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歷史上很多詩人詞人詠頌的物件,你認為那四首詩詞能夠稱為中秋四大名篇?(詩詞算一種題材,一共選出四名)
12
回覆列表
  • 1 # 天碼星文史趣談

    每逢中秋佳節之時,也就是各代文人詩客們多愁善感之時。各類詩人的風格迥異,但中秋這個主題,還多是柔美繼而襯托出思親之情的為多數。下面選下個人覺得還不錯的四篇。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簡評*:《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大家耳熟能詳,是為數不多的描寫中秋還帶有豪邁風格的詩詞。 這首詞的基調還是懷念親人,透過月亮的圓和親人的缺形成對比而感概,最後寄予所有離別之人能長長久久團圓的美好願望。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簡評*: 這首詩前半部分是描寫中秋夜月意境最為美的一首,最後一句將詩意拉回了思親的主題,但詩人感概的不是自己的思親,而是對天下人思親的感慨。

    宋.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昔月》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簡評*:這首辛棄疾筆下的中秋月,很是浪漫,以非常少有的一連串提問方式在探索中秋月的美麗現象。這首詩主題不在思親,卻在射影朝堂和國家的現象。

    宋.晏殊.《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簡評*:這首詩,作者透過景色推算出嫦娥的淒冷,是一首動情之詩。有悠悠的傷感,也是在暗喻遠方離別人孤獨之情。

  • 2 # 行思記

    大家好,我是農院小豪哥,我認為的名篇有下面四部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杜甫《月夜憶舍弟》張九齡《望月懷遠》晏殊《中秋月》

    秋宵月下有懷

    【朝代】唐 【作者】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溼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裡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著捲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院子裡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淒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裡顯得那麼清晰急躁。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什麼事也做不了,就那樣傻站著。

    月夜憶舍弟

    【朝代】唐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表達的是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朝代】唐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這首詩在我們讀初中小學可能就知道了吧,最熟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表達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月

    【朝代】宋 【作者】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圓,月光灑到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節日裡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

  • 3 # 鬥牛財經

    1、《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該詞表達了作者複雜又矛盾的內心。一方面說明作者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無奈不能實現,才能無法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強烈的不滿,欲乘風歸去,再次施展自己才能。再此之間只希望跟自己的兄弟好好的,一起等待光明的在現。

    2、《嫦娥》

    唐代: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篇,但是各家看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借嫦娥來寄託某種感情,有人認為是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認為應當當做“無題”來看。

    3、《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痴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天應有意故遮闌。拍人間。等閒看。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直待黃昏風捲霽,金灩灩,玉團團。

    該首詞描寫的是中秋時,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給人一種雨後天晴的中秋之夜。可以說是一種意外之喜了。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表達了在中秋節,作者寄託感情於月亮,表達了對故鄉的思戀之情。

    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祝大家中秋快樂!!

  • 4 # 六甲番人

    中秋詩詞第五名:明代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入選理由:中秋應節佳作。這首詞不以情勝,也不似其他中秋詩詞那般憂傷,但好在淺近宜人,頗有情致,而詞中採用頂針格,往復迴環,有如迴文,也頗見匠心。對於不曾體會離愁相思的人們來說,對於中秋節能闔家團圓的人們來說,這首詞正堪吟誦。

    中秋詩詞第四名:南宋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洋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入選理由:神悟之作。這首詞另有題名為《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詞中仿屈原《天問》,一氣提出九問,想象新奇大膽,居然“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在詠月詩詞中極為少見。

    中秋詩詞第三名:唐代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入選理由:相思在言外。杜甫還有一首《月夜憶舍弟》也很有名,不過一般認為是作於白露,而這首五律《月夜》天寶十五年八月,從詩中所述,應是中秋時作,杜甫當時被安史叛軍禁於長安,想念家中妻兒,於是寫下這首千古佳作,詩中想象家中妻子望月長思,不直言自己心情,而相思自在言外。

    中秋詩詞第二名: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入選理由:中秋節必會想起的唐詩。這首詩幾乎家喻戶曉,每年中秋節都會被人們吟誦,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借月懷人,構建了幽遠的時空,讓人讀後不禁默然,繼而黯然。

    中秋詩詞第一名: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入選理由:中秋節必會想起的古詩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中秋節經典祝福詩句。此詞意境情懷俱佳,知名度也頗高,甚至還被當代人編曲成為流行歌曲,可謂華人皆知。

  • 5 # 煙花三月是隻貓

    中秋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從古到今,文人墨客們寫了許多有關中秋節的詩歌。今天,給大家推薦四首自己喜歡的關於中秋節最經典的詩詞。

    天上雖好,我更喜歡人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九百多年前的一箇中秋節的夜晚,山東密州,一群人圍著自己的長官飲酒賞月。長官是當朝的大才子蘇軾。

    在密州當太守的日子表面上看是愜意的。蘇軾不久前還寫了一首詞,描寫了自己的生活: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密州出獵》

    其實這時的蘇軾只有四十一歲。看似瀟灑的日子背後,是空有一身才華而不被用的痛苦。他把自己叫做“老夫”,發著自己的少年狂。

    中秋節到了,和圍在自己身邊的這群幕僚喝酒賞月狂歡。他喝的很多,隨著音樂還跳起舞,音樂、美酒和放縱,可是,他還是想起了子由,這個自己在世的唯一親人。

    於是大才子停下了舞步,拿起了筆,寫下自己的思緒:

    天上的明月呀,你是什麼時候掛在天空的?不知在神仙的世界裡,今年是哪一年?我也想乘著風飛到天宮當神仙,可是一想到天宮冷冷清清,孤獨寂寞,還是算了吧,與其做寂寞冷清沒有人情味的長生不老的神仙,我更喜歡現在跳舞、喝酒、賞月的人間生活。

    人間也有遺憾。但是這是自然的規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望月懷遠》

    一千多年前的一箇中秋,曾經的宰相張九齡,被貶到荒蠻的荊州。望著中秋月,他懷念著遠方的親人。

    一千年以後,政治家張九齡早已被人們淡忘,詩人張九齡卻因這首小詩,永遠被人們吟誦。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很多人喜歡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氣,我卻獨喜歡“不堪盈手贈,還寢夢假期”的纏綿和情長。

    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夜卻無法挽留,明年的今日我們還能否相見——《陽關曲•中秋作》

    感慨七年沒有和自己的弟弟蘇轍見面的蘇軾,第八年,終於和蘇轍見面,而且兄弟倆還在一起待了幾個月,一起過了一箇中秋,這真是人間的一大喜事。可是歡喜之餘,悲又從中而來。這一輩子這一夜的美好不能永遠,明年還不知道到哪去看月亮?這也剛好印證: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陽關曲·中秋作 宋 蘇軾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中秋夜最驚豔的情詩

    好詩不在字多,好詩也不論語奇。新奇的比喻,細膩的感情,讓人怦然心動,堪稱詠月詠懷的驚豔之作。 中秋節,除了大聲念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還可以小聲吟唱出“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張九齡留給我們最美的情詩。

    賦得自君之出矣 唐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 6 # 老孫遁世無悶

    以中秋為題的古詩詞很多,因為各人的體驗和鑑賞能力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答案。我認為,關於中秋的四大名篇應是:

    1.李白:《月下獨釣》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中對月情有獨鍾,一共提了四次“月”,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筆墨傳神,表達了詩人善於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三人舉杯共酌,本來冷靜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詩情波瀾起伏又純乎Teana,故一直為後人傳誦。

    2.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長人長久,千里共嬸娟。

    此詞是典型中秋佳作,望月懷人,情感真摯。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筆法,勾畫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氛圍。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結尾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畫龍點睛,成為千古絕唱。

    3.劉禹錫 《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這首詩主要描繪中秋賞月之美景,同時寫出了富於哲理性的內涵。雖是“玩月”,但讀來卻覺得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見詞人運筆如神,獨具匠心。

    4.蘇軾 《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小詩是寫人好月圓的喜悅。“轉玉盤”非同尋常,“玉盤”比喻寫出了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一個“轉”字精當,賦予它神奇的動感,兩句雖未寫賞月之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 7 # 天山小白楊

    有關中秋節的詩詞,能排在首位的,當然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這首詩中,句句都是經典,尤其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道出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的無奈,以及對愛情的憧憬。

    排第二位的當屬唐代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的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多少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看到這句詩,眼睛就會溼潤。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 ,親人雖身處異地,卻在心中思念著彼此。

    排第三位的是唐代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句詩充滿畫面感,將他的寂寞刻畫得淋漓盡致。讀詩的人似乎也能深深體會到他的孤獨、落寞。

    排第四位的是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裡,最喜歡的就是這句“月是故鄉明”。五個字就刻畫出思鄉之情,非常傳神。

  • 8 # 書香百味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在中秋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更多的賦予了情感色彩,團圓:‘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人獨處他鄉,白天奔波忙碌,夜深人靜時心頭難免陣陣思念故鄉親人的波瀾,‘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這些詩句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感念,突出物是人非留生命的悵惘痛苦,更何況在月色如霜的中秋之夜呢,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看沒有睡意的人(指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月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感:[水歌調頭]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零七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裡,詞人透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裡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園邊歡度佳節。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卻是在被貶後的湓浦沙頭水館前度過。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秋風吹過無人理會這淒涼的秋意,今晚晴朗的月光還似以往

    感:詩歌是如此極盡曲折的突出詩人貶謫的孤寂之情,昔日的觥籌交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悽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是置身“湓浦沙頭水館前”環境裡,心內卻是清冷感,詩歌在這進一步強化了詩人貶謫後面對十五驚歎詩人詩歌技巧的嫻熟,尺幅之間盡情描摹無形的心裡悲苦!

    八月十五月二首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譯:窗外是滿月,明鏡裡也是滿月,思鄉的情緒如同刀在心頭亂割

    輾轉流離,家鄉越來越遠;桂花攀折,天空如此遠闊

    歸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樣潔白,林中棲息的小鳥正梳理著羽毛

    此時月光如水,明亮如晝,好似那月中的兔兒,也秋毫可見

    其二

    圓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峽,猶自被白帝城銜掛著

    江上霧氣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車輪一樣傾斜的圓月依然把半座樓照得通明

    兵營裡士兵的刁斗敲響了催曉的聲音,月宮的蟾蜍也自然傾斜

    圓月如同張滿的弓,蒼白的魂魄不僅僅照耀漢家營盤

    感: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詩主調是悲傷蒼涼的。第一首詩前兩聯睹月興感,用象徵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詩人用“轉蓬”遇風飛轉的形象,比喻自己飄泊不定的生活,隱示自己羈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轉篷象徵漂泊無依的情感,杜甫空有歸心只可惜無處還鄉的淒涼。“行地遠”指詩人自己當時處在偏遠的夔州。詩人藉此表達了反對戰亂的思想。後兩聯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數秋毫”極力寫月亮之亮,進一步反襯自己思念遠征的親人,祈願平息戰爭,國泰民安。第一首詩採用了反襯手法,在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亂生涯中的愁悶。

    第二首詩全詩寫景,景中見情。“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描寫的月光給人的感覺是蒼茫的,悲涼的。“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刁斗聲起,讓詩人想起離鄉戍邊的“漢家營”裡計程車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戰亂中背景離鄉的勞苦大眾。憂己更憂民,這正表現了杜甫的偉大之處。

    八月十五桃園玩月 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裡。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譯:平時在紅塵中見到月亮,心都能清靜下來,何況在這清秋時節的神仙洞府間,凝聚起來的光芒悠悠地像寒露墜落下來,而我此刻站在桃園的最高處。碧空之中沒有一絲雲彩,風也不見一縷,可以看見山上高高的松樹和山下的流水,那些行動的物體全在視野之中,天那麼高,地那麼平,彷彿可以看見千萬裡之外:“少君”把我帶到了玉壇之上,遠遠地施禮清仙人相見。雲彩聚集,星斗挪動,仙樂奏響,讓人脊骨寒肅。金色的霞光從東面漸漸升起,月輪西斜,仙影遠去,我還在頻頻回望,只因良辰美景難以再回來了,以後到了中秋這天應該很惆悵吧

    感: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髮自然;最後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情感,略出桃源別後,難再重遊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遊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

    全詩情感百轉千回,跌宕起伏,詩人以景生情又融情於景,人與大自然合為一體,是寫景抒情詩的佳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魅力。這是一首中秋賞月詩,這是詩人仕途不順時之作,不免帶有英雄悲涼之感,因此此詩的主基調是蒼涼抑鬱苦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反覆看過很多遍且記憶深刻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