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小堯茗居

    康熙皇帝臨終前對著跪在自己面前的雍親王四阿哥胤禛說道: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又處處學的不像,朕對下面太過於放縱,可他八阿哥胤禩比朕還放縱,朕是以寬仁治天下,他把阿哥胤禩的寬人即使是真的也只能是把天下越治越亂。朕把這千斤重擔交給你,你要善待你的兄弟。

    康熙皇帝臨終前的託付;重點是對下面過於放縱!

    朕把這千斤重擔交給你,你要善待你的兄弟!康熙皇帝的交代是對下面過於放縱,這就是康熙皇帝在晚年明白了弊政的根源就是以寬仁治天下,對那些跟著康熙皇帝打江山的老臣、功臣過於放縱而造成的康熙晚年財政吃緊,吏治不清,訴訟不明,國庫空虛。那麼康熙皇帝一再強調,要善待你的兄弟,康熙皇帝的這一條要求,雍正皇帝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加封八阿哥為總理王大臣)

    實際上是雍正皇帝登基以後在八哥胤禩為廉親王的基基礎上出任總理王大臣。八阿哥胤禩對於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四個加封自己為總理王大臣似乎感到吃驚,同時也明白雍正皇帝這位對手的用意,明白自己這個總理王大臣只不過是個牌位,是吃空餉的擺設。

    那麼作為剛剛登基雍正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要加封自己的死對頭為總理王大臣?這說明雍正皇帝是一位聰明睿智的皇帝。擺在雍正皇帝面前的是一個吏治腐敗、訴訟不公、國庫空虛只有不到一千萬兩存銀的朝廷。可雍正皇帝要勵精圖治,改變康熙皇帝留下的弊政,必然要觸動以八爺黨為首的權貴階級利益。(雍正皇帝的用人手段)

    我們來看看雍正皇帝加封廉親王八阿哥胤禩為總理王大臣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一、首先他要遵守皇考康熙皇帝的遺囑善待自己的兄弟,更不可登基伊始,就大開殺戮,雍正皇帝要兌現自己對先帝爺的承諾,更不想因為殺兄屠弟而載入史冊而留下千古罵名。

    二、穩定朝局是第一要務;因為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在朝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他們不僅賊心不死,還代表著朝廷上下大部分權貴的利益,特別是雍正皇帝要推行新政的同時必定要遭到八爺黨所代表的貴族利益集團的萬般阻撓,所以緩解壓力。

    三、西北戰事吃緊,而雍正皇帝剛剛任命自己的大舅哥雍親王府的奴才年羹堯主政西北大局。他不想讓八爺黨看他的笑話,同時也是為了權力再平衡。(八阿哥豈能不知這個套)

    可號稱為八賢王的八阿哥胤禩豈能不知雍正皇帝的用意?明知是套兒他也得鑽,畢竟是勝者王侯敗者賊呀!廉親王八阿哥胤禩明明知道總理王大臣是個虛職,可畢竟是在上書房行走,他答應了,他要等待時機進行反撲。

    這邊雍正皇帝給你時機就不怕你反樸。在此同時,雍正皇帝進行了權力佈局,雍正皇帝加封了十三阿哥胤祥為鐵帽子王的同時更加重用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這樣就真的架空了這位剛剛加封為總理王大臣的廉親王八阿哥胤禩。

    後期雍正皇帝,又以整頓職務為名把九阿哥胤塘發配到西北軍前效力的同時,又把自己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加封為郡王領親王銜。那個二桿子的十阿哥胤娥可以忽略不計!這讓雍正皇帝妥妥當當的分化了八爺黨的骨幹。

  • 2 # 優己

    八阿哥的廉親王是康熙封的,不是雍正封的。當時康熙之所以會封八阿哥作為廉親王主要是因為他已經封了一個胤禛為雍親王了,如果不再封一個親王那麼在當時沒太子的情況下就容易被預設為選定胤禛作為繼承人了,這對整個清庭政府是不利的。一個是所有人會胤禛懷有敵意,八爺黨會把目光全部放到胤禛身上,並像扳倒胤礽一樣對付胤禛,康熙這時候已經查明瞭胤礽被廢就是由八爺策劃並操縱的;其次,胤礽在最後鋌而走險發動了兵變,對康熙本人也形成了威脅了,如果只封胤禛為王沒有再封老八為王,那麼胤禛也有可能因此做大最後威脅康熙本身,康熙這是在為了制衡朝局。

    雖然雍正即位以後沒有冊封八爺,但是雍正即位後確實給老八很大的權力,比如不僅把內務務交給了老八還把以前自己管的戶部交給了八爺。這是有兩個原因的,一個是示恩收買軍心民心,讓八爺的手下覺得新皇帝既往不咎這樣就不會死心塌地幫八爺,有助於內部瓦解八爺黨,而戶部是自己做放心的部門交給老八不怕他做大;第二點就是一旦八爺接手戶部,他的精力就會分出一半在戶部,那麼他原本掌管的內務部就會出現空虛,便於找出破綻。

  • 3 # 紅雨說歷史

    八阿哥的親王爵位應該不是雍正封的,在太子貪汙案事件中,八阿哥夜審肖國興,藉機騙肖國興說只有揭發太子才能有活命的機會。肖國興被八阿哥詐到,將太子的劣跡全盤托出。八阿哥連夜將奏摺遞給康熙,這舉動著實是逼迫康熙廢掉太子。康熙叫來張廷玉,張廷玉很會揣測康熙的心思,將奏摺燒掉。最後太子被保全,八阿哥因為審案有功,被封授予親王職位。但是八阿哥詐騙肖國興的行為也被圖理琛知曉,告訴了康熙,康熙氣憤不已,從此對八阿哥有了看法。

    雍正登基以後,第一次朝會十阿哥醜態百出,朝堂上多次放屁,要出恭十分不給雍正面子。雍正最後對著八阿哥說,咱們兄弟裡數你最有才華,你來做總理王大臣如何。這裡雍正授予了八阿哥總理王大臣的職位。八阿哥思量一會兒跪在朝堂上說為了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願意接受這個職位。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八阿哥眼裡沒有雍正,對於雍正當時皇位很不服,他當官是為了列祖列宗不是為了你胤禛。

    其實就《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來說雍正不得不讓八阿哥當這個官,八阿哥黨羽門生遍佈朝堂,新朝剛剛起步實在是需要八阿哥手中是勢力,如果一開始就大刀闊斧,排除異己,掃除黨爭,對於剛剛建立的雍正新朝來說實在是大不利啊。畢竟八阿哥手中的臣子都在朝廷中官居要位。

    雍正採取制衡的方法就是設了軍機處有十三阿哥,張廷玉,隆科多制約。新開恩科收納新的人才為朝堂服務。推行新政的要職人員主要以李衛,田文鏡,年羹堯,孫嘉誠等自己人為主。這個方法當然也有弊端,八阿哥身居高職,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人人都得賣面子。所以最後也造成了八爺逼宮的難以善解局面。

    其實主要也還是八阿哥心胸狹窄,自以為是,雖然他口口聲聲的稱聖祖仁皇帝怎麼樣怎麼樣,但是我們想想當初康熙在世的時候 ,每次都給康熙設局逼迫康熙的,正是八阿哥胤禩,著實是一個心口不一的小人。康熙大壽八阿哥調換十四阿哥的壽禮 ,直接送上死鷹,這簡直是要氣死康熙。太子被廢,康熙讓眾臣舉薦新太子,80%的官員一舉推薦八阿哥胤禩。康熙震怒,要處理佟國維,八阿哥這時候站出來,故作說明,充當老好人都是因為舉薦自己才遭此橫禍,給康熙為難。胤禩的黨派幾乎要威脅到康熙的統治。

  • 4 # 燦燦公子

    導語:在九子奪嫡的後期,各位皇子的競爭已經處於白熱化。在康熙的壽宴之上,八阿哥都敢拿死鷹來嫁禍十四阿哥胤禵。可是最終的勝利者是名不見經傳的四阿哥胤禛,讓號稱“八賢王”的胤禩非常不滿,他時時刻刻都想伺機報復。

    先分析下康熙為何選擇雍正繼承皇位

    康熙在晚年時期,深陷九子奪嫡的痛苦之中,無奈九個兒子都非常有本事,到底傳位給誰是非常頭疼的問題。經過對眾位皇子的考察,康熙決定把皇位傳給四阿哥胤禛。為何會選中胤禛呢?

    康熙晚年已經意識到吏治的問題,他希望自己的繼任者是一個敢於改革的人,同時這個繼任者也是一個仁義的人,能夠為老百姓真正謀福利。就這樣不顯山露水的胤禛出現在康熙面前,他以“不爭”來示人,同時對康熙極盡孝道,在江南賑災和追討欠款中,主動為康熙分憂,為江山社稷著想。

    胤禩坦然接受雍正的封賞

    雍正登基以後,時刻不忘康熙臨終的囑咐,讓他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最大的競爭對手八阿哥胤禩被封為廉親王,並任命為總理王大臣。八阿哥胤禩剛開始還有點不能接受,以後雍正登基,就要拿自己開刀。胤禩藉著廉親王的身份和總理王大臣的職位要繼續和雍正鬥爭。

    雍正登基以後,要封胤禩為廉親王到底是何用意呢?我認為有以下3點:

    第一,雍正剛剛登基,想要穩定局勢

    八阿哥胤禩在朝中黨羽很多,他特別善於拉攏別人。如果雍正立刻就開始打壓八阿哥,勢必會影響到人心,造成局勢的不穩。當時雍正的心腹愛將年羹堯在平叛,西北戰事處在關鍵時刻,雍正非常需要大臣的支援,所以必須善待八阿哥,給八阿哥的黨羽吃下定心丸。

    第二,利用胤禩的辦事能力

    胤禩曾經掌管戶部多年,確實是一個理財的能手,雍正重用胤禩,也是想繼續利用他的能力。胤禩雖然奪嫡失敗,但是他還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不會看到大清的江山淪為別人之手。在西北平叛的過程中,胤禩也是竭盡所能幫助前線的糧草供應,雍正正是利用他的辦事能力。

    第三,雍正不想辜負康熙臨終的囑託

    康熙臨終之手,囑咐雍正要“戒急用忍”,他細數了每個皇子的缺點,並讓他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剛剛繼位,不想辜負康熙的重託,也不想留下一個罵名,所以雍正先把自己最大的死對頭胤禩封為廉親王。

    這一點和漢朝的劉邦做法有些相似,漢朝剛剛建立,每個人都為得到什麼封賞而大吵大鬧。劉邦非常煩惱,於是張良出了一個計策,讓劉邦首先封賞他最討厭的一個人,劉邦封雍齒為侯爺爵位,這才穩定住了大家的心。

    其實雍正封胤禩為廉親王還留了一手

    胤禩雖然是廉親王,但是他只是上書房大臣之一,雍正又封十三阿哥胤祥為鐵帽子王,並且也封為總理王大臣,還有張廷玉也是總理王大臣之一。這樣就把胤禩的權力進行分散,等到雍正成立軍機處,胤禩就更加沒有權力了。

    所以雍正還是很有深意,封胤禩為廉親王對雍正影響不大,我是這樣認為的,你怎麼看呢?

  • 5 # 秋媚讀史

    歷史上,雍正剛剛登基就冊封胤禩為廉親王。

    《雍正王朝》中,胤禩的廉親王爵位是康熙封的,雍正上位後,封其為總理王大臣。雍正之所以授予這位曾經的奪嫡對手高官厚祿,並且還是掌握實權的崗位,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一、雍正剛剛繼位,根基不穩。康熙晚年廢太子後,再也沒有立儲君,眾多大臣都不確定說是未來的皇帝。雍正的繼位,讓許多大臣覺得意外,因為在此之前,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雍正並不是熱門人選。在官員眼裡,胤禛是冷麵王,胤禩是賢王,所以許多官員一致看好八爺。四爺做事不講情面,得罪朝中一大批官員,自己的嫡系寥寥無幾。八爺是籠絡人心的高手,拉攏了朝中的大部分官員,勢力如日中天。

    剛剛繼位的雍正,還沒有自己的領導班子與人馬。許多政令的推進,都繞不開八爺黨。如果八爺黨不配合,甚至發難,雍正的皇位都會不穩。雍正剛剛登基,此時此刻,他不再是王爺而是君王,是君王就要有帝王心術,最重要的是團結各方力量穩定朝局,讓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最大化。籠絡了胤禩,也就暫時穩定了八爺黨。至於其他恩怨,等時機成熟,可以秋後算賬。

    二、八爺是賢王,也是有才幹之人。胤禩在康熙時期,在朝廷當過差,熟悉朝中政治事務。朝廷上許多關係只有胤禩能夠協調,許多事情只有胤禩能夠打理。八賢王的身份地位,在朝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務上胤禩的支援,雍正的政策效果會更好。

    三、康熙臨終的時候,交代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新朝新氣象。雍正也比較好面子,封胤禩總理王大臣,也為了表現自己的仁義和大度。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胤禩,清聖祖第八子,出生於康熙二十年,生母為良妃衛氏。康熙三十七年,年僅十七歲的胤禩被父親清聖祖冊封為貝勒。兩年之後,其生母衛氏被冊封為良嬪,後又晉封良妃。出身內管領(辛者庫)而得以封妃者,衛氏是清朝歷史上的第一位。從其生母地位變遷也能看得出,胤禩還是頗得父親清聖祖喜歡的。

    因為生母出生低微,幼年的胤禩實際上是由清聖祖皇長子、直郡王胤禔的生母納喇氏撫養長大的。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胤禩內心深處的自卑。因此,漸漸長大的胤禩處處要強、拼命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當然,這種努力沒有白費,胤禩的確獲得了父親的喜歡,生母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被封為妃。隨著年齡的增長,胤禩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父親對自己的喜歡,漸漸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由於出身相對一眾兄弟較低,為了擺脫這個短板,也為了增加自身爭儲奪嫡的本錢,胤禩採取了一種近乎普惠式的方式結交宗室、朝臣。不僅為自己搏得了仁的美名,而且也為爭儲奪嫡積聚了不少人脈。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緊接著皇長子、直郡王胤禔因為向父親清聖祖提議殺廢太子胤礽,並且被皇三子、時任誠郡王胤祉告發以巫蠱之法魘陣胤礽。最終,胤禔被革去郡王爵、幽禁終生。在清聖祖的嫡長子、庶長子同時落馬之後,胤禩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串聯朝臣、私下結黨,並且利用相士算命製造輿論,以謀求儲位。在一切被父親清聖祖洞悉之後,胤禩遭到了父親嚴厲的訓斥,被革去了貝勒爵位(不久後又被恢復),同時也被父親否決了皇位繼承資格。但是,胤禩並不死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雖然受到父親的刻意壓制,胤禩依然一直覬覦著儲位,小動作不斷。在皇十四子胤禎(允禵)得勢後,胤禩又想借助允禵翻盤,給清世宗順利即位製造了不少麻煩。清世宗即位之後,胤禩為避帝諱更名允禩。清世宗為了穩定局勢先冊封允禩為廉親王,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在地位穩固之後,清世宗不斷找茬兒整治允禩一黨,最終於雍正四年一舉拿下了允禩,將其革去黃帶子(廢黜宗籍),更名阿其那,幽禁終生。同年九月,幽禁之中的允禩在清世祖的授意或默許之下,被折磨致死,終年四十五歲。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被侄子清高宗恢復宗籍,複本名、收錄玉牒。

    提問者問題中提到的應當就是雍正元年發生的清世宗冊封允禩為廉親王的事情。那麼,清世宗為什麼要冊封對手允禩為親王呢?

    首先是穩定人心,有那麼點兒劉邦咬牙封雍齒的意思。清世宗即位之初,曾經與自己爭儲的兄弟、曾經結黨站隊的朝臣都人心惶惶,政局不穩。清世宗冊封自己最大的對手允禩為廉親王,實際上和劉邦當初封雍齒為什邡侯意思差不多,為的就是安定人心。連允禩朕都沒有處置,你們其他人怕什麼呢?同時,清世宗此舉也是為了穩住允禩,以免他狗急跳牆,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至少明面上清世宗既往不咎了,允禩短期內沒有性命之憂,也就不會狗急跳牆了。而且,一旦這個時候允禩有什麼動作,就顯得非常名不正、言不順,連當初明成祖朱棣“靖難清君側”的理由都用不了。

    其次是利用允禩的才幹收拾殘局。允禩在康熙年間就分管了一些實質性政務,平心而論,允禩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否則出身較低的他也不可能在清聖祖的眾多兒子中脫穎而出。清世宗即位之後,接手的實際上是父親清聖祖“康熙盛世”盛名之下的一副爛攤子。要想穩固地位、有所作為,就必須先收拾好父親留下的這堆爛攤子。而允禩有才能、又有經驗,正好可以幫把手收拾殘局。於是,清世宗在冊封允禩為廉親王的同時,又任命他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兼管理藩院、工部事務。為了防止允禩做大,清世宗在任用允禩的同時,又冊封鐵桿十三弟允祥為怡親王,並且以四位總理事務大臣分權的形式來牽制允禩。

    再其次,或許清世宗彼時也有那麼點兒觀望的意思。畢竟兄弟相殘不是什麼好名聲,也不是父親清聖祖願意看到的。清世宗冊封允禩為廉親王,或許是想借此觀望允禩一黨的舉動,以決定下一步動作。如果允禩就此徹底認輸、主動示弱並交出權力,或許清世宗會就此放過他也未可知。可惜,允禩、允禟、允䄉等人並不示弱、服輸,更加不安分。如此一來,徹底激發了清世宗的鬥志和狠心,最終於雍正四年徹底拿下了允禩一黨。

    二百多年過去了,真實原因恐怕只有清泰陵裡躺著的那位自己知道了。這種宗室內鬥的真正原因不可能見諸史籍,我們只能靠現有的史料來分析。個人能力有限,只能分析到這個層次了,若有謬誤、不足,敬請海涵、指正,拜謝!

  • 7 # 青燈問史

    雍正繼位之初,封自己的死對頭老八胤禩為廉親王,出任總理王大臣一直,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一點,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為什麼說是意料之外呢?大凡初登大寶的皇帝,手握皇權,必定會對不利於自己統治的所有敵對勢力大開殺戒,以堅決清洗之而後快。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幾大勢力,太子垮臺後就數老八胤禩實力最強,儘管受到康熙的直接打壓,但是老八在朝野的實力不容忽視,這對雍正上臺後是最大的威脅。雍正為什麼不直接採取強硬手段清洗,而是重用老八及其集團老九老十等。這真真是出人意料,即或不是進行清洗,也不必重用他們啊?

    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就不難理解了,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第一,雍正的繼位,可謂是康熙佈下的一個無奈之局。為什麼這麼說呢?康熙晚年,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康熙因為九子奪嫡倦於朝政,對於未來,康熙可謂憂心忡忡。隨著太子幾度被廢,康熙幾乎是心神具碎,於是,從康熙四十年起,就為重新無色新君做準備。但是,正如康熙臨終前所言,兒子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克承大統的人選,康熙始終是不大如意的。二月河原著小說對於康熙當時對繼位人的人選問題描寫為十分頭疼,後因謀士方苞的一句“看皇孫”才落定胤禛。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都可以認為,康熙最終還是選對人了。這也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康熙所說的胤禛為人的問題。這位冷麵王因為在朝中樹敵較多(追逼國庫欠款等),大多數朝廷官員都不喜歡這位做事一板一眼,十分刻薄寡恩的皇帝。換句話說,雍正繼位之初,胤禛根基不牢,除了個十三爺,沒幾個人喜歡他,雍正心裡也很清楚,既然都不喜歡我,大家都喜歡老八,那我就把老八抬出來,頂在前面做擋箭牌,只要他控制不了軍權和九門,起碼沒有顛覆皇位的危險。所以,這是雍正利用老八胤禩的威望為自己服務的策略,只能說,這一招很高超。

    第二,康熙老子有交代,雍正繼位之初,為了自己的名聲不得不為。康熙臨死最後一句話說的很清楚: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善待兄弟也許給雍正以後的執政生涯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和麻煩,但是這是康熙的遺言,雍正不得不為。康熙一死,雍正如果立刻執行雷霆手段或者就算不執行雷霆手段,冷卻老八,不是沒有實力,因為軍權在手,雍正最擅長的就是高壓政策。但是,我們看看後來,因為“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新政執行的時候,朝野阻礙跪於午門的情形就知道,老八必定發動朝野,一人一口唾沫,也會將雍正淹死。此時的雍正心裡很清楚,他定不能讓人家的唾沫淹著自己,壞了自己的名聲,所以,推出老八胤禩,就是防止朝野上下的唾沫的。

    第三,雍正有意瓦解八爺黨內部人士。儘管這一點在劇照表現不明顯,但是試著想一想:康熙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備受打擊打壓,所謂爭儲,老八胤禩幾乎是門兒都沒有,正如康熙所言,老子康熙是以寬仁治天下,他老八是拿寬仁當本錢,出賣江山社稷拉攏人心。老八集團內部的人,自康熙打壓的那一天起,估計也都大失所望,現在雍正啟用胤禩,要說,還是雍正的恩賜,所以,一部分跟隨老八的臣子也會心有所感,投奔到雍正的陣營。至於後來推行的新政又阻礙了他們的既得利益,那只是後話了,但是在雍正繼位之初,這種功效還是很強的。

    當然,老八胤禩才幹也是有的,但是不是主要原因,連雍正都說得很勉強,不是麼?還是他老爺子康熙總結到位:老八以出賣社稷拉攏人心,是失德之人,說的沒錯。

  • 8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裡,雍正繼位之初,朝局實際上是處於一個相對失衡的狀態。雍正新立,權威尚未樹立。而在康熙朝時,雍正本身就是一個孤臣,並沒有深入的人脈和強大班底。

    這種情況下,接手一個吏治腐敗、亂象叢生的朝局。而康熙臨終前,把皇位託付給雍正。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他能夠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匡補康熙的過失。

    但是對於雍正而言,砍柴前需要磨刀,磨刀不誤砍柴工,雍正必須要做三件事。

    第一,穩定朝局,不能產生變故和動亂。

    即位之初,雍正一沒人脈,二沒威望。不客氣點講,連雍正自己都對自己接班有點意外,更何況他人?一時間朝堂內外,很多既得利益者對雍正繼位,仍然心存疑慮。

    但是此刻,如果由胤禩出來組閣,是可以很快穩定這是既得利益者人心的。因為此前“奪嫡”的過程當中,胤禩處處學康熙,各種花錢,各種籠絡人心。在很多既得利益者的眼裡,胤禩可以“保護和縱容”他們。

    所以在“總理王大臣”(事實上的首輔)的人選上,雍正選擇了胤禩,並晉封他為廉親王(實際歷史上親王真是雍正封的,但在劇中是康熙時就封了的)。

    組閣人選,除了繼續仍用康熙留下來的張廷玉和馬齊外,又加進了胤祥和隆科多,並晉封胤祥為怡親王。整個內閣就是形成了兩個親王加兩個此前的大臣以及佟佳氏的格局。

    【這種安排有兩個好處】

    一來,表面上形成了維持康熙晚年現狀的態勢,但實際上加進了雍正的鐵桿胤祥,並牢牢掌握住了兵權。

    二來,分化了八王集團,胤禩不但當了“總理王大臣”,而且晉封為了廉親王,至少表面看起來,地位顯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清朝的第二號人物了。但是在八王集團的其他人眼裡,胤禩是被雍正“招安”了。

    所以當西北羅卜藏丹增再次發動叛亂的時候,胤禩與雍正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引起了其他幾位皇子的不滿。雖然從胤禩的邏輯非常好理解,如若大清亡了,就算自己爭下了這個皇位,又何濟於事?但是在其他人的眼裡,這就是”被招安”的實錘。

    第二,必須選拔和培養自己的鐵桿,建立改革班底。

    所以雍正繼位之初,立馬舉行了恩科;立刻褒獎地方勤政行為。但是這個過程,也可謂舉步維艱。

    新錢案,雍正吃了啞巴虧,但是他發掘了一個人才孫嘉誠;恩科舞弊案,可謂奇恥大辱 ,但是收穫了李紱和張廷玉;“山西藩庫造假案”,更是辱出了新高度,雍正不得不下罪己詔,親自承認錯誤,但是更加考驗了田文鏡。

    “恩科重試”甚至為落榜才子劉墨林出面爭辯,欽點其為舉人;為廷試的仕子親自掌燈。將田文鏡、李衛升官調任為一方封疆,主持新政。

    就在這艱難的過程當中,雍正的周邊漸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改革班底。

    第三,團結一切可團結力量,集中精力,辦成一件大事,以奠定新朝權威。

    在西北,”羅卜藏丹增的舉兵叛清”是雍正“化危機為機遇”的標杆性事件。羅卜藏丹增抓住雍正新朝未穩,邊陲因”奪嫡”而空虛的機遇,發動了叛亂。如果裡應外合,外部壓力促成內部危機的爆發,那麼大清很有可能就此分裂。而虎視眈眈的準噶爾與羅卜藏丹增合兵一處。整個西北,大清將永無寧日。

    但是這個事情對於雍正而言,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平叛如果成功,雍正不但名利雙收,而且可以一舉奠定自己新朝的權威;但是如果失敗了,毀家滅國,被迫下野,那是鐵定的。

    於是雍正大膽地起用了年羹堯,並且押上所有的身家,將康熙留下的本來就很薄的國庫掏空來支援年羹堯打敗羅卜藏丹增。

    結果,雍正成功了。而雍正成功的那一刻,事實上也就意味著胤禩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因為,擁有了權威的雍正即將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而在這整個過程當中,雍正只是用了一個“親王”,就使一個曾經極力反對自己的胤禩,在大的方向上和自己保持了一致,雖然一路當中,不斷的在搞小動作。但是越是如此,越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而胤禩真可謂為自己鋪的一手好路啊。

  • 9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加封八阿哥胤禩為廉親王的不是雍正,而是康熙。

    當初在熱河行宮,十四爺胤禵偽造太子手諭,調動凌普的軍隊連夜開拔,包圍康熙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做了兩項重要的人事安排:第一,廢黜太子的一切權力並且停用太子印信;第二,就是同時將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八阿哥胤禩加封為親王。

    因為八阿哥胤禩在之前審理“張五哥刑部冤案”的時候,被康熙冊封為廉郡王,因而這次加封后,胤禩也就升格為廉親王。

    而雍正在登基之後,對於這個曾經的政敵,奪位路上的死對頭,並且也是“八爺黨”首腦的廉親王,並沒有動手打擊,相反,讓他做了總理王大臣,協助雍正處理軍政要務,可以說這是委以了重用。

    雍正這樣做,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康熙臨終前的那句“善待你的兄弟”,更多的還是從朝局穩定的角度而進行的安排。

    康熙臨終前曾給雍正留下遺言:“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正是因為康熙的交代,雍正不能在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的情況下擅自處理掉八阿哥一夥,更何況,康熙屍骨未寒,雍正無論是從內心還是從外界的輿論角度上看,也都不會動八阿哥胤禩他們。

    當然,除了對康熙遺言的敬畏之外,雍正也有著自己的考慮:

    一來,八爺黨在朝中依然是勢力龐大,勢力雄厚。

    雍正一直是以“孤臣”自居,朝中支援的勢力本來就非常單薄,相反,八爺黨因為八阿哥胤禩一直以來“收買人心”至上的宗旨,得到了朝中大部分的擁護和支援。

    此時的雍正剛剛登基,自己這一方的勢力還沒有培養,康熙留下來的臣屬支援八阿哥的人居多,剩下的張廷玉、馬齊、隆科多等站在哪一邊,雍正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與信心,這個時候還需要藉由八阿哥的影響力,來穩定朝局,保證朝廷的正常運轉,以維護自己統治的政治根基。

    二來,這也是雍正的懷柔之道,也是在拉攏和平息朝中的反對力量。

    如果雍正一上臺就對自己曾經的政敵開刀,對於此時的雍正而言,是明顯的弊大於利的行為。

    那些曾經依附於八爺等人,沒有支援雍正的官員們,必然會因為雍正處理八阿哥一事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為求自保,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要麼迅速的劃清同八爺黨的路線,而這樣就以為他們會舉證八阿哥及八爺黨官員,官員們相互碾壓,相互彈劾,朝廷的風氣被敗壞。

    要麼因為恐懼和擔心,反而會鋌而走險,孤注一擲的聯合起來反對雍正。

    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是對於自己非常不利的,對於自己的剛剛取得皇帝之位以及朝廷的穩定,都是巨大的威脅,雍正就是藉著捧起八阿哥,彰顯自己的胸懷與魄力,讓百官放心的工作,也是在為自己籠絡人心,贏得更多的支援。

    三來,八阿哥胤禩有影響力,也有著能力去擔任這個職位。

    八阿哥雖然一直反對雍正,但是在西北平叛這樣關係家國存亡的大事面前,還是有著大是大非的判斷力,同時,胤禩的能力與影響力也是有目共睹,現在的雍正確實也需要這麼一個人幫助他完成政權的平穩過渡。

    而更為重要的是,只有拉攏住了八阿哥胤禩,才能控制住八爺黨的其他阿哥,也就是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才能將他們安穩的控制下來,不讓他們去幹擾朝局,擾亂新政的推行。

    只不過八阿哥胤禩對於雍正的“好意”並不領情,一直處心積慮,最終發動了聯合關外“鐵帽子王”和隆科多的逼宮行動。

    從製造銅錢的事情上開始,八阿哥胤禩表面上陽奉陰違,支援雍正,但是暗地裡卻始終沒有接受自己奪位失敗的結局,一直在與雍正為敵。在自己這面的勢力遭到打擊的時候,他又找到了雍正的兒子弘時,以與弘曆爭奪皇位為誘惑,教唆弘時與雍正以及弘曆對抗。之後,更是串通關外的鐵帽子王與隆科多聯合進行了逼宮行動,企圖逼迫雍正退位。

    但是每一次,八阿哥胤禩都是以失敗告終,在逼宮行動失敗後,八阿哥被抄家治罪,自己也被削宗奪爵,就連愛新覺羅家的姓氏和名字也失去了,成為了“阿其那”。

    歷史上的八阿哥胤禩起初也受到雍正的優待,但是最終還是被雍正圈禁致死。

    雍正登基後,為了確保政局的穩定,也是先進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但是對於八爺黨的其他兄弟,則沒有這麼客氣,九阿哥被髮配西北,十阿哥被圈禁,十四阿哥去看守皇陵,就連不是八爺黨的三阿哥胤祉,也因為同太子和十四阿哥的關係好,被雍正罰去與十四阿哥一同看守皇陵。即便是八阿哥胤禩受封廉親王,也經常性的受到雍正的斥責。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帝位後,找各種藉口進行打壓,進而削宗奪爵,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被重新恢復了原來的名字和宗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線小城市,選本地小開發商的房子好,還是碧桂園的房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