答應了,於是姚崇就恢復宰相的職位,可是這時候姚崇的死對頭張說生氣了,他不想讓姚崇當宰相。

    張說偷偷派人啟奏皇上說姚崇不適合當宰相,玄宗是個明白人,他沒有采納那人的意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張說又找人啟奏皇上說,河東總管缺一個合適的人選,這人非姚崇不可,唐玄宗一下就猜到這是張說的伎倆,沒有理會。

    姚崇上任後,每天都在推薦賢才、罷黜奸佞,朝廷上下大變樣,唐玄宗也非常支援他,這時候張說更加著急了,他怕哪天姚崇就算計到自己的頭上了,為了替自己尋找一個靠山,他找到了岐王,岐王深受唐玄宗喜愛,他這人又特別喜愛有文學的人,張說自己也很有文才,他就趁著每天下朝後和岐王去套近乎。

    這事被姚崇知道了,姚崇也想了一計,有一天上朝之時,姚崇一瘸一拐的走進大殿,唐玄宗問他是不是腳受傷了,姚崇說,我這是有心病。唐玄宗知道他可能要說些重要的事,趕緊將旁人都撤退,隨後姚崇說,張說最近經常出入玄宗弟弟祁王家裡,如果祁王被他迷惑,可要出大事,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所以積攢下了心病。於是唐玄宗就派人調查,後來要處置張說,可是他得幸於賈全虛的幫助。

    二人真是鬥智鬥勇,各出奇招,好不精彩,像極了紀曉嵐和珅這對冤家。

    3、他們同樣都是皇帝很器重的大臣

    姚崇輔佐四朝天子,張說官拜三朝宰相,他們都是有突出才能的人。就好比紀曉嵐與和珅都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和珅雖貪,可是精明強幹,他精通漢滿蒙藏等多種語言,懂得凡事從皇上的利益出發。紀曉嵐雖然博覽群書、非常正直,但有時候也避免不了要衝撞龍顏。他二人也是為了相互制衡。

    姚崇出生在651年,他少年時期練就一身武藝,20歲以後勤奮讀書,姚崇輔佐了李治。武則天、李旦、李隆基等四代皇帝,他看待事情嚴謹細緻、剖析深刻、言論驚奇,善於謀斷,很會辦事,武則天破格升任他。姚崇晚年生病起不了床,唐玄宗就派人去他家裡徵詢政務意見。

    姚崇和紀曉嵐很像,他們都不會一味迎合聖上,也不會依偎權勢、拉幫結派。比如,姚崇就很不贊同武后濫用刑罰的決斷。

    別看姚崇處理事務嚴謹條理,其實他也極其率真灑脫,很善於變通。開元四年,山東鬧蝗蟲災害,百姓民不聊生,可是因為迷信,百姓不敢捕殺,大臣害怕失德,皇上也在猶豫。姚崇是怎麼做的?

    他先將古人滅蝗蟲的原因分析了一遍,首先滅蝗蟲之舉有先皇印證是可行的;再者,當時的蝗蟲只是未消滅乾淨,才引致人禍;如今蝗災已經威脅到人的生命,為什麼要見死不救?儘管滅蝗,一切後果他自己承擔。還是有大臣反對,姚崇說只知道樹立德行,難道此次的災害是因為失德才導致的嗎?顯然不是,最後姚崇堅持滅蝗,將損害降低到最小。

    張說雖貪,可是寫的一首好文章。別的不說,姚崇死後都讓他來寫悼念詞。他擔任過三次宰相,在文壇叱吒30年,他的文章雄壯有風骨。武則天時期舉行科舉考試,張說得了第一名。李隆基認為他是一代詞宗。此外還有歐陽修、張九齡、歸有光等人,都對他的文筆大加讚賞。他的後代有我們熟知的“張岱”,他寫的《湖心亭看雪》被編入了教材。張說除了擅長文學,他也很懂軍事謀略。

    但是這人脾氣不好,又因為貪財貪權多次被貶。有一次他主持泰山封禪,封禪之後,按規定部分官員可以晉升一級,可是張說卻利用職務之便讓女婿連升四級,別人問他女婿為何晉升的這麼快,其中一個人搶答到,都是因為泰山的功勞!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岳父比作泰山。

    姚崇比張說大16歲,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看來薑還是老的辣!

  • 4 # 小傷聊史

    姚崇是唐玄宗最重要的宰相,和宋璟並稱,人們常拿他們兩個和唐太宗時期的房玄齡杜如晦相比。

    姚崇屬於大器晚成的型別,他在少年時喜歡遊玩打獵,到二十歲時才開始攻讀詩書奮發圖強,後來得到狄仁傑賞識被推薦給武則天,姚崇在武則天時期就做到了宰相,後來他藉故侍奉母親辭去了宰相職務,後武則天又因為聽信男寵讒言將他貶官。後來張柬之輔佐唐中宗發動神龍政變,唐中宗復辟,又將姚崇召回重新啟用,朝堂一片慶賀時姚崇卻看到後武則天屍體落淚,因此又遭到了貶黜。到唐睿宗即位後,再次將姚崇封為宰相,姚崇上臺後開始廢除唐中宗時期的弊政,貶黜奸臣受到了上下一致讚揚,但因為他牽扯進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爭鬥再次被貶。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以後,姚崇才真正開始大顯身手,在李隆基要將他再次任命為宰相時,他提出了十個要求:“為政先仁義”、“不求邊功”、“中官不預公事”、“國親不任臺省官”、“行法治”、“租庸賦稅之外杜塞貢獻”、“寺廟宮殿止絕建造”、“禮接大臣”,也就是著名的“十事要說”必須唐玄宗答應他,他才接受任命,唐玄宗很高興的全部答應了。姚崇做宰相後,大力對朝政和社會進行改革,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強大的基礎。

    姚崇先後歷經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位皇帝,連續被罷免三次,也連續當上三次宰相,因為他每次都在朝廷開始新興時站出來進行改革,拯救時事政治,所以被稱為救時宰相。

  • 5 # 西門不帶刀

    救時宰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從字面看上來分析是拯救時弊的宰相。這不是個褒義詞。因為在我們大部分人的眼中,宰相應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協理陰陽。宰相應該起到的作用:平衡皇帝與百官。而不是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哪裡有事兒就去哪裡解決事情。所以這是個貶義詞,並不是個褒義詞。

    給姚衝扣上救時宰相這個名號的,是唐玄宗時期的紫薇舍人齊浣(huan)。這個紫薇舍人是個官職名,也叫中書舍人,負責皇帝詔書的起草,宣讀聖旨,並掌握宮裡的機密。職權很大,甚至比宰相還要大一些。是唐朝事實上的宰相,號稱文士之極任。

    姚崇有一次在和齊浣聊天的時候,問齊浣自己當宰相能不能與管仲,晏子這些歷史上的名相相比。這個齊浣就說:“人家二位宰相,管理國家的時候,政令一直可以保持下去,而您所制定的法律卻隨時更改,從這點上看你比不上他們,只是一個救時宰相”

    救時宰相這個名號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可以看一看姚衝在當了宰相之後,主要都幹了些什麼事:

    1.裁汰官員。2.抑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3.注重生產發展。4.讓虛假僧人和尼姑還俗。

    從這幾條上看,他做的確實有點繁瑣。是一位做實事的宰相。他這一生侍奉過5個皇帝,在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當過宰相,一生三起三落。

    朝廷要發展要改革的時候,他站出來了,當了丞相,拯救時事政治。有了成績之後呢,就又被棄之不用了。

    武則天當政的時候,他是為了侍奉老母親而辭去了宰相的職務。但武則天依然重用他。

    唐睿宗當政的時候,他又因為得罪了太平公主而被辭去了宰相的職務。但依然受到皇帝的重用。

    唐玄宗當政的時候,他受他兒子的牽連,以及屢次上書營救,被唐玄宗定為死罪的趙誨(這個人收受胡人的賄賂,所以被唐玄宗定為死罪),又被罷官了。但唐玄宗依然很重用他,有重要的事也專門徵詢他的意見。

    所以這個人還是很有能耐的。一

  • 6 # 老王頭說歷史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稱帝后,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長治久安,勤勉政事,重用人才。

    開元初年,他繼續重用前朝宰相姚崇,整頓國事,努力扭轉唐中宗李顯時期的頹廢、混亂局面,逐步使唐王朝又煥發了興盛的氣象。

    君臣諧和。姚崇,字元之,博學多才,通達敏捷,曾三朝為相。武則天當政時,姚崇就很受賞識。 唐玄宗繼位後,仍然以姚崇為相。

    打理政務的過程中,姚崇經常向唐玄宗提供治國良策,玄宗大都予以採納、落實。在君臣的協力共進、勵精圖治下,一個百廢俱興、河清海晏、吏清治明的盛世帝國逐漸成長起來。

    國興家旺,其樂融融。這樣一來,唐玄宗更加信賴姚崇。凡是軍國大事、官員進黜,總是先找姚崇商議,然後定奪。每當臨朝議政,玄宗也主要聽取姚崇的意見,其他官員大都附和順應而已。

    賢相治蝗。正當李隆基發憤圖強的時候,河南一帶發生了特大的蝗災。中原廣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成群結對的飛蝗。蝗蟲群飛過的時候,黑壓壓的一片,連太陽的光芒都被遮住了。蝗蟲群落到哪裡,哪個地方的莊稼就被啃得精光。

    那時候,人們不能科學、正確地理解這種現象,認為蝗災是上天降給人們的災難。為此,人們只能透過一些迷信活動,如燒香求神等,去祈求上天的寬恕。可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無奈的民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莊稼被蝗蟲啃食掉。

    災情越來越嚴重,受災的地區也越來越多。地方官吏無法應對,只好不斷向朝廷奏報。宰相姚崇知道後,立即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認為:蝗蟲不過是一種害蟲,肯定能消滅。只要各地官民齊心協力,蝗災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唐玄宗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後,姚崇立即命令蝗災區:一到夜間,就在田頭點起火,同時在田邊刨個大坑。等飛蝗看到火光飛下來時,就迅速撲打。將它們或打落火中、或撲落坑中,從而消滅它們。

    這個命令下到地方後,汴州(今河南開封)刺史倪若水拒不執行。他上奏朝廷說:蝗蟲之災是天災,人力是無法抗拒的;要想消除蝗災,只能靠積德修行。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後,十分惱火,於是寫信問責他:如果聽任蝗災蔓延,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一切後果由你負責。

    倪若水一看姚崇的態度強硬,只好按照他的命令列事。於是,他迅速發動官民,運用姚崇的辦法滅蝗,果然有效。後經粗略統計,汴州撲滅蝗蟲約14萬擔,從而緩解了本地乃至附近地域的災情。

    倪若水是服輸了。可是,朝廷裡仍有一些官員,認為姚崇滅蝗的辦法,從來沒人用過,現在這樣冒冒失失地推行,恐怕會出什麼亂子。

    唐玄宗見反對的人多,也有點疑慮、動搖起來。於是,他又找來姚崇來問詢。姚崇從容不迫地回答說: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講老規矩。再說,歷史上出現蝗災的年頭,均因沒能及時、有效地捕滅,造成了嚴重的災情。現在,河南、河北積存的糧食不多。如果今年因為蝗蟲而沒有收穫,老百姓就會沒糧吃,就會流離失所,就會影響國家的安危。

    唐玄宗一聽蝗災不除,可能威脅國家安全,著急地問姚崇:究竟該怎麼辦才好呢?姚崇說:大臣們說我的辦法不好,可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現在,陛下也有顧慮。您若相信我,請讓我全權處理,萬一出了問題,我願接受一切懲處。事已至此,唐玄宗只好點頭同意了。

    姚崇出宮的時候,有個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服說:殺蟲太多,總是傷和氣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慮一下。姚崇說:如果不殺蝗蟲,到處是荒地,河南的百姓通通餓死,這難道不傷和氣嗎?宦官無語。

    於是,全心全意為國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著想的姚崇,不顧多人的反對,堅決滅蝗。隨之,各地的蝗災逐漸解除了。老百姓得救了,國家安全了。

    政務能臣。姚崇操持政務認真細緻、幹練高效。當時,姚崇的一個兒子去世了。於是,他就把政事委託給他的助手、檢校吏部尚書盧懷慎,請假回家辦理兒子的喪事去了。

    盧懷慎雖與姚崇同朝為相,但自認為才能不及姚崇,故事事都推讓給姚崇處理,因此別人都雅稱他“伴食宰相”。 在姚崇告假期間,由於盧懷慎對許多政事決斷不了,導致公文積壓、政務停滯。

    姚崇料理完喪事上班後,一見局面如此,也沒多說什麼,就條分縷析地處理起來。

    沒過多久,姚崇就把積壓的公文處理完了。其他官員見了,都佩服他、稱讚他。姚崇自己也有點得意。於是,他就問一位官員:我這個宰相能與跟古代的什麼人相比,可比得上管仲、晏嬰?那位官員不客氣地說:比管仲、晏嬰似乎差點,但也算得上是‘救時宰相’了。

    好的帝王可創造好的時代,好的宰相也可造就好的時期,二者相得益彰那就更好了。 唐玄宗承繼大位後的開元年間,因姚崇等賢相的輔助,唐朝國力強盛,史稱 “開元盛世”。

  • 7 # 江湖小曉生

    所謂救時宰相,我認為可以理解為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的宰相。那麼姚崇作為唐朝著名宰相,他在哪些關鍵時刻,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呢?

    01姚崇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為李唐王朝的延續出力。

    姚崇本身不怎麼出名,唐高宗李治活著的時候,姚崇是沒什麼名聲的。一直等到女皇武則天上臺以後,姚崇才逐漸嶄露頭角。

    他幫助武則天平定了各種內亂,所以被武則天封為宰相。可是姚崇發現一個問題,武則天雖然是雄才大略,但是想要篡唐。

    姚崇是唐朝的進士,信奉忠君愛國的思想。自然是不希望出現這種局面,伴隨著武則天廢立皇帝,姚崇對這種看法是越來越嚴重。

    他認為武則天這是要搞事情,畢竟江山是李唐的江山,你這麼玩下去,總不會是想要改朝換代吧?正如姚崇所想的那樣,武則天改國號為大周,自己做了皇帝。

    這麼一來姚崇和武則天的關係就變得比較尷尬了,畢竟他是心向李唐王朝的,現在雖然主子沒變,都是武則天,可是主子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是時,張易之請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訴,元之斷停,易之屢以為言,元之終不納。由是為易之所譖,改為司僕卿,知政事如故,使充靈武道大總管。---《舊唐書》

    於是乎,他在晚上就常常跟一些李唐王朝的老臣們在一起開會。目的只有一個,該如何挽救李唐王朝。

    武則天稱帝這是沒話說的,畢竟是一代雄主,可是她將來會把皇位傳給誰呢?如果穿給了自己的兒子,那還好說,要是傳給了自己的侄子那就完蛋了。

    所以以姚崇為首的一幫大臣,都在密切地注視著武則天的一舉一動。這麼搞下去,姚崇的工作當然不好開展,所以姚崇就主動申請外調。

    在姚崇外調之前,他向武則天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名相張柬之。我們都知道張柬之是發動政變推翻武周王朝的重要功臣,所以說姚崇對李唐王朝來說,有不朽之功。

    02姚崇在發動政變前夕趕回京城,成功參與政變。

    姚崇本來一直在外地做官,後來從張柬之那兒得到了訊息,武則天身體是不怎麼好了。現在一直都是她的寵臣張易之兄弟執政,姚崇曾經就的罪過這倆兄弟,所以被貶謫外出。

    這個時候姚崇就回到了京城,恰逢張柬之等人打算髮動政變,所以神龍政變姚崇是恰好參加了。在這幫人的努力之下,武則天只好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

    正是因為李顯登基,這才保全了李唐的江山。武則天為此自己撤銷了皇帝的封號,也將大周王朝的名字從歷史上抹去,還政給李唐子孫。

    九月,壬子,以姚元之充靈武道行軍大總管;辛酉,以元之為靈武道安撫大使。元之將行,太后令舉外司堪為宰相者。對曰:“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冬,十月,甲戌,以秋官侍郎張柬之同平章事,時年且八十矣。---《資治通鑑》

    晚年的武則天是真的想開了,其實誰來做皇帝還不是一樣呢?不過沒有張柬之和姚崇在最後關頭推一把,武則天還真的難以抉擇。

    能夠趕在如此關鍵的時候回來,可見姚崇真的是救時宰相。因為擁立李顯登基,所以姚崇也被封為侯爵。不過這個時候的姚崇並沒有進入唐中宗李顯的核心圈子,而是被外放到了很多地方做刺史。

    因為唐中宗時代的內政實在是太亂了,再加上他有自己的一幫親信,所以姚崇自然是無法插手他的內政治。不過這也是好事,因為姚崇的外放,使得他成功躲過了另外一場風險極高的政變。

    03姚崇輔佐唐睿宗,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力量。

    神龍政變過後,李顯登基稱帝,恢復了李唐王朝。不過李顯這個人腦子有點軸,他非常信任自己的老婆和女兒,結果卻被老婆和女兒給毒死了。

    他老婆是韋皇后,女兒是安樂公主。兩個人毒死了唐中宗以後,就改立了小孩兒李重茂做皇帝,而韋后學起了武則天臨朝聽政,這就是篡位的前奏。

    安樂公主也不是什麼好人,她一心想要成為皇太女,也就是李顯的接班人。所以她跟她老媽是竄通一起的。

    可是朝中還是有很多不服氣的聲音,於是乎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為首的力量便再次發動了政變,他們家韋后等人全部誅殺,並且迎接唐睿宗李旦登基。

    時玄宗在東宮,太平公主幹預朝政,宋王成器為閒廄使,岐王範、薛王業皆掌禁兵,外議以為不便。元之同侍中宋璟密奏請令公主往就東都,出成器等諸王為刺史,以息人心。睿宗以告公主,公主大怒。玄宗乃上疏以元之、璟等離間兄弟,請加罪,乃貶元之為申州刺史。再轉揚州長史、淮南按察使,為政簡肅,人吏立碑紀德。俄除同州刺史。---《舊唐書》

    李旦是武則天最小的兒子,也是太平公主的哥哥,以及李隆基的父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將李旦扶上皇位,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太平公主為此奪取了唐朝政府的權力,而李隆基也因為有功勞,成為了李旦的太子,不久以後就順利登基做了皇位。

    姚崇這個時候被調回了京城,也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朝中幾個宰相全都是太平公主的人,甚至連唐睿宗都說不上話。

    姚崇成為宰相以後,也得到了太平公主的拉攏。可是姚崇嚴詞拒絕了太平公主,並且表示會效忠唐睿宗。

    得罪了公主的下場總是不好的,所以姚崇幫助李隆基一起,剷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力量,從而穩定了朝政,徹底殲滅了武則天的餘黨。

    總結:姚崇輔佐唐玄宗李隆基,打造開元盛世。

    前面都是姚崇歷經政變的種種經歷,他為唐王朝的延續發展可謂是居功至偉。可是姚崇真正被歷史所銘記,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政變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因為他能夠開創開元盛世。

    在平定了太平公主的案子以後,李隆基正式走上了政壇。他已經是李唐王朝的皇帝,而且得到了姚崇的輔佐。

    姚崇成為李隆基最重要的宰相,開始了各種改革,將過去的一些積習全部清理掉,從政壇內部開始整治風氣,處理了一大批不合格的官員。

    對官員下手不過癮,姚崇還會對皇親國戚們下手。因為皇親國戚在武則天時期的權力過於巨大,完全影響到了國家的運轉,所以姚崇決定要限制皇親國戚們的權力,減少他們涉足政壇的機會。

    吃喝玩樂沒人攔著,可是你一旦要插手政治上的事情,那是絕對不行的。姚崇擔任宰相期間,才是李唐王朝真正走上正軌的時候。

    正是在姚崇的努力之下,唐玄宗李隆基才能夠開創開元盛世。所以說姚崇是唐王朝的救時宰相,一點也不過分。

    參考資料:

    《舊唐書》

    《資治通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埃及為何聲稱要參加利比亞內戰,這是再向誰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