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妞二丫

    關於養殖什麼樣的泥鰍週期短市場需求量大我來回答一下

    泥鰍生長於靜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鰍的標誌;小洞越多,泥鰍越多。 泥鰍人工養殖技術 泥鰍屬魚綱、鰍科,是溫水性魚類。泥鰍體延長,亞圓筒形,長10多釐米;黃褐色,具不規則黑色斑點;口小,下位,有須;肉質清淡、細嫩,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據分析,泥鰍含人體必需有的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別是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達22.6克,是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

    泥鰍對環境適應力很強,容易養殖,運輸方便,生產成本低。人工養殖泥鰍是很好的致富門路。 泥鰍生命力強,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裡生活,食習廣雜,繁殖力高。泥鰍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和有腐殖質淤泥中,喜在底層活動;夜晚出來覓食,以昆蟲、扁螺、水草為主食,也食腐殖質。

    泥鰍腸壁薄,腸管直,血管分佈廣,能進行呼吸,當水中缺氧時,除鰓外也能在水面用腸呼吸,這多發生在氣候驟變、低壓暴雨來臨前。冬季水乾涸鑽泥中,靠溼潤環境行腸管呼吸,也能維持生命活著。 泥鰍活動適溫在18—30℃,在水溫25—28℃時生長最快,上升 30qc以上,即鑽人泥底或草層中棲息。

    水溫下降10℃以下開始冬眠。次年水溫上升5℃以上,開始出穴活動。4—10月份生長旺盛。喜夜間覓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動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飼料。 中國廣闊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澗溝渠,尤其爛泥田、山壠田、門前屋後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庫、井潭底土等,凡富含有機質的肥水、淤泥中,都可養殖泥鰍。

    其養殖技術如下: 一、建造池塘養殖 選擇Sunny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塊建池。面積以100— 150平方米為宜,種苗地可小一些, 30—50平方米為佳。池深一般50— 100釐米。

    四周可用水泥築牆,薄膜貼埂,鏟光土壁。上設進水口,下開排水口。為了防止泥鰍逃逸或被洪水衝跑,進、出口用鐵絲網或塑膠網、篾閘圍住。池底挖松30—40釐米厚土層,或增添些泥漿,以供泥鰍避暑、禦寒、逃藏及棲息之用。

    二、加速苗種繁殖 泥鰍2齡性成熟開始產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條)懷卵量 4000—7000粒。親魚選擇標準:體質健壯,運動活潑,無病傷,色地正常,體表粘液多,體長10—20釐米,體重30—50克為佳。

    鑑別雌雄方法:雌鰍胸鰭短,前端鈍圓,呈扇形,體形圓胖,顏色單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輕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鰍瘦長、顏色花雜,活動迅猛,繁殖季節用手擠壓腹部有精液溢位。繁殖方法絕大多數採取自然產卵繁殖。

    先清理好開春後產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過後,將親魚按雌雄1:3比例每畝20公斤投入池中進行飼養。水溫上升15℃以上時,用樹枝、棕片、冰草等製作魚巢,固定於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讓其產卵。

    早晨把附著卵塊取出,放入孵化池中進行孵化。待水溫上升約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出鰍苗長3—4毫米,附著魚巢上,經一定時間便能自由遊動。鰍苗出膜後,及時轉移到育種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

    在鰍苗培育期,以投餵熟蛋黃、豆漿、奶粉及魚粉為主,後期改為投餵米糠、豆渣、麥麩等,每天投1— 2次,投餵量佔放養量10%左右,經1個月後鰍苗體長達3.5釐米,移暫養池或稻田放養;約6個月後體長達5釐米左右,這時即可投放池塘養殖。

    三、飼養管理 1.池塘飼養法:放養前先清池,池底鋪20釐米左右脂泥。水深40— 50釐米,施肥培育肥水,然後投放鰍種,每667平方米投2.5—3萬尾。投餵人工餌料,如小型New Beetle類、昆蟲、蠅蛆、蚯蚓、蚌肉、魚粉、畜禽下腳料、麥麩、米糠、豆渣等,有時也食水底腐殖質和泥渣及有機碎屑等。

    每天投餵量按放養泥鰍的體重計算,一般3月份為10%,4—6月份為4%,7—8月份為10%,9—10月份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餌。同時還應根據水質的肥瘦進行施肥,培養浮游生物。水溫達30℃,要常更換新水,並增加深度,降低水溫。

    當發現泥鰍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這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應增加池水深度,並在池角施人牛、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一般泥鰍長達20釐米左右時,即可捕獲上市出售。 2.稻田飼養法: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後放養。

    每平方米水面投10—12毫米鰍種30—50尾。在放養前應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掛上竹簾阻防泥鰍逃脫,再在靠近排水口處,挖個6—7平方米、深50—60釐米的魚坑,作為夏季水溫高時或乾田時泥鰍棲息地,又便於起捕。

    食物以天然餌料為主,結合投餵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質惡化。在稻田裡儘量少施碳銨或氨水。到割稻時可捕撈,每畝約可產成鰍量25—35公斤。 (遊克仁) 1、 巧捕泥鰍方法三種 池塘拉網捕 仲春後直到中秋,正是泥鰍攝食旺盛季節,可用捕撈家魚苗、魚種的池塘拉網,或專門編織起來的拉網扦捕池塘養殖泥鰍。

    作業時,先清除水中的障礙物,尤其是專門設定的食場木樁等,然後將魚粉或炒米糠、麥麩等香味濃厚的餌料做成團狀的硬性餌料,放入食場作為誘餌,等泥鰍上食場攝食時,下網快速扦捕泥鰍,起捕率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據泥鰍喜歡尋覓水草、樹根等隱蔽物棲息、尋食的習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內放破網片、樹葉、水草等,並放入誘餌,放在水中誘泥鰍入內,定時提起袋子捕獲泥鰍。

    此法多用在稻田內捕捉泥鰍。 選擇晴朗天氣,先將稻田中魚溜、水溝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時再將水緩緩注回魚溜、水溝,同時將捕鰍袋放入魚溜中。袋內放些樹葉、水草等,使其鼓起,並放入餌料。餌料由炒熟的米糠、麥麩、蠶蛹粉、魚粉等與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後做成粉團並晾乾,也可用聚乙稀網布包裹餌料。

    作業時,把餌料包麵糰放入袋內,泥鰍到袋內覓食,就能捕捉到。這種方法宜在4~ 5月份作業,以白天為好。8月至入冬前捕,應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陽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較佳。如無麻袋,也可把草蓆剪成60釐米長、30釐米寬,將餌料團或包置於草蓆上,並把草蓆兩端紮緊,中間輕輕圍起,然後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雜草等物,泥鰍會到草蓆內攝食,同樣也能捕到大量泥鰍。

    藥物驅捕 稻田養殖的泥鰍可用藥物驅捕。藥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畝稻田5~6公斤。先將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鐘後取出,趁熱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時後即可使用。將稻田內水深降至3釐米左右, 然後在稻田的四角設定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傾斜並高於水面3~8釐米的魚巢。

    魚巢大小視泥鰍的多少而定,巢面寬30~50釐米。施藥宜在傍晚進行,均勻地將藥液潑灑在稻田裡,但魚巢面積不施藥。施藥後第二天早晨,將魚巢內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鰍。排水口有魚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魚巢,直接於傍晚自進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勻潑灑藥液,在排水口魚坑附近不施藥,這樣能將泥鰍驅趕到不施藥的魚坑內,第二天早晨用抄網在魚坑中捕撈泥鰍。

    達到商品規格的泥鰍可上市出售,規格較小的泥鰍,可移到他處暫養,待稻田中的藥效消失後(7天左右), 再將泥鰍放回該稻田飼養。 此法需注意:藥物必須隨用隨配,濃度要嚴格控制,潑灑藥物一定要均勻。魚巢巢面應高於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於水面的任何堆積物。

    乾塘捕捉 池塘排幹水捕捉泥鰍,一般在泥鰍泥食量較少,而未鑽泥過冬時的秋天進行。或者是用上述幾種方法捕撈養殖泥鰍還有留餘時,則只好乾塘捕捉泥鰍。方法是先將池水排幹,然後根據成鰍池的大小,在池底開挖幾條寬40 釐米、 深25~30釐米的排水溝,在排水溝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無水,溝、坑內積水,泥鰍會聚集到溝坑內,即可用抄網捕撈。

    若池大未捕盡,可進水淹沒池底幾小時,然後慢慢放水至只剩溝坑內有水,繼續用抄網捕撈。若池中還有泥鰍鑽到泥中未捕到,則再進水淹沒池底過夜,第二天太陽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盡池中的池鰍。

    稻田排幹水捕捉泥鰍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後進行。稻田內的水,可分兩次緩慢排幹。第一次排水讓稻田表面露出,泥鰍則會游到魚溝或魚溜內棲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後1~2天進行,主要排放魚溝、魚溜中的水。

    當泥鰍集中在魚溜、魚溝時,先用抄網將其捕起,再用鐵絲製成的抄網連泥一併撈起,挑出泥鰍放入容器,最後還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盡稻田中的泥鰍。 2、稻田養殖泥鰍技術 稻田養殖泥鰍,投本低,見效快,產效高。

    A、稻田的選擇: 養泥鰍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效能好,滲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釐米以上。稻田的積雨面宜上不宜大,選擇低窪田、塘田、岔溝田為宜。水原清新,無汙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質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較高的為佳。

    B、防逃設施: 養殖泥鰍的稻田,田埂應高出田面60釐米左右,捶緊夯實,可用農膜插入泥中10釐米圍護田硬,以防漏洞、裂縫、漏水、塌陷而使泥鰍逃走。同時進、出水口處要安裝塑膠網欄。 C、開挖魚溝: 魚溝一般為十字形溝,挖在稻田中央,約佔稻田面積的10%左右,溝深60釐米、寬90釐米為宜。

    魚溝渠道要與進、出水口處暢通。 D、稻田施肥: 養殖泥鰍的稻田的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為宜。 E、放養時間和密度: 泥鰍一般在水稻插秧後10天開始放養。苗種規格以長3~4釐米為好,每667 平方米放養2。

    5萬尾左右。 F、投餵飼料和管理: 一般1天投餵飼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飼料臺。飼料以穀糠、麥麩及魚類專用飼料等為宜,可搭配些青飼料。日投餵量一般為泥鰍體總重量4%~5%。

    稻田水位應根據生產需要適時調節。稻田防病治蟲要注意選擇低毒農藥,適時適量葉面噴施,以防藥害。 泥鰍經過4個月左右的養殖全長達到10釐米,體重達到12克左右, 可以捕撈出售。 3、泥鰍暫養法 A、水泥池 適用於較大規模出口中轉基地。

    一般體積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噸。每平方米暫養泥鰍5-7公斤;流水、增氧設施條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春天每天換新水排汙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時注意投餵:如每30公斤泥鰍投餵0。

    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鰍暫養成活率至90%以上。 B、網箱 小規模暫養可用網箱,一般為2米×1米×1。5米。 網眼稀密視泥鰍大小而定。一般小鰍可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鰍可用網目較大的布。

    一般每平方米可暫養30公斤。網箱養鰍,平時要勤檢查、勤刷網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類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規模的暫養。如用72升容積的木桶,可放泥鰍10公斤。開始每天換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換水2-3次。

    每次換水1/3左右。 D、魚簍 一般用口徑24釐米,底徑65釐米,高24釐米的竹製魚簍,簍內放聚乙烯布,簍上加蓋(蓋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響鰍呼吸)。放在靜水中暫養,一簍裝泥鰍7-8公斤,若在微流水中每簍可裝15-20公斤。

    簍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鰍進行呼吸。應注意:放在流水中暫養時水流要緩慢,若太急鰍會患細菌性魚病。泥鰍二齡時性成熟,開始產卵。成熟的雌鰍肚大腹圓,胸鰭圓滑,個體大於雄鰍。泥鰍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溫25℃左右時,是產卵盛期。用做繁殖的親魚,要選擇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雌鰍最好選取體長15釐米以上、體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個體,雄鰍可以略小。個體大的雌鰍懷卵量大,雄鰍精液多,繁育的魚苗質量好,生長快。

    4、泥鰍的養殖技術 A、泥鰍的自然繁殖方法。 開春後,修整好魚池,用生石灰消毒後注入新水,待池水藥性消失後,將親魚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麵積放300克左右。當池水溫度上升到20℃左右時,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樹鬚根或水草等做的魚巢。

    放置魚巢後要經常檢查並清洗上面的泥塵汙物,以免泥鰍產卵時影響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鰍喜在雷雨天或水溫突然上升的天氣產卵。產卵多在清晨開始,至上午10時左右結束,產卵過程需20~30分鐘。產卵時,親魚追逐激烈,高峰時雄鰍以身纏繞雌鰍前腹部位,完成產卵受精過程。

    產卵後要將粘有卵粒的魚巢及時取出另池孵化,以防親魚吞吃卵粒。同時補放新魚巢,讓未產卵的親魚繼續產卵。產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親魚。 B、泥鰍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鰍的人工繁殖與家魚相同。使用的催產劑種類與劑量按每條雌鰍計,分別為:鯉魚垂體0。

    5~1個,或青蛙垂體2~3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國際單位,或者類似物(LRH-A)5~10微克。雄鰍劑量減半。溶劑注射量為0。1~0。2毫升,採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號針頭注射。注射部位為腹部中線胸、腹鰭之間,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鰍喜鑽動,注射時可用溫紗布包著(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後放入產卵池中,此後的工作與自然繁殖相同。水溫20~25℃,經10~20小時就會發情產卵。 若採取人工授精,可將已注射催產劑的雌雄泥鰍分別暫養於小池或網箱中,水溫18~25℃時,經10~15小時,輕壓雌鰍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採用幹法進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均與家魚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後隨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將魚巢平鋪桶底,然後一人輕輕抖動魚巢,同時攪動水體,另一個徐徐將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勻上巢。上巢後再轉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鰍的受精卵在水溫20~30℃範圍內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魚苗。用小容器靜水,勤換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為宜。 孵化時要避免震盪,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綠溶液進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黴。

    剛孵出的鰍苗不能自由活動,用頭部附著在魚巢或其他物體上,以卵黃為營養。池中孵化的魚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釐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為宜,過密時應取出部分魚苗另池增育。

    鰍苗孵出3天開始攝食。此時應投餵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懸浮液, 一日數次,投餵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限。過2~3天改投水蚤、輪蟲、 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等。經10天左右的培育。過1月左右魚苗長到3釐米上下時再轉入到魚種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進行成魚飼養。

    魚種池面積以30~50平方米為宜。放種前要清池消毒,並施基肥培育餌料生物。放種量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魚種下池後半月內投餵植物性飼料,每天投飼兩次,投量為魚體重量的3%~5%。

    夏季魚池水淺水溫高,要隨時注意水質變化,勤換新水。當魚種長到8~10釐米,進入成魚飼養階段。

  • 2 # Da墨龜

    泥鰍市場需求量大,養它肯定賺錢,看看這些稻田養殖技術

    曉星的小星星

    05-18 16:47

    關注

    泥鰍是餐桌上比較受歡迎的一種菜品了,而且它的烹飪方式很多,因為營養價值高,口感也不錯,所以都喜歡吃,正是因為如此,它的市場需求量巨大,而且它也是一種比較好出售的魚類只要養好之後就賣得出去,所以影響你收入的關鍵就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技術。其實養泥鰍的方式有很多種,今天就主要給大家說一說稻田養泥鰍的技術,看完以下這些你就明白它的好處了。

    開啟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先來說一說它的優點,它可以說是讓所有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種養殖方式了,當然有一個前提是不破壞原來的稻田生態系統,不增加用水的資源,這樣可以讓同樣的水寄養稻田又養了泥鰍,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時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否則養泥鰍需要單獨搭建池塘,這也是一種節省飼養成本的方式,而且這種養殖方式的生態效益非常好,泥鰍可以直接把水中的一部分有害昆蟲當成自己的餌料,這又節省了一部分飼養成本,而且對於水稻來說也有好處,節省了用農藥的成本,同時提高了糧食的產量,還降低了它的汙染。

    因為泥鰍的習性問題,它習慣用鰓呼吸,也可以用面板和腸道呼吸,它本身是一種雜食類的魚,喜歡吃各種小的昆蟲,還有水草的嫩葉以及各種藻類何福友動物。而要人工大規模飼養它們可以透過施肥的方式去培養餌料,而沉在池底的糞渣也可以被它當做史料,當然了也可以適當投餵一些逗比花生米,蚯蚓等等,但是大家要控制好量,因為她本來體型就比較小,卻很貪吃,如果吃得太飽,可能會讓它們消化不良,長時間的食物堆積可能會阻礙它們的呼吸,進而被撐死。

    既然選擇在稻田當中養泥鰍,大家一定要做好稻田的建設,水源充足並且水質好,那就是必要條件了,面積最好是保持在2~10畝之間,如果面積過大不好管理,而且在稻田的4周也一定要用水泥或者是街市的塑膠板建好防逃牆,當然也可以用紗網,但是上網就要沉入泥底30釐米的深度同時也要高出表面80釐米,泥鰍的逃生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大家一定要選擇結實的用料。在田的4周還要挖一個田字形的水溝,放好排水管和進水管,並且用細密的鐵絲做好攔截,在平時不用水管的時候,大家要注意用水泥把水管封住,否則你就可能會順著水管逃跑。

    至於泥鰍的放養沒有那麼多講究,大家可以從專門的商場當中去購買,也可以在其它的水域當中去自己捕撈,總之大家挑那種體表無傷並且強壯的泥鰍去放養,如果是雌性的

  • 3 # 任玉喜

    泥鰍有"水中人參"的稱號,營養價值頗高,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的喜愛。當下,泥鰍的塘口收購價格在7~11元/斤不等,而一畝泥鰍的產量在2000斤左右,畝產值可以達到14000~22000元之間,可帶來很高的養殖效益。

    泥鰍的品種在全世界只有10多種,而常見養殖的就要4種,即青鰍、大鱗副泥鰍、中華沙鰍和日本的川崎泥鰍。其中,大鱗副泥鰍和川崎泥鰍都是非常不錯的。

    大鱗副泥鰍

    大鱗副泥鰍屬於一個優良品種,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等特點。通常情況之下,當年孵化的小苗就可以生長到體長10多釐米,體重在10克以上,是開展人工養殖的首選。那麼,大鱗副泥鰍長什麼樣呢?它整個身體近似圓通形,頭比較短,口下位,馬蹄形狀,鼻口靠近眼,一共有須5對,眼被皮膜覆蓋,尾柄處皮褶稜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跟高差不多相等。通常情況之下,選擇大鱗副泥鰍種,雌性大鱗副泥鰍體重應該在25克以上,體長在14~18cm,雄性大鱗副泥鰍體重應該在12克以上,體長在10cm以上。

    川崎泥鰍

    川崎泥鰍,有"泥鰍之王"的稱號,是日本水產專家採用親本繁育而成的一種泥鰍新品種,具有生長快,一年成熟,抗病能力強,易飼養,好管理,投資小,收入高,繁殖力強和卵成活率高等等特點。該泥鰍品種也適合在國內養殖,可引進2~14cm的幼泥鰍,飼養一個月可以生長出7cm,一年之後身體可長到15~20cm,而且體寬,肉厚,體重可達到40~50克。

  • 4 # 蜂王小換

    泥鰍是鯉形目中的小型淡水魚類。泥鰍具有暖中益氣的功效,對肝炎、小兒盜汗、面板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等具有一定的療效,泥鰍又是一種強身保健食品。由於泥鰍的肉質細嫩、清淡、鮮美,歷來是人們喜食的魚類之一。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泥鰍養殖前景,泥鰍的兩種養殖方法,泥鰍高密度養殖池塘微孔增氧系統設定方法。

     

      泥鰍養殖前景

    近年來泥鰍天然資源總的趨勢在下降。這是由於市場需求量增加,捕撈強度的加大,農藥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開展泥鰍的人工養殖有著廣闊的前景。

      從國內市場的情況來看,由於泥鰍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中國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鰍的習慣,泥鰍在魚類中銷路一直看好。國際市場上,在日本和中國港、澳特別行政區,中國產的泥鰍很受歡迎。日本每年的泥鰍銷售量約為4000噸左右,其中有2500噸左右要從中國和南韓進口。

      泥鰍的養殖生長週期比較短,一般經過120~150天的飼養就能達到上市的規格。泥鰍養殖的產量比較高,在庭院養殖條件下,一般每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產泥鰍250~500千克,收入可達2500~5000元。

      利用稻田養殖,每667平方米稻田可產泥鰍50~100千克,僅泥鰍的收入就能達到5001000元。泥鰍的生命力較強,容易進行人工養殖,對水體要求不嚴格,投資少、見效快,泥鰍養殖的經濟效益比較高。

      目前市場上泥鰍消費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個體較大的泥鰍比較好銷,價格是一般個體的1倍。二是自然生長的泥鰍,比人工養殖的泥鰍好銷,價格比人工養殖的高。在泥鰍的養殖上,要注意個體的培養,養殖時間從1年延長到1年半或2年;在養殖泥鰍時儘量讓其自然生長,減少人工投放飼料的次數和種類,禁止投放各種新增劑、生長劑等,生產符合消費要求的綠色食品。

      泥鰍的兩種養殖方法

      一、泥鰍稻田養殖方法

      一是自己繁殖。春季在泥鰍產卵前,從天然的水域中捕捉體長15釐米以上、年齡在二年以上的泥鰍,放入專用的繁殖池內進行繁殖,雌雄比例為1:2~1:3,每條雌魚產卵量平均為2600粒左右。

      二是從市場上收購魚苗進行放養。

      三是從水產繁殖部門購買魚苗。

      2、養殖田塊選擇

      泥鰍產量高低與稻田適宜的條件有關。

      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選擇的稻田要求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汙染等。

      其次,適宜的土質,以保水力強的壤土或黏土為好,沙土最差。土質要求肥沃疏鬆、腐殖質豐富、耕作層土質呈酸性或中性、泥層深20釐米左右。

      為了便於管理,養泥鰍田面積以333~667平方米為好。水稻品種選擇單季中稻或晚稻。

      3、稻田整治

      首先,在稻田埂四周用白色窗紗設立20釐米高的防逃網。

      其次,在稻田內挖魚溝和魚池。魚溝魚池的面積佔稻田面積的5%~8%,魚溝深和寬分別為35釐米和50釐米,在插秧前或插秧後開挖。魚池深0.5~1米,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每667平方米魚池的面積為15~20平方米。

      4、魚苗放養和管理

      泥鰍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料3000千克,讓其充分腐熟,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生長。秧苗返青後,保持10~20釐米深的水層投放魚苗,魚苗的投放量每100平方米5~10千克,投放後1周內不用餵養,1周後投料餵養,投放的飼料主要有麥麩、豆渣和混合飼料等。為了便於捕撈,飼料的投放地點固定在魚池內,不要隨便變動位置。投放時間每天傍晚前後,每天一次。

      另外一種稻田養殖方法,是插秧後直接向田裡投放沒有產卵的親魚10~15千克,任其自然繁殖生長,只要加強有機肥料的施用和管理,也能取得較好的收益。

      5、農藥和化肥的施用

      化肥施用要嚴格控制用量,施用過量引起泥鰍的死亡。每667平方米幾種常用化肥的一次安全用量分別為:硫酸銨10~15千克、硝酸鉀3~7千克、尿素5~10千克、過磷酸鈣5~10千克、碳酸氫銨15~20千克。養殖泥鰍的稻田應儘量減少農藥施用次數,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對泥鰍比較敏感的低毒農藥也不能施用。

      為了減輕對泥鰍的影響,施肥或施藥前要增加水層,最低水層應不少於6釐米。水稻收割後,當氣溫降到10℃左右時就可以捕撈,捕撈過晚泥鰍鑽入泥中越冬,增加捕撈的難度。

      二、泥鰍池塘養殖方法

      1、池塘建造

      泥鰍選擇廢舊池塘,加高圍堰,建立進、排水口和溢水口。把水抽乾,晾曬5~7天,用生石灰進行全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15千克,與池底的泥土充分混合,3天后注入清水。注水後每100平方米施用幹雞糞10~20千克或豬牛糞50千克,培養餌料,2周後放人魚苗。

      2、魚苗放養

      泥鰍一般每平方米池塘可放養水花鰍苗(孵化出2’--4天的小苗)800~2000尾;放養體長1釐米(約10日齡)小苗500~1000尾;放養體長3~4釐米的魚苗100150尾;體長5釐米以上的魚苗50~80尾。有微流水條件的可增加放養量,條件差的則減少放養量。

      3、飼養投餵和管理

      泥鰍在離池底10~15釐米處建投料臺,做到投料上臺。投料要做到定時,每天上年9:00和下午16:00~17:00各投一次。為了改善水質,池塘內放養水葫蘆等漂浮性水生植物。要經常注意水質的變化,發現泥鰍“浮頭”和“泛池”應及時衝換新水,定期檢查泥鰍的生長狀況,及時調整飼養方法和飼料配方。泥鰍還有其他一些養殖方法,如網箱養殖、庭院養殖、攔河養殖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農民朋友可根據條件靈活選用。

    養殖泥鰍如何避免鳥害?

    鳥害是有兩種形式,一個是水鳥對泥鰍龍蝦的直接捕食,一個是水鳥的糞便被泥鰍龍蝦捕食引發寄生蟲病,龍蝦和泥鰍後者的問題比較小,主要是前者比較嚴重,要預防或者減輕鳥害,有下面的三種措施推薦:1.聲音驅趕:用播音裝置播放鳥類的悲鳴慘叫。2,閃光碟機趕:利用鏡子和鐳射電筒反光碟機鳥。3.防鳥網驅趕:這個造價比較高,但是最有效。

    泥鰍高密度養殖池塘微孔增氧系統設定方法

      池塘微孔管道增氧系統是採用鼓風機透過鋪設在池塘底部的微孔管或充氣管等設施對池塘水體進行充氣增氧,以滿足池塘養殖動物對水體溶解氧的需求的增氧方法。微孔管道增氧技術是由室內工廠化高密度養殖採用的充氣式增氧技術發展而來。

    於21世紀初開始在池塘養殖中試驗應用, 近幾年在全國得到了大面積示範推廣。微孔管道增氧技術的應用可大幅度提高養殖池塘水體的整體溶氧水平,尤其是養殖池塘底層水體的溶氧量,消除水體的氧債,從而為以底棲生活為主的養殖動物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那麼泥鰍高密度養殖池塘如何設定微孔增氧系統呢,請參看以下影片和步驟:

      工具/原料:微孔增氧系統

      泥鰍養殖池塘方法/步驟

      1、選一塊土質較硬的底面安放大功率增氧泵,可以選擇羅茨鼓風機,中國產規格有7.5千瓦、5.5千瓦、3.0千瓦、2.2千瓦四種,具體選擇看池塘面積而定。一般高密度養殖微孔管的功率配置為0.25~0.3千瓦/畝!

      2、在增氧泵出氣口連線空氣輸送管道,空氣輸送管道一直延伸至池塘池埂(最好是選擇池塘的長邊)。空氣輸送管道有兩種選擇,一是鍍鋅管,二是PVC管,建議使用PVC管。

      3、在延伸至池塘池埂的空氣輸送管道上安裝連線空氣輸送支管,另一端連線氣石均勻沉入池塘中央。空氣輸送支管以PVC管和奈米管為主,奈米管成本較高,但效果好。

      4、透過空氣輸送支管將氣石或者奈米管均勻分佈於池塘中央,使整個池塘水體全面增氧。

      注意事項:空氣輸送支管規律排列,間隔一致(合理的間隔為5~6米);空氣輸送主管與支管連線處固定牢固,謹防空氣輸送支管脫落;空氣輸送主管不可安裝在池塘中間;空氣輸送主管最好遮陽處理,謹防老化;PVC管的出氣孔孔徑太大,可能影響增氧效果。

  • 5 # 澆上火花

    現在以泥鰍的品種來說,如果要有高產與市場,就只有臺灣雜交泥鰍了,該泥鰍個頭超大,區別土泥鰍實在不是一個級數,該泥鰍在四川都有大量養殖,且該泥鰍抗病能力強,對水源要求不高,就是對天敵要小心處理,如鳥,老鼠,蛇。。。所以養殖該泥鰍一定要搭網架。該魚一般用草魚飼料就可以了,但其實該魚雜食性很強,菜類,瓜類也是選擇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學俄語怎麼樣?可以找到駐外的工作嗎?相對男性,女性的短板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