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廢井冷眼》講述的是在清朝時期,幾位被流放的學者,在勞累工作的不經意間發現了幾塊似乎可以構成宮殿柱子的巨石,結合所閱讀過的書籍,他們由此推斷出,這裡是在歷史長河另一頭的渤海國的首都上京龍泉府。渤海國是唐朝時期的一個附屬藩國,和唐朝往來密切,並且與唐朝留下了“李白醉書”的經典故事。渤海國雖然和唐朝一起輝煌過,但在唐滅亡以後,便被少數民族所滅,隨後入侵者的一把大火將所有輝煌化為灰燼,僅留下了一口“八寶琉璃井”能供後人考察。

    餘秋雨先生在到此地考察時,看到這裡的衰敗場景,以及這一口破舊的“八寶琉璃井”,心中也不禁感慨萬分。

    “在人類歷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後,下場總是特別悲慘。因為勝利者知道,城堡裡邊已經形成了一種遠遠高於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來後,無法控制,無法融入,無法改造,除了毀滅,別無他途。入城的契丹人騎在馬上,他們發現,不僅市民的眼神和臉色那麼冷漠,就連城磚和街石都在反抗。一種復仇的氣氛瀰漫四周,抓不住又趕不走。”這是餘秋雨先生在同歷史結合以後發出的感慨。

    契丹人雖然攻克了渤海國的城池,但卻無法做到讓它的文明融入自己,所以它別無他擇,只能毀滅。就這樣一把大火將一個偉大的城市毀滅了。在契丹人看來這是豐功偉績,但是對於渤海國的故人,甚至全人類來說,這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在這場浩劫中,毀滅的不僅是金碧輝煌的建築,不僅是一個個瑰麗的藝術品,更是一個文明積攢了千百年的智慧結晶。回望歷史,世界上有多少同渤海國和“八寶琉璃井”一樣磅礴瑰麗的建築和優秀的文化,都因為時間的沖刷而漸漸淡去了光輝,最後在一場浩劫中結束了它的生命,漸漸淡出了世人的視野,在歷史中銷聲匿跡,而我們又何嘗不會感到惋惜呢?

    “我在井口邊上盤桓良久,想象著千餘年來在它身邊發生的一切。我伸頭一看,它波光一閃,就像是一隻看的太多而終於看倦了的冷眼。”當你在向“八寶琉璃井”中凝望時,它也在凝望你。它用的流傳千年的身軀和深不見底的黑洞,向你訴說它那輝煌的前世,也在訴說著飽受戰火與侵略的惶恐與不安。那一口井的冷眼彷彿已經看淡了興衰,看淡了更迭,看淡了生死,看淡了世間冷暖。

    “歷史很漠然,在多數情況下不講曲直,不講感情。比歷史更漠然的是自然,這幾個老人去挑柴的地方,正是一個火山口。面對火山口,時間的尺度更驚人了。相比之下,朝代的更迭以百年計,火山的動靜以萬年計。其實,火山口也是一個廢井。它的冷眼,連地球不寒而慄。”這句話是這篇文章中最觸動我的地方。雖然歷史可以記載輝煌,記錄一個個光輝的文明與一段段鼎盛的時代,而或是記錄悲哀,戰爭,殺戮與一顆顆明星的隕落。但這在造物主大自然面前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自然是世間萬物的起點,又是世間萬物的終點,它既可以親手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又可以親手將它們毀滅。所以由人類創造的這些文明,無論是興盛,還是衰敗,在自然面前它都不屑一顧。所以當我們因創造了一個根本不屬於自然的輝煌後,我們可能會興奮不已,但在興奮過後,我們又會陷入沉思,大自然真的需要我們所創造的這些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耶路撒冷引發的流血事件,馬克龍為何與美國唱對臺戲公然譴責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