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袁崇煥是明朝末期時期的人物,那麼,他的死亡是由誰所導致的呢
8
回覆列表
  • 1 # 寧採臣156046311

    真正的歷史。開始。崇禎懷疑袁崇煥叛逆。將袁崇煥壓進大獄。後來崇禎也發現自己錯了。因為袁崇煥所為的叛逆是後金故意使的反間計。但是,崇禎皇帝,剛愎自用。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皇帝嘛,總是對的)所以,袁崇煥是死在崇禎皇帝不肯放下自己的那張臉的情況下被殺的。如果放了袁崇煥,崇禎皇帝就會覺得自己特別的幼稚,也怕別人看出來自己心胸狹窄。無德無才。剛愎自用,還特別的幼稚。一代名將竟死在一個庸碌無為的幼稚皇帝之手。悲哀。崇禎皇帝也因此付出了代價。正因為他的一意孤行,才導致後期的無將可派,無兵可用。就跟下棋一樣,鏡下臭棋,到最後只能是上吊。這就是歷史上說的。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 2 # 南朝居士

    袁崇煥的死本身沒有爭議的,只是後來乾隆讀歷史的時候,靈光一閃,覺得崇禎是中了反間計,加上抬高袁崇煥的地位,可以貶低崇禎,說他自毀長城,也就為袁崇煥洗白了。

    很多人認識袁崇煥是從《碧血劍》開始的,他的兒子是主角,金庸說他是冤枉的,他就是冤枉的。

    實際上,袁崇煥犯的罪,死一百次都不多。

    他跟皇帝吹牛,說五年平遼,皇帝要人給錢,要錢給錢,結果呢,兩年之後,京城被圍,殺毛文龍,把軍隊軍閥化了,哪一條不是死罪?

    崇禎剛繼位,他就跟崇禎皇帝說,五年平遼,但是五年之內,戶部給錢、工部給武器軍械、禮部用人、兵部選將得聽我的,

    【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崇禎剛做皇帝,有點不懂事,覺得應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應該信任武將,完全不懂駕馭臣子的手腕。

    皇帝駕馭武將,無外乎是後勤補給、將領人事權、同級別相互掣肘等,

    現在,遼東同級別的官員都利用崇禎調走了,毛文龍調不動,於是袁崇煥冒險把他殺了,這樣袁崇煥沒有掣肘了,遼東他最大。

    其次,他提拔祖大壽等人,崇禎同意了,這樣,手下將領也是他提拔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

    崇煥又言:“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帝起立傾聽,諭之曰:“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大學士劉鴻訓等請收還之臣、桂尚方劍,以賜崇煥,假之便宜。帝悉從之,賜崇煥酒饌而出。崇煥以前此熊廷弼、孫承宗皆為人排構,不得竟其志,上言:“……此臣與諸邊臣所能為。至用人之人,與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鑰。何以任而勿貳,信而勿疑?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陛下愛臣知臣,臣何必過疑懼,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帝。】

    【關外大將四五人,事多掣肘。後定設二人,以梅鎮寧遠,大壽仍駐錦州,至是梅將解任,崇煥請合寧、錦為一鎮,大壽仍駐錦州,加中軍副將何可剛都督僉事,代梅駐寧遠,而移薊鎮率教於關門,關內外止設二大將。……帝可之,崇煥遂留鎮寧遠。自肅既死,崇煥請停巡撫。及登萊巡撫孫國楨免,崇煥又請罷不設。帝亦報可】

    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說,遼東地區軍隊全由他節制,周圍沒有人掣肘他,手下將領他提拔的,這就跟安祿山一樣了,已經軍閥化了。

    他殺毛文龍,這個是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毛骨悚然,這跟造反無異了。

    當時崇禎的反應是,【帝驟聞,意殊駭】。但是也無能為力了。

    他肯定是沒權力殺他的,皇帝要殺毛文龍,也得走程式,三司會審,然後再殺頭,殺袁崇煥就是這樣的,

    實際上,這不是袁崇煥第一次這樣做,當年在孫承宗手下的時候,就已經不經程式殺過人【崇煥嘗核虛伍,立斬一校。承宗怒曰:“監軍可專殺耶?”】,

    崇禎將袁崇煥下獄後,其麾下的祖大壽不顧京師的安危,直接帶領關寧軍離開尚在後金軍蹂躪下的京城撤回山海關,直到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方才將其召回【帝取崇煥獄中手書,往召大壽,乃歸命】。

    這個明顯就說明,袁崇煥把軍隊軍閥化了,只聽他一個人的,不聽皇帝的,你千萬不要說,因為治軍有方,因為軍中威望高,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那是標準的死罪啊,

    任何一個人,把軍隊軍閥化,都是標準的死罪。

    其實,袁崇煥的形象秦檜,他做的事也是秦檜做的事,只是後來滿清把他洗成了岳飛。

    袁崇煥在遼東,是想跟滿清和談的,並且一直是這樣做的,只是滿清沒同意,即使後來京城被圍了,他軍中還帶喇嘛,帶著喇嘛幹嘛?當然是談判的了,這不是秦檜?

    袁崇煥之死,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不僅辜負了崇禎的信任,並且不斷觸及封建王權中最敏感的部分,那就是軍權。

    古往今來,人臣之禍,起於操權,而速禍之權,莫重於制兵,現在袁崇煥這兩者都做了,又不知進退,安能有相全之理?

  • 3 # 大金Lance

    袁崇煥之死就是:一個恃才傲物的職業經理遇到了一個著急有所作為的創業者的故事。結果是:職業經理人因為自己的恃才傲物被辭掉,創業者因為失去了主要經理人而破產。

    都說袁大帥是被崇禎帝冤枉死的,我覺得這事對崇禎帝才是冤枉的。先說袁大帥前期功績。天啟六年(1626年),袁大帥擊敗了當時兵強馬壯的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此戰之後不久努爾哈赤去世,死因不明,估計應該是此戰中受傷不治身亡。天啟七年(1627年),擊敗皇太極,史稱“寧錦大捷”。不要小看這兩次勝利,自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對後金基本都是被動挨打的份,也就孫承宗孫大帥建立關寧防線之後,勉強可以維持。這兩次勝利給明軍帶來極大鼓舞。也打出了袁大帥的名氣。但是,袁大帥因為跟東林黨瓜葛太深,很快就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削除了官職。

    崇禎帝上位之後,一心想大刀闊斧幹一場的崇禎帝,立馬重新啟用了袁大帥。袁大帥也不可氣,啟用後就告訴崇禎帝:能幹,讓我整,五年之內保準搞定,您就瞧好吧!這一下就說到了崇禎帝的心裡了。倆人迅速進入蜜月期,那時期,袁大帥基本上有求,崇禎帝就必應。看毛文龍不爽,殺!要軍餉八十萬,大手一揮,批。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你想啊!如果你是一位剛開始創業的創業者,整天的漫無頭緒的工作,但是總是看不到希望。突然,有一天獵頭幫你找到了一位業界有名、創業成功過的職業經理人,他給你一頓神描述制定了三年發展、五年上市的美好願景。不管是誰都會對他崇拜有加,委以重任。這時候為了配合他的工作,基本是要權給權、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全公司都圍繞他來轉。

    可是,問題的關鍵來了。當領導分完權、投完錢、給完人。領導是要看收益的,你以為領導跟你玩呢!你不創收要你幹啥呢!袁大帥承諾的五年計劃還沒落實,意外事故卻出現了。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帶人繞過袁大帥打到了北京城下。剛知道訊息的袁大帥頓時懵圈了,趕緊追吧!萬一真打到皇帝面前,真是吃不了兜著走。可當袁大帥真的追上皇太極的時候,他突然轉變了想法。雖然袁大帥此時手裡已經有了當時最牛的騎兵部隊關寧鐵騎,但是隻是初具規模,數量太少,真要這麼硬鋼的話,夠嗆能幹的過滿八旗啊!明軍的優勢在於火器,但是這東西需要依靠城牆為依託,不然,這邊炮還沒放,人家滿八旗的騎兵就衝過來了,屁用也沒有了啊!可是,這一路上哪找城牆啊!追著追著,袁大帥看到城牆了,哪?北京城啊!

    袁大帥想的挺好,可是他忘了一個重要的事情,您這一路追而不打,一直整到北京城下啥意思?像您這樣的當世名將,有幾個能看出您的用兵套路的。

    果不其然那,皇太極整走了。崇禎也受夠了,當初你是怎麼答應我的?什麼五年就搞定,這一年沒過,人家都打到門口了。我這錢也投了,人也給了。你就給我整這個業績?都追上了還不打,咋的?邀功啊?還是有別的想法。崇禎帝越想越來氣。真是傷你最深的人都是你曾經最愛的人。崇禎帝滿心歡喜的創業夢破碎了,他把所有的怒氣都強加到了袁崇煥的頭上。就這樣一代名將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 4 # 甬城阿斌

    袁崇煥之死,一是後金使反間計,因為幾場戰役較量下來,後金自知打不過袁,不除掉他,後金吃的虧會越來越大,因此散佈流言蜚語,說袁通敵,崇禎果然上當;二是朝廷黨爭,袁在獄中寫信給祖大壽,召回關寧兵擊退敵人,事情已有了轉機,崇禎原想釋放袁以禦敵,溫體仁力言不可,說俺答汗率蒙古軍打到京城時,朝廷也殺了當時的兵部尚書,這樣嚴明賞罰才能激勵將士(溫體仁在給其弟信中已承認了這一點),崇禎年輕不知大事,受了盅惑,最終下了殺袁之決心。

    溫體仁代表了一大批明廷高官,他們認為敵人突入京畿,燒殺搶掠,使他們的財產損失慘重,全是袁沒擋住敵人之故,因此把憤怒發到他身上,力促皇帝殺袁,是袁死的幕後最大推手!

  • 5 # 午夜夢醒18

    袁崇煥之死,雖非自取,但誇下海口,自稱五年平遼東,擅殺大將毛文龍,已埋下禍端。加下滿清襲攏京師,崇煥雖拼死救主,但崇禎皇帝已因疑生懼,京師百姓及京中大臣已對其失去信任,所以皇帝痛下殺手時,大臣求情者寥寥,崇禎後來親至獄中探視,已露悔意,但下臺階的機會也沒有

  • 6 # 我愛我佳38

    袁崇煥的事情,我個人覺得並沒有什麼幕後黑手。如果硬要說有,也是袁崇煥死後100多年的乾隆皇帝。乾隆這個人很壞,耍弄權術很有一套,有一些誤國誤民。

    現在回過頭來說袁崇煥吧。很多的史料都把袁崇煥過分的拔高,描繪成一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其實呢,並不是。但你要是說袁崇煥是漢奸,也不是。其實袁崇煥,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官僚,耍一些小聰明的人。只是明朝末年,政治風波不斷,袁崇煥也不可避免的把自己弄到了風口浪尖上了。袁崇煥大概開始還挺自負,打了保票,5年滅遼。但做起來事情滿不是那麼回事兒。官場上,各派勢力爾虞我詐,袁崇煥也找了自己的政治靠山,魏忠賢。但魏忠賢很快就倒了。很多把袁崇煥描繪成民族英雄的人,都刻意迴避這些史實,似乎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袁崇煥把魏忠賢當作靠山,也算不了什麼恥辱的事情。但袁崇煥做了幾件讓崇禎皇帝不高興的事,有了專權的嫌疑,尤其是說好的5年平遼沒什麼起色,反倒讓滿清皇太極打到了皇城根下。你當面說的好好的,要什麼條件我都滿足了你,但你背地裡做的是另一套,殺了不該殺的人,做了不該做的事兒,北京城,別說崇禎皇帝,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把袁崇煥恨的透透的!

  • 7 # 歷史動車

    清軍入關後,由清朝史官編纂的《清太宗實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城外無計可施的皇太極採納了謀士的計策,將之前抓來的兩個太監安排到特定的營帳裡,派專人看守。晚上,在隔壁營帳裡住進了兩個神秘的人。這兩個人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可以保證兩個太監可以聽到的音量)說了一個天大的秘密。秘密的內容是袁崇煥已經與皇太極達成了協議,再過幾天皇太極進攻北京城時袁崇煥做內應,裡應外合奪取京城。

    兩個太監不負眾望的聽了個仔細,第二天他們竟然被釋放了。回去後的兩人急不可耐的向皇帝做了彙報。崇禎聽後大怒,下令將“叛徒”袁崇煥逮捕入獄,最後處死。

    這段故事騙老百姓是可以的,用來騙崇禎是不可以的。崇禎十七歲便除掉了老奸巨猾的閹黨,這區區反間計如何能騙得了崇禎?那袁崇煥的死到底是源於什麼呢?

    著名史學家孟森曾說過,明朝有兩大禍患,一是閹黨;二是言官。

    袁崇煥之死的幕後黑手是黨爭;

    崇禎二年十二月,御史高捷在溫體仁的指使下上疏,彈劾在獄中的袁崇煥曾與內閣大學士錢龍錫勾結。理由是一年前兩個人的一番對話。

    一年前,即將上任督司薊遼的袁崇煥曾去拜訪過錢龍錫。當時,錢龍錫問袁上任後的打算。袁說首要任務是安頓東江和關寧兩個地方。錢龍錫問為什麼呢?袁崇煥表示坐鎮東江的毛文龍不怎麼聽話,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了他。錢龍錫點頭表示贊同。

    當得知毛文龍被殺,崇禎的第一反應是大怒。可冷靜思考後,為安撫袁崇煥,不但沒有責怪他,還給予了獎賞。可不責怪不代表不記恨。

    這時,言官利用此事彈劾錢龍錫不可謂不狠。錢龍錫引咎辭職,而溫體仁取而代之成為首輔。

    可事情還沒有完。錢龍錫不死,溫體仁是不會罷手的。

    崇禎三年的八月,山東御史史範上疏彈劾錢龍錫曾收受袁崇煥鉅額賄賂,藏錢地點都說的一清二楚。這髒栽的也太狠了。

    明代律法規定,邊帥勾結近臣死罪。

    十天後,崇禎下旨,將二人處死。

    後來的史料證明,溫體仁跟袁崇煥沒仇,也沒想弄死他。他想整死的,是錢龍錫。

    錢龍錫當年的勢力很大,溫體仁一直想除掉他,可苦於找不到藉口。剛巧他與袁崇煥關係不錯,又剛巧袁崇煥入獄。所以,只要把袁崇煥的罪名無限制的扯大,才能把錢龍錫一同拉下水。

    袁崇煥之所以被殺,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錢龍錫。袁崇煥只是明朝內部黨爭的無辜犧牲品。

    袁崇煥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想為國家做事情的人。可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或明或暗的有一些潛規則需要適應,否則,無論你有多麼偉大的理想與願望,都終將被湮滅。

    袁崇煥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 8 # 家郭山河

    崇禎繼位之初沒有對閹黨窮追猛打,沒有對楊漣等東林黨褒揚。無論是清流還是閹黨,這位少年帝王都沒有多少好感,可見對黨爭深惡痛絕。可畢竟才17歲的天子,對付政治老流氓還顯稚嫩,所以說很多施政方略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往往很糟糕。如大肆打擊朋黨,官員之所以結黨,是上層無常,下層百患叢生,人們普遍焦慮不之所錯,不能自保所致。崇禎皇帝一面大肆宣揚要遏制黨爭,一面又拿不出大的國家戰略來穩定時局,又殺伐無常,急功近利。導致朝局由二黨相爭的亂象向派系叢生的更無序狀態演變。

    崇禎皇帝厭惡黨爭,拆解了閹黨東林二黨,新的小派系又雜草叢生,他肯定除之而後快。這是袁崇煥之死的歷史背景。

    具體引罪原因:

    袁崇煥是薊遼總督,崇禎二年10月清軍入關隨後京師被圍,到三年5月才解圍而去。期間袁崇煥即未禦敵於國門之外,又未敗敵於城門之前,長達7個月後清軍自行引去才結束了這場危機,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失職的,初期還召而不回,態度也是有問題的。作為皇帝的崇禎肯定得治治袁崇煥。

    崇禎此時畢竟才剛20歲,即無名師輔導,家教亦缺失,書讀的應該也不怎麼樣,生活還閉塞。這樣既無天分又無豐富閱歷的年輕人即使想給袁一點顏色,也不會就去殺他,因為對魏忠賢畢竟都沒有下殺手。那麼是什麼導致袁的死呢,這需要去黑化,黑化本身是個技術活,崇禎本身因前述原因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

    咱先說經過黑化的導致袁崇煥死罪的原因:

    致國家安危於不顧經營結黨。具體表現為在關寧軍內黨同伐異,無過硬理由處死毛文龍,無理由弄死護城有功的滿貴(這個沒有證據)。尾大不掉,初期召而不回,回來遊而不擊(這在皇帝看來分明枉顧我的安危自保啊),祖大壽不打招呼拉著關寧精銳跑了,不聽朝廷調遣,袁一封信就召回了,朝廷的重兵不聽皇帝的只聽袁崇煥的,至此定性袁已結成新黨,還是在關寧軍這一國家安危所繫花費重金的軍事力量裡,他必死。

    死罪免不了,但不至於千刀萬剮,“磔示”京城,導致如此的原因也略析一二:

    袁給魏忠賢修過生祠堂,雖不屬於閹黨自己人但閹黨餘孽還不至於去報復他。袁又是東林黨人孫承宗的高徒,東林人自不會去黑他,要黑他的只能是欲取而代之者,就是後來的首輔溫體仁了,崇禎繼位之初看袁既有戰功,又無替東林出頭喊冤,雖給魏忠賢修了生祠,但那明顯是迫於形勢,基本算箇中間派,遂召回重用且以國許之。有他在,溫體仁永無出頭之日,溫必死袁,即除掉政治對手,又能邀功,隨後至崇禎九年,溫都是內閣首輔,明顯他是受益者,有作案動機,但他即不能調動閹黨也不能策動東林,能做的就是在皇帝面前煽風點火,所以就有了袁與後金暗通款曲的事,這是“磔示”的原因之一,但這畢竟有些捕風捉影,最直接的原因是御前問答,定他罪的是三個理由“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袁對這些肯定都無做出合理的解釋,且跟後金書信往來頗有禮恭之言,而在御前卻答非所謂,語焉不詳,在皇帝看來,這是赤裸裸的蔑視,其心可誅。最後“磔示”京城。

    崇禎年幼,又痛恨黨爭,能影響他做出政治決策的肯定是個無黨派又有野心的政治老流氓,以無黨派自詡的溫體仁及隨後的發跡,和他數年首輔專弄權不作為的人品來看,他應該是誘導崇禎的那個人,是袁崇煥之死的幕後黑手。

  • 9 # 史無止境

    袁崇煥十四歲參加秀才考試,因迷信,說要前往平南縣考試才有“吉兆”,於是在平南縣參加考試並取得秀才資格。23歲,袁崇煥在廣西桂林考取舉人。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36歲的袁崇煥中三甲第四十名,賜同進士出身,授予福建邵武知縣,第二年被朝廷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袁崇煥在邵武知縣任上流傳下來的重要的事蹟主要有五件:第一,救民水火。《邵武府志》記載:袁崇煥“素捷有力,嚐出救火,著靴上牆屋,如履平地”第二,處理冤獄。《邵武府志》記載:明決有膽略,盡心民事,冤抑無不伸。第三,關心遼事。夏允彝《倖存錄》記載:袁崇煥“為閩中縣令,分校闈中,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絕不閱卷”。袁崇煥瞭解遼東邊事,為後來的軍旅生涯,做了初步的準備。第四,聚會奎英。袁崇煥企盼做一番大事業,就要聯絡、組織志同道合者,為共同理想而奮鬥。袁崇煥在邵武招納的軍人如羅立,後在固守寧遠之戰中向城北後金軍大營,燃放西洋大炮,一炮發中,“殲虜數百”。

    第五,題辭高塔。塔額中題“聚奎塔”三個字,採用陰文、顏體、行楷,舒朗、蒼勁、剛挺、圓渾、流暢。這方題刻字跡清晰,完好無損,是至今袁崇煥留下惟一可信的極為珍貴的墨跡與文物。

    世傳清太宗皇太極施“反間計”,捕捉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他們兩人聽見滿清將軍之間的耳語,說袁崇煥與滿人之間有密約,再放其中一名太監回京。明思宗聽了太監的話後果然中計,以為袁崇煥要謀反。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袁崇煥被捕入獄。囚禁審訊半年後,在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煥咐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罪名於碟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行刑那天,袁崇煥毫無懼色。他被五花大綁,押上刑場,“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袁崇煥卒年四十七歲。行刑前,袁崇煥遺詩說:“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也有一些學者則傾向於認為明思宗殺袁崇煥是因為朝廷內閹黨餘孽的誣陷,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袁崇煥落獄之因。與蒙恬之枉死相比,袁崇煥冤屈更甚。死後屍骨無存且不說,更受盡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唾罵,還揹負上賣國賊的汙名。

  • 10 # 南天7172

    有資料顯示是崇禛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有兩位太監聽到了袁崇煥投降清朝的講話,崇禎大怒下旨殺了袁。此事清朝入主中原1OO多年後將檔案公開了,等於為他平了反。袁公的屍骨(因受磔刑只剩骨架)被一部下揹回埋在自己屋中,一直香火不斷,據說已建為袁公紀念館。有機會到北京還想去祭祀一番,清明節讓我們永遠記住為保衛中華民族的英雄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換手機,有什麼好的手機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