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路的生活
-
2 # 十二美
產後如何正確餵養寶寶?
0-10個月親喂,10個月後可以吸出來用奶瓶來喂。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很重要,母乳餵養也是一樣的。
1、產後剛出來的時候,要喝第一口母乳。也叫“黃金奶”,初乳的作用是奶粉無可匹及的,它是濃縮營養,是天然抗體,更是最紮實的助長劑。
2、出生後的0-6個月,也要母乳餵養。這個時候叫:按需餵養。
對媽媽來說,自己的乳汁量會匹配寶寶的需求量,寶寶吃的多,媽媽母乳就又多少。寶寶吸吮乳房,可刺激媽媽子宮修復,調節身體激素。
3、6個月之後,母乳餵養,慢慢過渡到輔食。
6個月了,一些媽媽有斷奶的念頭。而寶寶要慢慢過渡到我們日常的飲食,但母乳還是不可或缺的。媽媽的乳汁會根據寶寶的年齡階段自動換擋調節。所以這個時候最好配一個吸奶器,每天排空2次乳汁就可以了。
最後建議如果有條件,最好吃到2歲這樣。
省錢,省時,省力。母乳時給寶寶最好的營養了。
-
3 # 陳慶華大夫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產後如何正確餵養寶寶?首先要堅持母乳餵養,寶寶應該純母乳餵養至少4---6個月,因為純母乳餵養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是最為有利,可以增加寶寶的免疫功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預防寶寶智力發育落後等;母乳餵養能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寶媽產後恢復。
但是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用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餵養寶寶;如果實在無法母乳餵養時,可以用配方奶粉代替母乳進行餵養,其它的餵養方式包括用米糊、代乳品等方法基本上是不太建議的。
一般醫生會在新媽媽產後半小時到1小時就讓你給寶寶餵奶,這樣對刺激乳房儘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宮收縮的復原、幫助孩子儘快排便、避免出現新生兒黃疸等,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同時早吸吮可刺激大腦,增加乳汁的分泌。
新手媽媽不知道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其實你只有注意觀察一下就掌握了。每次餵奶,如果孩子只是含著乳頭沒有吞嚥,是無法判斷孩子有沒有吃飽,只有聽到孩子吞嚥奶水 “咕咚咕咚”的的聲音,達到了10分鐘以上,自動吐出乳頭,一般就是吃飽了。
-
4 # 二胎寶媽談育兒
2016年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特別指出,堅持六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滿六個月起新增輔食。
所以,寶媽最好產後進行純母乳餵養至寶寶六個月再進行輔食新增。
當然,如果寶寶在4-6月齡時,每天奶量超過800毫升,或者是對吃飯很有慾望,身體狀態又很好的情況下可以在4-6月齡就進行輔食新增。
新增輔食的原則:
1.從一種到多種
每次新增一種食物,適應後再試喂另一種食物。一種新食物一般須經7~10天才能適應。新加新食物後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消化情況,如有嘔吐、腹瀉等,應暫停餵養輔食,待恢復正常後,再從少量開始嘗試。
2.從少到多
使寶寶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新增蛋黃,從每天1/4個起試喂,3~5天漸漸增加至1/3、1/2個,最後再慢慢到1個。
3.從稀到稠
同一種食物,應該先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固體,如大米,應先從湯到稀粥到稠粥再到軟飯。
4.從細到粗
新增綠葉菜,可從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後再喂碎菜。
5.應該在寶寶身體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新增新輔食。
6.寶寶輔食儘量單獨製作,保證衛生清潔。
輔食新增的順序
輔食新增的順序一般按穀物類到蔬菜類到水果再到動物食品進行新增,寶寶第一種新增輔食的材料最好為含鐵泥糊狀食物,含鐵配方米粉,這種食物不會引起嬰兒過敏,又能補鐵。
4-6月齡嬰兒以泥狀食物為主,如含鐵配方米粉、菜泥、水果泥、蛋黃泥等。
7-9個月齡嬰兒新增末狀食物,如稀飯、爛麵條、菜末、肉末、豆腐等。
10-12個月齡的嬰兒新增碎狀食物,如軟飯、麵條、饅頭、麵包、豆製品、碎肉、碎菜、魚肉等。
產後寶寶餵養也是有講究的,家長應按照正確的餵養方式才能促進孩子發育,身體健康!
-
5 # 酥糖媽媽
作為準媽媽,首先要意識到對寶Bora說,母乳是他們頭半年內最自然的食物,每一個新媽媽都應當儘量用自己的乳汁來餵養自己的寶寶。在餵養的過程中,新爸爸媽媽們還要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
一、首先,要了解初乳對寶寶的重要性
初乳是新媽媽在產後最初幾天內分泌的乳汁,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濃度很高,顏色類似黃油,與成熟的乳汁相比較,初乳中富含抗體、豐富的蛋白質、比較低的脂肪及寶寶所需要的酶類、碳水化合物等,這些都是其他任何食物無法提供的。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在出生5個月以後才開始形成,吃到初乳可以使寶寶獲得強大的免疫力;還可以預防新生兒的黃疸,促進新生兒的成長。
二、在開奶前,不要喂寶寶一些代乳品
在開奶前,新媽媽會比較擔心寶寶餓了,著急著給寶寶喂一些糖水或者奶粉等代乳品。如果在這時候,寶寶適應了代乳品的味道,就會對母乳的需求感降低,會給母乳餵養帶來一些小麻煩。寶寶也有可能會產生乳頭錯覺而不再吸吮媽媽的乳頭,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要讓他多吸吮乳頭,及早下奶。
剛開始哺乳時,新媽媽的乳汁量比較少,不過新生兒的胃容量也很小,基本上透過頻繁的吸吮就可以滿足餵奶需要,即使吸不到奶水,也會在吸吮中找到安全感,這樣就不會哭鬧了。
三、讓寶寶早接觸、早吸吮
寶寶在出生後的30分鐘內,當臍帶被剪斷,身上的血跡被擦乾淨之後,就要讓寶寶爬在新媽媽的胸前,在助產士的幫助下讓寶寶吸吮新媽媽的乳頭,接觸的時間最好能持續30分鐘以上,這就是早接觸早吸吮。
寶寶在出生後的20-50分鐘內,吸吮反應最為強烈,儘早吸吮會留下強烈的記憶。沒有經過早吸吮的寶寶,就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教會他吸吮。
早吸吮,頻繁接觸,可以刺激新媽媽產生更多的泌乳素和催產素,促進乳汁分泌,沒有經過早吸吮的新媽媽,大約2天后才開始泌乳。同時還可以增強母子感情,滿足母嬰雙方的心理需求,減少寶寶對外界的陌生感。
四、新爸爸媽媽可以按需餵養,寶寶餓了就餵奶
當寶寶哭啼、新媽媽奶漲或者新媽媽認為應當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就要給寶寶餵奶,這就是按需餵養。
剛出生的寶寶,吃奶很不規則,一天要吃很多次或者一天只吃幾次,隨著哺乳次數的增加和寶寶吸吮動作的刺激,排乳量會隨之增加,這個時候,餵奶間隔也就會相應延長,漸漸地,餵奶就會形成一定的規律。
在寶寶吃奶還沒有規律之前,一定要按需餵養,這樣才能保證寶寶的營養需要,也才能使新媽媽的乳汁分泌更多。
寶寶經過1-2周的按需餵養後,從第3-4周開始,就可按照培養起來的定時哺乳時間,固定給寶寶餵奶了,一般來說,餵奶時間在15-20分鐘。
五、新爸爸媽媽要掌握寶寶需要的乳量及餵奶的頻率
寶寶在剛出生的2周裡,不宜規定餵奶時間和次數,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節。
寶寶需要的乳量為每450克體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3公斤的寶寶每日需要350-550毫升。新媽媽一側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後,產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產奶600-800毫升是足夠的。
一般情況下,未滿月的寶寶吃奶次數不規律,每天吃奶次數較多,為10-12次。每次哺乳時間為4-20分鐘,若寶寶吸吮力不足,可增加至25-30分鐘。
六、新媽媽哺乳時,兩側乳房輪流餵奶
如果乳汁量很大,寶寶每次吃了一側的乳房就能滿足,等下次餵奶時,可先喂另一側的乳房,這樣使每個乳房都有排空的機會,對刺激乳汁分泌很有益處。
一般情況下,一側乳房的乳汁往往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要兩側乳房都要喂。可輪流餵奶,每次儘量保證一側的乳房完全排空,這樣才能不斷泌乳。如果寶寶吃飽了,要用吸奶器吸取多餘的乳汁,讓乳房徹底排空。
如果寶寶夜間睡得很熟,不要在固定的時間叫醒寶寶,可適當延長餵奶時間。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著了,以免新媽媽睡熟後乳房壓著寶寶的鼻子,導致寶寶窒息
七、新媽媽在餵奶後,要給寶寶拍嗝
剛出生的寶寶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不管是喝奶粉還是配方奶的寶寶,都會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尤其是喝奶粉的寶寶,在吸吮奶瓶上的奶嘴時,會將空氣一起吞嚥進去,因此在餵奶後必須幫助寶寶正確的拍嗝按摩。拍嗝時要溫柔,力量不可過大。一般來說,只要幫寶寶拍背5-10分鐘,就可聽到寶寶發出嗝聲,代表氣體已經確實排出。喂寶寶吃完母乳後,如果沒有幫助寶寶拍嗝,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鐘,空氣就會上升,慢慢自然排出,寶寶自己就會打嗝。
總之,產後餵養寶寶需要注意的很多,新爸爸媽媽們要慢慢的學習,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儘量要堅持母乳餵養,不僅為寶寶提供最佳的營養,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同時對新媽媽也很有益處,減少產後出血,促進子宮和身體的恢復都很有幫助。
-
6 # 成都喜月月子會所
1.第一條肯定是母乳餵養,好處自然不必多說,這也是我開始奶水不夠卻也一直堅持催乳的原因。
2.不必進行哺乳前餵養。即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要過早給予湯水或奶粉,新生兒自帶儲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可以維持到寶媽來奶,只要我們儘早讓寶寶吮吸奶頭,少量的初乳是足夠新生兒所需的。我這一點做的沒有我朋友好。她真的是堅持只哺乳,不喂糖水或奶粉,三天才來母乳,這三天就一直是讓寶寶吸。我則是生完第二天早上沒忍住餵了奶粉 結果,我兒子前兩個月一直是有乳頭錯覺,所以如果母乳沒來之前一定要喂糖水或者奶粉的話,儘量先用勺子,有的寶寶一但習慣奶瓶就真的會拒絕母乳,我們小區兩個寶媽都是奶水好但是孩子不吃,只能回奶的。
3.按需餵奶。新生兒定時餵奶很容易造成餵養困難,營養不良,因為他們的作息時間完全不規律,更別提吃飯了,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才是他們的特點,就是這麼有個性,能怎麼辦呢?我兒子到了六個月以後才養成了自己的吃飯時間,因為添加了輔食,我也人工干預了他的就餐時間,但新生兒完全沒有必要的。
4.母乳餵養的寶媽要有正確的哺乳姿勢,否則寶寶喝不舒服就會很生氣。我兒子吸不著就會鬧。一般我都是選擇側臥餵養,能歇一歇,有時候會懷抱喂,比較累,記得在身後放一個靠背。
5.母乳餵養的寶媽要保持心情開朗,適量充足,營養均衡。
6.母乳餵養前六個月無需刻意喂寶寶水,但混喂或者純奶粉的寶寶要喝一點,我家寶前三個月混喂,網上有說不用喝水的,但後來我發現他吃飽了不過一小時就會鬧,還會有吮吸反射,試著餵了口水就安靜了,所以那之後我會觀察寶寶吃奶時間,然後適當給喝一點水。
7.混喂或純奶粉餵養,切記按照要求衝奶粉,不要怕營養不夠擅自給寶寶衝濃奶粉,更不能加糖,加其他乳製品。這一點老人帶孩子的容易犯錯誤,所以家人之間要溝通好。我媽媽照顧月子時就嫌我兒子喝的奶粉衝的淡,多加了一次,好在孃家媽好溝通,之後沒有犯過。
其實前六個月的寶寶相對來說還是好照顧的,可以在寶媽的控制範圍內,吃喝都是奶水,玩樂都在床上,所以寶媽們也要儘量利用好這六個月恢復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挨累的日子在後面→_→
-
7 # 姝25949931
如何餵養新生兒
新醫生第一次吃奶叫“開奶”。 醫生會在新媽媽產後半小時到1小時就讓你給孩子餵奶,最晚一般也不要超過6小時,這樣對刺激乳房儘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宮收縮的復原、幫助孩子儘快排便、避免出現新生兒黃疸等,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訊號增加乳汁的分泌。所以必須要儘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
餵奶的姿勢 其實餵奶的姿勢有很多種,都是正確的,關鍵是要正確的掌握方法,比如孩子含在嘴裡的乳暈,應該是下嘴唇包的多,上嘴唇包的少,乳頭指向孩子的上顎,這種姿勢有兩個好處:
一是孩子吸吮起來效率更高,出奶快;
二是孩子的下巴是貼在乳房上的,能幫助固定孩子的頭,吸吮起來好借力。 另外孩子的鼻子是遠離乳房的,不會造成孩子鼻孔堵住,上不來氣。只要能掌握正確餵奶細節常識,不管是坐著喂、躺著喂、抱在懷裡喂都是可以的。
孩子吃奶的量如何掌握
母乳餵養一個最大的缺點是掌握不好孩子到底吃了多少奶水,孩子是吃的太多還是不夠。有些媽媽用孩子吃奶的時間來衡量孩子吃奶的多少,許多醫生和護士也是這麼教的,但是有時孩子吃奶時在幹吸,並沒有下嚥奶水,這些幹吸的時間,對於判斷孩子吃奶多少是沒有用的,而真正有用的是看孩子吞嚥奶水的時間。 所以,不要因為孩子含著乳頭的時間很長,就誤以為孩子已經吃飽了。每次餵奶,孩子吞嚥奶水的時間達到了10多分鐘,孩子一般就是吃得不錯了。 怎麼判斷奶水是否充足 由觀察孩子是否吃飽判斷:如果孩子吃飽了,會主動吐出媽媽的奶頭。孩子的大便次數少於1次,說明母乳不足。10以後起每週為孩子稱體重一次,將增加的體重除於7,如果得到的數值在20以下,就說明母乳不足。如果哺乳時間超過20分鐘,甚至超過30分鐘,孩子吃奶時總是吃吃停停,而且吃到最後還不肯放奶頭,可斷定奶水不足。產後2周,奶房很脹,則表明母乳充足。
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 餵母乳的正確姿勢如下:
1、摟抱式:這種方法也稱為搖籃式,這是最簡單易學的姿勢,也是採用最多的姿勢。 媽媽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背後靠一個鬆軟的靠墊,手肘下和懷中都墊一個可以作為支撐的墊子或者枕頭,可以墊高腿部屈起膝蓋,這樣會感覺更輕鬆,有助於媽媽放鬆全身的肌肉,保持心情的愉悅。把寶寶摟進懷中,將寶寶的小腦袋放在你的手肘中,手臂環繞著寶寶,託好寶寶的小屁股,讓寶寶整個身子都依靠在媽媽的懷裡,高度和媽媽的乳房平齊。
2、交叉搖籃法:這個姿勢其實和摟抱式差不多,只是託著寶寶的手臂是跟摟抱式的反過來。如果寶寶是頭右躺在媽媽的懷中,就用左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反之亦然。手臂支撐著寶寶的背部,手掌託著寶寶的腦袋,這樣的姿勢比較適合早產兒,方便媽媽控制寶寶小腦袋。
3、足球抱法:如果媽媽乳房較大或者乳頭內陷、扁平時適合這種抱法。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體一側,媽媽用同側前臂支撐寶寶的頭,手要扶住寶寶的頸部和頭部,另一隻手託著乳房。這樣容易觀察寶寶是否已經叼牢乳頭,以便形成有效哺乳。
4、側臥抱法:這是對媽媽來說比較輕鬆的抱法,這種抱法適合剛經歷過剖腹產手術的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傷口。媽媽在床上側臥,與寶寶面對面。然後將自己的頭枕在臂彎上,使寶寶的嘴和自己的乳頭保持水平方向。用另一隻胳膊的前臂支撐住寶寶的後背,手託著寶寶頭部。這種方法可以讓媽媽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得到休息,有利於媽媽產後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當媽媽身體恢復到差不多的時候,最好就換另外的哺乳方法。因為這個餵養方法對於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很適用,但是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重,有的寶寶因此會增加吐奶的機率。 另外,三個月以下寶寶的頭、頸部力量均很弱,一旦媽媽在餵奶時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乳房堵住了寶寶的口鼻,而寶寶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避開,就可能因為窒息而發生意外。只有當寶寶4個月後,才具備抬頭躲避和用手推開母親乳房,或用身體動作將母親驚醒的能力,所以媽媽們留意了。
母乳餵養期間媽媽們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嗎?
1、辛辣食品和咖啡因 應當避免洋蔥、大蒜及其他辛辣食品,它們能引起嬰兒拉肚子或脹氣。這是因為這些食物被母體的消化系統吸收,會改變奶的味道和酸度。如果注意到某一食物使嬰兒腸胃不適,就不要吃它。母乳餵養時不能吃含咖啡因的飲料,否則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2、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 為了自身及寶寶的健康,應避免攝取某些會影響乳汁分泌的食物,以免破壞良好的哺餵效果。如韭菜、麥芽、人參等,這些都是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
3、只含熱量的食品 在母乳餵養階段儘量不要吃油膩或甜的食物,如油炸薯片、糖及蛋糕。因為這些食物通常含的熱量較高,但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短暫的能量。
4、藥品和酒精 藥品和酒精能進入血液,並透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因此應注意藥品的禁忌症,母乳餵養期間不能喝酒。
5、香菸和菸草 如果寶媽在母乳餵養期間仍吸菸的話,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研究顯示,尼古丁對寶寶的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因此,母乳餵養期間寶媽需要戒菸。
6、會導致過敏的食物 母乳餵養新生兒期間,寶媽最好不要吃魚、蝦等食物,以免誘發溼疹,特別是對於父母有過敏史的嬰兒,寶媽在哺乳期間更要慎吃海鮮。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過敏的情況發生,產後寶媽不妨多觀察寶寶面板上是否出現紅疹,並評估自己的飲食,以作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參考。母乳餵養時一定要避免吃可能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
8 # 孕嬰365
嬰幼兒的餵養在最初的兩年尤為重要,我們倡導母乳餵養,因為母乳餵養是保證嬰幼兒健康與生存的最有效措施。她可以降低嬰幼兒患病率,減少嬰幼兒日後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促使寶寶身心發育更健康。特別是對於早產兒,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其併發症的發生。所以
首先,對於母乳充足的媽媽,我們要堅定母乳餵養。正常產的寶寶,尤其是早產或出生低體重的寶寶,我們首先要保證初乳是寶寶的第一口奶。
1、早餵養
寶寶覓食反射出現的時間是在出生後20分鐘到90分鐘,平均50分鐘。所以在寶寶出生以後,保證寶寶跟媽媽持續面板接觸、並完成第一次吸吮,不要中斷刺激寶寶。統計資料表明,在出生後一小時內進行接觸吸吮,跟出生六小時內進行接觸吸吮,在以後的一週內媽媽的泌乳量相差一倍。見下面統計表。
2、沒有醫學指徵,不早過早新增配方奶。
3、按需哺乳,每天8—12次。持續有效刺激是保證泌乳量的關鍵。
4、堅持夜間哺乳。夜裡是泌乳素的分泌高峰,持續刺激可以保證乳量。如果放棄夜裡哺乳,媽媽的乳汁會越來越少。
5、採取適當的餵哺姿勢。除了我們常用的幾種姿勢比如搖籃試,側臥式等。北京婦產醫院的王立新老師更提倡能使媽媽和寶寶都舒服的姿勢。不拘泥形式,讓媽媽餵奶更容易,讓寶寶吃奶更容易。見下圖。
其次,對於母乳不足的媽媽,我們要採取措施,幫助媽媽由混合餵養最終實現母乳餵養。
值得注意的是,混合餵養的目的是最終實現母乳餵養,所以,要點就在於,讓寶寶儘可能多的吃母乳。具體操作
1、採取正確混合餵養方式,那就是每次吃奶都要先吃母乳,再加配方奶。而不是這頓讓寶寶吃母乳,下一頓讓寶寶喝配方奶。
2、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每次寶寶吃空兩側乳房後,回過頭再吃第一個乳房,我稱之為吃仨奶。如果寶寶還不夠,再新增配方奶。也可以等寶寶吃空兩側乳房後,用吸奶器再吸一次兩側乳房,把吸出來的母乳再餵給寶寶,以此來達到我們讓寶寶儘可能多吃母乳。逐步實現純母乳餵養。
說到這裡,好多媽媽會迷茫,到底如何判斷母乳夠不夠寶寶吃?所以這裡不得不說到寶寶吃飽的指標
1、寶寶吃飽的參考指標,主要是媽媽的感覺和寶寶的表現。
媽媽自覺乳房變軟。
寶寶吃完後身體放鬆,精神愉快,至少安靜一小時以上。
2、寶寶能吃飽的客觀指標
可以聽到寶寶大口大口的吞嚥聲
每天尿溼六七塊以上尿布,大便黃色糊狀。
體重持續增長,出生後十天達到出生時體重,滿月體重至少增長一斤二兩。
出現以上情況那麼恭喜你終於實現純母乳餵養了!
-
9 # 韓一聲醫學博士
乍一看這個題目,韓一聲覺得這太複雜了。因為正確科學地餵養寶寶是新生兒乃至嬰兒護理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可以說是一個亞學科和一項重要的技能。
作為婦產科醫生,韓一聲對於寶寶的醫療服務主要是針對產後一週以內的圍產兒。其他新生兒及嬰幼兒的餵養知識還需參考兒科醫生們的建議。
產後一週以內的正常新生兒護理總體來說還是較為簡單的,關鍵在於哺乳!韓一聲的建議是剛出生的一週內還是以按時哺乳為主,逐漸摸索寶寶的消化和進食規律,輔以按需哺乳,然後逐漸過渡到完全按需哺乳,也就是俗話說的“餓了就吃”。
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方法至關重要。哺乳時產婦需選擇合適的姿勢,既能讓自己很放鬆地抱著寶寶,又能讓寶寶比較舒展地躺著吃奶。常見的哺乳姿勢如下圖:
在哺乳過程中,寶寶將整個乳暈都含接在嘴裡,利用舌與上顎之間的吸吮力形成較大的負壓,將母體乳房中的乳汁吸出。同時,這樣的含接姿勢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乳頭的皸裂,減少因乳頭出血導致的感染。
當然,哺乳前使用乾淨溫水毛巾清潔乳房,保持乳房的乾淨;餵奶後將乳房及時排空,剩餘的奶水進行合理的儲存;平時保持膳食平衡,多吃湯汁類飲食,有助於增加奶量,是哺乳的物質基礎。
-
10 # 彤寶媽媽愛彤寶
生產完後,如何正確餵養寶寶呢?
我們可以根據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6月齡內嬰兒母乳餵養指南》來進行餵養。
內容包括6點,我們來看看都說了什麼:
1.產後儘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餵養;3.順應餵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4.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5.嬰幼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餵養時的無奈選擇;6.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一、初乳堪比黃金,只要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讓寶寶第一口吃到母乳。
之前不懂這一育兒知識,彤寶出生不久後,就先吃了奶粉。其實,只要是足月出生的寶寶,體內貯存的能量至少可以撐兩三天,所以不用著急吃奶粉,而是應該儘早讓寶寶吮吸乳頭。這樣可以刺激母乳分泌。
二、寶寶半歲前儘量是純母乳餵養。
寶寶剛出生後,有的媽媽可能在初始奶水不夠就會給寶寶餵奶粉,形成混合餵養的模式。
其實經過坐月子的調理,再加上可以想辦法下奶,大部分的媽媽後期奶水是完全足夠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母乳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除了奶量的問題,還可能,要經歷奶頭皴裂、被寶寶咬、乳腺炎等磨難。
所以,能堅持下來的媽媽都不容易。
三、小月齡寶寶按需餵養,大點的寶寶則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月齡寶寶胃容量小,排洩也快,只要寶寶餓了,就要給孩子餵奶。
等寶寶慢慢長大,可以逐漸養成定時吃奶的習慣。
四、只要沒有病症,寶寶們都不需要補鈣,但是需要補充維生素D。
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太少,需要額外補充,主要用來促進鈣形成。
寶寶半個月大的時候,社群兒保醫生就會提醒,要開始補充維生素AD製劑了。
五、特殊情況,母親不能母乳的,孩子可以吃配方奶粉。
見過不少人批評不母乳餵養的媽媽,其實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家庭選擇哺乳的方式。
比如,我見過因為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母乳的;比如,有的媽媽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寶寶,可是自己身體不允許餵養寶寶……
我相信,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
六、不要拿自家孩子和別家的比,孩子體質不同,再加上生長髮育的差異,高矮胖瘦不盡相同。
家長可以記錄孩子每個月的各項身體指標,只要沒有下降且都在標準範圍內就不用著急。
由於彤寶出生便進了新生兒科,又由於我沒有餵養經驗,滿月時體重沒達標。耐心餵養,待等第二個月時已經達標了。對於新生兒的餵養,一定要盡心盡力,媽媽們克服困難,堅持一下,母乳餵養始終是最好的選擇。
-
11 # 小路的生活
我覺得產後如果有母乳就一定要給孩子吃母乳,這樣既省錢又方便,而且又有營養。
我家兩個寶貝我都是母乳餵養 ,現在很多年輕人她們都覺得母乳餵養不好意思或者自己出去不方便,還要考慮寶貝的吃奶問題。覺得給寶貝吃奶粉更方便而且還有營養,其實不是的,剛生完寶貝第二天就會有一點母乳,這時候的母乳最有營養,而且寶貝吃了母乳還可以和媽媽,培養感情就和他在肚子裡面的時候一樣有安全感,而且母乳寶貝吃了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母乳餵養寶貝吃的時候溫度也合適,不害怕一會熱一會涼,奶粉有的時候溫度不是太合適,母乳還有就是比較方便,寶貝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就可以吃,如果母乳少的可以給寶貝加一點奶粉,母乳可以給孩子吃到一歲以後,如果你想給孩子換奶粉也可以,這是我的理解,要是哪裡說的不合適請大家見諒。
-
12 # 十二美
產後如何正確餵養寶寶?
0-10個月親喂,10個月後可以吸出來用奶瓶來喂。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很重要,母乳餵養也是一樣的。
1、產後剛出來的時候,要喝第一口母乳。也叫“黃金奶”,初乳的作用是奶粉無可匹及的,它是濃縮營養,是天然抗體,更是最紮實的助長劑。
2、出生後的0-6個月,也要母乳餵養。這個時候叫:按需餵養。
對媽媽來說,自己的乳汁量會匹配寶寶的需求量,寶寶吃的多,媽媽母乳就又多少。寶寶吸吮乳房,可刺激媽媽子宮修復,調節身體激素。
3、6個月之後,母乳餵養,慢慢過渡到輔食。
6個月了,一些媽媽有斷奶的念頭。而寶寶要慢慢過渡到我們日常的飲食,但母乳還是不可或缺的。媽媽的乳汁會根據寶寶的年齡階段自動換擋調節。所以這個時候最好配一個吸奶器,每天排空2次乳汁就可以了。
最後建議如果有條件,最好吃到2歲這樣。
省錢,省時,省力。母乳時給寶寶最好的營養了。
-
13 # 陳慶華大夫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產後如何正確餵養寶寶?首先要堅持母乳餵養,寶寶應該純母乳餵養至少4---6個月,因為純母乳餵養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是最為有利,可以增加寶寶的免疫功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預防寶寶智力發育落後等;母乳餵養能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寶媽產後恢復。
但是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用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餵養寶寶;如果實在無法母乳餵養時,可以用配方奶粉代替母乳進行餵養,其它的餵養方式包括用米糊、代乳品等方法基本上是不太建議的。
一般醫生會在新媽媽產後半小時到1小時就讓你給寶寶餵奶,這樣對刺激乳房儘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宮收縮的復原、幫助孩子儘快排便、避免出現新生兒黃疸等,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同時早吸吮可刺激大腦,增加乳汁的分泌。
新手媽媽不知道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其實你只有注意觀察一下就掌握了。每次餵奶,如果孩子只是含著乳頭沒有吞嚥,是無法判斷孩子有沒有吃飽,只有聽到孩子吞嚥奶水 “咕咚咕咚”的的聲音,達到了10分鐘以上,自動吐出乳頭,一般就是吃飽了。
-
14 # 二胎寶媽談育兒
2016年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特別指出,堅持六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滿六個月起新增輔食。
所以,寶媽最好產後進行純母乳餵養至寶寶六個月再進行輔食新增。
當然,如果寶寶在4-6月齡時,每天奶量超過800毫升,或者是對吃飯很有慾望,身體狀態又很好的情況下可以在4-6月齡就進行輔食新增。
新增輔食的原則:
1.從一種到多種
每次新增一種食物,適應後再試喂另一種食物。一種新食物一般須經7~10天才能適應。新加新食物後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消化情況,如有嘔吐、腹瀉等,應暫停餵養輔食,待恢復正常後,再從少量開始嘗試。
2.從少到多
使寶寶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新增蛋黃,從每天1/4個起試喂,3~5天漸漸增加至1/3、1/2個,最後再慢慢到1個。
3.從稀到稠
同一種食物,應該先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固體,如大米,應先從湯到稀粥到稠粥再到軟飯。
4.從細到粗
新增綠葉菜,可從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後再喂碎菜。
5.應該在寶寶身體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新增新輔食。
6.寶寶輔食儘量單獨製作,保證衛生清潔。
輔食新增的順序
輔食新增的順序一般按穀物類到蔬菜類到水果再到動物食品進行新增,寶寶第一種新增輔食的材料最好為含鐵泥糊狀食物,含鐵配方米粉,這種食物不會引起嬰兒過敏,又能補鐵。
4-6月齡嬰兒以泥狀食物為主,如含鐵配方米粉、菜泥、水果泥、蛋黃泥等。
7-9個月齡嬰兒新增末狀食物,如稀飯、爛麵條、菜末、肉末、豆腐等。
10-12個月齡的嬰兒新增碎狀食物,如軟飯、麵條、饅頭、麵包、豆製品、碎肉、碎菜、魚肉等。
產後寶寶餵養也是有講究的,家長應按照正確的餵養方式才能促進孩子發育,身體健康!
-
15 # 酥糖媽媽
作為準媽媽,首先要意識到對寶Bora說,母乳是他們頭半年內最自然的食物,每一個新媽媽都應當儘量用自己的乳汁來餵養自己的寶寶。在餵養的過程中,新爸爸媽媽們還要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
一、首先,要了解初乳對寶寶的重要性
初乳是新媽媽在產後最初幾天內分泌的乳汁,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濃度很高,顏色類似黃油,與成熟的乳汁相比較,初乳中富含抗體、豐富的蛋白質、比較低的脂肪及寶寶所需要的酶類、碳水化合物等,這些都是其他任何食物無法提供的。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在出生5個月以後才開始形成,吃到初乳可以使寶寶獲得強大的免疫力;還可以預防新生兒的黃疸,促進新生兒的成長。
二、在開奶前,不要喂寶寶一些代乳品
在開奶前,新媽媽會比較擔心寶寶餓了,著急著給寶寶喂一些糖水或者奶粉等代乳品。如果在這時候,寶寶適應了代乳品的味道,就會對母乳的需求感降低,會給母乳餵養帶來一些小麻煩。寶寶也有可能會產生乳頭錯覺而不再吸吮媽媽的乳頭,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要讓他多吸吮乳頭,及早下奶。
剛開始哺乳時,新媽媽的乳汁量比較少,不過新生兒的胃容量也很小,基本上透過頻繁的吸吮就可以滿足餵奶需要,即使吸不到奶水,也會在吸吮中找到安全感,這樣就不會哭鬧了。
三、讓寶寶早接觸、早吸吮
寶寶在出生後的30分鐘內,當臍帶被剪斷,身上的血跡被擦乾淨之後,就要讓寶寶爬在新媽媽的胸前,在助產士的幫助下讓寶寶吸吮新媽媽的乳頭,接觸的時間最好能持續30分鐘以上,這就是早接觸早吸吮。
寶寶在出生後的20-50分鐘內,吸吮反應最為強烈,儘早吸吮會留下強烈的記憶。沒有經過早吸吮的寶寶,就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教會他吸吮。
早吸吮,頻繁接觸,可以刺激新媽媽產生更多的泌乳素和催產素,促進乳汁分泌,沒有經過早吸吮的新媽媽,大約2天后才開始泌乳。同時還可以增強母子感情,滿足母嬰雙方的心理需求,減少寶寶對外界的陌生感。
四、新爸爸媽媽可以按需餵養,寶寶餓了就餵奶
當寶寶哭啼、新媽媽奶漲或者新媽媽認為應當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就要給寶寶餵奶,這就是按需餵養。
剛出生的寶寶,吃奶很不規則,一天要吃很多次或者一天只吃幾次,隨著哺乳次數的增加和寶寶吸吮動作的刺激,排乳量會隨之增加,這個時候,餵奶間隔也就會相應延長,漸漸地,餵奶就會形成一定的規律。
在寶寶吃奶還沒有規律之前,一定要按需餵養,這樣才能保證寶寶的營養需要,也才能使新媽媽的乳汁分泌更多。
寶寶經過1-2周的按需餵養後,從第3-4周開始,就可按照培養起來的定時哺乳時間,固定給寶寶餵奶了,一般來說,餵奶時間在15-20分鐘。
五、新爸爸媽媽要掌握寶寶需要的乳量及餵奶的頻率
寶寶在剛出生的2周裡,不宜規定餵奶時間和次數,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節。
寶寶需要的乳量為每450克體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3公斤的寶寶每日需要350-550毫升。新媽媽一側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後,產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產奶600-800毫升是足夠的。
一般情況下,未滿月的寶寶吃奶次數不規律,每天吃奶次數較多,為10-12次。每次哺乳時間為4-20分鐘,若寶寶吸吮力不足,可增加至25-30分鐘。
六、新媽媽哺乳時,兩側乳房輪流餵奶
如果乳汁量很大,寶寶每次吃了一側的乳房就能滿足,等下次餵奶時,可先喂另一側的乳房,這樣使每個乳房都有排空的機會,對刺激乳汁分泌很有益處。
一般情況下,一側乳房的乳汁往往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要兩側乳房都要喂。可輪流餵奶,每次儘量保證一側的乳房完全排空,這樣才能不斷泌乳。如果寶寶吃飽了,要用吸奶器吸取多餘的乳汁,讓乳房徹底排空。
如果寶寶夜間睡得很熟,不要在固定的時間叫醒寶寶,可適當延長餵奶時間。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著了,以免新媽媽睡熟後乳房壓著寶寶的鼻子,導致寶寶窒息
七、新媽媽在餵奶後,要給寶寶拍嗝
剛出生的寶寶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不管是喝奶粉還是配方奶的寶寶,都會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尤其是喝奶粉的寶寶,在吸吮奶瓶上的奶嘴時,會將空氣一起吞嚥進去,因此在餵奶後必須幫助寶寶正確的拍嗝按摩。拍嗝時要溫柔,力量不可過大。一般來說,只要幫寶寶拍背5-10分鐘,就可聽到寶寶發出嗝聲,代表氣體已經確實排出。喂寶寶吃完母乳後,如果沒有幫助寶寶拍嗝,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鐘,空氣就會上升,慢慢自然排出,寶寶自己就會打嗝。
總之,產後餵養寶寶需要注意的很多,新爸爸媽媽們要慢慢的學習,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儘量要堅持母乳餵養,不僅為寶寶提供最佳的營養,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同時對新媽媽也很有益處,減少產後出血,促進子宮和身體的恢復都很有幫助。
-
16 # 成都喜月月子會所
1.第一條肯定是母乳餵養,好處自然不必多說,這也是我開始奶水不夠卻也一直堅持催乳的原因。
2.不必進行哺乳前餵養。即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要過早給予湯水或奶粉,新生兒自帶儲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可以維持到寶媽來奶,只要我們儘早讓寶寶吮吸奶頭,少量的初乳是足夠新生兒所需的。我這一點做的沒有我朋友好。她真的是堅持只哺乳,不喂糖水或奶粉,三天才來母乳,這三天就一直是讓寶寶吸。我則是生完第二天早上沒忍住餵了奶粉 結果,我兒子前兩個月一直是有乳頭錯覺,所以如果母乳沒來之前一定要喂糖水或者奶粉的話,儘量先用勺子,有的寶寶一但習慣奶瓶就真的會拒絕母乳,我們小區兩個寶媽都是奶水好但是孩子不吃,只能回奶的。
3.按需餵奶。新生兒定時餵奶很容易造成餵養困難,營養不良,因為他們的作息時間完全不規律,更別提吃飯了,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才是他們的特點,就是這麼有個性,能怎麼辦呢?我兒子到了六個月以後才養成了自己的吃飯時間,因為添加了輔食,我也人工干預了他的就餐時間,但新生兒完全沒有必要的。
4.母乳餵養的寶媽要有正確的哺乳姿勢,否則寶寶喝不舒服就會很生氣。我兒子吸不著就會鬧。一般我都是選擇側臥餵養,能歇一歇,有時候會懷抱喂,比較累,記得在身後放一個靠背。
5.母乳餵養的寶媽要保持心情開朗,適量充足,營養均衡。
6.母乳餵養前六個月無需刻意喂寶寶水,但混喂或者純奶粉的寶寶要喝一點,我家寶前三個月混喂,網上有說不用喝水的,但後來我發現他吃飽了不過一小時就會鬧,還會有吮吸反射,試著餵了口水就安靜了,所以那之後我會觀察寶寶吃奶時間,然後適當給喝一點水。
7.混喂或純奶粉餵養,切記按照要求衝奶粉,不要怕營養不夠擅自給寶寶衝濃奶粉,更不能加糖,加其他乳製品。這一點老人帶孩子的容易犯錯誤,所以家人之間要溝通好。我媽媽照顧月子時就嫌我兒子喝的奶粉衝的淡,多加了一次,好在孃家媽好溝通,之後沒有犯過。
其實前六個月的寶寶相對來說還是好照顧的,可以在寶媽的控制範圍內,吃喝都是奶水,玩樂都在床上,所以寶媽們也要儘量利用好這六個月恢復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挨累的日子在後面→_→
-
17 # 姝25949931
如何餵養新生兒
新醫生第一次吃奶叫“開奶”。 醫生會在新媽媽產後半小時到1小時就讓你給孩子餵奶,最晚一般也不要超過6小時,這樣對刺激乳房儘早分泌乳汁、加速子宮收縮的復原、幫助孩子儘快排便、避免出現新生兒黃疸等,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訊號增加乳汁的分泌。所以必須要儘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
餵奶的姿勢 其實餵奶的姿勢有很多種,都是正確的,關鍵是要正確的掌握方法,比如孩子含在嘴裡的乳暈,應該是下嘴唇包的多,上嘴唇包的少,乳頭指向孩子的上顎,這種姿勢有兩個好處:
一是孩子吸吮起來效率更高,出奶快;
二是孩子的下巴是貼在乳房上的,能幫助固定孩子的頭,吸吮起來好借力。 另外孩子的鼻子是遠離乳房的,不會造成孩子鼻孔堵住,上不來氣。只要能掌握正確餵奶細節常識,不管是坐著喂、躺著喂、抱在懷裡喂都是可以的。
孩子吃奶的量如何掌握
母乳餵養一個最大的缺點是掌握不好孩子到底吃了多少奶水,孩子是吃的太多還是不夠。有些媽媽用孩子吃奶的時間來衡量孩子吃奶的多少,許多醫生和護士也是這麼教的,但是有時孩子吃奶時在幹吸,並沒有下嚥奶水,這些幹吸的時間,對於判斷孩子吃奶多少是沒有用的,而真正有用的是看孩子吞嚥奶水的時間。 所以,不要因為孩子含著乳頭的時間很長,就誤以為孩子已經吃飽了。每次餵奶,孩子吞嚥奶水的時間達到了10多分鐘,孩子一般就是吃得不錯了。 怎麼判斷奶水是否充足 由觀察孩子是否吃飽判斷:如果孩子吃飽了,會主動吐出媽媽的奶頭。孩子的大便次數少於1次,說明母乳不足。10以後起每週為孩子稱體重一次,將增加的體重除於7,如果得到的數值在20以下,就說明母乳不足。如果哺乳時間超過20分鐘,甚至超過30分鐘,孩子吃奶時總是吃吃停停,而且吃到最後還不肯放奶頭,可斷定奶水不足。產後2周,奶房很脹,則表明母乳充足。
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 餵母乳的正確姿勢如下:
1、摟抱式:這種方法也稱為搖籃式,這是最簡單易學的姿勢,也是採用最多的姿勢。 媽媽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背後靠一個鬆軟的靠墊,手肘下和懷中都墊一個可以作為支撐的墊子或者枕頭,可以墊高腿部屈起膝蓋,這樣會感覺更輕鬆,有助於媽媽放鬆全身的肌肉,保持心情的愉悅。把寶寶摟進懷中,將寶寶的小腦袋放在你的手肘中,手臂環繞著寶寶,託好寶寶的小屁股,讓寶寶整個身子都依靠在媽媽的懷裡,高度和媽媽的乳房平齊。
2、交叉搖籃法:這個姿勢其實和摟抱式差不多,只是託著寶寶的手臂是跟摟抱式的反過來。如果寶寶是頭右躺在媽媽的懷中,就用左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反之亦然。手臂支撐著寶寶的背部,手掌託著寶寶的腦袋,這樣的姿勢比較適合早產兒,方便媽媽控制寶寶小腦袋。
3、足球抱法:如果媽媽乳房較大或者乳頭內陷、扁平時適合這種抱法。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體一側,媽媽用同側前臂支撐寶寶的頭,手要扶住寶寶的頸部和頭部,另一隻手託著乳房。這樣容易觀察寶寶是否已經叼牢乳頭,以便形成有效哺乳。
4、側臥抱法:這是對媽媽來說比較輕鬆的抱法,這種抱法適合剛經歷過剖腹產手術的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傷口。媽媽在床上側臥,與寶寶面對面。然後將自己的頭枕在臂彎上,使寶寶的嘴和自己的乳頭保持水平方向。用另一隻胳膊的前臂支撐住寶寶的後背,手託著寶寶頭部。這種方法可以讓媽媽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得到休息,有利於媽媽產後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當媽媽身體恢復到差不多的時候,最好就換另外的哺乳方法。因為這個餵養方法對於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很適用,但是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要慎重,有的寶寶因此會增加吐奶的機率。 另外,三個月以下寶寶的頭、頸部力量均很弱,一旦媽媽在餵奶時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乳房堵住了寶寶的口鼻,而寶寶又沒有足夠的力量避開,就可能因為窒息而發生意外。只有當寶寶4個月後,才具備抬頭躲避和用手推開母親乳房,或用身體動作將母親驚醒的能力,所以媽媽們留意了。
母乳餵養期間媽媽們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嗎?
1、辛辣食品和咖啡因 應當避免洋蔥、大蒜及其他辛辣食品,它們能引起嬰兒拉肚子或脹氣。這是因為這些食物被母體的消化系統吸收,會改變奶的味道和酸度。如果注意到某一食物使嬰兒腸胃不適,就不要吃它。母乳餵養時不能吃含咖啡因的飲料,否則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2、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 為了自身及寶寶的健康,應避免攝取某些會影響乳汁分泌的食物,以免破壞良好的哺餵效果。如韭菜、麥芽、人參等,這些都是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
3、只含熱量的食品 在母乳餵養階段儘量不要吃油膩或甜的食物,如油炸薯片、糖及蛋糕。因為這些食物通常含的熱量較高,但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短暫的能量。
4、藥品和酒精 藥品和酒精能進入血液,並透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因此應注意藥品的禁忌症,母乳餵養期間不能喝酒。
5、香菸和菸草 如果寶媽在母乳餵養期間仍吸菸的話,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研究顯示,尼古丁對寶寶的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因此,母乳餵養期間寶媽需要戒菸。
6、會導致過敏的食物 母乳餵養新生兒期間,寶媽最好不要吃魚、蝦等食物,以免誘發溼疹,特別是對於父母有過敏史的嬰兒,寶媽在哺乳期間更要慎吃海鮮。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過敏的情況發生,產後寶媽不妨多觀察寶寶面板上是否出現紅疹,並評估自己的飲食,以作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參考。母乳餵養時一定要避免吃可能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
18 # 孕嬰365
嬰幼兒的餵養在最初的兩年尤為重要,我們倡導母乳餵養,因為母乳餵養是保證嬰幼兒健康與生存的最有效措施。她可以降低嬰幼兒患病率,減少嬰幼兒日後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促使寶寶身心發育更健康。特別是對於早產兒,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其併發症的發生。所以
首先,對於母乳充足的媽媽,我們要堅定母乳餵養。正常產的寶寶,尤其是早產或出生低體重的寶寶,我們首先要保證初乳是寶寶的第一口奶。
1、早餵養
寶寶覓食反射出現的時間是在出生後20分鐘到90分鐘,平均50分鐘。所以在寶寶出生以後,保證寶寶跟媽媽持續面板接觸、並完成第一次吸吮,不要中斷刺激寶寶。統計資料表明,在出生後一小時內進行接觸吸吮,跟出生六小時內進行接觸吸吮,在以後的一週內媽媽的泌乳量相差一倍。見下面統計表。
2、沒有醫學指徵,不早過早新增配方奶。
3、按需哺乳,每天8—12次。持續有效刺激是保證泌乳量的關鍵。
4、堅持夜間哺乳。夜裡是泌乳素的分泌高峰,持續刺激可以保證乳量。如果放棄夜裡哺乳,媽媽的乳汁會越來越少。
5、採取適當的餵哺姿勢。除了我們常用的幾種姿勢比如搖籃試,側臥式等。北京婦產醫院的王立新老師更提倡能使媽媽和寶寶都舒服的姿勢。不拘泥形式,讓媽媽餵奶更容易,讓寶寶吃奶更容易。見下圖。
其次,對於母乳不足的媽媽,我們要採取措施,幫助媽媽由混合餵養最終實現母乳餵養。
值得注意的是,混合餵養的目的是最終實現母乳餵養,所以,要點就在於,讓寶寶儘可能多的吃母乳。具體操作
1、採取正確混合餵養方式,那就是每次吃奶都要先吃母乳,再加配方奶。而不是這頓讓寶寶吃母乳,下一頓讓寶寶喝配方奶。
2、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每次寶寶吃空兩側乳房後,回過頭再吃第一個乳房,我稱之為吃仨奶。如果寶寶還不夠,再新增配方奶。也可以等寶寶吃空兩側乳房後,用吸奶器再吸一次兩側乳房,把吸出來的母乳再餵給寶寶,以此來達到我們讓寶寶儘可能多吃母乳。逐步實現純母乳餵養。
說到這裡,好多媽媽會迷茫,到底如何判斷母乳夠不夠寶寶吃?所以這裡不得不說到寶寶吃飽的指標
1、寶寶吃飽的參考指標,主要是媽媽的感覺和寶寶的表現。
媽媽自覺乳房變軟。
寶寶吃完後身體放鬆,精神愉快,至少安靜一小時以上。
2、寶寶能吃飽的客觀指標
可以聽到寶寶大口大口的吞嚥聲
每天尿溼六七塊以上尿布,大便黃色糊狀。
體重持續增長,出生後十天達到出生時體重,滿月體重至少增長一斤二兩。
出現以上情況那麼恭喜你終於實現純母乳餵養了!
-
19 # 韓一聲醫學博士
乍一看這個題目,韓一聲覺得這太複雜了。因為正確科學地餵養寶寶是新生兒乃至嬰兒護理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可以說是一個亞學科和一項重要的技能。
作為婦產科醫生,韓一聲對於寶寶的醫療服務主要是針對產後一週以內的圍產兒。其他新生兒及嬰幼兒的餵養知識還需參考兒科醫生們的建議。
產後一週以內的正常新生兒護理總體來說還是較為簡單的,關鍵在於哺乳!韓一聲的建議是剛出生的一週內還是以按時哺乳為主,逐漸摸索寶寶的消化和進食規律,輔以按需哺乳,然後逐漸過渡到完全按需哺乳,也就是俗話說的“餓了就吃”。
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方法至關重要。哺乳時產婦需選擇合適的姿勢,既能讓自己很放鬆地抱著寶寶,又能讓寶寶比較舒展地躺著吃奶。常見的哺乳姿勢如下圖:
在哺乳過程中,寶寶將整個乳暈都含接在嘴裡,利用舌與上顎之間的吸吮力形成較大的負壓,將母體乳房中的乳汁吸出。同時,這樣的含接姿勢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乳頭的皸裂,減少因乳頭出血導致的感染。
當然,哺乳前使用乾淨溫水毛巾清潔乳房,保持乳房的乾淨;餵奶後將乳房及時排空,剩餘的奶水進行合理的儲存;平時保持膳食平衡,多吃湯汁類飲食,有助於增加奶量,是哺乳的物質基礎。
-
20 # 彤寶媽媽愛彤寶
生產完後,如何正確餵養寶寶呢?
我們可以根據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6月齡內嬰兒母乳餵養指南》來進行餵養。
內容包括6點,我們來看看都說了什麼:
1.產後儘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餵養;3.順應餵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4.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5.嬰幼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餵養時的無奈選擇;6.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一、初乳堪比黃金,只要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讓寶寶第一口吃到母乳。
之前不懂這一育兒知識,彤寶出生不久後,就先吃了奶粉。其實,只要是足月出生的寶寶,體內貯存的能量至少可以撐兩三天,所以不用著急吃奶粉,而是應該儘早讓寶寶吮吸乳頭。這樣可以刺激母乳分泌。
二、寶寶半歲前儘量是純母乳餵養。
寶寶剛出生後,有的媽媽可能在初始奶水不夠就會給寶寶餵奶粉,形成混合餵養的模式。
其實經過坐月子的調理,再加上可以想辦法下奶,大部分的媽媽後期奶水是完全足夠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母乳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除了奶量的問題,還可能,要經歷奶頭皴裂、被寶寶咬、乳腺炎等磨難。
所以,能堅持下來的媽媽都不容易。
三、小月齡寶寶按需餵養,大點的寶寶則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月齡寶寶胃容量小,排洩也快,只要寶寶餓了,就要給孩子餵奶。
等寶寶慢慢長大,可以逐漸養成定時吃奶的習慣。
四、只要沒有病症,寶寶們都不需要補鈣,但是需要補充維生素D。
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太少,需要額外補充,主要用來促進鈣形成。
寶寶半個月大的時候,社群兒保醫生就會提醒,要開始補充維生素AD製劑了。
五、特殊情況,母親不能母乳的,孩子可以吃配方奶粉。
見過不少人批評不母乳餵養的媽媽,其實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家庭選擇哺乳的方式。
比如,我見過因為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母乳的;比如,有的媽媽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寶寶,可是自己身體不允許餵養寶寶……
我相信,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
六、不要拿自家孩子和別家的比,孩子體質不同,再加上生長髮育的差異,高矮胖瘦不盡相同。
家長可以記錄孩子每個月的各項身體指標,只要沒有下降且都在標準範圍內就不用著急。
由於彤寶出生便進了新生兒科,又由於我沒有餵養經驗,滿月時體重沒達標。耐心餵養,待等第二個月時已經達標了。對於新生兒的餵養,一定要盡心盡力,媽媽們克服困難,堅持一下,母乳餵養始終是最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我覺得產後如果有母乳就一定要給孩子吃母乳,這樣既省錢又方便,而且又有營養。
我家兩個寶貝我都是母乳餵養 ,現在很多年輕人她們都覺得母乳餵養不好意思或者自己出去不方便,還要考慮寶貝的吃奶問題。覺得給寶貝吃奶粉更方便而且還有營養,其實不是的,剛生完寶貝第二天就會有一點母乳,這時候的母乳最有營養,而且寶貝吃了母乳還可以和媽媽,培養感情就和他在肚子裡面的時候一樣有安全感,而且母乳寶貝吃了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母乳餵養寶貝吃的時候溫度也合適,不害怕一會熱一會涼,奶粉有的時候溫度不是太合適,母乳還有就是比較方便,寶貝什麼時候餓了,什麼時候就可以吃,如果母乳少的可以給寶貝加一點奶粉,母乳可以給孩子吃到一歲以後,如果你想給孩子換奶粉也可以,這是我的理解,要是哪裡說的不合適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