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微風過處18

    美國學校從中學就是真正的走班制,經常是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同班同學的概念相對來講很弱,朋友圈更多是由興趣愛好和性格來形成的。所以新生到美國學校儘量早參加一些興趣活動,學生俱樂部等。這會對融入群體適應環境很有幫助。對中國學生來講,感覺最有難度的除了閱讀的速度外,就是參加團隊專案,team project。其他學生從幼兒園就熟悉的形式,中國學生我卻並沒有很多的經驗,加上語言,文化差異等因素,團隊專案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所以時間能安排的話,要儘早參加一些興趣group的活動。

  • 2 # 順順留學官方號

    對於美國留學不適應的寶寶,其實最好可以在小學或者高中時期進行國際教育,這樣可以避免留學帶來的不適應,但是對於正在留學的寶寶而言,產生不適未免會比較麻煩,但是題主不用擔心,下面我就給題主分享五步技巧,教你快速適用美國留學生活!

      第一步:熟悉學校周邊環境,減少生活不便

      學校周圍有什麼交通線路經過?哪裡有超市?哪裡可以購物?聽起來這些問題似乎有些簡單,但這是每個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都需要解決的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課。到學校需要走多長時間?坐公交車需要怎麼坐?時刻表是什麼樣的?超市幾點開門?附近有沒有不安全因素等等,這些都需要廣大留學生在短時間內儘快熟悉並牢記的事。由於美國和中國在城市佈局、公共交通等方面有比較多的不同,留學生應當留意這些因素。

      特別提示:美國公共汽車線路是沒有站名的,很多司機也並不報站,這會給初來乍到的留學生帶來比較多的麻煩,畢竟對當地是不熟悉的。所以,留學生應當來了之後就去坐坐公共汽車,剛開始出錯沒關係,不要等開學之後再出錯。那樣時間和金錢都會有損耗,就得不償失了。

      第二步:寄宿生活不如校內住宿

      第三步:課下預習,避免課上聽不清楚。

      對於不適應留學生活的寶寶,佔據大部分都是課上聽不懂的問題,其實要是學會課外預習的話,可以避免產生這些問題,減少負面情緒的發生!況且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也要及時請假旁邊同學,這樣一來二往就會熟悉!

      第四步:積極拉近與老師距離,為以後升學做好準備!

      對於在課上積極發言的寶寶,無論是在每個國家,都是老師寵愛的學生,所以要是積極再課上發言,無疑會增加老師的好感,這樣可以為以後升學做好準備,避免在以後申學中遭遇文書寫作推薦人無法選擇的困擾!

      第五步: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增加社交技能

      其實除了要課間要積極接受同學的幫助之外,其實在課外活動中,也要組成團隊,這樣可以在探險或者志願者活動中,積累屬於彼此的回憶,更可找到相同的愛好,這樣對於以後交友會很有好處!

  • 3 # 北美小留學生陪讀卡媽

    陪讀,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我是一個北美陪讀媽媽,不同的是我不僅陪讀自己的孩子

    還陪讀幾十位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

    這些都是我的財富

    我決定,我要開始記錄它們。、

    青春作伴是什麼?

    青春作伴是我們學校中國小留學生管理的專案名稱。我們和其他寄宿制學校不同的在於,對於初來美國的小留學生,我們採用一種過渡式的管理方式,不是一下子把他們扔進陌生的美國環境,而是慢慢的讓他們瞭解、熟悉和適應。這樣的管理包括:學習上的適應、美國環境的瞭解、規則的認識、社群生活的參與、公益活動的加入以及熱愛運動熱愛自然等習慣的養成。

    “青春作伴不孤單”,我喜歡這個名字。

    經常有家長問我,你是中介嗎?

    不是啊。我們的青春作伴專案,每一個孩子,都在EPA上學。(EPA,學校名字簡稱)

    2014年我們決定做青春作伴專案,從一開始九個孩子,到現在是二三十個孩子。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一點點的介紹這個專案。也給家長說一說我們在小留學生管理上的思路與經驗。

    第一篇,說一說新生的適應吧。

    這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了。一些經驗和大家說說。

    1.不太適應,才是正常的

    恩,我說,不要急著高興,就象小孩子上幼兒園,有些孩子的反射弧是比較長的,到第三天第四天才會哭鬧。果然,前幾天的新奇一過去,週末孩子便孩子給家長訴苦:“聽不懂,一點也聽不懂,單詞記不住,不好玩。”

    家長非常焦慮,和我通話。我非常喜歡家長和我反饋這些,因為這是我觀察不到的另一面。(有家長覺得怕給我添麻煩,不好意思多溝通。在這裡必須說一下,我不怕溝通,我不怕麻煩,我就怕不溝通,剛開始適應期一定是要和家長配合的)

    根據我五年陪讀的經驗,第一學期的不適應是正常的,甚至是有積極意義的。而且這個時間可能會更長。你想想啊,從中國教育到美國教育,從熟練的中文,到完全聽不懂的英文。這樣的轉變,需要足夠的時間。

    他願意表現出真實的一面,煩躁也好,焦慮也好,都是好事,說明他對於這個環境,對於大人有信任感的,這更易於解決問題。

    我也見過一個孩子,他剛來的第一天就特別主動進入緊張的複習,查單詞,背單詞,積極的要求調到更高的班級去,但是這改變不了他語言上的障礙,一個月後他幾乎要崩潰,然後變本加利的不適應。因為,適應新環境本身就已經要用盡他們的洪荒之力,如果再加上藏著掖著,就會更累。

    2.他並不需要你解決問題,只是想傾訴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不適應,家長就要學會做個傾聽者。其實他也知道,你在萬里之外,他的傾訴也好抱怨也好,你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這次同樣有一個新生,他的媽媽非常焦慮的跟我說:卡媽,孩子說他沒有****,怎麼辦啊,說電腦用不起來?

    我說:啊?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啊。中午已經有同學準備借他一個。

    你看,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還是會拿來跟父母抱怨一下,其實,他要的只是安慰和傾聽,不是嗎?

    但經常的狀況是這樣的,孩子跟家長說,怎麼辦聽不懂?怎麼辦啊不適應?家長就會說:“那你要多背單詞啊!那人家怎麼適應的啊?”這是一些無效的鼓勵,對於解決問題毫無用處,唯一的用處就是讓孩子關上那扇傾訴的門。

    門開著,就能多瞭解。

    親子關係永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3.不要當場做決定,先問規則是什麼

    孩子來到美國,他們切換一套新的系統,家長也隨著要切換才行。我們的孩子最先要解決的,就是對規則的敬畏。如果是學要解決既有的規則,不要去探討它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給自己造成不便,而是先遵守它。修正規則的問題,不是透過對抗來解決的。

    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因為我們對學生的手機和電腦是有管理的,週一到週五無電腦,週一到週五晚上10:30要交手機。所以,會有孩子來了以後不願意交,給家長打電話說:我沒有手機我查不了單詞,作業無法做。

    那家長要怎麼迴應呢?聽起來孩子的理由都成立啊。我給家長的建議是:先不去考慮他的理由是否合理,而先去問他:你那邊的規則是什麼?因為你如果圍繞他提出的理由和他探討,比如,可以用翻譯機啊,你可以早點做啊,都很容易被他繞進去,而且越講孩子越委屈。

    規則是底線。遵守它,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尋找解決方案 。我每天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如果真有必須要手機電腦才能解決的事情,我一般會提前給出解決方案 ,或者他們來溝通我也會同意的,如果我堅持那應該是有堅持的理由。

    成績不好的孩子不是最讓我頭疼的,不遵守規則卻不自知的孩子,才是。

    4.新生適應,成績不是唯一的訊號

    我被問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什麼時候出國比較好。越早越好是我給的答案,因為,適應新生活的時間,真的是要用為單位。

    靜待花開,真的是最好的答案了。

    靜待,即不急,慢慢等

    花開,即方向正確,總會開花的吧,會有好的結果

    而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在這長長的一年或二年的適應時間裡,把他帶到正確的方向上,慢慢走,不跑偏,慢點也無妨。

    不過,說真的,每一年九月

    我看到我們的學生返校歸來都會驚訝地發現 他們變了。

    一是時間到了,

    二,也許是一個假期過下來他們再回到美國,會更愛這份寧靜與平和吧。

    GPA成績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但是對於新生,我很少從GPA上來評價他們是否改變或者說正在改變的路上。

    下面是我去年寫過的二篇文章,都是我奇怪的評價角度,但是,親測有效。

    (1)等到他嘴兒不饞了

    (2)清潔工的新發現

    我們的評價標準,一是這個孩子是不是不那麼饞了,外賣叫得少了。因為它傳遞的訊號是,這個孩子學會剋制慾望了,他成長了。

    衛生問題有改進,不那麼髒亂差了,當然是自律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秩序感,這也是成長。

    還有一個變化 ,就是他願意為其他人服務了。

    每年開學後,午飯的時候我都早早地去食堂,

    我要看啊,今天是誰主動去為大家打飯。

    我自己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確實是一個孩子開始巨大轉變的開始,

    原因可能也和上面一樣吧。吃飯對於他來說不那麼重要了,

    而且他願意主動地攬一些責任了。這當然是成長的表現。

    現在中午打飯服務啊,都要靠搶,

    稍微跑慢一點就搶不上,哈哈為這些轉變開心。

    而且,確實能主動打飯的都是來了一年或二年以上的老生。

    我有時候也想,美國的大學申請為什麼那麼看重志願者活動的經歷,也是有道理的。一個孩子肩上有責任了,他自然不再是巨嬰。

    這些改變有了,他開始走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上,GPA屬於微調範疇。所以,在新生階段,關心GPA可以,但不能只關心GPA。

    這是我給一個新生做的“背單詞神器”上寫的鼓勵他的話,就是這個意思哈。

    其實每年都會遇到很多的小問題,現在見多了就不怕了,

    知道這一切都正常,知道總會解決,

    也知道他們也想好,他們也有夢想,

    他們,其實又煩你管他,又怕你不管他。

    青春作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從剛剛開始時的充滿期待,全情投入,到後來遇到各種問題,略有失望,想要退縮,到現在,五年了,積累經驗,充滿信心。對於中國小留學生管理,我想沒有人比我更有經驗和感觸了。

    因為,沒有一個人和我一樣,和幾十個留學生孩子吃住生活在一起,就算是寄宿家庭他們也不可能接待這麼多孩子。

    就算是寄宿學校的宿管老師,也許他們的孩子比我這裡多,但他不可能象我這麼全情投入。

    陪讀,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還有很多小問題想跟家長們溝通,

    關於零花錢,關於手機電腦的管理,關於自習,

    關於考試規劃等等,以後慢慢和家長們聊吧。

    真誠希望每一個學生的家長,我們要保持有效的溝通,彼此的信任。因為,從你把孩子送到我們這裡開始,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時間,要比你們長很多哦!而且,我們應該是這世界上,除了你們家長之外,最希望他們越來越好的人了。

    學校網址:WWW.ELITEPREP.US

  • 4 # 美藤國際教育

      首先,在出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詢問學校是否提供住宿。美國的學校並沒有給學生提供宿舍的義務,而且由於所選擇學校的不同,一些學校的宿舍嚴重不足,這時候你就需要再校外為自己找一間住房。在美國找房子一定不要盲目,最好先和朋友進行交流,瞭解哪些社群是學生經常居住的,交通上是否便利,治安環境如何,房間是否有該有的設施(例如供暖、空調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多問問周圍居住的人及親戚朋友,不要完全以價格來評判一個房子。

      其次,要熟悉學校的周邊情況,學校周圍有什麼交通線路經過?哪裡有超市?哪裡可以購物?這些問題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卻是每個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都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由於美國和中國國情不同,因此在城市佈局和公共交通方面有著比較大的不同。美國的公交車線路沒有站名,也沒有報站,這就給對於當地不熟悉的學生帶來不少的麻煩,因此學生們一定要留意這些問題。

      其三,現代社會的通訊,手機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國的通訊商比起國內來說選擇性更多,留學生在配手機電話之前,一定要確認好自己居住的地方訊號如何。有的同學住在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可能某個電訊商提供的手機訊號是比較好的,而有些可能一點訊號也沒有。所以購買前一定要注意訊號測試。

      其四,在美國留學,錢是必不可少的。美國銀行和國內不一樣,國內的銀行都屬於國有企業不存在破產的風險,而在美國銀行開戶,建議要選擇大的銀行,以避免因為金融風暴導致銀行破產的風險。應選擇離住處或學校近的銀行網點辦理,省錢省事省力。剛到美國留學的學生由於信用度低,因此無法直接申請信用卡。有些銀行可以允許留學生在交納定金的情況下,幫助留學生申請一張和定金數額相同的信用卡,這裡建議一定要申請,這對於留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便利。

  • 5 # 藤博士留學

    留學生在美國 “水土不服”甚至失敗的情形屢見不鮮。例如應試思維、學術誠信、生活適應等。我們建議留學生在剛來美國的時候,應從如下九方面著手儘快適應環境,融入當地圈子:

    第一招,事前的準備。

    中國留學生來美國之前,總害怕美國有東西買不到,故而參考比較籠統的“攻略”和清單,把吃的喝的鍋碗瓢盆清涼油消炎藥春裝夏裝秋裝冬裝都帶上。其實,事前不妨上網瞭解以下目的地的環境,相應去準備可能更有幫助一些。大一點的城市,很多中國食品都能找到。偏遠的地方,帶上兩箱子也管不了多久,遲早得適應,所以無論怎麼看,都不用去操這心。很多消費品,如衣服,可能在美國買還便宜一些。手機與電腦,竊以為在美國買,維修更方便。你應該預備一些美國不易找到的東西,尤其是不會有人大批次購買的 “精神食糧”,如圖書和影像資料。當然影像資料要帶正版的,千萬不能帶盜版的任何東西,否則海關查到問題可就大了。

    第二招,如何解決生活問題。

    剛來的學生需要應對時差、找房、找車、銀行開戶等問題。有些不可一蹴而就,但最好趁開學前儘快熟悉和辦理,解決衣食住行、銀行開戶、申請社會安全卡(如果在校內工作)等基本需求。 大部分人剛過來,解決這些問題,還存在一個快速獲取資訊的問題。在這時候,不要忌諱找中國學長諮詢,緩解一點認知負擔,少走些彎路。不妨多看留學生組織提供的相關資訊,儘早加入其論壇,瞭解個大致情況。當然日後也不能永久性地呆在這個小圈子裡不出去,否則會形成“留學生氣泡”,和本地學生和社群絕緣。

    第三招:水土不服要調整,同時參與開學的各種活動,思維要轉變

    理想和現實之間差了多少鴻溝?之前預想中的留學生活真是風景無限好,但是當你真的開始的時候,才發現兩者之間巨大的反差。這種“水土不服”最先體現在新留學生身上。最直白的例子就講華人最關注的一點——吃。在國內覺得外華人每天吃快餐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當真的輪到你將漢堡薯條當作主食的時候 才發現簡直痛不欲生。所以給大家的建議是:若有時間以及基本的廚藝基礎,可以嘗試自己做飯。

    另外,中國學生剛到美國的時候資訊會來得很密集,尤其是入校培訓(orientation)期間,美華人常說這叫“對著消防水龍頭喝水”(drinking from the firehose), 不免有被淹沒的感覺。即便這樣,還需迎難而上,不要錯過學校為了讓留學生“軟著陸”而組織的各種orientation活動,也儘量去參加一些社群活動,接觸關於移民、工作許可、學籍管理、社群資源、人身安全、學習方法等諸多有用資訊。開學之後,除非你轉學重來,否則很難再有類似的機會,集中去了解周遭小環境和美國大環境。

    最後,批判思維要養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是需要自己來判斷的。與傳統的中式記憶型的教育不一樣,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美國的教育體系所注重的。在美國大學,討論課上對閱讀材料進行批判性地討論,寫論文的時候對各種證據進行論證評估都需要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美國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不僅對其學業有重大幫助,而且也會影響到未來的工作。

    第四招:學習方式需轉換,珍惜課堂學習機會和如何快速攻克課程學習難關

    中國學生向來是應試能力極強的,SAT滿分不在話下,TOEFL也可以考取110+的分數。但是在實際中的語言使用能力卻是最大的問題。這對美國學生來說 都是巨大的壓力,更別說英語不是母語,閱讀速度慢的中國學生了。華人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勤勞的!但是在學習上中國學生的勤奮是建立在應試教育的皮鞭之下鞭策出來的。而美式教育則更多的出於學生initiative。剛剛到美國課堂上的留學生往往會給別人留下“上課不願發言、沉默,下課抱團”的印象。

    中國學生開始時候都很難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但是一般討論的參與情況都會成為成績的一部分。在討論課上不發言,分數當然也不會高。國外教育制度上課方式習慣與國內大不相同,對於剛出國門的留學生來說會有些不習慣。很多學生會因為語言問題,上課老師語速一快,就聽不大懂,從而消極怠工,逐漸放棄。其實上課時間,也是增長語言能力的時間。

    國外課堂,一半時間教授授課,一半時間教授聽學生彙報成果。教授一般會在課程開設之初,會把學生分成四五人一個單位的學習小組。一般從第三週開始,每次上課會有一場精心準備的學生主題報告,小組成員輪流向全班同學彙報各自負責的部分,一人大概5-10分鐘,之後,全班一起研討、互動,小組成員負責答疑,最後老師點評,前後大概一小時左右。從整個主題報告的課前準備、課堂陳述以及師生互動、答疑的過程來看,課下小組成員必須一起交流研討、準備彙報材料;課堂上,要面對全體師生公開陳述研究結果,並接受大家的質疑,整個過程,都是學習語言的機會。既可在課下向小組其他成員學習、交流有關專題內容,也可在課堂上公開展示自己的語言學習狀況及研究成果,並接受全體師生的質疑和監督。總之,是在高強度、高壓力下進行語言學習,因而,學習效果好,進步快。

    所以,我們中國學生務必在每門課前都要提前看書預習,在每學期開始的時候就檢視教授的教學計劃,瞭解要提交的論文,要讀的書籍,提前準備。慧德留學建議廣大初出茅廬的留學生們要適應美國課堂。在課堂上主動積極與教授和同學們互動,不要怯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次,大家在課餘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參加集體活動或者社會實踐。 不僅可以幫助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交友範圍,還可以歷練自己的口語。

    第五招: 主動尋求建議,充分利用教授和學校資源

    開學時資訊集中,或許你最關心的情況沒有說到。你個人存在的問題,他人也可能難以知曉。他人也可能忙著各自的事,選的課和上課的時間都不一樣,不一定和你在同一軌道上行駛。不要等著有人來找你,應該主動去預約時間,和留學辦公室顧問(international advisor)、學術顧問(academic advisor)去談論自己關心的問題。

    你甚至可以主動和導師(advisor)或是結伴的物件(mentor)約定定期見面。 約好見面時間,要寫好在日曆上,準時到達,準備好自己要了解的問題,甚至可以在見面前先發過去,或是列印好了帶上,要做好自己的“功課”再去和人見面,否則浪費雙方時間。找人建議這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一些,比如不要去拿簽證問題去諮詢你學術的導師。

    學校有時候會建立“結對幫忙”(peer mentor)的關係,讓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結成對子互動,有時候還尋找當地家庭,去盡地主之誼(host family)。一些社會組織,如教會,也會組織這種資源。中國學生進入一個其他社會,很少有人願意孤立,但又不知從何入手,介入本地社群。利用這些有組織有結構的圈子,會非常有幫助。這種圈子也不限於面對面的圈子,也可早入加入Facebook等社交網路圈子,和周圍人群互通有無。

    另外,美國有兩種型別的大學,一種是以教學為中心的文理學院,一種是以研究為中心的研究性大學。在文理學院中,小班環境會讓教授和學生有更多的互動,甚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業指導老師。內向的學生在文理學院會得到老師更高的關注。在研究性大學就讀的學生平時要想接觸到教授其實是挺困難的,因為教授們都很忙,但是也不是沒有機會。

    美國高校的學生服務,全面而深入,很多是國內以前根本沒有想到的,應該儘早去了解這些服務,看自己有無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到幫助,而不僅僅依賴熟人圈,把求助限於自己熟悉的少數幾個人,或者僅僅依靠留學生辦公室。讓專業人士來幫你,你會進步得更快。

    很多學校都有寫作輔導中心(writing center), 幫你看作文,甚至幫你修改。生活上的壓力和心理上的問題,可以去找心理諮詢中心(counseling center),這在國內可能大家會忌諱,但是美國司空見慣。很多美國學生因考試前壓力過大而去找心理諮詢中心求助。很多學校還有義務法律諮詢,你可以在這裡得到一些基本的法律建議。絕大部分學生服務是免費提供給學生的。

    第六招:制定時間管理計劃

    美國大學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除了在課堂上花費的時間,美大學生還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課外閱讀和自習上。但是時間規劃不僅僅限於學習上。因為你的留學生活包括學習以及生活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課外活動、社交活動、旅遊、日常瑣碎事宜都是十分必要的。慧德君的建議是,一定提前計劃好,並且分清楚主次。

    慧德留學在這裡也提一下,美國名校本地學生很多都非常優秀,不僅僅參加的活動多,成績也好,這裡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不要認為美國本地學生學習就不好。

    第七招:聯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多參與集體活動,於人溝通、交流,多交些非華人的朋友

    CSSA的全稱是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也就是我們的學生學者聯誼會。聯誼會會幫助留學生解決很多問題:資訊交流平臺,包括租房、舊書、交友等。

    另外,在學校裡,任何人都有權利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俱樂部、學生會,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個留學生,就四處忌諱,不要因為語言不過關就把自己鎖在一個角落。不要把自己當外華人,通常根據自己的特長加入不同的社團,加入之後自然而然的會有一種榮譽感,找到了一種歸宿感。

    在中國內向不愛說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懂事聽話的表現,但是在國外尤其是在美國這樣的國家,缺少主動地和他人交流的能力是一種性格缺失。咱們一定要有意識地學習如何與人溝通的技巧,提高自己適應異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是在國外遇到問題或與別人發生爭端和矛盾的時候,良好的交流和溝通能力則會幫助到留學生。

    慧德君和在美留學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朋友就給出了他的經驗之談。說是剛來美國的時候不要一來就找華人,組建了一個固定的交際圈,這樣會容易安逸現狀,不思進取。也不是說要刻意找美華人交朋友,但千萬不要建立只有華人的朋友圈,這對於語言成長是不利的。

    我們出國花了費用到這兒來,不是為了來這裡和老鄉碰面的,是來了解千里之外的人究竟是在怎麼樣的生活著的。而且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隨著留學大潮的不減反漲的趨勢,華人留學生群體逐漸龐大集中起來,曬金炫富拉幫結派的什麼樣的人都有,提防之心不可無。

    除了學校內的社團,還可以定期與朋友組織短途長途旅行,參觀當地博物館景點,品嚐不同地方的美食,每棟樓,每塊路牌,每件商品,每種食物,都認真的看看,這種沉浸式學習語言,每一口呼吸都是英語,讓英語成為生命必需的養料,或許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當然多多走動,除了長見識,也積累了日後的談資。當然也能豐富人生經歷,畢竟以後像這樣的近距離旅遊海外的特色城市的機會就很小了。

    還有體育運動,如果你在美帝,更應該藉此機會多瞭解一項運動,比如橄欖球,比如棒球等美國國民運動。當你在超級碗的賽場觀眾席上同夥伴一起為場下球員的野性衝撞而吶喊的時候,當你坐在紐約洋基體育場與朋友談笑風生之間接住飛出場外的全壘打的時候,你會慶幸自己堅持了選擇的。而如果你在德國,義大利,阿根廷等國,不會提腳射門的你說不定就out了哦!

    第八招:瞭解中美生活和文化的差異,遵守美國的規則和法律

    除了學習方式的轉換調整,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新環境和中外文化差異的適應。如果想盡快融入美國,多瞭解一些中美日常生活和文化上的差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與當地人交往時,最好多瞭解當地的文化傳統和一些日常禁忌。在與當地人溝通時,儘量學習當地的語言表達方式。但是即使熟絡之後,並不能代表開玩笑沒有底線:殊不知,美國的“自由”是相對的,美華人雖然相對比較開放和自由,但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禁忌,比如:個人隱私,信仰等。

    另外,很多在國內無傷大雅的事兒:沒事打打老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沒事打打孩子,反正不打也是閒著。更不用說闖紅燈公眾場所大聲喧譁以及開車無理由變道。但是在美國,以上行為都是不道德甚至違法行為。甚至是要受牢獄之災。在美國留學時,不但要了解中美文化和生活上的差異,還要多瞭解一些法律常識,以免無意中觸犯了該國的法律。

    第九招:瞭解當地治安和醫療狀況,危急情況下的自救,911電話號碼。

    在美國留學無論是住校還是在外租住,都需要有較強的安全意識。每個社群都會有專門負責安全的警察,他會將近年來發生在該地區的安全事件彙報並公佈於眾。需要了解的學生可以在US News上進行查閱。同時各種渠道瞭解各種安全知識,主動向校方索閱相關安全資訊、手冊和緊急聯絡電話號碼,以防患於未然也是相當有必要的。醫療機構,急救室,醫院等,在到校報告之後需要及時瞭解。

    不能說美國沒有壞人,任何地方都有生性惡毒的人。遇到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情,大家最好將學校的緊急聯絡電話、住地附近的報警電話號碼、中國駐當地使領館的電話等號碼隨身攜帶,以便及時尋求幫助,在發生任何緊急事件時能第一時間發出求救訊號,得到快速及時的救助。

    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的犯罪報警、急救、火災等事故的緊急號碼只有一個:911。美國應急系統非常強大,並且提供全方位幫助,在美國遇到困難時,如果有電話,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應迅速撥打911。所有的電話,包括未付費的公用電話,撥打911都是免費的。一般來說警察反應非常迅速,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到達,可以協助處理各種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朝總是被羞辱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