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啟明

    自帶基本盤東北,採取皇室聯姻的方法控制蒙古,向西經過100多年的戰爭收復新疆,利用黃教和金瓶制度控制西藏,滿清對外政策比大明好多了

  • 2 # 提點刑獄司

    看過歷史地圖的都知道,清朝的疆域要比明朝大得多,這是為何呢?清軍比明軍英勇無敵嗎?其實好像知道答案很簡單,只要把清朝和明朝的地圖比照一下就大致能看出來了!

    清朝比明朝的疆域主要多在蒙古地區、東北地區及新疆等地。

    明朝是在朱元璋的領導下推翻的蒙元統治,但是這個推翻與以往的王朝更替有著不一樣的特殊性。以往王朝更替都是上一個朝廷滅亡,後一個朝廷建立,即使有部分殘餘勢力,也慢慢的被新朝廷打敗或招安了。而蒙元與明朝的更替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明朝建立是將蒙元在中原的統治推翻了,把蒙元殘部趕回了他們世代生存的蒙古草原,並沒有徹底將其消滅。因此,蒙古草原在明朝時候一直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東北地區也是如此。女真族作為遊牧民族,自遼金後就長期盤踞於東北地區,分為幾個大的部落,對明朝只是俯首稱臣,並沒有完全意義納入明朝的疆域,只是定期朝貢納錢納物罷了。

    明朝沒有統一的地方,清朝為何能實現大一統呢?

    一、清軍入關,東北地區自然納入中原版圖。

    清朝建立後,東北地區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受到清政府的格外重視,禁止百姓在該地區耕作,保護原始森林。這種措施實行了幾百年,才有了晚清民國時期,山東人生活不下去了,大批人闖關東,去東北地區混口飯吃,當時的人認為東北地區深山老林眾多,漫山遍野都是寶,怎麼都餓不死。

    二、滿清與蒙古歷來友好

    滿族在明朝時期就與蒙古友好,和親聯誼不斷。我們透過文字也可以看出來,滿文與蒙文特別相似,因為滿文就是在蒙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故清朝建立後,蒙古作為滿清的盟友自然而然的歸順了中央政府,重新納入了中國的大版圖。

    三、滿清政府加強對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

    滿族本身就是少數民族,因此他也害怕自己建立的王朝重蹈覆轍,即再次被另一少數民族所推翻,並且清朝與明朝相比,邊疆地區,尤其是北部及東北地區,沒有了少數民族的騷擾,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迅速。這也使清政府有更多的精力來加強新疆、西藏等地區的治理,平定該地區少數民族首領的叛亂,極力維護大一統局面。

  • 3 # 使用者971610328151239

    明朝時期,疆域南拓比較厲害。北方元朝滅亡後,殘元勢力逃回大漠大本營,蒙古四大汗國實力仍然不可觸及。北部和西部都是蒙古勢力範圍,明朝無力征討,只能往南發展。而反觀清朝,由於前期明朝實力雄厚,依附於明朝。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先開始於白山黑水間整理統一建州女真內部,往南沒法發展,北方地域遼闊,人煙稀少,西邊大漠草原蒙古各部戰亂不斷,實力較弱,自然成了首要攻佔目標,等到清朝滅亡明朝後,北方蒙古各部基本已收入囊中,西部諸如西藏,新疆等地由於汗國式微,也很快佔領,因此疆域很大。

  • 4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關於明、清對比不好寫,因為各自的擁躉。今天我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噴。清朝的疆域超過千萬平方公里奠定了中國現在大致的版圖範圍,這是積極的一面。另外一個方面清朝對版圖的雄心壯志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歷史發展過程當中風雲際會逐漸形成進而直轄、鞏固納入政府統一管理之下。

    首先闡明個人觀點,清朝也不是一開始就雄心萬丈打算一統全國的。最早僅僅是想明朝承認自己的獨立。即使皇太極早期也沒有計劃說推到大明,因為大明朝對他們來說是個龐然大物。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大明朝無能才把虛弱的本質顯露出來。一個農民起義軍就可以橫行北方數省,甚至可以攻破京城。這才刺激了大清對領土的野心。這事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南明政權本可以像歷史上南宋與金一樣,隔長江形成對峙。其實如果歷史真的發展成那個樣子,清朝也是可以接受的。又是南明內部君臣內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影響了抗清的大局。清朝一看順勢而為統一了南方。

    第三個階段是準噶爾部的叛亂客觀上刺激和加速了大清王朝對領土的野心。這個過程也不是主動的,因為葛爾丹佔領喀爾喀蒙古後兵峰直抵烏蘭布統,距離北京僅僅幾百裡。清朝因為危機意識才被迫反擊,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徹底平定西北,把西北龐大的國土真正納入中原王朝的直轄。完成了上千萬平方公里的擴張領土的過程。

    早期的後金以及清軍入關

    努爾哈赤起兵也是因為明朝沒有同意貿易,努爾哈赤通常正常的渠道拿不到部落所需才起兵搶掠。我們說這個原因不是說努爾哈赤起兵就對,只是說明早期的後金統治者努爾哈赤等高層並沒有縱橫捭闔,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雄心都是在一步一步對外戰爭中刺激出來的。

    到皇太極時期,先後平定蒙古林丹汗,平定大明的小弟北韓在加上袁崇煥被殺後明朝的虛弱大大刺激了皇太極的野心。尤其是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縱橫北方數省,甚至威脅到北京,滿清統治者這才萌發了取大明代之的野心。

    由吳三桂獻山海關然後大戰李自成,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後一路向西撤退。清軍追著李自成部隊的屁股打,更奇葩的是清朝和投降清朝的吳三桂等人打出的旗號居然是“為崇禎皇帝報仇”。清朝政府從來不承認是從明朝手中取得的天下,而是從李自成手中取得的天下。

    第二階段南明和清朝的戰爭

    這一階段對南明來說,有組織的抵抗簡直就是個笑話。南明組織的抵抗甚至還不如江陰、揚州等老百姓自發組織的決絕的程度。南明的絕大部分大臣想的是怎麼利用手中的權利取得更大的利益。這和南宋政府有組織的抗金、蒙古形成鮮明的對比。

    南宋上下確實是眾志成城,有組織、有效的抵抗金國的入侵,才有了南宋一百多年國祚的延續。在蒙古縱橫亞歐大陸的時候,又是南宋君臣和國民誓死抵抗堅持四十多年還擊殺了蒙哥大汗。在事不可為崖山海戰失敗後,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這是何等的壯烈,有這樣的君臣南宋才能延續一百多年的國祚。

    反過來咱們再看南明:首先為了誰繼承王位爭吵不休,等好容易穩定下來又發生了南明三大案,嚴重削弱南明的凝聚力。所以一盤散沙,清軍進展順利,南明大臣獻南京投降,弘光皇帝被俘。這是什麼大臣,風骨哪兒去了。應該說隆武帝還不錯,只不過隆武帝去世後,鄭芝龍降清。南明一路潰敗,最後不得已逃亡緬甸。最後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所殺,南明正式滅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南明潰敗的太迅速了,漢奸叛徒太多了跟南宋根本沒法比。清朝這才統一了南方。

    那麼此時的大清版圖也就是原來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在加上東北地區。龐大的北部蒙古和西北、青藏還有待收復。

    平定西北的長期戰爭

    準噶爾在明末清初崛起,在康熙時期已經成為霸主的存在。鼎盛時期的準噶爾包括西北、喀爾喀蒙古、青藏高原。噶爾丹在佔領喀爾喀蒙古後兵峰直指大清王朝的京城北京。

    清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安撫蒙古各部才被迫和準噶爾進行長期、慘烈的拉鋸戰。長達七十年的戰爭,清朝耗費巨大幾乎抽乾了大清的財政。但是收穫也是巨大的,不但龐大的西北和青藏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並且清政府透過一系列的手段實現了對領土的徹底掌控。

    小結:

    我們說清朝政府解釋這個原因說明並不是清朝政府比大明王朝更有野心,更具有開拓性。是歷史原因風雲際會,使從乾隆開始才徹底放心滿清可以統治這片龐大的國土。這裡還有一個佐證:就是清朝從入關開始開始修建柳條邊長城。清朝視滿族興起的東北為:“祖宗肇跡興王之所”、“龍興之地”。為保護這一區域的“參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壞和入侵,於是在東北地區邊緣修浚邊壕,沿壕植柳,謂之柳條邊。為的是給滿清自己留一條退路,萬一在中原站不住腳就退回老家去。

    到乾隆時期才逐漸廢弛,到咸豐時期才徹底開放東北,開啟了闖關東的移民新時代。

    一家之言,不喜勿碰。

  • 5 # 合肥碼農

    這你要看,多在哪了,這1000多實際只多了蒙古,東三省和新疆,西藏。清朝實際上是滿蒙結合的產物,清朝也是最好解決遊牧民族問題的朝代!所以土地多不代表啥

  • 6 # 鍾史君

    清朝已經落後了,為什麼還能大規模開疆拓土並取得成功呢?

    一,清朝陣容強大。

    漢人是世界最強大的農耕民族,蒙古人是世界最強大的遊牧民族,滿人是亞洲最新崛起軍事強權,擁有很強的征服慾望。

    這三者相結合,會是什麼效果?

    絕對炸裂。

    滿族統治者恰恰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們與蒙古貴族結盟,用科舉制和尊儒來拉攏漢族士大夫,三個民族的上層人士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漢地大量的財富和兵員,蒙古人驍勇善戰,滿族人的擴張野心三者實現了結合,這陣容在古代世界絕對無敵。

    二,中央集權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

    光人口多,耕地多,如果全國一盤散沙還是不行的。清朝還擁有中央集權制度,中央對地方擁有絕對的控制,如臂使指。

    在這套制度下,清朝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沙俄武器先進,準噶爾部英勇善戰,不要緊,清朝進行全國動員,從全國調集經濟資源來保障後勤,從全國調集精兵,打不過就和你拼後勤,一次打不過就十次,一年打不過就十年,耗死你。

    正是依靠這套制度,清朝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三,王朝前期無敵模式。

    中國古代王朝一般前期都很猛,能擊敗一個又一個對手,實現領土擴張,清朝也不例外。

    四,亞洲內陸各國,領先清朝的地方不算多。

    西方列強雖然領先中國很多,但亞洲內陸各國,領先中國的的地方還不算太多。他們頂多從西方買點武器,還不足以確立優勢地位。中國依靠強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口優勢,完全能夠戰勝他們。

    準噶爾部有從俄華人那裡購買的洋槍洋炮,還發明瞭“駝城戰術”,但抵不住清朝財力雄厚人口眾多啊。

    乾隆時期,尼泊爾人利用從英華人那裡得到的槍炮曾經侵擾西藏和錫金,清兵武器雖然落後,但還是打到了加德滿都城下,迫使尼泊爾稱臣納貢。

    五,最主要的原因:與列強打了一個時間差。

    清朝前中期,西方列強已經佔據了亞洲的沿海地區,但尚未深入內陸。沙俄已經佔領了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但尚未入侵中亞地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尚未形成。亞洲腹地還是土著國家的天下。

    這些土著國家肯定不是清朝的對手,要知道,憑藉清朝的豪華陣容,對付他們還是不成問題的。

    假如英國和沙俄的勢力擴張到了中亞,那他們肯定會干預清朝的擴張。

    就這樣,清朝在無意間打了一個時間差,在列強深入內陸之前,最大限度的擴張了中國的領土。

    總結:清朝擁有古典最強陣容,擁有強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口,擁有中央集權,可以彌補技術上的少量落後,在列強勢力深入亞洲內陸之前,實現領土擴張。

  • 7 # 曹老師xixi

    明朝鼎盛時期的疆域其實並不比清朝差很多。區別只是在於對於土地的控制力,意思也就是是否是牢牢抓住自己的手中,舉個例子,比如女真(滿族)所居住的區域,明朝建有建州三衛,三衛首領受明朝皇帝任命,因此法律上東北甚至外東北都屬於明朝領土,但實際控制卻很弱,人家說不聽你的就不聽你的,說脫離中央就脫離中央,朝廷也無可奈何。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朝一衰落,迅速丟失那麼多疆域的主要原因。而清朝對於疆域的控制就不同了,清朝就是要把你打到服,打到你起不來,甚至滅亡,就像征討準葛爾一樣,打了80年,直到打到服,所以清朝對於新疆西藏內蒙古等邊疆地區的控制力那麼強,就是到了清朝末年那麼衰落,也沒有那個地方主動脫離中國的,所以有種說法是清朝的土地貢獻。

    為什麼清朝比明朝更喜歡開疆拓土,也許就是民族的區別吧,明朝是傳統漢族政權,對於無用之地並不是太渴望,很難擺脫傳統的中原十八省的概念,就是周圍設定難麼多衛,也只是象徵,而清朝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的農耕文化並不強,因此不受中原十八省思想的侷限,對於周邊土地的渴望性控制慾更強。

    明朝鼎盛疆域包含傳統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西至新疆哈密,西南臨孟加拉灣[,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約996萬平方公里。

    清朝鼎盛時期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實際納入版圖,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約1316萬平方公里。

  • 8 # 一起愛上內蒙古

    明朝沒有很好地繼承元朝(含明朝時期的北元)的領土,用長城隔斷行使主權的責任,明朝沒有960萬平方公里領土。

    清朝繼承了元朝(北元)的領土,讓北方草原、西部熱土統歸中央政府,這是清朝面積大於1000萬平方公里的主要原因。

    晚清丟了300萬平方公里領土,也比明朝領土面積大。

  • 9 # 宛如清揚

    疆域大出1000萬平方公里為哪般?為何清朝比明朝更能開疆拓土?

    咱們也不評論清朝這個王朝其他方面,就只是開疆拓土而言,早期做得還是很好的。它不但把明朝的領土都收入囊中,還滅掉了準噶爾,把新疆西藏蒙古也納入了版圖,最西邊到了今天的巴爾喀什湖,領土面積到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質量也相當不錯。

    為什麼清朝比明朝更能開疆拓土?

    首先,清朝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種人,即世界上最強大一直最強大的農耕民族——漢族,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遊牧民族——蒙古族,亞洲最新的崛起征服慾望很強的軍事力量——滿族,這三種人結合,效果相當強悍。滿族統治者與蒙古貴族結盟,用科舉和尊儒來拉攏漢族知識分子,利用漢人的財富和兵員,蒙古人的驍勇善戰,滿人的擴張野心,在當時的亞洲,幾乎就沒有敵人。

    其次,當時的亞洲內陸各國,比清朝強的,還不多。

    他們也許能和準噶爾尼泊爾一樣買來洋槍洋炮,但是人口財力都遠遠不夠,怎麼打得過呢?冷兵器時代,打的就是經濟和人口,再英勇再能打,沒錢也瞎,耗都耗死了。

    明朝初建,打敗元朝,但是北元一直都很能打,存在感很強,後來女真也不斷髮動戰爭,可以說來自北方的威脅,明朝一直沒能強勢滅殺,西邊自然無力應對。而清朝關外起步,滿蒙又聯盟,清朝四周也沒什麼強大的國家能與之抗衡,除了明朝一波殘餘勢力,它幾乎就是無敵了。

  • 10 # 明月清風閣

    清朝的疆域確實在中國歷史屬於非常大的一個朝代。如果算實質控制疆域的話,那比元朝還要廣闊,並且清朝的基本領土框架一直保持到清帝遜位把現代疆域框架本完整的交給下一任政府,這就避免各地軍閥割據,獨立和外部勢力的直接干涉!

    被誤解的明朝疆域

    現在人如果說明朝,總感覺明朝疆域很小也就比宋朝強一些,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明朝前期也經過了一系列開疆擴土領土達到歷朝歷代的前幾名,疆域更是近乎千萬平方公里。

    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明史·成祖本紀》

    《明史·成祖本紀》中的這段介紹便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的疆域是十分廣闊的,但是明成祖後明朝疆域便開始縮水,甚至可以說是極度縮水,經過後世十四位帝王,到明朝後期,明朝疆域連縮三倍,僅剩三百餘萬平方公里,而丟失的大部分領土都是明朝主動放棄的,或者說象徵性控制後,目的不成,便放棄!回到原題中,清朝為什麼能比明朝更能開疆擴土呢?下面我就進行逐一分析。

    解析明朝對於領土的固化思維

    一、明朝組訓影響了後世帝王

    在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班師回朝的途中,朱棣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朝國勢之尊, 超邁前古, 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 無漢之和親, 無唐之結盟, 無宋之納歲薄幣, 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顯然,這句話被明朝朱棣之後的君王記得清清楚楚,但他們卻忘了明成祖的開疆擴土的事蹟。明朝很多皇帝的思想就是放棄領土無所謂,守住北京即可,只要不承認就不算割。清朝在這一點上的思想就不一樣了,只要曾經屬於過前朝的疆域,便由我朝來繼承,即使沒有屬於過前朝的領土,只要實力使然,便也是王土,這也是為什麼在準噶爾獨立建國在天山南北和清朝分庭抗禮後,清朝還是把他當做內部矛盾來解決,從這樣一點上明朝和清朝是有根本區別的!二、明成祖朱棣遺留下來的積弊

    當年建文帝朱允炆撤藩,其實名為削藩,實為削頭,看到其他藩王的悲慘結局,朱棣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以“靖國難,清君側”的藉口,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本來朱棣的實力還不足與朱允炆抗衡,但是在朱棣部隊裡有一支驍勇善戰的僱傭兵,為朱棣奪得皇位立下了大功。朱棣許諾功成之後賞給他們固定的疆域,這支部隊便是蒙古朵顏三衛騎兵,雖然朱棣成功後想過賴賬,但迫於自己剛剛奪取皇位,根基不穩,況且朵顏三衛的騎兵的作戰水平朱棣心知肚明,就這樣朵顏三衛等大寧地區被朱棣“賞”了出去,這一項是對明朝後世有深遠影響的,明成祖朱棣固然雄才大略,可是他的子孫就不一定了,所以這項決定導致京師直接暴力在虎口之下,也為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庚戌之變埋下了隱患!

    三、兩個朝代處理北方遊牧民族的方法不一樣

    明修長城清修廟,明朝用大量民力物力,築連起長城,而清朝是利用承德避暑山莊等第二政治活動建築把蒙古諸王給聯絡起來,在配和滿蒙聯姻,恩威並施,慢慢的滿蒙變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利益集團。在當年皇太極平定察哈爾林丹汗部落時,清朝相比較明朝的開疆擴土能力就顯現出來了,明朝二百多年都沒有搞定的蒙古問題被清朝短短兩代人便基本搞定了,這一點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

    四,明朝皇帝的思想使然

    如果說明朝朱棣之後的那麼多君王總體上不思進取,坐守其成一點也不過分,出現個明武宗還被他堂弟在《明實錄》裡黑的體無完膚。

    明朝利用長城,妄圖把北方的遊牧部落與內地農耕文明隔離起來,卻不知道就是這條明朝引以為傲的長城恰恰阻礙了明朝的擴張,更把明朝的國界牢牢的框定在長城之內!但是這條長城似乎並沒有發揮到明朝皇帝預想的作用,土木堡之變瓦剌也先跨長城,直逼京師,最後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生生俘虜了率領五十萬大軍的明英宗朱祁鎮,美名其曰“天子北狩”,庚戌之變韃靼俺答,跨過長城,入侵河套,圍困大同,在京師附近燒殺搶掠,逼迫明朝開放邊關貿易,美名其曰“俺答封貢”,這樣自欺欺人的做法實在是讓人感到可笑又可嘆!1644年之前,後金到滿清前期,滿清八旗五次入關,一度打到山東,殺戮明朝藩王,搶奪大量物質、人口,然後再大搖大擺的回到關外,明朝前來勤王的軍隊竟然無一干出城阻截一下,任由滿清軍隊攜帶搶掠的物質人馬大搖大擺的在蘆(盧溝)溝橋上渡河十幾天!這條長城發揮的作用呢?

    五、明朝幾百年的禍害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廣封諸王,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凡是授予藩王兵權和土地的實權,天下必亂。明成祖便是藉此上位,但明成祖顯然十分聰明,他直接把這些藩王豢養起來,只供他們享樂,這些藩王無所事事,便整天在家生孩子,而且這些藩王的嫡長子生下來便可世襲王爵,其他子孫也是世代降替,最後到了靖國將軍後便一直保留這項官職。藩王禍害地方,強買強奪百姓土地,很多百姓被迫淪為佃戶甚至流亡千里,百姓恨不得生食其肉,咀碎其骨,易子而食,餓殍滿地已是見怪不怪了!正因如此,明朝的土地兼併達到歷朝歷代前所未有的高度,到明末時,這些朱姓皇族連帶家僕,公主駙馬方足有百萬之巨,並且全是皇親國戚,朝廷每年要給他們俸祿,他不僅隱瞞自己土地實際資料,還利用身份特權經商開礦,有的省份每年的賦稅還不夠給這些藩王發放俸祿,這也造成了明朝國庫的“日常”空虛,張居正改革後,算是給明朝打了一針雞血,國庫漸漸豐盈,萬曆三大徵便是利用的這些遺產,可見,沒有錢,拿什麼打仗?那“三餉”嗎?那就怪不得農民起義軍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凡朱姓皇族,不分順逆,盡戮之”!如此深的內部矛盾,明朝很長一段時間無力御外,而這項內部矛盾恰恰出在明朝自身的根上,無法剮取!

    總結

    綜上所述,清朝的開疆擴土是因為沒有什麼強力的阻隔,可以威脅到清朝疆域的在前中期就已經解決了,即使爆發太平天國規模如此之大的內亂,也沒有徹底撼動清朝的根基。而明朝的土地日益縮水的原因便是以上五條,簡化來講就是短短几句話,“因循守舊、重鎮丟棄、思想僵化、思想中庸、思想不到位,人心不到位,錢糧不到位、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到位”!萬幸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明初,如果明末遇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以當時的疆域即使想割地也無地可割,完完全全的殖民地是不可避免了!

    感觸

    明朝的悲劇在前期便可避免掉很多,而清朝的悲劇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固化思想悲劇!萬幸,人們心中這座幾千年的大山,已經倒塌,萬幸,我們經過艱難探索已經找到了符合自己的道路!定要以史為鑑,勿讓悲劇重演!

  • 11 # 南笙先森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 ,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而其政權是以漢人為主體的!所以基本上就固定了我們古人所說的那種與鄰為善!萬邦來朝的固執思想觀念!其二便是我們漢人是農耕民族,我們是自己種糧食也就是自己自足!不會和那些遊牧民族那樣東奔西跑,也就是我們現在漢人的那種落葉歸根思想!生於斯張於斯!基本上就固定下來!滿族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普遍有一個特性野蠻,每每遇到災荒,牲畜損失慘重!那就激發了一些人南下搶劫漢人的想法!漢武帝抵禦匈奴便是如此!所以這些人更需要地盤一擴大自己的版圖!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

  • 12 # 歷史的迴圈

    明清倆朝在歷史上都是定都北京,但明朝和清朝倆個朝代區別太大了。明朝是由封建王朝走向資本主義的,而清朝是由遊牧打獵文化王朝走向封建王朝的。

    1.明朝的疆域

    明朝35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指的是明朝直接控制區,也倆京十三省叫。在直接控制區外的東北北部、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大片區域,明朝建立後,陸續確立了羈縻統治形勢。和其他王朝在疆域擴張循序漸進的方式不同,明朝自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期疆域達到最高,900多萬平方公里,然後就開始了減少。

    1435年明宣宗內遷開平衛,明朝的勢力徹底退出長城以北,隨著明朝國家的沒落 在青藏高原的統治明存實亡。明朝中葉後,明朝的疆域實際上只有倆京一十三省。國土面積350平方公里 這個資料就一直到明朝末年。

    2.清朝的疆域

    清朝和明朝的統治形勢完全是不一樣的,鴉片戰爭前的清朝作為中國古典王朝的一部分,對於開疆還是比較厲害的,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

    本身清朝滿族就是由女真和其他民族融合而來,本身對於土地就很敏感,對於蒙古高原、西域和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各部落有著很多的聯絡,甚至還有親戚關係。對於清朝來說解決困擾中原的遊牧民族還是有辦法的。

    清朝對蒙古各部落的管理還是用明朝的管理模式。這樣的形勢突出的特點就是間接管理,被中原王朝冊封的部落領袖是不是忠於中原王朝,完全取決於中原王朝的實力。而清朝的130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是直接控制區域和羈縻統治區的總和。而到了清末,清朝領土減少到1100平方公里。

    在開疆擴土方面 明朝和清朝是無法比較的,歷史就是歷史,每朝每代的天時、地利,總是不一樣的。

  • 13 # 藍天小飛俠007

    因為有收復新疆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梁啟超曾這樣評價過左宗棠:左公乃五百年來第一偉人;曾國藩評價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拋開鎮壓太平天國一事不說,單單在收復新疆這件事上就可以名載史冊。

  • 14 # 晨寶一鍋

    一、清朝統治者是少數民族,出生於邊疆地區,天然掌握的邊疆區比較多。

    二、作為少數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天然親近,對於其他少數民族區域也更為重視,於是其他少數民族掌握的邊疆區也漸漸為清朝掌握。

    三、作為天下共主,對於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矛盾和威脅,有責任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平息,佔據了中原腹地的清王朝又具有相當的實力來處理。

    四、出身邊疆,又有意願,有能力掌握邊疆,掌握的領土擴大並不稀奇。

  • 15 # 金微大都護

    明朝戰略重點在於守成!因為明朝滅亡元朝太輕鬆了,導致生存壓力陡然減輕,加之漢人的保守觀念影響,所以沒有在開國之初及時向西域,漠北拓疆!而清朝自建國之後,一直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南有明朝的軍事打擊與對抗,西部一直面臨蒙古的威脅,尤其是厄魯特蒙古的準葛爾汗國,從歐洲遊蕩過來的沙俄也不斷南下試圖侵佔東北和外蒙,給清朝施加了不小的壓力,加上南明殘餘勢力,三藩造反,清朝開國一個半世紀始終處於四面為敵的狀態,不得安寧,正是這種不安促使清朝不斷的運用武力,才間接不斷地擴大了領土面積!明清建國之初的國力不同,面臨的生存壓力不同,造成兩朝不同的對外心態,明朝可以守城,清朝絕對不行,只能硬著頭皮一直打下去,也才打出了萬里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藍玉不囂張跋扈,藍玉會死嗎?